1. 中国股市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波动越来越小
中国股市波动越来越小是正常的,尤其是近一个月时间,大盘每天波动在10几个点,50个点空间的玩了一个月,造成股市波动越来越小主要有以下几大原因:
(1)价值投资之路
随着A股市场经过30年的时间,各项制度逐步的完善起来,从一个完全投机市场,慢慢地转变为投资市场。
价值投资市场的波动都是非常小的,类似国际成熟股票市场,很多国家的股市都是有价值投资,波动都是非常小的,行情要细水长流,追求长期收益。
(4)离开股市的人多了
由于A股市场各大原因,比如制度不成熟,没有赚钱效应,亏损太严重,不想炒股等等一系列因素。
直接导致让很多股民逐渐地远离股市,随着离开股市的人多了,造成股市缺乏资金,缺乏人气等等,股市完全没有波动了,每天窄幅震荡为主。
总结分析
中国股市波动越来越小是由多方面引起的,除了以上四个方面的影响之外,当然还有其他因素所致,不可能由于某一点原因就会导致股市没波动的,都是多重原因所致。
2. 中国的银行股票已经严重低估为什么却还不涨,没人买呢
银行股的确是业绩比较好,估值比较低,但是权重比较大,影响整个大盘的走向,所以往往波动不是很大。对于我们散户来说,我们资金运作比较快,完全没有必要去做银行股。基金还有一些其他机构和长线投资者比较偏好这类估值低的股票。
3. 为什么中国的股市这么不好
最近一个月来,中国A股大盘(沪指)从接近3300点的两年来高点附近回落下跌,再次逼近3000点整数关口。虽然大盘只是回落10%不到的技术性调整,可却引来了市场极大的埋怨和责任推脱,毕竟这一轮调整下跌造成了沪深两市近4万亿市值的蒸发,特别是一些之前还吸引普通投资者疯狂追捧的概念类股票,突然拐头向下,甚至与之前的追捧高点相比,已经腰斩。更有超过1200只个股的价格重回2638点下方,弄得市场人心惶惶。
市场的埋怨之声不绝于耳,主攻方向是政府监管部门的严查彻查。更有一些所谓的财经专业人士,或财经网红们,大谈政府监管部门忽视市场感受,“只讲规则不讲情分”式的监管操作,弄的一些机构和个人不敢再去制造和追捧市场概念,造成A股市场交易清淡,投资谨慎。
我们对这类不负责的市场埋怨感到吃惊,更对这种“中国A股病因”责任的推脱感到不安。为啥每次A股的下跌都要怪罪于政府监管?可能惟有宣泄于政府监管,才能达成深刻认识中国资本市场的共识?
中国投资者不太愿意认真反思A股为何缺乏持续稳定的中长线投资者,而是大资金抱团儿、私募基金联合、独立大户暗箱操纵等频频得手,制造着一次又一次的概念炒作,让投机交易一直占据着中国A股市场的主流。这与刚刚开过股东大会的巴菲特、芒格给出的,对中国股市问题的解释却截然相反。
巴菲特直言:“投机是一个不太聪明的做法。中国现在作为一个比较新兴的市场,现在也是有全民参与的股市。中国可能会有更多使得市场变得投机的麻烦,会在这方面变得投机,需要非常多的运气才能做成这件事。”而芒格更直接:“我们有这样一个机会,但是我们却没有一个约束某一个市场发展的准则。”这就是为啥巴菲特和芒格不愿意参与中国A股的根本原因。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巴菲特和芒格对中国A股的评价,也代表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A股的看法。在一个规则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管,信息的急时性、准确性、全面性都得不到保障的市场里,谁还敢做中长线的投资者呢?MSCI(明晟指数)考察中国A股多年,却至今没有将A股纳入其中,究其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了。
同样的中国公司,在香港、在美国、在欧洲的中资概念股虽然也有价格的震荡起伏,但完善的市场管理机制,还是让他们的股价得到了国际投资者的认可。与在国际市场同样概念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以及有着香港、美国、欧洲等多地同时上市的中国企业,在A股中的股价表现要远激烈于其它市场,这就是市场投机氛围太重,投资者自身对市场监管环境和规则漠视造成的。
中国央行关于货币流动性的管理,对A股的影响是技术层面上的讨论,是对宏观经济发展的综合考量,不能简单的理解为A股市场表现低迷的根本原因。银、证、保三会集中整治金融乱象,规范金融市场资金用途,理顺金融秩序,营造一个更规范、更有效率的中国金融市场,这是中国金融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唯有如此,才能得到国际投资者的认可,才能让更多资金愿意长期驻足A股市场,形成一个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中国股市。这样的监管操作,不应被市场误解和埋怨。
还记得不久前的“鸟巢20万人领钱”骗局吗?全国各地数千人集结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即使在警方及时辟谣澄清和现场劝阻的情况下,依然有数百位老人不愿离去。以此为鉴,中国投资者又有多少人与这些受骗的老人类似呢?他们不愿意相信真相,更愿意停留的美好的设想和骗局之中。哪怕有人揭穿骗局还原真相,他们不但不去反思自己的过失,而是责怪揭露者的“啥事都管”。
正如着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所言,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通常是矛盾的。中国古语也有“长痛不如短痛”这说。所以,中国金融市场的加强监管,中国A股的制度完善,是长期痛苦结束,更是长期利益的开始。我们应正视和支持政府监管工作,更期望能尽快建立一个被全世界都认可和信任的中国资本市场。
4. 中国股市为什么天天下跌,难道没有投资价值
导致熊市根本原因首先是,涨得高,跌得惨。如2015年6月股市快速涨至5176点,主要是监管部门默许居民加杠杆,允许场外配资等资金进入股市,于是股市才会站上5000多点,而既然股市涨得这么疯狂,其下跌也是必然疯狂的。
而监管部门一直在出利好救市,所以股市调整的进程出现波折,熊市周期也被人为的拉长。股市走熊是“果”,而2015年上半年疯狂是“因”。
再者,中国股市整体估值偏高,需要挤泡沫。其实新股发行主要并不在于节奏,而是在于价格高与不高。
如果新股发行价格都透支了未来几十年的成长性,除非有大量资金推动股价上涨,否则A股长期走熊是必然的。比如,2008年中石油发行价16元,开盘当天涨到48元,之后就一直向下跌,现在只有7.45元。
(4)为什么中国的股票没人看好扩展阅读
国内经济目前处于下行趋势,由之前的两位数的高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特别是2018年第四季度GDP增速只有6.4%,而PMI(采购经理人指数)首次跌破了枯荣线以下。
如果经济上行,可以有牛市,也可以有熊市(因为估值偏高)。但经济下行时,肯定不会有牛市,因为股市估值已经偏高,再加上经济下行,上市公司都是周期性的企业,业绩也不会特别靓丽,股市总体估值难以上行。
导致A股市场下跌的原因主要是经济下行、整体估值偏高、前期牛市涨得太凶这几大因素,而大小非套现、新股带病发行、过度发行新股都是股市下跌的催化剂。
这些因素在牛市行情中可以完全忽略,而在熊市下跌行情中却被人为扩大。所以,真正导致股市下跌不是这三样,而是有更大的趋势和规律。
5. 中国股市为什么没有价值投资
因为中国股市规则还没有完全健全,国内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和庄家投机性太强,热衷于所谓的‘割韭菜’,市场没有形成长期牛市的基础。不过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股市规则的完善创新已经初现长牛慢牛景象。
6. 为什么中国经济这么好,股市却跟跌不跟涨
其实中国经济如今在稳步增长,但是股票却不增长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中国经济和股票是两种经济形势,他们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关联性。中国经济的增长看的是中国国民人均消费和收入的能力,但是股票的增长需要看的是上市公司的一些状况。然而如今的中国股市,机制并没有相对完善,这才会有人蓄意操纵股市来割韭菜,这两者正好唱反调,其实就无非以下几点原因:
7. 中国股市这么多年涨不起来,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中国股市过去13年时间不涨反跌,而且大盘指数还倒跌了近一半,13年前大盘最高点在6124点,13年之后大盘指数还在3200多点奄奄一息;
中国股市这么多年不涨,必然是已经出现很多自身重大问题,当然这些重大问题是由内因、外因共同所致,主要包括以下问题。
问题1:新股发行太多
新股发行是A股最大问题,要知道每发行一只新股发行一只新股就会从股市抽一定的资金,这么多年股民投资进入股市的资金都被新股抽完了。
股市都是靠资金堆起来的,股市缺乏了资金绝对涨不起来,这就是为什么A股市场其中涨不起来的最主要因素。
问题6:圈钱套现太严重
A股市场很多上市公司从头到尾都是为了圈钱而上市,首先是IPO融资,再次增发融资,最后大股东口袋没钱了,再次减持套现。
所以A股市场完全成了圈钱的市场,等上市公司圈钱完毕之后,股票一落千丈,最终股票走向退市了。
总之A股市场这么多年始终涨不起来,出现了很多问题,以上6个问题是主要因素,除了这6大问题外还包括交易制度、分红制度、披露制度、定价机制等等,这些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涨不起来的次要问题。
生活中有句话这样说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用在A股非常适合,A股涨不起来必然是有A股的问题,必然是有A股的可恨之处。
8. 中国股市为什么只跌不涨
股市之所以跟跌不跟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新股高价发行,早已透支了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股市上涨了,个股涨幅就有限,但是股市下跌了,这些高估值个股就要价值回归。
二是,股市走牛,新股发行、再融资、定向增发的节奏会加快,这会给A股市场进行了大抽血,如果遇到牛市,股市上涨肯定会受到掣肘,而在熊市,股市抽血进程加快,会加速A股市场的下跌。现在管理层已经决定,即使股市再跌,A股融资功能是不会中断的。
三是,A股市场成立了二十多年,迄今“只进不出”,没有退市制度,这就导致了A股没办法优胜劣汰,在这种情况下,差的股票不能清除掉,A股市场整体股票的质量不高,若遇到股市上涨差的股票也跟着涨,但是一遇股市走熊市了,差的股票跌得就更加历害了。 经济向好,一定要股市估值适当,市场融资速度适中,要有优胜劣汰的机制存在,如果新股一开始估值偏高,市场根本不管股市死活急着融资,更没有优胜劣汰机制,让差的股票退不了市。这样的情况一直存在于股市中,经济再好,也反映不出股市晴雨表的功能。 常言道“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但实际上, 股市只有在市场机制完善的前提下才是经济的晴雨表。至少,就我国而言,目前的A股和经济的关联性还没有到“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的级别。
拓展资料
这些年我国的GDP持续高增长,可是A股却熊得一塌糊涂,一方面是A股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目前还是还是流行炒概念、跟Z策为主,另一方面,却又是A股上市企业真实业绩格局的反应——要知道,建立在数据上我国经济向好背景下,虽然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数据也总是整体增长格局,但是要知道这种统计是以A股总市值和总业绩的平均,其中这些年业绩持续增长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平安、贵州茅台等市值万亿级或近万亿级别的超级权重股俨然是一个打100个以上的存在,把整体业绩的平均水平拔高,而在普通的中小上市企业中相当部分的上市公司业绩是同比下降乃至亏损的,业绩不错的往往都如格力电器等晋身白马蓝筹股了。这些年A股已经强化了企业基本面的业绩因素,市场也呈现了分化,蓝筹股整体走出了慢牛,但数量占比较高的业绩差的中小创题材股一路下跌乃至暴跌也成为了A股杀跌的主力军,拖累股市整体下行,蓝筹股毕竟只是少数,双拳难敌百手。 但是在A股,现实情况却不是这样,有几方面的原因: 1 股票看的是预期 中国经济虽然是中高
9. 有人说中国股市不成熟的原因是散户太多你认同吗
多人评论目前A股不成熟,经常出现暴涨暴跌的情况,从未出现过健康稳定上涨的情况,大多数人把原因归结于A股的散户太多,散户占比一旦较大后,市场的投机性的就很大,投机性较大的市场自然会出现暴涨暴跌的情况,所以的A市场的不成熟的就是因为散户的太多造成的
但我觉得这种观点相对片面,一个市场的成熟与不成熟不是取决市场的投资者,主要还是与制度的缺陷存在很大的关系,在不成熟的制度下造就市场的投机的氛围,散户太多只是结果,不是本质原因,下面我们重点的分析下中国股市不成熟的最主要原因和股市投机性跟散户之间的存在的关系。
上图案例在A股和H股同时上市,A股今日的交易金额在12亿元左右,而H股只有成交6000万左右港币,这个交易量简直是天壤之别,12亿元的交易贡献大多数还是来自于散户,一个市场的好与坏界定的一项标准就是交易量,市场交易活跃上市公司才能够继续融资,如果交易流动性的差有多少机构愿意参考定增和非公开发行,为什么新三板的无人愿意参与,甚至机构也不愿意参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新三板没有散户参与的市场,投资门槛在500万。
再次很多公司想着上市,很多也是上市后可以减持套现,如果无法套现等,谁还愿意上市,还稀释了自己的股权,其最大的贡献还是来自我们散户投资者,所以我们散户投资者才是对A股发展贡献最大。总结:A股的不成熟只是由于本身发展历史较短,很多制度的还不够成熟,在制度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散户投资者更愿意选择投机
由于散户投资者占比较大,大部分散户投资都是投机行为,间接影响的市场的波动,但也是机构投资者见有利可图的情况,可以选择割韭菜才会让股市暴涨后长期低迷,而我觉得散户投资者是对A股贡献的最大的一部分投资者,但各项制度和政策却并未导向散户投资者,导向的基本是机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感觉写的好的点个赞呀,欢迎大家关注点评。
10. 中国股市为什么这么惨 谁的原因
根本原因还是中国股市制度的问题,中国股市庄家说了算,手里既有股票又有钱的话,就可以随便画K线,国外股市也有庄家,但人家的庄家是为了不至于使股票太没有起伏而设,像个局外人,不像中国庄家和散户基本是对立的关系。
另外在经济景气时大家手里都有钱就会投到股市,庄家就借机把股票炒起来来赚人气赚散户的钱,而在经济不景气时大家手里都没什么闲钱而且投资理念比较保守,庄家把股票炒起来也不会有多少人跟,所以对庄家来说只能小规模的做几波,没什么大作为,整个股市就显得愁云惨淡。再加上经济不景气时上市公司的业绩也不怎么样不亏损就不错了,就更没题材炒了,所以股市就一跌再跌。
根本原因还是制度啊,制度不变,其他的改变都是隔靴搔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