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主力排名 > 居民投资股票基金等获得的收入

居民投资股票基金等获得的收入

发布时间:2022-12-09 15:33:21

1. 高收入人员的个人所得税如何合理避税

高收入人员的个人所得税可以通过申报专项附加扣除来进行抵税,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也可以购买符合国家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来进行抵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十五条公安、人民银行、金融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应当协助税务机关确认纳税人的身份、金融账户信息。教育、卫生、医疗保障、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公安、人民银行、金融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应当向税务机关提供纳税人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个人转让不动产的,税务机关应当根据不动产登记等相关信息核验应缴的个人所得税,登记机构办理转移登记时,应当查验与该不动产转让相关的个人所得税的完税凭证。个人转让股权办理变更登记的,市场主体登记机关应当查验与该股权交易相关的个人所得税的完税凭证。

有关部门依法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遵守本法的情况纳入信用信息系统,并实施联合激励或者惩戒。

(1)居民投资股票基金等获得的收入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三条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所称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包括个人缴付符合国家规定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购买符合国家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支出,以及国务院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项目。

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以居民个人一个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额;一个纳税年度扣除不完的,不结转以后年度扣除。

2. 基金收益要不要交税

基金向个人投资者分配股息、红利、利息时,不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这是基金与股票在税收方面的明显区别,也是基金宣传的收入免税的由来。另外,个人投资者买卖股票或基金单位获得的差价收入,按照现行税收规定均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征收企业所得税。

股票、非保本基金、理财产品等投资今后将不再交增值税。财政部网站最新发布了《关于明确金融房地产开发教育辅助服务等增值税政策的通知》称,金融商品持有期间(含到期)取得的非保本的投资收益,不属于利息或利息性质的收入,不征收增值税。

(2)居民投资股票基金等获得的收入扩展阅读:

在北京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看来,财政部明确非保本金融产品不再交纳增值税,是综合考量的结果,结合了当前金融业发展方向、国际发展潮流以及当前资本市场的低迷等各种因素。对投资者来说,这是利好消息。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也告诉新京报记者,财政部此举意在打破银行刚性兑付金融产品的传统格局,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开发非保本类金融产品,满足投资者多样化需求,形成差异化的风险搭配。

3. 人民群众依法拥有的财产收入属于何种分配方式

一、系统准确地理解“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一)对财产性收入概念的科学理解
作为一个专业经济术语,按照国家统计局专家的解释,“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财产性收入”的意义已经超出了专业涵义——家庭通过拥有的动产和不动产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十七大报告中的这个新提法,意味着老百姓未来的收入不仅仅来自工资,而是收入趋向多元化,国家支持并创造条件让群众的收入多元化。
(二)对目前群众所获取的财产性收入形式的全面认识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能够获得财产性收入的人数正在大幅度增加。具体的形式体现在:
首先,一种普遍性的财产性收入是来自银行的存款利息,所有在银行有存款的公民都不同程度地拥有财产性收入。
其次,各种基金、分红型保险金、股票和有价证券的持有者等也都程度不同地拥有财产性收入。近些年来,普通劳动者通过基金、股票和有价证券等获得财产性收入的人数越来越多。
再次,公民个人和法人组织通过出租动产或不动产以及土地等财产使用权流转所得到的收入等等也都属于财产性收入。
最后,各种形式的直接或间接投资所得到的收入当然都是属于财产性收入。
在前述四种财产性收入中,后两种是基本的财产性收入,前两种是衍生出来的财产性收入。
(三)对“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内涵的准确把握
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它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目前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经济欠发达国家,不断加快发展仍是首要任务。我们追求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从根本上说,发展是为了人民,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要由人民共享,因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而人民群众财产性收入的增加,则是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第二,它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随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同时由于多种现实的原因,收入分配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安定。为了有效的缩小收入差距,除提高低收入、调节高收入、打击非法收入外,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也是缩小收入差距的有效方式。
第三,它是扩大内需的现实基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较快,但经济发展主要是靠投资拉动,而不是消费拉动,这也是国民经济不协调、不均衡的表现之一。所以,着力于不断扩大内需,是经济保持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特别是财产性收入,则是扩大内需即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前提条件。
二、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途径
有恒产者有恒心,增加百姓的财产性收入,增加中产者数量,是稳定人心、稳定社会的必由之路。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意味着广大群众现有财富应该也必将应该成为获取收入流的手段和源泉,这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对于广大群众现有财富保值增值的重视,更体现了藏富于民的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
“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就是要改变现阶段财产分布和财产性收入流向不均衡的状态,避免迅速增长的财产性收入过于向一小部分人集中,让财产性收入覆盖更多的普通百姓,让财产性收入真正进入“大众时代”,达到逐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形成“民富国强”收入分配格局的目的。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途径如下:
(一)积极创造外部条件,激发群众的创业热情,拓宽群众财富的增长渠道
在硬件上,要创造畅通的物流、信息、能源、交通条件,方便群众创业;在软件上,政府要充分利用税收等经济杠杆,鼓励更多人投入创业之中;同时,要拓宽各种投资渠道,完善储蓄、债券、保险和股票等多种市场,让群众有更多的选择来进行投资,使财富实现保值增值。
(二)要积极的培育、构筑和发展良好的法治环境
保障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让群众不再为财富的拥有和增长而提心吊胆,以解除积极创造财富的后顾之忧。
合法的财富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基础,政府对于侵犯公民私有财产的行为必须严厉打击,才能有力保护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同时,针对一些地方蔓延的“仇富”的情绪,政府一方面要打击那些违法犯罪行为,另一方面要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发展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险,关心民生,消除“仇富”的社会基础。当前,保障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更重要的是要防范各种形式的利用公权力侵占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的行为。
(三)要依法行政,放权于市场,打击腐败现象,避免与民争利
改革开放将近30年了,我国的GDP得到长足的增长,但是在一些地方,政府利用公权力垄断大量资源,而政府官员利用公权力进行“寻租”,使得政府财政收入增长而民间财富不见增长。如果任由这种现象蔓延,那就不可能有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因此,各级政府要大力防范行政垄断,简化行政程序,放权于市场,强化各种监督机制,减少权力寻租现象,让政府不再与民争利。
三、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途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它是基于居民财富逐步累积、财产性收入快速而不均衡增长的背景,是对财产性收入的承认和肯定,是防止财富在积累过程中向少数人集中、导致收入及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重大举措,同时也预示着财产性收入的增加要通过从“少数人拥有”到“更多群众拥有”的路径,让财产性收入覆盖更多的普通百姓,让全体民众共享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成果。
在当前的收入格局背景下,如何让广大群众特别是让更多的中低收入阶层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无疑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一)要从制度和体制上为维护和增加广大群众的财产性收入提供保障
十七大报告首次在初次分配问题上引入公平概念,由以往的“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提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些都蕴涵着收入分配制度方面的重大变化,意味着要调整和改善政府、企业、居民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关系,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逐步改善初次分配结构。
(二)要从法律和产权制度上保证广大群众的财产,并通过税收杠杆区别对待不同来源的财产性收入
财产所有权的确认和保护是财产性收入的前提和基础。要完善“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法律基础,在法律层面上对广大群众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财产权的保护予以高度重视,对他们财产的征用、没收或者被拖欠都应严格纳入法律规制之下,确保财产性收入来源的基础稳固。同时,在当前财产分布和收入差距较大的情况下,应该运用不同的财税政策手段和制度安排,通过经济杠杆的调节使财产性收入的增加更加均衡。
(三)要调整居民收入分配关系,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还要注重“调节过高收入”等。因此,要通过一些综合性改革举措,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保证和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使全体社会成员不断增加财富积累,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四)营造宽松、良好的金融投资环境
作为增加广大群众财产性收入的重要平台,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加快金融产品创新,降低投资门槛,拓宽投资渠道,营造宽松、良好的金融投资环境。
在市场制度的设计上要建立健全我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制度,注重保护在资金、信息等方面都处于劣势的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通过降低投资门槛,使拥有财产的群众不管其财产的多寡,都有机会通过资产运营获取财富,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其中的关键是:发展以投资者主动行动为基础的法律自我实施机制,完善民事赔偿机制,严厉打击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的行为,更充分地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加快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包括股票、债券、基金、黄金、外汇、期货等),加快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创新;健全公司治理,强化信息披露,完善监管机制,构建有序的资本市场秩序;不断改善金融服务,构建广大群众收入来源多元化、风险结构异质化、资产存量组合化的理财平台,为广大群众增加财富。

4. 金融债券利息收入要交企业所得税吗

企业投资金融债券获得的利息收入不需要交企业所得税.
(一)对证券投资基金从证券市场中取得的收入,包括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股权的股息、红利收入,债券的利息收入及其他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对投资者从证券投资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三)对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法中,债券利息收入属于应税收入.但国债利息收入则属于免税收入.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三条规定: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第(二)项所称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指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第(二)项和第(三)项所称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

5. 如何推进公平分配,实现共同富裕

一、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1)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事关社会的进步和公平、公正、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推进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分配的有效实现形式,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调动和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按劳分配是按照劳动价值进行分配,按要素分配是按照生产收益进行分配。这是两种不同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是在进行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根据个人提供的劳动分配报酬,而按要素分配是根据各个要素对产出的贡献分配报酬,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按劳分配中的工资是劳动报酬,按要素分配中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生产资料占有形式决定分配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要求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二是人的体力和智力劳动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经济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三是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劳动者应当取得劳动成果的主要部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要求收入呈现多元化,劳动仍然是人们获得收入的最主要方式,但非劳动收入也应占有一定比重。居民投资持有债券、股票、基金和其他金融资产,由此获得的利息、红利等财产性收入,应当成为部分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坚持效率优先、注重社会公平。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如果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悬殊,而又长期得不到解决,不仅会挫伤人们的积极性,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而且会影响安定团结。效率体现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属于生产力范畴。效率通常指资源配置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就是效益。市场主体的效率高收入相应就高,效率低收入相应就低,无效率即无收入。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给市场主体以强大的动力和压力,促使他们千方百计提高效率,推动生产力发展。公平反映人与人的关系,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公平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一系列领域。公平主要是指收入均等化。但公平具有历史性和相对性,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有不同的公平观,不存在永恒的绝对公平。只要大多数人比较满意,就算比较公平。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的统一。按要素分配可以提高效率,但必然导致收入不平等。如果收入一律平等,又不利于提高效率。因此,为了效率就要牺牲某些平等,为了平等就要牺牲某些效率。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只有通过提高效率,创造更多的财富,才谈得上分配的公平。公平又是提高效率的前提条件,只有分配合理,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效率。坚持效率优先,实质就是发展生产力优先,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与劳动贡献紧密结合起来,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奖勤罚懒,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奋斗精神。同时要注重社会公平,不仅要讲究物质利益,鼓励人们创业致富,也要提倡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坚持效率优先、注重社会公平,就是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
(3)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一切合法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这是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分配制度上的体现。劳动价值论是说明价值源泉,按要素分配是说明收益分配。作为物化劳动的资本,一般认为并不创造价值,但作为创造价值的重要条件,理应按其贡献参与收益分配。各种生产要素对使用价值所作出贡献和应得的报酬体现为:工资是劳动的报酬,租金是土地的报酬,利润是资本的报酬。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反映一般劳动的价值,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反映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的价值,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活力;三是反映土地、资本、知识产权等的价值,以集中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经济建设。也就是说,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分配机制,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推进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的较好实现形式是薪酬制度。薪酬由基薪、绩效薪金和中长期激励三部分组成。首先确定基薪和绩效薪金,扩大绩效薪金部分,与业绩考核结果挂钩。中长期激励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报酬的一部分,如上市公司实行股票期权,没有上市的公司实行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薪酬制度体现了按劳分配、以人为本与按资分配、以资为本紧密结合的要求,将企业的利益与经营管理者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调动了经营管理持久的积极性。
二、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
(1)加强分配秩序的整顿和规范。这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必须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以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主要是依法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分配体制、分配制度,解决运用公权把整体利益和公众利益转化为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的问题;依法调节地区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妥善处理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问题;依法规范收入分配行为,防止运用公共财力提高部分人群、部分行业、部分地区收入水平的问题。通过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转移支付等措施,支持和扶助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实现社会公平。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配秩序的建立,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方面,与我国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进程的推进紧密相关。因此,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不是权宜之计,不是短期的突击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树立长期的思想准备,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
(2)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在收入分配调节中,坚持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实行机会均等,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企业经营管理者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是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多数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收入与企业的规模和经营业绩脱节,水平偏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者自己决定分配方式,自己给自己定工资,经营管理者收入分配实际处于失控状态。企业经营管理者是受出资人委托或授权来经营管理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薪酬应由出资人来决定。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通过建立约束机制,解决企业经营管理者薪酬失控的问题。在企业职工分配中,打破固定工资的传统模式。在按照国家规定保障职工最低收入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加大与职工实际贡献直接挂钩的活工资的比例,奖励起用奖勤罚懒、收入靠贡献的机制。完善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岗位工资标准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效益下降时相应降低岗位工资标准。调整职工收入分配结构,工资收入与企业效益和职工实际贡献挂钩,形成能增能减的机制。在收入分配调节中,再次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通过多方面的收入分配政策,调节收入差距,防止过分悬殊和两极分化,在不影响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积极性的前提下,兼顾各阶层群众利益,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实行完整的货币化工资制度,调整工资结构,把工资外相对固定的各种补贴纳入工资收入,成为居民的持久收入。提高教师、研究人员和公务员的收入。
(3)加快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近年来我国城乡、地区发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呈扩大趋势。20世纪80年代,由于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城乡差距由1978年的257倍缩小到1985年的186倍。这些年由于城镇居民收入大大快于农村,2003年又扩大到32倍。2004年城乡差别为313倍,差距有所回落。由于农民收入还要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城市居民没有这笔支出,再加上城市有各种福利,而农村很少,实际上的城乡收入差距可能大于这个比例。地区间差距进一步扩大。东中西地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1980年是119∶1∶107,2000年扩大到149∶1∶106。东部与中西部的绝对差额由71元、44元,分别扩大到2517元和2195元。反映社会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在我国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安全警戒线。城市中贫富差距也在拉大,财富集中程度进一步上升。美林集团发布的年度全球财富报告中,2003年中国内地百万美元富翁约有236万人,如果以人民币计算,将近24万人成为千万富翁。与此同时,还有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和依靠低保维持生活的城镇居民以及上千万未脱贫的农民。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存在一定差距,是难免的。但如果差距悬殊,而且任其扩大,就会造成多方面的严重后果。因此,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必须妥善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鼓励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要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经济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
三、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从全社会看,低收入者的相对规模不应过大,更多的应成为中等收入者,并鼓励人们跨入高收入者行列,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分配格局。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本途径,是将收入差距控制在社会可承受范围内的基本保证,也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措施。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必须标本兼治,采取多种有效措施。
(1)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因此,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在产业类型上,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经济类型上,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企业规模上,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积极鼓励创业和自谋职业。缓解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为城乡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针对小额贷款落实难的问题,通过加强创业培训和建立信用社区,进一步简化发放程序和手续,更好地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中,抓住实现产权多元化、职工转变身份、改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等重要环节,重点解决分离改制企业的产权关系、劳动关系,妥善安置职工,使辅业改制后真正成为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尽可能将富余人员安排在辅业企业,避免将企业富余人员大规模集中推向社会。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切实落实扶持政策,推进再就业援助制度化、长期化,帮助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让有就业愿望的人能够获得就业机会,并获得同劳动贡献相符的报酬。
(2)统筹城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合理调整国民收入格局,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从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加快减免农业税步伐。全部免征牧业税。继续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增加粮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改善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创业环境,建立确保进城务工农民工资正常支付的机制,做好清欠工作。提高低收入者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各类企业都要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并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增加职工收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财政支持。鼓励智力劳动和智力投资,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的收入。建立开辟更多投资渠道,增加居民的收入来源,为居民提供多种多样可选择的投资工具,为居民投资和获取合法收入提供切实的法律保障。企业建立以岗位工资制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提高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人员的收入水平。推行年薪制、技术和知识产权入股、股票期权等分配制度,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并合理调节其过高收入,推进福利待遇货币化。依法实行最低工资制度,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和规范公务员工资制度,推进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确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规范职务消费,加快福利待遇货币化。
(3)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对困难群体的利益保障机制。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扩大做实个人账户试点。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在全国多数地区基本解决历史遗留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问题。今后企业裁员将逐步依法直接纳入失业保险或城市低保。依法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个体、私营和外资企业的参保率,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办法,使更多的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加大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力度,逐步提高统筹层次。研究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方案。推进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建立多元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制度,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好优待抚恤工作。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对生活困难家庭进行救助,及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和失业救济金。同时加大农村扶贫力度,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数量,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建立规范的社会保障预算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证社会保障资金有稳定的来源。加强社会保障的管理基础,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城市街道、社区和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健全服务功能。
(4)完善税收调节功能,取缔非法收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不是不允许人们致富,更不是剥夺高收入,而是要形成调节过高收入的税收体系,加强各种税收征管,取缔非法收入。加强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实行综合分类税制,合理确定起征额和扣除额,以体现公平原则。加强对高收入行业的收入分配情况监控,尤其是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加强法制建设,强化对非法收入的打击力度。制止各种乱收费、乱摊派,营造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体现收入与贡献的对等。健全个人收入监测办法,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对各种非法收入要坚决依法取缔和惩处。整治非法收入,制止权力的市场化和货币化,严惩贪污腐化,对于侵吞公有财产、偷税漏税、走私受贿、权钱交易、制假贩假等行为,依法严厉打击。
总之,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最根本的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加快经济发展,提高教育水平,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注重公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

6. 如何深化我国分配制度改革,有何具体措施

一、从就业政策、工资制度和公共资源分享机制入手,完善初次分配机制
1、以创造公平就业环境、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为目标,完善就业政策。完善公共事业单位的招聘制度,在国有企业全面推行分级分类的公开招聘。支持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小型微型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完善税费减免政策,以及对岗位培训、社会保险、技能鉴定、公益性岗位的补贴政策,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的就业。完善和落实鼓励自主创业的各项政策。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考核、鉴定、认证体系,规范职业技能鉴定、认证和各项收费标准。
2、提低限高,完善工资、薪酬制度。建立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及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规范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根据经济发展、物价变动等因素,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积极稳妥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依法保障被派遣劳动者权益。加强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对部分过高收入行业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严格实行企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双重调控政策,逐步缩小行业工资收入差距。建立与企业领导人分类管理相适应、选任方式相匹配的差异化薪酬制度,推广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制度。缩小国有企业内部分配中相对过大的差距,高管人员薪酬增幅应低于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幅。对上市公司和非国有金融企业的高管人员薪酬,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发挥董事会、薪酬委员会和股东大会在抑制畸高薪酬方面的作用。
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建立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调查比较制度,完善科学合理的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调整优化工资结构,降低津贴补贴所占比例,提高基本工资占比;抓紧研究地区附加津贴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工资制度。
3、健全国有资本和公共资源的收益分享机制。建立覆盖全部国有企业、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合理分配和使用国有资本收益,扩大国有资本收益上交范围,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上交比例。完善公共资源占用、出让及其收益分配机制,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以及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
二、以改革财税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健全再分配机制
1、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要降低行政成本,将更多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公共财政要加大对“三农”、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入,加大对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扶贫开发等方面投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和民族、边疆、贫困地区的财力支持。
2、完善税收制度。加快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和处罚措施,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征收范围,建立健全个人收入双向申报制度和全国统一的纳税人识别号制度。取消对外籍个人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免征个人所得税等优惠政策。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合理提高税负水平。开展遗产税研究和试点工作。调整部分消费税的税目和税率,将部分高档娱乐消费和高档奢侈消费品纳入征收范围。
3、千方百计增加城乡低收入者特别是农民的收入。要帮助城市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鼓励自主创业,使其获得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健全城乡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逐步提高生活水平。同时,要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和农业补贴制度,稳步提高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完善大宗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和各项涉农补贴政策,努力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支持适度规模经营,允许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大对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投入,促进产销对接和农超对接,使农民合理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增值收益。改革征地制度,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等权益,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4、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推进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分类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推进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高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健全城镇居民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
5、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和待遇水平,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推进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门诊统筹,缩小与实际住院费用报销支付比例的差距。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实现统筹区域和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6、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帮扶和救助,大力扶持社会慈善事业发展。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逐步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健全经济困难的高龄、独居、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和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完善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和其他困境儿童生活救助制度,建立困难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积极培育慈善组织,简化有关审批程序,落实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加强监督管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个人和社会组织举办医院、学校、养老服务等公益事业。
三、加强收入分配领域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1、加快收入分配相关领域立法。研究出台社会救助、慈善事业、扶贫开发、企业工资支付保障、工资集体协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上缴、财政转移支付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修订完善土地管理与征收补偿、矿产资源管理、税收征管、房产税等方面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财产登记制度。
2、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将拖欠工资问题突出的领域、容易发生拖欠的行业、发生过恶意拖欠行为的企业纳入重点监控范围,完善工资保证金缴纳办法、劳动争议处理和打击恶意欠薪的相关制度,加大监察执法力度。
3、清理规范工资外收入。严格规范党政机关各种津贴补贴和奖金发放行为,加强事业单位创收管理,规范科研课题和研发项目经费管理使用,严格执行公务招待费审批、核算等制度规定。严格控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高管人员职务消费。
4、严格规范非税收入。继续推进费改税,进一步清理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坚决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和基金项目,保留的收费项目要适当降低收费标准。建立健全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
5、打击和取缔非法收入。在重点领域强化监督管理,坚持堵住非法收入的重要源头。严厉打击走私贩私、偷税逃税、内幕交易、操纵市场、骗贷骗汇等经济犯罪活动。严厉查处权钱交易、行贿受贿行为,深入治理商业贿赂,加强反洗钱工作,以及对非法收入外逃的监控和堵截。
6、加强领导干部收入管理。全面落实并严格执行各级领导干部如实报告收入、房产、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的规定。加强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工作,规范领导干部离职、辞职或退(离)休后的个人从业行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兼职任职审批事项。
7、健全现代支付和收入监测体系。推进薪酬支付工资化、货币化、电子化,加快现代支付结算体系建设,落实金融账户实名制,推广持卡消费,规范现金管理,减少公务领域的现金使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收入信息监测系统。

7. 基金和其它的理财方式如存款、债券、股票各有什么不同

1、 基金与银行活期存款有什么不同?
银行活期存款的目标一般是满足短期需要,例如即时的消费或意外支出。它的特点是很安全,很容易变现,您可以随时取回资金,而且有一定的利息收入;但是银行活期存款的利率通常很低,难以抵御通货膨胀。因此,银行活期存款适宜作为一种现金的保管形式,一般不建议作为长期投资的首选。
基金的风险高于银行储蓄,同时,基金作为一种相对长期的投资工具,可以通过广泛投资于股票、债券等工具,获得较高的收益。尤其是开放式基金,可以通过银行渠道购买,一般也可以保持较好的流动性。
2、 基金与债券有什么不同?
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直接向社会公开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并且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凭证。
债券投资最大的特点就是收益相对稳定。现在最常见的债券品种就是国债,由于国家保证还本付息,比较安全;但由于目前国债的期限一般都比较长,所以收益率可能低于市场利率。另外,从银行网点买卖国债的手续比较简单,变现容易,缺点是目前在银行发行债券规模较少,不能满足居民投资的需要,收益率也不高。
基金的投资对象包括股票和债券,收益率一般高于同等期限的国债,而且由于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分散投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
3、 基金与股票有什么不同?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投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代表持有者即股东对公司的所有权。股票投资的收益是不确定的,如果公司经营良好,您作为股东就可以分享利润(通常是以红利形式),并且可以从市场股票价格上涨中获益。相反,如果公司出现问题,您的投资就会出现亏损。
由于发行公司的经营效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股票的市场价格波动也比较剧烈,所以股票投资的风险更高。基金由专业基金投资经理进行投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对于大多数的中小投资人而言,通过购买股票型基金委托专家操作是比较好的投资股票的方式。

阅读全文

与居民投资股票基金等获得的收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9特发信息股票10转2 浏览:389
股票量化数据主动被动 浏览:824
世界最大的股票软件 浏览:579
股票高估和低估影响 浏览:376
华映科技股票还有救吗 浏览:249
搜索五粮液股票最新价 浏览:302
周期股票投资时间 浏览:381
股票行情大盘走势图今天上午 浏览:697
借用亲戚股票账户亲属死了 浏览:516
股票中的st股有啥风险 浏览:694
github获取股票数据 浏览:95
中国疫苗板块龙头股票 浏览:868
中国远洋股票60191 浏览:972
上市的股票软件有哪些 浏览:520
养元股票走势 浏览:546
宝馨科技股票近年历史 浏览:842
什么是股票的四渡赤水走势 浏览:75
公牛股票最近三个月走势 浏览:647
一只股票突然宣布不解持什么 浏览:140
19年行业股票分析 浏览: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