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板块资金 > 华为股票资产总额

华为股票资产总额

发布时间:2022-12-06 20:27:35

A. 世界上最大的不上市公司是哪一家

有说中石油的,有说中国烟草的,这些公司都只是子公司而已,儿字辈的公司而已。

都别争了,让你们见识一下谁才是真正大佬,站稳了,别吓尿了。

在金融圈内,大家都知道, 中投公司是最大的不上市公司,也永远不会上市!

中投公司成立于2007年9月29日,是中国国家主权基金,正部级单位!! 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组建宗旨是实现国家外汇资金多元化投资,在可接受风险范围内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公司总部设在北京,注册资本金为2000亿美元。 中投公司下设三个子公司,分别是中投国际、中投海外、中央汇金。

他的业绩有多厉害。看看2018年年报。

中投的经营业绩可谓亮眼不少,不仅是税前利润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境外投资的净收益率也创 历史 新高。先来看一组数据:

1、2017年,中投公司境外投资净收益率按美元计算为17.59%,较上一年提高11.37个百分点,创下 历史 新高。截至2017年12月31日,过去十年,中投公司境外投资累计年化净收益率为5.94%,超出十年投资绩效考核目标,也处于国际同业的中上水平。

2、中投公司2017年合并利润表后实现利润总额1107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近39%,是十年来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

3、作为中投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央汇金此次首度披露年度经营状况。截至2017年底,中央汇金管理的国有金融资本为4.1万亿人民币,直接持有17家金融机构股权(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及综合性金融机构)。其中,11家上市控参股机构总市值6.7万亿人民币,中央汇金所持股票总市值3.1万亿人民币,同比上涨22%。

中央汇金是最重要的全资子公司,2003年12月,中央汇金公司成立,总部设在北京,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对国有商业银行等重点金融企业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 2007年9月,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从中国人民银行购买中央汇金公司的全部股权,并将上述股权作为对中投公司出资的一部分,注入中投公司。中央汇金公司的重要股东职责由国务院行使。中央汇金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由国务院任命,对国务院负责。

中央汇金公司控股参股机构包括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银河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中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光大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投中信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国泰君安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中投公司根据国务院要求持有中央汇金公司股权。 中投公司开展投资业务和中央汇金公司代表国家行使股东职能的行为之间有严格的隔离。基本上中国金融和银行业一半的公司都在中央汇金手中。

上图是2019年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收入最高的11家公司。在这11家公司中,还没有上市的就只有我国的国家电网和沙特的阿美石油。前者的营业收入是3870亿美元,后者的是3559亿美元,规模相差不大。折换成人民币,营业收入都超过了2万亿。这个营业收入规模,比中国烟草大的多。如果说最大的话,那当然是我国的国家电网。

国家电网是全球最大的电力输送企业。在大陆31个省市区中,除了云南、广西、广东、海南4个省份的电力有南方电网供应之外,其余27个省市区由国家电网负责。它服务的人口超过10亿,超过全球其他任何一家电网公司。

国家电网为什么没有上市?上市的目的是什么?对一家公司来说,上市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募集资金。但是获得资金的方式,可不仅仅上市一种,向银行借贷和发行企业债券是非常重要的方式。

国家电网目前是国有独资企业,就是说他全部的股权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如果要发展资金,既可以发行债券,也可以向银行借贷,同时国家也可以注资。它的背后是中央政府,说他需要上市融资吗?

网络来的

朋友们好!

世界上最大的不上市公司肯定是 中国烟草总公司, 中国铁路总公司和华为公司,以及 中国邮政集团总公司 了。下面分别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中国烟草总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烟草的公司,成立于1982年1月,总部位于北京。中国烟草总公司注册资金为570亿元。

中国烟草总公司是一家巨无霸的企业,2018年,烟草实现税利总额11556亿元,其中上缴国家财政总额10000.8亿元。

中国烟草总公司2017年中国香烟销售额为1.4万亿元人民币(约2040亿美元),2017年缴纳税收为11145亿元。

如果从销售收入,税利规模来看,中国烟草总公司是一家妥妥的巨无霸企业了。

中国铁路总公司于2013年成立,当时铁道部撤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2019年6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中国铁路总公司改制成立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挂牌。

中国铁路总公司,员工人数204.56万人,注册资金17935亿元,资产总额46631.59亿元。

根据2018年中铁总公司财务报告,2018年铁路总公司总收入达到了1.095万亿元,运输收入实现了7658.57亿元,实现净利润20亿元。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 科技 公司,主要创始人任正非,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深圳,华为现有人数为18.8万人。

2018年华为营业收入实现了7212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实现了593亿元,业务遍及170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世界30多亿人。

华为公司在2019年世界500强排名中位于61位。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成立于2007年1月29日,总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是一家经营各项邮政业务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员工总数达到了93.52万人,注册资本为800亿元人民币。

中国邮政总公司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国内和国际邮件寄递业务;报刊、图书等出版物发行业务等。

中国邮政总公司下属的邮储银行是我国第五大商业银行,资产总额也超过了10万亿元人民币。

2018年,中国邮储总公司完成年营收856.2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994亿元,净利润实现了41.33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为289.4亿元。

综上所述,上面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四家非上市公司了,包括中国烟草总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华为公司,中国邮政总公司。

感谢阅读!

先说说中国的还没有上市但是又比较牛逼的公司都有哪些?

美国科氏工业集团:狂而不燥的巨人

全球最大的非上市公司——科氏工业集团成立于1918年,是一个典型的家族型企业,目前公司掌门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为科氏第二代,查尔斯·科赫(Charles.Koch)和大卫·科赫(David.Koch)。该公司在穆迪投资服务公司的资信评级是Aa1,标准普尔评级是AA+。

科氏的成长得益于一系列的收购,而这些收购主要动用的是家族自己的资本,而不是资本市场的融资。为了保证科氏家族的控制地位,他们建立了科氏家族基金会,还兴办了自己的智库。他们的政治上也非常活跃。

创始人弗雷德·科赫对子孙有遗训:“只要不将公司卖掉,你怎么办都行。”公司传到他的二儿子查尔斯·科赫(Charles Koch)手里,他也誓言“除非我死了,科氏才能上市”。两代掌门人均拒绝上市,基于这样一个判断:企业要挂牌上市,就得定期公开运营数据,企业的股价也会受到股票市场整体氛围的影响。尤其企业专注长远发展时,可能因尝试新产品或进行结构重组,需要增加投入,营收也会下降,碰到经济衰退时,投资回报也会减少,资本市场的压力就会接踵而至,逼迫经营者为迎合市场采取各种短期行为,导致抗压力减弱。家族企业则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步伐制定策略,定力要大很多。因此在他们看来,上市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保证公司 健康 的现金流和持续稳健的扩张才是正道。

赛仕公司:摇摆之后的坚定

“在上市公司里已经不再有信任可言,我相信现在是私营企业发展的大好时候。”吉姆?古德奈特(Jim Goodnight)如是说。作为商业智能软件领域最成功的独立厂商赛仕(SAS)软件公司的创始人,古德奈特已经在赛仕成功掌舵三十多年。在资本的诱惑面前,赛仕并非从来没有动摇过,不过最后的结果是,现在的赛仕仍然是全球最大的非上市公司。

与那些急于通过上市来筹集发展资金的企业不同,赛仕从来不缺乏资金,三十多年来,公司收益始终表现出稳定的上升势头。但事实上,与其说赛仕是因为不缺钱而缺乏上市的动力,不如说在古德奈特看来,正是由于拒绝了华尔街在耳边的聒噪,公司才可能更有效地保证企业商业模式的完整和企业文化的纯洁。

如果古德奈特愿意,在公司33年的发展历程中,他有很多次机会让赛仕成为上市公司。事实上,赛仕曾经离IPO只有一步之遥,那是在20世纪末出现技术投资热潮的时期。1990年代末期,网络狂热症驱使技术股涨到了天价。在美国,人们时常可以听到某个创业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之后员工一夜暴富的消息。资本市场的神话故事让赛仕的员工在一时之间也失去了平静。

这样的情况让古德奈特多少有些苦闷,大势所趋之下,他也开始考虑IPO事宜。古德奈特甚至已经启动了公司的IPO计划,从其他公司找来一位高管专门负责赛仕的IPO事宜。但是没过多久,古德奈特就改变了主意,2000年,他果断叫停了公司的IPO计划。2002年,古德奈特在公司内做了一次调查,有87%的员工不主张上市。从此以后,对于古德奈特来说,就不存在什么IPO的问题了。并且固执的宣称,自己绝对不会那样做,除非公司找到别的年轻人来替代自己接下指挥棒,也许他会对上市有兴趣。经历了潮起潮落的古德奈特,自此坚定了保持赛仕的私人持股公司身份的决心。

玛氏公司:食品业的宝洁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公司是哪家吗?去年,国外调研机构 CandyInstry公布了2015年全球25强糖果和巧克力公司排行榜,玛氏公司居首。

提到玛氏公司,或许有人还不清楚。但说起其产品德芙、士力架,以及“快到我碗里来”的M&M’s巧克力豆,绿箭、益达口香糖,还有宝路狗粮、伟嘉猫粮,恐怕没人不知道。可以说,玛氏公司是“食品业的宝洁”。

在2015年度《福布斯》杂志推出了美国家族财富排行榜,玛氏家族以600亿美元资产排名第三。这是一个神秘的家族,家族成员很少接受采访。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私人企业之一,玛氏公司坚持不上市,也就不需要公布财务报表,这更为它增添了神秘色彩。

玛氏公司在玛氏第三代掌门人努力下,先后买下了德芙公司、法国皇家宠物食品公司等,2008年还联手巴菲特,斥资23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最大的口香糖制造商箭牌,从而使公司成为全球行业老大。

如今,玛氏公司在全球拥有7.2万名员工,它的总部却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一座砖瓦结构的二层小楼中,这里只能容纳80人,门口没有任何标志,只有一块写着“私人房产”的牌子。

尽管利润超过大多数世界500强公司,但玛氏家族坚决不肯让公司上市,至今都还是一家百分之百的私人企业。在决策层看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司管理的独立性和对利润的完全控制。

瑞典公司:世界上最大的家具公司

一旦没有了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宜家会变成怎样?不用担心,他已经事先做好了准备,希望只要地球上还有人类生存,就必然有一个强大、有效率的宜家存在。

2009年9月1日,在宜家(IKEA)公司新总裁上任的宣传海报上,米卡埃尔?奥森(Mikael Ohlsson)从前任安德斯?代尔维格(Anders Dahlvig)手中接过了一把内六角扳手,这象征着他接受了宜家王国的权杖。在宜家的68年 历史 里,他是第四任CEO。

或许全球没有哪家企业像宜家这样,能如此长远和持久地受到创始人性格的影响,其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就等于宜家,宜家也等于英格瓦?坎普拉德,这也导致宜家历任CEO都成了坎普拉德的影子。

宜家业绩一直不错,在2010财年,据说公司销售增长了7.7%,销售达到231亿欧元,净利润增长了6.1%,有27亿欧元,但坎普拉德早已宣布:“宜家永远不会成为一家上市公司”。对此,坎普拉德给出的官方解释是,一旦上市,股东们必然要求获得更快、更多的回报,这将改变宜家的长远目标和运作方式,但他也承认宜家如果是上市公司,每年就必须拨出大约30%的获利给股东,不上市的话,这些钱就都能成为公司的储备金,以备不时之需。

德国博世(BOSCH)公司:全球最大的隐形霸主

德国博世(BOSCH)公司的名声并不及西门子,但它是世界最大的 汽车 零部件供应商,真正的幕后之王,几乎所有的品牌 汽车 都在大量使用它们的零部件。

央视曾经播过BOSCH公司,2012年5月20日,隐身其后的博世集团董事长菲润巴赫打破低调惯例,首次在《对话》公开亮相解码德国制造的成功基因。

在《对话》节目现场,大家发现在博世集团身上能够看到有很多中国企业不一样追求,不少中国企业把上市和融资当成自己企业发展当中必经的里程碑,但是博世完全不同,博世120多年的 历史 ,从来没有把上市考虑到自己企业发展过程当中。这是为什么呢?

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菲润巴赫却报料说,其实在1930年左右的时候,博世曾经短暂上市过,创始人罗伯特先生,在上市之后,把一些股份分给了一些高级的管理者,但是之后就发现这样不好,因为那些管理层上市之后,有了钱就会变懒了,不会努力工作,因为他们已经拿了很多额外分红、收入,开始享受生活了,为此罗伯特先生觉得很失望,博世要停止上市,已经发行股票买回来。

菲润巴赫:"这一点知道的人不很多,罗伯特是很聪明的创始人,其实我认为一个企业,要基业常青的话,能够做两件事情,一个是保持创新的自由,上世纪30年代的时候,罗伯特先生已经不再是公司决策者,当时短暂上市了,上市之后,股东指手划脚,罗伯特先生认为保持企业基业常青,一定要有创业自由,企业保持自己长远发展的要素。与此同时,罗伯特先生说,我们保持财务独立性,不要依赖于银行或者金融市场,一个上市公司连续两个季度都亏损,很多股东开始找创始人、管理层算帐了。为此有了这两个基本理念,罗伯特?博世先生认定我们博世公司要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他说我们不再上市,不再是上市企业,我们是私人企业。为此博世公司现在企业治理结构非常独特,就是不去破坏现有结构,保持企业长期发展动力。"

美国嘉吉公司:150年的私营家族企业

Cargill嘉吉是世界最大的动物营养品和农产品制造商,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于1865年创立,经过150年的经营,嘉吉已成为大宗商品贸易、加工、运输和风险管理的跨国专业公司,已是一家全球性的贸易、加工和销售公司,经营范围涵盖农产品、食品、金融和工业产品及服务。2015财年的总营业收入高达1,204亿美元,是美国第一大非上市家族企业。

作为全球最大的私人控股公司之一,嘉吉的高管们在集团成立150周年之际,纷纷表示公司“将在可预见的未来内保持私营状态”。这样的企业规划不仅对嘉吉自身,更会对整个嘉吉所涉及到的市场产生影响。“作为家族企业,嘉吉的每一任领导者都希望公司保持私营。”首席执行官戴维?麦克伦南(David MacLennan)表示:“我们也在私营中得到了实惠。”

虽然,如今卡吉尔家族成员就再也没当过公司的一把手。也只有一位家族成员仍在公司工作。但是,大约100名家族成员掌握着90%的股份。嘉吉董事会的17名成员中包含有6名家族成员,6名独立人士和5名管理层人员,而公司年收入的80%将回报到业务上,其余的作为红利给股东。这种既不发行股票,还要保证现金流,并且要养活整个家族的模式,逼着董事会对每一项投资的决策都谨小慎微。

当然,国际上不上市的大牛公司还有很多,不多介绍。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不上市的大牛公司都有坚决遵循的经营原则和长远发展的眼光。融资、烧钱,并非商业成功的不二法门。踏踏实实做企业,老老实实赚营收也能创建百年企业。

你要说哪一家,这个真的很难回答,因为不上市的公司是不用发年报的,所以有很多巨无霸级别的公司,但是我们却很陌生,举几个例子。

国外:

1. 嘉吉, 我们常说的全球四大粮食集团,掌控着全球粮食命脉的集团之一,年销售额过千亿美元

2. 科氏工业, 能源石化巨无霸企业,年销售额过千亿美元

3. 博世集团 在工业这一块基本是家喻户晓

4. 玛氏集团, 日常能接触到的有 德芙、士力架、彩虹糖、M&M's等

5. 普华永道, 商业服务类企业,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

还有很多很多

国内:

1. 中国铁路总公司,由国家铁道部改制而成

2. 中国烟草,注册资金不多,但年销售额过万亿人民币,缴税也过万亿

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这个大家都知道

B. 华为 2021 年度经营财报发布会,有哪些值得关注

3月28日华为发布2021年年报,全年营收6368亿元,同比下滑28%;利润增至1137亿元,同比增长75.9%。2021年研发投入达1427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十年研发累计投入超8450亿元。

华为的2021年年度财报发布会上,人们首先关注到的就是华为CFO孟晚舟的回归,这也是孟晚舟回家后第一次参加这么大的商业活动,人们对她新的变化有很多期许。孟晚舟则会简单的开场白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她说“上一次跟大家见面还是4年前,4年之间,世界、祖国、华为公司的变化都很大,我在不断学习努力跟上变化。”,可以看得出来,孟晚舟女士历经千帆再次归来,心态改变了不少,更加的谦逊、稳重了。

四、华为企业内部开始节衣缩食,但是科技研发费用将持续投入。

通过数字化运营提升内部作业化效率,去年华为的销管费用下降了100亿元。华为已然开始节衣缩食。但于此相反,华为2021的研发开支又创新高,达到了1427亿元,2012-2021年研发总投入8456亿元。研发费用的投入位居世界高科技企业的第二位。

华业还是抓到了重点,外部的制裁只会知时间内影响一家企业的收入,只是科技的不断创新才是企业发展最终的绝对力量。因此华为在科技和人才的投入是最大的,这也是广大优秀学子愿意到华为来工作的主要原因,公司的福利待遇高,同时他们可以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智能汽车业务将是华为下一个发展的重点

华为年报中指明2021 年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投资达到 10 亿美元,研发团队达到 5000 人的规模。华为已经构建了七大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已上市30多款智能汽车零部件。

C. 华为上市了吗

华为没上市,华为没有上市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是华为市场表现良好,资金充足,已经完成了资本积累,不需要为了资金和融资需求而上市。
二是华为的股权非常分散,股权激励是华为内部激发员工上进心的举措,上市需要转让出一定数量的股权,华为如果要上市,就要对公司架构做出很大的调整,公司管理理念也会受到冲击,最后华为公司已经不需要通过上市获得认可了。
拓展资料:华为公司的相关明细华为聚焦ICT基础设施领域,围绕政府及公共事业、金融、能源、电力和交通等客户需求持续创新,提供可被合作伙伴集成的ICT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升通信、办公和生产系统的效率,降低经营成本。直到现在,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球1/3的人口。公司上市条件
1、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已向社会公开发行。
2、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三千万元。
3、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连续盈利;原国有企业依法改建而设立的,或者本法实施后新组建成立,其主要发起人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可连续计算。
4、持有股票面值达人民币一千元以上的股东人数不少于一千人,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四亿元的,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0%以上。
5、公司在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6、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条件。无论是公司在新设立的时候,选择企业组织形式;还是,在融资时,进行股权变更时(前期最好最好准备,要不可能在这一步出现问题);或者企业打算上市时(上市除了在股权设计这块,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资产、业务拆分,这是决定上市半之后是亏损还是盈利的关键因素),一定要合理规划。

D. MBA财经:华为是如何超越竞争对手的

1. 谁是华为?

今天,我们之所以有机会从财报上分析华为,是因为它自愿披露依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并经毕马威(KPMG)审计的合并财务报表。

根据华为2017年年报:“华为公司创立于1987年,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为运营商客户、企业客户、消费者提供有竞争力的ICT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

目前,华为业务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华为员工约18万名、拥有超过160种国籍,海外员工本地化比例约为70%。”

接下来,我将根据华为始自2008年、终至2017年的10年财报,利用穿透式四维分析法,分析提供以下结论。

2. 华为以多快的速度在增长?

2017年度,华为全球销售收入6,036.21亿人民币,与2016年度的5,215.74亿相比,增长15.73%。与2008年的1,252.17亿相比,增长4.82倍,平均复合增长率19.09%。

2017年度,华为实现税后净利润474.55亿,较2016年度370.52亿增长28.08%。与2008年的78.48亿相比,增长6.05倍,平均复合增长率22.13%。

从分析结果来看,华为在过去10年有两个增长高峰期,一个高峰是09年和10年,分别为19.04%和22.47%;另一个增长高峰是15年和16年,分别为37.06%和32.04%。竞争压力最大的是12年和13年,分别为7.98%和8.55%。而且,从这里也可看出,公司增长的快慢其实与公司规模的大小无关。

由此可知,华为的增长说不上有多快,当然也说不上多慢。用我自己的标准,算快速增长,但不算高速增长。

3. 华为的主营业务是否赚钱?

华为2017年度税后净利润为474.55亿,同期销售收入6,036.21亿,销售净利润率为7.86%。略高于上年7.1%的水平。如果纵观过去10年,其加权平均销售净利润率为8.48%。虽然它远低于思科(Cisco Systems Inc)18.71%的水平,但却远高于爱立信(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A)2.17%的水平。与韩国三星(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9.87%接近。

如果进一步穿透财报上的净利润,2017年度税后净利润474.55亿,交纳所得税86.73亿,实际所得税率15.45%。如果还原至税前总利润561.28亿,其中:源于各类政府补助等其他业务收支净额为6.13亿,占税前利润总额的1.09%;联营/合营公司净收益3.17亿,占0.56%;财务费用5.73亿,占1.02%。换言之,主营业务利润对税前利润总额的贡献高达100.46%。

由此,我们也可以说这是一家利润完全由主营业务贡献的公司。当然,这其中是否存在财报计量标准上的差异,由于缺乏更详细、系统的公开资料,无从查证。

4. 华为算不算是一家高科技公司?

根据华为2017年财报,公司累计获得专利授权74,307件。累计申请中国专利64,091件;外国专利48,758件。其中90%以上的专利为发明专利。相对于追求更多的专利数量而言,华为更加“致力于把领先技术转化为更优、更有竞争力的产品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商业成功”。

至于华为的技术是否领先,本人无从知晓。但从财报角度,衡量一家公司产品技术是否领先的重要指标是销售毛利率,而不是各种获奖证书或专利证书。公司销售毛利率越高,说明其产品的技术含量或差异性也就越大。在这一点上,与华为的理念完全一致。科技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颂的。

2017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39.45%,较上年40.29%略有下降。过去10年,华为的销售毛利率非常稳定,其中最高的年份为2014年,达到44.22%,最低的年份为2011年,为37.49%,10年来的加权平均销售毛利率为40.69%。

由此,用我的话说,华为在10年前便已经跻身高科技企业俱乐部,但只是刚刚及格。与韩国三星非常接近。三星过去10年的平均销售毛利率为40.42%。但与思科等世界级高科技企业还有较大的差距。思科2017年销售毛利率为62.96%,而过去10年的加权平均销售毛利率高达61.96%。这也可看出华为与世界级领先高科技企业之间的差距。

当然,我们毫不否认的是,华为在过去10年已经超越了很多对手,甚至逼迫很多竞争对手已经退出了行业竞争的舞台。但同时也要面对现实的是,华为前面的路还很长,要成为世界高科技企业的领头羊,依然任重道远。

5. 研发投入,奋起直追

2017年度,华为投入研发费用896.9亿,占当年度销售毛利的37.66%,无论是在投入金额还是占销售毛利的比重上,都创出历史新高,为历史最高水平。这充分表达了公司管理层在研发投入上奋起直追的愿望。让国人敬佩,让对手望而生畏。

过去10年来,公司累计投入研发费用3,921.1亿,占同期销售毛利的32.9%;思科同期研发投入577.43亿美元,占销售毛利的20.84%。在研发投入的规模体量上,二者已经非常接近,但在研发投入的力度上,华为要远远超过思科公司。

思科公司在过去10年的研发投入占比上,基本维持不变,10年的加权平均占比为20.84%。但华为却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三星在过去10年投入研发经费总额为975亿美元,平均占销售毛利率的比重为17.82%。虽然规模体量更大,但在重视程度上远不及华为。

如果说华为在过去10年追赶和超越诸多对手有什么法宝的话,那么,可以肯定的说:这个法宝一定是持续不断的对研发追加投入的重视。

6. 华为的管理和理财

不断追加的研发投入虽然是华为引领行业发展、超越竞争对手的主要法宝,但却并不是唯一法宝。华为在过去10年的另一个致胜秘籍就是它不断提升的销售及管理费用效率。

2017年度,公司共发生销售及管理费用926.81亿,占销售毛利的38.92%;与2016年度的41.14%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更是远远低于2008年45.06%的水平。纵观过去10年,其销售及管理费用的占比一路保持持续、稳定下降的态势,表明公司单位销售及管理费用的投入/产出效率得以提升。

与此同时,公司2017年资产周转率达到创纪录的1.19次,略高于2016年的1.18次水平。较2008年1.06次,保持了持续稳定的提升。这一方面说明公司管理风格在过去10年非常稳健、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另外一方面也展示出少有的大规模公司的卓越管理风范。

在我多年的财报分析生涯中,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个指标可以在10年内稳定到小数点后的两位,看到这个分析结果,内心油然而生出一种喜悦,忍不住要为华为的管理点个赞。公司应收款项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也同样保持了持续稳定的改善,而且是大幅度的改善。

再就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来看,2017年末,华为资产总额为5,052.25亿,负债总额为3,296.09亿,资产负债率为65.24%。纵观过去10年的资产负债率水平,始终保持在60-70%区间,10年加权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6.24%。看到稳定性类似于教科书的案例,又忍不住要再为华为的理财点个赞。

7. 业绩与股东回报

华为是一家非上市公司,缺少公开募集股本的资料,我们也难以追溯华为股东的原始投入。仅仅根据过去10年的财报而言,累计实现税后净利润2,483.95亿,加权平均股东权益报酬率27.22%。2017年度,公司实现税后净利润474.55亿,股东权益合计期末余额1,756.16亿,股东权益报酬率27.02%,接近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

2017年度,华为收回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963.36亿,创历史最高水平。净利润的现金保障倍数高达2.03倍。过去10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累计达到3,617.24亿,是10年净利润2,483.95亿的1.46倍。因此,我们说,华为的税后净利润是有现金支持和保险的,具有较高的含金量。

综合上述,华为是一家经营、管理、财务和业绩四个维度上表现都非常成功的公司。通过穿透其10年财报,可以看出公司经营在过去10年,保持稳定、快速的增长,平均复合增长率为19.09%。净利润也获得了快速增长,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2.13%。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快于销售收入,说明公司并未随规模扩张而导致盈利能力下降。公司产品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技术领先优势和差异性,从而奠定了其高科技公司的定位。过去10年平均销售毛利率达到40.49%。如果说把40%以上高毛利的公司定义为高科技公司的话,那么,华为只可以说是刚刚跨入高科技俱乐部的门坎,前面的路还很长,未来任重道远。

当然,华为的成功并非只是产品和经营上的成功。公司持续改善的供应链系统(存货与应收账款管理),以及不断提升的费用使用效率,使得公司的管理开始从优秀走向卓越,也可以说,这是我所分析过的案例中,在这类指标上表现最杰出的一家公司。除此之外,公司虽然具有较高的负债率,平均达高66.24%,但始终保持稳定,风险可控。过去10年的流动比率也基本维持在1.5倍左右,短期偿债能力较强。

在业绩方面,公司净利润具有较高的现金保障倍数,股东权益报酬率平均高达27.22%,是一家显而易见的绩优公司。我为中国拥有这样一家从优秀走向卓越的高科技公司而自豪。

E. 华为是国企吗

不是,华为是民企。集团公司创始人任正非一手创办了华为,而他创立华为时就是个体户。此外华为的股权模式是全员持股,华为职员的持股规模高达98%以上,华为的工会在企业有着很强的话语权。

早在诺基亚和摩托罗拉横行的手机时代,华为还是一个以通讯基站以及终端设备为主营业务的公司,手机仅仅是边缘化业务,年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2%都不到。当时别说是华为,就算是苹果都抢不到多少市场份额。

然而在智能手机开始风靡的时候,华为嗅觉敏锐的发现了手机市场已进入洗牌期,摩托罗拉和诺基亚两大巨头相继倒下,苹果和三星迅速取而代之。当时国内手机产业还是山寨与贴牌混战的时期,华为大举进军智能手机行业,并且一举成为国产手机品牌的骄傲。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ICT领域,坚持稳健经营、持续创新、开放合作,在电信运营商、企业、终端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

为运营商客户、企业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有竞争力的ICT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并致力于实现未来信息社会、构建更美好的全联接世界。

2013年,华为首超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商爱立信,排名《财富》世界500强第315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2017年6月6日,《2017年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公布,华为名列第49位。2019年7月22日美国《财富》杂志发布了最新一期的世界500强名单 ,华为排名第61位。 201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华为居第六位。 12月18日,《2018世界品牌500强》揭晓,华为排名第58位。

2018年2月,沃达丰和华为完成首次5G通话测试 。2019年8月9日,华为正式发布鸿蒙系统; 8月22日,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7212亿营收排名第一; 12月15日,华为获得了首批“2019中国品牌强国盛典年度荣耀品牌的殊荣”。

2020年8月10日,《财富》公布世界500强榜(企业名单),华为排在第49位。 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一名。 2020年11月17日,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整体出售荣耀业务资产。对于交割后的荣耀,华为不占有任何股份,也不参与经营管理与决策。

F. 财经考古 | 那些被华为卖掉的公司,后来都怎么样了

华为在11月17日宣布,整体出售荣耀手机业务资产,不再持有股权,也不再参与任何关于荣耀的经营管理和决策。

如果把视野拉得足够长,就可以发现,在华为发展的 历史 上,类似的选择华为已经做过不只一次,远的包括剥离安圣电气、华三,近的还有剥离华为海洋。

在一次次或主动或被动的剥离中,华为保住了最核心的通讯业务,屡屡在危机中化险为夷。而那些被剥离的业务部门,未来甚至可能会成就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网络能源界的黄埔军校,走出了总市值1800亿元的10家A股公司

网络上有过这样一个段子,北大:一半同学在与另一半同学辩论;人大:一半同学在当另一半同学的秘书;复旦:一半同学收购兼并另一半同学的资产;师大:一半同学在辅导另一半同学的小孩;华电—艾默生系:一半同学在PK另一半同学。

对诸多名校的调侃大可一笑置之,但“华电—艾默生系”,确实因为多年来其离职人员组建或加盟了国内众多能源行业公司,并且成为核心技术或管理团队成员,被业内人士称为国内网络能源界的黄埔军校。

华为卖掉了“大宝贝儿”,收获了过冬的“小棉袄”

2001年10月份,中国当时最大一起市场并购案终于尘埃落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美国艾默生集团共同宣布,艾默生一次性出资7.5亿美元,收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旗下的深圳市安圣电气有限公司(下称“安圣电气”),并承诺收购后将进一步加强安圣电气对中国客户的服务支持、技术支持和产品支持,承担安圣电气既有的债权债务。

相关资料显示,安圣电气作为当时华为最大的子公司,仅2001年的市场销售总额就达到26亿元,拥有48项国家专利。对于这样一家盈利能力超强、且保持快速增长、有着良好市场规模的企业,华为为何如此“狠心”将其卖掉呢?

据当时媒体的报道,2000年前后,互联网泡沫破裂,全球电信设备市场深受牵连。而华为当时在国内不仅面临外资巨头的全面围剿,而且在CDMA和小灵通上遭遇双重失利。正是在此时,任正非发表了着名的《华为的冬天》这篇文章。

华为认为,当时必须转让和剥离所有与核心业务、主流设备不相干的产品线,把主要精力、资源从非核心业务抽出来放在自己核心领域,使华为在网络通信领域的竞争力日益显现,特别是向数据通信、移动通信领域迈进。而安圣电气是以电力电子及其相关控制技术为基础的,与华为的核心发展方向不同,为了安圣电气的长远发展,不如把它卖出去。

诚然,安圣电气的卖价并不便宜,7.5亿美元的价格超过了其当时净资产的400%,但艾默生也因此而收获满满。在收购安圣电气后,艾默生又将自身旗下能源系统业务,及另一子公司力博特的中国业务整合成一家新公司——艾默生网络能源公司。凭借华为在电源领域过去十余年的苦心经营,艾默生网络能源迅速崛起,不仅成为不间断电源(UPS)等领域的霸主,也为母公司持续创造良好的财务回报。2016年,艾默生以40亿美元将其旗下子公司艾默生网络能源出售给白金资产管理公司及其合伙投资者。

而华为则依靠这笔钱渡过了难关,同时,在市场普遍萧条的时候,大举拓展海外市场。正是这次忍痛割爱,华为卖掉了“心爱的大宝贝儿”,却收获了过冬的“小棉袄”,顺利熬过了行业寒冬。

成就了10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超1800亿元

华为剥离安圣电气的影响还远不止于此。很多安圣电气原来的技术骨干,摇身一变成为了外企艾默生的金领。几年以后,其中一些人又选择了离职创业,这就是电力电子和工业控制领域里赫赫有名的“华电—艾默生创业系”。

华为电气(安圣电气前身,下同)前员工代新社是微信公众号“电源老代”的运营者,同时也是华电-艾默生系崛起的见证者。这位华为老兵于1997年加入华为电气,后又进入艾默生网络能源。

据代新社统计,目前已经有10家A股上市公司,创始人或核心技术团队出自华电-艾默生系这个群体。

相关资料显示,汇川技术(300124.SZ)创始人为朱兴明,创业前曾任职华为电气产品线总监。该公司将自己定位为服务于中高端设备制造商的技术公司,目前已成长为一家市值超过1300亿元的工业自动化巨头,也是华电-艾默生系走出的市值最高的A股上市公司。2019年,汇川技术变频器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位居前三名;伺服系统在中国市场份额处于前五名;变频器、伺服系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内资品牌第一名。

蓝海华腾(300484.SZ)于2016年成功登陆创业板,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邱文渊和徐学海也是来自华电-艾默生系,该公司的产品主要包括变频器、伺服驱动器和系统、电动 汽车 电机控制器等,目前总市值约37亿元。

英威腾(002334.SZ),目前市值约41亿元,是由普传系的黄申力于2002年发起创立,但其核心技术团队是2006年从华电-艾默生引进的数位技术人才,这也是英威腾驰骋工业自动化江湖的一把利剑。英威腾专注于工业自动化和能源电力两大领域,向用户提供最有价值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依托于电力电子、自动控制、信息技术,业务覆盖工业自动化、新能源 汽车 、网络能源及轨道交通。

仅上述10家A股公司的总市值就超过1800亿元。

此外,新三板挂牌公司中有着浓重的华电-艾默生系基因的公司还包括:吉泰科(836023)、爱科赛(832062)、华宿电气(430259)、艾洛维(835554)、海德森(870945)、科列技术(832432)、龙电电气(870314)等。

正因为如此,才有媒体评价称,多年以前华为的一次资产剥离,竟无意中推动了中国一整个产业的发展。

曾经可以挑战思科的华三,现在是紫光股份的“印钞机”

新华三,全称为新华三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计算、存储、网络、5G、安全等全方位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整体能力的公司,目前研发人员占比超过50%,专利申请总量超过11000件,而且其中90%以上都是发明专利。2020年上半年,新华三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167.54亿元和12.79亿元。

就是这样一家可以在多个领域与思科、浪潮、华为等行业巨头相抗衡的公司,名字却略显怪异,那是因为新华三与华为和3COM公司之间有着很深的渊源。自成立后该公司的控股权几度易手,最后成为A股上市公司紫光股份(000938.SZ)体系内的重要子公司。

生于忧患,曾是思科的竞争对手

思科(Cisco)曾经是网络基础设施的代名词,在互联网的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一度做到了谁都离不开它的交换机和路由器。在网络泡沫的高峰期,思科是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股票市值最高超过5000亿美元。

如此强大的思科,如果说还能有对手让他感到不安,那么这个对手非新华三的前身华三(H3C)莫属。2003年才成立的华三,到2011年已经能够在全球交换机市场占据一定的份额,且呈现稳定增长势头。虽然此时思科仍占据绝对优势,但当时仅有8年 历史 的华三,已经完成了其首席执行官郑树生的目标:“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一个特长,这个特长就是专注,华三希望基于IT领域,成为全球除了思科之外的第二选择。”

而到了2014年,华三已经拥有8000名员工,多项业务在中国市场牢牢占据第一名的位置。

资料显示,成立初期,华三是由华为绝对控股,脱胎于华为数据通信部。2003年11月,3Com公司(思科公司主要的竞争对手)通过配股方式,取得了华三49%的股权。

此时也正是华为与思科之间官司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

2004年7月份,双方达成最终和解协议,终止各自提出的诉讼及反诉讼请求。据媒体报道,华三公司的成立在华为与思科的诉讼和解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在华为与思科的诉讼案中,时任3Com公司的CEO 布鲁斯·克拉弗林也曾出庭作证,提供了对华为有利的证词。

在与思科的官司和解后,华为于2006年年初将华三2%的股份转让给了3Com公司,后又于2007年3月份将其所持的华三49%的股权也卖给了3Com公司,转让价为8.82亿美元。

几经易手,终成中资控股公司

颇据戏剧性的是,出售华三49%股权所得的8.82亿美元资金,让华为有了更大的资本顺利地渡过2008年这场始于美国并席卷全场的金融危机,但3Com公司却在2009年被惠普以2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最终没能挺过这场危机。收购完成后,华三也顺理成章的进入惠普大家庭。

华三在成为惠普体系内的一员之后,仍旧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并且在惠普的销售渠道和服务渠道下,华三的海外市场份额增长也非常快。

但惠普入主后,与华三的原管理层相处的并不愉快,这才有了后来紫光股份收购华三51%的股权。2015年5月份,紫光股份公告称,拟以不低于25亿美元的价格向惠普公司控股子公司开曼华三(H3C Holdings Ltd)发起收购,主要标的是其持有的香港华三51%的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香港华三”不同于此前的惠普子公司华三,前者相比后者多出了惠普服务器业务等多项资产,按照官方说法是“新华三”。

根据紫光股份当时的公告,惠普将在香港华三51%股权交割前,完成对香港华三的业务整合,将其持有的与服务器及存储器硬件产品销售、技术服务相关的业务及资产、昆海软件100%股权、天津惠普100%股权转移至香港华三。

2016年5月4日,紫光股份才公告表示完成对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51%股权的交割手续,华三通信正式整合为“新华三”,纳入紫光股份合并报表范围。紫光股份还表示,新华三将凭借紫光的多元资源、资金实力与科研优势促进自身发展,同时其在全球企业网络、云计算、大互联、超融合架构、存储等市场具备的领先优势也能够助力紫光股份向世界最全面和领先的IT服务平台型企业加速迈进。

新华三也确实没有辜负紫光股份的期望,迅速成为该公司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和业绩增长点。

半年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紫光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55.5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66%和4.21%。新华三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167.54亿元和12.79亿元。可见,新华三目前已经成为紫光股份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说是紫光股份的“印钞机”也不为过。

脱胎于华为的新华三经历了多次身份转换,终于又成为了中资控股的公司。而最具传奇色彩的是,虽然控股权几经易手,但新华三的身价却越卖越高,而且其业务似乎也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越做越大,直到成为可以在多个领域与思科、浪潮、华为等国内外行业巨头相抗衡的公司。

世界第四的华为海洋,助力亨通光电“叫板”海外三巨头

2020年11月初,华为海洋网络有限公司的海缆业务品牌切换为华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并且自2020年11月3日起启用全新的企业标识形象。

之所以有这次品牌切换,是因为华为海洋网络(香港)有限公司(下称“华为海洋”)的控制权已经易主,亨通光电(600487.SH)成为了这家世界排名第四的海底光缆企业新任大股东。

而华为在这笔交易中不仅获得了3.01亿元现金,还以4764.13万股的持股数成为亨通光电的第三大股东。以11月19日的收盘价计算,这部分股票的市值约7.1亿元。

华为忍痛割爱,出售华为海洋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研究报告显示,全球40%的海缆是2000年之前建设的,已经逐步进入了海缆使用生命周期的尾期。未来几年,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深入推广,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国际互联网流量增长还会持续提升,数据中心互联及互联网带宽需求将持续增长,全球海缆将进入一个新旧更替的时期,这将引发又一个国际海缆建设高峰。

华为旗下从事海缆业务的主体是华为海洋,这家成立时间并不长的公司,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已经拿下全球超过10%的市场份额,受到客户的好评。

海底电缆业务市场空间广阔,华为海洋的前景亦被看好,本该是大有可为的时候,华为却要忍痛割肉,将华为海洋卖给亨通光电。

华为与亨通光电这笔交易,始于去年上半年。当时,由于国际环境变化,华为海洋海外订单的执行情况不容乐观。为应对压力,华为决心出售华为海洋。

为获得华为手中华为海洋51%的股权,亨通光电在2019年6月份启动了通过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的交易方式收购华为海洋股权的计划。据亨通光电披露,本次交易价格为10.04亿元。其中,亨通光电向华为非公开发行4764.13万股,另向其支付现金3.01亿元。

随着交易标的资产在今年年初过户完成,亨通光电也通过资产收购把自己“买”成了“华为概念股”。

值得注意的是,亨通光电并不满足于只持有华为海洋51%的股权。

2020年5月14日,亨通光电的关联方,亨通集团旗下亨通技术(香港)有限公司取得了华为海洋30%股权。

亨通光电接手,挑战海外三巨头

相关资料显示,华为海洋成立于2008年1月份,其海洋业务主要通过其100%持股的天津华海来开展。公司的定位为海缆通信网络建设解决方案提供商,其客户群体主要为世界各国家/地区的电信运营商、需要进行大容量数据传输的互联网企业或希望对海缆网络进行投资的企业。其2017年、2018年、2019年1-6月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6.5亿元、18.25亿元、6.16亿元。

作为本次交易的另一方,亨通光电是国内规模最大、产业链最为完整的信息与能源网络综合服务商之一,其主营业务涵盖光通信和智能电网传输两大行业,为客户提供全价值链集成服务。

事实上,亨通光电是从2009年开始投入海缆业务的,其在国际海洋市场上承接海底光缆订单已突破了1万公里,进入国际海底光缆市场体系,成为国际知名的海缆制造企业之一。在海缆制造产业上已具有一定规模的同时,公司也积极布局国际海缆运营业务,目前正推进PEACE跨洋海缆通信系统运营项目建设,将产业链从海底光缆生产制造向海底光缆系统运营延伸。

亨通光电2019年半年报显示,其海洋通信和能源互联板块核心业务快速增长,有效抵消了通信网络板块业务收入下滑的影响。

正因如此,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果华为不得不剥离华为海洋,那么亨通光电将是最佳的接盘方之一,通过并购华为海洋,亨通光电可以迅速扩大其在海缆市场的份额,并获得华为海洋积累了10余年的海缆建设经验和产业链资源。

目前全球从事海缆通信网络建设的企业主要为SubCom、Nokia/ASN、NEC和华为海洋。Subcom、ASN和NEC进入海缆通信领域的时间较早、具有先发优势,2008年前的海缆通信市场长期被这三大巨头垄断。

在海缆通信领域,中国企业是新生力量。成立于2008年1月份的华为海洋,目前已经是全球第四大的海底电缆工程商,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超过10%。因此,有券商研报分析,对于亨通光电来说,华为海洋的加入让公司的海洋业务板块如虎添翼。通过整合华为海洋和公司已有的海缆业务,亨通光电已经初步具备了与国际三巨头一较高下的实力。

责编 | 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G. 四川华为钢铁有限公司的收入及分配

截至2011年末,华为钢铁资产总额3.321亿元,所有者权益2.602亿元。2010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730亿元,截至2010年末,职工总人数为200人。

H. 华为在不同阶段分别采用了哪些筹资方式,这些筹资方式有什么优缺点

《华为基本法》第二章《基本经营政策》的第五节《理财与投资》

第三十六条 我们努力使筹资方式多样化,继续稳健地推行负债经营。开辟资金来源,控制资金成本,加快资金周转,逐步形成支撑公司长期发展需求的筹资合作关系,确保公司战略规划的实现。

在债务筹资的领域里面,华为有四种方式:

一是集团内担保借款,

二是信用借款,

三是应收账款融资,

四是公司债券。

担保借款、信用借款、应收账款融资,资金来源都是银行,所以华为必须把银行作为重要的资金来源,开辟更多更好的合作银行。除了这三个类型的债务,现在的华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资金来源就是公司债券,到2017年的年底,华为全部借款当中,公司债券有291.45亿元,占到华为总借款的73%,债券已经是华为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了。

为了发行公司债券,华为在英属维尔京群岛设立了欧拉资本有限公司和格拉资本有限公司,两个全资的子公司,就是用来发行企业债券的。

从2012年到现在,华为已经发行了6次企业债券了,其中只有2次是发行的人民币债券,第一次是2012年发了3年期的10亿元人民币,第二次2014年发了3年期的16亿元人民币,两次筹集到了26亿元人民币。

华为的大部分借款都来自海外,2015年华为就发了10年期的10亿美金的美元债券,2016年又发了10年期的20亿美金的美元债券,2017年发了两笔,一笔5年期的10亿美金,一笔10年期的5亿美金债券(不同期限的利率不一样哈),这样华为主要的借款就变成“美元公司债券”了

399亿元人民币的总借款,291亿人民币都是美元债券,这里面除了65亿元人民币的债券是5年期的,其余的226亿元人民币都是10年期的,利息都控制在3、4个点左右较低水平上。

(8)华为股票资产总额扩展阅读

负债经营是企业利用社会资源提升竞争能力的基本模式,但凡借来的债务都是某一天要还的,所以负债经营在放大企业资源与能力的同时,一定会带来偿还债务的风险,这就要求企业在债务总额、债务结构这些方面要有恰当的安排

这里的要求就是“稳健”,负债经营是肯定要的,华为学不了老干妈那样的模式,华为的筹资战略就是负债经营,只是负债经营要注意风险,要“稳健地”推行负债经营。

I. 华为是不是中国最大和核心技术最多的民营企业

最大的标准有很多个,比如营业收入、比如资产规模、比如净利润等等,所以在没有给出具体哪个方面,没法细说是不是第一。但就上述所列的三个方面,无论哪一个华为都不是最大民营企业。

我国企业专利技术排名

目前没有一个关于这个方面的累计数据统计,仅有每年申请的专利技术排名,我查了2010年到2018年的数据显示,华为除了2011年第二、2015年第三、2017年第二、其余的2010、2012、2013、2014、2016以及2018年均为第一,所以不出意外话,华为的总量应该是第一的。另外说一下中兴也很厉害,前几年基本都是前三甲,2011及2015年排名第一的就是中兴。

根据华为的官网显示,截止到2018年末,华为在全球已经累计获得87805件授权专利,华为成立于1987年,至今约为32年的历史,按这个计算,平均每年的申请专利达到了:87805/32=2744件,不得不说华为够牛。

阅读全文

与华为股票资产总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股票型基金最低买多少 浏览:442
中国信托银行卖股票 浏览:773
公司购买股票进行资本投资 浏览:56
工商银行股票现价格是多少 浏览:115
股票上的各种信息什么意思 浏览:426
股票账户从哪里充钱 浏览:188
塞卡病毒影响的股票 浏览:929
股票长期指标短期指标 浏览:84
股票固收宝影响中签缴款吗 浏览:772
家具行业的5只股票 浏览:20
华泰证券股票前十大股东 浏览:541
最新讲股票 浏览:292
医疗股票疫情结束会跌吗 浏览:270
股票解禁影响一般有多久 浏览:53
长期投资基金好还是买股票好 浏览:971
光伏股票可以长期投资吗 浏览:66
坚瑞沃能股票会退市吗 浏览:368
怎么让股票软件显示跳空缺口 浏览:480
股票软件开盘啦有财务数据吗 浏览:492
股票有资产重组 浏览: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