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财务自由度计算公式
财务自由度=投资性收入/消费支出×100%。
分子的“投资性收入”代表家庭所有的金融资金(包括银行存款、证券账户、货币基金等)所产生的收益;分母的“消费支出”包括房贷、车贷在内的所有用于家庭消费的支出。
这个公式的意义就是:如果不工作,你能在多大程度上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称之为“免于失去工作恐惧”的财务自由。如果没有任何金融性资产,那么财务自由度就是零,说明一旦失业,基本上就无法维持现在的生活状态。
决定财务自由度的三个因素:
从财务自由公式的角度,财务自由度取决于三个变量,一是积累的金融资产,二是投资收益能力,第三是消费水准。
B. 财务自由中的4%法则是什么
我作为一个对投资理财比较有研究的普通人,我来系统分享一下财务自由中的4%法则,主要介绍以下四部分内容:4%法则是什么;4%法则的公式化表达;4%法则下钱会花不完的原因以及4%法则的局限性。
(1)4%法则是什么4%法则是投资理财中常用的一个法则,它是是有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学者威廉班根在1994年提出。意思是每年从你的退休金中提取4%的金额来支付日常开销,直到你去世,你的退休金都花不完。原因是:你的退休金每年都在增值,而且增值幅度不低于4%,所以,你的退休金是花不完的。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法则也感觉很好奇。
对通货膨胀考虑的比较少,加深一种情况,如果是每年5%的通胀率,你的这笔资产是不断缩水的,每年缩水1%,更不用谈每年财富增值了,所以4%法则得以使用的前提是通过膨胀是不存在或是极低。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你没有重大的意外支出,比如重病等,需要突然花费一大笔钱,这时候你就需要动用你的本金,如果本金被大比例的动用了,4%法则可能就用不了了。
总结:上面给大家介绍了4%法则是什么、4%法则的公式化表达、4%法则下钱会花不完的原因以及4%法则的局限性。希望对大家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和启发。@理财三公子,专注小白理财,助力实现财务自由。欢迎点赞、关注、评论。
C. 什么是财务自由
什么是财务自由?就500万?六千万?还是1.27亿?
网络给出的定义是,一个人不再需要为了生活费而为钱而努力,这意味着一个人的资产所产生的被动收入至少等于或大于他的日常开销。其实是指一个人不再需要出卖自己的时间来满足自己的开销,因为时间是最宝贵的,而不是每天996,711,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和自己的生活状态。
那么,如何实现财务自由呢?
有一个经典的四象限收入。第一象限是工作收入。这是我们大多数人都要经历的阶段。你的时薪是由老板决定的。第二象限是自由职业者的收入。你的时薪可以自己定价,比如自由摄影师等职业;第三象限是你拥有自己的公司,雇人帮你赚钱。第四象限是投资,即被动收入产生的收入,如租金、理财收入、公司股票分红等。即睡眠后的收入,即你不工作也能产生的收入。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这四个象限的收入,这就需要我们从小规划学习,不断学习成长,才能让我们的收入从第一象限转移到其他象限,最终到达第四象限。
财务自由是一种生活状态,指的是无需为生活开支而努力工作,被动收入就能覆盖生活开支,而你可以自由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实现财务自由必须要满足一个公式:被动收入生活开支。比方说,某人每个月的生活开支是2500元,要想实现财务自由,他每年的被动收入就要达到2500乘以12,也就是3万元,才能覆盖基本的生活开支。假设他的投资年化收益率是6%,那么他实现财务自由所需要投入的本金是3万除以6%,也就是50万元。但如果他的每月生活开支是25000元,同样是6%的投资年化收益率,实现财务自由的本金则需要500万元。可以看到,财务自由不仅跟本金有关系,和生活开支也有关系,如果你不控制生活开支,就算你积累再多的本金,也无法实现财务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