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谁能详细说说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关系
从总体相关性来看,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存在跷跷板效应,但是,这种效应在不同时期表现不一致。
在不同的时期,股票价格波动和债券价格波动在同一方向和相反方向上变化。股市的这种低波动性不足以引起投资者股票和债券投资组合的大规模变化。
这种协同效应主要是由影响股票和债券市场的共同因素引起的,如利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变化,通常会导致股票和债券市场的协同波动。
因为股票和债券是资产,资产价格通常与收益率成正比,与贴现率成反比。经济增长提高了股票和债券的收益率,股票和债券的贴现率随着市场利率的提高而提高。
为了更详细地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将股票市场的升降阶段作为参考期。它反映了股票市场波动期间债券市场价格的升降。
(1)股票和债券的历史扩展阅读:
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共同的功能:
我国政府和企业先后发行多批债券,为弥补国家财政赤字和国家的许多重点建设项目筹集了大量资金。
效益好的企业发行的债券通常较受投资者欢迎,因而发行时利率低,筹资成本小;相反,效益差的企业发行的债券风险相对较大。
受投资者欢迎的程度较低,筹资成本较大。因此,通过债券市场,资金得以向优势企业集中,从而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国中央银行作为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部门,主要依靠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和利率等政策工具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其中,公开市场业务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在证券市场上买卖国债等有价证券,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在经济过热、需要减少货币供应时,中央银行卖出债券、收回金融机构或公众持有的一部分货币从而抑制经济的过热运行;当经济萧条、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时,中央银行便买入债券。增加货币的投放。
Ⅱ 介绍一下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史
中国证券市场从1870年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三个时期:1870年至1949年的香港、上海、天津、北平的证券市场,1950年至1980年的天津、北京、香港、台湾证券市场,1981年至今的上海、深圳、香港、台湾证券市场,形成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三个阶段。
1.1870—1949年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股票是洋人发行的。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商开始在中国兴办工商企业并开始发行股票。最早在中国设立股份银行的是英国汇丰银行,1865年3月3日在香港设立总行,4月在上海设立分行,1870年前后中国出现了买卖外商股票的的经纪人。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由于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放松了对中国市场的控制,中国民族工商业迅速发展,股份公司日益增多,股票大量发行,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期。
1914年上海股票商业公会成立,同年12月北洋政府颁布了我国第一部证券交易条例,证券交易有了初步的法规。当时的上海股票商业公会设在上海二马路一带(今九江路)。最初有会员12家,后增至15家,会员缴纳12两白银作为公会资本,每月还要交会费2两。交易品种包括政府公债、铁路债券、公司股票及外汇等等。交易方式是现货交易,交易时间为上午9——11时,手续费按1%—5%收取。这标志着中国人自己经营的第一家现代证券交易所诞生了。
1920年孙中山先生与虞洽卿联名向北洋政府申请成立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集资500万元,于同年7月1日开业,经营品种除证券之外还有金银、皮毛、花纱布、粮油等等。与此同时,上海股票商业公会也根据北洋政府颁布的《证券所交易法》改组为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集资300万元,经纪人有55名,主要经营北洋政府发行的公债。这两个交易所业务兴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开业半年就赚了100多万,引起了各方面投资者的注意,各种证券物品交易所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来,仅在上海就有200多家。随后全国一些大城市陆续建立了证券交易所。
1918年北京股票交易所成立,1921年天津证券物品交易所成立。当时的天津证券物品交易所资本200多万元,分为10万多股,由天津和上海两地筹资,理事长为曹锟之弟曹均,沪方代表由孙棣三担任,监督人为天津一位巨绅。当年10月1日在天津东马路开业,先是买卖公债,然后增加了股票交易,也曾兴盛一时。
1921年秋,风云突变,当时上海先后兴起的150家交易所,有的发行股票成立了信托公司,因股票价格大幅下跌而倒闭,引起了连锁反应,上海有近百家证券物品交易所倒闭,只剩下包括上海货商交易所在内的十几家。天津的证券物品交易所也因上海股价暴跌、交易所倒闭之风的影响,于1922年停止了营业。后来人们把1921年的交易所和信托公司的倒闭风潮称为信交风潮,这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一次暴跌。
1949年以前中国有香港、上海、天津、北平四个证券市场。香港是开业最早的证券市场,1891年香港股票经纪协会成立,1914年易名为香港证券交易所。1921年建立了第二个证券交易所。1941年香港被日军占领,这两个交易所停止活动。1947年两个交易所合并,成立了香港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实际上,香港从1866年开始股票买卖到1947年香港香港证券交易所成立这一阶段,市场规模很小。
2.1950—1980年
1949年6月华东军事管制委员会为了稳定上海金融秩序封闭了上海证券交易所。1949年1月天津解放,天津军管会接收和清理了原国民党时期的证券交易所,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天津证券交易所,该所于1949年6月正式营业,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1950年2月1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这两家交易所在解放初期对融通社会资金,恢复生产起了积极作用。1950年以后金融和物价趋于稳定,证券交易减少。1952年天津证券交易所并入天津投资公司,北京交易所也停业。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大陆的有价证券是国家发行的公债,但只能还本会息不能买卖和转让。80年代中国大陆又兴起国债、企业债券和股票的交易。
香港证券市场是1949年以后一部分内地资金的转入才逐步发展起来的,但市场狭小,银行信贷是各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到1962年也只有65家上市公司。1965年平均月营业额410万美元(约3200万港元),1967年8月31日恒生指数曾降至58.61点,香港证券交易所曾两次停市10天。 1968年香港经济增长,使证券市场成为地方实业重要的资金来源,1969年平均月营业额2720万美元(约2.12亿港元),上市公司72家,同年12 月17日远东证券交易所开张。
1971年9月15日金银证券交易所开业,1972年九龙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开业,在如此狭小的地区拥有四个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罕见的。但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香港发展为东南亚的金融中心,港英当局和中外财团的投资迅速增长。1972年香港四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190种,当年上市的就有98种,成交额达到43.397亿港元,是1969年的70多倍。1983年成交额达到482.17亿港元,比1968年增长了53倍,总市值达到了1734.5亿港元。在这期间香港股市也经历了1973年和1982年的两次暴跌。
1980年7月7日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组成,1981年3月31日正式注册。1978年以后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香港的进出口和转口贸易,香港房地产兴旺,恒生指数又恢复到1972年的水平,1980年10月1日达到1810点,成交额达到957亿港元。1982年香港股市因佳宁事件和撒切尔夫人访华引发的所谓“信心危机”发生第二次暴跌,1983年初恒生指数跌至750点。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公布,人心稳定,恒生指数又上升到1200点。
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949年国民党当局逃到台湾以后,通过发行所谓“爱国债券”促进证券交易,但是真正的证券市场是从1953年开始的。台湾当局为了把地主的土地转换给农民,对地主实行赎买政策,以七成稻谷实物债券和三成的公营事业股票(主要是台湾水泥、台湾纸业、台湾工矿、台湾农林四大公司)换取地主的土地。当时地主所得的债券和股票,连同台湾当局发行的爱国公债共22亿新台币,地主对其所拥有的股票不感兴趣而大量开价出售,场外交易的商行应运而生,最繁荣时达到二三百家。
3.1980—1997年
1981年10月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选举了第一批成员,经过三年,原来的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证券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九龙证券交易所停止营业,1986年4月2日联交所正式开业,并亨有在香港建立、经营和维护证券市场的专营权,使香港证券市场进入了一个新时期。1986年9月22日香港被接纳为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的正式成员,开始向国际金融市场迈进。
当时香港共有上市公司258家,证券330种,其中260种是普通股票,21种是认购权证,7种是公司债券,1种是政府债券,36种是单位信托,5 种是优先股。1987年恒生指数接近4000点,但由于美国股市暴跌而引起的世界性股灾,香港股市在1987年12月7日跌到1894.94点,1990 年重新恢复到3500点。90年代香港股市虽然也受到各种外界影响,但搞风险能力较强,1992年恒生指数曾达到12000点,到1997年1月香港已有 550只股票,其中包括综合企业、航运货仓、酒店饮食、金融投资、地产建筑、零售传播、电子玩具、工业和公用事业九类,此外还有基金16只,认股权证36 只,中国H股22只,共624只。
台湾股市80年代初的加权指数在400至500点徘徊,直到1986年才上升到1039.11点,此后几乎是翻倍的的增长,1987年达到4673 点,1988年8789点,1989年10773点,1990年12495点,终于暴发了一次暴跌,从90年2月的12682点跌到10月份的2485 点,跌幅达80%,到年底又回复到4530点,当时的355家证券公司受到不同程序的损失。
80年代至9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是深圳、上海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境内形成了深圳、上海、香港、台湾四个证券市场。
1981年中国政府开始发行国库券,1984年7月北京天桥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这是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证券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到1989年全国发行股票的企业达到6000家,累计人民币35亿元,遍及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河北、安徽、湖北、辽宁、内蒙古等省市,其中债券化的股票占90%以上,经正式批准的比较规范的股票发行的试点企业有100多家。
除股票之外, 1986年5月8日沈阳信托投资公司率先开展了债券买卖和抵押业务,到1988年全国61个大中城市开放了国库券流通市场,1989年全国有100多个城市的400多家的交易机构开办了国库券转让业务,1990年全国累计发行各种有价证券2100多亿,累计转让交易额318亿,证券中介机构网点达到 1600多家,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告成立,12月自动报价系统(STAQ)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中国证券市场进入了启动阶段。
1986年9月上海工商银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业务部开始了股票柜台交易,主要交易飞乐音响和延中实业两家公司的股票,1988年上海又有海通、万国、振兴三家证券公司成立从而初步形成了场外证券交易市场。到1990年上海市场上有延中实业、真空电子、飞乐音响、爱使电子、申华电工、飞乐股份、豫园商场、凤凰化工等8只股票进行交易,这就是所谓的老8股。
到1991年上交所成立时除老8股之外,还有89年保值公债三种,87至91年国库券四种,工行债券六种,交行债券一种,中行债券两种,建行债券一种,还有上海石化、氯碱化工等企业债券十四种。深圳证券市场从1987年启动,到1990年已有发展、万科、金田、安达、原野等5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公开交易,证券公司12家,营业网点16 个,深圳与上海不同,大宗的交易不是债券,而是股票。
1992年5月上海和深圳相继开放股价,同时在两个交易所进行规范化的场内交易,两地综合指数分别达到1429点和312点,到11月又分别回落到 386点和164点。1992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9只,B股9只,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3只,B股9只。1993年2月沪深股市的指数又上升到1558点和369点,同时又有大批新股上市,到93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107只,B股22只,国库券5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76只,B股19 只。
1994年7月29日沪深股市在扩容的压力下分别降到325点和94点,从8月份管理层提出暂停发行新股等三项政策,两市指数在9月份又上升到 1052点和210点。到94年底,在上交所上市A股有168只,B股32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5种,期货10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118只,B 股18只,基金8只,国债期货15种。
1995年初由于大量资金云集国债期货市场,深沪股市分别降到524点和122点,5月18日国务院宣布停止国债期货交易并处罚违规的券商,3天之内沪深股市指数上升到927点和175点(成份指数1473点),到95年底在沪深证券市场上市的证券达到460个,全年累计成交额64097亿,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184只,B股35只,基金12只,国债现券6种,期货14种,国债回购8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127 只,B股34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6种,期货14种,国债回购7种。
1996年初沪深股市指数在522点和104点徘徊,但是随着宏观经济的好转和 97年香港回归以及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大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两市指数迅速上升,到12月11日和12日分别达到1258点(30指数3064点)和476 点(成份指数4522点)。96年底,沪深两市上市的证券达到667个,全年成交额41610亿,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87只,B股42只,基金15 只,国债现券9种,国债回购8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27只,B股43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9种,国债回购9种。
1997年5月沪深股市的指数分别达到1510点(30指数4286点)和520点(成份指数6130点)到97年10月1日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已有361只,B股48只,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336只,B股51只。中国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金融界的极大关注,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发展股份制进行企业改革之后,证券市场将进一步发挥它的筹资和融资功能。
拓展资料: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开始发展。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中国证券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高速成长的证券市场,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和结算网络覆盖了全国各地。证券市场交易技术手段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全国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也已经建立。证券市场在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中国证券市场-网络
Ⅲ 资本市场(股票、债券)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它经历了那些阶段有什么标志性的事件及人物吗
基本是能够回答你的问题了
下面的资料是从台湾的网站搜索的
您可以参考一下。后面有简体版本的。
历史
股票制度,起源于1602年的荷兰东印度公司(The first company that issued shares was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in the early 17th century (1602).)。当时该公司经营航海事业。它在每次出海前向人集资,航次终了后即将各人的出资以及该航次的利润交还给出资者。1613年起该公司改为四航次,才派一次利润。这就是“股东”和“派息”的前身。
[编辑] 股票的分类
[编辑] 台湾分类
按股东权力,可分为普通股、特别股。
按股票状况,可分为普通股、全额交割股。
按交易方式,可分为上市股票(集中市场交易)、上柜股票(柜台买卖交易)、兴柜股票(未上市上柜股票)
[编辑] 中国大陆分类
按票面形式,可分为记名股票和无记名股票,有面额股票和无面额股票。
按上市交易所和买卖主体,可分为 A股 (上海和深圳)、B股(上海和深圳,其中上海B股以美元结算,深圳B股以港元结算)、H股(香港联交所上市交易的在大陆运作的公司)、红筹股(在香港或境外登记注册,但实际经营活动在中国大陆的公司)。
按持股主体,在2005-2006年的股权分置改革以前,可分为国家股,单位(法人)股和个人股。
按公司业绩,可分为绩优股和垃圾股。
按股东权利,分为优先股和普通股。
[编辑] 国际分类
按业绩盈利及分红情况,可分为蓝筹股、优先股、普通股(A股)、B股(A、B股份类已甚少出现,现仅剩美国及香港仍有)。
[编辑] 股票交易
[编辑] 委托方式
股票交易委托可分为以下几种:
“填单委托”:交易者通过填写并递交交易单委托转移股份所有权。
“电话委托”:交易者通过电话委托仲介转移股份所有权。
“委托机委托”:交易者通过特殊的交易所接入设备委托转移股份所有权。
“网上委托”:网际网路产生后,通过软体委托仲介机构对股份所有权进行转移。
[编辑] 交易费用
托管费
佣金
印花税
过户费
转托管费
[编辑] 竞价方式
集合竞价
连续竞价
投资方法
消极投资
消极投资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基础上的随机漫步理论,相对于价值投资或者趋势投资,更大程度上表现出“由市场的不断发展获利”。主要表现形式为投资指数基金。
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是力求从宏观经济、行业和具体企业的基本面分析企业的内在价值,并以此指导投资的投资方法。其中因倾向不同,又可分为价值投资和成长性投资:
价值投资:更倾向于注重投资的安全边际,往往是投资于低市盈率、低市净率的股票。
成长性投资:更倾向于注重目标企业的利润成长性和可持续性,往往是投资于高市盈率、高市净率的股票。
这两种投资方法都是以对企业进行资产估值为前提,相对于目前企业价值而言,过低的股价和良好的盈利成长性都是企业投资价值的一部分,成长性可以通过对企业未来的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来资料化。由于对企业具体的成长性判断准确十分困难,在投资的时候,成长性投资者有必要以一定的安全边际来降低投资风险;价值投资者也必须兼顾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否则企业价值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缩小,使投资亏损,毕竟以清盘目标公司为手段的价值投资并不多见,所以两者并不矛盾。
着名的价值投资人有彼得•林奇,沃伦•巴菲特等。
趋势投资
趋势投资是指通过对买卖双方力量的分析,技术分析等方法研究股票趋势,波段操作,不以企业的基本面做决策依据或主要依据的投资方法。由于其投机性质较明显,又有人称为"投机"。
由于总是有过多的人进行短期的投机交易,致使短期投机交易往往无利可图,再考虑到因频繁买卖而产生的相对高昂的交易费用,使短期投机交易对多数人来讲风险比长期持有的价值投资要大。
投资组合
投资组合即买入不同股票所组成的集合。在股票市场中能平滑收益和亏损的幅度,有效的降低股票投资的非系统性风险。其原则是在兼顾盈利性的前提下,尽量把不同种类的股票纳入组合,比如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国家的股票。
根据《当代投资组合理论和投资分析》(Modern Portfolio Theory and Investment Analysis)中的记述,持有单只股票时价格的标准差(波动幅度)是市场总体价格波动幅度的49.2%,持有20只股票组成的投资组合,其标准差为19.2%,而1000只股票组成的投资组合比20只股票的投资组合风险仅下降0.8%。所以20只股票是组成投资组合最佳的持股数量。
股市泡沫
股市泡沫(bubble)指股票交易市场中的股票价格超过其内在的投资价值的现象。一般来说,在股票交易市场上的股票泡沫是一直存在的。现在一般所指的股市泡沫,是指股市中的股票价格过度其内在的投资价值的现象。表现为一个连续过程中,股价急剧上升,其上升使人产生价格将进一步上升的预期,并由此而吸引来大量的以仅以买卖价差为获利手段的投资者,最终使股票价格大幅度脱离其净值。泡沫的大小并无绝对参考方式,历史上所有的股市泡沫都是事后才被确认的,股市进入泡沫阶段并不意味着它马上就会下跌或者暴跌,而是意味着此时投资于股市风险更大而回报率更小。
股市泡沫的确定:
市盈率(PE)法:而15倍市盈率是一个全球成熟市场的均值,全球大型市场2007年的市盈率罕有地超过20倍的。世界大部分股市在牛市见顶时市盈率都在60倍左右。
储蓄收益率比较法:以上市公司总的投资的回报率(净利润与市值之比)与一年存款净收益相比,如果有风险的股票投资收益低于无风险的银行存款(或国债)收益率,则说明市场已进入泡沫阶段。
总市值占GDP比重法:在美国股市的最近100年中,这个指标最低为0.4,最高为1.6。高点曾经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在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前,另一次发生在1999年。台湾股市见顶时该指标为1.55,跌到底时为0.48。
托宾Q法:
技术分析
主条目:股票技术分析
技术图表
道钟斯理论
艾略特波浪理论
布历加通道
移动平均线
阻力位与支持位
相对强弱指数
技术指标
K线
常见股票术语
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压力线、支撑线、牛市、熊市、多头、空头、除息、除权、买空、卖空
常见股票指数
中国大陆
上证股价指数
深圳股价指数
沪深300指数
台湾
加权股价指数
香港地区
恒生指数
美国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
纳斯达克100指数
标准普尔500指数
日本
日经平均指数
富时100指数
[编辑] 证券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香港交易所(HKEx)
香港创业板(GEM)
台湾证券交易所
台湾股票柜台买卖市场(OTC)
纳斯达克(NASDAQ)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
美国OTCBB证券市场
英国伦敦股票交易所技术板市场(techMark)
欧州新市场(EUROnext)
欧盟股票自动报价市场(EASDAQ)
新加坡交易所(SGX)
新加坡股票自动报价市场(SESDAQ)
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TSX)
加拿大创业板(CDNX)
温哥华股票交易所(VSE)
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TSE)
日本股票自动报价市场(JASDAQ)
巴黎证券交易所
义大利证券交易所
韩国证券交易所
澳洲证券交易所
莫斯科证券交易所
德意志交易所集团
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
雅加达证券交易所
纽西兰证券交易所
吉隆玻证券交易所(KLSE)
里约热内卢证券交易所
冰岛证券交易所
百慕达证券交易所(BSX)
证券交易所
市盈率
特许财经分析师 (CFA)
证券投资基金
影子股
中国股市
英文维琪中的股票条目
格雷厄姆-多德都市的超级投资者们-巴菲特1984哥伦比亚大学着名演讲1/ 2
股市指数一览
财务选股指标
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发给投资者作为公司资本部分所有权的凭证,成为股东以此获得股息和股利,并分享公司成长或交易市场波动带来的利润;但也要共同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风险。
目录 [隐藏]
1 历史
2 股票的分类
2.1 台湾分类
2.2 中国大陆分类
2.3 国际分类
3 股票交易
3.1 委托方式
3.2 交易费用
3.3 竞价方式
4 投资方法
4.1 消极投资
4.2 价值投资
4.3 趋势投资
5 投资组合
6 股市泡沫
7 技术分析
8 常见股票术语
9 常见股票指数
9.1 中国大陆
9.2 台湾
9.3 香港地区
9.4 美国
9.5 日本
9.6 英国
10 证券交易所
11 相关条目
12 外部链接
[编辑] 历史
股票制度,起源于1602年的荷兰东印度公司(The first company that issued shares was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in the early 17th century (1602).)。当时该公司经营航海事业。它在每次出海前向人集资,航次终了后即将各人的出资以及该航次的利润交还给出资者。1613年起该公司改为四航次,才派一次利润。这就是“股东”和“派息”的前身。
[编辑] 股票的分类
[编辑] 台湾分类
按股东权力,可分为普通股、特别股。
按股票状况,可分为普通股、全额交割股。
按交易方式,可分为上市股票(集中市场交易)、上柜股票(柜台买卖交易)、兴柜股票(未上市上柜股票)
[编辑] 中国大陆分类
按票面形式,可分为记名股票和无记名股票,有面额股票和无面额股票。
按上市交易所和买卖主体,可分为 A股 (上海和深圳)、B股(上海和深圳,其中上海B股以美元结算,深圳B股以港元结算)、H股(香港联交所上市交易的在大陆运作的公司)、红筹股(在香港或境外登记注册,但实际经营活动在中国大陆的公司)。
按持股主体,在2005-2006年的股权分置改革以前,可分为国家股,单位(法人)股和个人股。
按公司业绩,可分为绩优股和垃圾股。
按股东权利,分为优先股和普通股。
[编辑] 国际分类
按业绩盈利及分红情况,可分为蓝筹股、优先股、普通股(A股)、B股(A、B股份类已甚少出现,现仅剩美国及香港仍有)。
[编辑] 股票交易
[编辑] 委托方式
股票交易委托可分为以下几种:
“填单委托”:交易者通过填写并递交交易单委托转移股份所有权。
“电话委托”:交易者通过电话委托仲介转移股份所有权。
“委托机委托”:交易者通过特殊的交易所接入设备委托转移股份所有权。
“网上委托”:互联网产生后,通过软件委托仲介机构对股份所有权进行转移。
[编辑] 交易费用
托管费
佣金
印花税
过户费
转托管费
[编辑] 竞价方式
集合竞价
连续竞价
[编辑] 投资方法
[编辑] 消极投资
消极投资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基础上的随机游走理论,相对于价值投资或者趋势投资,更大程度上表现出“由市场的不断发展获利”。主要表现形式为投资指数基金。
[编辑] 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是力求从宏观经济、行业和具体企业的基本面分析企业的内在价值,并以此指导投资的投资方法。其中因倾向不同,又可分为价值投资和成长性投资:
价值投资:更倾向于注重投资的安全边际,往往是投资于低市盈率、低市净率的股票。
成长性投资:更倾向于注重目标企业的利润成长性和可持续性,往往是投资于高市盈率、高市净率的股票。
这两种投资方法都是以对企业进行资产估值为前提,相对于目前企业价值而言,过低的股价和良好的盈利成长性都是企业投资价值的一部分,成长性可以通过对企业未来的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来资料化。由于对企业具体的成长性判断准确十分困难,在投资的时候,成长性投资者有必要以一定的安全边际来降低投资风险;价值投资者也必须兼顾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否则企业价值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缩小,使投资亏损,毕竟以清盘目标公司为手段的价值投资并不多见,所以两者并不矛盾。
着名的价值投资人有彼得•林奇,沃伦•巴菲特等。
[编辑] 趋势投资
趋势投资是指通过对买卖双方力量的分析,技术分析等方法研究股票趋势,波段操作,不以企业的基本面做决策依据或主要依据的投资方法。由于其投机性质较明显,又有人称为"投机"。
由于总是有过多的人进行短期的投机交易,致使短期投机交易往往无利可图,再考虑到因频繁买卖而产生的相对高昂的交易费用,使短期投机交易对多数人来讲风险比长期持有的价值投资要大。
[编辑] 投资组合
投资组合即买入不同股票所组成的集合。在股票市场中能平滑收益和亏损的幅度,有效的降低股票投资的非系统性风险。其原则是在兼顾盈利性的前提下,尽量把不同种类的股票纳入组合,比如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国家的股票。
根据《当代投资组合理论和投资分析》(Modern Portfolio Theory and Investment Analysis)中的记述,持有单只股票时价格的标准差(波动幅度)是市场总体价格波动幅度的49.2%,持有20只股票组成的投资组合,其标准差为19.2%,而1000只股票组成的投资组合比20只股票的投资组合风险仅下降0.8%。所以20只股票是组成投资组合最佳的持股数量。
[编辑] 股市泡沫
股市泡沫(bubble)指股票交易市场中的股票价格超过其内在的投资价值的现象。一般来说,在股票交易市场上的股票泡沫是一直存在的。现在一般所指的股市泡沫,是指股市中的股票价格过度其内在的投资价值的现象。表现为一个连续过程中,股价急剧上升,其上升使人产生价格将进一步上升的预期,并由此而吸引来大量的以仅以买卖价差为获利手段的投资者,最终使股票价格大幅度脱离其净值。泡沫的大小并无绝对参考方式,历史上所有的股市泡沫都是事后才被确认的,股市进入泡沫阶段并不意味着它马上就会下跌或者暴跌,而是意味着此时投资于股市风险更大而回报率更小。
股市泡沫的确定:
市盈率(PE)法:而15倍市盈率是一个全球成熟市场的均值,全球大型市场2007年的市盈率罕有地超过20倍的。世界大部分股市在牛市见顶时市盈率都在60倍左右。
储蓄收益率比较法:以上市公司总的投资的回报率(净利润与市值之比)与一年存款净收益相比,如果有风险的股票投资收益低于无风险的银行存款(或国债)收益率,则说明市场已进入泡沫阶段。
总市值占GDP比重法:在美国股市的最近100年中,这个指标最低为0.4,最高为1.6。高点曾经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在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前,另一次发生在1999年。台湾股市见顶时该指标为1.55,跌到底时为0.48。
托宾Q法:
[编辑] 技术分析
主条目:股票技术分析
技术图表
道钟斯理论
艾略特波浪理论
布历加通道
移动平均线
阻力位与支持位
相对强弱指数
技术指标
K线
[编辑] 常见股票术语
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压力线、支撑线、牛市、熊市、多头、空头、除息、除权、买空、卖空
[编辑] 常见股票指数
[编辑] 中国大陆
上证股价指数
深圳股价指数
沪深300指数
[编辑] 台湾
加权股价指数
[编辑] 香港地区
恒生指数
[编辑] 美国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
纳斯达克100指数
标准普尔500指数
[编辑] 日本
日经平均指数
[编辑] 英国
富时100指数
[编辑] 证券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香港交易所(HKEx)
香港创业板(GEM)
台湾证券交易所
台湾股票柜台买卖市场(OTC)
纳斯达克(NASDAQ)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
美国OTCBB证券市场
英国伦敦股票交易所技术板市场(techMark)
欧州新市场(EUROnext)
欧盟股票自动报价市场(EASDAQ)
新加坡交易所(SGX)
新加坡股票自动报价市场(SESDAQ)
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TSX)
加拿大创业板(CDNX)
温哥华股票交易所(VSE)
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TSE)
日本股票自动报价市场(JASDAQ)
巴黎证券交易所
意大利证券交易所
韩国证券交易所
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
莫斯科证券交易所
德意志交易所集团
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
雅加达证券交易所
新西兰证券交易所
吉隆玻证券交易所(KLSE)
里约热内卢证券交易所
冰岛证券交易所
百慕大证券交易所(BSX)
[编辑] 相关条目
证券交易所
市盈率
特许财经分析师 (CFA)
证券投资基金
影子股
中国股市
[编辑] 外部链接
英文维琪中的股票条目
格雷厄姆-多德都市的超级投资者们-巴菲特1984哥伦比亚大学着名演讲1/ 2
股市指数一览
财务选股指标
最佳答案
时间再一次定格在5月19日,在这个至今仍令股民无限遐想的日子,市场是否还会以"不再重来"作为答案呢?
1999年5月19日,中国股市启动了迄今为止最壮观的一轮牛市行情,上证指数从1050点附近开始启动,两年之后攀上了2245点的历史新高,指数的累积涨幅超过了100%。不过,随后股市便进入了长达5年的大熊市,万千股民深套其中,万亿市值挥来散去。
屈指算来,作为资本市场最重要改革成果之一的股市,已经来到中国15个年头了。15年前的12月19日,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在浦江饭店敲响上证所开业的第一声锣时,当时的人们就好奇地猜测"股市"会往何处去。
15年中,股市迎来送去了上亿股民,也见证了5任证监会主席的更迭变换。功过是非,历史最有说服力,但伴随着他们的足迹,15年的点点滴滴已然清晰。
■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后,挂牌股票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涨更爽,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大盘涨幅高达303%。这种行情在现在看来,足以让投资者羡慕不已。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
■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
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都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
这次牛市只有三个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全面暴涨,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本轮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国股市对相关"政策"的敏感程度,"股市政策市"的说法也被投资界普遍接受。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大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
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深发展、四川长虹、深科技、湖北兴化等龙头股均为业绩极佳的绩优成长股,在这些股票的带领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点,这些股票创造的"投资神化"也对当时的普通投资者进行了一场鲜活的投资教育。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大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
这次的牛市俗称"5·19"行情,多数的投资者都记忆犹新,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2000点以上,并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伴随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证券投资基金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发展。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过后,市场最关注的就是股权分置的问题。投资者普遍认为这是利空因素,解决股权分置也成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经过这轮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A股市场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轮行情也在悄然酝酿当中。
还有你可以看看中国股市17年着篇文章,很不错,新老手皆宜一读~!
1回答者: fca3 - 助理 二级 5-11 16:09
我来评论>> 相关内容
• 在我国的历史上有哪几件重大事件?
• 我国在历史上有哪些重大事件是在牛年发生的
• 1945年后中外历史上重大事件
• 标志着中国结束1340年以来被侵略被奴役历史的重大事...
• 写出1500年以来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每个至少写3个)
更多关于股票历史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历史 重大事件 股票 历史
其他回答 共 1 条
1、1984年- 提出建立资本市场构想
2、1984年11月-中国第一股发行1万股
3、1986年-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诞生
4、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5、199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试开业
6、股市设计者点评:
股市最初的建立就是如此,“历史在为未来奋斗的时候总是高尚和纯洁的,当年设计者所构想的证券市场只有一个榜样——欧美,欧美股市是完全市场化的结果,是最精明的商人之间的活动,而中国的历史现实却决定了中国的股市一开始就带着太多的政府色彩。”一位最初设计者对本刊评论说。这为后来的政策市以及国企圈钱埋下了伏笔。
三、○ 混乱90年代初:股市徘徊在保与压之间
1、1991年8月- 中国证券业协会在北京成立
1991-08-28 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
2、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价格限制
3、1992年8月10日-“810”事件
4、1992年10月12日-证监会正式成立
5、1992年8月-1994年8月-股市变冷
6、1994年7月30日-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发大涨
7、1996年12月-政策扼住股市涨势
四、○ 牛市1999:功利性透支
1、1999年5月19日-5.19行情爆发
2、1999年6月-多重利好促股市大涨
3、 1999年7月1日-《证券法》实施
五、○ 打开潘多拉魔盒:从国有股减持到股权分置改革
1、2001年6月-国有股减持拉开序幕
2、2001年7月-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
3、2001年10月-证监会一家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
4、2001年7月-社保基金正式入市
5、2002年6月-国务院决定停止减持国有股
6、2002年12月-QFII制度正式实施
7、2005年4月30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启动
8、2005年6月-利好齐发,股改行情启动
9、2006年9月-股权分置改革已近收官
10、就是从06年下半年到现在的大牛市,正在持续中。
Ⅳ 根据中国股市和债券的历史收益信息,来给我国投资者推荐一个投资股票和债券的投资比例
没有固定比例,要根据你的个人资产状况,以及当时证券市场的市场环境。
如果是现阶段,中产收入月薪一万左右,有车有房。那么股权资产可以适当调高,40%股权产品,60%债权产品,甚至股权累配置可以再提高。
Ⅳ 国际债券的发展历史
(一)欧洲债券市场
欧洲的债券市场发展源于地理大发现和殖民主义的扩张阶段,为了筹集冒险资金和战争资金,英国、荷兰和西班牙等先起国家和公司发行了带有国债及企业债性质的债券,这些债券最初是被富有的个人投资者持有,债券的交易主要发生在个人投资者之间,以场外市场为主。然而,在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的投资者结构中,交易者个人之间存在信用风险,场外市场无法消除个人投资者之间的结算的信用风险,因此债券市场发展非常缓慢;随着交易所设立专门的清算机构,极大降低了信用风险,满足了中小投资人的需求,从19世纪中到20世纪40年代,场内债券交易迅速发展,并成为债券的主要交易场所,场内交易市场清算方式的创新促进了债券市场的融资效率和交易效率;但是,随着战后机构投资者的壮大和债券存量的急剧扩大,大量的债券集聚在机构投资者手中,债券的大宗性和低收益性逐渐显现,机构投资者开始在场外以询价的方式进行交易,债券交易逐渐又从场内交易转移到场外,截至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市场的场外交易量占整个交易量95%以上。
欧洲债券市场的发展路径经历了从场外交易到场内交易、再到场外交易的过程充分地反映了最优的债券市场模式并不是由政府强制外生给定的,而是由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变化主导,投资者对交易方式和结算方式等的内在需求决定了债券市场的交易方式,投资者结构的变迁决定了债券交易的市场模式。现阶段,欧洲各国以场外交易为主、场内市场为辅的市场模式既满足了机构投资者的需求,又满足了个人投资者小额、标准化和防范对于信用风险的需要,极大促进了债券市场的发展。
(二)美国债券市场
1790年,为了偿还独立战争的债务,联邦政府发行了8000万美元债券;1792年,纽约交易所诞生,债券一直是交易所的主要交易品种。到1920年,经济的快速增长,股票的吸引力一直增长,场内的债券交易活跃度开始降低,并且交易空间被股票侵占。进入20世纪60年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询价、交易、清算和信息传播更为快捷和低廉,场外市场交易成本大为降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机构投资者的壮大,使得债券交易逐步从场内交易转移到场外交易,截至2004年,场内交易量还不到总交易量的1%。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债券市场模式的变迁,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债券类型——市政债券市场模式的变迁进行分析。1926年和1927年以前,美国的市政债券交易还是很活跃,但从1928年8月开始,美国市政债券交易量急剧萎缩,从1930年5月开始,交易所市场的债券彻底失去了流动性,市政债券主要在场外市场交易。市政债券市场模式发展从场内向场外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投资者结构发生了改变,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股票市场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10年大牛市,个人投资者都被股票市场巨大的盈利空间吸引,对传统上的投资如市政债券不再感兴趣,个人投资者的急剧减少改变了当时的市政债券的投资者结构,机构投资者在市政债券市场中显得更加重要,成为了市政债市场的主要交易方,机构投资者发现转移到场外交易变得有利可图,并且可以很方便找到交易对手,因此市政债券的交易场所逐渐从场内转移到场外。而当股票市场由于大萧条崩溃时,个人投资者想重新投资市政债券时,由于流动性的外部效应导致重新进入场内交易已很难获得流动性,而个人投资者在场外交易面临高的交易成本而不得不退出交易或者通过机构投资者进行交易,市政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结构得到强化,美国的市政债券市场完成了从场内交易向场外交易的市场模式的转变?
Ⅵ 股票已经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股票
是商品经济及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大概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在16世纪作为筹集资金、分散风险的一种手段而进入远航贸易领域。
在15世纪,意大利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南美州新大陆,随后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
伦又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这些地理上的大发现开通了东西方之间的航线,使海外贸
易和殖民地掠夺成为暴富的捷径。而要组织远航贸易就必须具备两大条件,其一是组建
船队需要巨额的资金;其二是因为远航经常会遭到海洋飓风和土着居民的袭击,要冒很
大的风险。
而在当时,没有一个投资者能拥有如此庞大的资金,且也没有谁甘愿冒这么大的风
险。为了筹集远航的资本和分摊经营风险,就出现了以股份集资的方法,即在每次出航
之前,招募股金,航行结束后将资本退给出资人并将所获利润按股金的比例进行分配。
为保护这种股份制经济组织,英国、荷兰等国的政府不但给予它们各种特许权和免税优
惠政策,且还制订了相关的法律,从而为股票的产生创造了法律条件和社会环境。
在1553年,英国以股份集资的方式成立了莫斯科尔公司,在1581年又成立了凡特利
公司,其采取的方式就是公开招买股票,购买了股票就获得了公司成员的资格。这些公
司开始运作时是在每次航行回来就返还股东的投资和分取利润,其后又改为将资本留在
公司内长期使用,从而产生了普通股份制度,相应地形成了普通股股票。
因为在贸易航行中获取的利润十分丰厚,这类公司就迅速膨胀,相应地股票也得到
发展。在1660年之间,股东若要转让其所持股票,就要在本公司内找到相应的人员来接
受,或设法依公司章程规定将本公司以外的承购者变为公司的成员,股票的转让相当不
便。但从1661年开始,股票开始可以任意转让,购买了公司股票的人就具有了公司的股
东资格,享有股东权。
到1680年,此类公司在英国已达49家,这就要求用法律形式确认其独立的、固定的
组织形式。在17世纪上半叶,英国就确认了公司作为独立法人的观点,从而使股份有限
公司成为稳定的组织形式,股金成为长期投资。股东凭借公司制作的股票就享有股东权,
领取股息。
与此相适应,证券交易也在欧洲的原始资本积累过程中出现。17世纪初,为了促进
包括股票流通在内的筹集资本活动的顺利开展,在里昂、安特卫普等地出现了证券交易
场所。
1608年,荷兰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一个证券交易所,即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二、17世纪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股票逐渐进入金融和工业领域。
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法国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大机器工业生产
代替手工生产的产业革命迅猛崛起,导致了商品经济的极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因适应
了大工业的要求而迅速发展起来,股票也相应地得到发展。出于生产对于扩大资金来源
和进行远距离运输以扩大市场的需要,银行、运输业急需大量筹集资金,而通过发行股
票来筹集资金、建立股份有限公司就成为当时的一种普遍方式。1694年成立的第一家资
本主义国家银行——英格兰银行及美国在1790年成立的第一家银行——合众美国银行都
是以发行股票为基础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由于股价制银行既可发行银行券,又能吸收
社会资金来发放贷款,其盈利非常可观。而相对于远航贸易来说,银行股票是金融业股
票,不但股息多,且风险小,所以股票和股份制在金融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应用导致了工业革命。
此时,资本主义的主要工业部门从手工业逐渐地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生产。不但纺织
业使用了大机器,且推广到轮船和机车,改变了整个工业的交通状况,大大地促进了生
产力的发展。这时的生产规模,已经远远不是单个资本家的小规模投资所能适应,它不
但需要专业化生产和分工协作,还要求在交通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巨大
的投资,而这些投资却不是少数资本家或当时政府的财力所能承担的。而股份有限公司
和股票正好提供了一条用资本社会化来集中资金的出路。
在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中期,英国利用股票集资这种形式共修建了长达2200英里
的运河系统和5000英里的铁路。美国在18世纪初的50年里建成了约3000英里的运河及28
00英里的铁路。
到了19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要求扩大企业规模、改进生产技
术和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独资或合伙办企业就难以适应。这时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就采
取各种优惠措施来鼓励私人集资兴建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在工业系统确立统治地位。
于是,股票的自由转让,特别是利用股票价格进行投机,刺激了人们向工业企业进行股
票投资的兴趣。股份有限公司在各个工业领域都迅猛发展,成为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
且通过股票筹措的资本额越来越大。如1799年杜邦创立的杜邦火药公司就是用每股2000
美元的股票筹措了15股资本创办的,而1902年成立的美国钢铁公司则用股票筹措了多达
14亿美元的股金资本,成为第一个10亿美元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
三、随着证券交易的发展,其相应的法规及手段日益完善。
随着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和股票发行数量的日益增多,证券交易所也在逐步发展。
1773年,股票商在伦敦的新乔纳咖啡馆正式成立了英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现伦敦证券
交易所的前身),并在1802年获得英国政府的正式批准和承认。它最初经营政府债券,
其后是公司债券和矿山、运河股票。到19世纪中叶,一些非正式的地方性证券市场也在
英国兴起。
美国的证券市场从费城、纽约到芝加哥、波士顿等大城市开始出现,逐步形成全国
范围的证券交易局面。这些证券市场开始经营政府债券,继而是各种公司股票。1790年
美国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费城证券交易所诞生,1792年纽约的24名经纪人在华尔街
11号共同组织了“纽约证券交易会”,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纽约证券交易所”。随
着股票交易的发展,在1884年,美国的道和琼斯发明了反映股票行情变化的股票价格指
数雏形——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数。
股票在近代和现代的高速发展,要求法律制度不断完备。
各个西方国家均通过制定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等来维护股份有限公司和股票的
发展,以保护股东的权益。美国根据1929年经济危机的经验,于1933年颁布了《证券法》
主要规定了股票发行制度。1934年又颁布了《证券交易法》,用于解决股票交易问题,
并依该法成立了证券委员会作为股票市场的主管机关。1970年,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减少投资风险,颁布了《证券投资者保护法》。另外,在各国的股票交易市场上形成了
反映股票行情变化的股票价格指数。比如,美国的道·琼斯公司编制的道·琼斯股票价
格平均指数,是美国目前最有代表性的大工业垄断公司股票的价格指数。有关证券(股
票)法律的公布和股票价格指数的产生,促进了股份有限公司和股票制度的发展。
我国最早发行股票是在80年代中期,1984年北京的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为
中国的第一家股份制企业。随后,上海的飞乐公司、深圳的宝安公司相继发行了股票。
1988年前后在上海和深圳出现了地区性的股票交易,1990年12月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
圳证券交易所相继宣布而开业,拉开了中国股票交易的序幕。1992年,中国证券监督管
理委员会正式成立,从而使中国的股票交易逐渐走上了正规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Ⅶ 股票与债券有什么区别
你好 ,股票和债券的区别:
1、发行主体不同
虽然股票和证券是筹资的手段,但债券发行人可以是国家,地方公共机构或企业;但是股票的发行人只能是股份制的公司。
2、收益不同
股票市场的投资者都知道,股票是高收益和高风险的投资项目,购买前股票的股息收益率是不确定的,股息收入也随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而变化。相反,在购买公司债券之前,利率是固定的,固定利息可以在到期时获得。
3、经济关系不同
由于股票和债券的收益回报不同,市场中的经济关系也不同。债券代表公司的一种信用,股票代表投资者对于公司的所有权,股票持有人直接或间接参与公司的业务管理权限,但债券持有人没有这种权限。
4、本金偿还不同
不管谁在在市场投资,都是带着本金运作的,债券是到期支付投资者的本金,可以本带利的得到偿还;股票的本金移交给公司的话,它就无法收回了。在公司破产后,股票还需要检查公司剩余资产的清算,本金自然不能回收了。
5、风险大小不同
一旦公司债券到达清算期,债务人必须偿还,否则债权人可以因为不能支付的理由,宣布它已经破产。而作为投资的股票只能转让。在公司有盈余的情况下,才能有利益的分配请求权。可见股票风险更大。
任何形式的投资都具有不同的风险和收益。从以上差异我们可以看出,债券的投资对象和投资收益相对稳定,且交易的周转率相对较低,因此债券投资风险比股票小。但是收益就不如股票大了。不管你是投资债券还是股票,选择自己最想投资的就可以了。
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如自行操作,请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控制。
Ⅷ 债券与股票之间有何关系
债券是政府、企业、银行等债务人为筹集资金,按照法定程序发行并向债权人承诺于指定日期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
债券与股票都是有价证券,是证券市场上的两大主要金融工具。两者同在一级市场上发行,又同在二级市场上转让流通。对投资者来说,两者都是可以通过公开发行募集资本的融资手段。由此可见,两者实质上都是资本证券。
二者基本没什么关系,要说关系也就是,他们都是金融产品
(8)股票和债券的历史扩展阅读:
债券作为一种债权债务凭证,与其他有价证券一样,也是一种虚拟资本,而非真实资本,它是经济运行中实际运用的真实资本的证书。
债券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手段和金融工具具有如下特征:
偿还性
偿还性是指债券有规定的偿还期限,债务人必须按期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
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债券持有人可按需要和市场的实际状况,灵活地转让债券,以提前收回本金和实现投资收益。
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债券持有人的利益相对稳定,不随发行者经营收益的变动而变动,并且可按期收回本。
收益性
收益性是指债券能为投资者带来一定的收入,即债券投资的报酬。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债券收益可以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投资债券可以给投资者定期或不定期地带来利息收入:二是投资者可以利用债券价格的变动,买卖债券赚取差额;三是投资债券所获现金流量再投资的利息收入。
Ⅸ 股票、基金、债券对外开放的历程,从资金走出和引进外资两方面阐述
从资金引进方面来讲:
我国股票市场融资国际化是以B股、H股、N股等股权速效作为突破口的。我国自1992年起开始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境内上市外资股(B股),截至2009年12月,共发行B股111只,募集资金50.03亿美元。自1993年开始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N股等),截至2009年12月末,共发行H股159只,累计筹资额1273.94亿美元。
我国机构在境外发行外币债券速效出现较早。1982年1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日本债券市场发行了100亿日元的私募债券,这是我国国内机构首次在境外发行外币债券。1984年11月,中国银行在东京公开发行200亿日元债券,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国际债券市场。1993年9月,财政部首次在日本发行了300亿日元债券,标志着我国主权外债发行的正式起步。从1984年以来,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中信公司、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国内机构陆续在境外发行外币债券,发行覆盖了欧洲、美国、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到市场。
从资金走出方面来讲:
自2001年12月11日开始,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的证券业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从此我国也逐步放开了境内资本市场。
根据我国政府对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证券业在5年过渡期对外开放的内容主要包括:
1.外国证券机构可以直接从事B股交易。
2.外国证券机构驻华代表外可以成为所有中国证券交易所的特别会员。
3.允许外国机构设立合营公司,从事国内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外资比例不超过33%;加入后3年内,外资比例不超过49%。
4.加入后3年内,允许外国证券公司设立合营公司,外资比例不超过1/3。合营公司可以直接从事A股的承销,从事B股和H股、政府和公司债券的承销和交易,以及发起设立基金。
5.允许合资券商开展咨询及其他辅助性金融服务,包括信用查询与分析,投资与有价证券研究与咨询,公开收购及公司管理费用等;对所有订报批准的证券业务给予国民待遇,允许在国内设立分支机构。
根据上述,截至2008年年底,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境外证券经营机构在华设立了160家外交代表处,8家境外交易所在华设立代表处,外资参股证券公司8家,外资参股基金公司33家。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所各有3家外资特别会员,并分别有39家和19家境外证券经营机构直接从事B股交易。截至2009年12月,累计批准83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为165亿美元。
不知道上述对你是否有所帮助,打字打得挺累了!如果不错就给点分吧!
Ⅹ 股票与债券的区别
股票与债券的区别 股票与债券都是有价证券, 是证券市场上的两大主要金融工具. 两者同在一级市场上发 行,又同在二级市场上转让流通.对投资者来说,两者都是可以通过公开...
1、股票只能是股份制企业发行,而债券国家,公共团体,都可以发行。
2、收益稳定性不同 。债券在购买之前利率已经固定,是固定的利息。而股票收入会变动,盈利并不是固定的。
3、债券到期可回收本金,也就是说连本带利都能得到,如同放债一样。股票本金一旦交给公司,就不能再收回,只要公司存在,就永远归公司支配。
4、经济利益关系不同:债券所表示的只是对公司的一种债权,而股票所表示的则是对公司的所有权。
5、在公司交纳所得税时,公司债券的利息已作为费用从收益中减除,在所得税前列支。而公司股票的股息属于净收益的分配,不属于费用,在所得税后列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