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广东海陵岛有没有登革热感染者
目前只知道是湛江有一例登革热感染者,但不确定是不是海陵岛的。
截至24日零时
羊城晚报讯 记者黄宙辉、通讯员粤卫信报道:24日,记者从广东省疾控部门获悉,截至24日零时,全省共有17个地级以上市报告登革热病例7497例,累计病例数较去年同期上升1263.09%;累计报告死亡病例3例,其中广州2例、佛山1例。
省疾控部门公布的数字显示:9月22日,全省报告新增登革热确诊病例553例,截至23日零时,全省报告登革热确诊病例6616例;23日,全省报告新增登革热病例881例,截至24日零时,全省共有17个地级以上市报告登革热病例7497例,其中本地病例7465例,境外感染输入病例32例。
从公布数据来看,广州、佛山仍然是登革热病例的重灾区。全省7497例病例中,广州为6361例(其中在23日就新增了747例)、佛山789例、中山141例、江门92例、珠海63例、东莞15例、深圳10例、清远8例、阳江4例、肇庆3例、汕头2例、茂名2例、揭阳2例、汕尾2例,湛江、惠州、河源各1例。在广州,有4个区在23日新增确诊病例数都过百,分别是:越秀区新增109例,白云区新增207例,海珠区新增159例,荔湾区新增129例。
广东成立登革热防控领导小组
广州等5市要千方百计控制疫情蔓延势头
羊城晚报讯 24日上午,副省长林少春主持召开全省登革热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关于登革热防控工作的指示精神,研判疫情形势,部署防控工作,全力打好登革热防控工作攻坚战。
会议指出,当前,广东省登革热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防控工作十分艰巨繁重。鉴于当前防控形势,按照省委要求,省政府决定成立登革热防控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全省登革热防控工作。疫情较为严重的广州、佛山、中山、江门、珠海5市相应成立登革热防控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防控工作。
会议强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落实各项防控工作。广州、佛山、中山、江门、珠海等市要按照会议具体部署,千方百计控制疫情蔓延势头;有零散病例发生的地区要想方设法防止疫情暴发;防止学校、幼儿园和工厂等人群集聚的重点地区出现疫情爆发点;尽量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广州、佛山、中山、江门、珠海5市在国庆节前至少开展2-3次统一灭蚊行动,其他地市至少开展1次统一灭蚊行动。
⑵ 登革热有关的股票有哪些,龙头股是哪一个
广州药业、白云山等等医药股与防治传染病登革热相关,龙头股是002107,该股10月8号9号已经连续两天涨停板。
⑶ 登革热概念股有哪些
A股中涉及杀虫剂上市公司:利尔化学、沙隆达A、扬农化工、新安股份、华阳科技、长青股份、江山化工、华星化工、 诺普信、大成股份等。
A股疫苗概念股:莱茵生物、海王生物、鲁抗医药、联环药业、达安基因、四环生物等。
⑷ 登革热的死亡率是多少
登革热是一种古而不老的传染病,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最早记录的登革热发生在1779年,在印尼雅加达、埃及开罗及美国费城爆发流行。现已查明它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地区性流行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肆虐已有一个多世纪,近年仍有流行的势头。每逢夏秋季节,便是登革热作恶之时。
令人痛不欲生的断骨热
“虽然你没有因为它而死掉,但是还不如死掉的好。”一位研究登革热的专家古博勒(Duane Gubler)曾如是说。他曾经3次不幸染上登革热,第一次染上登革热的时候,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星期,高烧、四肢关节肌肉疼痛难忍,全身骨头像断了似的——他深刻地“领教”了绰号为“断骨热”的登革热的厉害——那种生不如死的滋味!
登革热的病名源于西班牙语,是形容患者由于发高烧、关节疼痛导致走路时步履蹒跚、步态造作夸张,颇像当年玩世不恭的纨绔子弟走起路来那装腔作势的样子,故又称“公子热”。亦有根据其症状称为“关节热”或“碎骨热”的。在人类对该病有所认识的近一个世纪之后,于1869年,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正式将其命名为“登革热”。现在登革热的死亡率一般在0.1%左右。如得不到及时治疗,登革热死亡率可以高达15%,甚至30%~40%。
所有典型登革热患者均有发热症状,起病急,先是寒战,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小时内可达40摄氏度。一般持续5~7天,然后骤降至正常。部分病例于第3~5天体温降至正常,1天后又再升高,称为双峰热或鞍型热。发热时伴全身症状,如头痛、腰痛,尤其骨、关节疼痛剧烈,好像骨头都断了一样。一些患者可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患者在病后3~6天可出现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重者变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全身、四肢、躯干和头面部,持续5~7天。近半数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血尿等。患者多有浅表淋巴结肿大。
有的患者可表现为登革出血热。这些患者在开始时的2~5天与典型登革热没什么区别。但就在退热前后的24小时,病情突然加重,皮肤变冷、脉速、昏睡或烦躁、出汗,淤斑常见于四肢、躯干或其他部位。严重者出现消化道或其他器官出血、肝肿大,血压进行性下降,如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即进入休克状态,可于短期内死亡。如仅有出血,称为登革出血热;若同时有休克,称为登革休克综合征。
疟疾的穷亲戚
“它是疟疾的穷亲戚。”一位国外医学专家如是形容登革热,这主要是由于登革热的爆发地点大多在东南亚、印度、西太平洋和南美洲等一些经济较落后的地区。登革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疾病,疟疾也是由蚊子传播的疾病。两种疾病似乎都与贫穷有不解之缘,与恶劣的卫生条件很有关系。
登革热以前只有零星的爆发,近年发病的趋势正在上升。在20世纪的50~70年代,登革热的流行只局限于少数国家。80年代登革热已袭击非洲、美洲、地中海东部、西太平洋和东南亚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上2/5的人口受到这种疾病的威胁。世界卫生组织每年都收到大约50万份登革热病例报告,但是,据估计每年有5000万人感染登革热。在住院病例中,90%的患者是15岁以下的儿童,平均死亡率为5%。因此,它是仅次于疟疾的重要热带病。
登革热流行多为突然发生,不少国家在本病消匿十余年之后突然发生流行,令人措手不及。早在1873年,我国厦门曾发生过登革热。1928~1929年,在广州、厦门、杭州、宁波、上海、台湾和香港等地流行。1940年,本病在上海至南通广大地区流行。1942~1945年,本病流行更加严重,不仅流行于沿海地区,甚至蔓延到内地如汉口等地。1978年5月广东佛山市石湾镇首先发生登革热,疫情迅速向四周蔓延。2002年夏天广州出现登革热流行,有1000多人发病。连北京等北方城市也有病例发生,曾经一度惹得人心惶惶。由于本病可通过现代化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故在交通沿线及对外开放的城镇往往首当其冲。
都是花蚊子惹的祸
登革热通过蚊虫(伊蚊)的叮咬吸血传播。伊蚊吸血后10天即开始有传播能力,其传染期最长可达174天。现已查明,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是两种花蚊子——“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埃及伊蚊”是深褐或暗黑而具有银白花斑的花蚊子,它广泛分布在全球热带地区,但也扩展到亚热带地区。雌蚊白天产卵,早晨和傍晚四处活动。在叮咬了某个染毒个体后,花蚊子有时想“换换口味”,改换叮咬对象,这样就直接把病毒传给了后者;或病毒在唾液腺中繁殖8~10天后再吸血时传播病毒。被感染的蚊子可终生保持传播登革热病毒的能力,甚至可经卵遗传给后代。这些事实可解释登革热突然爆发的原因。埃及伊蚊在我国的分布很局限,主要分布在海南,其次是广东和广西。埃及伊蚊广泛地滋生在住宅区的各类人工和植物容器积水中。而在我国,它还可滋生在室内的饮用水缸积水中,其次是户内外积聚雨水的缸罐中,是典型的嗜人血的“家蚊”。
“白纹伊蚊”是有白斑和银白斑的黑色或深褐色蚊虫,也称花蚊子。它的原发地是东南亚和亚洲温带地区,后扩散到夏威夷,南达澳大利亚,西至非洲的索马里和马达加斯加,近年来白纹伊蚊也被动地扩散到美国、墨西哥、巴西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由于白纹伊蚊不仅是登革热的重要媒介,而且与多种虫媒病毒病有关,因而被称为“亚洲虎蚊”。白纹伊蚊被带到美洲,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医学昆虫事件。白纹伊蚊也是白昼活动、凶猛吸血的蚊虫,雌蚊非常活跃而且喜好人血,只要人走近白纹伊蚊的滋生或栖息地,很快就会惹来雌蚊吸血。它们多在室外吸血攻击人,但也会侵入室内吸血。白纹伊蚊主要在人工或植物容器积水中滋生,如花盆、缸罐、竹筒、树洞等。在我国南方,几乎所有能够积聚雨水的物件都可能滋生白纹伊蚊。奇怪的是,废旧轮胎积水是白纹伊蚊最喜好的滋生场所之一。
夏季气温高,雨水多,是蚊子叮吸人血、交配繁衍的“快乐时光”,也正是人们饱受登革热肆虐的苦难之时。
没有特效药 防蚊灭蚊是关键
目前尚无治疗及预防登革热的特效药物和疫苗,临床一般采取对症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到完全退热为止,不宜过早下地活动,以防病情加重。高热应以物理降温为主,解热镇痛剂对本病退热不理想,应谨慎使用。对中毒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于大汗或腹泻者应鼓励患者口服补液,对频繁呕吐、不能进食或有脱水、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应及时静脉输液,但应高度警惕输液反应致使病情加重。有出血倾向者可用止血药物。休克病例应快速输液以扩充血容量。
许多时候,登革热是一种“进口”的传染病。到国外疫区旅游、公干,都有可能把登革热带回来。来自疫区的交通工具、集装箱也会让蚊子“走私”进来。必要时可实施对有关入境人员进行检疫和对交通工具进行灭蚊处理。由于登革热有两周的潜伏期,患者在此期间没有任何症状,这给口岸检疫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急性患者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染源,要求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就地治疗。隔离室应有防蚊设施,如纱窗、纱门、蚊帐。在患者较多的疫区,卫生部门要派出医疗队划片就地设置临时隔离治疗点,尽量减少远途就医。对疫点、疫区内不明发热患者做好病家访视,接触者要进行15天医学观察。对疫点、疫区必须进行室内外紧急杀灭成蚊工作,尤其要做好流行区内医院和学校范围内的灭蚊工作,在灭蚊的同时采取各种措施消灭蚊媒滋生地。
流行期间,使用杀虫剂杀灭室内外成蚊是必需的和紧急的方法。室内可以采用纸烟剂、块烟剂熏杀成蚊或喷洒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需要到登革热流行的国家和地区时,可用驱蚊剂涂抹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洒在衣领、袜子等处以防止蚊虫的叮咬。
卟小心帮伱答孓,对卟起。
⑸ 2014年广州登革热疫情的疫情发展
2014年6月出现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以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一共收治(病情略重)病例536例,门诊快速排查5000多例次,2014年的登革热疫情实际上是最近十余年来的最高峰年份,登革热疫情形势严峻。
2014年9月以来,广州市本地感染登革热的病例数以“爆发”式增长,全市每个区(县市)都已出现登革热病例。且城镇地区一旦出现疫情,随后病例数增长势头很猛。
2014年9月4日,官方通报广州登革热病例是1021例。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一家收治、排查(多数为可确诊的轻症病例)的病例数就超过5000以上,而且陆续出现危重病例。其中一名43岁严重肝损害女性患者,虽脱离呼吸机,但至今未脱离生命危险。
2014年9月,门诊排查人数更是由以往的日均300人次激增到460人次以上。“广州的登革热疫情已经呈现多点开花,到处出现病例,成为疫点的局面。在登革热病例疫点分布上,2014年的重灾区无疑是越秀,现在白云区的一些地区病例数增长也非常迅猛。
2014年9月4日,广州的登革热病例只有1021例;截至2014年9月17日,广州登革热病例就已多达数千例,而且陆续出现危重病例。病例数已经是近十年来最高峰的年份,广州市疾控中心已经向许多二级甚至社区卫生机构下发了快筛试剂盒,拥有明确症状的病患初筛后即可进行诊断,以便于及早干预和治疗。
2014年9月19日零时,广东省共报告4800例登革热病例,广州仍维持多区域持续多发病状态,佛山、中山、江门、珠海等出现点状聚集性病例疫情。不过流传中的“广州已有两例登革热重症病人死亡”,是否与由登革热引发死亡还需要专家做进一步鉴定。
2014年9月21日已报告超过6000病例。为更好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广州市卫生局2014年9月22日开始公布各区蚊媒密度情况,提示区域疫情风险。
2014年9月22日,广东省政府应急办、省疾控中心已通过手机短信提醒居民注意登革热疫情。预防登革热最佳方法是防蚊灭蚊。疾控专家呼吁,市民齐动手,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若出现突发高热、皮肤潮红和头痛肌肉骨痛等症状,务必及时就诊。如欲了解更多登革热防控知识。
截至2014年9月23日,广东全省各地正积极开展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如广州市南沙区疫情控制已初显成效,疫情趋缓。上述的一些其他地区蚊媒密度仍处高风险,登革热有区域性扩散的风险。随着病例的增加,出现重症和死亡病例的风险也加大,特别提醒年长者、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尤应警惕登革热,及早就诊治疗可降低重症和死亡发生风险。
2014年9月24日,广东本地病例8241例,境外感染输入病例32例。累计病例数较去年同期上升1263.09%。病例分布在广州6986例、佛山883例、中山153例、江门97例、珠海64例、东莞35例、深圳16例、清远11例、阳江8例、肇庆4例、汕头4例、茂名3例、揭阳2例、汕尾2例,云浮2例,湛江、惠州、河源各1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3例,其中广州2例,佛山1例。
2014年9月24日当天,广东省报告新增登革热确诊病例791例。截至2014年9月25日零时,2014年全省共有18个地级以上市报告登革热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病例8273例,累计病例数较2013年同期上升1341.29%。
2014年9月29日,台湾高雄卫生局统计高雄市计有2976例本土登革热病例,含38例登革出血热,其中29例康复、3例住院、6例死亡。38例患者中有81.6%是为中高年龄层,居住在苓雅区9例、三民区9例、前镇区6例、凤山区5例、小港区4例及其他5例。
2014年9月30日,台湾高雄市卫生局今天证实上周再增10例本土登革出血热,其中住在三民区的59岁妇人死亡,累积全市因出血登革热死亡病例共6人。高雄三民区长明里死亡病例是59岁女性,无特殊病史,18日出现发烧、头痛、肌肉痠痛、休克、腹泻等症状,22日就医后住院,陆续出现肠胃道出血、血压降低及休克昏迷现象。
2014年10月2日广东省卫计委通报,截至2014年10月2日零时,该省共有19个地市报告登革热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病例16375例,较2013年同期相比上升2002.05%,该省报告的死亡病例已达4例。2014年10月1日国庆当天,广东全省报告新增登革热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病例就达1189例。在2014年总共的16375例报告病例当中,广州依然是疫情重灾区,该市的报告病例达13898例,其次是佛山为1567例,江门紧排其后为254例。 广东省2014年累计报告的死亡死亡病例为4例,其中广州3例,佛山1例。
2014年10月3日据广东省卫计委通报:2014年10月3日一天内,广东省报告新增登革热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病例1215例。截至2014年10月3日零时,广东全省共有19个地市报告登革热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病例17684例,较2013年同期相比上升2077.83%。病例分布为:广州(14941例)、佛山(1700例)、中山(270例)、江门(258例)、珠海(145例)、东莞(84例)、深圳(60例)、阳江(56例)、肇庆(41例)、清远(34例)、汕头(33例)、湛江(20例)、茂名(17例)、潮州(9例)、云浮(5例)、揭阳(5例)、河源(3例)、汕尾(2例)、惠州(1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4例,其中广州3例,佛山1例。
截至2014年10月4日零时,广东全省共有19个地级市报告登革热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病例18866例,较2013年同期相比上升2175.75% 。
2014年10月6日广东省卫计委通报,截至2014年10月6日零时,该省2014年共有20个地级市累计报告登革热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病例21527例,已造成6人死亡。仅2014年10月5日,广东全省报告新增登革热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病例达1431例,广州新增死亡病例1例。广州依然是该次登革热疫情的重灾区,该市已报告18192例病例,佛山和中山紧排其后,分别为1997例和315例,该省绝大部分地市均已出现登革热病例;到2014年10月6日零时,广东全省累计报告死亡病例6例,其中广州5例,佛山1例。
2014年10月7日,全省报告新增登革热病例1403例。截至10月8日零时,全省共有20个地级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24489例。病例分布在广州20788例、佛山2176例、中山352例、江门306例、珠海188例、东莞125例、深圳108例、肇庆107例、阳江94例、湛江77例、清远53例、汕头42例、茂名21例、潮州14例、揭阳12例、惠州7例、河源7例、汕尾6例、云浮5例、韶关1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6例,其中广州5例,佛山1例。
2014年10月12日,广东卫计委公布最新登革热疫情数据,11日,全省报告新增登革热病例1552例。截至10月12日零时,2014年广东全省共有20个地级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30325例。排在确诊病例数前三位的城市分别为:广州(25732例)、佛山(2602例)和中山(417例),该省的登革热疫情仍没有明显缓解的迹象,依然保持着每天逾千例的速度在增长。
2014年10月15日,感染登革热的病例在广东省持续增长,2014年全省共有20个地级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33793例。为切断蚊媒传播疾病途径,该省多年来展开的大规模长期灭蚊行动引发争议。
2014年10月24日,全省报告新增登革热病例432例。截至10月25日零时,今年全省共有20个地级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40733例。
该省的报告病例分布为:广州(34044例)、佛山(3341例)、中山(585例)、江门(478例)、珠海(426例)、深圳(322例)、肇庆(259例)、东莞(241例)、清远(225例)、阳江(211例)。
低于200例的有:湛江(178例)、汕头(152例)、潮州(73例)、茂名(67例)、揭阳(58例)、河源(26例)、惠州(22例)、韶关(11例)、云浮(8例)、汕尾(6例)。
24日全省新增住院病例226例,现症住院病例1534例,累计住院病例1662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5088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6例,其中广州5例,佛山1例。
截至10月27日零时,全省共有20个地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41155例,累计住院病例1694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5663例。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7日,每日新增病例已连续五天控制在500例以下,27日仅新增病例370例 。
⑹ 2014年广州登革热疫情的疫情扫尾
2014年9月下旬开始呈暴发态势的广州市登革热疫情,在经历了两个月的防控、消杀后,终于进入到了疫情扫尾阶段。进入11月后,广州市登革热新增病例数已呈零散发生的状态,日均新增二三十例,且呈不断下降趋势。“经历了几个月的高强度消杀、防控后,广州2014年登革热疫情已经进入到末尾阶段,虽暂未完全消除新发病例,但2014年再出现大范围暴发的风险已不存在。”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杨智聪表示道。
考虑到广州已进入到H 7N 9禽流感易发时段,疾控中心业已加强对禽流感病毒的监测,除对外环境排查外,该中心同时提醒活禽交易市场依然按照年初制定的一天一清洁、一周一大扫除、一月一休市、活禽市场内不过夜的方式来做好禽流感防控。
登革热慢慢过去,而周边省份出现的人感染H 7N 9疫情又开始让年末的禽流感防控升温。据悉,进入禽流感高发季后,外环境监测已做到了每周数十个之多,迄今未在外环境中检出H 7N 9、H 5N 1禽流感病毒。“外环境暂未发现,不代表广州就没有禽流感传播的风险。”杨智聪建议,按照之前广州市的有关规定,对于活禽交易市场而言,仍需贯彻一天一清洁、一周一大扫除、一月一休市、活禽零存栏的“1110”规定。
⑺ 登革热病是由哪种动物传染的如何预防传染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登革热病以高热、皮疹、肌肉及骨关节剧烈酸痛,颜面及眼结膜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等症状为主要特征。登革热病发病凶猛,那么究竟登革热病是由哪种动物传染的呢? 研究认为,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传播引起,登革热病是由蚊虫(尤其是伊蚊)这种动物传染开来的。登革热病好发夏秋雨季,男女老幼均可得病。这次广州登革热疫情,特别是广州东莞登革热正在蔓延,大部分因为处夏秋之交,广州又经常下雨,所以造成登革热的传染和传播。 登革热病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发现,并据症状命名为关节热和骨折热。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20世纪,登革热在世界各地发生过多次大流行,病例数百万计。在东南亚一直呈地方性流行。我国于1978年在广东流行,并分离出第Ⅳ型登革热病毒。此后,于1979、1980、1985年小流行中分离出Ⅰ、Ⅱ、Ⅲ型病毒。登革热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所以,预防是防治登革热的关健措施,一定要隔断登革热病的传染源。 登革热病是由哪种动物传染的知识链接:蚊虫(尤其是伊蚊)传染登革热病,但无论哪一种蚊虫的繁殖都离不开水,所以,控制登革热病的传染源很重要,这是治本之策。家居周围的臭水沟、翻盆倒罐都需要清理,对蚊虫滋生地,要喷洒灭蚊药。这些预防工作做好了,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蚊虫传染登革热病。 登革热的概述 防登革热:小心白天咬人的蚊子! 几招驱蚊止痒大法蚊子喜欢七种人
⑻ 广州有登革热吗
有的,新闻一直都有报道更新情况,不过高峰期已过了,请放心。
⑼ 2014年广州登革热疫情的介绍
2014年广州登革热疫情,指的是2014年6月份,广州爆发的感染登革热病例的疫情,此次登革热疫情犹在广州受灾特别重。随后疫情在各地发展。截至2014年10月21日零时,2014年广东全省共有20个地级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38753例,其中重症病例20例,死亡病例6例。在例病例中99.1%都是轻症病。12广东省卫计委主任陈元胜坦言,在及早采取措施防控上有欠缺3。10月25日,骆文智介绍,广东的登革热疫情已得到比较有效的控制,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疫情防控出现了“拐点”4。
⑽ 埃博拉病毒加登革热的上市股票
埃博拉病毒概念股:
达安基因(002030)、莱茵生物(002166)、鲁抗医药(600789)、振东制药(300158)、科华生物(002022)、天坛生物(600161)
登革热概念股:
达安基因(002030)、上海凯宝(300039)、鲁抗医药(600789)、海王生物(000078)、莱茵生物(002166)、康缘药业(600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