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迎驾贡酒股票可以长期持有吗迎驾贡酒股票明日走势如何迎驾贡酒股价上涨原因
用又爱又恨来形容股民对白酒股的感情,就再准确不过了。就眼下来看白酒股涨势也是不错的,可如果跌了,咱们这样的普通人可就要大受刺激了。
所以许多想要投资白酒的小伙伴也有点退缩了,不确定在今年这个大环境下,白酒值不值得我们投资呢。
下面我以迎驾贡酒为例,来为各位朋友做个详细介绍。
在正式测评迎驾贡酒之前,我把这份最近整理的白酒行业龙头股名单给大家浏览一下,想看的小伙伴就来点击下方领取吧:建议收藏!白酒行业龙头股一栏表
一、从公司角度看
公司介绍:迎驾贡酒股份又叫安徽迎驾贡酒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白酒企业第一家的国家级绿色工厂,也是全国酿酒骨干企业。2015年5月28日,迎驾贡酒(股票代码:603198)在上交所A股主板上市,成为白酒行业第16家上市企业。
为大伙分析完了迎驾贡酒的大致信息,我再来说说它哪些地方做的比同行的好:
亮点一:品质优势
水质是酿造好酒的重要因素,也是酒体设计的重点因素之一。迎驾贡酒酿酒用水以及勾调用水均采用了发源于大别山主峰白马尖的山泉水,产品具有明显的水质优势。
除了这些,驾贡酒选取酿造高档酒的多粮(五粮)工艺,能加工出高品质、中低价位的优质好酒,性价比优势突出,在同行业同等价位的产品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亮点二:区域市场优势
区域方面是占据上风的,迎驾贡酒附近的一些城市,就像是江苏、山东、河南、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均为白酒消费大省,白酒销售市场前景极其广阔。
而迎驾贡酒是徽酒的主要代表企业之一,放眼整个周边区域,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便利于开拓全国市场。
迎驾贡酒的优势分析这里就不多介绍了,想了解更多关于这家公司的内容请移步下面这份研报,戳开下方链接就可以看哦:【深度研报】迎驾贡酒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看
自白酒行业复苏以来,安徽省白酒消费升级如火如荼,主流价格稳步上行,带给区域名酒中高端和次高端产品更多的想象空间。而当前安徽次高端及以上白酒占比仅为22%,参考对象江苏比重可是有44%,安徽未来产品结构还拥有蛮大的发展潜力。
况且在当前行业挤压式增长的条件下,徽酒市场竞争持续上升,省内龙头企业为占据更多市场,依据自身在品牌和渠道优势不断挤压二三线酒企的生存空间,并且市场份额也在向迎驾贡酒等龙头企业汇集。
其次,安徽和江浙沪消费继续升级,目前省内消费主流价格带200元左右,江浙沪已攀升至300元左右。位于主流价格带的洞藏系列是迎驾贡酒的主要推荐产品,加上大力的宣传销售,生态洞藏系列保持不间断的快速放量,可以迅速占据更大的终端市场份额。
所以总的来说,我认为迎驾贡酒从长期来看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投资者可以看好其未来表现。
不过文章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如若想更准确地知道白酒行业未来行情好不好,可以直接点击链接:【免费】测一测迎驾贡酒还有机会吗?
应答时间:2021-10-25,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贰’ 迎驾贡酒股票
头部酒企五粮液(000858.SZ)两日跌去近600亿市值,股价接近年内新低;与之相反,区域性酒企迎驾贡酒(603198.SH)股价则屡创新高,市值一度超过500亿元。
在股价分化背后,更多的是业绩分化。白酒企业已结束盲买时代。
拓展资料:
业绩分化的头部酒企
1、对于白酒企业来说,今年第三季度才是真正的考验。
由于疫情原因,各酒企2020年上半年基数较低,今年上半年业绩都呈现大幅增长。其中舍得酒业(600702.SH)、水井坊(600779.SH)、酒鬼酒(000799.SZ)和山西汾酒(600809.SH)净利润增速都超过1倍。受2020年下半年消费反弹、需求复苏等因素影响,2020年第三季度各酒企季度净利大增,净利润基数较高,因此如果酒企今年第三季度依然实现净利增长,那说明含金量较高。
2、贵州茅台(600519.SH)和五粮液两大头部酒企增速稳定。从各家券商预计业绩增速来看,两大酒企未来五年收入复合增速都在20%以内,其中今年贵州茅台净利润增幅预计在13%左右,五粮液净利润增幅预计在20%左右。
3、另外两家“3000千亿”酒企的表现则各有千秋。泸州老窖(000568.SZ)一如既往的稳健,公司第三季度实现“双二十”的突破,即营收20.89%、净利润28.48%,虽然相较第二季度36.1%的增速有所放缓,但与第一季度的26.92%相比,仍然显出较强增长态势,增速略快于两家头部酒企。
4、山西汾酒的表现在头部酒企中最为优异。公司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7.81%,净利润同比增长为53.24%。需要指出的是,公司自2017年第四季度以来,每个单季度增速都呈现正增长。山西汾酒也是年内头部酒企回调后唯一一个股价创出过新高的公司。根据WIND数据显示,券商一致预期泸州老窖、山西汾酒和洋河股份(002304.SZ)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7%、77%、和6%。在两大超级酒企保持20%以内增速的情况下,强一线酒企业绩已经开始出现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