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行情中心 > 加拿大太平洋铁路股票走势

加拿大太平洋铁路股票走势

发布时间:2022-05-01 08:44:11

㈠ 早期加拿大的历史,要关于17世纪到20世纪的!越详细越好!

加拿大的历史可追逆至二万七千年前的冰川期结束的时候。育空地区出土的文物显示,当时已有人类通过因为冰川退缩而显露出来的陆桥,从亚洲迁徙到此地。

这些人是否就是加拿大的原住民因纽特人或印第安人的祖先,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作出判断。但是对因纽特人语言的研究指出,他们的语言是古代亚洲语的一种,学术界称之为古亚细亚语系爱斯基摩-阿留申语族。

在卑诗省的的史基纳河谷有证据表明,印第安人至少已经在那里连续居住了五千年。

欧洲人到来之前,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在加拿大的土地上长期靠采集、农耕或渔猎为生。

二、加拿大的发现

写于十三世纪的北欧传奇声称,"红人"艾力克于公元九百八十五年左右到达格陵兰,他的儿子在纽芬壮大的北端建立了一个短暂的定居点。

显然,斯堪的纳维亚的怀金人曾经多次横渡大西洋前往加拿大,随后欧洲的渔民也曾偶尔漂流到此地。但是,有正式文献记载的发现则到十五世纪末才开始。

一四九七年,英国的探险家约翰.卡波特(John Cabot)到达了纽芬兰岛。他发现,这里有些地方鱼群竟稠密到足以降低他的船速的地步。

一五三四年,法国人杰克。卡第艾(Jacques Cartier)到达了对罗伦斯湾。他发现此地盛产珍贵的毛皮。十六世纪上半期,法国航海家多次到达加拿大东海岸,他们把这一带称?quot;新法兰西"。

直到詹姆士.库克(James Cook)船长一七七六至一七七九年的航行探险之后,基督教世界才得知在洛基山脉以西还有大片土地存在。

从一七九二至一七九四年,乔志.温哥华(George Vancouver)在测绘西北海岸线时,以蒙特利乐为基地的西北毛皮公司也在对加拿大西北的内陆进行勘察。

一七九三年,亚历山大.麦肯锡(Alexander Mackenzie)横穿了整个大陆。

一八O八年,西门。弗雷泽(Simon Fletcher)也克服了重重困难,翻越洛基山,发现弗雷泽河,并顺流通到达太平洋的岸边。

一七九八至一八O二年,大卫.汤姆森(David Thomson)花了四年时间,从头到尾勘测了哥伦比亚河。

【冲突的年代】

一、财富的诱惑

约翰.卡波特、杰克.卡第艾和一六O三年来到加拿大的法国探险家山缪尔。迪尚普兰,以及这些人的追随时者前往加拿大的主要目的是寻找财富,结果也确实不虚此行。欧洲人终于发现这是一片富庶的土地。

加拿大最早的欧洲人定居点皇家港(1605年建立)及魁北克(1608年建立)完全是为了毛皮交易而设置的。约四百年前建成的魁北市是现在北美洲唯一的一座四周用城墙围起来的城市。

当时最受欧洲人欢迎的是海狸皮,因为这种毛皮最适合十七世纪的加工程序。法国人建立的新法兰西殖民地,初期便完全依赖毛皮交易公司。

毛皮交易为印第安土着带来了许多他们前未所有的东西。其中有日用品,有钢刀、铁斧及火枪等武器,而且还有比武器危害性更大的朗姆酒和白兰地。

土着居民与殖民者之间经常发生流血冲突。英、法殖民者间的利益之争也不断加剧。双方都和印第安部落结盟,并与盟友联合起来打击对方,争夺地盘。为便于收购毛皮,法国人在内陆建立了好些据点。英国人则把殖民点设置在沿海地区,以便充分利用海军力量。

二、 英法冲突

从一六八九年起英法两国之间发生了一系列争夺北美控制权的武装冲突。

一七一O年诺.斯高莎半岛落入英军之手;法军则重新占领了皇家岛(如今的布列敦角)。法国人在那里修筑路易堡,来防御从对劳伦斯水道而来的英军,并以它为新生法兰西与西印度之间的贸易枢纽。

路易堡在一七四五年被英军攻占,但到一七四八年双为法军所收复。英国人随后建筑了哈利法克斯城与之抗衡。

一七五五年七月法军在杜奎斯要塞前打几了英国将领布拉多克的军队。消息传来,诺瓦.斯高莎的英国人总督查尔斯地劳伦斯害怕本地阿卡迪亚法裔居民乘机作乱,竟将这一万人强行遣送到路易斯安纳。

在七年战争中英国确立了世界头号殖民强国的地位。在北美洲,杰弗雷.阿姆赫斯特将军率部于一七五八年再次从法军手中夺取了路易堡。

第二年,另一个英国将军詹姆士.沃尔夫在魁北克的城外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并占领了魁北克城。一七六O年蒙特利尔也落入英军之手。至此英国实际上已完全控制了新法兰西。

一七六三年的巴黎和约使得新法兰西正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在北美洲的属地当时是南至墨西哥湾,北达哈得孙湾。

英国的胜利意味着大约六万法裔加拿大人(包括一千五百名从路易斯安纳倒流回来的阿卡迪亚人)必须适应与原来大不相同的生活方式。

幸亏后来的事实证明英国的统治总的说来还相当温和。英国统治者采用英国刑法,但很快就意识到必须保留原来通行的法国民法。一七七四年魁北克法令正式规定两套法律同时有效。

一七七六年美国独立,保皇派不分贵贱纷纷逃离新成立的美利坚合众国前来加拿大安家。这些新来的人与原来的居民在宗教、法律和社会制度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差异。两者之间产生了如何互相适应,究竟以谁为主的严重问题。

一七九一年这个问题获得部分的解决。殖民地政府将原有的魁北克省分成上、下加拿大两个部分 ,即如今的安大略及魁北克省。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议会。

原来的诺瓦.斯高莎省也逐渐划分成几个部分:一七六九年爱德华王子岛成了英国直辖殖民地;一七八四年纽布朗斯威克省创立;纽芬兰原来只是个渔业基地,直至一八三二年才有了自己的省政府。

当时加拿大的西部和北部是哈得孙湾公司(成立于一六七O年)的特许地,其地盘包括注入洽得孙海湾报有河流的流域。

三、英美冲突

在一八一二年开始的历时三年的英美战争中,美军一度进攻加拿大,但未获胜。两国海军也几次交锋,都没有决定性的胜负。

最后双方于一八一四年十二月签订协约,同意放弃在战争中占领的领土,并成立一个委员会来划定加美边境线。但直到一八一五年一月八日英军在新奥尔良败北,战争才终于真正结束。

这声战争加强了美国人的民族意识,并促进了美国工业的发展。因此美国人认为他们是胜利者。

尽管英军、加拿大民兵及印第安武士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加拿大未失掉一寸土地,而且直到加拿大发生一八三七至一八三八年的叛乱之前,和约使得加、美双方能基本上相安无事,因此加拿大人也满有理由自我祝贺。

倒霉的只是英国。英国军队在战争中出了大力,但到头来英国人还是情愿忘掉这声战争。

【联邦的兴起】

一、一八三O年代的动乱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加拿大政治、经济问题丛生。下加拿大议会中法裔议员占多数,但议会的执行委员会却被英裔所把持。路易。巴皮诺为首的法裔一直企图要夺过执委会的大权。另一方面,由于长期耕作不当,土地贫化,下加拿大小麦减产,出现了农业危机。

一八三七年,整个北美地区民生了贸易危机,使得下加拿大的经济情况更加恶化。当年十一月,深具号召力的巴皮诺率众暴动,但造反者的军事力量远远比不上正规英军以及相当凶猛粗野的民兵。

同年上加拿大地区也发生了规模较小的叛乱。新闻记者及议员威谦.麦肯齐大力宣传美总统安德鲁。杰克孙的民主思想,反对英国的统治,并发动了多伦多的暴动。这两场叛乱都很快就被镇压下去。

巴皮诺和麦肯齐在指令性之后都有逃到美国。后者在美国的支持下还继续制造了一些边境事件。

一八三八年,达勒姆伯爵就任加拿大总督,受命调查研究加拿大的叛乱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此人思想开放,精明能干,但独断专行,到任才半年就被解职。然而他在一八三九年提交的达勒姆报告书却改变了英国政府治理这殖民地的方式。

他建议使法裔加拿大人与英裔同化,为此应该合并上、下加拿大。根据这个建议,原来的上、下加拿大两个殖民地一八四O年变成了新的加拿大省。

达勒姆更有深远影响的建议是,殖民地行政当局应该对民选的议会负责,而不受命于英国指派的总督。当时的伦敦保守党政府认为这样的制度根本就行不通。

后来保守党下台,而且诺瓦.斯高莎省和加拿大省有罗伯特.包德温、路易.拉封丹等人鼓动的民众骚乱,英国政府才于一八四八年在加拿大采用达勒姆建议的制度。

后来英国其他的北美洲殖民地--纽芬兰、爱德华王子岛及纽布郎斯威克省--也在一八八五年以自己的方式解决了同样的政治问题。

二、统一的过程

(一) 促成改革的压力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在蒙特利尔与多伦多两个主要城市之间修起了铁路。这条铁路后来又东联美国缅因州的波特兰港,南接美国的芝加哥市。

其他的一些铁路也在这些年里开始通车。

便利的交通打破了各个地区互相隔绝的状态,不仅改变了农村,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铁路大大促进了英属北美洲的革新,使加拿大的社会发生了永久性的变化,为六十年代加拿大的联合统一运动打下了基础。外来因素也起了促进加拿大统一的作用。美国的南北战争爆发,美、加关系变得紧张。一八六一年十一月,美国战舰圣杰西诺号拦截了英国货轮特伦特号,并拘捕船上的两个南部邦联的特使。

英国为此极为愤慨,声称主权遭受侵犯,因而对美宣战。第二年美国政府承认拦截英国船只是非法行动,还释放了那两个南部邦联的特使,两国之间的战争状态才告结束。

这一事件使加拿大更加感觉到美国的威胁。另一方面,大英帝国本身也处于对殖民地幻灭阶段。

这一切使英属北美洲的许多人深切地意识必须进行重大的政治改革。

加拿大内部促进联合的势力主要来自西加拿大(即原来的上加拿大)。这里的人对一八四O年上、下加拿大合并时所定的条件越来越不满。

这时候西加拿大的人口已经是东加拿大(即原来的下加拿大)人强烈要求他们的议员数目应该和人口成比例。

(二) 最早的联邦

保守党尽可能地抵制这一变革要求。但到了一八六四年情势已十分明显:除非进行改革,否则不管是哪个党执政,都无法维持下去。于是保守党和改革党在当年的六月结成同盟,确定了要组成英属北美洲联邦的目标。

大西洋沿岸的几个殖民地与加拿大省之间相隔着广阔的森林、阿巴拉契亚山脉以及缅因高地,相互之间基本上处于隔绝状态。而且这几个殖民地不仅历史背景相异,兴趣也不一致。

爱德华王子岛和纽芬兰的想法与大陆大有差距。但是诺瓦.斯高莎和纽布郎斯威克却与爱德华王子岛结成联邦有兴趣。

一八六四年十月,各方的代表提出的成立英属北美联邦的建议竟然取代了会议原来的议题。

英国政府热烈赞成这一想法。五个殖民地的议会亦各自就这一建议进行了表决。

加拿大省在一八六五年三月通过了提案。但是纽布朗斯威克、爱德华王子岛和纽芬兰都有拒绝成立加拿大联邦。诺瓦.斯高莎则决定,只有纽丰郎斯威克也加入的情况下才加入联邦。

纽布朗斯克在一八六六改变了立场。这既因为受到英国政府的强大压力,也因为面临外来的军事威胁--这一年的四月和六月,美国的爱尔兰的人反英秘密会社芬尼亚兄弟会两次袭击了这块英国的殖民地。

随着纽布郎斯威克,诺瓦.斯高莎也同意加入联邦。一八六九年初英国国会通过英属北美法令,让加拿大省、纽布郎斯威克和诺瓦.斯高莎组成一个名为加拿大自治领的联邦。一八六七年七月一日法令正式生效。从此七月一日成了加拿大的国庆日。

新联邦把原来的加拿大省分成安大略和魁北克,加上纽布郎斯威克和诺瓦.斯高莎一共有四个省份。

联邦政府有权否决省政府的法案。各省的宗教少数派在遭受侵害的特殊情况下,可以就教育权向联邦政府提出上诉。联邦及各省都采用了英国的制度组阁,政府对民选的议会负责。

(三) 联邦的扩大

新加拿大联邦的首任总理是约翰.麦克唐纳。除了一八七三至一八七八年之外,他一直联任,直到一八九一年逝世。

在约翰。麦克唐纳的任内,加拿大于一八六九年从英国哈德逊公司接管了西北领地,于一八七O年新设了明尼托巴省,于一八七一年合并了英属哥伦比亚,又于一八七三年使爱德华王子岛成了联邦的新成员。

新入联邦的西部各省地广人稀,要治理本来就非常困难,加拿大政府既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对西部的实际上情况又缺乏了解。例如,只有在路易.李尔领导法、英与印第安土着混血儿举行红河起义之后,加拿大政府才迫于形势成立了明尼托巴省。

一八七一年,麦克唐纳政府为促使英属哥伦比亚加入加拿大联邦,匆忙许诺要在两年内开始铺设一条从东部直到太平洋岸的铁路,而且还预计一八八一年全线通车。

这条铁路要通过四千八百公里宽的大陆,其间不仅有重重险山恶水,无边的森林沼泽,连绵千里的大草原,而且人烟极为稀少。要在这样短暂的时间内完成勘测地形,开路造桥的任务,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尽管有许多私方的投资,整个计划连同麦克唐纳政府在腐化丑闻四出的情况下于一八七三年垮了台。

新上台的自由党总理亚历山大.麦肯齐企图使用政府的力量继续这项工程,但收效甚微。一八七八年卷土重来的保守党政府也无所作为。

直到一八八O年,才有一个私方财团承担了这一空前艰巨的工程项目。新组建的太平洋铁路公司开始运作。这公司有雄厚的财源,有政府的大力支持,还有一位能力非凡的总裁威廉.范翰。结果不到五年,从蒙特利尔到温哥华的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就打下了最后的一颗道钉。

这条铁路反加拿大的东西两端联成整体,大大地促进了广袤内陆的开发。铁路沿线原来渺无人烟的大荒原出现了无数新的城镇和乡村。

一八八O年,英国政府将北极群岛交给加拿大。

从一八七三年起,加拿大的西北皇家骑警为加拿大西部的治安作出了出色的工作,但这支警察力量不可能解决导致叛乱的种种政治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政府缺乏远见的西部政策。

一八八四年路易.李尔再次率众在沙斯卡曲湾造反。政府利用太平洋铁路,很快就能派军队到达那里,并于第二年击溃了李尔领导的梅梯斯大林人(白人与印第安人的混血后裔)和印第安土着的联合武装力量。

保守党政府一八八五年将李尔处以绞弄,结果引起了纷纷抗议,而且东部的抗议之声比西部还要强烈。尽管加拿大的罗马天主教会谴责李尔叛教,但他的命运却触动了法裔加拿大人的同情之心。,许多人认为他是个英雄。为此在法裔占多数的魁北克省,保守党的势力大受削弱,并且长期不能恢复。

一八九一年麦克唐纳在总理的任上去世。保守党势力因此进一步削弱。新领袖约翰.汤姆生既能干又有魄力,尽力想保住保守党的政权,而且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天不假年,一八九四年他也突然病逝。

一再受创的保守党终于在一八九六年因复杂而棘手的明尼托巴学校总是被选民赶下了台。一八九O年明尼托巴省废除按宗教分设学校的制度,并停止用法语充当官方语言。这个决定引起了强烈的争议。

联邦的保守党怕引火上身,迟迟不加干预,直到一八九五年才受法庭之命提出恢复该省天主教学校的法案。国会反对派自由党成功地阻止法案的通过。而在随之而来的全国大选中获得胜利。

【完成现代化的时代】

一、联邦的继续发展

接下来的十五年加拿大总理是自由党领袖威尔弗里德.洛里埃。他是加拿大的第一位法裔总理。此人身材修长,风度文雅,很有政治魅力,而且颇具真正的自由思想。

洛里埃当政之年也是加拿大急剧发展的时期。在一九一四年之前,加拿大又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一九O五年在西部增设了阿伯塔和沙斯卡曲湾两个省。

在一九一一年的联邦大选中,洛里埃的自由党被以罗伯特.博登为首的保守党击败。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民间对自由党签订的,由美国首先提出的贸易互惠条约感到不满,而博登充分了选民的民族情绪。

博登政府因为提倡加拿大经济民族主义,强调维持与英国的密切关系,在民间颇有势力基础。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后,博登的亲英政策受到严峻考验。一九一四年十月,加拿大派出三万三千名军人赴欧参战。其中许多人将丧生疆场。

接着又有更多的加拿大师团奔赴欧洲战场。很快加拿大军队成了协约在西线的突击力量。

一九一七年四月,加拿大一个军在英国名将朱里安,宾的指挥下攻克了德军重兵把守的维米高地。协约国曾多次攻打这一军事要地,但毫无进展,来自殖民地的一支军队却创造了奇迹。为此加拿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声誉大大提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双方军队的伤亡都空前严重。仅仅在一九一六年的索姆战役,协约国方面就失掉了六十二万三千九百零七人。其中二万四千零二十九人为加拿大人。而在维米一战,就有三千五百九十八名加拿大人阵亡。

严重的伤亡使前往欧洲访问的博登总理意识到,要使加拿大军队继续战斗下去,只有实行强制征兵制度。但一九一七年五月他回到加拿大时,发现国内许多人不能接受他的看法,而法裔中反对征兵者尤为众多。

为发避免人民的分裂博登邀请自由党领袖洛里埃参加他的联合政府,但遭到后者的拒绝。虽然博登总算组成了有赞成征兵的自由党人参加的联合政府,但总的说来因为这一政策疏远了法裔人民。

博登在外交上坚持加拿大在英帝国的战争政策上必须有发言权。由于他的努力,一九一九年加拿大能够以独立成员的身份在凡赛尔条约上签字。这使加拿大在实现完全自治的方向上迈出了很大的一步。

三、经济动荡时期

在这个世纪的头二十年里,加拿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汽车变成了寻常物;妇女在一九一八年获得了选举权;禁酒运动势头增旺;老式的牛仔酒巴,连同地上的锯屑和痰盂,成了世界大战和妇女运动的永久性牺牲。到了大战末期,全国各省份都禁止买卖酒精饮料。但加拿大并不象美国那样在和平时期也禁酒。一九二O年后在省级政府的控制下,各地逐渐恢复了各种酒类的合法销售。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加拿大通货膨胀,也使加拿大内部经济、政治关系失调。一九一九年五月温尼伯市爆发了总罢工。一九二一年的全国大选结果也显示各地区、党派之间分歧严重,意见纷纭。

这时候上台执政的是麦肯齐.金。他在一九一九年洛里埃逝世后成了自由党领袖。

二十年代后期加拿大深受股票市场起落的影响。加拿大人也和美国人一样在股票价值猛升时染上了股票热,结果在一九二九年股票行情大暴跌时受到灾难的打击。不少人多年的积蓄顷刻化为乌有。

麦肯齐.金的政府也随之于一九三O年下台。新总理理乍得.本涅特和他的保守党政府呼吁加拿大人民束紧腰带。同时联邦政府大力削减财政预算,普通加拿大人也不得不束紧腰带。同时联邦政府大力削减财政预算,普通加拿大人也不得不紧缩开支。

加拿大完全自治的地位在一九三一年获得了正式确认英国在这一年颁布的威斯敏斯特条例规定,不列颠与加拿大等英帝国的自治领互相平等。加拿大于是正式成为独立和主权国家。

当时加拿大的小麦和其他主要的出口商品几乎没有买主。小麦价格从每浦式尔一无六十分暴跌至六十分。但更不幸的是,从三一年夏起发发生了持久的旱灾,原来无边的麦海变成了尘土滚滚的荒漠,数以万计的农家因之破产。

以股市崩溃开始的经济大萧条的情况令人绝望。加拿大人民不禁对自由企业制度产生幻灭之感。他们纷纷向别的经济哲学和政治党派寻求出路。

一些的新政党于是应运而生,鼓吹社会主义的合作共同体联盟在一九三三年成立;一九三五年社会信用党在阿伯塔省的选举中获得了政权;以莫里斯.杜布莱西为首的民族联盟一九三六年也在魁北克上了台。

就连保守党的本涅特,在无他路可走的情况下也于一九三五年初仿效美联社国的罗斯福总统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的加拿大翻版。但这并未能挽救本涅特和他的政党。在同年举行的大选中,保守党大败在麦肯齐.金的自由党的手下。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 战时总理

麦肯齐.金不公在一九三五年重新上台,而且一直保住政权直到四八年退休。在他领导下加拿大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表面上看这个老单身汉圆滚肥胖,谈吐乏味,处事模棱两可,据说还经常就重大政事求教他母亲的鬼魂。但实际上他却精明过人,是个坚持主见,老谋深算的政治家,而且还有杰出的用人之道。

他远不是什么天生的战时领袖,然而他深有自知之明,能挑选最胜任的人才来承担各项要职。他的内阁可谓是人才济济,不拘一格。

麦肯齐.金对欧洲一向缺乏好感,并不热衷于为英国效力。一九三九年十日,在英国对德国宣战七天之后加拿大也宣布参战。但当时金只想让加拿大起有限的作用。

一九四O年六月战局恶化到极点,当时法国已经投降,而美国尚未参战。继续抵抗纳粹德国霸占欧洲的只有英国。加拿大在和其它的英联邦国家。于是加拿大在麦肯齐.金的领导下实行全民动员,在各方面为战胜法西斯做出了巨大有贡献和牺牲。

(二) 浴血奋战的陆军

战争爆发时加拿大人口约为一千一百二十六万七千,到一九四五年战争结束时也不过一千二百零七万二千。然而在这期间有一百一十万人先后在军中服役。在最高峰时加拿大陆军有兵员四十九万五千八百零四人。其中包括一万五千八百四十五名妇女。加拿大皇家海军大约有九万二千人;而空军人数在一九四三年达到二十万零六千三百五十,到一九四五年时加拿大空军的规模在全世界名列第四。

加拿大投入大量兵力,但是在加拿大政府的默许下,重大的军事策略都由更重要的盟国决定。为此,在某些情况下加拿大军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一九四二年八月十九日,英军当局命令加拿大的一个师强渡英伦海峡,攻打德军重镇迪耶普海港(位于法国诺曼地北部)。迪耶普沿岸岩石高陡,又是德军重点防守之地。加拿大军队英勇历战,但在寡不敌众,既缺乏英军曾许诺的空海军火力掩护,又没有增援的情况下惨遭失败。五千名登陆者中竟有三千三百六十七人伤亡或被俘。当时苏联及美国都批评英国迟迟不在欧洲大陆开辟第二战场。英军统帅部命令加拿大军队发动这?quot;侦察性"攻击,显然主要是为了堵住苏联和美国的口。军事史家普遍认为选择这样的地方来做登陆点是具显而易见的错误。但是同盟国从这一指令性中汲取了教训,更加意识到强行登陆必须有占绝对优势的空、海军支持。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同盟国军队发动世界军事史上空前规模的诺曼地登陆战役时就没再犯同样的致命错误。从这一角度来,加拿大人的鲜血并未白洒迪耶普滩头。

在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的诺曼地登陆之战中,同盟同军队的五个师(加拿大一个师,英、美各两个师)分别攻占了五个海滩。加拿大师不但攻破了德军的海防阵线,还朝内陆向喀安城推进了十英里。

接着加拿大第一军在数月连续苦战之后,又于九月末进攻比利时谢尔特河港口安特卫普。同盟国迫切需要用这个港口来供应军用品,而德军则利用沿河沼泽顽强固守。加拿大军队从陆军推进有极大困难,又无法利用登陆艇从水路进攻,因此伤亡非常严惩但经过两个月流血奋战,加军终于攻克安特卫普。

这个胜利使同盟国船只得以及时到达谢尔特港,为军队提供足够的军火及其他物资,为击退那年冬天希特勒在比利时东部孤注一掷的大反扑奠定了基础。

以后加拿大军队一直推进到德国荷兰边境的莱茵河,并强渡成功。接着又横扫北德平原,在一九四五年四月十五日到达北海之滨,切断了荷兰德国占领军的后退之路,迫使该地区的德军向英国的蒙哥马利元帅投降。随后加拿大部队又奉命回师解放了荷兰。当时荷兰人民正受饥荒之苦,许多人竟用郁金得球根充饥。加拿大军队及时到达,才使许多人不至饿死。

为感谢加拿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他们的帮助,许多荷兰城镇至今仍每年举行解放日纪念仪式,表示对加拿大解放者的感激之情。荷兰王室每年赠送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十万枚郁金香球根,为这城市美丽的春天锦上添花。

此外加拿大还有一个军于一九四三年参加了意大利战役,在那里与英军并肩作战直至一九四五年一月。

㈡ 加拿大历史

遥远的年代

一、原住民

加拿大的历史可追逆至二万七千年前的冰川期结束的时候。育空地区出土的文物显示,当时已有人类通过因为冰川退缩而显露出来的陆桥,从亚洲迁徙到此地。

这些人是否就是加拿大的原住民因纽特人或印第安人的祖先,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作出判断。但是对因纽特人语言的研究指出,他们的语言是古代亚洲语的一种,学术界称之为古亚细亚语系爱斯基摩-阿留申语族。

在卑诗省的的史基纳河谷有证据表明,印第安人至少已经在那里连续居住了五千年。

欧洲人到来之前,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在加拿大的土地上长期靠采集、农耕或渔猎为生。

二、加拿大的发现

写于十三世纪的北欧传奇声称,"红人"艾力克于公元九百八十五年左右到达格陵兰,他的儿子在纽芬壮大的北端建立了一个短暂的定居点。

显然,斯堪的纳维亚的怀金人曾经多次横渡大西洋前往加拿大,随后欧洲的渔民也曾偶尔漂流到此地。但是,有正式文献记载的发现则到十五世纪末才开始。

一四九七年,英国的探险家约翰.卡波特(John Cabot)到达了纽芬兰岛。他发现,这里有些地方鱼群竟稠密到足以降低他的船速的地步。

一五三四年,法国人杰克。卡第艾(Jacques Cartier)到达了对罗伦斯湾。他发现此地盛产珍贵的毛皮。十六世纪上半期,法国航海家多次到达加拿大东海岸,他们把这一带称?quot;新法兰西"。

直到詹姆士.库克(James Cook)船长一七七六至一七七九年的航行探险之后,基督教世界才得知在洛基山脉以西还有大片土地存在。

从一七九二至一七九四年,乔志.温哥华(George Vancouver)在测绘西北海岸线时,以蒙特利乐为基地的西北毛皮公司也在对加拿大西北的内陆进行勘察。

一七九三年,亚历山大.麦肯锡(Alexander Mackenzie)横穿了整个大陆。

一八O八年,西门。弗雷泽(Simon Fletcher)也克服了重重困难,翻越洛基山,发现弗雷泽河,并顺流通到达太平洋的岸边。

一七九八至一八O二年,大卫.汤姆森(David Thomson)花了四年时间,从头到尾勘测了哥伦比亚河。

【冲突的年代】

一、财富的诱惑

约翰.卡波特、杰克.卡第艾和一六O三年来到加拿大的法国探险家山缪尔。迪尚普兰,以及这些人的追随时者前往加拿大的主要目的是寻找财富,结果也确实不虚此行。欧洲人终于发现这是一片富庶的土地。

加拿大最早的欧洲人定居点皇家港(1605年建立)及魁北克(1608年建立)完全是为了毛皮交易而设置的。约四百年前建成的魁北市是现在北美洲唯一的一座四周用城墙围起来的城市。

当时最受欧洲人欢迎的是海狸皮,因为这种毛皮最适合十七世纪的加工程序。法国人建立的新法兰西殖民地,初期便完全依赖毛皮交易公司。

毛皮交易为印第安土着带来了许多他们前未所有的东西。其中有日用品,有钢刀、铁斧及火枪等武器,而且还有比武器危害性更大的朗姆酒和白兰地。

土着居民与殖民者之间经常发生流血冲突。英、法殖民者间的利益之争也不断加剧。双方都和印第安部落结盟,并与盟友联合起来打击对方,争夺地盘。为便于收购毛皮,法国人在内陆建立了好些据点。英国人则把殖民点设置在沿海地区,以便充分利用海军力量。

二、 英法冲突

从一六八九年起英法两国之间发生了一系列争夺北美控制权的武装冲突。

一七一O年诺.斯高莎半岛落入英军之手;法军则重新占领了皇家岛(如今的布列敦角)。法国人在那里修筑路易堡,来防御从对劳伦斯水道而来的英军,并以它为新生法兰西与西印度之间的贸易枢纽。

路易堡在一七四五年被英军攻占,但到一七四八年双为法军所收复。英国人随后建筑了哈利法克斯城与之抗衡。

一七五五年七月法军在杜奎斯要塞前打几了英国将领布拉多克的军队。消息传来,诺瓦.斯高莎的英国人总督查尔斯地劳伦斯害怕本地阿卡迪亚法裔居民乘机作乱,竟将这一万人强行遣送到路易斯安纳。

在七年战争中英国确立了世界头号殖民强国的地位。在北美洲,杰弗雷.阿姆赫斯特将军率部于一七五八年再次从法军手中夺取了路易堡。

第二年,另一个英国将军詹姆士.沃尔夫在魁北克的城外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并占领了魁北克城。一七六O年蒙特利尔也落入英军之手。至此英国实际上已完全控制了新法兰西。

一七六三年的巴黎和约使得新法兰西正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在北美洲的属地当时是南至墨西哥湾,北达哈得孙湾。

英国的胜利意味着大约六万法裔加拿大人(包括一千五百名从路易斯安纳倒流回来的阿卡迪亚人)必须适应与原来大不相同的生活方式。

幸亏后来的事实证明英国的统治总的说来还相当温和。英国统治者采用英国刑法,但很快就意识到必须保留原来通行的法国民法。一七七四年魁北克法令正式规定两套法律同时有效。

一七七六年美国独立,保皇派不分贵贱纷纷逃离新成立的美利坚合众国前来加拿大安家。这些新来的人与原来的居民在宗教、法律和社会制度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差异。两者之间产生了如何互相适应,究竟以谁为主的严重问题。

一七九一年这个问题获得部分的解决。殖民地政府将原有的魁北克省分成上、下加拿大两个部分 ,即如今的安大略及魁北克省。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议会。

原来的诺瓦.斯高莎省也逐渐划分成几个部分:一七六九年爱德华王子岛成了英国直辖殖民地;一七八四年纽布朗斯威克省创立;纽芬兰原来只是个渔业基地,直至一八三二年才有了自己的省政府。

当时加拿大的西部和北部是哈得孙湾公司(成立于一六七O年)的特许地,其地盘包括注入洽得孙海湾报有河流的流域。

三、英美冲突

在一八一二年开始的历时三年的英美战争中,美军一度进攻加拿大,但未获胜。两国海军也几次交锋,都没有决定性的胜负。

最后双方于一八一四年十二月签订协约,同意放弃在战争中占领的领土,并成立一个委员会来划定加美边境线。但直到一八一五年一月八日英军在新奥尔良败北,战争才终于真正结束。

这声战争加强了美国人的民族意识,并促进了美国工业的发展。因此美国人认为他们是胜利者。

尽管英军、加拿大民兵及印第安武士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加拿大未失掉一寸土地,而且直到加拿大发生一八三七至一八三八年的叛乱之前,和约使得加、美双方能基本上相安无事,因此加拿大人也满有理由自我祝贺。

倒霉的只是英国。英国军队在战争中出了大力,但到头来英国人还是情愿忘掉这声战争。

【联邦的兴起】

一、一八三O年代的动乱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加拿大政治、经济问题丛生。下加拿大议会中法裔议员占多数,但议会的执行委员会却被英裔所把持。路易。巴皮诺为首的法裔一直企图要夺过执委会的大权。另一方面,由于长期耕作不当,土地贫化,下加拿大小麦减产,出现了农业危机。

一八三七年,整个北美地区民生了贸易危机,使得下加拿大的经济情况更加恶化。当年十一月,深具号召力的巴皮诺率众暴动,但造反者的军事力量远远比不上正规英军以及相当凶猛粗野的民兵。

同年上加拿大地区也发生了规模较小的叛乱。新闻记者及议员威谦.麦肯齐大力宣传美总统安德鲁。杰克孙的民主思想,反对英国的统治,并发动了多伦多的暴动。这两场叛乱都很快就被镇压下去。

巴皮诺和麦肯齐在指令性之后都有逃到美国。后者在美国的支持下还继续制造了一些边境事件。

一八三八年,达勒姆伯爵就任加拿大总督,受命调查研究加拿大的叛乱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此人思想开放,精明能干,但独断专行,到任才半年就被解职。然而他在一八三九年提交的达勒姆报告书却改变了英国政府治理这殖民地的方式。

他建议使法裔加拿大人与英裔同化,为此应该合并上、下加拿大。根据这个建议,原来的上、下加拿大两个殖民地一八四O年变成了新的加拿大省。

达勒姆更有深远影响的建议是,殖民地行政当局应该对民选的议会负责,而不受命于英国指派的总督。当时的伦敦保守党政府认为这样的制度根本就行不通。

后来保守党下台,而且诺瓦.斯高莎省和加拿大省有罗伯特.包德温、路易.拉封丹等人鼓动的民众骚乱,英国政府才于一八四八年在加拿大采用达勒姆建议的制度。

后来英国其他的北美洲殖民地--纽芬兰、爱德华王子岛及纽布郎斯威克省--也在一八八五年以自己的方式解决了同样的政治问题。

二、统一的过程

(一) 促成改革的压力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在蒙特利尔与多伦多两个主要城市之间修起了铁路。这条铁路后来又东联美国缅因州的波特兰港,南接美国的芝加哥市。

其他的一些铁路也在这些年里开始通车。

便利的交通打破了各个地区互相隔绝的状态,不仅改变了农村,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铁路大大促进了英属北美洲的革新,使加拿大的社会发生了永久性的变化,为六十年代加拿大的联合统一运动打下了基础。外来因素也起了促进加拿大统一的作用。美国的南北战争爆发,美、加关系变得紧张。一八六一年十一月,美国战舰圣杰西诺号拦截了英国货轮特伦特号,并拘捕船上的两个南部邦联的特使。

英国为此极为愤慨,声称主权遭受侵犯,因而对美宣战。第二年美国政府承认拦截英国船只是非法行动,还释放了那两个南部邦联的特使,两国之间的战争状态才告结束。

这一事件使加拿大更加感觉到美国的威胁。另一方面,大英帝国本身也处于对殖民地幻灭阶段。

这一切使英属北美洲的许多人深切地意识必须进行重大的政治改革。

加拿大内部促进联合的势力主要来自西加拿大(即原来的上加拿大)。这里的人对一八四O年上、下加拿大合并时所定的条件越来越不满。

这时候西加拿大的人口已经是东加拿大(即原来的下加拿大)人强烈要求他们的议员数目应该和人口成比例。

(二) 最早的联邦

保守党尽可能地抵制这一变革要求。但到了一八六四年情势已十分明显:除非进行改革,否则不管是哪个党执政,都无法维持下去。于是保守党和改革党在当年的六月结成同盟,确定了要组成英属北美洲联邦的目标。

大西洋沿岸的几个殖民地与加拿大省之间相隔着广阔的森林、阿巴拉契亚山脉以及缅因高地,相互之间基本上处于隔绝状态。而且这几个殖民地不仅历史背景相异,兴趣也不一致。

爱德华王子岛和纽芬兰的想法与大陆大有差距。但是诺瓦.斯高莎和纽布郎斯威克却与爱德华王子岛结成联邦有兴趣。

一八六四年十月,各方的代表提出的成立英属北美联邦的建议竟然取代了会议原来的议题。

英国政府热烈赞成这一想法。五个殖民地的议会亦各自就这一建议进行了表决。

加拿大省在一八六五年三月通过了提案。但是纽布朗斯威克、爱德华王子岛和纽芬兰都有拒绝成立加拿大联邦。诺瓦.斯高莎则决定,只有纽丰郎斯威克也加入的情况下才加入联邦。

纽布朗斯克在一八六六改变了立场。这既因为受到英国政府的强大压力,也因为面临外来的军事威胁--这一年的四月和六月,美国的爱尔兰的人反英秘密会社芬尼亚兄弟会两次袭击了这块英国的殖民地。

随着纽布郎斯威克,诺瓦.斯高莎也同意加入联邦。一八六九年初英国国会通过英属北美法令,让加拿大省、纽布郎斯威克和诺瓦.斯高莎组成一个名为加拿大自治领的联邦。一八六七年七月一日法令正式生效。从此七月一日成了加拿大的国庆日。

新联邦把原来的加拿大省分成安大略和魁北克,加上纽布郎斯威克和诺瓦.斯高莎一共有四个省份。

联邦政府有权否决省政府的法案。各省的宗教少数派在遭受侵害的特殊情况下,可以就教育权向联邦政府提出上诉。联邦及各省都采用了英国的制度组阁,政府对民选的议会负责。

(三) 联邦的扩大

新加拿大联邦的首任总理是约翰.麦克唐纳。除了一八七三至一八七八年之外,他一直联任,直到一八九一年逝世。

在约翰。麦克唐纳的任内,加拿大于一八六九年从英国哈德逊公司接管了西北领地,于一八七O年新设了明尼托巴省,于一八七一年合并了英属哥伦比亚,又于一八七三年使爱德华王子岛成了联邦的新成员。

新入联邦的西部各省地广人稀,要治理本来就非常困难,加拿大政府既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对西部的实际上情况又缺乏了解。例如,只有在路易.李尔领导法、英与印第安土着混血儿举行红河起义之后,加拿大政府才迫于形势成立了明尼托巴省。

一八七一年,麦克唐纳政府为促使英属哥伦比亚加入加拿大联邦,匆忙许诺要在两年内开始铺设一条从东部直到太平洋岸的铁路,而且还预计一八八一年全线通车。

这条铁路要通过四千八百公里宽的大陆,其间不仅有重重险山恶水,无边的森林沼泽,连绵千里的大草原,而且人烟极为稀少。要在这样短暂的时间内完成勘测地形,开路造桥的任务,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尽管有许多私方的投资,整个计划连同麦克唐纳政府在腐化丑闻四出的情况下于一八七三年垮了台。

新上台的自由党总理亚历山大.麦肯齐企图使用政府的力量继续这项工程,但收效甚微。一八七八年卷土重来的保守党政府也无所作为。

直到一八八O年,才有一个私方财团承担了这一空前艰巨的工程项目。新组建的太平洋铁路公司开始运作。这公司有雄厚的财源,有政府的大力支持,还有一位能力非凡的总裁威廉.范翰。结果不到五年,从蒙特利尔到温哥华的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就打下了最后的一颗道钉。

这条铁路反加拿大的东西两端联成整体,大大地促进了广袤内陆的开发。铁路沿线原来渺无人烟的大荒原出现了无数新的城镇和乡村。

一八八O年,英国政府将北极群岛交给加拿大。

从一八七三年起,加拿大的西北皇家骑警为加拿大西部的治安作出了出色的工作,但这支警察力量不可能解决导致叛乱的种种政治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政府缺乏远见的西部政策。

一八八四年路易.李尔再次率众在沙斯卡曲湾造反。政府利用太平洋铁路,很快就能派军队到达那里,并于第二年击溃了李尔领导的梅梯斯大林人(白人与印第安人的混血后裔)和印第安土着的联合武装力量。

保守党政府一八八五年将李尔处以绞弄,结果引起了纷纷抗议,而且东部的抗议之声比西部还要强烈。尽管加拿大的罗马天主教会谴责李尔叛教,但他的命运却触动了法裔加拿大人的同情之心。,许多人认为他是个英雄。为此在法裔占多数的魁北克省,保守党的势力大受削弱,并且长期不能恢复。

一八九一年麦克唐纳在总理的任上去世。保守党势力因此进一步削弱。新领袖约翰.汤姆生既能干又有魄力,尽力想保住保守党的政权,而且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天不假年,一八九四年他也突然病逝。

一再受创的保守党终于在一八九六年因复杂而棘手的明尼托巴学校总是被选民赶下了台。一八九O年明尼托巴省废除按宗教分设学校的制度,并停止用法语充当官方语言。这个决定引起了强烈的争议。

联邦的保守党怕引火上身,迟迟不加干预,直到一八九五年才受法庭之命提出恢复该省天主教学校的法案。国会反对派自由党成功地阻止法案的通过。而在随之而来的全国大选中获得胜利。

【完成现代化的时代】

一、联邦的继续发展

接下来的十五年加拿大总理是自由党领袖威尔弗里德.洛里埃。他是加拿大的第一位法裔总理。此人身材修长,风度文雅,很有政治魅力,而且颇具真正的自由思想。

洛里埃当政之年也是加拿大急剧发展的时期。在一九一四年之前,加拿大又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一九O五年在西部增设了阿伯塔和沙斯卡曲湾两个省。

在一九一一年的联邦大选中,洛里埃的自由党被以罗伯特.博登为首的保守党击败。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民间对自由党签订的,由美国首先提出的贸易互惠条约感到不满,而博登充分了选民的民族情绪。

博登政府因为提倡加拿大经济民族主义,强调维持与英国的密切关系,在民间颇有势力基础。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后,博登的亲英政策受到严峻考验。一九一四年十月,加拿大派出三万三千名军人赴欧参战。其中许多人将丧生疆场。

接着又有更多的加拿大师团奔赴欧洲战场。很快加拿大军队成了协约在西线的突击力量。

一九一七年四月,加拿大一个军在英国名将朱里安,宾的指挥下攻克了德军重兵把守的维米高地。协约国曾多次攻打这一军事要地,但毫无进展,来自殖民地的一支军队却创造了奇迹。为此加拿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声誉大大提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双方军队的伤亡都空前严重。仅仅在一九一六年的索姆战役,协约国方面就失掉了六十二万三千九百零七人。其中二万四千零二十九人为加拿大人。而在维米一战,就有三千五百九十八名加拿大人阵亡。

严重的伤亡使前往欧洲访问的博登总理意识到,要使加拿大军队继续战斗下去,只有实行强制征兵制度。但一九一七年五月他回到加拿大时,发现国内许多人不能接受他的看法,而法裔中反对征兵者尤为众多。

为发避免人民的分裂博登邀请自由党领袖洛里埃参加他的联合政府,但遭到后者的拒绝。虽然博登总算组成了有赞成征兵的自由党人参加的联合政府,但总的说来因为这一政策疏远了法裔人民。

博登在外交上坚持加拿大在英帝国的战争政策上必须有发言权。由于他的努力,一九一九年加拿大能够以独立成员的身份在凡赛尔条约上签字。这使加拿大在实现完全自治的方向上迈出了很大的一步。

三、经济动荡时期

在这个世纪的头二十年里,加拿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汽车变成了寻常物;妇女在一九一八年获得了选举权;禁酒运动势头增旺;老式的牛仔酒巴,连同地上的锯屑和痰盂,成了世界大战和妇女运动的永久性牺牲。到了大战末期,全国各省份都禁止买卖酒精饮料。但加拿大并不象美国那样在和平时期也禁酒。一九二O年后在省级政府的控制下,各地逐渐恢复了各种酒类的合法销售。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加拿大通货膨胀,也使加拿大内部经济、政治关系失调。一九一九年五月温尼伯市爆发了总罢工。一九二一年的全国大选结果也显示各地区、党派之间分歧严重,意见纷纭。

这时候上台执政的是麦肯齐.金。他在一九一九年洛里埃逝世后成了自由党领袖。

二十年代后期加拿大深受股票市场起落的影响。加拿大人也和美国人一样在股票价值猛升时染上了股票热,结果在一九二九年股票行情大暴跌时受到灾难的打击。不少人多年的积蓄顷刻化为乌有。

麦肯齐.金的政府也随之于一九三O年下台。新总理理乍得.本涅特和他的保守党政府呼吁加拿大人民束紧腰带。同时联邦政府大力削减财政预算,普通加拿大人也不得不束紧腰带。同时联邦政府大力削减财政预算,普通加拿大人也不得不紧缩开支。

加拿大完全自治的地位在一九三一年获得了正式确认英国在这一年颁布的威斯敏斯特条例规定,不列颠与加拿大等英帝国的自治领互相平等。加拿大于是正式成为独立和主权国家。

当时加拿大的小麦和其他主要的出口商品几乎没有买主。小麦价格从每浦式尔一无六十分暴跌至六十分。但更不幸的是,从三一年夏起发发生了持久的旱灾,原来无边的麦海变成了尘土滚滚的荒漠,数以万计的农家因之破产。

以股市崩溃开始的经济大萧条的情况令人绝望。加拿大人民不禁对自由企业制度产生幻灭之感。他们纷纷向别的经济哲学和政治党派寻求出路。

一些的新政党于是应运而生,鼓吹社会主义的合作共同体联盟在一九三三年成立;一九三五年社会信用党在阿伯塔省的选举中获得了政权;以莫里斯.杜布莱西为首的民族联盟一九三六年也在魁北克上了台。

就连保守党的本涅特,在无他路可走的情况下也于一九三五年初仿效美联社国的罗斯福总统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的加拿大翻版。但这并未能挽救本涅特和他的政党。在同年举行的大选中,保守党大败在麦肯齐.金的自由党的手下。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 战时总理

麦肯齐.金不公在一九三五年重新上台,而且一直保住政权直到四八年退休。在他领导下加拿大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表面上看这个老单身汉圆滚肥胖,谈吐乏味,处事模棱两可,据说还经常就重大政事求教他母亲的鬼魂。但实际上他却精明过人,是个坚持主见,老谋深算的政治家,而且还有杰出的用人之道。

他远不是什么天生的战时领袖,然而他深有自知之明,能挑选最胜任的人才来承担各项要职。他的内阁可谓是人才济济,不拘一格。

麦肯齐.金对欧洲一向缺乏好感,并不热衷于为英国效力。一九三九年十日,在英国对德国宣战七天之后加拿大也宣布参战。但当时金只想让加拿大起有限的作用。

一九四O年六月战局恶化到极点,当时法国已经投降,而美国尚未参战。继续抵抗纳粹德国霸占欧洲的只有英国。加拿大在和其它的英联邦国家。于是加拿大在麦肯齐.金的领导下实行全民动员,在各方面为战胜法西斯做出了巨大有贡献和牺牲。

(二) 浴血奋战的陆军

战争爆发时加拿大人口约为一千一百二十六万七千,到一九四五年战争结束时也不过一千二百零七万二千。然而在这期间有一百一十万人先后在军中服役。在最高峰时加拿大陆军有兵员四十九万五千八百零四人。其中包括一万五千八百四十五名妇女。加拿大皇家海军大约有九万二千人;而空军人数在一九四三年达到二十万零六千三百五十,到一九四五年时加拿大空军的规模在全世界名列第四。

加拿大投入大量兵力,但是在加拿大政府的默许下,重大的军事策略都由更重要的盟国决定。为此,在某些情况下加拿大军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一九四二年八月十九日,英军当局命令加拿大的一个师强渡英伦海峡,攻打德军重镇迪耶普海港(位于法国诺曼地北部)。迪耶普沿岸岩石高陡,又是德军重点防守之地。加拿大军队英勇历战,但在寡不敌众,既缺乏英军曾许诺的空海军火力掩护,又没有增援的情况下惨遭失败。五千名登陆者中竟有三千三百六十七人伤亡或被俘。当时苏联及美国都批评英国迟迟不在欧洲大陆开辟第二战场。英军统帅部命令加拿大军队发动这?quot;侦察性"攻击,显然主要是为了堵住苏联和美国的口。军事史家普遍认为选择这样的地方来做登陆点是具显而易见的错误。但是同盟国从这一指令性中汲取了教训,更加意识到强行登陆必须有占绝对优势的空、海军支持。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同盟国军队发动世界军事史上空前规模的诺曼地登陆战役时就没再犯同样的致命错误。从这一角度来,加拿大人的鲜血并未白洒迪耶普滩头。

在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的诺曼地登陆之战中,同盟同军队的五个师(加拿大一个师,英、美各两个师)分别攻占了五个海滩。加拿大师不但攻破了德军的海防阵线,还朝内陆向喀安城推进了十英里。

接着加拿大第一军在数月连续苦战之后,又于九月末进攻比利时谢尔特河港口安特卫普。同盟国迫切需要用这个港口来供应军用品,而德军则利用沿河沼泽顽强固守。加拿大军队从陆军推进有极大困难,又无法利用登陆艇从水路进攻,因此伤亡非常严惩但经过两个月流血奋战,加军终于攻克安特卫普。

这个胜利使同盟国船只得以及时到达谢尔特港,为军队提供足够的军火及其他物资,为击退那年冬天希特勒在比利时东部孤注一掷的大反扑奠定了基础。

以后加拿大军队一直推进到德国荷兰边境的莱茵河,并强渡成功。接着又横扫北德平原,在一九四五年四月十五日到达北海之滨,切断了荷兰德国占领军的后退之路,迫使该地区的德军向英国的蒙哥马利元帅投降。随后加拿大部队又奉命回师解放了荷兰。当时荷兰人民正受饥荒之苦,许多人竟用郁金得球根充饥。加拿大军队及时到达,才使许多人不至饿死。

为感谢加拿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他们的帮助,许多荷兰城镇至今仍每年举行解放日纪念仪式,表示对加拿大解放者的感激之情。荷兰王室每年赠送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十万枚郁金香球根,为这城市美丽的春天锦上添花。

此外加拿大还有一个军于一九四三年参加了意大利战役,在那里与英军并肩作战直至一九四五年一月。

(三) 英勇献身的空、海军

加拿大的空、海军也为战胜法西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和巨大的牺牲。加拿大的飞行学校为英联邦各国空军训练了大批飞行员。在战争初期,有八千余名加拿大飞行员毕业后直接编者编入英国皇家空军。

(四) 战时的国内政策

战争年代在加拿大国内,政府动员、组织和规划了全国的经济,大量生产武器弹药。英国的战争努力在非常大的程度上是依赖加拿大的经济;就美国也认为加拿大的帮助很大,在某些方面甚至是必不可少的。

㈢ 翻译,很急!关于加拿大历史问题,拒绝机器翻译!

Indisputable heavy blow to the Canadian railroad instry. Foreign investment from the termination of the labor force is an extreme shortage, exacerbated by estimating errors and the difficulties caused by the deviation of business. The 1916 Canadian Railway and the Great Northern Pacific Railway Link is the brink of bankruptcy, the Route Railway also in a difficult situation.

In 1916 the Canadian government set up a three-member committee to investigate all private railway. The committee submitted the report described a bleak picture. In all private railway, only Canadian Pacific Railway does solvency. Other railway has reached a lack of assistance can not operate stage. Because of differences of opinion of the Commission proposed two alternative proposals. One member of the view that the railway should be merged with the North Winnipeg Canada west of the Route Pacific Railway, by the government to provide assistance, and the Beibu Bay between Winnipe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ailway leased to private operators. The other two members of the previous government-funded private cite the failure of the railway records to oppose this approach, proposed by the government to take over the Canadian Pacific Railway, in addition to all private railway proposal. Boden government on this issue投鼠忌器, private railway bankruptcy will affect Canada's credit abroad, because many of these private railway stock held in the hands of foreigners, and the Canadian Northern Railway bankruptcy would severely damage the involve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then stability of the Canadian economy are at stake. Finally, the government decided to accept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Commission majority, the Canadian Northern Railway will be the value of shares to arbitration, the parties are satisfied with the value of the railway handed over to the government. As for the Route Pacific Railway, in the form of bankruptcy while in 1919 transferred to the administrator. Big Link Railway in 1919 autumn was also taken over. The government agreed to continue for the secured stock paying 4 percent interest on all bonds will be submitted to arbitration. Since the railway stocks mostly foreigners held by the British in particular, the handling of the issue inevitably encounter the enormous external pressure. Although the change of ownership of the railway, but the problem has not been completely resolved. In 1923 and the emergence of new unified situation. Big Route Railway, the Route Pacific Railway and the Canadian Northern Railway with the state-owned横贯大陆rail and the colonial railway merger of the Canadian National Railway. This is a government which, by the large number of public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the横贯大陆rail system, with a total length of about 22,000 miles.

Railway is the vanguar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anada, but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railway by the many problems plaguing Canada has long been at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The impact spread to the Canadian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life even foreign relations, and other fields, and continued until the future.

㈣ 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介绍

加拿大太平洋铁路(Canadian Pacific Railway)是加拿大的一级铁路之一,由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营运。其网络横跨西部温哥华至东部蒙特利尔,并设有跨境路线,通往美国的明尼阿波利斯、芝加哥、纽约市等大型城市。公司总部设于艾伯塔省卡尔加里。该铁路系统的前身是加拿大东部至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之间的铁路线,于1881年至1885年间兴建,用以连接渥太华谷及格鲁吉亚湾两地的既有铁路,实现了不列颠哥伦比亚于1871年加入加拿大邦联的回报承诺。这条铁路也是加拿大首条越洲铁路,现时主要行驶货运列车,在之前曾有一段长时间作为全加拿大唯一的长途客运运输工具,也为加拿大西部地区发发展带来贡献。铁路于1978年由VIA铁路接收,并于1986年停止客运服务。公司标志上方的河狸代表其扮演勤劳角色,在120多年间曾获不少褒贬,也是加拿大民族主义的具争议性标志。

㈤ 加拿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一战对加拿大的影响,加拿大是什么时间出的兵,有什么损失

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拿大经济得益于特殊的国际环境而获得迅速发展。战时欧洲国家粮食需求增多,使加拿大小麦出口量大幅度增加。但统观整个经济形势,尽管传统农业在经济中仍居于主导地位,但已没有多少发展余地。太平河谷被看作是加拿大农业的北部边疆,这就意味着加拿大的农业拓殖已走到了尽头。相比之下,制造业与原料加工则具有更多的活力和更大的潜力。投入工业的资本从1911年的1.27亿元增加到1916年的20亿元,进而在1921年突破30亿元;同期制造业生产净值则从5.64亿元增加到13.66亿元。(19)纸浆与新闻纸的生产成为主要工业部门。同时,为满足战争的需要,兴建的许多新的工业部门、新型制造业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原来依赖于欧洲进口的商品由于欧洲战火而被迫转为自产,客观上刺激了本国制造业的发展。纺织、化工以及钢铁加工成为新的财源。工业的发展和工厂数量的增多,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到1921年,加拿大城市人口已经达到与农业人口相等的数量。在两大工业省份安大略和魁北克,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加拿大已经成为一个工业国。国家由战争时期过渡到和平时期,许多方面急待调整。退伍军人需要安置,军工生产要转向民用,联邦政府的职能也不得不有所收敛。战后加拿大所面临的最直接问题是如何安置50万退伍军人。由于过渡时期经济形势不稳,1920年还出现过短期的经济衰退,增加了就业困难。为避免失业率上升,联邦政府出资帮助战时从事军工生产的企业转向民用。自治领各省也联合起来为退伍军人提供就业服务,为间歇性失业提供救济金,为职业训练与大学教育发放贷款。以土地奖赏勇士的做法在自由土地行将消失的最后阶段又被运用,任何铁路两边15英里以内的土地都为退伍军人保留着,此外他们还可以得到部分宅基地作为馈赠。政府建立了一个士兵安置委员会,该委员会受权购买农田和为牲畜、设备、建筑发放贷款。这一计划取得了有限的成功。1921年该委员会提出的报告说有4.3万名复员军人得到了安置。自治领政府在战争期间获得了广泛的权利。但随着战争的结束与和平时期的来临,联邦政府失去了在许多领域的控制权。为控制通货膨胀,联邦政府通过一项《合并与公平价格法》,由商业委员会负责执行,但却被枢密院以越权为由宣布为违宪。战时成立的小麦委员会也在1919年被解散。战争沉重打击了加拿大铁路事业。来自国外投资的终止,劳动力的极度缺乏,都加剧了因估算失误和经营偏差造成的困难。到1916年加拿大北方铁路和大干线太平洋铁路都濒临破产,大干线铁路也陷于困境。

1916年加拿大政府成立了一个3人委员会,对所有私营铁路进行调查。该委员会提交的报告描述了一幅暗淡的景象。在所有私营铁路中,只有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确有偿付能力。其他铁路已经到了得不到援助就无法经营的地步。该委员会由于意见分歧提出两种不同的建议。其中一位委员认为应合并加拿大北方铁路与温尼伯以西的大干线太平洋铁路、由政府为其提供援助;而把温尼伯与北部湾之间的铁路租借给私人建设经营。另两位成员则举出以前政府资助私人铁路的失败纪录以反对这种做法,提出由政府接管除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外所有私营铁路的建议。博登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投鼠忌器,让私营铁路破产会影响加拿大在国外的信用,因为这些私营铁路的许多股票掌握在外国人手中;而加拿大北方铁路破产则会严重损害卷入其中的商业银行,而后者对于加拿大经济稳定关系重大。最后,政府决定接受委员会多数派建议,将加拿大北方铁路的股票值交付仲裁,以各方均感满意的价值将该铁路移交政府。至于大干线太平洋铁路,则以破产的形式于1919年移交给管理人。大干线铁路在1919年秋也被接管。政府同意继续为所担保的股票支付4%的利息,将所有债券交付仲裁。由于铁路股票多为外国人尤其是英国人所持有,铁路问题的处理不可避免地遇到外来的巨大压力。铁路所有权虽然变动了,但问题并未彻底解决。1923年又出现新的统一局面。大干线铁路,大干线太平洋铁路和加拿大北方铁路同国有横贯大陆铁路和殖民地间铁路合并,组成加拿大国有铁路。这是一个政府所有的,由众多公共企业参与的横贯大陆铁路系统,总长度约2.2万英里。铁路是加拿大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但因修筑和经营铁路所产生的众多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加拿大各级政府。铁路的影响波及到加拿大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甚至对外关系等各个领域,并且一直持续到未来。

举例: 兵役法案与一战加拿大联合政府

靠爱国热忱支持的志愿兵役制度,随着战争旷日持久地进行越来越难以发挥作用。1916年6月,登记入伍的人数仅为4月份的一半,而到12月又降为6月份的一半。1916年准备增加的25万名兵员,前6个月完成12万人,而后6个月只完成4万人。与此同时,加拿大军团的力量却在不断削弱。1916年4月在圣埃卢瓦之战中损失2759人,6月在圣科托利森林战役中损失8490人。(12)

1917年初的形势对协约国来说仍很严峻。俄国的溃败,法军中的兵变,德国潜水艇对英国的封锁,使站在协约国一边的人们为之沮丧。 4月6日美国对德、奥宣战给处于困境的协约国军队带来希望,但其武装力量的动员尚需假以时日。战争正未有穷期。在视察了加拿大军营后,博登深感增兵问题必须迅速解决。虽然他曾阻止了休提出的扩充加拿大军团的建议,但却认为,加拿大的荣誉要求保持军团的力量。

1917年春,博登从伦敦返回加拿大。5月18日,博登宣布男子将被有选择地征召参加在国外的服役。对于人口稀少、联邦历史较短、社会问题比较复杂的加拿大来说,征兵制无疑会触发一些隐存的症结,从而使之成为各种矛盾汇聚的焦点。实行征兵制的最大阻力还是来自法裔加拿大人。法裔加拿大人对征兵制的反对态度是由多种原因促成的。其一,法裔加拿大人长期形成对外界事物漠不关心的生活习惯。既往的历史说明,除非其生存环境和生活准则受到严重威胁,乐天安命的法裔加拿大人很少为那些关于国家命运和世界前途的堂皇词句所动。即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加拿大人同仇敌忾的激情中,法裔加拿大人对参战的支持也是有所保留的,那就是以志愿兵役为原则。此外,法裔加拿大人一般结婚较早,并多从事农业生产,不象一些在工厂工作的英裔单身男子那样没有后顾之忧。其二,战争期间出现的一些种族问题打击了法裔加拿大人的参战热情。马尼托巴和安大略两省对法语教学的限制激怒了全国的法裔加拿大人。曾一度是参战鼓吹者的亨利·布拉萨早就对这场是非难辨的欧洲纷争失去兴趣,针对马、安两省的语言歧视问题,他愤怒地指出,法裔加拿大人的真正敌人不是德国人,而是“加拿大英语化主义者,安大略的阴谋家或爱尔兰牧师”。(13)其三,战争初期,加拿大军事当局没有建立几支象样的法语营队,也忽略了法裔加拿大军官的升迁,此外还错误地任命了一个讲英语的新教牧师在蒙特利尔地区作招募新兵的指导工作。凡此种种,大大损害了法裔加拿大人的民族感情,给他们本来就不怎么强烈的战争热情又泼一瓢冷水。其四,法裔加拿大人和英裔加拿大人对于这场战争性质的理解以及加拿大在其中的作用存在着根本分歧。事实上,尽管加拿大以积极的姿态参加了这场战争,但无论是联邦政府还是加拿大人民都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这只是一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战争。许多英裔加拿大人盲目地服膺于英国当局的宣传,认为这是一次“争取人类和平与幸福的道义斗争”,加拿大应该站在母国“正义”的立场上充当主力军。博登政府则把它看作一次为加拿大争取国际地位的好机会。而法裔加拿大人既没有强烈的国家观念,也没有与母国的密切联系,它们对魁北克的忠诚远甚于对加拿大自治领。他们关心的是保卫自己的文化传统,使之不受外界的破坏与干扰,对所谓世界和平集体安全无动于衷。因此,他们也不理解加拿大要在世界事务中充当主角的努力。在这一点上,美国的孤立主义者向其提供了足够的反战思想。

布拉萨指出,绝大部分法裔加拿大人都认为在参战方面已超出了合理的限度,但只要仍实行自愿兵役制,他们会继续保持沉默。如果博登打破了他自己及其魁北克同事所许下的诺言,那么法裔加拿大人的反应会是由吃惊,到愤怒,到最终决心通过一切合法手段来反对征兵制,他警告说:“两百万法裔加拿大人会群起反对征兵制。任何属于强迫服役的事,不管它看起来多么公正,都将激怒法裔加拿大人,甚至全体加拿大人,因为他们首先是加拿大人,而非其他。”(14)诚如布拉萨所说,实行征兵制的消息一传出,法裔加拿大反应尤为强烈。1917年5月,魁北克省大小集会不断。5月21日,数千人聚集在魁北克市政厅,抗议博登政府的背信弃义。博登政府遇到了上台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在野的自由党领袖洛里埃,深知征兵制问题关系重大,没有马上附和博登的倡议,表示要与其自由党同事们商量以后再作决定。作为老牌政治家,洛里埃首先从国内政治的角度来考虑这一问题。他既不想触怒反对征兵制的自由党人,又不想脱离支持征兵制的自由党人。因此,他总是避免正面表态,试图把这个棘手的问题留给博登自己去解决。

博登也意识到,要解决一些关系重大的战争问题,尤其是兵员问题,仅靠保守党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奏效的。只有建立一个由保守党、自由党及其他有影响的政治力量共同参加的联合政府,才能推动国家机器在非常时期有效地运转。

1917年5月25日,博登邀请洛里埃参加由两党共同组成的联合政府,除总理外,两党在内阁中人数相同。洛里埃对征兵制等问题仍然心存顾虑,担心自己充当博登政治上的挡箭牌,拒绝参加联合政府,而提出举行一次大选来重新组织政府。6月11日,博登提出兵役法案,并先交洛里埃审阅。尽管博登努力强调其实施的必要性,并指出这一举措绝非迎合英国的要求,义务兵役的原则早已体现于加拿大宪法之中,但洛里埃仍然坚持该法案须交人民公决后方能实施。

关于兵役法案的辩论持续了3个星期。安大略、东部沿海与西部诸省的自由党人对该法案的支持率不断上升,许多自由党领导人开始摆脱洛里埃的控制,站到博登政府一边。司法部副部长阿瑟·米恩措词激烈地告诉洛里埃,他之所以相信加拿大没有处于被侵略的危险之中,可以稳坐钓鱼台,是因为他知道协约国可以守住在法国的防线。洛里埃同时还被指责应对魁北克的反英偏见和分离主义负责。(15)大多数英裔加拿大人支持兵役法案。他们认为,义务兵役制之所以必要,是因为魁北克在志愿兵役制下不能完成其义务。

在另一边,也有一个法裔加拿大人的坚强集团支持洛里埃的立场,但由于其影响仅限于魁北克省,所以作用不大。1917年7月6日,洛里埃要求公决的动议在众议院被多数否决,而兵役法案却得到有效支持。阿瑟·米恩在博登健康状况不佳时在保守党内发挥了领导作用。经过一番唇枪舌剑的争吵,体现有条件征兵制的兵役法案终于在1917年7月24日在议会通过。

10月6日,议会解散,按照洛里埃的提议举行大选。在米恩建议下,博登政府在9月6日实施了战时选举法。给与在海外服役士兵的成年女性家属以选举权;剥夺全部德、奥裔公民的选举权,这样就严重削弱了不满于征兵制的反对力量。选举的结果,博登以153席对82席的优势击败了洛里埃。士兵为博登政府增加了14个席位和20万张选票。10月12日开始了以博登为总理的联合政府执政时期。

联合政府上台以后,迅速实施了一系列计划。1918年初制订了战争期间和战争结束一年内进口、出售和分配酒类的规则。5月24日开始赋予加拿大妇女以选举权。1917年12月,博登终于达到了他早在1904年就开始争取的目标,将已破产的加拿大北方铁路收归国有。

1918年春,协约国在战场上蒙受了一系列灾难,损失惨重。为弥补战争减员,加拿大政府决定撤消兵役法案的一切例外。此外,联邦政府还开始征收财产税、商业利润税和战争所得税。联邦政府授权警察部队以煽动叛乱等罪名压制激进工会和社会主义政党,并将“敌对”语言出版物列为非法。工人罢工也遭禁止。如同在其他国家一样,战争也摧残了加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和人身权利。

损失:加拿大军人在一战中共有67000人阵亡,173000人受伤,总伤亡人数高达24万,对于当时人口只有900万的加拿大来说,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口全部贡献给了一战,所遭受的损失可想而知。
什么时候出兵?不清楚,不过估计是应该跟英国的远征军一道去欧陆的吧,抱歉

㈥ 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历史,要详细的!!!

http://..com/question/9665036.html
http://ke..com/view/1074224.htm
我不是很了解,只能引用,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再见。

㈦ 你好,我想提出一个客观性的问题,那就是我要不要去部队服役,希望得

这位朋友你好,以下是我在网络知道中为你搜索的答案,希望能解决你的疑问。
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拿大经济得益于特殊的国际环境而获得迅速发展。战时欧洲国家粮食需求增多,使加拿大小麦出口量大幅度增加。但统观整个经济形势,尽管传统农业在经济中仍居于主导地位,但已没有多少发展余地。太平河谷被看作是加拿大农业的北部边疆,这就意味着加拿大的农业拓殖已走到了尽头。相比之下,业与原料加工则具有更多的活力和更大的潜力。投入工业的资本从年的1.27亿元增加到年的20亿元,进而在年突破30亿元;同期业生产净值则从5.亿元增加到13.66亿元。(19)纸浆与新闻纸的生产成为主要工业部门。同时,为满足战争的需要,兴建的许多新的工业部门、新型业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原来依赖于欧洲进口的商品由于欧洲战火而被迫转为自产,客观上了本国业的发展。纺织、化工以及钢铁加工成为新的财源。工业的发展和工厂数量的增多,推动了城化进程。到年,加拿大城人口已经达到与农业人口相等的数量。在两大工业省份安大略和魁北克,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加拿大已经成为一个工业国。国家由战争时期过渡到和平时期,许多方面急待调整。退伍军人需要安置,军工生产要转向民用,联邦的职能也不得不有所收敛。战后加拿大所面临的最直接问题是如何安置50万退伍军人。由于过渡时期经济形势不稳,年还出现过短期的经济衰退,增加了就业困难。为避免失业率上升,联邦出资帮助战时从事军工生产的企业转向民用。自治领各省也联合起来为退伍军人提供就业服务,为间歇性失业提供救济金,为职业训练与大学教育发放贷款。以土地奖赏勇士的做法在土地行将消失的最后阶段又被运用,任何铁路两边15英里以内的土地都为退伍军人保留着,此外他们还可以得到部分宅基地作为馈赠。建立了一个士兵安置委员会,该委员会受权购农田和为牲畜、设备、建筑发放贷款。这一计划取得了有限的成功。年该委员会提出的报告说有4.3万名复员军人得到了安置。自治领在战争期间获得了广泛的权利。但随着战争的结束与和平时期的来临,联邦失去了在许多领域的控制权。为控制通货膨胀,联邦通过一项《合并与公平价格法》,由商业委员会负责执行,但却被枢密院以越权为由宣布为违宪。战时成立的小麦委员会也在年被解散。战争沉重打击了加拿大铁路事业。来自国外投资的终止,劳动力的极度缺乏,都加剧了因估算失误和经营偏差造成的困难。到年加拿大北方铁路和大干线太平洋铁路都濒临破产,大干线铁路也陷于困境。

年加拿大成立了一个3人委员会,对所有私营铁路进行调查。该委员会提交的报告描述了一幅暗淡的景象。在所有私营铁路中,只有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确有偿付能力。其他铁路已经到了得不到援助就无法经营的地步。该委员会由于意见分歧提出两种不同的建议。其中一位委员认为应合并加拿大北方铁路与温尼伯以西的大干线太平洋铁路、由为其提供援助;而把温尼伯与北部湾之间的铁路租借给私人建设经营。另两位成员则举出以前资助私人铁路的失败纪录以反对这种做法,提出由接管除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外所有私营铁路的建议。博登在这个问题上投鼠忌器,让私营铁路破产会影响加拿大在国外的信用,因为这些私营铁路的许多股票掌握在外国人手中;而加拿大北方铁路破产则会严重损害卷入其中的商业银行,而后者对于加拿大经济稳定关系重大。最后,决定接受委员会多数派建议,将加拿大北方铁路的股票值交付仲裁,以各方均感满意的价值将该铁路移交。至于大干线太平洋铁路,则以破产的形式于年移交给管理人。大干线铁路在年秋也被接管。同意继续为所的股票支付4%的利息,将所有债券交付仲裁。由于铁路股票多为外国人尤其是英国人所持有,铁路问题的处理不可避免地遇到外来的巨大压力。铁路所有权虽然变动了,但问题并未彻底解决。年又出现新的统一局面。大干线铁路,大干线太平洋铁路和加拿大北方铁路同国有横贯大陆铁路和殖民地间铁路合并,组成加拿大国有铁路。这是一个所有的,由众多公共企业参与的横贯大陆铁路系统,总长度约2.2万英里。铁路是加拿大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但因修筑和经营铁路所产生的众多问题以来一直困扰着加拿大各级。铁路的影响波及到加拿大、经济、社会生活甚至对外关系等各个领域,并且一直持续到未来。

举例: 兵役法案与一战加拿大联合

靠爱国热忱支持的志愿兵役制度,随着战争旷日持久地进行越来越难以发挥作用。年6月,登记入伍的人数仅为4月份的一半,而到12月又降为6月份的一半。年准备增加的25万名兵员,前6个月完成12万人,而后6个月只完成4万人。与此同时,加拿大军团的力量却在不断削弱。年4月在圣埃卢瓦之战中损失人,6月在圣科托利森林战役中损失人。(12)

年初的形势对协约国来说仍很严峻。的溃败,法军中的兵变,德国潜水艇对英国的封锁,使站在协约国一边的人们为之沮丧。 4月6日美国对德、奥宣战给处于困境的协约队带来希望,但其武装力量的动员尚需假以时日。战争正未有穷期。在视察了加拿大军营后,博登深感增兵问题必须迅速解决。虽然他曾阻止了休提出的扩充加拿大军团的建议,但却认为,加拿大的荣誉要求保持军团的力量。

年春,博登从伦敦返回加拿大。5月18日,博登宣布男子将被有选择地征召参加在国外的服役。对于人口稀少、联邦历史较短、社会问题比较复杂的加拿大来说,征兵制无疑会触发一些隐存的症结,从而使之成为各种矛盾汇聚的焦点。实行征兵制的最大阻力还是来自法裔加拿大人。法裔加拿大人对征兵制的反对态度是由多种原因促成的。其一,法裔加拿大人形成对外界事物漠不关心的生活习惯。既往的历史说明,除非其生存环境和生活准则受到严重威胁,乐天安命的法裔加拿大人很少为那些关于国家命运和世界前途的堂皇词句所动。即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加拿大人同仇敌忾的中,法裔加拿大人对参战的支持也是有所保留的,那就是以志愿兵役为原则。此外,法裔加拿大人一般结婚较早,并多从事农业生产,不象一些在工厂工作的英裔单身男子那样没有后顾之忧。其二,战争期间出现的一些种族问题打击了法裔加拿大人的参战热情。马尼托巴和安大略两省对法语教学的限制激怒了全国的法裔加拿大人。曾一度是参战鼓吹者的亨利·布早就对这场是非难辨的欧洲纷争失去兴趣,针对马、安两省的语言歧视问题,他愤怒地指出,法裔加拿大人的真正敌人不是德国人,而是“加拿大英语化主义者,安大略的阴谋家或爱尔兰牧师”。(13)其三,战争初期,加拿大军事当局没有建立几支象样的法语营队,也忽略了法裔加拿大军官的升迁,此外还错误地任命了一个讲英语的新教牧师在蒙特利尔地区作招募新兵的指导工作。凡此种种,大大损害了法裔加拿大人的民族感情,给他们本来就不怎么强烈的战争热情又泼一瓢冷水。其四,法裔加拿大人和英裔加拿大人对于这场战争性质的理解以及加拿大在其中的作用存在着根本分歧。事实上,尽管加拿大以积极的姿态参加了这场战争,但无论是联邦还是加拿大都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这只是一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战争。许多英裔加拿大人盲目地服膺于英国当局的宣传,认为这是一次“争取人类和平与幸福的道义斗争”,加拿大应该站在母国“正义”的立场上充当主力军。博登则把它看作一次为加拿大争取国际地位的好机会。而法裔加拿大人既没有强烈的国家观念,也没有与母国的密切,它们对魁北克的忠诚远甚于对加拿大自治领。他们关心的是保卫自己的文化传统,使之不受外界的破坏与干扰,对所谓世界和平集体安全无动于衷。因此,他们也不理解加拿大要在世界事务中充当主角的努力。在这一点上,美国的孤立主义者向其提供了足够的反战思想。

布指出,绝大部分法裔加拿大人都认为在参战方面已超出了合理的限度,但只要仍实行自愿兵役制,他们会继续保持沉默。如果博登打破了他自己及其魁北克同事所许下的诺言,那么法裔加拿大人的反应会是由吃惊,到愤怒,到最终决心通过一切合法手段来反对征兵制,他警告说:“两百万法裔加拿大人会起反对征兵制。任何属于强迫服役的事,不管它看起来多么公正,都将激怒法裔加拿大人,甚至全体加拿大人,因为他们首先是加拿大人,而非其他。”(14)诚如布所说,实行征兵制的消息一传出,法裔加拿大反应尤为强烈。年5月,魁北克省大小不断。5月21日,数千人聚集在魁北克政厅,博登的背信弃义。博登遇到了上台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在野的党领袖洛里埃,深知征兵制问题关系重大,没有马上附和博登的倡议,表示要与其党同事们商量以后再作决定。作为老牌家,洛里埃首先从国内的角度来考虑这一问题。他既不想触怒反对征兵制的党人,又不想脱离支持征兵制的党人。因此,他总是避免正面表态,试图把这个棘手的问题留给博登自己去解决。

博登也意识到,要解决一些关系重大的战争问题,尤其是兵员问题,仅靠保守党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奏效的。只有建立一个由保守党、党及其他有影响的力量共同参加的联合,才能推动国家机器在非常时期有效地运转。

年5月25日,博登邀请洛里埃参加由两党共同组成的联合,除总理外,两党在内阁中人数相同。洛里埃对征兵制等问题仍然心存顾虑,担心自己充当博登上的挡箭牌,拒绝参加联合,而提出一次大选来重新组织。6月11日,博登提出兵役法案,并先交洛里埃审阅。尽管博登努力强调其实施的必要性,并指出这一举措绝非迎合英国的要求,义务兵役的原则早已体现于加拿大宪法之中,但洛里埃仍然坚持该法案须交公决后方能实施。

关于兵役法案的辩论持续了3个星期。安大略、东部沿海与西部诸省的党人对该法案的支持率不断上升,许多党领导人开始摆脱洛里埃的控制,站到博登一边。司法部副部长阿瑟·米恩措词激烈地告诉洛里埃,他之所以相信加拿大没有处于被侵略的危险之中,可以稳坐,是因为他知道协约国可以守住在法国的防线。洛里埃同时还被指责应对魁北克的反英偏见和分离主义负责。(15)大多数英裔加拿大人支持兵役法案。他们认为,义务兵役制之所以必要,是因为魁北克在志愿兵役制下不能完成其义务。

在另一边,也有一个法裔加拿大人的坚强集团支持洛里埃的立场,但由于其影响仅限于魁北克省,所以作用不大。年7月6日,洛里埃要求公决的动议在众议院被多数否决,而兵役法案却得到有效支持。阿瑟·米恩在博登健康状况不佳时在保守党内发挥了领导作用。经过一番唇枪舌剑的争吵,体现有条件征兵制的兵役法案终于在年7月24日在议会通过。

10月6日,议会解散,按照洛里埃的提议大选。在米恩建议下,博登在9月6日实施了战时选举法。给与在海外服役士兵的成年女性家属以选举权;剥夺全部德、奥裔公民的选举权,这样就严重削弱了不满于征兵制的反对力量。选举的结果,博登以席对82席的优势击败了洛里埃。士兵为博登增加了14个席位和20万张选票。10月12日开始了以博登为总理的联合执政时期。

联合上台以后,迅速实施了一系列计划。年初制订了战争期间和战争结束一年内进口、和分配酒类的规则。5月24日开始赋予加拿大妇女以选举权。年12月,博登终于达到了他早在年就开始争取的目标,将已破产的加拿大北方铁路收归国有。

年春,协约国在战场上蒙受了一系列灾难,损失惨重。为弥补战争减员,加拿大决定撤消兵役法案的一切例外。此外,联邦还开始征收财产税、商业利润税和战争所得税。联邦授权部队以煽动叛乱等罪名压制激进工会和政党,并将“敌对”语言出版物列为非法。工人也遭禁止。如同在其他国家一样,战争也摧残了加拿大的权利和人身权利。

损失:加拿大军人在一战有人阵亡,人受伤,总伤亡人数高达24万,对于当时人口只有万的加拿大来说,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口全部贡献给了一战,所遭受的损失可想而知。
什么时候出兵?不清楚,不过估计是应该跟英国的远征军一道去欧陆的吧,抱歉。

㈧ 太平洋铁路是怎么回事

1.太平洋铁路是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1869年建成完工,他连接了美国的东西部。
2.加拿大太平洋铁路(Canadian Pacific Railway)是加拿大的一级铁路之一,由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营运。其网络横跨西部温哥华至东部蒙特利尔,并设有跨境路线,通往美国的明尼阿波利斯、芝加哥、纽约市等大型城市。公司总部设于艾伯塔省卡尔加里。

㈨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加拿大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加拿大经济与社会的影响
(用WORD文档翻译过来就可以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拿大经济得益于特殊的国际环境而获得迅速发展。战时欧洲国家粮食需求增多,使加拿大小麦出口量大幅度增加。但统观整个经济形势,尽管传统农业在经济中仍居于主导地位,但已没有多少发展余地。太平河谷被看作是加拿大农业的北部边疆,这就意味着加拿大的农业拓殖已走到了尽头。相比之下,制造业与原料加工则具有更多的活力和更大的潜力。投入工业的资本从1911年的1.27亿元增加到1916年的20亿元,进而在1921年突破30亿元;同期制造业生产净值则从5.64亿元增加到13.66亿元。(19)

纸浆与新闻纸的生产成为主要工业部门。同时,为满足战争的需要,兴建的许多新的工业部门、新型制造业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原来依赖于欧洲进口的商品由于欧洲战火而被迫转为自产,客观上刺激了本国制造业的发展。纺织、化工以及钢铁加工成为新的财源。

工业的发展和工厂数量的增多,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到1921年,加拿大城市人口已经达到与农业人口相等的数量。在两大工业省份安大略和魁北克,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加拿大已经成为一个工业国。

国家由战争时期过渡到和平时期,许多方面急待调整。退伍军人需要安置,军工生产要转向民用,联邦政府的职能也不得不有所收敛。

战后加拿大所面临的最直接问题是如何安置50万退伍军人。由于过渡时期经济形势不稳,1920年还出现过短期的经济衰退,增加了就业困难。为避免失业率上升,联邦政府出资帮助战时从事军工生产的企业转向民用。自治领各省也联合起来为退伍军人提供就业服务,为间歇性失业提供救济金,为职业训练与大学教育发放贷款。以土地奖赏勇士的做法在自由土地行将消失的最后阶段又被运用,任何铁路两边15英里以内的土地都为退伍军人保留着,此外他们还可以得到部分宅基地作为馈赠。政府建立了一个士兵安置委员会,该委员会受权购买农田和为牲畜、设备、建筑发放贷款。这一计划取得了有限的成功。1921年该委员会提出的报告说有4.3万名复员军人得到了安置。

自治领政府在战争期间获得了广泛的权利。但随着战争的结束与和平时期的来临,联邦政府失去了在许多领域的控制权。为控制通货膨胀,联邦政府通过一项《合并与公平价格法》,由商业委员会负责执行,但却被枢密院以越权为由宣布为违宪。战时成立的小麦委员会也在1919年被解散。

战争沉重打击了加拿大铁路事业。来自国外投资的终止,劳动力的极度缺乏,都加剧了因估算失误和经营偏差造成的困难。到1916年加拿大北方铁路和大干线太平洋铁路都濒临破产,大干线铁路也陷于困境。

1916年加拿大政府成立了一个3人委员会,对所有私营铁路进行调查。该委员会提交的报告描述了一幅暗淡的景象。在所有私营铁路中,只有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确有偿付能力。其他铁路已经到了得不到援助就无法经营的地步。该委员会由于意见分歧提出两种不同的建议。其中一位委员认为应合并加拿大北方铁路与温尼伯以西的大干线太平洋铁路、由政府为其提供援助;而把温尼伯与北部湾之间的铁路租借给私人建设经营。另两位成员则举出以前政府资助私人铁路的失败纪录以反对这种做法,提出由政府接管除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外所有私营铁路的建议。博登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投鼠忌器,让私营铁路破产会影响加拿大在国外的信用,因为这些私营铁路的许多股票掌握在外国人手中;而加拿大北方铁路破产则会严重损害卷入其中的商业银行,而后者对于加拿大经济稳定关系重大。最后,政府决定接受委员会多数派建议,将加拿大北方铁路的股票值交付仲裁,以各方均感满意的价值将该铁路移交政府。至于大干线太平洋铁路,则以破产的形式于1919年移交给管理人。大干线铁路在1919年秋也被接管。政府同意继续为所担保的股票支付4%的利息,将所有债券交付仲裁。由于铁路股票多为外国人尤其是英国人所持有,铁路问题的处理不可避免地遇到外来的巨大压力。铁路所有权虽然变动了,但问题并未彻底解决。1923年又出现新的统一局面。大干线铁路,大干线太平洋铁路和加拿大北方铁路同国有横贯大陆铁路和殖民地间铁路合并,组成加拿大国有铁路。这是一个政府所有的,由众多公共企业参与的横贯大陆铁路系统,总长度约2.2万英里。

铁路是加拿大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但因修筑和经营铁路所产生的众多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加拿大各级政府。铁路的影响波及到加拿大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甚至对外关系等各个领域,并且一直持续到未来。

阅读全文

与加拿大太平洋铁路股票走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银河股票什么时间放假 浏览:849
恒实科技股票什么概念 浏览:296
支付股票股利产生的现金流量 浏览:286
中国卫星龙头股票 浏览:391
中信证券信用帐户买股票资金比例怎么限制 浏览:473
股票复盘怎么知道是否涨停 浏览:544
负利率能买银行股票吗 浏览:499
广发开股票账户流程 浏览:854
搜狐财经证券股票行情查询 浏览:478
明天农业银行股票是否会跌 浏览:734
长城信息退市后股票 浏览:275
国联证券股票目标价打新必读 浏览:753
最好的股票交流app 浏览:496
新大陆股票历史交易数据 浏览:39
2019最低价的股票 浏览:947
万达信息股票为什么跌停6 浏览:155
中国石油今天股票行情 浏览:384
st股票在哪个板块交易 浏览:747
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股利要做账吗 浏览:385
股票账户上显示盈利多少钱 浏览: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