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经济危机对股市影响
1、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是针对严重依赖出口的实体上市公司及在海外有大量投资的金融机构。这部分损失还无法完全预计,最终的损失数字也将是个天文数字。
2、银行业虽然直接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由于中国金融管制较严,致使损失相对较小,涉水不深。中长期看中国有持续降息的预期,但是由于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变更,将在短期内有更多的资金暂时回流到银行,后续就看各家银行如何应对了。
3、房地产业的冬天开始,房地产业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
4、钢铁行业受危机的影响开始显现,表现在钢铁价格持续下跌,产能缩减。但是,就中国钢铁业来说,由于中国拉动内需的预期,势必将提供更多公共品,即时冒着再次陷入通胀的危险。
5、石油、煤炭等能源业的影响将是长期的,表现在能源价格将持续走低(由于需求降低),未来风险处于中等水平。
6、黄金等贵金属、奢侈品行业中期不看好。原因是黄金价格已经在过去持续升高中透支了其保值性,对于黄金及其奢侈品行业来说冬天即将到来。
拓展资料:
2008年中国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分析
1、 由于中国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还未完全开放、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有大量外汇储备,这些因素是中国免于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2、 但是,中国金融资产在美国的实际损失预计也是巨大的,具体数字有待今后的时间来检验和消化;(如中投对大摩、黑石、货币基金的投资损失惨重,各大银行持有的次贷及雷曼债券损失也将是巨大的,这从平安90%的巨大投资损失可以看到)
3、 中国虽然没有在金融上遭受严重危机的冲击,但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的影响对中国的冲击和考验也是严峻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高度化、中国长期以来用外需来支持经济的发展模式等,都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再一枝独秀。正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4、 世界巨头的危机靠他们自己是无法消化的,例如美国7000亿美金的救市资金肯定不会自己全部买单,中国势必会成为最终的买单一族,只是买单多少的问题而已;
5、 中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试图用启动强大的内需来化解此次外需不足造成的经济影响,但为时太晚,长期的外需拉动型经济岂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
而且中国面临着通胀、通缩、滞胀的三重威胁,势必使中国的政策制定较为艰难,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但是,现在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已经改变,即使连续降息也难以在短期拉动内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甚至短期衰退都是可能的;
三、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1、 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是针对严重依赖出口的实体上市公司及在海外有大量投资的金融机构。这部分损失目前还无法完全预计,最终的损失数字也将是个天文数字。并且,出口型企业倒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也将在此次合骏集团的倒下后展开,更多的外向型企业死掉将是必然的;
2、 银行业虽然直接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由于我国金融管制较严,致使损失相对较小,涉水不深。中长期看中国有持续降息的预期,但是由于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变更,将在短期内有更多的资金暂时回流到银行,后续就看各家银行如何应对了。
3、 房地产业的冬天现在还是刚刚开始,房地产业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
待泡沫破灭后,一些不利因素纷纷显现,比如体制上的土地分配制度不公(高峰期大量的地王纷纷出现,地面价值迅猛拉高)、房价的上涨速度远远超过消费者工资的上涨速度、股市的持续下跌使大量资金套牢(消费者财产性收入严重缩水)等。但可喜的是房地产业的资产证券化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由此避免了类似美国的次贷危机。
4、 钢铁行业受危机的影响开始显现,表现在钢铁价格持续下跌,产能缩减。但是,就中国钢铁业来说,由于中国拉动内需的预期,势必将提供更多公共品,即时冒着再次陷入通胀的危险,***也将放松固定资产投资。对于钢铁及机械制造业来说中期看好,至少不会严重下跌;
5、 石油、煤炭等能源业的影响将是长期的,表现在能源价格将持续走低(由于需求降低),未来风险处于中等水平。也可能由于中国内需的快速启动致使能源价格不致下降过快,而且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冬季取暖期,对能源的需求将在未来半年内是稳定和持续的。
6、 黄金等贵金属、奢侈品行业中期不看好。原因是黄金价格已经在过去持续升高中透支了其保值性,对于黄金及其奢侈品行业来说冬天即将到来。更多的资金将撤出这个市场,消费者对实物的购买也将直线下降;
四、关于救市
1、 房地产业:现在针对房地产业的救市论甚嚣尘下,本人认为此时救市是可笑的、是浪费纳税人钱的变相利益输送。
⑴ 从此次房地产冬天的形成因素来看,是上文提到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在此次泡沫形成过程中房地产业的暴利是众所周知的,这部分利润必须在市场的调节下回吐;
⑵ 现在房价相对消费者的工资来说还是太高,特别是中小城市后期的房地产价格上涨还未明显下降,应该由市场来决定房地产业的未来;
⑶ 房地产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主要体现在需求的不足,但这正是房价过高造成的。中国百姓有严重的“买房情节”,潜在购买力是巨大的,只是因为房价过高,一旦房价回归合理水平,大量的购买力将使房地产业自然复苏,所以无需救市。
‘贰’ 1929年的经济危机,为什么人们要疯狂买股票为什么股价要狂跌为什么人们又疯狂抛售股票
1929年的经济危机,为什么人们要疯狂买股票?为什么股价要狂跌?为什么人们又疯狂抛售股票?
回答这个问题:
1.羊群效应。股票市场可样也有此效应,如2008年。
2.股票价格严重脱离价值,必然要下跌,这是价值定律决定。
3。同时大量人同时买和同时卖,会有加速效应,加速加深上升或下跌的幅度,当价格严重脱离价格,一般有会反转。就这样周期轮变。
4.当然当时大跌的导火线还有:经济层面的原因,如生产力过剩,需求不足等等原因。
这是以前学习的知识,现在加自己理解,用自己的话说的,
‘叁’ 经济危机对我国股市的影响
美国的经济危机影响实体经济,影响我国出口,汇率,外汇储备,进而影响我国的实体经济,股民信心,具体如下:
第一,境外投资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从整体上看,美国次债问题尚未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事态发展仍在掌控之中,但美国次债危机却远未结束。随着时间的推移,次贷问题的风险会进一步显现,并会延续对金融市场和投资者信心的不利影响,近日美国股市动荡说明了市场信心还很脆弱。
目前,美国次债市场的动荡已扩散到普通公司债市场,导致公司债券价格暴跌,商业票据发行受阻,投资公司、对冲基金和企业融资出现阻滞。如果房价进一步下降,消费和就业形势将会恶化,将严重影响市场信心,信贷市场会进一步萎缩,股市也会受到打击,美国抵押支持债券信用价差将进一步拉开。为寻求资金安全,将会有更多的资金涌向美国国债,美元资产组合和资产定价将面临重新调整,这会给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投资和中资银行外汇资产运用带来巨大的市场风险。
第二,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加大。同样,美国次债危机对中国股市和金融市场中的流动性也会产生影响,有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受次债危机影响,欧美投机性资金会对中国等新兴市场的投资风险进行重估,放弃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取向,撤资回国“保驾”,以缓解流动性和融资危机。如果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量撤资情况,就会对中国股市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一个教训;另一种情况,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市场成为国际游资安全的避风港。例如,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向好、投资回报率高、美国降息、人民币加息及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因素,会进一步降低投机中国资产的资金成本,由此会加速热钱流入,这样就会产生对冲掉央行抑制流动性过剩的效果,并进一步推高中国股市和房市价格,资产泡沫化和通货膨胀形势会日趋严重,为更大的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
第三,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将逐步显现。美国次债危机有可能会通过外贸渠道对中国的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由于中国对出口(特别是对美国出口)的依赖程度较高,美国次债危机将会透过降低美国国内消费需求,影响到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大幅下降,在国内消费乏力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产能过剩和供给过度问题。政府就会采取更加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限制产能,并容易导致通货紧缩,前几年中国已经出现过类似情况。由此,出口不振将增加就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另一方面,美元的持续下跌,导致了国际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以进出口加工为特点的中国企业盈利会构成极大压力。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将会逐步显现。
第四,中国房地产市场风险将更加突出。美国次债危机对中国房地产信贷风险是一个很好的预警。由于投机炒作成风,我国房价不断上扬,通胀压力迫使央行持续升息,这一情况类似于次债危机爆发前的美国市场。但是,我国房地产信贷没有信用分级和风险定价,假按揭和假收入资产证明并不少,信贷资产没有证券化,房地产信贷风险情况不明且风险相对集中在银行体系内。在央行近年来连续多次加息,我国住房按揭贷款正步入违约高风险期。为此,商业银行必须及早采取措施控制按揭贷款和房地产项目商业贷款风险,并要做出资金安排,提足风险拨备。
第五,中国的汇率制度会受到挑战。美国次债危机会导致美国经济和美元下滑,必然也会对主要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当前,中国外贸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人民币与美元息差缩小,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压力逐步加大,热钱流入加快及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大,使得中国处于加息和不加息两难境地。同样,在内外部压力下,将逼迫我们必须在急速升值和稳步小幅升值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这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和汇率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肆’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中股票、现金和房地产走势
20世纪全球有两次规模最大的金融风暴。第一次是起源于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带来的股票市场大崩盘;第二次发生在1973年到1974年间世界石油危机和随后的股票市场的空头走势。和第一次金融风暴相比,第二次并非因单日股票市场崩跌造成,其对美国家庭财富的负面影响也没有第一次那么全面而深刻,所以不是所有经历过那段日子的人都有相同的惨痛回忆。但是,对于金融专业人士来说,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那次金融风暴的影响绝对不会亚于第一次,因为它是一次慢性的摧残过程,投资亏损面的扩大似乎永远没有停止。股票市场价格整体下跌超过60%,就连保守的公债投资人的财富也大幅蒸发;利率水平和通货膨胀涨幅飙高到两位数;油价高居不下;房屋分期贷款价格高得连中产阶级都无法承受,而当时的股票市场行情坏到了甚至连基金经理人也开始怀疑自身的投资策略是否出了问题。这直接导致了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诞生,成为现代投资理财的理论奠基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所以,回顾现代投资理论的发展过程,可以清楚地区分出两种主要的理论流派,至于这两派理论到底谁优谁劣,至今还在争论不休,彼此的支持者虽然都倾心研究何者才是最佳投资方法,但最后的结论仍大不相同。我们并不想介入这样的争论之中,而是从巴菲特投资理论和一般投资人的投资理论这样两个方面来论述。
‘伍’ 经济危机对股市有哪些影响
在经济危机和股票市场波动性较高的时期,股票之间的关联性也会随之增加。
股票可以说就是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融资,对于企业来说,上市融资是低成本的,而且融资所募集的资金没有利息,也不会还给股东,是一笔稳定的资金。
所以资本市场不景气,就会影响企业的融资环境,也会影响经济。 减少了国民的收入,降低了内需,也会影响经济。
投资者会在股指策略中寻找单只股票的投资机会,这就进一步刺激了各个股票之间的关联性相对更低。当股票关联性较低的时候,各个股票走势往往也相对独立。
经济危机与股票涨跌的关系
经济危机分为高涨,危机,萧条,复苏,再次高涨,循环不止。每次危机四个阶段,十年左右一次危机。
看过资本论的都知道,经济危机的成因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这是显着的特征,工厂订单减少,发不出来工资。或者大量工人下岗失业。
仔细观察每次经济危机的共同特点发现,真正的原因是商品价格无法控制的上涨造成的。石油价格是最明显的,比如2018年全球经济危机时,石油价格高达130美金/桶。
美国房产谁都去抢房子买,造成全民炒房,房地美和房利美两个公司将住房贷款证券化上市成为次级债。当住房价格高的离谱,就打破了原来的全社会资金供需平衡。
大量资金集中到了涨价的石油和涨价的房地产里,消费者的收入却没有因为商品涨价增加多少,消费者不得不降低消费偿还贷款。
之后,积累到一定量化级后消费者的消费能力突然降低,随之而来造成的所有商品大量积压。就经济危机开始爆发。形成了危机阶段,这就是经济危机的成因。
‘陆’ 经济危机前后股市变化情况
股市作为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比经济的正常运行有3-6个月的超前期,即经济危机爆发前3-6个月,股市开始下跌;反之,在经济复苏的前6个月内,股市开始上涨。
‘柒’ 金融危机为什么股票会跌
经济危机导致全球经济的衰退,经济衰退就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走势,这些都是股市的根基,根基除了问题,自然会影响到投资者的心态,对股市的投资呈现恐慌状态,股市自然就会抛售下跌
‘捌’ 经济危机与股票关系
经济危机与股票关系:
股票市场是资本主义经济情况的晴雨表,股票暴跌预示着经济危机的到来 。股市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市场,经济上的变化明显地刺激着股市,使股价波动。也就是说,股价的狂涨和暴跌是资本主义经济状况变化的反映。
下面以30年代危机为例,分析各经济因素与股价变动的关系。股票市场是一种极其重要的集资渠道。由于它的繁荣,货币供应量加大,这样,投资商就易于取得企业投资的信贷,各地用于生产的投资巨增,一时造成固定资本投资的过度增长,货币流通量减少,导致银根吃紧。
银行只得提高利率,来控制货币的供应量,促使资金回笼,这就意味着股价的下跌。此外,生产盲目扩张与需求不足产生了生产过剩的现象。故而好景不长,1929年5月当美国的工业生产达到最高水平后,就逐渐下降。
股市暴跌加速了经济危机的到来,加剧了经济危机的程度 。股市和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的变化引起股市的波动,反过来,股市的起伏也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心理因素。股价涨落可以影响工商业起落的原因之一就是,它可以创造对经济前景乐观和悲观的气氛;影响工商业对生产的扩张和收缩。
股市的大跌加深了人们的恐慌和对目前企业、市场以及国家经济状况和前景的不信任度。资本家纷纷减少投入,撤回资金,致使生产停滞进一步加剧。
经济危机(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也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
(8)经济危机股票走势扩展阅读
经济危机的其他后果:
1、社会动乱;
2、国民经济调节和经济恢复;
3、政变。
经济危机爆发,加剧了社会各种矛盾的深化。
主要表现在:
经济危机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的破坏。
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经济危机进一步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经济危机加剧了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
‘玖’ 1929经济危机为什么股票大跌
详细手法的原因或者诱因多种多样,但大致可以说是这样造成:
1,经济有所发展,人们有钱了;市场上的钱多了;
(注: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银行通过多发行货币,使钱多了,物价上涨了; )
2,钱多了干什么呢,用来钱生钱,就是用来投资;尤其是发现物价上涨的较快后,为了不使贬值,只有投资;)
(注,其中很多是通过投资公司和银行)
3,大家都来投资,买股票或基金,于是股票基金大涨,于是来投资的人更多;
4,尤其是银行和基金,美国把大笔的钱借给欧洲和日本,当然利息较高;
5,世界经济发展没有这多快,于是产生了泡沫;就是说:股票的价格远远高于价值;企业的利润不足以支付借款的利息;
6,于是有一天,企业倒闭了,于是所借的钱不还了,于是其股票,不值钱了;
于是导致和其有关的金融公司的赔钱了,也倒了,或股票不值钱了,于是
工人失业,更没人买东西了,经济更差了;形成恶性循环。
包括去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大致也是这样的原因,不过诱因是房价的下跌;
当然,这其中不乏金融巨头的操纵。
‘拾’ 经济危机利好哪些股票
中国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的股票。尽管每股的收益下降,但是它仍在赚钱。重点是每年都会分红。当经济好转时,每股收益和股息都将会增加。此外,在经济危机中仍然能盈利分红的企业,在市盈率为6至4倍的时候,可以多次买入,这样持仓成本会比较低,利润也会比较大。股市作为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会比经济的正常运行有3到6个月的超前期,也就是经济危机爆发前的3到6个月,股市就会开始下跌;反之,在经济复苏的前6个月内,股市就会开始上涨。
中国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的区别
一、名称的不同、定位的不同:中国银行是我国国有的四大商业银行之一,英文名是:BANK OF CHINA,简称是BOC,中行,经过孙中山先生的批准,于1912年的2月5日正式成立。总行位于北京的复兴门内大街1号,是由中央管理的大型国有银行,是国家副部级的单位。而在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正式合并成立。该行计划逐步把各解放区的银行改组成为区行和分行,总行最先设石家庄、然后移到北京。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共全国统一的金融体系的基本形成。中国人民银行已辖的东北区行、西北区行、华北区行、中南区行以及它们所属的省市行署分行以及县支行,成为了中共全国金融的领导中心。发行的中国人民银行券(简称是人民币)作为华北、华东以及西北3区的本位币,同时计划按照不同比价逐步收回各解放区原来所发的各种货币,从而使人民币基本上成为全国的解放区统一流通的货币。从开始发行到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使用的人民币是第一套人民币。
二、业务和功能的不同:中国银行,主营的是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金融市场业务以及其他拓展的业务。而中国人民银行,主营的是依法制定并实施货币政策;发行和管理人民币的流通、投放以及回笼;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以及黄金储备。
三、监管机构的不同:中国银行,接受的是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以及中国银保监会监督。中国人民银行直属的是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