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據行情 > 股票ST後公允價值確定方法

股票ST後公允價值確定方法

發布時間:2025-05-28 04:33:05

Ⅰ 利用新會計准則 債務重組案例

ST東盛(600771)

同一控制下的上市公司通過關聯交易的方式產生利潤,「這種手法通俗地說,就是以天價收購以地價入賬。」資深財務專家表示。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ST東盛。來自國金證券(600109行情,愛股,資訊)的研究報告顯示,ST東盛大股東以8.3億元價格以資抵債,而其賬面價值僅1.3億元,這其中,差額7億元計入了資本公積,因此,只要這筆資產賣出
1.3億元以上的價格,從報表中看來,就產生了利潤,同時資本公積項減少,但實際上,只有賣出8.3億元以上,才能產生利潤。

ST東盛原名東盛科技,在公司2007年年報中,參與審計的相關會計師事務所為該公司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經其審計確認,公司2007年度股東權益為負值,股票簡稱更名為「ST東盛」。

公司今年上半年投資收益1857萬元,凈利潤卻僅有531.25萬元,每股收益0.02元,每股凈資產-4.54元;昨收盤價2.71元(5%跌停)。

ST中福

ST中福前身為*ST昌源,於2006年4月28日暫停上市,停市時股價0.68元。公司股票於今年4月14日恢復上市,復牌首日最高見8.99元,收盤8.60元,創下暴漲11.6倍的驚人紀錄。

2008年3月,ST中福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方式以資抵債,向山田林業開發(福建)有限公司定向增發2.58億股,以購買山田林業相關資產。年報顯示,公司2007年度營業收入18.93萬元,為房地產租賃業務收入和物業管理收入,凈利潤卻達3.78億元,每股收益1.29元,凈利潤的主要來源就是債務重組。「這樣的交易公允性存在一定問題,操縱利潤變得直接和容易。」業內人士分析說。

浪莎股份

浪莎股份曾被喻為「牛市第一股」。公司原名*ST長控,經重組後更名浪莎股份。

公司股票曾因重組而於2006年12月20日開始停牌,停牌時的收盤價為7.80元。4個月後復牌,復牌當天股價最高沖擊85元天價,收盤68.16元,收盤價漲幅達773%。2007年5月30日起更名*ST浪莎,此後經漲漲跌跌,昨日收盤8.83元。

重組後該公司2007年第一季度實現凈利潤28694.04萬元;每股收益4.73元,同比增長6756.34%。而當期公司的營業收入僅為455.36萬元。

很明顯,公司盈利大增,主要是因為所豁免的公司債務28536.83萬元,確認為債務重組收益,按照新會計准則,債務重組收益計入公司當期損益。但該部分利潤不會給公司帶來實際的現金收入。

雖然重組後公司資產負債率恢復到正常水平,又有新東家股改承諾(2008年和2009年若每年實現的凈利潤增長率低於25%,則差額部分將由新東家補足),但公司的實際盈利能力還要經受考驗,公司今年上半年每股收益0.18元。

Ⅱ ST曙光復牌後連收9個跌停!ST該如何實現起死回生

就在ST曙光復牌後,9個跌停板也成為了ST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按照ST的原定計劃,這個交易日它將繼續在跌停板上收出貨,並將交易方向轉向000875元。但9個跌停板一收,讓它很難繼續利用跌停板進行出貨,只能在幾個點內小幅地拉回,結果是在10點和11點兩次成交,最終跌停板上的交易額加起來為20969萬元,而以7月6日跌停價20.99元計算,則已收出7728.8萬元。但ST並沒有就此罷休,連續三天收出巨量,讓ST曙光進一步走強,9月9日全天以6.46元報收,較8月7日漲停價6.76元上漲2.25%,創下8月7日以來的新高。

Ⅲ 對於st的公司我們有什麼好的建議

一、退市新政下ST公司補虧策略
ST公司由於自身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存在較大缺陷,其進退問題一直存在於我國的資本市場中。ST公司面臨著進退兩難的境地,如果表現良好,在有效的會計年度內能夠實現業績的大幅度提升,則可以摘帽進而進行正常交易;但是如果表現欠佳,則要退出股票交易市場。由此可見,為了避免退市,ST公司會採取多種補虧策略。ST公司會採用各種財務手段進行調整,也會通過債務重組或者政府補貼等方式緩解資金壓力。
(一)債務重組。債務重組是指企業在發生財務困難的情況下,與其債權人協商減免部分債務,新舊債務間的差額即為債務重組的利得。實施債務重組的ST公司,主要方式包括:債務減免,如利息免除、債務展期甚至部分債務減除;實施資產置換,如控股母公司用優質資產置換上市公司的不良資產;股權轉讓,即由原來第一大股東將股權轉讓給新的投資者,通過股權變更為公司帶來新的資金支持,同時也改變原來的財務困境。
(二)政府補助。政府補助對於深陷債務危機的ST公司而言,無益於救命稻草。政府補助是指ST公司的財務困境進行財政性的補助,在非經常性損益中經常受到各方的關注。2006年發布的《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中將企業收到的政府補助分為兩種,均被確認為遞延收益:一種是與資產性質的政府補助,在相關資產使用壽命內進行平均分配,計入當期損益;另一種是與收益性質的政府補助,用於補償企業以日後的費用及損失,在確定期間計入當期損益。按會計處理慣例,政府補助應當計入企業當期收益,但是市場上不少瀕臨退市的ST公司與地方政府利用該會計政策,通過獲取政府補助以實現凈利潤扭虧為盈,從而避免因虧損而退市。政府給予上市公司補貼的理由很多,如鼓勵公司上市、給予獲得專利項目的補償、支持科研和技術創新、國家財政預算的政策性資金扶持、高新技術補貼,等等。
二、退市新政下ST公司補虧策略的缺陷
ST公司利用債務重組或者政府補助手段雖然可以改善公司當年的盈利情況,但是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公司的內部問題,特別是一些難以解決的資產、股權問題以及習慣性的內部交易問題,這些補虧的措施僅僅只是粉飾了企業的報表,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
(一)債務重組補虧策略的缺陷。一般情況下,上市公司進行資產或者債務重組大多是為了實現企業內外部各種資源的優化配置,用以來謀求更長遠地發展。ST公司在進行重組時會導致其報表項目重組的比重過大,重組過程中就會出現很嚴重的財務管理問題。ST公司的重組主要以年底的突擊性重組為主,雖然對於當年公司的經營業績和營業收入都有了明顯的改善,甚至會出現股票市場的幾度漲停局面,但是由於執行的是暫時性的策略,往往只能在表面上顯示出良好的跡象,但由於不屬於長遠性的系統性行為,之後上市公司的業績通常會出現大幅下滑,如同未重組之前的萎靡不振,甚至相比重組之前惡劣財務狀況更加嚴重。
(二)政府補助補虧策略的缺陷。ST公司的重組,通過政府補助的方式相對而言是比較便捷的選擇。但是通過此種方式也很難保證ST公司獲得實質性的盈利。為了實現扭虧增盈的目的,ST公司向政府申請補貼的借口花樣翻新,特別是在年底的時候,更需要通過政府補貼來粉飾自己業績不佳的財務年報。而對於地方政府而言,上市公司的相對較大規模的總資產可以為地方經濟發展發揮一定的支撐作用,也可以為地方政府進一步招商引資做出貢獻,地方政府已經越來越意識到上市公司對本地區經濟的重要性。因此,政府對於ST公司的請求會積極實施援助,幫助其實現扭虧為盈。但是,部分ST公司虧損主要源於自身的經營問題,政府若盲目進行補虧,也勢必為政府財政帶來沉重負擔。
三、退市新政下ST公司補虧策略改進建議
如果期望真正實現ST公司的扭虧為盈,就必須結合公司的具體特點,綜合其財務、管理、生產等方面,發揮債務重組及政府補貼的優越性,才能實現ST公司的扭虧為盈。
(一)債務重組補虧策略改進建議。債務重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為ST公司帶來經濟效益上的改進。但是在債務重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使之成為企業規避政策監管的工具。
1、加強違規操作監管。上市公司為了扭轉不良財務狀況,會出現違規操作行為。如《證券法》中規定,上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發行人披露盈利預測的,利潤實現數為達到盈利預測的80%,除不可抗力外,其法定代表人,盈利預測審核報告簽字注冊會計師應當在股東大會及中國證監會制定報刊上公開做出解釋並道歉;中國證監會可以對法定代表人處以警告等。但是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不夠具體化,操作性也不強。特別是針對ST公司,更顯得沒有針對性。因此,對於ST公司的財務狀況要進行持續監督,發現違規操作行為一律予以嚴厲懲罰。 為了能夠真實反映債務重組的流程與具體情況,防止出現可能性的盈餘管理及國有資產流失問題,可以成立專門的第三方獨立機構確定抵債資產的公允價值,並且能夠在債務重組過程中發揮重要的監督作用。第三方專門機構存在的主要作用不僅僅是監督管理,而且還可以有效解決債務重組中發生的其他問題,例如經營結構調整、擬定債務重組方案、實施咨詢與策劃等等,有效推動債務重組的展開,真正實現對ST公司的幫助。
2、改善企業組織結構。對於一個上市公司而言,財務健康、內控完整、資本充實,債權債務結構合理是企業實現上市公司價值最大的體現。上市公司在進行重組時,應該更多關注其產業結構是否合理、公司經營及管理結構是否具有明確的方向性。若能更多關注企業在生產經營方面獲利能力的提高,ST公司的財務和經營狀況才會根本得到改善。ST企業要藉助債務重組的機會,對資產的流動性進行鞏固。通過調整企業的組織結構,建立更加完善的組織框架。ST公司要根據自己公司的發展方向,對公司的產品進行合理調整,爭取在行業內有良好表現,適應市場的發展要求。通過調整生產經營方向,對利用價值較低的資產進行剝離,合理處置股權,爭取早日實現盈利摘帽。
3、合理調整財務策略。債務重組不是短期行為,因此對於ST公司來說,要加強債務重組過程中各個環節的控制,關注各種因素在債務重組中的發揮的作用以及可能產生的影響。企業的債務重組必須制定詳細的操作流程。首先,針對企業固定資產的折舊、企業短期投資跌價准備、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准備、存貨跌價准備、應收賬款的壞賬准備等項目,如果僅僅屬於賬面虧損,而實際上公司並未有大量的現金流流出,此種情況對折舊和計提准備帶來的影響,由此可以建議對ST公司全部負債資產進行價值評估,盡量和債權人協商進行債務重組。固定資產的價值在重新評估之後,可以通過股權賬面價值的減少來適當沖減對資產折舊和計提的影響,抑或向相關部門提交申請,根據評估以及減值的情況,減少每年的折舊額,以減少給企業帶來的壓力;其次,對於一些ST公司大量、逾期難以收回的應收賬款,可能真正導致其資金鏈斷裂、資金供應不及時,企業陷入資金循環的困境。針對此種情況,可以採取相應的法律動作以收回屬於公司的合理財產。所以,制定良好的應收賬款收賬管理策略,以及掌握好應付賬款的時間和信用尺度,可以幫企業脫離資金短缺,用企業自己的血以補充因缺血導致的財務危機。
(二)政府補貼補虧策略改進建議。政府對我國的上市公司給予補貼是A股市場的普遍做法,而且在近些年政府補貼額覆蓋面不斷擴大,金額也不斷增加。我們對政府補貼要採取科學的態度,努力發揮其良好的推動作用。
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由於我國政府在對ST公司進行補貼支持方面並沒有健全的法律法規,導致政府在補貼時具有一定的隨意性,部分地方政府在給予補貼之前,並未對ST公司進行細致全面的審核,在補貼的發放方面也沒有硬性指標和指引性的條款。這將會產生補貼發放的混亂,甚至會引發不公平。因此,我國必須由有關的監管部門牽頭,出台詳細的政府補貼法律法規,針對補貼發放的程序、發放對象、發放標准制定參考標准,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杜絕政府補貼的無序發放,實現補貼發放的有法可依。
2、落實政府補貼用途。政府為ST公司提供補貼,要注重持續性的政府在為ST公司提供補貼補虧時,要注意關注ST公司的資金用途。即在ST公司收到財政補貼公告時,就必須出具有關每一筆資金用途的詳細說明。資金若用在企業生產經營性建設上就要明確用於生產經營。購買的設備、生產線,要對供應商的選擇、合同的使用、後續可能產生的問題等進行追蹤。若投入到員工欠發的工資上時,則要落實到每一個人,不可虛報員工人數,不可發放到不在崗、不在職、不欠工資的員工手上。只有政府持續跟進,才能保證ST公司資金使用的有效性,防止出現新的虧損。
3、加強公司信息披露。雖然ST制度並不是對ST公司的懲罰,但是ST就類似於懸在上市公司及其管理者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管理者會面臨巨大的壓力。政府補貼是ST公司保牌摘帽的有力措施,但是若希望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必須通過ST公司自身的努力實現。因此,ST公司的信息披露顯得尤為重要。ST公司要注重對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堅持自願披露原則,通過信息披露自我施加壓力,實現公司經營業績的提升、內部管理的優化、產品質量的改進。上市公司要保證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堅決杜絕公司及相關人員的舞弊行為。通過良好的披露制度,提升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以便在資本市場吸引更多的資金,以期改變ST公司的財務狀況。

閱讀全文

與股票ST後公允價值確定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20162018年股票 瀏覽:60
企業股票籌集資金 瀏覽:239
前日漲停股票按什麼快捷鍵 瀏覽:504
科創板資金50萬要買股票嗎 瀏覽:69
蘋果手機自帶股票叫什麼軟體 瀏覽:988
華天科技最近6個月股票價格 瀏覽:388
雲南省投資控股集團股票 瀏覽:654
蘇州邁為科技股份股票 瀏覽:198
股票etf創業板有 瀏覽:151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股票名稱 瀏覽:49
600794股票走勢 瀏覽:840
愛眼科技股票代碼 瀏覽:826
向投資者分配現金股票股利的會計分錄 瀏覽:496
福晶科技股票走勢 瀏覽:949
股票盈利復利 瀏覽:688
ETF收益和股票是一樣的嗎 瀏覽:914
有的股票經常漲停 瀏覽:151
股票中的cci指標出現底背離 瀏覽:309
如何找到有投資價值的股票 瀏覽:137
股票冷暖帶指標公式 瀏覽: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