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賣鮮花的a股上市公司
賣鮮花的a股上市公司:
一、雲投生態
雲南雲投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雲投生態公司」)具有國家園林綠化施工一級資質、風景園林工程設計專項乙級資質,市政公用工程總承包三級資質、園林古建築工程專業承包三級資質、環保工程專業承包三級資質、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專業承包三級資質等四項資質,是雲南省最大的國有控股園林綠化上市企業。公司擁有「品種研發-種苗培育-苗木種植基地-工程設計及施工」完整產業鏈,致力於為綠化環境和生態建設提供服務。2012年2月14日,雲投集團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雲投集團是雲南省最大的綜合性投資控股集團,下屬有10餘家控股公司,涉及能源、交通、旅遊、林竹漿紙、金融、房地產、燃氣、醫療、文化等領域。
二、順鑫農業
北京順鑫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順鑫集團」)位於具有「綠色國際港」美譽的北京市順義區,是一家集農產品生產、加工、物流、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大型企業集團。順鑫集團控股的北京順鑫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於1998年11月4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是北京市第一家農業類上市公司,股票代碼000860,注冊資本43854萬元。順鑫涵蓋品牌有白酒、肉食品、物流等領域。
三、東方園林
北京東方園林生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2年,是集設計、施工、苗木、運營、養護全產業鏈發展的城市景觀系統運營商。下轄景觀設計、景觀工程、苗木·產品、養護、主題公園投資等多個業務版塊。
四、鐵漢生態
深圳市鐵漢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300197)成立於2001年,並於2011年3月29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公司是集生態環境建設工程設計、技術研發、工程施工與養護、苗木種植、生物有機肥銷售等產業鏈於一體的生態環境建設綜合公司,擁有國家城市園林綠化一級、風景園林工程設計專項甲級、造林工程施工乙級等相關行業資質。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廣東省優秀企業、廣東省誠信示範企業、廣東省僱主責任示範企業、廣東省二十強優秀園林企業、深圳市十強優秀園林企業、深圳市特色(生態修復)園林企業、深圳市勞動關系和諧企業、深圳市重點文化企業、第四屆中小企業誠信榜上榜企業。公司下設北京分公司等十多家分公司,已初步形成立足華南輻射全國的業務態勢。
『貳』 賣鮮花的a股上市公司
一、雲投生態
雲南雲投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雲投生態公司」),具備國家園林綠化施工一級資質等四項資質,是雲南省最大的國有控股園林綠化上市企業。公司擁有從品種研發到工程設計及施工的完整產業鏈,致力於綠化環境和生態建設服務。2012年2月14日,雲投集團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雲投集團是雲南省最大的綜合性投資控股集團,涉足多個領域。
二、順鑫農業
北京順鑫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順鑫集團」)位於北京市順義區,是一家集農產品生產、加工、物流、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大型企業集團。順鑫集團控股的北京順鑫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於1998年11月4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是北京市第一家農業類上市公司,股票代碼000860,注冊資本43854萬元。順鑫涵蓋白酒、肉食品、物流等領域。
三、東方園林
北京東方園林生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2年,是集設計、施工、苗木、運營、養護全產業鏈發展的城市景觀系統運營商,擁有多個業務版塊,如景觀設計、景觀工程、苗木·產品、養護、主題公園投資等。
四、鐵漢生態
深圳市鐵漢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300197)成立於2001年,2011年3月29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公司是集生態環境建設工程設計、技術研發、工程施工與養護、苗木種植、生物有機肥銷售等產業鏈於一體的生態環境建設綜合公司。鐵漢生態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多次榮獲廣東省及深圳市優秀企業稱號,業務已遍布全國。
『叄』 沃森生物「羅生門」,誰為140億買單
作者 王一涵
編輯 劉肖迎
雲南沃森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沃森生物),在生物醫葯市場上就好像一個浪子,始終沒有遇到那個值得他安定下來的人。
近期與子公司上海澤潤生物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澤潤」)的「分手鬧劇」,又搞得沸沸揚揚,人盡皆知。
12月4日晚,沃森稿喊生物連發9封公告,核心內容是公司將以11.41億元的對價,轉讓上海澤潤32.6%的股權,同時放棄優先購買權。若交易完成,沃森生物持股比例將降低至28.5%,不再具有控制權。
而此時,距離上海澤潤手握的2價HPV疫苗(宮頸癌疫苗)變現上市,只有一步之遙。在如此重要的時間點「賤賣」重要資產,投資者們的憤怒可想而知。他們在周末與管理層的電話會議中,靈魂發問:你們當投資者是傻子嗎?不怕因果報應嗎?
管理層也祭出經典回復:你可以質疑我們的能力,但不能質疑我們的人品。
盡管回復得硬氣,沃森生物卻在7號一大早發布公告,稱取消該交易預案。但投資者並不買賬,當天公司股價直接跌停,市值蒸發140億元。
矛盾的根源,來自沃森生物的「內部人控制風險」。
沃森生物是一家主要從事疫苗研發、生產和銷售的生物制葯企業,2001年成立,2010年登陸創業板。
上市時,沃森生物頭頂「未來的疫苗龍頭企業」「疫苗新貴」「值得一生珍藏的創業板經營公司」等光環。但次年,由於公司碧滲參與的四個疫苗項目中,三個失敗,公司股價腰斬。此後缺乏爆款疫苗的沃森生物,在資本市場變得不溫不火。
加之傳統疫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公司收入和利潤的增速也逐漸放緩,後又由於「大生物平台」戰略的失利,2014年至2018年,公司扣非後凈利潤連續虧損四年。
但隨著兩款重磅疫苗,13價肺炎多糖結合疫苗(以下簡稱「13價肺炎疫苗」)及HPV疫苗研發進度的推進,沃森生物在資本市場開始變得活躍,並終於在今年上半年爆發。
2020年4月,沃森生物的13價肺炎疫苗上市銷售,單二季度就為公司帶來1.12億元營業收入,占當期收入的20%。6月中旬,二價HPV疫苗申報生悔敬脊產並獲得《受理通知書》,這意味著該疫苗距離上市銷售,僅一步之遙。同時,在研的九價HPV疫苗也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好消息讓公司股價扶搖直上。8月5日,沃森生物創下史上最高收盤價91.8元,是年初的3倍。公司總市值超過1400億元,在A股69家生物醫葯公司中,排第5位。雖然以上半年5.73億元的營業收入,沃森生物只能排在33位。
截至9月末,沃森生物的股東戶數為11.94萬戶,較6月末上漲5.54萬戶,一個季度漲幅高達87%。
但與投資者的熱情湧入不同,沃森生物的大股東和高管們卻在紛紛減持和離職。
6月下旬,公司董事長李雲春減持1608.88萬股,參考市值超過8億元。第二大股東劉俊輝,自7月以來,減持1147.03萬股,參考市值4.96億元。
根據Choice數據統計,近兩年,公司前十大股東合計減持參考市值27億元,是同期凈利潤的3.5倍以上。而沃森生物高層更換也很頻繁,2019年公司高層離職6人,2020年離職5人。
值得回味的是,劉俊輝上半年還參與了沃森生物競爭對手之一,康泰生物近30億元的非公開股票發行,認購了近3億元的份額。
作為一家上市十年的公司,沃森生物一直處於沒有實控人的狀態。不僅如此,截至今年九月末,沃森生物連持股比例超過5%的控股股東都沒有,股權極其分散。
第一大股東雲南省工業投資控股集團,持股比例4.97%。而董事長李雲春,雖然任職超過13年,但持股比例已經由剛上市的15.05%下降至3.13%,在十大股東中排名第四位。
京衡鄭州企業重整重組部主任張華欣向市界表示,股權分散有利也有弊,好處是會減少大股東侵害小股東權益的情形,弊端在於股權太分散會導致股東會決議重大事項的效率降低,且會出現「內部人控制」的風險。
所謂「內部人控制」,是由於股東與管理層利益不一致,導致管理層利用信息優勢,對股東利益進行直接或間接侵佔。
雖然不能因為股權分散而判定沃森生物存在「內部人控制」的現象,但是上市至今,公司的業績表現確實不盡如人意。為此,沃森生物在2018年及2020年推出兩期股權激勵計劃,將高管利益和公司業績進行捆綁。
兩期股權激勵對象包括核心管理人員及骨幹至少163人,合計股票期權份數14910萬份,參考價格合計73.58億元。其中,公司董事長李雲春、副董事長黃鎮、總裁姜潤生和副總裁章建康,合計獲授的股票期權份數2840萬份,佔比19%。
如此豐厚的股權激勵,也對應著高標準的業績考核。以2018年的股權激勵為例,第一次行權的業績考核期為2018年及2019年,業績指標要求兩年累計凈利潤不低於10億元。以此類推,至最後一次行權期間,兩年累計凈利潤要求不低於27億元。
面對巨大的業績壓力,沃森生物的扣非後凈利潤顯得弱小又無助。但兩次「蹊蹺」的交易,卻讓事情有了轉機。
2012及2013年,沃森生物先後收購了上海澤潤和嘉和生物葯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和生物)。前者在研產品包括HPV疫苗,後者則手握4大單抗類葯品品種。
經過五年的投入支持和孵化培育,嘉和生物發展勢頭迅猛,獲得臨床試驗批件的產品,由1個發展成9個,而且多個品種進入臨床Ⅲ期階段,距離產品上市銷售指日可待。
但就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沃森生物卻賣掉了嘉和生物。
當時沃森生物給出的理由是,國內單克隆抗體成為熱點,但行業內競爭加劇,對公司未來的經營業績和現金流提出了較大的挑戰。公司為了更專注對13價肺炎疫苗和HPV疫苗的研發,決定轉讓嘉和生物股權,不再納入合並范圍。
2018年,沃森生物轉讓嘉和生物46.45%的股權,獲得了11.76億元的投資收益, 不僅當年凈利潤扭虧為盈,還順帶完成了前述2018及2019年的股權激勵業績要求中的10億元。
股權轉讓後,嘉和生物的第一大股東為HH CT Holdings Limited(以下簡稱HH CT),其最終資金來源為高瓴資本。同時,另一股東為業內研究最深、收入最高的臨床CRO(醫葯研發合同外包服務機構)龍頭,泰格醫葯旗下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沃森生物董事長李雲春,還是HH CT唯一股東JHBP(CY)Holdings Limited的前董事。
隨後,在高瓴資本和泰格醫葯的扶持包裝下,曾在沃森生物手中五年累計虧損2.61億元的嘉和生物,於今年10月在港股上市。上市首日一度暴漲超過30%,市值最高達158億港元。 相較於轉讓時34.7億元的估值,嘉和生物屬實被「賤賣」了。而他的兄弟上海澤潤,也即將面臨相似的命運。
12月4日晚,公告顯示,沃森生物打算以11.41億元的對價,轉讓上海澤潤32.6%的股權。這一次,「老熟人」又出現了。
據公告顯示, 本次交易最大買方是淄博韻澤,股權穿透後,其背後大股東就是泰格醫葯。而高瓴資本未參與此次收購,公司去年增資時買方之一的高瓴楚盈,是其關聯投資平台。
「鐵三角」再次合體,投資者們似乎看到了同樣的配方,嗅到了同樣的味道。
值得注意的是,沃森生物距離股權激勵中2019至2020年的業績考核只剩最後三個月了,但還有4.65億元的凈利潤缺口,使其四季度業績壓力驟增。
一旦此次上海澤潤股權在年底前轉讓成功,沃森生物預計將產生凈利潤約11.8億元至12.8億元。 如此一來,不僅可以輕松完成這一期業績要求,而且下一次的業績考核,也至少完成了50%。
如果未來上海澤潤也走上與嘉和生物一樣的上市之路,那就更不難理解,為什麼沃森生物非賣不可了。畢竟轉手一賣,既可以享受當下的投資收益,又可以免除大額的研發投入,未來一旦上市成功,還可以再賺一筆,堪稱「一魚三吃」。
這也就不怪投資者要將上海澤潤與同樣手握二價HPV疫苗的醫葯新貴萬泰生物的市值做對比了。畢竟,與萬泰生物當前超過800億元的市值相比,上海澤潤35億元的估值,絕對是「白菜價」。
一買一賣,是沃森生物高管和資本力量的狂歡,但與眾多投資者無關。
缺少主心骨的沃森生物,在生物醫葯市場上就像一個浪子,始終沒有遇到那個值得他安定下來的人。
本以為嘉和生物可以拴住沃森生物的心,卻沒曾想半路殺出個上海澤潤。而今,為了新歡「艾博生物」,舊愛上海澤潤也要隨時面臨被分手的情況。但沃森生物這一次的孤注一擲能否成功,卻充滿了未知。
今年5月,沃森生物與蘇州艾博生物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艾博生物」)合作,共同開發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帶狀皰疹mRNA疫苗。兩種疫苗都是由艾博生物進行前期研發,後期生產等商業化工作,則由沃森生物完成。
目前,我國已經有13個疫苗進入了臨床試驗,其中,4個疫苗已經進入了Ⅲ期臨床試驗。相較之下,沃森生物的新冠疫苗目前還正在開展Ⅰ期臨床試驗。對這種失去先機的疫苗的押寶,依然充滿變數。
而另一款帶狀皰疹mRNA疫苗,則具有較高的技術風險。mRNA疫苗從申請臨床的時間、能否獲得臨床試驗批件、臨床試驗能否成功、能否獲得葯品注冊批件,都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顯然,投資者並不想為不確定性買單。這也直接導致了12月7日公司股價暴跌20%,市值蒸發140.92億元。
當天,公司董事長李雲春在接受央視 財經 頻道采訪時表示,「非常遺憾,項目推出來沒有得到一些投資人的理解,一方面是我們的溝通交流不到位,另一方面我們作為企業經營者本身,公司的中長期利益和投資人在短期利益上有一定的分歧和沖突。」
資本市場上,信任和理解是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礎上的。若為了所謂「公司中長期利益」,而留給投資者一地雞毛,信任終將崩塌。經此一事,留給沃森生物的信用額度,已經不多了。
『肆』 雲南待遇好的十大國企
在雲南,一些待遇較好的國有企業包括:
1. 昆明鋼鐵控股有限公司
2. 雲南省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3. 雲南錫業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4. 雲天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5. 雲南煤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6. 雲南機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7. 雲南省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8. 雲南農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9. 雲南省交通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10. 雲南省工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雲天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2018年啟動了一項新的改革計劃。經過精心挑選,有977名核心員工參與了股權激勵計劃,佔在崗員工總數的7.8%。基於2017年的數據,該計劃規定了2019年至2021年凈利潤的遞增目標,以確保激勵對象能夠解鎖所授予的股票。例如,雲天化集團研發中心的副總經理宗世榮與公司簽訂了為期兩年的職業經理人合同,合同中設定了每年的即時和任期目標。他提到,考核標准更為市場化,不僅要完成設備驗收,還需對設備啟用後的效益負責。
2019年1月18日,宗世榮首次解禁了40%的股票,「股權激勵計劃將個人的命運與公司的發展緊密相連,對於科研人員來說,這是一種巨大的激勵。」除了股權激勵,雲天化集團還針對20%的核心員工實施了超額利潤分享和業績相關的激勵措施,並對所有員工實行了以「效率和效益」為導向的「雙效」工資激勵機制,以打破「低水平大鍋飯」現象,提升關鍵人才薪酬的市場競爭力。
通過資源整合和產業結構優化,雲天化集團建立了包括精細磷化工、氟化工和現代農業在內的多個新產業平台,實現了產業的多元化。此外,通過推動混合所有制和股權多元化改革,公司改善了資本結構,將負債率從92%降至84.2%。公司管理層成員、主要職能部門負責人及其下屬分子公司管理層成員共67名領導幹部已經轉變為市場化的職業經理人。
『伍』 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參股公司
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持有並參與運營的高科技公司包括1家全資或控股公司,以及5家參股公司。其中,最為知名的兩家是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00406)和廣東遠光軟體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2063),它們均為國內A股上市公司。
這些高科技公司正在進行改組改制,目標是通過股權多元化、科技創新和機制創新提升產業規模並實現最大效益。它們同時注重自主研發和引進技術,將生產經營與資本運營相結合,致力於提升公司的整體實力至新的高度。
具體到國電宣威發電有限責任公司,這家位於雲南省宣威市的大型發電企業,是雲南電網的重要支柱,由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和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掌控。其裝機容量龐大,且正在進行擴建工程以適應不斷發展的電力市場。原有的雲南宣威發電廠歷經數次改制,最終成為今天的國電宣威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由國電電力持股41%,其他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雲南省開發投資有限公司34%、昆明耀榮建築安裝工程有限公司10%、雲南銀塔電力工程有限公司10%和雲南電力設計實業有限公司5%。
在2011年,國電電力曾計劃收購部分股權,但因客觀原因調整了策略。該公司收購了雲南省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宣威發電25%股權,使其持股比例增至66%。國電宣威發電公司不僅從事火力發電,還涉及電力工程技術咨詢、設備檢修等多元化業務,積極應對市場挑戰,追求效益最大化。
回顧過去,國電宣威發電公司經歷了從工廠制到公司制,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型,為雲南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公司倡導以市場為導向,以安全和經濟效益為中心,以團隊精神和創新為動力,致力於打造一流的電力企業。在新的發展階段,宣威發電公司將繼續發展,七期擴建完成後,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800MW,展現其在滇東高原的嶄新面貌。
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00795)是中國國電集團公司控股的全國性上市發電公司,是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在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窗口和實施整體改制的平台。公司於1992年經遼寧省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批准正式成立,1997年3月18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2002年底進入中國國電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