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千股千評 > 只做一隻股票的大佬

只做一隻股票的大佬

發布時間:2022-06-24 12:13:18

『壹』 有沒有一輩子只炒一隻股票的人

應該是沒有,但是股票處於上漲趨勢,上漲趨勢中,一段時間,不斷的高拋低吸的人很多。就是股票波動的節奏,找好節奏,勝率很高。

『貳』 袁亞非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袁亞非

1964年12月生,祖籍江蘇豐縣,三胞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宏圖高科、南京新百、萬威國際、金鵬源康、富通電科 等多家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1987年大學畢業,就職於江蘇省南京市雨花台區政府,1993年下海創立三胞集團。現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常委,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副會長 ,江蘇省工商聯副主席,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 ,並受聘為公安部特約監督員。

2016年胡潤百富榜,袁亞非以400億財富排名第32位

公務員出身的他諸事不順,腦袋一熱跳入商海,不懂電腦,偏偏去賣電腦配件,靠著一套「王大媽」銷售模式,如今他是手握1000億的財富大佬,他就是三胞集團的創始人袁亞非。

1964年12月,袁亞非出生在重慶一個軍人家庭。父親三兩年換一次防,袁亞非就跟著全國跑,「小學前3年在湖北孝感一個山旮旯上,後3年轉到河北石家莊,初中又跑去了北京」。

直到高中,一家子才在南京一所部隊大院定居下來。1984年,高考成績一公布,袁亞非又喜又悲,喜的是數學考了滿分,悲的是英語成績不到10分,「跟當年杭州的馬老闆恰好相反」,最後他只好灰溜溜就讀了當地一所中專。

不過畢業時,工作分得還不錯,袁亞非去了雨花區審計局,2年過後,他被派到村裡做村官。

按理說 ,大學生都眼高手低,可袁亞非不到兩個星期就與農民打成一片。1990年,當他看到一個農民承包了74畝地時,袁亞非就寫下一篇《對一個種糧大戶的調查與思考》,文中提出「農民的土地都撂荒了,中國的糧食問題怎麼解決?」

文章一發表,袁亞非立馬進入了區領導的法眼,隨即他被調到了區里當秘書。

你想啊,總在領導眼皮底下晃悠,提拔機會那還不亨亨的!不過,在部隊大院長大的孩子,哪裡受得了天天點燈熬油寫材料?所以沒有兩個月,袁亞非就坐不住了,「什麼時候是頭?」半年後,他腳一跺,辭職不幹了。

此後,袁亞非借了12萬,租間民房,開始了個體生涯。他先後倒騰過大米,賣過服裝,還在水西門外支過鹽水鴨攤。不過,袁亞非也點背,幹啥啥賠,不過一年就把12萬塊賠個精光。

1993年中秋,袁亞非喝個爛醉,晃晃悠悠往回走,卻在大院門口碰到發小姚昀,「姚大哥做什麼呢?」「倒騰電腦配件,從南方進貨,拿到珠江路的電腦城賣,一年能賺十幾萬。」

袁亞非立馬酒醒了一半,第二天他就跑到母親那裡再借了5萬塊,直接殺到香港。要說袁亞非就是一個愣頭青,他根本不識貨,配件賣給別人20元,到了袁亞非這里就是30元,可他哪裡不知道,扛著5萬塊的一堆電腦配件,美滋滋回到了南京。

不過,這回可撞上了狗屎運。回到南京後一個月,剛好趕上匯率改革,人民幣大幅貶值,對港幣匯率從0.8元一口氣漲到1.3元,他進的配件反而比市場價便宜30塊,結果僅用一個禮拜貨就賣光了。

拿著賺到的3萬塊,他扭頭就在珠江電腦配件城成立了三胞電腦裝配公司。何為三胞?「台灣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袁亞非的野心可不小!

不過,野心不能當飯吃。由於租的攤位太偏,一連幾個星期都沒顧客,袁亞非急了。左思右想,最後他決定花80元在報紙中縫打一則豆腐乾小廣告,「三胞電腦等於全市最低價,等於全國最低價」。

要知道,在報紙上打廣告賣電腦配件,袁亞非可是在南京開了先河。沒有想到正是這無心之舉,卻讓他的電腦公司門庭若市,「每天光電話就要接500多個,一直忙到晚上十點半。」

別的老闆急眼了,全部打起了廣告。不過袁亞非卻氣定神閑,「別人掏100,我砸500」,「別人掏1000,我就砸3000」。原來就在一家報紙打廣告,此後他一乾脆5家報紙一齊報道,並且全都放在最醒目的頭版。

3個月過後,其他的電腦配件公司就不見了。到了1994年底,光珠江電腦城裡,袁亞非就租了11個攤位,經營的品種也從最初的計算機配件到整機、商務通、快譯通等11種電子產品。

那3年,袁亞非結結實實大賺了3年,存款也迅速上升到7位數。

等到1997年香港一回歸,水貨如潮水般沖到了南京,原來能賺到500元的一個電腦硬碟,這回就加50塊錢的利潤都沒人搭茬。

怎麼辦?

1999年4月,袁亞非在香港進完貨後,順便到深圳轉了一圈,結果在福田區,他就被沃爾瑪賣場人山人海的場面給震撼到了。到店裡一看,顧客要的東西沃爾瑪全都有,「一站式購齊,最大程度地方便了顧客」,「連衛生紙都能賣到脫銷」。

「為什麼不能學習沃爾瑪,開個連鎖模式的IT賣場?」回到南京,袁亞非花了3個月時間,他對國際上100多家零售企業的銷售模式進行分析,最後決定結合沃爾瑪,戴爾與麥當勞三家的優勢來做。

也就是說,沃爾瑪的規模采購+戴爾的生產直銷+麥當勞的標准服務,縮寫就是WDM,袁亞非形象地管這么模式叫「王大媽」,

2000年五一,袁亞非在一個企業家論壇上滔滔不絕說起「王大媽」,時任宏圖高科的董事長就在台下。結果宴會一散,他就拉住了袁亞非,「你的王大媽很吸引人,我要入股」,手裡還握著1個億的支票。

一個月後,宏圖三胞誕生了。

模式有了,資金有了,廠家呢?從前從產品製造到銷售要經歷5層,廠家、辦事處、分銷商,經銷商,用戶,層層剝皮,一台電腦裸機出廠價才1000,到了用手手裡已經翻到5000。

袁亞非找的就是這個痛點。當年8月,他通過七拐八拐的關系,在崑山找到了全球最大的電腦代工廠台商——廣達。

不過,人家根本沒空搭理他,袁亞非不多說話,直接硬邦邦地扔出一句「多給5%的利潤。」「啥?」廣達的銷售總監以為聽錯了,要知道當時代工一台電腦也就賺3%,結果當然是搞定。

廣達一搞定,全國其餘200多家廠家可就不淡定了,紛紛殺到南京。

半年後的2001年2月,第一家全新的「宏圖三胞」連鎖店在南京閃亮開業,賣場里集中了電腦整機、配件、耗材等1萬多款產品,是當時國內規模最大的IT產品超市。

在購滿1000元送百元大禮包的刺激下,開業頭5分鍾就涌進來200多人,搶貨的搶貨,搬電腦的搬電腦,結果前台開了單子,庫房卻沒貨,而庫里有貨的,賣場里又沒有數據。不過2個小時,袁亞非頭就大了,他大喊「關門歇業」。

「怎麼回事?」如坐針氈的袁亞非跑去找咨詢公司,人家開口就問「有信息系統么?」袁亞非直搖頭,「有了信息系統再來找我」。

袁亞非聽明白了,他當晚就踏上了北上的列車,最後掏出1500萬,把一套用友軟體的信息管理系統帶回了南京。

2002年初,系統上線,原來從入庫、提貨、上架、銷售需要3個小時,這回縮短到3分鍾,而且,「產品准確率高達99.8%。」年底一算賬,信息系統雖花了1500萬,但是一年就為公司節省了2000萬。

也就是2002年,袁亞非凈賺了4000萬。此後,袁亞非信心倍增,他一口氣在江蘇新開4家分店,結果店店爆滿。

2003年,袁亞飛決定進軍上海。,這是,上海一個電腦商找上門來,「合資建賣場如何?」想到上海人出了名精明,袁亞非沒有細想就同意了,「連同經營權一同交了出去。」

沒成想這位老兄人精明的不是地方,「只會算大帳不會算小賬」,為講排場,把賣場開在了外灘,「一個月租金就30多萬」,要知道,一台電腦的利潤才不過5%,哪裡經得住他這么折騰,結果一個月就虧了40萬,於是,袁亞非當天下午就讓他卷鋪蓋走人,自己親自坐鎮上海。

此後,袁亞非把「低價+大賣場」兩個殺手鐧用的團團轉,引起了上海灘的各電腦公司的聯合「抗宏」行動。不過,袁亞非壓根沒給對手喘息的機會,「多開店、多宣傳」,他保持3個月開一家分店的速度,並掏出1000萬大搞宣傳。

一年半過後,上海門店達到了22家,宏圖三胞的月銷售額也從500萬提升到了1600萬。

拿下上海,袁亞非直奔北京,隨後進軍全國。到了2007年,袁亞非手握70家門店,一年銷售賣了70個億,成為IT賣場全國巨無霸。

可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2010年,京東、淘寶,蘇寧一大批電商從天而降。線下的IT賣場受得沖擊非常大,袁亞非左右為難,「另起爐灶吧,太難!轉行吧,又不懂!」

不懂沒關系,可以找高人請教,此後,袁亞非走遍了全國知名高校與咨詢公司,「最多一天會見過5個戰略顧問」,最後決定走大金融+大健康+大商業的發展路徑。

第一、從證券著手,再切入房地產

2011年2月,袁亞非拿50萬到證券公司試試水,沒有想到證券公司員工一個誤操作,一個星期就讓袁亞非賠了30萬。不過,袁亞非沒深究,「反正錢也不急用」。沒有想到,3個月後,僅僅一隻股票就讓袁亞非賺到四百萬。

就這樣,袁亞非嘗到投資賺錢的快感。此後,他一鼓作氣,扔出5億美元拿下了李嘉誠在南京的金融中心。「通過金融杠桿一放大,那可是賺錢的快速通道。」

第二、進軍養老業

2013年9月,一帶一路的概念剛提出,袁亞非就嗅到了,他直接奔赴以色列,開啟「買買買」模式,一口氣買了以色列最大的養老服務公司娜塔莉,相當於服務了以色列20%以上的人口。

為何進軍養老產業?因為袁亞非的經濟高參告訴他,「我國已到人口拐點,2013年,中國社會60歲以上的人口達到2億」。袁亞非的朋友圈不是白混的。

最後是擴大產品,進軍百貨業

2014年2月,袁亞非以上億資金入股南京新百。後來,他還嫌國內不過癮,狠砸20億買下了英國168年歷史的福來莎百貨,那是中國企業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零售業境外投資。

一年後的2015年3月2日,英國威廉王子首次訪華,王子點名要見袁亞非,他就是要見見這個養活英國17000名員工的人是何方神聖。

就這樣,袁亞非成了業界紅人,麥考林、拉手網等幾十家各行各業的企業投還送抱,袁亞非的身價扶搖直上350億。

有人批評袁亞非不懂電腦,有人佩服他眼光獨到,羨慕他運氣好。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袁亞非的三胞集團下屬企業達100家,年銷售總額突破1000億。

「識人者君也,識事者臣也,會用人者才是領導者。」這是袁亞非最有力的回擊。

『叄』 中國股神都靠做一隻股票盈利嗎

做一隻股票盈利根本算不上股神,發現別人不知道價值的股票,挖掘實現它的價值才是。

『肆』 炒股高手為什麼不一年只做一隻股票

每個人的定位不同,有超短線、短線、中線、長線。定位不同操作自然不同了。

『伍』 股票大佬揭秘:莊家是如何操縱一隻股票的

先說第一步:建倉。

建倉就是不停在底部買入,普通的股票一盤可以買到流通盤的20%以上

具體做法就是在先往上買,再向下砸,反復這個過程。莊家賣一份籌碼出來,基本上就有2-3份跟風的籌碼,然後就在下面接住這些籌碼。

注意:底部持續時間越長,籌碼控制越集中,以後上漲的高度越高,即所謂的橫有多長豎有多高。

第二步是洗盤。

當拿夠底倉後,便是順著往上舉了。

由於底部時間持續較長,裡面肯定會有其他不是小夥伴的跟進來,在底倉建立完成後,拉離成本區進行震盪,給點小錢讓他們走人。

注意:突破成本上線時注意,一定要放相對巨量,遠超近一周的平均成交,同時突破後的價格應該超過成本上邊界5%以上,才能視為有效突破。漲停板,一字板,裂口都是很好的標志。

第三步:突破!

突破洗盤上邊後,就是突破了,這個時候就是買點。

突破,以洗盤區上邊價格+3-5%為觀察點,達到才能視為有效;同時突破洗盤震盪區時量能不宜過大,微微放量為好。突破時當天尾盤(若漲停可在封住之前搶入此為最佳)建立第一筆頭寸。

第四步叫做:換手。

但隨著行情的發展,必然引來跟風盤,這時候要做的就是每漲一定幅度,就做一次震盪形態,讓其他人獲利的籌碼換手。

建議最好不參與震盪趨勢的股票,一段段吃趨勢,當趨勢在的時候就守住趨勢前底或趨勢線,一旦破了立馬走人。突破震盪時候就再開多跟進。說起來雖然容易,但實盤的時候對莊家意圖的把握,對心理的控制,資金管理,止盈止損調教的經驗,都決定了你的盈虧。

最後一步就是:出貨!

當莊家賺得差不多了,也該收獲利潤了,一個字賣,一路壓低股價。這個時候就會有大量的言論和股評出來叫你搶反彈,技術圖形上也可能會故意做出會反彈的樣子,總之你只要進去了就輸了!

『陸』 股市那麼多大神,小散直接跟著大佬買可不可以

公司小張已經炒股很多年了,雖然沒有掙到很多錢,卻也斷斷續續的賺了點。用小張的話來說也就是賺了個零花錢。我們打趣小張,股市中有那麼多的大神,你這個小散戶直接跟著裡面的大神買不就可以了,肯定是穩賺錢。可小張的回答是,這種做法不現實。我們不理解,為他為什麼。

所以炒股對於小張來說已經變成了一種愛好和寄託,從股市中賺錢了會很開心,就不賺錢的時候也不要沮喪,只要本金不虧就是賺錢了。小散戶最好的出路還是在自己,有自己的做股理念,別人說的太好跟自己也沒關系,這就是定力,大神是大神,散戶是散戶,不管別人如何,只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柒』 中國股市十大牛散

中國的A 股市場90%的參與者都是散戶,誕生「牛散」這一特定的群體並不奇怪。所謂「牛散」,簡單來定義就是因持倉量巨大而出現在上市公司「十大股東」名單中的自然人。
從「打新」到參與定增,從博重組到炒概念,「牛散」的武藝五花八門,這是「牛散」第一個過人之處。例如,「ST 大王」吳鳴霄擅長從垃圾股中挖掘重組題材;創業板大佬趙建平善於從中小板、創業板中找到黑馬;而劉益謙青睞「定增」方式做上市公司長期的財務投資者。可以說,在他們熟悉的領域,這些「牛散」的戰績比多數投資機構、私募基金還要出色。
第二個過人之處是,「牛散」的資金量都非常巨大。「牛散」在一隻股票的持股量,經常從數百萬到上億股,動用的資金則是從幾千萬到幾億元。經歷這一輪牛市後,「牛散」們的賬面資產更是大幅飆升。例如,金融大亨諶賀飛持有的申萬宏源的市值已經超過12 億元;而私募大佬徐翔的母親鄭素貞更牛,在文峰股份一隻股票上的持股市值已經超過43億元。
第三個過人之處是,「牛散」的行蹤已經成為股市指標。每當季報、年報公布了知名「牛散」的最新持股消息時,便有小散緊隨其後、跟上搶籌,而主力則趁機拉升股價。
以文峰股份為例,去年12 月23 日,鄭素貞以8.6 億元受讓文峰股份1.1 億股(相當於7.85 元/股),發布消息當天文峰股份便漲停;隨後橫盤兩個月,今年2 月27 日,公司發布「每10 股轉增15 股、派發現金紅利3.6 元」的誘人方案。此後,文峰股份漲停不斷,在最近30 幾個交易日內股價就大漲了280%。鄭素貞成為文峰股份「二當家」僅3 個多月就獲得將近35億元的賬面浮盈。
跟著「牛散」學選股
每個「牛散」都自有其強於他人之處,這些超能力是在A股這個特定市場磨練多年摔打出來的。還有些「牛散」人脈關系龐大、嗅覺靈敏、消息靈通,這更是普通散戶學不來的。不過不要緊,對於那些先知先覺的「牛散」,散戶可以關注他們選股的特點,從中總結一些經驗。
比如「最牛散戶」劉芳,她今年以來持有的兩只股票都有相同的特點:總股本2億~3億股,市值也不大,百億元以下;公司主營業績不佳,尋求轉型之中。此外,這些上市公司家族企業特徵十分明顯。例如「龍大肉食」為宮學斌、宮明傑父子控制,「彩虹精化」的控制人陳永弟、沈少玲為夫妻關系。
這些企業的大部分財富由家族擁有,所以本身有很強的維護上市公司股價(「市值管理」)的意願,民間把這些上市公司的股票形象地稱之為「強庄股」。
以劉芳潛伏的彩虹精化為例:去年年底彩虹精化向大股東陳永弟等人定增,募集資金主要用於三個光伏發電項目,復牌後彩虹精化股價持續大漲了150%以上,大股東原來的持股市值增加了約9 億元,再加上剛剛定增1.6 億股帶來的約24 億元財富,這次定增後大股東賬面財富增加了33億元。當然,大股東吃肉,「牛散」喝湯,潛伏其中的劉芳獲利在2500 萬元左右。
專門「賭」重組的趙建平,選股能力更是超強。今年他投資的9 只股票,全部來自中小板以及創業板,目前有6 只處於停牌狀態,原因都是涉及「重大資產重組」。如此高的「中獎率」肯定有獨門秘笈,不妨索性就把「趙建平」當做小盤重組股指標吧。
有人愛小盤股,也有人愛大盤藍籌。持股萬科A 股多年不離不棄的劉元生、重倉金融股的諶賀飛就是例子,他們的資金往往集中在一兩只股票上,不像趙建平那樣分散。
如果投資者既想獲得大盤藍籌的穩健,又想從小盤股中博取高收益,不妨建立一個「藍籌 成長股」的組合,藍籌可以從保險、銀行、券商、房地產龍頭股中選,而小盤成長股可以重點關注「牛散」劉芳、鄭素貞和趙建平的持股。
中國股市十大「牛散」之一:最神秘的「牛散」——劉芳
中國股市十大「牛散」之二:價值投資者——劉元生
中國股市十大「牛散」之三:「牛散」隊長——黃木順
中國股市十大「牛散」之四:定增大王——劉益謙
中國股市十大「牛散」之五:創業板大佬——趙建平
中國股市十大「牛散」之六:新三板牛人——姚劍定
中國股市十大「牛散」之七:金融大亨 ——諶賀飛
中國股市十大「牛散」之八:擒獲最牛新股——周軍
中國股市十大「牛散」之九:曾經的ST大王——吳鳴霄
中國股市十大「牛散」之十:最牛老太——鄭素貞

『捌』 如何成為一個炒股高手

放在股市裡邊便是,聰明而且下手少的成了大佬,聰明而買賣頻頻的合相當買賣員,愚笨而懶散的往往能拿滿一輪牛熊周期,虧的也僅僅時刻。而愚笨還勤快的,那些虧70%以上的人才,便是這批人。

炒股便是炒心,修心。一般可分為四個層次:

1、舍:精挑細選或許成為的個股,慎重買入。看到哪個票好就買一點,這是無效率的出資辦法。小額資金根本不合適分散出資,會集資金火拚一兩個。

2、喜:買入之後就要堅定信心,以高興的心境看待漲跌,不要計較主力的震倉洗盤,特別要注意不要拿自己手上的股跟每天漲停個股攀比。

3、慈:掙錢最好留有餘地,要分批減倉,把風險和贏利留給他人。當然這樣做有時很苦楚,由於最張狂的贏利往往是在最短時刻內發明出來的,所以要用仁慈之心換貪婪之心也算是一種境地吧。

4、悲:常常總結過錯,堅持低沉的心境可以使人頭腦清醒。報喜多於報愁不只打亂周圍朋友的心態,也會令自己浮躁。股市裡的失誤意味著昂揚的膏火,不使用太惋惜。所以,回頭看看有利於進步操作水準。

閱讀全文

與只做一隻股票的大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永太科技股票股 瀏覽:337
股票基金app哪個好 瀏覽:428
樂視股票漲幅 瀏覽:50
購入股票作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分錄 瀏覽:915
京威股份股票市值最新排名 瀏覽:486
標普中國bmi指數etf的股票成交量 瀏覽:477
中國最大養牛股票 瀏覽:399
買股票只做中國平安 瀏覽:810
股票什麼叫資金賬號 瀏覽:924
股票十個漲停是多少倍 瀏覽:817
中國聯通股票價格分析報告 瀏覽:113
開通a股股票賬戶必須本人去嗎 瀏覽:819
表示每股所代表公司資產多少的股票 瀏覽:929
東方財富能交易股票軟體下載 瀏覽:754
電子競技投資股票 瀏覽:423
idg資本投資中國的股票 瀏覽:716
貨幣寬松政策影響股票 瀏覽:832
汽車行業股票龍頭 瀏覽:606
主力股票代碼 瀏覽:555
做股票資料庫 瀏覽: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