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財務舞弊徵兆可以從哪些方面加以識別
一、財務舞弊的定義
財務舞弊是指故意的、有目的的、有預謀的、有針對性的財務造假和欺詐行為。財務舞弊必然會在許多的方面表現出各種跡象。如會計人員頻繁離職、變更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公司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關聯交易頻繁、管理層經常發生變動或拋售其所持有的股票等等。
二、財務舞弊徵兆的識別
財務舞弊徵兆可以從管理層面、關系層面、組織結構和行業層面以及財務結果和經營層面加以識別。
1、管理層面的預警信號
管理層面的舞弊是一種最嚴重的舞弊指向,因為這是一種有組織、有預謀和多方參與的集體性舞弊行為。
如果發現以下管理層面的預警信號時,表明公司可能存在著財務報表舞弊:
高級管理人員有舞弊或其他違反法律法規的不良記錄;
高級管理層或董事會頻繁改組;
高級管理人員或董事會成員離職率居高不下;
關鍵高級管理人員的個人財富與公司的經營業績和股價表現聯系過於緊密;
高級管理人員處於贏利預期或其他財務預期的高壓下;
高級管理人員對不切實際的財務目標作出承諾;
高級管理人員的報酬主要以財務業績為基礎(如獎金、股票期權和銷售傭金);
高級管理人員的決策受制於債務契約,且違規成本高昂;
高級管理人員過分熱衷於維護或提升股票價格;高級管理人員過分熱衷於稅務籌劃;
重大決策由極少數關鍵人物(如公司創始人)所左右,且逾越決策程序的獨裁現象司空見慣;
高級管理層對於倡導正直誠信的文化氛圍缺乏興趣;
高級管理人員經常向下屬經營班子下達激進的財務目標或過於嚴厲的支出預算;
高級管理層過多地介入專業性很強的會計政策選擇、會計估計和會計判斷;
高級管理層頻繁接受媒體的采訪宣傳且對沽名釣譽的活動樂此不疲。
以上種種跡象表明管理層有了舞弊的壓力、動機和可能。但是,舞弊是一種人人都可能進行的違法行為,但不一定都會發生。如果管理層人員的職業道德規范和操守很高,信用意識很強,就不一定發生財務舞弊行為。正如有些人見利忘義,而有些人卻拾金不昧一樣,道德水平起著很大的制約作用。
2、關系層面的預警信號
關系層面是指公司在其經營過程中由於經濟、金融、法律、投資、融資等多方面的活動而形成的一種關系。通過觀察與分析公司在處理與金融機構、關聯公司、注冊會計師、律師、投資者和監管機構的關系時是否存在異常情況,可以對公司是否進行或者准備進行財務報表舞弊作出判斷。
這些關系層面的預警信號主要包括:
貸款或其他債務契約的限制對公司的經營或財務決策構成重大問題;
銀企關系異常(如與異地的金融機構關系過於密切、開設的銀行賬戶眾多);
高級管理人員或董事會成員與主辦銀行的高層關系過於密切;
頻繁更換為之服務的金融機構;
缺乏正當的商業理由,將主要銀行賬戶、子公司或經營業務設置在避稅天堂;
向金融機構借入高風險的貸款並以關鍵資產作抵押;
經營模式缺乏獨立性,原材料采購和產品銷售主要通過關聯公司進行;
經常在會計期末發生數額巨大的關聯交易;
當期的收入或利潤主要來自於罕見的重大關聯交易;
關聯交易明顯缺乏正當的商業理由;
對關聯方的應收或應付款居高不下;
公司與其聘請的會計師事務所的關系高度緊張或關系過於密切;
頻繁更換會計師事務所或拒絕更換信譽不佳的會計師事務所;
高級管理人員在審計時間或審計范圍等問題向注冊會計師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高級管理人員對注冊會計師審計過程中需要詢問的人員或需要獲取的信息進行了正式或非正式限制;
經常變更為之服務的律師事務所或法律顧問;
頻繁捲入訴訟官司;
高級管理層與股東之間的關系緊張;
頻繁發行或增發新股、債權,導致投資者抱怨或抵制;
高級管理層與投資銀行或證券分析師關系過於密切或緊張;
高級管理層與證券監管機構關系緊張;
高級管理人員或董事會成員在財務報告和信息披露方面受到證券監管機構的處罰或批評;與稅務機關稅務糾紛不斷。
3、組織結構和行業層面的預警信號
企業組織結構是指企業組織的基本框架,是對完成企業目標的人員以及人員關系、級職以及級職關系、權責以及權責的范圍、資源以及資源的配備等等所作的制度性安排。組織結構過於復雜、設置不合理、授權不明確等問題都可能導致企業財務管理失控,從而產生舞弊行為。
組織結構和行業層面的主要預警信號包括:
組織機構過於復雜;
所在行業處於成熟或衰退階段;
缺乏內部審計機構或人員配備嚴重不足;
董事會成員主要由內部執行董事或「灰色董事」組成;
董事會的作用過於被動,受制於高級管理層;
主要子公司或分支機構地域分布廣泛,且缺乏有效的溝通和控制;
信息系統薄弱或IT人員配備不足;
未設立審計委員會,或審計委員會缺乏獨立性和專業勝任能力;
所在行業競爭加劇,經營失敗與日俱增;
在行業一片蕭條時,公司的經營業績一支獨秀;
遭受巨額經營損失,面臨破產、被敵意收購或其他嚴重後果;
所在行業技術進步迅猛,產品和技術具有很高的陳舊風險;
所在行業對資產、負債、收入和成本的確認高度依賴於主觀的估計和判斷。
4、財務結果和經營層面的預警信號
財務成果主要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內的經營狀況,從財務成果有關指標的變異和特殊性,也可以反映出企業財務舞弊行為。
財務結果和經營層面的主要預警信號包括:
經營業績與財務分析師的預測驚人接近;
報表項目余額和金額變動幅度異常驚人;
對外報告的資產、負債、收入和費用主要建立在高度主觀的估計和判斷基礎之上,且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很可能隨著估計和判斷基礎的變化而嚴重惡化;
收入和費用比例嚴重失調;
高度依賴於持續不斷的再融資(包括股票和債務融資)才得以持續經營;
報表項目的余額或金額源於一筆或少數幾筆重大交易;
會計期末發生「形式重於實質」的重大交易且對當期經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財務報表被注冊會計師發表「不幹凈」意見;
在連年報告凈利潤的同時,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持續人不敷出;
對外報告的贏利能力以遠高於競爭對手的速度迅猛增長;
主要成本費用率大大低於其競爭對手;
財務報表附註晦澀難懂;
連續多年依靠非經營性收益才得以保持贏利記錄;
財務杠桿高,處於違反債務契約的邊緣;
經營業績與其所處的行業地位不相稱;
經營成功所高度倚重的產品或服務面臨著市場競爭、技術進步、消費偏好或替代品的嚴峻挑戰;
對外報告的經營業績與內部預算或計劃總是保持高度一致,罕有例外情況發生;因經營業績不佳導致股票交易持續低迷,面臨著被交易所終止交易的風險。
三、財務舞弊的具體徵兆表現
由於企業的財務資料最終要向有關方面披露,並且雖然披露的主要目的各不相同,但不外乎增加利潤、減少負債等幾個方面,使企業能夠獲得良好的市值,爭取到更多的銀行貸款。從會計角度看,財務舞弊主要表現為銷售收入舞弊、銷售成本舞弊、負債和費用舞弊、資產舞弊和披露舞弊等形式。
1、銷售收入舞弊的預警信號
2、銷售成本舞弊的預警信號
3、負債和費用舞弊的預警信號
4、資產舞弊的預警信號
5、披露舞弊的預警信號
⑵ 如何快速識破上市公司財務報表造假
即是快速,便是一眼望去,一目瞭然。
是否存貸雙高。存,就是銀行存款,貸,就是銀行貸款,具體的貸款,就是短期借款。你有現金,為什麼還要向銀行借錢。銀行的錢要利息的。這有反常,不能解釋,必有妖孽。
收入、凈利潤、扣除非經常損益凈利潤和經營現金流量凈額。三者同增同減視為優良,三者有一項跟不上。找到解釋看為什麼,解釋不了。反常必有妖。
應收賬款的同步性。應收賬款是個核心指標,他有沒有季節性?他是否增長快於收入?上市公司是否通過延長賬期也就是讓人多欠錢的方式來搞銷售。對於投資人很容易觀察,你只要將收入和應收賬款之間的比值進行觀察。當然,有條件的投資人觀察應收賬款的壞賬准備。結合你了解的行業狀況,你覺得他的壞賬是否提夠了。造假的企業,往往將應收賬款做大,從而導致經營現金流減少,而當應收賬款積累幾年之後,一次性暴雷解決問題。筆者分享一個不錯的股票杠桿平台,曜鑫科技,實盤交易,無資金門檻。
存貨真實性和金額有沒有異常擴大。存貨真實性投資人只能簡單的想像一下存貨點算的難度。個人不建議投資獐子島和東方金鈺,原因在於個人覺得自己可能沒有能力去明確這些企業存貨的真實性。想像一下都覺得很難,比如獐子島的扇貝至少需要潛水吧,比如東方金鈺的翡翠,人說「翡翠無價」。所以這些我想像一下都覺得搞不清楚的存貨,就不參與了。另外要觀察存貨周轉率。存貨周轉率不是觀察大小,而是觀察變動趨勢。比如茅台存貨周轉天數都是上千天。原因在於茅台的存貨要存五年,今天賣的是五年前的酒,他的存貨周轉率肯定不高,但是不要緊,他只賣一年的酒即可。但是阿膠最近幾年就不同了,雖然葯中阿膠,但是其存貨周轉率從1以下連續3年越走越低。這么看,說明阿膠漲價策略影響了銷量,而如果阿膠下跌,那些不在使用的女士是否還會回頭購買,未知數。當然這並非造假,從投資人角度,快速的看出上市公司是否流水順暢。
我們不愛重資產,如果有技術專利,我們寧願他每件專利只計算1元的無形資產。非流動資產我們不喜歡,但是對於企業,這部分不可或缺,沒有機器設備和廠房的確不能算一家企業。但是我們希望一家企業資產輕一點。在舞弊方面關注商譽和無形資產的變動。費用資本化,是操縱利潤的好途徑。
毛利率。毛利率橫向對比同行業,縱向對比歷史,看是否符合你的理解,反常的高,反常必有妖。
看看報表,然後仰望星空思考幾小時。很簡單,想想他的業務是否符合你的理解,他吹的天花亂墜的時候,你用你對社會行業的觀察,有自己判斷,或是否定,或是肯定。
綜上,一切的財務分析都是從業務出發結合財務觀察。不要奢望於會計數據勾稽關系,有時候一本負責任的財務分析書籍會給你介紹業務,而很少涉及會計表格。投資人穩健的,盡量規避復雜業務的企業。總之,多大的胃,多大的碗,不可暴飲暴食。
⑶ 如何識別上市公司製造的虛假財務信息
立信CPA注會小編整理網友分享,上市公司造假手段再高明,也會露出蛛絲馬跡。人類智慧的結晶———復式記賬法,使會計各個賬戶存在著很嚴密的勾稽關系,三大會計報表的金額也存在相互對應的關系。造假只能是無中生有,或拆東牆補西牆,必有破綻可尋。在上市公司年報正式公布之際,筆者對上市公司可能採取的不正當手段來掩蓋其業績的方式方法做了小小的總結,在此提供給讀者,以幫助大家來識別上市公司財務信息的真偽。
一、上市公司財務信息造假的具體表現
上市公司會計造假表現為公司的財務數據不能准確反映上市公司真實的經營情況,即信息失真。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1)違反法律的惡意造假行為。
如偽造會計原始憑證、偽造合同,虛增銷售收入。這種造假行為是十分惡劣的,純粹是子烏虛有。
(2)利用虛假包裝、關聯交易或報表性重組所形成的業績虛胖。
上市公司為了首次發行股票、再融資、扭虧,造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首次上市發行的公司多數是非整體改制上市,通過剝離非經營性資產,讓最優質的資產上市,但又先天發育不良,生產經營往往是通過關聯交易進行的;關聯交易的發生是非市場化的,產品定價的調控性較強,這種交易形成的業績往往是不可信的;報表性重組所形成的業績只能解燃眉之急,不具有可持續性,這種業績也是虛假的。這種業績虛胖往往來年就會露出醜陋的嘴臉。
(3)利用非經常損益來粉飾業績。非經常損益其性質上屬於一次性收益,穩定性、可靠性都較差。
(4)利用會計政策手段來操控利潤。這種手段的運用有時候還是屬於合法的范圍之內,並且影響金額並不是很大。但在關鍵的時候也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成效。
二、上市公司財務信息失真的識別
無論會計人員造假手段如何高超,但他不會完全脫離實際,因此依靠上市公司的三大會計報表,再結合上市公司行業的基本面,我們可從以下方面初步判斷上市公司是否有做假賬的可能。
(1)用毛利率或主營業務利潤率判斷上市公司利潤真實性。
一個公司要想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主營業務利潤率或毛利率保持一個穩定的數值是至關重要的,並且要在同行業中保持前列。在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中,要想長期保持在行業前列又是困難的。假若一個企業的該項指標異乎尋常地高於同行業的平均水平,我們就應該抱著懷疑、謹慎的態度來看待。以藍田股份為例,2000年年報以及2001年中報顯示,藍田股份水產品的平均毛利率約為32%,飲料的平均毛利率達46%左右,而身處同行的深深寶的毛利率約20%,馳名品牌承德露露毛利率不足30%。從公司銷售的產品結構來看,相關產品都應是低附加值商品,出奇高的毛利率的確很難令人置信。
(2)判斷應收賬款增長幅度是否大幅超過銷售收入的增長幅度。
對於處於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中,企業保持一定的賒銷以擴大銷售范圍是很正常的,各個行業的特性、競爭程度不同,也導致主營業務收入與應收賬款的比值(應收賬款周轉率)有所差異,如商業企業一般採取現銷,周轉率就應該較高。但如果應收賬款周轉速度慢,或者應收賬款增長幅度驚人,那麼對於該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真實性就應有所懷疑,有可能是關聯交易產生的虛假銷售收入,應收賬款長期掛賬。如北大科技2000年主營業務收入大幅減少的同時,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和其他應收款卻大幅增長,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和其他應收款余額總計比上年末增加25984.35萬元,增長率為181.96%。
(3)判斷公司支付的所得稅多少,並與利潤總額進行比較。
目前上市公司所得稅採取先征後返的政策,所得稅率現在一般是33%,所得稅的稅基是應納稅所得額是從利潤總額調整而來,但總的來說相差不大。若支付的所得稅與利潤總額的比例與公司的所得稅率相比小很多,那說明公司的利潤總額虛假成分可能性較大。財經記者對銀廣夏的懷疑之一也是該公司的上交所得稅較少。
(4)判斷公司利潤是否來自於主營利潤總額的構成。
主要有三大層次:利潤總額Κ營業利潤+投資收益+營業外收支+補貼收入,對於一個非投資管理型的企業,營業利潤表明了公司主營業務盈利額的大小,這也是公司利潤總額的主要來源。目前卻存在著一部分上市公司是「投資收益挑大樑」的現象,說明利用投資收益來操縱利潤比較普遍。上市公司的投資收益大多屬於一次性,用非經常性損益撐起的業績只能是「曇花一現」。
綜上所述,我們看到上市公司的造假也並非無懈可擊,只要投資者能夠認真閱讀財務報表,採取縱向和橫向的比較方法,我們是可以從中發現一些問題的,以避免自己遭受較大的損失。
⑷ 股市中常見的騙局有哪些我們要如何才能識破
要知道但凡看起來賺錢很容易的一定是假象,無論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都要警惕各種騙局,股市也是如此,十次中有六次虧本兩次打平,兩次賺錢就算不錯了。稍有不慎就可能會掉入圈套中,就算是躲得了一個坑,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還會有更大的坑在等著你,不經歷一番是無法成就一番事業的。
相比前兩種,最後這個騙局才是無法破的,破市場騙局容易,但是破自己的貪婪卻很難。有幾個人在面對誘惑的時候能抵得住,知道的話還會有所防範,要是不知道的話就要一廂情願甘心掉入局中無法自拔。
⑸ 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要怎麼樣看才懂呢
我們買一隻股票,買的是什麼?實際上買的是上市公司,股票名稱代號只是一個載體而已,很多股民本末倒置,買入一隻股票的原因只是因為這只股票在上漲,覺得會繼續漲,或者覺得這只股票跌了很多,應該不會跌了。這只是一種感性的判斷,僅僅是博弈漲或跌的可能性,甚至很多股民買入一隻股票虧了很多,割肉了還不知道這只股票是做什麼生意的。
上市公司財報,並不一定可以幫我們找到大牛股,但是通過對財報的了解,可以用來對上市公司經營能力進行參考,從而為自己投資股票作出決策依據。
⑹ 品今觀市的在線課堂中,有沒有教投資者如何分辨股市中公司財務造假情況的
這幾年,有些上市公司的造假行為,給不少投資者帶來了巨大的資金損失,因此,作為投資者來說應該睜大雙眼,小心分辨;品今觀市在線課堂有節課講解了公司財務造假的辨別方式,要注意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輪轉結果在利潤表中體現等,我覺得課程對咱們普通投資者的幫助很大。
⑺ 怎麼看股票財務數據是否將被st
每股凈資產小於股票的面值,就有被ST的風險。因為每股凈資產小於股票的面值,也就意味著虧損,而連續兩年虧損,就會被ST。
每年投資ST股票失敗的人不勝其數,但是股票ST股票的具體內容不為人知,下面詳細講解下。
大家千萬不要忽略以下這些,操作時候需要相當注意第三點否則很有可能出先問題。
在我們針對股票ST進行詳細的分析之前,先給大家分享今日機構的牛股名單,趁還沒被刪前,快來領取:速領!今日機構牛股名單新鮮出爐!
(1)股票ST是什麼意思?什麼情況下會出現?
Special Treatment簡稱為ST,指的是滬深兩市交易所給那些財務或其他狀況出現異常的上市公司股票進行警示的政策,在股票名字前加上「ST」,俗稱戴帽,以提醒廣大投資者慎重投資這類型的股票。
一旦公司的虧損有了三年,就會變成「*ST」,千萬要注意這樣的股票,一到碰上務必小心,因為它的個股面臨退市的風險。
除了在股票名字前加上「ST」之外,這樣的上市公司還需要考察一年,對於考察期的上市公司,股價的日漲跌幅需要控制在5%以內。
在2019年時一場有名的案例就是康美葯業的300億財務造假,在這次案件發生之後,赫赫有名的A股大白馬變成了ST康美,連續收獲15個跌停板和蒸發超374億的市值,全都是在案件之後。
(2)股票 ST如何摘帽?
審計結果表明財務異常的狀況已經消除了,就是說在靠擦期間的上市公司年度財務狀況已經恢復了正常,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公司的凈利潤仍然為正值,公司仍然是持續運轉正常的話,就可以向交易所申請撤銷特別處理了。
我們俗稱的「摘帽」,就是股票名稱前的ST標記在通過審批後撤銷掉的。
通常情況下,被迎來的上漲行情是在摘帽之後,這類股票我們可以重點關注,順勢賺點小錢,這些摘帽信息要怎麼樣才能在第一時間獲得呢?這個投資日歷可以幫到你,就像哪些股票進行分紅、分股、摘牌這些信息每天都會提醒,點擊鏈接就可以獲取了:專屬滬深兩市的投資日歷,掌握最新一手資訊
(3)對於ST的股票該怎麼操作?
萬一自己手頭里的股票已經成了ST股票,則需要嚴密關注著5日均線,並將止損位設置在5日均線下方,萬一股價真的跌破5日均線,為了及時止損,一定要迅速清倉,這樣後期持續跌停的時候就不會被套牢了。
另外還有一點,不建推薦投資者去建倉帶ST標記的股票,因為這一類型的股票在每個交易日的最大漲跌幅只有5%,操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對於投資節奏是相當難把控的。
要是你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操作,千萬不要錯過這款股票神器,只需輸入代碼,便可以知道股票怎麼樣:【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⑻ 如何分析股票財務造假
先要掌握一定基礎的財務知識,譬如庫存、經營現金流等,如若公司通過虛增業務等方式進行財務造假,正常從報表上很難判斷,要結合公司歷年財報、市場公開信息綜合判斷,也可以藉助天眼查、企查查之類的平台進行對比分析,總是要提高自己的識別能力!
⑼ 牧原股份財務數據遭質疑,怎樣可以看出財務數據造假
就牧原股份聚集發布了眾多見解,提出質疑的點關鍵取決於,牧原股份的固資太高,基本上與營業收入非常,固資/營業收入遠超同業競爭別的上市企業; 牧原股份與大股東集團旗下建築工程公司存有很多的關聯方交易,暗喻修建豬舍的牧原工程建築從上市企業賺了很多錢; 極少數公司股東ROE遠小於總公司公司股東ROE,極少數公司股東的ROE僅為13.98%,而所屬總公司公司股東的ROE卻達到47.88%,等同於這種極少數公司股東在同上市企業做不賺錢的合作經營做生意。
公司在作假以前肯定是有一個開始的,例如領域逐漸低迷了,公司逐漸虧本了,借了許多貸款利息高的錢,高管大魚缸換水,這種全是發病原因,全是開始,公司為了更好地不破產倒閉,而且保持投資人的信賴,保持金融企業的信賴很可能便會逐漸踏入銷售業績作假的路面。
⑽ 渾水公司如何發現財務造假
轉貼,請參考
美國做空機構渾水公司,狙擊了不少中概股,在揭露中國概念股財務造假方面十分精準。
渾水沽空的股票,總體來看,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類似安然的龐氏騙局公司,如嘉漢林業;第二類是有一定經營實體但惡意造假的垃圾公司,如東方紙業、綠諾環保及中國高速頻道;第三類是投資行為和財務報表存在一定疑問和疏漏,或者盈利模式、財稅制度存在被誤讀的正常經營的公司。
中國概念股所表現出的一些表性特徵與財務造假有極強的正向相關性。這些特徵主要包括:遠高於同行業的毛利率;報給工商和稅務部門的文件與報給SEC的不一致;有隱瞞關聯交易的情形或收入嚴重依賴關聯交易;可疑的主要股東和管理層股票交易;審計事務所名不見經傳且信譽不佳;管理層的誠信值得懷疑;更換過審計事務所或CFO;過度外包、銷售依賴代理或收入通過中間商;復雜難懂的超過商業實際需要的公司結構;超低價發行股票。
渾水的作業流程
渾水公司由於是律師創立的,較多地採用了暗訪、走訪客戶及經銷商等實地調查手段。
首先通過一些外部信息,如朋友、做空機構提供的線索,或者憑借一些公司作假的共同特點如:遠高於同行業的毛利率、 披露信息不一致、有隱瞞關聯交易的情形或收入嚴重依賴關聯交易、可疑的主要股東和管理層股票交易、審計事務所名不見經傳且信譽不佳、管理層的誠信值得懷疑、過度外包、銷售依賴代理或收入通過中間商、復雜難懂的超過商業實際需要的公司結構、超低價發行股票、頻繁更換審計機構、只融資不分紅、經營數據有悖常識等尋找做空標的。
在確定可疑標的後,便從商業模式、經營情況、資產規模等方面尋找公司的問題,然後對各個問題進行取證,手段有查賬(多數以公司提供給美國證監局的報表與工商局報表對比)、現場調研以及調查產業上下游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