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中免股票還有上漲空間嗎
1、中國中免股票價值158倍(TTM),自2020年4月以來累計上漲333.04%,近期股價最高至311.4元/股,仍保持「我要漲」的態勢 「超級賽亞人」是從前國旅中解放出來的中國。不過,如果你一邊看中國的中國自由保險的財報,一邊看它的走勢圖,恐怕你心裡很難不敲幾下鼓,因為中國的中國自由保險似乎沒有足夠的理由。無論是從近幾年業績增長的真實情況,還是從今年三季度的業績來看,保險崛起「炸天」。當然,過去的表現並不代表未來的成就。畢竟,股票投資是未來。在接受紅色周刊記者采訪時,部分專業投資者表達了對它的持續樂觀態度!其股價大幅上漲的背後,還有私募基金和知名的牛三。一方面是「昂首挺胸」瘋狂上漲的「姿態」,另一方面又是一些「慘淡」的業績狀態。那麼,免稅行業「大佬」股價的大幅上漲是其核心資產價值的表現
1、中國免稅是2008年3月由中國國旅總公司和中國免稅品(集團)有限公司100%股權和部分不動產組成的股份有限公司。可謂是擁有「金鑰匙」的企業,生來就擁有稀缺的免稅牌照。憑借這一獨特條件,於2009年10月,即成立第二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交易。
2、憑借免稅牌照的「王牌」,中國免稅一路暢行無阻。 2018年至日本免稅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這也是他們的第二個免稅牌照。 2019年也成為全球第四大免稅企業,占據中國免稅行業80%以上的市場份額。
3、在隨後的2019年年報中,中游表示,為避免上市公司與中游旗下子公司發生實質性同業競爭,中旅集團承諾將立即啟動將海南自由公司51%股權注入該公司的流程。海南省國資委將其持有的海南自由公司51%股權無償轉讓給中國旅遊集團後的上市公司。最終,於2020年5月,順利完成對海棉公司的收購,從而獲得第三個免稅牌照。
2. 中國中免股票適合長期持有嗎
中國中免長線持有是可以的,現階段需要承受長期的盤整,一年還是兩年?為何不選擇其它的?但是目前大環境不看好中免的,疫情又加上變異異菌,以及cpi指數低迷,導致業績是不及預期的,業績不行,那麼現階段不看好的。基金公司賺手續費都夠吃飯了
拓展資料:
1.中國免稅品(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免集團」)成立於1984年,是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免稅業務的國有公司。中免集團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承「分享購物的快樂、延伸旅遊的享受」的企業使命,發展成為中國免稅行業的代表和旗艦企業,是中國最大的奢侈品運營商。
伴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和旅遊業的騰飛,經國務院批准,中國免稅品(集團)有限責任公司(China Duty Free Group)於1984年正式成立,成為唯一經國務院授權,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免稅業務的國有專營公司,按照國家賦予的「四統一」管理政策(統一經營、統一進貨、統一制定零售價格、統一制定管理規定),對全國免稅行業實施統一管理。
2.中免集團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承「分享購物的快樂、延伸旅遊的享受」的企業使命,從未停止進取的腳步。發展近30年,在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及港澳台地區,設立了涵蓋機場、機上、邊境、外輪供應、客運站、火車站、外交人員、市內和郵輪9大類型200多家免稅店,成為世界上免稅店類型最全、單一國家零售網點最多的免稅運營商,躋身世界免稅運營商前20強,不斷引領著中國免稅全行業的創新與發展。
近年來,中免集團快速發展,速度遠超中國旅遊業和世界免稅業。中免集團過去5年業績平均增幅為18.7%,超過世界免稅業的平均增速。
未來,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帶來的挑戰,中免集團將抓住機遇,深挖國人消費潛力。中免集團將進一步加強政策研究,協助政府相關部門完善惠及行業發展的重要政策,擴大免稅業務創新上升空間;做好三亞店、海棠灣等大型免稅平台運營及建設,做好未來新型市內店和大型免稅商業綜合體的研究與規劃,帶動傳統免稅行業轉型升級,打造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大型免稅集團的運營能力,提升行業話語權和影響力;走出國門,參與國際免稅市場競爭,中免集團將在港澳台等地區試點開展免稅業務,積極參與競爭大型機場和口岸的免稅業務,加快境外市場開拓的步伐;此外中免集團將牢牢樹立品牌意識,與行業同仁一起合力塑造並自覺維護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免稅」大品牌。
2019年5月,中免集團旗下青島市內免稅店、廈門市內免稅店雙店齊開。
3. 買賣中國中免的股票四萬多本金六百多元的手續費正常嗎′
肯定不正常啊,按平均價一買一賣,萬10手續費,算90元一次吧,含規費等。
但是不正常情況也是會出現的,情況如下:
1、你是否頻繁買賣,這是該股整個周期的手續費還是單筆手續費?
2、是否簽約的該證券公司的投顧服務,大部分投顧服務是提高手續費標准。比如從萬三調到萬30,需要查詢。
3、開戶到現在從沒有調過手續費,默認千三或千六,這個證券公司各不相同。
4. 國企的股票為什麼不值得投資
我不喜歡投資大型國有企業的股票——雖然說投資上講究將觀點以模稜兩可的方式暗示出來,但我認為,在投資大型國有企業股票的問題上,並不需要模稜兩可;而作為業余投資者,我也沒必要模稜兩可。
不符合投資的定義
格雷厄姆和多德在經典的1934年版的《證券分析》一書中指出:
「投資是指根據詳盡的分析,本金安全和滿意回報有保證的操作。不符合這一標準的操作就是投機。」
(來源:格雷厄姆,多德:《證券分析》,海南出版社,2006. 43-44頁)
對於大型國企的普通股股東來說,其最大的缺陷就是滿意回報無法得到保證,即使在企業經營良好的情形下。下面解釋一下原因。
內在的利益沖突
大型國有企業的使命和最大化股東利益的原則是存在顯著的利益沖突的。大型國有企業的使命通常是控制國民經濟命脈,提供社會需要的產品,維護社會穩定。這並不包括「最大化股東利益」一項。在實踐中,大型國有企業經常奉政府之命,以規定價格提供產品,而這一價格水平往往低於正常的供需平衡時的價格水平,這樣將減少或損害股東利益。例如,電力等公用事業產品的價格由政府嚴格管控,此行業的大型國企即使明知因此而微利或虧損,它們也不得不繼續生產,最多隻能略微降低供給。同一行業的小型國企或民營企業的處境要略好於大型國企,因為它們至少還有停產可供選擇。除此之外,大型國有企業還承擔著吸收就業以維護社會穩定的使命,特別是在競爭性領域,大型國有企業激烈競爭,但又不能裁員,產能明顯過剩,最終導致全行業微利或虧損,但競爭失利者又因維穩而無法退出,大大延長了全行業的困難時期,這對股東來說是非常糟糕的,鋼鐵業就是一個例子。
最近的一則新聞《國資委:石油石化電網通信向公益型國企改革》(來源:http://news.163.com/11/1212/04/7L20G38I0001124J.html)更佐證了此觀點。新聞中,國務院國有資產委員會副主任邵寧表態:
「談及公益型國企,邵寧指出,此類國企具備四個特徵,首先,其產品關繫到國民經濟發展基本條件;第二,在經營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壟斷或寡頭競爭;第三,定價機制由政府控制,該類企業自身沒有定價權;第四,企業社會效益高於經濟效益,應經常承受政策性的虧損。『在中央層麵包括如石油石化、電網、通信服務等領域的企業,而在地方包括供水、供氣、公共交通等方面的企業』,他解釋。」
這里的意思非常明確,即這些國企是公益性的,可以「經常承受政策性的虧損」,股東利益根本不做考慮。在這個大前提下,投資者為何要把錢投入到不考慮自己利益的企業中去呢?甚至,這些國企是否應上市都存疑。公益性的慈善機構不能上市,公益性的國企上市,有資格么?
綜上所述,大型國企的使命和股東利益存在內在沖突,導致股東利益無法最大化,甚至國企掌門人根本不考慮股東利益,導致其並不適合投資。
普通股股東的弱勢地位
巴菲特曾經在《通貨膨脹如何欺詐股票投資者》中指出:
「美國的投資者已經只擁有D級的股票。A、B、C級股票的擁有者是對企業征所得稅的聯邦、州、市級政府。確實,那些「投資者」並不擁有企業的資產。但是,他們卻獲得企業盈利的主要一塊。D級股票擁有者把盈利再投入來積累資本。增加的資本所創造的盈利卻被政府收走。
A、B、C級股票的另一個誘人之處就在於股票持有者可以不經任何一方投票,就立刻,突然地提高對企業的盈利分成。比如A級股票(聯邦一級)只要國會採取行動就行了。更有趣的是,這3個等級的其中一級有時投票決定增加企業過去盈利的分成。1975年在紐約運營的企業就發現自己處於這種可怕的境地。無論何時,只要A、B、C級股票擁有者自己投票決定增加盈利份額,剩下的部分– 也就是留給D級普通股票投資者的部分,肯定減少。
展望未來,長期看A、B、C級股票擁有者投票決定減少自己份額的可能性不大。D級股票能保住自己那一份就不錯了。」
(來源:http://barrons.blog.caixin.com/archives/2948)
對於中國的大型國企的普通股股東來說,情況甚至更糟糕,普通股股東大概只能算是E級。排在他們前面的有:
A級:大型國企的管理層;
B級:國稅和國家徵收的費用;
C級:地稅、地方徵收的費用,地方維穩的開支;
D級:債權人;
在這樣低級別的位置上,普通股股東想擴張他們在利益中分成比例,幾乎是不可能的;甚至他們能保住他們在分成比例中的那一份都難。現成的例子非常多:
在煤炭行業因煤炭價格上漲而獲益時,資源稅開始徵收,並以各種方式逐漸提高稅率,導致股東的分成比例降低;
某些有優勢地位的國企受政府的維穩壓力,被迫兼並效率低下的其他企業,使自身處境困難甚至倒閉,股東受巨額損失,鋼鐵行業的例子甚多;
有人認為在香港上市,受境外的監管和境外股東的壓力,普通投資者能保住自己的那一份分成,但最近的例子告訴我們這也是靠不住的。財政部控股的交通銀行2010年經營相當好,其凈利潤高達390億元,但在對待普通股股東上,卻十分吝嗇,其派發的現金紅利僅為11億元,相對於390億元的利潤簡直就是九牛之一毛。不僅如此,這11億元中的5.6億元還被作為稅收上繳給了交通銀行的控股股東財政部。上市公司分紅時不盡量幫助股東減稅,卻想方設法設計方案多交稅,這么荒唐的分紅方式我還是第一次見到。各位見多識廣的資深投資者,你們曾經見過嗎?在這里,股東的利益被嚴重地損害了。即使有香港知名股評人的強力質疑和H股小股東的批判,也無法改變這一事實(來源:http://finance.people.com.cn/bank/GB/15834114.html)。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即使在大型國有企業經營良好,普通股股東的權益也無法得到保障,有隨時被剝奪走的可能,這是由於股東的極低的地位決定的。
結論
由於上述原因,我認為大型國有企業股票不值得投資。即使某些人爭辯說,有些大型國企股的股價極其便宜,有「交易性機會」,但這種「交易性機會」並不屬於投資的范疇,這只能算是投機。如果真的要去做這種投機,也請做出精明的決策,應該著重於找那些毛利率相對低的行業中的經營較規范的大型國企,因為比普通股地位高的利益分成者暫時還不會提更高的分成要求,並且此時這家企業的使命和股東利益最大化的要求暫時還沒有沖突:它們都要求更高的利潤。對於毛利潤特別高的行業,則應該迴避,因為隨時可能有地位高的利益分成者要求更高的分成比例,股東只能打碎了牙往肚裡咽。
對於小型的、處於和民企激烈競爭環境中國有企業,我認為還是值得投資的,但這仍然需要仔細地分析。當然,這樣的小型國企最好還是民營化,由此才可解除其體制上的禁錮,釋放盈利潛力。
5. 我買的中國中免股票,為什麼買入的凈值底,還是賠錢呢
不太清楚你怎麼會出現這個問題,你有沒有在虧損的時候減倉呢,如果買入以後一直持有,不可能虧錢的。如果有疑問,建議你直接找你證券公司的客戶經理,系統不會給你算錯的,可能是哪個地方理解有誤。
6. 中國中免股票今天為什麼大跌
1、中國中免非常刺激,兩天下跌18%,抵消了過去一個月的漲幅。這兩天消息很多,但無非是中國豁免第三季度業績低於預期。其實如果只看三季度的財報就不錯了,利潤也實現了同比增長。當然,凈利潤中有很多水,包括租金返還、稅收減免等。如果去掉這些,第三季度中國免稅的利潤應該會很糟糕,而且和去年相比也有明顯的下降
1、周五晚間,中國中免發布了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報告公告。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494.99億元,同比增長40.87%,歸屬於該公司的凈利潤為母公司為84.91億元,同比增長168.35%。然而,該公司第三季度的收入同比下降。數據顯示,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39.73億元,同比下降11.73%,歸屬於母公司的凈利潤31.32億元,同比增長40.22%。
2、中游是中國旅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是一家以旅遊零售業務為主的大型股份制企業,注冊資本1952475544元。公司成功入選上證50、富時中國A50指數,先後榮獲「金牛100強」、「公司價值100強」、「管理團隊10強」、「資本品牌100強」、「資本品牌100強」等獎項市值管理業績」和上市公司「最佳A股上市公司」。
3、最新消息顯示,中國中免下跌10.00%,最新股價為241.61元,總市值為4717億元。我們喜歡的股價走勢基本上是6-8月連續兩個月下跌。 直到9月初,股價才回升。 所以我認為股價也完全包含了8月份業績下滑的預期。 因為它是一張清晰的卡片。 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即使不去海南研究,也一定會聽電話會議的
7. 中國中免,酒鬼酒,比亞迪這3隻股票未開通創業板能買嗎
這三隻股票未開通創業板可以買的。這三隻股票不是創業板的,中國中免是上交所的,酒鬼酒,比亞迪是中小板的。
8. 比亞迪,酒鬼酒,中國中免這三個股票未開通創業板能買嗎
摘要 不可以的,但是你可以申請開通創業板,資者申請參與創業板市場的流程大致分為四步。
9. 中國中免股票是做什麼的
中國中免股票原是中國國旅。更名日期為2020年06月12日,更名前叫中國國旅股份有限公司,更名後叫中國旅遊集團中免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旅遊集團中免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旅行社業務種類最為齊全的大型綜合旅行社運營商,集旅遊服務及旅遊商品相關項目的投資與管理,旅遊服務配套設施的開發、改造與經營,旅遊產業研究與咨詢服務為一體的大型股份制企業。
(9)中國中免股票308還值得投資嗎擴展閱讀:
中國旅遊集團中免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旅行社業務和免稅業務。
1、旅行社業務:主要包括入境游、出境游、國內游、票務代理和簽證等傳統業務以及旅遊電子商務、商務會獎旅遊、海洋遊船、旅行救援等新興業務和專項旅遊業務;免稅業務主要包括煙酒、香化等免稅商品的批發、零售、品牌代理等業務。
2、免稅業務:在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包括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和柬埔寨等地設立了涵 蓋機場、機上、邊境、客運站、火車站、外輪供應、外交人員、郵輪和市內九大類型240多家免稅店,在大連、上海、青島、深圳、北京、三亞和香港建有覆蓋全國的7大海關監管物流中心。
參考資料來源:中免集團官網-公司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