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巴沖突給兩國及世界帶來了什麼影響
首先是地區的不安定成分,本身這塊地方靠近阿富汗,塔利班等基地組織,會引起種族上的戰爭。
第二 就是在克什米爾地區引起混亂,直接影響到中國周邊地區的安定和國內的團結,甚至中國很有可能卷進來。
第三 導致印巴在有限的空間內開戰軍備競賽,印度一旦將軍隊布置在邊界線上,我軍也會不得不派軍前往邊界。
第四 很可能將中東的戰火燃燒到南亞,目前印度大搞軍備,航母 核潛艇等,看樣子很想活動下,按照巴鐵的脾氣,會幹上一仗,美國是絕對出手的,兩邊相助,讓戰爭大的不可開交,以便控制印度,分散巴基斯坦的對國內的注意力,那樣美軍就可以在其領土內打擊恐怖分子。
第五 一旦印巴開戰 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是很尷尬的,這是真正的家門口上的戰爭 但是有和自己沒有什麼太大的關系,只能通過國際輿論進行外交上的措施。
第六 最後一種可能就是引發核戰爭,別忘了 印巴都是有核武器的保不準瘋狂的兩家會怎麼辦。
『貳』 「印巴沖突」會有結果嗎,你怎麼看
印巴沖突其實說嚴重也嚴重,說不嚴重也不嚴重。當然了,都使得印度這個國家分裂了肯定是很嚴重的問題。首先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宗教問題。和很多宗教問題一樣他有很多不可避免的問題,比如不同宗教的人的矛盾,因為信仰的問題,就會有不一樣的習俗,有時候總會有大的沖突。當然了,這里還有一個克里米亞的問題在這里,如果誰能解決這個問題,或許一個和平獎會沒有問題。
就印度和巴基斯坦分裂歷史來看,這個鍋真的要印度背起來。當初巴基斯坦提出要和談,印度不肯,使得巴基斯坦不得不另起爐灶,和印度分開。當時的執政者也是一位英雄人物對於巴基斯坦來說,這個人有非常傳奇的一生。不管怎麼說這絕對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叄』 印度和巴基斯坦沖突,中國都提供了哪些東西給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與中國關系變化分為兩個階段,中國剛建國時,巴國完全走親美路線,與中國關系並不是很好,但是也絕非很壞,巴國一直在舉棋不定的搖擺中。60年代,巴國親眼目睹了中國是如何以「數萬邊防軍」即痛擊印度的,就此發生轉變。
70年代,在第二次印巴之戰以後,美國第一個拋棄了被他稱作「亞洲最好的朋友」的巴基斯坦。為了拉攏當時投報在前蘇聯懷里的印度,美國軍方以各種名義拖延、暫扣了應該迅速交給巴基斯坦的武器裝備,而印度采購了大批前蘇聯的先進戰斗機,徹底把巴基斯坦擊敗,取得了制空權。此時巴基斯坦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世界孤兒」,巴國一個政府資深人士對總統說:「我們已經被世界所拋棄」。
此時對於印度來說簡直是「天下掉下的林妹妹」的好事。東巴最終被迫獨立,眼看印度吞並巴基斯坦已經成為可能,巴國有限的抵抗力量從空戰開始就被印度打垮了。
但是就在印度做著「分裂東巴,收復巴國」美夢之際,一個貧窮但是很大的國家突然站在了巴基斯坦背後,巴國就此開始與中國增加密切交往。從以往的「美國西方溝通平台」轉換為中國一個友好國家,獲得了中國製造的「殲6、7」戰斗機,特別是殲7戰斗機進入巴基斯坦以後。使得猖狂的印度空軍接連遭受了重大損失。
『肆』 印巴戰爭中國都幹了什麼
第一次印巴戰爭,即1947年印巴戰爭,中國還沒解放,所以什麼也沒干。
第二次印巴戰爭(1965年)
中國向巴方提供了一大批武器裝備,有殲六戰斗機數十架、59式坦克近300輛等,由於生產時間不夠,基本上都是從我軍正使用或庫存的裝備中直接抽調的,而且是先供貨不收錢,價格留待戰後再談。
在形勢最緊張時,我國甚至還派出參謀人員加入巴方總參謀部,實際上是直接指揮了部分戰斗行動。並擬派兵進行援助。
第三次印巴戰爭(1971年印巴戰爭)
由於中國處於十年文化動亂狀態,我們只能對巴基斯坦進行有限的的援助,在在政治、外交上給以支持,譴責並聲討印度對巴的侵略行動。並在軍事上向巴基斯坦提供了一些飛機、常規武器。
『伍』 外國怎麼看1965年中國給印度的最後通牒
外國怎麼看1965年中國給印度的最後通牒:
1、 1965年第二次克什米爾戰爭期間,印軍越過旁遮普邦的印巴國際邊界線,兵臨拉合爾城下,打算攔腰截斷巴基斯坦軍隊。
2、 9月6月巴基斯坦處境變得極其危險起來,這種情形事關中國切身利益,因此中國不能置巴基斯坦於不顧。
3、 除了外交上施壓外,中國對出兵援助巴基斯坦方案進行了慎重而充分的研究,毛澤東批准了軍事方案,並建議在與巴基斯坦接界最近之處出兵為最佳地點。
4、 這個出兵突破口就是:中錫(金)邊界。准備在此地區對印度實施打擊,以支援巴基斯坦戰局。
5、 有了軍事斗爭准備,並不等於要向印度開戰,我們以最後通牒方式給了印度選擇機會。
最後通牒:
1、 1965年9月17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發表了一份最後通牒(照會方式),向全世界傳遞了極其明確的信息,震懾當時自恃有蘇聯撐腰的印度方面。
『陸』 印巴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有歷史原因,有民族原因,也有伊斯蘭教與印度教積怨的原因。所謂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柒』 三次印巴戰爭中國均沒有出兵是關系好嗎
三次印巴戰爭鑒證了中印,中巴關系一點點的演變!中印由最初的友好走向對立,中巴由最初的對立走向巴鐵!
三次印巴戰爭,除了第一次是在1947年打的,中國還沒有成立,其他兩次都和中國有關系。
第二次印巴戰爭,由於美國的偏坦,巴基斯坦開始倒向中國,第二次印巴戰爭期間,中國外交部於1965年9月16日向印度駐華使館遞交最後通牒,要求印度政府必須在9月22日午夜前撤除其在中錫邊境中國一側和跨中錫邊界線上的所有侵略工事,並立即停止在中印邊界和中錫邊界的一切入侵活動。在同一照會中,中國政府強調中國不介入印巴爭端不等於不問是非,也決不等於中國可以同意克什米爾人民的自決權遭到剝奪,也決不等於中國可以同意印度借口克什米爾問題侵略巴基斯坦。盡管因為印度滿足了通牒的各項要求,中方沒有動武,但中國的武力威懾加速了印巴戰爭的結束。
盡管在中國在第二次印巴戰爭已經給予了巴基斯坦很多幫助,但因為當時巴基斯坦國內很多的政治家對美國還抱有幻想,因此,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關系還沒有走向同盟,真正走向巴鐵的是第三次印巴戰爭。
第三次印巴戰爭,由於美國在巴基斯坦最困難的時候公開背叛,使得東巴被印度成功肢解,成為了今天的孟加拉國,面對著印度持續而猛烈的進攻,在內外交困,面臨亡國的情況下,巴基斯坦終於鐵了心的轉向中國,隨後巴基斯坦就得到了中國大批的軍事援助,在中國軍事顧問的幫助下,穩住了戰局,印度在成功肢解東巴,中國已經介入的情況下,見好就收的停止的軍事行動,此後,因為巴基斯坦的全面倒向中國,中國頻頻保護巴基斯坦,印度便再也沒有機會全面進攻巴基斯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