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炒股如何跟著主力走
主力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莊家。一隻股票的升幅,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介入的資金量的大小來決定的,莊家動用的資金量越大, 持有的籌碼越多,日後的升幅越可觀。而一些庄持有流通籌碼往往不足20%,操作上往往 淺嘗輒止,投資者見漲追進時股價已經見頂,參與價值不大。那麼,如何估算莊家倉位輕重 呢?既然我們無法打開莊家的帳戶看,不妨通過其他方法來幫助判斷。
一.方法/步驟
1.根據吸貨期的長短來判斷。對吸貨期很明顯的個股,簡單演算法是將吸貨期內每天的成交 量乘以吸貨期,即可大致估算出莊家的持倉量,莊家持倉量=吸貨期*每天成交量(忽略散 戶的買入量)。從等式看,吸貨期越長,莊家持倉量越大;每天成交量越大,莊家吸貨越多。 因此,若投資者看到上市後長期橫盤整理的個股,通常為黑馬在默默吃草。
2.根據換手率來判斷,在低位成交活躍、換手率高、而股價漲幅不大的個股,通常為莊家吸貨。期間換手率越大,主力吸籌越充分。
3.根據大盤整理期該股的表現來分析。有些個股吸貨期不明顯,或是老莊卷土重來,或是莊家邊拉邊吸,或是在下跌過程中不斷吸,難以明確劃分吸貨期。這些個股莊家持倉量可通過其在整理期的表現來判斷。
4根據上升過程中的放量情況來判斷。一般來說,隨著股價上漲,成交量會同步放大,某些莊家控盤的個股隨著股價上漲,成交反而縮小,股價往往能一漲再漲。
二.怎麼跟隨主力炒股除了能夠找到其中的規律之外明確需要知道的一些因素:
第一,跟庄應該知道主力在做什麼,也就是主力是加倉還是減倉。進行加倉的位置我們就是多買一些,而反之減倉的時候則是要進行一定賣出,降低自己持股的壓力。
第二,知道主力在做什麼,不管加倉是否在削弱自己的地位,但也知道主力在加倉或加倉的價格。這個是關鍵點,
第三,跟主力操作必須注意市場的積極性,也就是說,主要的行動是否得到市場的支持,資金即活水。
第四,市場熱情的流動資金尋找股票流動資金,它顯然開始變紅,這表明主要行動得到了市場的支持。
2. 股市中如何跟著莊家操作
1、選擇合適的股票。
莊家在做一個票之前是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研究和討論的,他們選出的股票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大小合適,業績一般,不需要多麼的優秀但是也不能瀕臨破產,市值和公司的背景都要調查清楚。對於莊家來說要對一家公司要徹底深入的了解才行。
2、與公司接觸。
在選定合適的公司後,莊家會派出自己的公關團隊與上市公司進行接觸,行業內稱為「拜票」,接觸的主要目的當然就是需要公司和莊家進行配合了。公司配合就是在季度的報表當中適當的合法的做的平一些,隱蔽一些,達到一定的要求即可。
3、操作。
在與公司接觸後莊家便開始吸籌。吸籌不會慢慢的上漲,而是在大跌後突然猛然大漲,使得套牢的散戶看到了希望而短線持有的則開始拋售,這個價位的籌碼主要是用來砸盤用的,不需要很多。
4、消息。
在操作完成後莊家便開始散布消息,有了公司的配合加上外在的消息,拉升起來當然很容易了。當然了,在這段操作時要審視大盤的走勢,不能過於逆勢上漲。
3. 股票市場中如何跟蹤莊家
(一)、吸貨手法:
1)、在技術圖形上突然破壞原有的通道,並設法擊穿重要的技術支撐位,引發技術派炒手的止損盤,形成股價階段性向淡形態,然後趁機吸貨。
2)、發布利空消息,動搖投資者的信心,讓投資者在恐慌中交出手中的籌碼,並借機吸納,投資者在恐慌之餘,回頭一看,股價卻並未跌下來多少。
3)、利用市場人氣低迷,一邊打壓股價一邊悄悄買入,雖然大市似乎沒有出頭之日,但個股股價就是跌不下去,只是在一定范圍內窄幅波動,甚至有時候突然放量。
4)、大市已經接近底部區域,主力不得不在短期內完成收集任務,於是主力在大部分投資者都對大勢判斷還不明朗的情況下,迅速拉高股價,股價急升令獲利者急於拋出,達到快速建倉的目的。
(二)、吸貨時成交量的變化規律:
1)、股價下跌的底部區域原本成交極度萎縮的情況下,從某一天開始有溫和放量但又不引人注目,之後連續多天一直維持這一水平,每天成交極為接近,而不像後來那樣時大時小,這種變化不是偶然的,而是主力有計劃的吸貨造成的。
2)、在下跌底部區域個股的成交量由不規則的變化到有規則的變化,成交量溫和遞增,同時股價也小幅走高,這種情況反映出主力較為急切的進貨心情,這種成交量和股價形態出現後,股價大幅攀升便指日可待。
(三)、主力吸貨時的K線形態:
1)、在個股股價的底部區域反復出現十字星、倒T字型和T字型,這些線不斷出現,每天的收盤價大致相當,主力成本位於上、下線之間或稍高一點,這些K線的出現是十分明顯的主力進貨痕跡。
2)、在底部區域以小陽線緩步推升,底部漸高,但這些陽線還沒有達到足以引起人們注意的程度,當主力以大量和大陽拉起股價時,人們才如夢初醒
4. 炒股票如何跟庄
一、做長線也需要跟庄。 做長線跟庄也很重要,股票有漲有跌。如果股票漲了,且發現該股票當天買入籌碼比賣出籌碼多時,大盤形勢不改變的情況下,該股票可能次天還漲,可以考慮繼續持有;當賣出籌碼比買入籌碼多的時候,次天可能下跌,可考慮次天開盤就賣出,等調整後再買入,躲過下跌,等於多了一次上漲。
二、識別股評真實意圖,避免中套。 買股票的時候,看股評是少不了的,但是,有的股評就是莊家的托,說的話真真假假,弄不好,對自己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當股評說某個股票形勢不樂觀,有可能說的是真話,該股票或許真的不行了,也有可能是假話,莊家想借股評造輿論,打壓散戶,達到吸籌的目的;當股評說看好某某股票,可能是真的,或許該股票真的不錯,也可能是假話,莊家藉此鼓動散戶去接盤,而自己在悄悄出貨。 這種事情天天都有,一不小心就中套,如果看了這個股票籌碼分析,就比較容易識別出來,不輕易犯這樣的錯誤。
三、抄底的需要。 如果抄底,買什麼股票好呢? 在流通市值規模相近的的情況下,選擇莊家最近一、二日買入籌碼和凈買入籌碼相對較多的股票,這種股票,在抄底時候最有可能被莊家拉起來,反彈幅度也可能比較大。
四、做短線的需要。 股票總是有漲有跌的,大盤行情不好,未必短線就沒有機會,機會就來於跟庄,每一次深度調整,就顯示出一次機會,如果不跟著庄,盲目地買入股票等漲,風險大。
五、買新股票非常必要。 絕大多數人不敢買新股,覺得新股沒有它的歷史交易,且換手率高,不好判斷,其實新股是最容易判斷的,原因是新股莊家的意圖很明顯,手法也無法隱蔽,換手高也正是莊家快速建倉的機會。
5. 炒股如何跟庄
我覺得說跟庄害死人的人都挺搞笑的,無庄股常年都得不到拉升,怎麼做波段?
一直股票沒有大額資金的介入,漲跌都是非常緩慢而有限的,唯有主力控盤,才會有大幅度的拉升,我們跟庄就是要抓住拉升機會。除了拉升之外,莊家在洗盤的時候,我們也是有利可圖的。
通常情況下,一個完整的運作流程包括十個階段:建倉、試盤、洗盤、拉升、再次洗盤、再次拉升、出貨、反彈、快速出貨和掃尾。
了解透莊家的這些動作,以及這些動作在盤面上的表現,比如K線、MACD、KDJ、籌碼分布、成交量之中的形態,分辨出是否有主力控盤,而主力正在哪一步動作(比如:是在建倉還是拉升,還是洗盤、試盤、出貨)。
通過多指標確認莊家此時的動作之後,跟著它就行了,它建倉我們買入,洗盤到低點我們買入,拉升我們不動,出貨我們也趕緊出就行了。
以上就是個大概思路,具體的你得在實踐中學習,第一,懂得分辨主力目前是在哪一步動作(建倉、試盤、洗盤、拉升、出貨);第二,根據主力動作制定不同策略,主力動作也代表大勢,跟著大勢走總是沒錯的。
6. 炒股票怎麼跟莊家
炒股要想住莊家,重中之重要做到的一點就是不可以隨意入場。隨意入場導致其入場位置不合理,莊家會利用洗盤手法將入場位置不合理的人嚇跑,從而實現不被跟庄人所託累,利於莊家後期脫身時不被跟庄人搶跑道情況出現。有人會說死扛就不會被洗,這點也被莊家利用了,莊家會利用這點成功高位脫身,讓死扛的人永久套牢。
看圖一不合理位置入場實例,標紅線箭頭位置入場,後續月線級別洗盤,開始是賺錢的,後來開始虧錢,而月周線皆出現下行走勢,這時候跟庄人很容易就被嚇跑。如果不是隨意入場而是根據K線結構分析,可以看出這個股票各周期K線的月線級別K線回調結束位置很少被回調洗盤突破,那麼就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只在月線出現回調後根據周線看周走上行趨勢時在介入,這才是合理的入場位置。
圖一
由實例可知通過這種詳細分析後再根據分析結果選擇不易被突破的K線級別結構作為入場位置,能極大緩解莊家洗盤製造出的壓力,因為那些不易被突破的位置也是莊家要保護的位置,而其他不重要的位置莊家會狠命打壓讓入場位置不好的人出局。所以想跟住莊家,重中之重就是不要隨意入場,而是根據詳細分析後選出合理入場位置去入場。
7. 怎樣跟莊家買賣股票
一、從該股的十大股東情況判斷。
二、從該股的流通股股東人均持股量判斷。
三、從該股的股東人數變化趨勢判斷。
四、從該股的成交龍虎榜判斷。
當然還有其他的途徑可判斷,以上幾條可作綜合參考,一至三條的時效性很強,請小心應用。當判斷該股為庄股後,應在莊家未出貨前找機會介入,可一路持有或波段操作,發現莊家出貨時應果斷離場。
拓展資料:
股票跟庄是什麼意思
跟庄就是指散戶投資者跟隨莊家操作的整個過程,在莊家吸籌的時候同步建倉,然後持股等待莊家洗盤拉升,最後在莊家出貨時賣出。跟庄是股市中效率極高的一種操盤手法,對投資者專業水平要求相當高。
怎麼跟庄炒股?
莊家做莊一般分四個步驟:吸貨、股票洗盤、拉升、派發。
建倉完成的標志:股價在低位築一個平台然後緩慢盤出盤部,均線由互相糾結逐步轉為多頭排列,特別是有一根長陽突破盤整區,則可以確定建倉完畢
如果是新股則需要關註上市數天內的換手率。特別是首日的股票換手率。比如一隻股票的上市盤為三千萬。股票上市當天達到了二千五百萬,換手率達百分之七十以上,三天成交量達五千萬,換手率達百分之一百四十五。足已見有庄在其中。
對於股票在底部股票盤整的時間來判斷。盤整時間越長,則主力介入越從容。後來的拉升則需有力度。
建倉風格來說有穩健型與激進型的。穩健型的建倉時間一般在一年以上。而激進型的往往在是數月之內,多為游資。
股票建倉過程中,莊家也會考慮大盤的因素。有庄介入的股票,往往大盤火爆的時候,會不溫不火,而大盤下跌的時候,則表現出抗跌性,偶爾還會逆市拉升。跟庄思路:1、迴避價格遭炒作幅度過大的股票。對於某些機構重股,投資者要做到迴避價格炒作幅度很大的股票,可以和主力同時逢低介入某些低價大盤股,因為這樣的個股通常都是主力品種,在未來很有可能會走出比較穩健的結構性行情。通常情況下這些機構的手法都比較溫和,控盤的時間也相對較長,所以這種股票比較適合中長線的投資者操作。
以上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時應審慎評估
8. 揭秘A股坐莊四大手段
莊家在A股市場是一股神秘而又常見的力量,它備受詛咒,又備受推崇。跟庄、追隨主力依然是散戶投資者最為流行的股票投資策略之一,眾多的股評文章也熱衷於分析主力資金的動向。
莊家似乎無處不在又難覓蹤影,但他們的面紗也並非不能揭開。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魯桂華在一份學術報告中用學術手段來識別庄股,並揭示了莊家坐莊的四大手段:盈餘管理、公司重組、股票股利和分析師薦股。
這項研究證明:庄股具有顯著更高的操控性應計(操縱應收、應付或預收、預付等應計項目),即莊家與上市公司存在合謀坐莊的可能;同時有庄的概率越高,該股票被分析師推薦的概率就越高,這表明分析師與莊家存在合謀的可能。
魯桂華用已經被確定為庄股的樣本來推斷庄股的特點。他選取了44個被有關部門基於證券操縱理由處罰的股票和30隻可推斷為莊家資金鏈斷裂而連續跌停的股票作為庄股樣本,他發現:兩市庄股具有顯著高的戶均持股數、流通股比率和顯著低的流通股數量,滬市庄股具有顯著高的股權集中度,深市庄股具有顯著高的大戶持股比率。魯桂華的研究表明,用這些變數來衡量庄股的誤差是可以控制的。
坐莊行為的嚴重後果是,第一擾亂股票價格對基本面的反映,降低了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第二惡性的財富再分配:用持股集中度位於兩市最高的25%(或10%)作為庄股衡量的標准,發現2004年至2007年間,莊家從散戶處轉移財富數量達3271(或2888)億元。
該報告《股市操縱行為的成因、手段與經濟後果:會計視角的實證研究》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的結題報告。這項研究還指出:股權分置改革並沒有改變A股市場中較為普遍存在的坐莊行為;坐莊行為仍然是解釋A股市凈率和市盈率偏高的主要原因;庄股操作模式的證據仍然存在,莊家和散戶之間的財富分配效應仍然存在。
坐莊第一式:盈餘管理
要通過財務報表掌握公司的真實運行情況並不容易,如果這張報表的數據是被管理過的,那就更難了。
魯桂華的研究結果表明,坐莊行為與盈餘管理行為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性,並且這一正相關性隨著有庄概率的上升而上升。這表明上市公司可能和莊家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合謀。
按照美國會計學家凱瑟琳雪珀(Kathehne SchipPer)的定義,盈餘管理實際上是企業管理人員通過有目的地控制對外財務報告過程,以獲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換言之,盈餘管理就是在財務報表上動手腳。
魯桂華表示,盈餘管理的方式包括:會計方法的選擇或會計方法的變更,安排真實的交易,操縱應收、應付或預收、預付等應計項目等。如果通過盈餘管理提高盈利水平,而通過盈餘管理提高的盈餘水平又與股票價格正相關,那麼莊家操縱行為就有可能和上市公司的盈餘管理相互串通了。
通過數據研究,魯桂華發現,從凈資產報酬率的角度分析,自1994年至2009年間,有近2/3的A股公司存在不同程度的盈餘管理行為;從總資產報酬率角度分析,自1994年至2009年間,有近半數的A股公司存在不同程度的盈餘管理行為。
這就意味著有近2/3的公司針對凈利潤實施盈餘管理,而近半數的公司在針對營業利潤實施盈餘管理,這同時也意味著有近1/6的公司針對非營業利潤實施盈餘管理。(總資產報酬率是根據營業利潤計算的,而凈資產報酬率是根據凈利潤計算的)。
魯桂華注意到,每股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每股非操控性應計和每股操控性應計,都與股票價格顯著正相關,這表明,市場對盈餘管理的代理變數--操控性應計--進行了定價。
而且,市場不能區分操控性應計與每股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的定價含義,因此,盈餘管理就有可能成為一種坐莊的手段。如果上市公司或其大股東坐莊,那麼他們可以直接進行盈餘管理以策應股票價格的上升。如果莊家不是上市公司或大股東,莊家有可能和上市公司串謀,以盈餘管理推動股票價格的上升。
坐莊第二式:公司重組
不消說,A股上市公司重組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暴富神話。因為短期看來,重組後的公司於重組前具有本質的變化,業績大為改善,烏鴉變鳳凰,而許多上市公司在重組前後,股價往往會有非常詭異的波動。
魯桂華的研究表明,莊家會充分利用公司重組謀利,而且坐莊動機會影響上市公司重組業績的改善。
一般情況下,業績相對較差的公司才需要進行報表重組,對會計報表的改善導致重組當年業績上升,同時,炒作業績相對較低的公司的股票,可以降低莊家的建倉成本,但莊家也需要利好消息來誘導後續行情,因此重組當年業績趨於上升。
但是,魯桂華認為,坐莊的豐厚獲利,必然弱化了坐莊者提高公司的競爭優勢以獲利的動機,因而坐莊重組也未必能持續提高公司業績,重組後業績下降並且再次弱於行業平均水平是可能的。
他提供的數據顯示,滬市戶均持股數超過兩市公司戶均持股數的90%或75%分位點的公司(即持股集中度最高的10%或25%的公司),這一事實發生的次年具有顯著高的重組概率,即滬市公司有庄的概率越高、重組概率也越高,但對於深市,魯桂華的實證研究無法拒絕深市坐莊行為獨立於重組行為的假設。
實證證據表明,報表重組動機顯著存在於滬深兩市上市公司中,坐莊重組動機顯著地存在於滬市上市公司中,重組並沒有顯著提升重組公司的財務業績;由於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並沒有實質性的提高,重組並不會持續地改進公司業績,因此重組後三年,存在坐莊現象的重組公司業績迅速滑坡的事實也是成立的。
重組誘導行情,行情保證莊家在二級市場上獲利豐厚,努力提高上市公司競爭力的動機自然就不足了。魯桂華認為,坐莊行為,不僅造成對中小股東利益的侵害,而且還導致上市公司質量的退化。如何識別、根除股票價格操縱行為,不僅涉及到中小投資者利益保護問題,而且還有助於誘導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將注意力放到提高公司持續競爭力上來。
坐莊第三式:股票股利
派送股票股利,也就是公司以增發股票的方式所支付的股利,它至今依然是A股市場上被追逐的題材之一,尤其是所謂的高轉送。分股不分利的做法,已經備受爭議。魯桂華用實證數據說明,股票股利是坐莊的主要手段之一。當然,這並不是說,所有的股票股利都是坐莊行為。
早已有學術研究表明,上市公司有很強的動機通過股票股利使投資者產生財富存量增加的幻覺;有學者用投資者幻覺來解釋上市公司股票股利後價格上漲現象,並發現國家股和法人股股東對股票股利的興趣不大,而流通股比率高的公司傾向於發放股票股利。也有研究者指出高轉送跟莊家操縱股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魯桂華的實證數據表明,滬深兩市有庄概率高的公司發放股票股利的概率顯著高,派發股票股利後,戶均持股數和深市公司的大戶持股比率顯著下降,表明股票股利確實與庄存在密切的聯系。
研究還發現,51.72%的股票股利公司在210個交易日內完成填權(即除權後的股票價格向除權前的價格回歸),在除權日前120個交易日至除權日後210個交易之間這一窗口內,滬深兩市全部股票股利公司流通市值加權平均的回報率為108.16%,流通市值加權平均的超額回報率達52.07%。
而且這一回報率、超額回報率均與股票股利發放前一年末的戶均持股數顯著正相關,戶均持股數高的公司組別,這一回報率和超額回報率,均顯著地高於戶均持股數較低的公司組別,表明股票股利後股價漲幅與有庄也有著密切的聯系。
莊家頻繁的對倒,給它帶來高額的印花稅、交易傭金成本,同時通過委託理財等方式融入的資金並不便宜,因此,只有將股票價格拉升到一定水平,才能保證盈利。但將價格拉得過高,其一是可能誘使其他投資者大量地賣出,其二價格過高,個人投資者可能買不起,從而致使莊家出貨困難。
魯桂華認為,股票股利為莊家將股票價格控制在最優的范圍之內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工具。而上市公司可以配合莊家通過調整每股股票股利來隨之調整除權以後的股票價格,從而形成投資者的價格幻覺,為莊家隨後的價格拉升或出貨提供煙幕!
股票股利發放以後,流通股股數會增加,即使換手率不變,除權後按新股計算的成交量仍會顯著地高於除權前,而放大後的成交量,可能會誘使個人投資者改變對後市的看法,從而有助於莊家的後續操縱行為。
同時,填權行情普遍存在於中國的股票市場上,因此個人投資者對填權的預期,為莊家進一步做高價格或出貨套現,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研究數據顯示,滬深兩市完成填權行情的股票股利公司大概在除權後三個月完成填權行情。38.65%的填權行情在30個交易日內完成,約70%的填權行情在90個交易日以內完成。填權現象存在的普遍性,莊家才有動機通過股票股利來誘導中小投資者的填權行情預期。
實證數據表明,無論滬市、深市兩市的全部股票股利公司,還是滬市、深市戶均持股數或大戶持股比率最高的25%的樣本單位,股票股利發放後,戶均持股數或大戶持股比率都顯著地下降了。這表明,在股票股利發放後,一部分持有大量股票的投資者(庄)出售了他們所持有的股票。
研究還發現戶均持股數高的樣本組中,戶均持股數沒有下降的樣本具有顯著短的填權期或較快的除權後價格漲速,這表明沒有出貨的莊家快速拉升股票價格動機的存在。同時,戶均持股數高的且戶均持股數下降幅度較大的樣本組,具有顯著較長的填權期,這一證據與莊家出貨後股票價格漲勢放緩的發現是一致的。
坐莊第四式:分析師薦股
同樣是備受爭議的券商分析師,在魯桂華的研究結論里,逃不脫與坐莊的干係。
魯桂華以某主流媒體旗下兩家財經報紙2009年、2010年股評欄目為樣本,經過統計研究,沒有發現分析師薦股與凈資產報酬率、成長性和風險的會計度量指標之間的顯著關系。分析師的薦股與基本面數據並無顯著關系,即意味著分析師幾乎不怎麼看基本面;同時,薦股前6個月或前1個月股票的回報率越高,薦股的概率越高。
這些證據表明,分析師似乎更多地用技術分析指導他們的薦股。而根據財務理論,弱式有效市場上,根據過去的成交價和成交量預測股票價格的未來走勢,是不可能的。但是,A股市場上的分析師卻樂此不疲地關注技術面。
把分析師薦股與庄股特徵結合研究,魯桂華發現,有庄的概率越高,分析師推薦該股票的概率越高。這一經驗發現證明,莊家與分析師存在一定程度的合謀。即使在股權分置改革以後的2009年,這一現象仍然存在。
這一局面的形成,魯桂華認為跟中國股市分析師的構成有關。根據成熟資本市場的慣例,分析師分成三類:第一類是受雇於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買方分析師,其報告是機構投資者的商業機密,是不會公開的。第二類是受雇於證券公司或投資銀行的賣方分析師,其報告是向市場推介證券的宣傳單。第三類,即受雇於獨立的證券咨詢機構的第三方分析師,他們的主要客戶是不確定的中小投資者,因而他們是代表散戶的主要力量。
如果賣方分析師想將5元的股票吹成10元,第三方分析師會不會揭穿?如果揭穿,是否會增加他們的市場聲譽,從而幫助他們贏得更多的客戶?正是因為第三方分析師的牽製作用,賣方分析師才不敢將稻草吹成金條。魯桂華認為。
但是,A股投資者沒有付費使用分析師報告的習慣,所以A股市場至今還沒有真正的第三方分析師。沒有了第三方分析師,基金經理和賣方分析師串通將稻草說成是金條,就沒有了牽制力量,基金經理也就不需要買方分析師了。
在這一背景下,分析師的利益何在?他們追逐自己利益的同時,會在多大程度上危及散戶的利益?魯桂華在著作中發問。他認為,分析師與莊家合謀,這意味著股票市場監管部門需要在加強對坐莊行為監管的同時,要加強對分析師行業的監管。
9. 散戶買股票要怎麼樣才能跟著莊家走
日K線上:
跟著量能走,低位放量收長陽--進貨
上升趨勢放量盤升------------進貨
下跌無量--------------------未出貨
下跌後底部無量收中長陽------主力想進貨進不到,可能拉升上抬進貨
5分鍾K線:
下跌無量,上漲放量----------進貨,短線看好
下跌放量,上漲無量----------出貨,短線不看好
基本分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