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融創中國拋售5.54億美元貝殼股票,他們為什麼要這么做
融創中國之選擇在6月1日-10月28日(紐約時間)售出融創公司持有的貝殼美國存托股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內在需求發展因素以及現實發展因素。首先是融創中國需要將先前持有的貝殼美國存托股票在規定的時間內售出,用此來套現更好地發展公司的聚焦垂直業務;其次是融創中國需要想要優化公司內部的資產結構,以便更好地多元化發展;再者是融創中國作為融資方需要在約定的時間對公司投資股東兌現相應的投資回報,由於資金鏈的短缺,需要套現售賣先前持有的貝克股票;最後是貝殼股票在一段特定的時間漲幅已經相對飽和,選擇此時出售即可以求穩又可以獲得相對高的溢利。筆者認為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去分析融創中國為何選擇在這段特定的時間拋售所持有的貝克股票。
一、融創中國需要將套現的資金用來專注發展公司的聚焦垂直業務
首先對於融創中國而言,之所以會選擇在紐約時間的6月1日-10月28日陸續售出先前所持有的貝殼美國存托股票,主要的原因之一還是來自於融創中國作為一個專注從事住宅以及商業地產綜合開發的企業,公司不僅需要至始至終堅持住區域聚焦的戰略發展目標,同時還需要兼顧一些高端精品地產領域的投資需求。這也就直接促使了融創中國選擇在特定的時間段來售賣所持有的貝殼股票,以此來套現融資,可以將迴流的資金用到公司聚焦區域的商業地產綜合開發,以及將迴流的資金順帶扶持發展一些高端精品的房地產投資項目。
注意事項:融創中國之所以會選擇在特定的時間段內拋售所持有的部分貝殼股票,主要是來自於融創中國自身的發展需求,同時滿足到股東的利益,以尋求更好的發展和合作。同時融創中國現持有的部分未售出貝殼股票,既可以作為公司的保值資產在未來的過程中穩步地盈利,不過存在一定的經營風險性;同時還可以在有需要的情況下再次套現滿足公司對於資金鏈的需求。
② 房企預售資金監管將迎全國統一規定 地產股大漲
2月11日早間開盤後,多隻地產股出現大漲的局面。
A股中,金科股份(000656.SZ)漲8.01%,嘉凱城(000918.SZ)漲幅8.37%,泰禾集團(000732.SZ)漲幅10.16%,榮安地產(000517.SZ)漲幅10.04%,南山控股(002314.SZ)漲幅10.04%。
港股方面,融創中國(01918.HK)漲幅4.48%,富力地產(02777.HK)漲幅達6.23%,中國奧園(03383.HK)漲幅達4.05%,世茂集團(00813.HK)漲幅5.99%。
消息面上,有消息稱,房企預售資金監管將迎來全國統一規定,房企資金流緊張的現狀有望得到緩解。消息稱,新制定出台的管理辦法明確,預售資金監管額度為「重點額度管理」,「由市縣級城鄉建設部門根據工程造價合同等核定,能確保項目竣工所需的資金額度,當賬戶內資金達到監管額度後,超出額度的資金可以由房企提取自由使用。」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負責人王小嬙對澎湃新聞)表示,該辦法意味著對預售資金的監管進行了全國統一,這一舉措有利於預售資金監管的規范性,當前國內各個城市的預售資金監管不一,而爛尾樓、延遲交房以及質量房的現象不減,預售資金的監管顯得更為重要,實現全國標准管理更有利於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的落地,促進房地產行業的健康發展。另外,該辦法明確「預售資金額度監管為「重點額度監管」,根據工程造價合同等核定,能確保項目竣工所需的資金額度,當賬戶內資金達到監管額度後,超出額度的資金可以由房企提取自由使用。這一點無疑是對房企來說有較大的利好,以往對於預售資金實行全監管,拉長了企業的回款周期,而房企的融資監管近年來更嚴,從而加大了房企的資金流壓力。此條細則增強了商品房預售資金的靈活性,加強了回款的流動性,有利於緩解房企的資金壓力,對房地產行業的內部循環也有著積極的作用。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在近日發布的報告中稱,預計2022年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的全國合約銷售額將下降5%-10%,主要原因是在開發商融資渠道受限和購房者情緒疲軟的環境下銷售量下降和平均銷售價格持平。穆迪認為,開發商的債券融資渠道仍將面臨挑戰,這尤其將增加財務狀況較弱開發商的再融資風險。債務資本市場渠道趨弱導致1月份受評開發商發行規模減少。
③ 融創中國發布公告將停牌,這究竟是怎麼了
目前融創其實走了很多彎路。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掌控出現偏差。2020年,土地政策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一線和主要城市住宅用地供應比例大幅增加,這已經是一個明確的信號。接下來對房企高負債的三條紅線以及後續的一些調控政策,進一步傳遞了政府的堅定決心。融創即將停牌,對整個房企影響巨大。對於融創中國來說,雖然融創中國曾經買過萬達的各個產業,但這並不代表融創中國的現金流沒有問題。
受此影響,公司股票自4月1日起停牌。公司表示,需要更多時間完成審核工作,原因是近期國際評級機構對公司降級導致的海外貸款相關問題,以及子公司融創地產國內公募債券延期。過去兩周,惠譽評級、標准普爾。標普全球評級公司和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都下調了融創的評級,理由是擔心該公司的流動性和再融資風險。
④ 融創中國稱4月1日起停牌,此舉釋放了哪些信息
融創於4月1日在中國暫停交易。會有什麼影響?融創股價周二早盤一度下跌22%,至3.85港元。迄今為止,今年以來已下跌逾60%,成為2010年上市以來第二大單日跌幅。融創股價下跌9.9%。這家去年銷售業績排名全國第三(5677.2億元)的民營房地產公司,此前曾表示,由於公司評級下調和國內債券延期帶來的不確定性,將推遲公布財報。總部位於天津的融創昨晚表示,無法在本月底或之前公布2021年業績。
原本預計會推高地價,製造地王,抬高房價。這里不能不提的是,融創旗下的推廣團隊未能把關錄用,為深炒房平台、安平台、東關平台使用了一個著名的平台人。這是融創明顯衰落的開始。接下來在全國各地進行了數百億的大規模拿地,同時終止了與合作多年的萬達的酒店管理關系。此時,流動性危機已經暴露。
⑤ 房地產市場變革,倒逼頭部房企集體調倉收縮戰線
2月11日,地產股再次迎來大漲,泰禾集團、南山控股、榮安地產、天保基建等多隻股票集體沖高,融創中國股價同樣翻紅,截至發稿漲幅為6.34%。
市場情緒高漲,源於地產一系列利好不斷出現。同時,企業內部也不斷優化管理,調整架構,以適應新的市場格局。
比如頭部房企融創在近期調整了組織架構,由原來的七大區域調整為九大區域,原西南區域拆分為成渝區域、雲貴區域,分別管理四川及重慶、雲南及貴州;新成立西北區域,管理陝西、山西、甘肅、寧夏四省。
多家企業內部人士評論,房企大刀闊斧變革,是為了適應新的行業環境。在地產上行期,全國擴張、向下放權是企業的普遍動作;當市場蛋糕逐漸縮水,裁撤冗餘區域與架構,提高效率精準投資,觸及一線「炮火」的聲音,成為企業的一致訴求。
外部變化帶來內部開刀
房地產市場的蛋糕規模,正在漸漸「縮水」。今年1月份,僅15家房企銷售額超百億,較去年同期減少14家。開發商沖規模、促銷售正越來越難。行業下行期,如何挖掘增長點?一些房企開始向組織架構動刀,以激發區域活力。
融創由原來的七大區域調為九大區域,新成立西北區域,管理陝西、山西、甘肅、寧夏四省。自此,融創的二級區域數量增加,包括北京、華北、西北、成渝、雲貴、上海、東南、華南、華中共九大區域。
將西北區域獨立出來,是融創縮小集團管理半徑、加大深耕西北市場的舉動。
以西北經濟重地西安為例,中指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西安房企銷售業績前10為:融創中國、碧桂園、天地源、中海地產、華潤置地、招商蛇口、保利發展、龍湖集團、萬科地產、紫薇地產。融創銷售額約189.8億元,超出碧桂園65.8億元。
在融創2021年中報中,西安同樣與武漢、杭州、重慶等城市並列,位於該集團超百億銷售城市名單中。不過,融創中國官網顯示,此前西安被列在華北集團之下,太原、銀川、蘭州等城市則被列在北京集團之下,管理半徑大、且較為分散。
融創方面表示,調整後的組織架構有利於減小管理跨度、減少管理層級、提高管理效率。與此同時,九大區域將在現有城市布局基礎上,進一步聚焦深耕市場空間大、更加匹配公司發展戰略的核心城市,加強行業綜合競爭力。
被分拆的西南區域,同樣故事頗多。近年來,西南區域一直是融創的戰略發展重地,融創重倉的文旅產業、多次大型資產包收購,都發生在這片土地上。
融創2021年中報顯示,該集團在重慶有1407萬平方米權益土儲,是西安的兩倍多,雲南的昆明及西雙版納合計有超800萬平方米權益土儲。從業績規模看,早在2018年,西南區域銷售金額便達807億元,此後兩年銷售業績均超千億。
不過,大型的文旅綜合體項目,對房企資金的沉澱力度不容小覷。融創高層曾在業績會上說,會在價格合適的時候賣掉一些酒店、商業和樂園,持有資產總量會在自己設置的范圍內。去年下半年,融創售賣西南區域資產的消息也不脛而走。
此時分拆西南區域,某種程度上利於企業管理的細化,「分而治之」也加強了區域間的競爭力度。克而瑞認為,房企通過戰略「瘦身」,可趁機調整布局,在可預見的「政策底」窗口期,推進區域深耕戰略,蓄勢待發迎接下一輪投拓。
頭部房企收縮戰線
組織架構變動,是房企在市場調整期的常規動作。但如今,加入變革陣營的房企數量、調整力度之大,遠非此前行業周期可比。
過去一年,至少有萬科、碧桂園、華潤、龍湖等超30家房企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從穩健型的龍頭房企到流動性危機爆發的出險企業,組織調整的硝煙燃遍大半個行業。步入2022年,這一趨勢仍在延續。
春節前,碧桂園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將落地,原先100多個區域公司經過合並調整後,只剩下60個左右,區域的調整適度規模為80億~100億左右,經濟發達地區區域公司不調整。碧桂園此次調整亦涉及38個區域高管人事變動。
建業集團的調整力度同樣頗大。消息顯示,該集團將撤銷所有大區層級,設立新的城市公司和專業公司,由集團直接管理。即將「集團-業務集團-大區-城市公司-項目」調整為「集團-城市公司/專業公司-項目公司」三級管理模式。
同時,將建業控股、地產集團總部、中原建業集團總部、新生活集團總部及築友集團總部合並為新的集團總部,合並後集團總部將設九個業務中心。總部架構的合並,難免會伴隨人員流動,市場上甚至傳出「建業集團編制優化比例達60%」。
對此建業集團告訴第一財經,這一情況並不屬實。網傳集團架構及編制上報情況的方案,僅為五大集團總部的架構調整,不涉及整個建業集團,且方案內容也非最終結果,最終結果還在謹慎制定當中。「涉及人員未來也以內部分流為主。」據內部人士稱。
建業方面表示,本次架構變動,目的是最大化地提升效率、加強人均效能;在執行時,不搞「一刀切」,緩解相關人員的壓力。記者獲悉,為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建業出台了「企業合夥人」制度,以適應目前的行業管理紅利時代,激勵團隊成長。
此外,世茂同樣進行了一番瘦身,包括撤銷浙江區域公司、升級華東地區公司、重新劃分滬蘇區域公司;集團職能部門整合、定位變化,強控投資、直管審計和采購;區域和地區公司職能轉變,由11個職能部門收縮為7個。
總體而言,組織裂變與合並是當下房企的重點調整方向,核心是向管理要效益,實現區域深耕。「現在的行業形勢大家都心知肚明,一味沖高規模已不再現實,控制擴張半徑、同時對多元板塊進行收縮,也是不得不為。」有房企內部人士稱。
克而瑞研究中心認為,房地產市場持續下行已近半年時間,房企戰略精簡是應對市場變化的必要舉措,可控製成本,將有限的資金更精準投放,也是緩解流動性壓力、「勒緊腰帶」抵禦「寒冬」的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組織架構的調整磨合並非一朝之事。如何維持管理層團隊的穩定、減少人才流失、加強調整後部門間的協調,同樣對房企的發展十分重要。
萬科高層在談及組織重建時曾稱,萬科的經營管理有四個方面:戰略檢討、業務梳理、組織重建、事人匹配,而從組織到績效這個過程,並非那麼直接,也並非那麼短期。
⑥ 融創中國4月1日起停牌,這將會產生哪些影響
⑦ 孫宏斌炒股賺了幾千億
96億,對於融創股價的上漲,有三個高於預期。 首先,融創將兩檔的檔位由「綠色」降至「黃色」。截至2020年末,金融創新凈負債率為96%,無限制現金短債比率為1.08,不含預付款項的資產負債率為78.3%。融創按照「三條紅線」的調控標准,直接從「紅檔」降為「黃檔」。 二是融創在業績層面全面超預期。花旗發表研究報告稱,融創中國去年各方面業績均勝預期,評級為「買入」,目標價為46.8港元,認為盈利增長穩健。 三是對孫宏斌在業績會上講話的樂觀預期。孫宏斌表示,2020年實現銷售業績沒有挑戰,現在底層的邏輯變了,融創有非常大的優勢,現在是優秀企業的黃金時代。
拓展資料:1.股票是股份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也是股份公司出具的所有權證書。它是股份公司向每位股東發行的一種證券,作為持股憑證,用於獲得股息和股息。股票是資本市場上的一種長期信貸工具,可以轉讓,可以買賣。股東可以憑借它分享公司的利潤,但也要承擔公司經營失誤帶來的風險。每股代表股東對企業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家上市公司都發行股票。 同一類別的每一股代表公司的平等所有權。各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所持股份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 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組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主要的長期信貸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出資。
2.股票是證券的一種,是股份公司募集資金時向出資人發放的股票憑證,代表股份公司持有人(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購買股份也是收購企業業務的一部分。能與企業共同成長、共同發展。 這種所有權是一種綜合性權利,如出席股東大會、表決、參與公司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股息利差等,也分擔公司誤操作的風險。獲得經常性收益是投資者購買股票的重要原因之一,股利支付是股票投資者經常性收益的主要來源。
⑧ 三大關鍵詞 告訴你2017年房地產牛股都有誰
2016年四季度以來房地產板塊與大盤變化情況
如融創中國從2016年9月到2017年5月屢次舉牌金科股份,累計增持至總股本的25%。幾次舉牌後,融創中國的收盤價從6.06元漲到10.98元。同時,作為被並購標的的金科股份的股價也得到小幅增長。
需要注意的是,並購集機遇與風險於一身,大型房企由於證券流動性高、多樣化經營能力強、經營風險低和知名度高等特點,並購另一企業時,更易獲得良好的盈利前景,從而被資本市場投資者看好。
03
關鍵詞三:區域紅利
2017年,我國區域發展戰略開始向縱深推進,根據不久前公布的《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報告》,國家發改委今年將加快編制粵港澳大灣區、海峽西 岸、關中平原等多個城市群發展規劃。4月份以來,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發展政策相繼出台,對於在戰略區域內擁有充裕資源的房地產上市公司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對其在資本市場表現產生積極影響。
圖:部分雄安新區概念個股與房地產板塊走勢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7-05-17,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
⑨ 融創的資金實質性好轉要多久
融創的資金實質性好轉要半個月。
融創中國對於近期出售多個項目股權回籠資金一事對澎湃新聞表示,自2021年10月以來,融創中國已通過股權配售、大股東借款、資產處置等多種渠道回籠資金約300億元。
當日,有市場消息稱,融創已准備好足額資金,兌付將於4月1日到期的本金為40億元(20融創01)的可回售債券。3月1日開盤後,融創中國一路上漲,一度漲超14%。截止收盤,上漲10.47%。
從前一天的下跌16.34%到第二天的上漲10.47%,融創可是給了投資者一次「過山車」感受。不過,能夠給予投資者「過山車」感受,至少說明投資者對企業還是關注的。最害怕的,就是對企業不聞不問。如果不聞不問,也就說明企業真的已經沒救了。
客觀地講,目前的融創還是比較困難的。一方面,源於整個市場格局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市場過於低迷。包括融創在內,所有的房企都受到了市場低迷的強大沖擊。如果不是市場過於低迷,多數房企、特別是頭部房企還是能夠應對的。
正是因為市場低迷帶來了房企流動性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存量房對資金的佔用偏多,導致多數企業資金出現緊張狀況;另一方面,融創自身的債務規模較大,在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必然會對資金流動、資金調度、資金運轉帶來不利影響。因此,造成企業運行比較困難。
但是,從融創的實際情況來看,感覺還沒有困難到資金鏈就要斷裂的地步。更可能的是,目前的狀況,是融創已經困難見底的標志。也就是說,盡管依然比較困難,尤其是資金調度,不能有半點失誤。但是,從總體上講,融創應當是在困難中好轉,在艱難的轉型中好轉。如果能夠挺過這段時間,融創還是能夠比較好地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轉的,也會出現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