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內的股票是不是每隻A股都有莊家操縱
股票莊家指能較大程度影響某個股票走勢和行情的投資大戶,他們可以是某金融大鱷、保險公司或者基金公司法人等機構投資者,他們都擁有雄厚的資金,或者擁有大量的該股票份額。
莊家在一定程度上或者短期內操縱個股或者A股波動,可以說股市的漲跌由莊家說了算,莊家在操縱一隻股票時對該股票的挖掘、打壓、拉台都是有計劃的。
溫馨提示:
①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②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應答時間:2022-01-1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Ⅱ 張宏良:如此下去中國股市將會發生底部崩盤的罕見現象
中國股市的未來:深度剖析與出路
作者:張宏良 | 時間:2023年9月7日
今天,股市再次上演大跌一幕,滬深兩市股票跌幅驚人,盡管在中央政府的「提振信心」號召下,中國證監會、財政部和央行等機構頻頻出手,推出了諸如「印花稅減半」的重大利好措施。然而,這些努力並未阻止市場的下滑,反而催生了罕見的歷史性大幅下跌行情。
股市下滑之謎
股市的劇烈波動並非偶然,而是源於根深蒂固的欺詐問題。中國的股市欺詐問題不僅使股民面臨市場風險,更增加了獨特的制度風險。由於信息的即時傳播,任何欺詐行為都會迅速被大眾知曉,加上投資者的非理性報復,使得市場環境惡劣。過去,國家對股市的過度保護使得欺詐行為肆虐,盡管經濟持續增長,但中國股市卻在全球牛市中獨樹一幟,持續下跌。
解救之路
要真正提振股市,關鍵在於打擊股市欺詐。借鑒美國的「舉證責任倒置」、「公民陪審團」和「懲罰性賠償」制度,哪怕是最基本的「假一賠十」規則,都能迅速提振市場信心。然而,目前並未實施此類政策,反而採取了「印花稅減半」等手段,試圖誘惑投資者,但這無疑是在誘使投資者成為莊家的犧牲品。缺乏實質性的打擊措施,股市熊市將繼續。
稅收政策的反思
向投資者徵收印花稅本就存在問題,多數國家僅對盈利交易者征稅。我國對海外投資者的稅收優惠政策與對本國投資者的差異,顯示了對財富分配的不公。取消不當的稅收,而非僅減半徵收,才是提振信心的正途。監管者缺乏誠意,使得投資者疑慮重重,不敢輕易入場。
暫停新股發行的緊迫性
即便不修訂法律,暫停新股發行也能體現政府對股市的關愛。近年來,新股發行過快,投資者壓力巨大。暫停發行或實行更為謹慎的注冊制,將為股市提供喘息空間,避免底部崩盤的風險。否則,後果將不僅僅是經濟災難,可能引發社會動盪。
注冊制的反思與未來
改革的必要性與方向
總的來說,中國股市的出路在於政策的果斷轉變,從保護上市公司轉向維護投資者權益,回歸三公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股市的可持續發展,贏得投資者的信心,避免歷史罕見的底部崩盤。
Ⅲ 中國股市存在人為操控嗎
中國股市存在人為操控,外國股市也存在人為操控,比如溶斷停牌都是人為操控。
Ⅳ 我國股票市場上的違規案例,最好是2000年以後的
《藍田造假案回顧》
2007年11月15日 07:33 上海證券報
藍田造假案之所以被曝光,源自當年中央財經大學研究員劉姝威的一篇文章。
這篇題為《應立即停止對藍田股份發放貸款》的金融內參研究文章,首次揭開藍田股份財務造假丑聞,此後藍田股份資金鏈斷裂。
2002年1月12日,藍田總公司總裁瞿兆玉、總會計師黎洪福、董事會秘書王意玲等11名中高層管理人員被公安機關拘傳,隨後進入司法程序。
次年7月,荊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藍田一案進行了首次公開審理。2004年11月,湖北省高院作出判決:瞿兆玉犯提供虛假財務報告和提供虛假注冊資本罪,判處有期徒刑兩年。
2005年5月29日,中共中央組織部研究室原主任兼政策法規局局長王法雄,因接受藍田股份董事長瞿兆玉的賄賂,經檢察機關提起公訴由北京市一中院開庭審理。
沈陽藍田公司成立於1994年8月,歸農業部管理。1996年6月18日,該公司以「藍田股份」之名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為農業部首家推薦上市的企業。1999年12月,瞿兆玉將其資本運作大本營從沈陽遷至老家湖北。「沈陽藍田」由此變身為「湖北藍田」。
資料顯示,作為一家主要從事水產品開發的農業企業,藍田股份1996年股本為9696萬股,2000年底擴張到4.46億股,股本擴張了360%;主營業務收入從4.68億元大幅增長到18.4億元,凈利潤從0.593億元快速增長到令人難以置信的4.32億元。歷年年報的業績都在每股0.60元以上,最高達到1.15元。即使遭遇了1998年特大洪災後,其每股收益也達到了不可思議的0.81元,這被當時的媒體稱為「藍田神話」。
「藍田造假案」堪稱中國證券史上一個較大的財務造假案例,其餘波遠未結束,今年4月23日,河北省投資者張先生曾起訴湖北江湖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藍田股份)虛假陳述證券民事賠償案在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