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鄭少秋主演的丁蟹,是關於炒股的電視連續劇叫什麼名字
《大時代》,1992年10月,香港無線電視播放由鄭少秋主演的《大時代》。
故事講述鄭少秋飾演的丁蟹,經常在股票市場的熊市中借著拋空恆生指數期貨獲取暴利,正好當時香港股市暴跌,股民損失慘重,因此得名「丁蟹效應」。此後,幾乎每次鄭少秋參演的電視劇或節目播出時,股票市場都會有顯著下跌,鄭少秋與「股患」畫上了等號。
丁蟹效應
1992年,鄭少秋主演電視劇《大時代》里的丁蟹,丁蟹在股票市場借著拋空期貨獲得了暴利,但現實中的香港市民卻和劇中相反,因股市暴跌造成了重大損失,於是就有了這個丁蟹效應。
這是一個關於股票市場的奇特現象,屬於「自我應驗語言」的一種,股票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暴跌,此類現象又叫做丁蟹效應,令股民們損失慘重。
自秋官效應之後,幾乎是鄭少秋的電視劇、電影、或者節目播出了,股票都會顯著的下跌,據不完整的數據統計中,股票的下跌次數21年間竟應驗了32次,這個數字有點令人吃驚。
⑵ 連續劇《大時代》裡面,期貨是怎麼結算的中途丁蟹賺了很多錢為什麼不止贏
大時代是一部港股恩仇錄,它最令人熟知的是「丁蟹效應」。其實除了丁蟹效應,《大時代》中還有很多讓你受益的股市哲理,比如什麼是股災。
了解H股歷史的人都能看出來,《大時代》中兩次股災都有暗指。第一集開頭字幕直接標明香港1973年股災。在那時,隨便一隻股都能漲上天,連擺水果攤的大媽都開始不務正業,一門心思指望在股市上發財。還有就是之後陳滔滔與丁蟹一家對抗的那次股災,從時間上推算應該說的是1987年H股「黑色星期一」。
H股於1969年至1972年短短4年間最高猛升7倍,成交量狂飈16倍。在「只要股票不要鈔票」的觀念刺激下,香港市民一窩蜂搶購股票。結果在1973年,H股半年間下跌1200點。這種毀滅性股災讓人一夜變瘋,很多人跳樓自殺;H股「黑色星期一」是指在1984到1987年的H股大牛市中,恆指上漲2.3倍。然而在1987年10月26日,恆指暴跌千點,為有史以來全球最大單日跌幅。
《大時代》中的兩次股災多是人為因素造成,尤其是第二次和第三次。在第三次股災中,丁蟹一家主要做股指期貨,通過做空盈利。如果要讓丁蟹服軟,只能選擇讓股指飈起來。於是,丁蟹的對手方展博開始找香港三大闊佬借錢,通過融資將股指抬高,最終丁蟹不得不以高價買入,多年積蓄全部蒸發並負債數億。
⑶ 關於炒股的一部電視連續劇
關於炒股的電視劇有《大時代》、《坐莊》、《股市故事》、《大時代2世紀之戰》、《陌生人》等。
一、《大時代》
《大時代》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出品的時裝商戰劇,由韋家輝執導並監制,鄭少秋、劉青雲、劉松仁、藍潔瑛、郭藹明、周慧敏、李麗珍、邵仲衡、陶大宇、吳啟明、郭政鴻主演。
該劇以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的香港金融市場為背景,透過兩個家庭,兩代情仇,展現名利與人性的糾纏。
二、《坐莊》
《坐莊》是由戚健執導、李唯編劇,奚美娟、賈一平、王茜等人主演的反黑金融類電視劇,於2004年1月1日在南京文體頻道播出。
該劇主要講述了剛畢業的研究生當上了操盤手,他漸漸屈服於金錢,出賣色相、陷害同仁,取代經理,然後設計出一個個騙局和賭局,在金融警察的打擊下,走向滅亡。
三、《股市故事》
《股市故事》是英壯執導的一部電視連續劇,由李建華、李明珠等主演。該連續劇主要介紹了幾個在股民中發生的真實有趣的故事,大部分來自於真實的采訪對象。
四、《大時代2世紀之戰》
《大時代2世紀之戰》,香港亞洲電視本港台劇集,於2000年9月11日首播,共40集,監制韋家輝。韋家輝打算為亞洲電視製作《大時代》續集《大時代2000》;後來由於版權問題,劇集改名為《世紀之戰》,角色名字和部分故事內容亦要略作更改,因此,《世紀之戰》雖非《大時代》官方續集,但《世紀之戰》故事劇情實為《大時代》之延續。
五、《陌生人》
《陌生人》是1999年新加坡電視機構與中國北京橫店北影影視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聯合攝制的商戰電視劇,由蔡晶盛等執導,萬梓良、李銘順、郭淑賢、周初明、潘玲玲、曾江等領銜主演 。
該劇主要講述全球股市震盪,香港也經歷了有史以來令人難忘的「黑色星期五」,在國際金融風雲變幻中,號稱亞洲股壇四大天王的新加坡金鍾集團的鍾慶生,香港富可集團的董廣裕,泰國新生代貴族瓦納漢,台灣霸主蘇有吉,亦敵亦友,不時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命運亦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