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球股市 > 中國應急股票暴漲

中國應急股票暴漲

發布時間:2022-05-20 23:47:28

⑴ 中國的兩次股災

1.股災概述

股災(The Stock Market Disaster)是股市災害或股市災難的簡稱。它是指股市內在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時,由於受某個偶然因素影響,突然爆發的股價暴跌,從而引起社會經濟巨大動盪,並造成巨大損失的異常經濟現象。股災不同於一般的股市波動,也有別於一般的股市風險。一般來說,股災具有以下特點:
①突發性。每次股災,幾乎都有一個突發性暴跌階段。
②破壞性。股災毀滅的不是一個百萬富翁、一家證券公司和一家銀行,而是影響一個國家乃至世界的經濟,使股市喪失所有的功能。一次股災給人類造成的經濟損失,遠超過火災、洪災或強烈地震的經濟損失,甚至不亞於一次世界大戰的經濟損失。
③聯動性。一是經濟鏈條上的聯動性,股災會加劇金融、經濟危機。二是區域上的聯動性,一些主要股市發性股災,將會導致區域性或世界性股市暴跌。
④不確定性。股災表現為股票市值劇減,使注入股市的很大一部分資金化為烏有;股災會加重經濟衰退,工商企業倒閉破產,也間接波及銀行,使銀行不良資產增加;在股市國際化的國家和地區,股災導致股市投資機會減少,會促使資金外流,引發貨幣貶值,也沖擊著金融市場。
從1720 年世界第一次股災發生算起,幾乎每一個有股市的國家或地區都發生過股災。1720 年法國密西西比股災和英國南海股災是世界上發生最早的股災;1929 年和1987 年都起源於美國的股災,是波及范圍最廣的世界性股災;日本、台灣和香港是世界上股災發生最頻繁的國家或地區之一;包含股災在內的1994 年墨西哥金融危機和1997 年東南亞金融危機表現出匯市與股市輪番暴跌的特點。
總之,股災會從多個方面導致金融市場動盪,引發或加劇金融危機。例如,1929年美國股災,首先受沖擊的就是金融市場。美國倒閉破產的銀行,從1929年的659家增至1931年的2294家,從而使得整個金融市場陷入極度混亂狀態。股災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也很巨大。股市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股災的發生往往是經濟衰退的開始。股災引起人們對經濟前景極度悲觀,導致投資銳減,社會總需求下降,生產停滯,國民收入減少,經濟陷入惡性循環,1929年股災導致全球經濟危機就是一個典型例子。美國私人投資由1929年的160億美元減至1933年的3.4億美元,工業生產1933年比1929年下降了50%,國民收入由1929年的878億美元降至1933年的402億美元,下降54.22%。受美國經濟危機的影響,又爆發了世界性經濟危機,英國、法國、德國等經濟發達國家無一下陷入嚴重的經濟困境之中。

2.引發股災的原因

2.1直接原因
股災後很多人提出不同的理論,主要認為股災成因包括:程式交易、股價過高、市場上流動資金不足 (illiquidity)和羊群心理。
(1)最多人認同的理論是股災由程式交易(program trading)引起。程式交易用電腦程式實時計算股價變動和買賣策略, 在1970年代末漸在華爾街盛行, 程式交易令大宗的股票交易和期指交易可同時買和賣。股災後很多人說電腦程式看到股價下挫, 便按早就在程式中設定的機制加入拋售股票, 形成惡性循環, 令股價加速下挫, 而下挫的股價又令程式更大量地拋售股票。
(2)投資組合保險(Portfolio insurance)也是原因之一。所謂投資組合保險,就是當市場下滑時,為止住損失,就賣掉股票。這里有個前提,就是得有潛在的接盤者。但在那一天,所有的接盤者都消失了,投資組合保險的操作方式將股價快速往下推。而且,投資組合保險依靠的是幾乎沒有限制的資金流動性,但流動性並不總是存在的,資金的流動性有時會乾涸。在每個人都想賣出時,這樣的投資策略是不可行的。
(3)經濟學家 Richard Roll 認為市場全球化是主因, 因程式交易只在美國盛行, 但沒有太多程式交易的香港和澳洲股市卻在10月19日當天帶頭下挫, 因此是因為市場全球化令在一個主要股市的大幅波動在一天內漫延全球股市
2.2引發條件
引發股市股災的原因很多,但起碼應具備以下條件之一:
(1)一國的宏觀經濟基本面出現了嚴重的惡化狀況,上市公司經營發生困難;
(2)低成本直接融資導致「非效率」金融以及「非效率」的經濟發展,極大地催生泡沫導致股價被嚴重高估。
(3)股票市場本身的上市和交易制度存在嚴重缺陷,造成投機盛行,股票市場喪失投資價值和資源配置功能。
(4)政治、軍事、自然災害等危機使證券市場的信心受到嚴重打擊,證券市場出現心理恐慌而無法繼續正常運轉。

3.股災處理措施

幾乎每一個發生股災的國家或地區都採取了善後處理措施。應急措施主要有:啟用「斷路器」暫停股市交易,動用股市平準基金入市,回購本公司股票,消除市場恐慌心理等。為了避免股災再次發生,則加快了證券市場法規建設與完善,強化了市場有效監管和規范運作,促進經濟復甦和經濟發展以重塑投資者信心。

4.最慘烈的幾次股災

4.1美國股災
4.1.1 1929年大股災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災難的發生是毫無徵兆的,開盤時,並沒有出現什麼值得注意的跡象,而且有一段時間股指還非常堅挺,但交易量非常大。突然,股價開始下跌。到了上午11點,股市陷入了瘋狂,人們競相拋盤。到了11:30,股市已經狂跌不止。自殺風開始蔓延,一個小時內,就有11個知名的投機者自殺身亡。當天,換手的股票達到1289460股,而且其中的許多股票售價之低,足以導致其持有人的希望和美夢破滅。
這種遭遇不僅僅降臨到普通的缺乏理智的投資者身上, 20世紀最為著名的經濟學家——凱恩斯,也在此次危機中幾近破產。
從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間,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的價格從平均每股364.9美元跌落到62.7美元,20種公用事業的股票的平均價格從141.9跌到28,20種鐵路的股票平均價格則從180美元跌到了28.1美元。美國鋼鐵公司的股價由每股262美元跌至21美元。通用汽車公司從92美元跌至7美元。幾千家銀行倒閉、數以萬計的企業關門,1929~1933年短短的4年間出現了四次銀行恐慌。
大股災之後,隨即發生了的大蕭條持續了10個年頭。從1929年9月到1932年大蕭條的谷底,道瓊斯工業指數從381點跌至36點,縮水90%,直到1941年,以美元計算的產值仍然低於1929年的水平。1930~1940年期間,只有1937年全年平均失業人數少於800 萬。1933年,大約有1300萬人失業,幾乎在4個勞動力中就有1個失業。
這次股災徹底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國股市才恢復到1929年的水平。
4.1.2 1987年股災
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開盤僅3小時,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指數下跌508.32點,跌幅達22.62%。 隨即,恐慌波及了美國以外的其他地區。當天,倫敦、東京、香港、巴黎、法蘭克福、多倫多、悉尼、惠靈頓等地的股市也紛紛告跌。隨後的一周內,恐慌加劇,10月20日,東京證券交易所股票跌幅達14.9%,創下東京證券下跌最高紀錄。10月26日香港恆生指數狂瀉1126點,跌幅達 33.5%,創香港股市跌幅歷史最高紀錄,將自1986年11月以來的全部收益統統吞沒。亞洲股市崩潰的信息又回傳歐美,導致歐美的股市再次下瀉。
據統計,在從10月19日到26日8天內,因股市狂跌損失的財富高達2萬億美元之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直接及間接損失總和3380億美元的5.92倍。
股市的震盪剛剛有所緩解,社會經濟生活又陷入了恐慌的波動之中。銀行破產、工廠關閉、企業大量裁員,1929年發生的悲劇再度重演。比1929年幸運的是,當時美國經濟保持著比較高速的增長,股市股災並沒有導致整體的經濟危機。但股災對美國經濟的打擊仍然巨大,隨之而來的是美國經濟的一段長時間的停滯。
4.2日本股災
1989年12月,日經平均股指高達38915點,進入90年代,日本股市價格旋即暴跌。到1990年10月份股指已跌破20000點。1991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下半年跌勢更猛。1992年4月1日東京證券市場的日經平均指數跌破了17000點,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降至14309點,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到此為止,股指比最高峰期下降了63%,上市股票時價總額由1989年底的630萬億日元降至299萬億日元,3年減少了331萬億日元,日本股市的泡沫徹底破滅。 證券業空前蕭條。1991年以來的兩年中股票市場的交易量只有以往的20%,200多家證券公司全部入不敷出,且經營赤字越來越大。1992年不少大公司的赤字高達400億日元以上。
對外資本交易方面,由於對外證券交易額減少,出現長期資本收支盈餘,日本變為了資本輸入大國。
另一方面由於股市瘋狂上漲,吸引企業都轉向直接融資,銀行被迫以風險大的企業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為主要融資對象,從而間接地導致了銀行業的危機。
泡沫破滅後,日本經濟形勢急轉直下,立即呈現設備投資停滯、企業庫存增加、工業生產下降、經濟增長緩慢的局面。連房地產價格跌幅近半才剛剛開始穩住,整個國家的財富縮水了近50%。
當年資產價格的持續上漲激發人們借貸投機的慾望,日本銀行當初急切地給房地產商放貸終於釀下了苦果。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和不良貸款不可避免地增加,使日本銀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引發了通縮,使得日本經濟經歷了更持久、更痛苦的蕭條。 日本經歷了長期熊市,即使在2005年的反彈之後,日本股市離它的歷史最高點還有70%之遙。
4.3 1973年香港股災
1969年由李福兆牽頭的一群華資經紀暗中籌備一間華人的股票交易市場遠東交易所(The Far East Exchange Limited),並於12月17日開業,由此開始了普羅市民參與證券及股票買賣,當時恆生指數於12月29日創下160.05當年新高,其後股市節節上升,1971年9月20日創下406.32新高位,不足兩年上升1.5倍。1973年發生了香港股票普及化後第一次股災,恆生指數於一年內大跌超過九成,數以萬計的市民因此而破產。
4.4 1990年台灣股災
1987年到1990年,台灣股指從1000點一路飆升到12682點,整整上漲了12倍。當時台灣經濟已實現連續40年平均9%的高增長,台幣兌換美元更從1比40升到1比25元,加上券商的執照開放等,都是熱錢湧入的重要原因,當時房市和股市一起火爆。由於新台幣的升值預期,海外「熱錢」大量湧入島內,在居民財富增長作用下,一時間台灣土地和房地產價格在短時間內翻了兩番,當時,島內可以說完全是資金泛濫,巨大的資金流貪婪地尋找各種投資機會。1989年最後一個季度,台股平均市盈率達到100倍,而同期全球其他市場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
1990年2月,指數從最高點12682點一路崩盤,一直跌到2485點才止住,8個月的時間跌掉一萬點。從12000點的下跌過程中,許多人屢次抄底,屢次套牢,從12000點回到8000點以下,有人開始進行買進,7000點買進,6000點買進,5000點更是買進,日後是一路跌到了2485點。

5.中國式股災

中國股市發展歷程較為短暫,但依然經歷了兩次驚心動魄的股災。
一次發生在1996年。1996年國慶節後,股市全線飄紅。從4月1日到12月9日,上證綜合指數漲幅達120%,深證成份指數漲幅達340%。證監會連續發布了後來被稱作「12道金牌」的各種規定和通知,意圖降溫,但行情仍節節攀高。12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給股市定性:「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漲勢終於被遏止。上證指數開盤就到達跌停位置,除個別小盤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全體持倉股民三天前的紙上富貴全部蒸發。
另一次發生在2001年。當年7月26日,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股市暴跌,滬指跌32.55點。到10月19日,滬指已從6月14日的2245點猛跌至1514點,50多隻股票跌停。當年80%的投資者被套牢,基金凈值縮水了40%,而券商傭金收入下降30%。
與國外股災相比,中國股災的發生原因不盡相同,但都有一些共性:股市的走勢大大脫離經濟的基本面,因此註定難以持續,一有風吹草動,便全線潰敗,而股市中人則投機心態過盛,或風雨將至仍勉力為止,或追漲賣跌全憑感覺,終不免悲慘收場。

⑵ 中國股市暴漲暴跌的內在原因是什麼

影響股票漲跌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分為兩種,宏觀因素和微觀因素。宏觀的主要包括國家政策、戰爭霍亂、宏觀經濟等;微觀的主要是市場因素,公司內部、行業結構、投資者的心理等。下面具體講它們給股市帶來的影響:
a.經濟因素
經濟周期,國家的財政狀況,金融環境,國際收支狀況,行業經濟地位的變化,國家匯率的調整,都將影響股價的沉浮。
經濟周期是由經濟運行內在矛盾引發的經濟波動,是一種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股市直接受經濟狀況的影響,必然也會呈現一種周期性的波動。經濟衰退時,股市行情必然隨之疲軟下跌;經濟復甦繁榮時,股價也會上升或呈現堅挺的上漲走勢。根據以往的經驗,股票市場往往也是經濟狀況的晴雨表。
國家的財政狀況出現較大的通貨膨脹,股價就會下挫,而財政支出增加時,股價會上揚。
金融環境放鬆,市場資金充足,利率下降,存款准備金率下調,很多游資會從銀行轉向股市,股價往往會出現升勢;國家抽緊銀根,市場資金緊缺,利率上調,股價通常會下跌。
國際收支發生順差,刺激本國經濟增長,會促使股價上升;而出現巨額逆差時,會導致本國貨幣貶值,股票價格一般將下跌。
b.政治因素
國家的政策調整或改變,領導人更迭,國際政治風波頻仍,在國際舞台上扮演較為重要的國家政權轉移,國家間發生戰事,某些國家發生勞資糾紛甚至罷工風潮等都經常導致股價波動。
c.公司自身因素
股票自身價值是決定股價最基本的因素,而這主要取決於發行公司的經營業績、資信水平以及連帶而來的股息紅利派發狀況、發展前景、股票預期收益水平等。
d.行業因素
行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的變更,行業的發展前景和發展潛力,新興行業引來的沖擊等,以及上市公司在行業中所處的位置,經營業績,經營狀況,資金組合的改變及領導層人事變動等都會影響相關股票的價格。
e.市場因素
投資者的動向,大戶的意向和操縱,公司間的合作或相互持股,信用交易和期貨交易的增減,投機者的套利行為,公司的增資方式和增資額度等,均可能對股價形成較大影響。
f.心理因素
投資人在受到各個方面的影響後產生心理狀態改變,往往導致情緒波動,判斷失誤,做出盲目追隨大戶、狂拋搶購行為,這往往也是引起股價狂跌暴漲的重要因素。

⑶ 中船應急不是創業股漲14%怎麼不受漲停限制

中船應急300527

是創業板的股票
漲跌幅限制是20%
更多資料發給你 私信

⑷ 中國股票為什麼都是暴漲暴跌呢

股票價格的漲跌,長期來說是由上市公司為股東創造的利潤決定的,而短期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而影響供求關系的因素則包括人們對該公司的盈利預期、大戶的人為炒作、市場資金的多少、政策性因素等。影響股價漲跌的最根本的因素就是資金,大量資金主動性買入會造成股價上漲,大量股票主動性賣出會造成股價下跌。

溫馨提示:
①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②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應答時間:2021-07-0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⑸ 2005-2007年,中國股票市場暴漲暴跌的原因分析

2005年到2007年的牛市是瘋牛,非理性暴漲,泡沫太多,所以政府要用無形的手來打壓泡沫。現在的點位基本是政府比較認可的點位,所以再出現暴跌可能性不大,即便出現了政府也將出手,畢竟中國是政策市,政府始終管制著股票市場。

一、股市從998點以來上漲的回顧:
從2005年6月6日開始,中國股市進入了第二波周期為8年以上的波瀾壯闊的大牛市。其時間跨度之長,空間幅度之大,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從2005年6月6日至2007年2月16日,時間跨度是1年半左右,上漲幅度是200%。在這么短的時間內,這個幅度不可謂不大,但是其性質我歸納為恢復性上漲,為什麼呢,我們可以仔細回顧一下1年半以來的市場情況。

第一階段:熊市完結,股市試探性緩慢反彈(2005年6月~2005年11月)。

這個階段的特點是熊市雖然已經完結,但是人們飽經摧殘的脆弱心理仍不願相信牛市已經到來,若有上漲,仍將其看作熊市中的反彈,一切都猶猶豫豫,小心翼翼,生怕驚動了沉睡的熊大哥。
只有極少數的先知勇敢的買入,因為這個時候的股票,太便宜了,真的太便宜了,遍地黃金啊,可能十年內都再沒同樣的機會了…....這個階段緩慢的上漲,快速的下跌,但是又跌不破前一個底部,磨啊磨啊,終於磨掉了那些不堅定的人,然後就到第二階段了…

第二階段:大夢初醒(2005年11月~2006年5月)

第二階段的特點是拉高成本,脫離估值太低不合理區域。這個階段沒什麼,就是明白事理的人越來越多,懷疑的人越來越少,大家都知道機會來了,趕快搞一把再說,在第二階段行情的末端,就是2006年5月初,形成了一個小小的瘋狂波,接下來就是較大的調整…

第三階段:崢嶸初現(2006年8月~2007年2月)

2006年5月~8月,經過對第二階段的徹底清洗,股指從2006年8月開始,進入到顯露崢嶸的歲月。從8月起,在大象股的強力拉升下,股指強勢進入主升浪,這個階段,牛是沒有回頭吃草的時間的,拉升再拉升,把人都搞瘋狂了。營業部門庭若市,新股民開戶一再創新高。這個階段,只要你買股票,隨便怎樣都賺錢,股指漲得象瘋狗樣,所以都叫瘋狗浪。但是,再怎麼強大的力量也不能使股指永遠上漲而不休息,牛始終會回頭吃草的。在2007年1月30日到2月6日這一段時間,牛低頭了,大盤6日內暴跌近500點。暴漲帶來的暴跌讓很多人消受不起,也給了投資者上了生動的一課,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一年半以來,大盤雖然經歷了幾個階段,但從大趨勢來講,股指在火狗年基本屬於單邊上漲,投資者多有斬獲。雖然股指已經上漲很高,但是趨勢沒有改變,股指的連創新高開拓了牛市的空間,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吸引了大量的增量資金,為下一階段行情的演變打下了基礎和鋪墊了條件。

二、2007年對於指數的不利的因素:
1)市盈率太高:現在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已經從1年半以前的15倍左右上升到現在的接近40倍,不管從哪個角度講,這個數據「現階段」是高了,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講,這樣下去是沒有出路的。我國是處於高速發展的新興市場,又有高速發展的宏觀經濟基本面支持,再加上人民幣升值因素,市盈率可以適當高估,可以讓人接受的長期平均市盈率波動值可以考慮在20倍到25倍(歐美港是15倍),最多也不能長期脫離30倍。所以,市盈率偏高是個問題。

2)短時間獲利盤太多:1年半時間股指從1000點到3000點,這個市場的資本回報率太高,基本是暴利。一般資金年回報率在15%就有很多人開心的不得了,現在這個市場的資金年回報率超過50%的比比皆是,不是很正常。歷史告訴我們,市場不會讓你這么舒服的賺錢的,市場肯定會用他自己的方式讓投資者抬高成本。

3)市場進入題材股階段:一般牛市的板塊炒作都大致的模式,剛開始是價值投資,然後擴散到炒作二線藍籌股,後來炒作有實質性題材的板塊,最後進入到炒作垃圾題材的階段。現在這個市場基本是進行到瘋狂炒作題材的階段,不管消息是真是假,先炒了再說。大致瀏覽一下個股,每個股票都基本上都經歷過了一段飆升段了,再漲的空間有多少呢。這些表明行情在逐漸在進入末期。

4)從波浪理論的角度來看,從2007年2月6日開始的上升段,很象某個稍大級別波段的5浪,5浪過後是什麼呢,是對應更大級別波段的調整浪。

5)從江恩的時間周期來測算,2007年春節過後3到5周,是及其危險的時間之窗,是大波動的主要時間周期和小波動的次要時間周期的重合點。如果這段時間沖高上漲的話,則更加危險,那表明時間周期點將落在空間的頂點,這個信號預示著下跌不可避免。

總的來看,大盤股指的上漲力量在逐漸減弱,上漲的時間在逐漸縮短,下跌的時間和空間在加大,下跌的推動結構一次比前一次強。上證指數可能在3100點到3500點之間,時間在春節後3~5周內見到2007年春節後的第一個高點,然後進行一個大級別的調整,調整的第一參照點是上次暴跌的低點2541點。

同時聲明一點,技術性調整的目的是什麼呢,是為了下次更好上漲。在技術性調整中,可以等待市盈率逐漸跟上股價上漲的幅度,對股價形成基本面的支撐。同時也為了抬高投資者的成本,消化獲利盤。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以時間換空間。

三、加息改變不了大牛勢的趨勢: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07年3月18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由現行的2.52%提高到2.79%;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由現行的6.12%提高到6.39%;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也相應調整。

加息對股市無疑是一個利空,對股市的確也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本次加息對股市的影響不至於大到可以改變本輪大牛勢的格局。因此,基金長線投資者的操作思路沒有必要隨著加息而進行調整。

第四次加息:2005年3月17日:
央行決定住房貸款加息。這對絕大多數購房自住的市民來說,意味著支付房貸的負擔將增加5%至10%。滬綜指當日下跌了0.96%,次日再跌1.29%。稍作反彈後,滬綜指一路下跌,最低至998.23點。

第五次加息:2006年4月28日:
2006年4月28日,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由現行的5.58%提高到5.85%。28日,滬指低開14點,最高1445,收盤 1440,漲23點,大漲1.66%。其後依然維持上漲勢頭,並在5月份展開了一波歷史上少見的逼空行情,到2006年7月5日最高摸至1757點。

綜上所述,在前四次加息中,由於房地產等占的主導比較大,受影響也比較大,必然會對大盤產生很大的影響,同時股市還沒有改革,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大市值還沒有引進。但現在除了市值發生變化外,關鍵是投資者已經逐漸適應了加息。從去年的加息看,股市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加息不再是毒葯,而是催生股市健康發展的良葯。有些人並不理解加息的真正涵義以及用途,只會盲目跟風殺跌,其實大盤歷來暴跌的罪魁禍首很大程度都要歸咎於恐慌盤,所以,投資者的心態是關鍵。

四、扼殺瘋牛的終極殺手--中石油:
從宏觀角度講股票不是越漲越好的,而是估值合理的,各類股價符合上市公司的業績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部署,那就是最好的了;股票越漲越好那就會形成泡沫的,當泡沫大到一定程度就會破裂的,那是就難以收拾了;美國的金融危機就是房地產的泡沫破裂導致的,這是要整個國民經濟的命的事,所以絕對不會是股票越漲越好的情況;

如果各類股票的價格嚴重透支,到一定程度國家就會干預了,加稅加息限制銀行貸款,發行超級上市公司打壓,當股市形成瘋牛後有很多調控辦法都失效下,為了遏制這頭不馴的狂牛,07年10月政府命中石油「搬兵回朝」救駕,一個中國石油不愧為金牌第一殺手,一入場就把滬市大盤從6120點,一口氣趕到1650點,輕而易舉地就把狂熱的A股給按下去了;

總體來說,從宏觀、微觀、國內、國際、稅收改革和企業制度改革等各方面的因素看,明年中國股市繼續向好的基礎非常強勁,今年的儲蓄增長率首次下跌僅僅是開始,是大規模資金投入股市的開始。儲蓄如蓄水,投資如泄洪,從制度上開啟儲蓄資金自動流入證券市場的變革才剛剛開始。

⑹ 中國應急股票解禁對該股股價有影響嗎

股票漲跌不由解禁決定,並且股票解禁不代表大股東馬上減持,股票漲跌由供求關系、資金量、業績、政策、消息等多方面因素決定。股票解禁意味著大量的非流通股可以進行流通,減持需要提前發出公告,非流通股占總股本5%以上的,一般要求兩年以上才能減持,非流通股占總股本低於5%的,一般要求在一年以後才能減持。

股票解禁的定義是限售股過了限售承諾期,可以在二級市場自由買賣。一般來說,解禁當日開始,解禁的股票就可以自由交易。企業持有的限售股在解禁前已簽訂協議轉讓給受讓方,但未變更股權登記、仍由企業持有的,企業實際減持該限售股取得的收入。

按照證監會的規定,股改後的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應當遵守下列規定:(一)自改革方案實施之日起,在12個月內不得上市交易或者轉讓;(二)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在前項規定期滿後,通過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數量占該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在12個月內不得超過5%,在24個月內不得超過10%。取得流通權後的非流通股,由於受到以上流通期限和流通比例的限制,被稱之為限售股。

個股解禁通常來說會使得股票供給增大,股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股價會下行,但是具體需要結合解禁時該個股的基本面、所處的價位和當時的大盤情況。

比如有的個股已經超跌或到橫盤突破區域,那麼一旦解禁,股東極有可能拉高出貨,反之一隻業績不佳的個股解禁或者高位那麼下跌可能性大,當然還要適當結合當時大盤走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一般對於大型國企,大非解禁沖擊較小,因為國有資本很少會減持。而對於創業板、中小板這類製造暴富神話的板塊,則需要保持謹慎,一般都會引發大跌。

此回答由康波財經提供,康波財經專注於財經熱點事件解讀、財經知識科普,奉守專業、追求有趣,做百姓看得懂的財經內容,用生動多樣的方式傳遞財經價值。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

投資速報:度小滿金融「定期盈」

定期盈是度小滿平台上最受歡迎的穩健型理財產品,更多產品信息可以通過度小滿金融APP了解。

⑺ 今年年初中國股市大幅漲跌和外國資本人為影響因素有什麼內在關系

關系不大,主要是受大小非影響。股票具有商品的屬性,說白了就是一種「商品」,其價格也是由內在價值(標的公司價值)所決定的,並且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股票的價格波動也和普通商品一樣,會被市場上它的供求關系所影響。
如同市場上的豬肉,豬肉需求變多,供給過少,需求過多,價格就會上升;當市場上供給的豬肉量大於市場上需求的豬肉量,價格下降是理所當然的。
換做是股票的話:10元/股的價格,50個人賣出,但市場上有100個買,那另外50個買不到的人就會以11元的價格買入,這樣一來股價就會上升,相反的話股價就下跌(由於篇幅問題,這里將交易進行簡化了)。
通常來說,買賣雙方的情緒會受到很多事情的影響,從而導致供求關系變化,其中影響因素中的決定因素有3個,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
在這之前,先給大家送波福利,免費領取各行業的龍頭股詳細信息,涵蓋醫療、軍工、新能源能熱門產業,隨時可能被刪:【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股票漲跌的原因有哪些呢?
1、政策
行業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指導,比如說新能源,前幾年國家開始注重新能源的開發,對於相關企業、產業都提供了幫扶,比如補貼、減稅等。
政策引導下,大量資金進入市場,挖掘相關行業板塊或者上市公司,最後就會影響到股票的漲跌情況。
2、基本面
長期來看,市場的走勢和基本面相同,基本面向好,市場整體就向好,比如說疫情後我國經濟回暖,企業盈利也在逐步提高,這樣一來股市也變得景氣。
3、行業景氣度
這點是關鍵所在,不言而喻,股票的漲跌不會脫離行業走勢,一個行業光景好,那這類公司的股票走勢就好,價格就高,比如上面說到的新能源。
為了讓大家及時了解到最新資訊,我特地掏出了壓箱底的寶貝--股市播報,能及時掌握企業信息、趨勢拐點等,點擊鏈接就能免費獲取:【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場一手資訊播報
二、股票漲了就一定要買嗎?
很多新手並不是了解股票很長時間,一看某支股票漲勢大好,毫不猶豫的入手了幾萬塊,結果一直往下跌,被套的死死的。其實股票的變化趨勢可以在短期被人為操縱,只要有人持有足夠多的籌碼,一般來說占據市場流通盤的40%,就可以完全控制股價。學姐建議股票新手,把長期佔有龍頭股進行價值投資作為最先考慮對象,避免在短線投資中賠了本。吐血整理!各大行業龍頭股票一覽表,建議收藏!

應答時間:2021-09-23,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⑻ 2005-2007年,中國股票市場暴漲暴跌的原因分別是什麼

暴漲原因:

1、2005年中央政府與證監會聯合出台股權分置改革,股權分置改革的完成為股市的上漲騰出大幅空間,為暴漲提供了前提條件。

2、2008年的奧運會為人民提供了信息保障,減少了流動性風險。

3、由於有進入股市的前提條件,也有退出的保障,券商,老基金,保險基金第一波湧入股市,推動了股市第一步上漲。

4、人民幣升值,外資進入中國金融市場可獲得巨大的人民幣升值的利益,大量外資湧入房市和當時只有1000點左右的股市,等待人民幣升值。

5、QFII持有大量國內有價證券資產,大量境外資本湧入中國推動了股市的上漲。

6、國內基金規模的擴大,大量新基金發行,基金發行募集到的資金大量投資於股市

7、民間儲蓄力量也湧入股市,推動了股市的上升。

暴跌原因:

1、 經濟價值規律的作用,暴漲後股票價格嚴重高於股票實際價值,股市下跌是價值規律

2、 股指期貨的推出,重大利空消息,因為股指期貨是個看空機制

3、 2007年4月起開始顯現通脹壓力,政府不斷調高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利率和存貸款利率,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打壓股市勢頭過猛上漲

4、 大小非解禁,緊隨其後IPO解禁開始流通,再加上新股大量發行,使市場上股票嚴重供大於求,擴容壓力之大對股市來說難以承受

5、 5.30事件後,外資紛紛撤資,轉入房市或退出中國金融市場

6、 台灣大選,外聯公投等政治因素的影響

7、 受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海嘯影響和拖累,造成持續下跌

(8)中國應急股票暴漲擴展閱讀

證券市場發展的道路不完全一樣,但一般都要經歷5個階段。

休眠階段:

此階段了解證券市場的人並不多,股票公開上市的公司也少,但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投資者發現,即便不算潛在的資本增值,獲得的股利都超過其它投資形式得到的收益,於是他們就買進股票,但開始還是小心謹慎。

操縱階段:

一些證券經紀商和交易商發現,由於股票不多,流動性有限,只要買進一小部分股票就能哄抬價格。只要價格持續高漲,就會吸引其他人購買,這時操縱者拋售股票就能獲取暴利。因此,他們開始哄壓市價,操縱市場,獲取暴利。

投資階段:

有些人通過買賣股票得到了大量的資本增值,不管已經實現了的或還只是帳面上的,這些暴利的示範作用都會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投機行列,投機階段就開始了,股價大大超過實際的價值,交易量扶搖直上。新發行的股票往往被超額急購,吸引了許多公司都來發行股票,原來惜售的持股者也出售股票以獲利,於是擴大了上市股票的供應。

崩潰階段:

到一定時機,用來投機的資金來源會枯竭,認購新發的股票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頭腦靜下來,開始認識到股票的價格被抬得太高了,與本來的價值脫節得太厲害。這時只要外界一有風吹草動,股價就會動搖,然後價格開始下降。

成熟階段:

在股市下跌之後,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使公眾對股票市場重新恢復信心。這個時間的長短視價格跌落的幅度,購買新股票的刺激,機構投資者的行為等因素而定。跌市使有這些人虧了大本。他們只留著作長期投資,寄望於將來價格的回升,機構投資者的隊伍也擴大了。

這樣成熟階段就開始了這里股票供應增加,流動性更大,投資者更有經驗,交易量更穩定,雖然股價還是會波動,但不像以前那樣激烈了,而是隨著經濟和企業的發展上下波動。

⑼ 中國股市為什麼最近突然漲了起來

基本面和技術面的原因。基本面主要是突然公布利好,比如業績大增、高送轉、資本重組。技術面就是突破重要位置的時候,比如長期橫盤突破向上的時候,長期受制均線的壓制突破均線的時候。突破前期下跌缺口的時候。但是大部分都可以從技術面上找到原因。

有些股票突然漲停。停板是股票市場中的一種游戲規則。它是為了防止股票價格的暴漲暴跌,引起過度投機,引發市場紊亂,從而對股票市場上在一個交易日內價格的漲跌幅度,由證券交易所依據有關法律規定給予的一定限制。 現貨是沒有漲跌停的,可以雙向做單。

閱讀全文

與中國應急股票暴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人可以買拼多多股票嗎 瀏覽:51
科安達股票有投資價值嗎 瀏覽:430
股票發行股轉審查時間 瀏覽:712
建材信息顯示材料股票 瀏覽:316
當虹科技股票歷史交易數據 瀏覽:319
買銀行股票分紅養老 瀏覽:68
股票成交量成交價判斷資金流向 瀏覽:542
方正證券股票地址 瀏覽:249
廣發證券電腦版查股票行情 瀏覽:595
股票跌銀行剛性兌付 瀏覽:797
中國交建的相關股票 瀏覽:161
十佳科技股票 瀏覽:274
以兒童的名義開股票賬戶 瀏覽:941
軍正科技股票行情 瀏覽:813
銀行員工可以買客戶股票嗎 瀏覽:508
股票是什麼時間上市 瀏覽:443
平安證券股票交割單列印 瀏覽:639
稠州銀行股票10配10 瀏覽:795
被銀行債轉股的股票 瀏覽:464
買股票最方便的app 瀏覽: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