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教平安股友 平安股票還有多大上漲空間
作為平安的投資者,我仔細分析了三季報里提到的數據,參考了各家研究機構的報告之後,我決定不管平安是漲還是跌,我都繼續補倉,直到子彈打光。我不相信平安還有多少下跌的空間,而與繼續下跌的可能相比,平安未來大漲的贏面要大很多。我的信心主要來源於一直密切關注平安業績和股價的研究機構,目前很多機構都向它的客戶推薦中國平安(2318.HK)、維持中國平安「強於大盤」的評級,從目前來看,截止年底回到今年股市最高價時的平安水平絕對沒問題。
『貳』 投資價值,運行規律分析
投資價值分析是機構的分析報告,是隨意寫的,數據來源靠腦子遐想,如果你不信你就很天真了
好比有個人預測彩票號碼很准,他會把號碼告訴大家嗎?就是你花重金買他也不肯,花錢向機構買來的分析報告也是假的
賽迪顧問的造假丑聞其實只是國內咨詢行業的一個縮影,更多的行業弊病長期存在,且大家都心知肚明。咨詢業已到了必須整頓的時刻!
在被剝掉「公正」的外衣後,國內知名咨詢企業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HK08235,下稱「賽迪顧問」)的日子開始變得難過起來。
2010年5月3日,國內南方某媒體擲出一枚重磅「炸彈」:由於涉嫌IPO咨詢數據造假、看錢辦事,賽迪顧問已被中國證監會正式立項調查。在這篇題為《賽迪顧問造假涉及100公司給錢就辦事》的文章中,作者還引述投行人士的話稱,「這么胡干遲早要出事,只是沒想到這次這么嚴重,證監會都怒了」 。當天,賽迪顧問迅速發布澄清公告,稱該報道「文章與事實嚴重不符」,公司也「沒有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對本公司提出質疑以及正式立項調查相關的任何通知和信息」。該公司決定暫停股票交易一天。
針對上述事件,目前,證監會方面尚未公開表態,而賽迪顧問雖然強調該文章已對公司的業務經營、品牌形象和商業信譽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保留對其追究相關法律責任及追究賠償的權利,但業界似乎並沒有太多同情的聲音。相反,上述事件已激起了人們對國內咨詢行業現狀的大討論。諸多分析者認為,賽迪顧問的造假丑聞其實只是國內咨詢行業的一個縮影,更多的行業弊病長期存在,且大家都心知肚明。咨詢業已到了必須整頓的時刻!
證監會發飆
杭州正方軟體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正方軟體」)上市申請被否,是賽迪顧問麻煩上身的引子。
3月31日,正方軟體IPO在創業板發審委的第15次會議上被否。這家以賣辦公耗材、電子產品起家的公司,是國內主要的高校管理軟體供應商之一,在該領域的市場地位僅次於東軟。而創業板發審委之所以否定它的上市申請,是因為認定其招股說明書中提到的「佔有教學管理類軟體市場25%份額」 的說法沒有根據,過度誇大。不幸的是,正方軟體標明了以上數據來源——賽迪顧問在線的《中國高校管理軟體行業市場研究報告》,且引用次數達十次以上。
創業板發審委一位工作人員透露,如果正方軟體的市場份額真如文件所述,那麼,它的銷售額及利潤都應該能讓人眼前一亮,但事實上,這家公司的財報存在不少讓人難於理解的地方。他說,正方軟體在2007年度、2008年度和2009年度的營業總收入分別為2021.98萬元、3281.77萬元和5300.75萬元,凈利潤分別為775.25萬元、1440.08萬元和2442.79萬元,這兩項數據的絕對值顯然太小。此外,該公司報告期內的應收賬款余額也高得不可思議:2007年應收賬款為1048.95萬元,占流動資產比例的39.06%,2008年應收賬款為1997.44萬元,占流動資產比例高達50.48%,2009年應收賬款為2647.60萬元,占流動資產比例的41.14%。
「正方軟體是想『偷渡』上市,但未能成功,賽迪顧問也因此曝光於公眾眼前。」他說。
同樣是在3月31日,在創業板發行監管業務溝通會議上,證監會創業板部副主任李量毫不掩飾地提出,要及時發現申請創業板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財務操縱、財務包裝和虛假陳述行為,還要警惕這些公司所引用的付費數據資料。知情者稱,李量當時特別提到了賽迪顧問,批評該機構的統計數據「嚴重失實,完全脫離了行業實際情況,沒有保持咨詢機構應該有的中立性、客觀性,喪失了職業道德」!
這真是令人大跌眼鏡的一幕。記者了解到,成立於2002年3月18日的賽迪顧問直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集團,CCID),並以「企業管理第一顧問、市場咨詢第一品牌、政府決策第一支撐」為企業目標,從事中國IT產業與市場研究咨詢業務,是中國首家在香港創業板上市,並在業內率先通過國際、國家質量管理與體系(ISO9001)標准認證的咨詢企業。在如此光鮮的身份背景下,按照常理,單憑正方軟體上市被否一案應該不至於讓證監會對賽迪顧問如此惱火。對此,一位不願具名的人士指出:「賽迪顧問的給多家企業提供的IPO咨詢服務被發現水分太多,證監會才忍無可忍。」
據悉,寧波立立電子第一次上市申請因為資產的形成有瑕疵、信息披露不充分和股權代持等,相關材料被直接駁回。拓維信息也曾受累於資金、國定資產造價和隱瞞負債等問題而兩次闖關失敗。除此,263網路通信、北京博輝創新光電、久其軟體、啟明信息等企業也都跌倒在上市的門外。盡管上述企業有的已經成功上市,但它們失敗的IPO申請無一例外都與賽迪顧問提供的數據有關,且這些公司在成功上市後立即斷絕了與賽迪顧問的業務往來。這些不可思議的「巧合」,直接為它被證監會立項調查埋下了伏筆。
已成不良模範?
一位咨詢業資深從業者指出,賽迪顧問在咨詢方面有四個令人發指的潛規則:首先是給錢就能上排名榜,費用一般為10萬元,客戶自己提出名次後,再交給賽迪確定;其次是不與客戶簽署法律連帶責任書,這意味著它不保證數據的真實性、中立性、客觀性,也不承擔法律連帶責任;第三,目前在IPO咨詢領域僅有漢鼎和賽迪顧問是成規模的兩家公司,但與前者相比,賽迪顧問的收費明顯過低,漢鼎單個項目總計費用在50 -70萬元之間,而它僅為20-30萬元,還承諾在企業通過審核之前只收50%的費用;第四,賽迪顧問無法提供數據來源、推理過程和調研工作的底稿。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為了吸引更多的客戶,賽迪顧問近年來所公開的行業研究報告設計面越來越廣。其中,好多掛在網路上的都只是一個框架,沒有實質內容。
而在3月2日賽迪顧問主辦的「把脈內需主線、重塑IT價值」2010中國IT市場年會上,賽迪顧問總裁李峻透露,賽迪顧問已經為58家創業板公司中的16家企業提供了上市顧問服務,市佔率居全國第一。他說,2010年,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是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經明確的工作重點之一。為此,賽迪顧問將協助企業做好六方面的工作:幫助中小企業制定明確的業務戰略,股權改造,管理提升,股份改造,上市的可行性研究和完成募集資金論證後為企業和投資人牽線搭橋。
也就是在那次年會上,賽迪顧問又推出了22個全新的研究產品與服務,其目的是為了「幫助企業正確解讀振興規劃內涵,及時捕捉內需市場新方向,掌控4萬億投資機會以及幫助挖掘物聯網、光伏、光電、智能電網等前沿價值」。
「早些時候,賽迪顧問在國內咨詢領域是有些口碑的,但現在,一切都在慢慢變味。」上述資深從業者說,這家公司的業績連年攀升。如2008年凈利潤比2006年增長472%,營業收入也比2006年增長86%,這讓不少人看到了商機。他們紛紛復制賽迪顧問的模式,幾個人的公司就敢出一份所謂的行業分析報告。
據介紹,這些小公司的員工根本不懂如何去操作一套科學的樣本調查,他們的調查報告主要有以下幾種造假方式:一是沒有實際調查,通過咨詢幾個專家來獲取數據;二是誇大調查范圍,找熟人代填調查問卷或乾脆承包給高校的研究生;三是直接花錢從其他機構購買數據,自己再加工。一般情況下,這些小型咨詢公司傾向於從細分市場尋找客戶,這樣就避免與其他大型公司正面沖突,但一位了解內情的人士告訴記者,即便是一個細分市場,一項嚴謹的調查也需要幾十萬元的費用,對照目前一些咨詢企業只開出5萬元不到的要價,自然是誰出錢誰說了算,它們更大的責任只是蓋上自己的鑒定印章。
一個行業的亂象
當下,以「作為香港上市公司,所發聲明需要通過聯交所審核」為由,賽迪顧問高層拒絕接受媒體的采訪。但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不論賽迪顧問造假是否嚴重,此事件的影響已經不局限於它,而是反映了國內咨詢業的一個亂象。
由於咨詢機構要靠賣調查報告創收,企業也需要一份「獨立的第三方數據」來鼓勵投資者投資,二者便找到了達成交易的契合點。易觀國際總裁於揚坦承,數據造假已經成為咨詢行業的一個突出問題,易觀國際就接到過許多家企業提出的美化數據的要求。他說,企業交了錢的調查報告難免會淪為包裝的材料,而在我國,相關機構的市場調查報告自始至終都沒有任何機制約束和監管,或許才是問題的症結所在。
一種觀點認為,其實,證監會對投資咨詢業務的這種亂象也是心知肚明的,它對企業上市資格的考察離不開第三方的數據的支持,但在實際工作中,尤其是在一些細分行業,很難找到相關數據,就只能參照賽迪顧問等機構的資料。在商業利益面前,要求咨詢機構以「職業道德」來保證數據的公正性,顯然荒謬。
『叄』 分析中國平安這只股票,分別從基本面和技術分析這兩方面入手。500字左右
基本面分析:
中國平安(601318)主營業務:以保險業務為核心的,以統一品牌向客戶提供包括保險、銀行、證券、信託等多元化金融服務。
今年1季度財報出現的凈資產V字反轉走勢將大大提升市場對於保險股的投資熱情,且權益類市場出現較好的表現以及個人養老保險退稅(遞延)的試點實施,將為整個保險行業帶來非常大的正面刺激.中國平安在壽險業務的優勢在於其超強的代理人隊伍。「截止2008年年底,中國平安的個人代理人隊伍人數大約為35萬人,同時其人均產能在業內也是名列前茅,這樣的一個隊伍相對於業界的領先程度將是不言而喻的。2008年巨額的股權投資虧損將不會重演,對富通的投資已充分計提減值准備。而丟掉包袱之後的中國平安則能分享到再通脹預期帶來的收益。
技術面分析:從K線上看47.50元是中國平安這只股票很重要的一個價位.如果能成功的突破並且站穩這一點位置(建倉期).經過17.50--70.00的調整(洗盤期).70.00--100.00將是快速拉升期(拉升期).結合了前期的成交密集區分析.該股均線呈多頭排列.看日線以及60分鍾線的MACD和KDJ均顯示短期有調整要求.
『肆』 中國平安 這次海外投資〈富通〉虧損 對平安集團影響大嗎集團在這次金融風暴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隨著中國平安2008年三季報的新鮮出爐,保險業「三大巨頭」的三季度「成績單」全面曝光。從數字來看,憂多喜少。今年第三季度,三家上市保險公司中,僅國壽實現了23.39億元凈利潤,但是比去年同期亦下降了70.1%,而平安和太保則由於計提大額減值准備,呈現出不同程度的虧損。
其中,今年以來風波不斷的中國平安,因為三季度高達近80億元的虧損數字,而再度成為市場最大的看點。
巨虧在意料之中
根據公告,中國平安第三季度虧損78.07億元,每股虧損1.06元,同比下降218.37%;前三季度虧損7.05億元,每股收益-0.10元,同比下降106.04%。按國際財務報告准則,平安第三季度每股收益為-1.07億元,前三季度累計每股收益為0.22元。
中國平安稱,富通集團股票的減值損失是影響集團2008年全年凈利潤的最大因素。集團對富通集團股票的總投資成本為人民幣238.74億元,截至今年9月30日的市價變動損失186.11億元已在凈資產中體現,集團在2008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中對其中約157億元轉入利潤表中確認減值損失,使得前三季度出現虧損。
由於早在10月初,平安就發布了將在三季報中計提對富通集團投資減值准備的公告,因此,業內普遍認為,平安三季度的巨額虧損在意料之中,並且,虧損金額低於此前大多數機構的預期。
對於平安三季度的虧損,業內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應該公允看待。長江證券研究所在一份報告中指出,「除去富通的因素,公司正發生積極變化」。報告分析指出,在國際准則下,平安在第三季度的每股凈資產縮水0.86元,其中包含了每股0.2元的分紅,而在當季投資富通所帶來公司凈資產的縮水額為81.11億元,摺合每股1.1元(公司投資富通的資金來源於自營賬戶,因此損失全部由公司承擔)。因此,若除去富通的影響,公司在第三季度凈資產出現了每股0.44元的增長,如果再加上有效業務價值的增長,公司當季在國內市場上已經開始創造為正的價值。
全年保盈存疑
當然,無論怎樣解讀平安的這份季報,無可否認的是,投資富通失利的苦果已經釀成,那麼,三季度的巨額虧損,是否意味著平安全年保盈利的願望已經徹底落空?
東方證券保險行業分析師王小罡認為,「中國平安2008年全年凈利潤走勢,取決於第四季度要不要再計提富通集團股權投資損失。」
根據長江證券相關分析人士的測算,由於富通股價的大幅下跌,截至10 月24日的股價,平安對於富通的投資縮水額達到229億元左右,在三季報中,公司已經計提了157億元的減值損失,因此原則上仍還有72.3億元的賬面浮虧。在第三季度末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中實際已經反映的損失為186.7億元,也就是說,在第四季度中,根據現在富通的價格對於平安的凈資產的影響為-42.6億元(摺合每股0.58元)。
因此,如果在今年年底,富通的股價仍然維持現狀,而平安繼續採用全額計提減值損失,那麼公司在第四季度將不得不再次計提減值損失72.3億元(摺合每股0.98元),如此一來,平安全年的每股收益無疑將面臨著極大的挑戰。
對此表示擔憂的並非僅國內市場機構,平安三季報發布後,高盛、瑞士信貸等國際投資機構紛紛預測平安可能在第四季度再次對富通投資計提70億元至80億元的減值撥備,而高盛稱此為是「該股近期面臨的兩個威脅」之一。
市場預期未現過分悲觀
盡管對於平安的2008年全年盈利預期並不樂觀,但國內外投資機構卻在最近的報告幾無例外地給予了平安以較高的評級和目標價位。例如,對於A股市場上的中國平安,長江證券的評級為「推薦」,國泰君安的評級為「謹慎推薦」,估值為35元;對於平安H股,瑞士信貸發表報告稱,維持平安跑贏大市評級,目標價72港元,比市價大幅溢價近1.7倍,摩根大通也維持平安增持評級,目標價54.2港元。
市場的反應或許更能夠說明問題。10月28日,平安三季報發布次日,平安H股收於26港元,漲幅為8.33%,盤中漲幅更一度超過12%。
對此,分析人士指出,除了認為平安投資損失利空已經得到比較充分的釋放以及目前估值已經具備一定的吸引力外,支持投資者重新眷顧平安的,主要還是投資者對其業績穩定性的認同。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國壽、平安和太保三家公司保險業務收入同比增幅中,平安的業績增長並非最快,這與其有意控制銀保業務相關。但對於這部分業務的控制,有利於維護公司良好的業務結構,並降低盈利能力下降的風險。因此,事實上平安的保費收入增長更為穩健。而在財產險方面,平安取得了明顯優於同業的保費收入增長。根據三季報,平安的產險業務前三季度共計實現保費收入209.60億元,同比增長27.20%。
一方面是保險業務穩定增長,另一方面,市場此前所擔心的退保等問題也並沒有出現。國泰君安的報告顯示,9月份平安壽險保費增長31%,與1至9月的累計增速大體持平,而同期太保和國壽的保費增長都出現了較大下滑。「擔憂的退保問題並未在三季度出現,無論是退保的絕對額還是退保的比例,都未比去年同期上升。」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對於保險資金的運用與投資,在經受了一番「血的教訓」後,平安顯然在思路上也做出了一些調整,這點在三季報中初現端倪。對比中期報告,第三季度,中國平安大幅增加了對貨幣和債券基金的投資。對此,中國平安表示,針對較為復雜的資本市場環境,公司適時調整策略,對投資業務加大了固定收益資產配置力度,使得凈投資收益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但受累於金融市場的動盪,總投資收益仍呈下降趨勢。
『伍』 誰幫我對中國平安這支股票估值
peg動態估值:71.60098522167
注意:股票不能光PE。。。。
『陸』 怎麼對中國平安股票進行估價
用貼現現金流法對公司估價具體可分為:股利貼現法、自由現金流貼法。股利貼現法,就是每年分給股東的股利,K就是股利的貼現率。在利用貼現現金流模型中,最難計算是的就是貼現率。每個公司股票所用的貼現率應當能反映其所承擔的風險大小,通常我們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來計算,公式如下:K=E=rF+(EM-rF)β
E表示股票的預期收益率,也就是我們要得到的貼現率;rF表示市場的無風險利率,一般以國債或風險很小的債券收益率計算;EM表示市場組合的收益率,一般以市場指數收益率來計算;β表示該股票的β系數,是指該股票的市場表現與總體市場表現間風險差異程度。β系數值可以從一些專門的研究機構獲得,也可以自己計算得到。
通常我們把(EM-rF)稱為風險溢價,乘上β系數,就是風險補償。這個公式說明一個股票的預期收益率等於無風險利率(rF)加上風險補償(EM-rF)β。所以要估計E就必須先得到市場的無風險利率、市場組合的收益和該股票的β系數。
我們以佛山照明為例來說明股利貼現法的應用。佛山照明是一家1993年上市的以燈泡等電光源為主營的公司。公司1994年以來凈利潤的平均增長率為9.62%,剔除1994年異常高的增長數據(54%),1995年以來凈利潤平均增長速度為3.3%。如果剔除1997年的異常低的負增長數據(-24%),1998年以來凈利潤增長平均為6.71%。公司年年分紅,平均分紅率為當年凈利潤的71%,且一直比較穩定。所以我們可以用不變增長模型來計算佛山照明公司的股票價值。2001年公司10送4元,扣除所得稅後實際每股送0.32元,即DO=0.32。由於公司分紅穩定,且凈利潤增長在3.30-9.62%之間,所以我們取中間值6%為紅利增長率。需要另外計算的是貼現率。
無風險收益率rF以過去6年平均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代替,為4.42%;過去6年兩市綜合指數平均股指收益率為9.82%,風險溢價為9.82%-4.42%%=5.4%。考慮到我們市場未來發展前景很好,風險溢價以6%計算;1997年以來公司股票的β系數為0.7562。這樣,根據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公司股權收益率,即貼現率為:k=E=0.0442+0.06×0.7562=8.9572%。
這樣,根據不變增長模型,V=0.32×(1+0.06)/(0.089572-0.06)=11.47(元)。如果對公司的紅利增長率取值更保守,假使未來公司分紅增長率為5%,即g=0.05。則
V=0.32×(1+0.05)/(0.089572-0.05)=8.49(元)。
『柒』 什麼是中國平安股票的合理估值
我覺得30-40元才是中國平安股票的合理估值,
但中國A股目前除了那些大盤的藍籌股以外,
其它的股票基本上多數都是高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