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主力排名 > 鼎暉投資的股票

鼎暉投資的股票

發布時間:2023-03-21 06:27:52

① 百麗股票代碼多少

百麗股票代碼是01880。
百麗創立於1991年,其前身為鞋類產品代工廠,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自建品牌和零售網路。2007年百麗國際在香港上市,上市當日凍結資金高達4460億港元,創下香港股票市場公開發售凍結資金的最高記錄,而百麗國際市值曾一度超過1500億港元。然而因為當年「跑馬圈地」過快,大量門店使公司無法在市場巨變後快速轉型。2016年百麗國際正式宣告集團上市10年來首次錄得連續利潤下滑,而業績疲軟背後還有實體店的關閉潮。
拓展資料
近年來,港股私有化熱潮也是一直未有減退,大部分公司會以管理層認為公司股票交易度不夠活躍及流通性差,以及管理層認為企業價值被市場低估,影響融資,作為私有化的考量。百麗最終以531.35億港元的估值從港交所退市,與其巔峰時期比,市值縮水約六成。依然打破了港交所最大規模私有化的記錄。
在私有化後,百麗的創始人也徹底離開公司。2017年7月18日最後一個交易日,百麗國際漲幅0.16%,報6.24港元,成交3.72億港元。2017年7月25日,港股上市公司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宣布,其以協議安排方式提出的私有化建議將預計於開曼群島時間2017年7月25日正式生效。
公告稱,此前由高瓴資本、鼎暉投資,以及百麗國際執行董事於武、盛放組成的財團所牽頭提出的建議已經順利通過。百麗國際私有化後,高瓴資本將持有公司57.6%的股權,鼎暉投資將持有11.9%的股權,包括於武、盛放在內的參與此次私有化的公司管理層將合共持有30.5%的股權。媒體報道稱,百麗此次私有化將成為港交所至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私有化交易紀錄。
百麗以531.35億港元的估值從港交所退市,與市值一度超過1500億港元的巔峰時期相比,「身價」大幅縮水近2/3。也因如此,這場交易甚至被外界解讀為「賤價賣盤」。百麗國際首席執行官盛百椒沒有直接回應關於「賤賣」的結論,此前他曾表示,對於私有化「價格高低」,「不同人的看法不同很正常」。但對於長久持有百麗的股東「表示歉意」。
百麗國際股票港股上市十年間,有過輝煌也最終黯然以退市收場,市值縮水嚴重不說實際上也從側面反應了整個鞋類行業需要通過不斷改革與創新才可以適應市場的多元化的。

② 資金型合夥人都是魔鬼,不信就看看俏江南的結局

劉強東從來不相信投資人,所以投資人對這位京東掌門人也是既愛又恨。

這其實應該成為合夥企業的常態:相愛相殺,從冤家熬到親家!

#上海文峰秘書誇總裁「有天眼」# 在創始人與資金型合夥人雙方控制權的博弈下,既有像阿里巴巴、京東這樣的成功案例,也有CVC趕走張蘭入主俏江南,中國永樂與摩根士丹利、鼎暉投資對賭,最終輸掉控制權被國美收購的案例。

這些案例不禁讓人思考,資金型合夥人——究竟是天使還是惡魔?

01俏江南迎來"惡魔"般的資本

#港股開盤:恆生指數跌1.46%# 2008年,為了讓俏江南跟上北京奧運會的"春風",加快擴張的步伐,俏江南的張蘭與鼎暉投資一拍即合,達成合作。根據當時媒體的報道,鼎暉投資以等值於2億元人民幣的美元,換取了俏江南10.53%的股權。2008年,以等值於2億元人民幣的美元,換取了俏江南10.53%的股權。

股權融資是目前創投模式下常見的融資形式,投資人以目標公司的估值為標准,以溢價增資的形式投資入股初創公司,在為初創公司輸送資本的同時獲得股權,成為正式的合夥人。

以鼎暉投資入股俏江南為例,鼎暉投資在入股俏江南時對其估值約為19億元人民幣,所以在其投資等值於2億元人民幣的美元後持有俏江南10.53%的股權。

但是投資人終究不是善財童子,其以高估值投資入股是為了獲利,而非慈善。因此, 投資人在投資過程中出於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一定會在投資協議里約定對賭和投資人保護條款,比如董事會條款、防稀釋條款、競業禁止條款,以及商界耳熟能詳的對賭條款等。

這一系列投資條款,少則十幾條多則數十條,目的就是為了全方位地對創始人形成各種制約,以保護自身的投資利益,鼎暉在這方面做的有過之而不及。

02.賣身惡魔之後的疲於奔命

鼎暉的投資,給俏江南帶來資金的同時,也給其套上了枷鎖,令其不得不疲於奔命。俏江南為了獲得這筆投資,在融資過程中向鼎暉投資作出對賭承諾,如果俏江南無法在2012年底上市,則鼎暉有權以回購其股權的方式要求張蘭等人退出俏江南。

鼎暉投資作為財務投資人,最典型特徵就是謀求退出以獲取投資回報。

#開盤:滬指漲0.22%# 目前的投資形式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及並購是投資人退出的兩個最主要的通道,尤其是IPO退出,一個投資基金的存續期通常是10年左右,且基金的大部分投資項目鬧局都是在前4年進行的,所以通常在基金投資後的5到7 年內會產生退出變現的需求,以便在基金到期之後將所變現的資金收攏並歸還給基金的出資人。

根據這樣的規律,鼎暉算了一筆賬:鼎暉所持有的的股份有一定的禁售期,只有等到只有等到禁售期結束,股票全部解禁之後鼎暉才能出售獲利,所以必須對俏江南提出2012年底前進行IPO的對賭條件。

這樣一切順利的話,鼎暉從2008年投資俏江南開始到俏江南成功IPO,再到鼎暉退出獲利,這個周期大約只需要6—7 年之間;如果俏江南無法在這個預期的時間內完成IPO目標,那麼鼎暉也能退而求其次,以並購或者回購的方式退出。

而事實上,俏江南的IPO之路進展得步履維艱。因為簽署了對賭條款,俏江南不得不加速IPO進程。

2011年3月,俏江南向中國證監會提交了於A股上市的申請,但是這個時間點派腔恰逢證監會整肅創業板時間點,並提出理論上不支持餐飲類的傳統行業登陸創業板。2012年1月30日,中國證監會例行披露的IPO申請終止審查名單中,俏江南赫然在列,這無疑是對頭頂對賭條款的俏江南的當頭一棒。

A股無門,俏江南不得不轉戰港股。為了實現赴港上市,俏江南必須拆除境內架構,搭建新的結構模式,為此創始人張蘭不得不移民至加勒比島國聖基茨,目的也是為了滿足赴港上市的條件。為此張蘭自嘲道,如果不是為了企業上市,誰願意放著中國公民不當,當島民呢?可見,和鼎暉簽下的一紙對賭協議,對張蘭和俏江南而言是何等威力。

結果由於時機不成熟以及政策環境影響,俏江南赴港上市的計液羨讓劃依舊一敗塗地。

作為資金合夥人的鼎暉公司不僅沒有鼎力相助,而且連冷眼旁觀都做不到了,這頭龐然大物開始對自己的夥伴俏江南露出了「獠牙」。

03.惡魔與惡魔之間的交易

為了確保投資人能在下一輪投資中優先套現,投資人通常都會在投資協議中約定"領售權條款"。

#港股開盤:恆生指數跌1.46%# 領售權條款是指投資人強制原有股東賣出股權的權利,如果被投資企業在一個約定的期限內沒有上市,或事先約定的出售條件成就,投資人有權要求原有股東和自己一起向第三方轉讓股權,原有股東必須按投資人與第三方談好的價格和條件,按投資人在被投資企業中的股份比例向第三方轉讓股權。

這樣的約定反映了這樣一種情況,即當創業企業的發展出現拐點時,資金型合夥人對於控制權的爭奪會進一步增大,進而影響公司發展的進程。在俏江南的案例中,IPO的失敗,觸發了俏江南向鼎暉融資時簽署的股份回購條款及領售權條款。

由於回購條款和領售權條款的觸發,鼎暉投資挾持俏江南一同尋求第三方回購股權。

在此過程中,另一家巨鱷CVC以3億美元獲得82.7%的股權,其中鼎暉投資將其所持有的10.53%股權全部賣給了CVC,按照當時的匯率折算,俏江南的估值約為22.1億元,而鼎暉投資在2008年入股時的估值已經達到了19億元,但是按照投資協議執行,鼎暉投資在退出時要獲得至少2倍甚至更高的回報,所以這其中的差額部分,需要創始人張蘭以出售股份的所得款項來補償,為此張蘭也轉讓了其所持有的72.17%的股權。

張蘭從手握俏江南近九成股權的大股東,變為了一個僅持有一成左右股權的小股東。

這就是當年投資協議中的相關投資人權利保護條款所引起的連鎖反應。在CVC入主俏江南後,失去控制權的張蘭和俏江南新主人的關系也急轉直下。

2015年3月20日,CVC以涉嫌轉移公司資產,,向香港法院申請凍結資產令,隨後獲得凍結俏江南創始人張蘭本人資產的命令。

同年7月14日,有關張蘭出局的消息傳出。

經過多年的艱辛創業,最終落得"凈身出戶"的下場,這便是俏江南創始人張蘭的故事。如果沒有引入"資金型合夥人"這頭"魔鬼",張蘭雖然也許沒有機會一展抱負,但是或許還能保全她對俏江南的控制。

俏江南的隕落,反映出資金型合夥人的本質:追逐周期效益,根本不會為企業長期發展讓步。

而我們更不必去譴責誰,因為股權的 游戲 規則決定了投資型合夥人就只能扮演這種角色,只不過有烈度強弱之分而已。

04.惡魔或天使,全在你的掌控之中

既然創業必須要與狼共舞,那如何掌控資金型合夥人,牢牢捆住他的魔性,讓它們至少對我們的企業始終展露天使的一面呢?這其實也是我們天文商學一直在幫助中小企業去完成的一件使命。

舉個例子,如果當初我讓資金型合夥人5塊錢一股投資,投資進來,未來想回購了,怎麼辦呢?自己要10塊錢一股回購的時候,發現沒有這么多錢,怎麼辦呢?

這時候,你應該主動去找第三方投資者,並想方法讓第三方相信未來企業能夠賺到20塊錢一股。那接下來,讓第三方15塊錢一股投資子夜,然後給到合夥人10塊錢一股的回購價格。到最後,自己還剩下手裡的5塊錢一股來助力企業的發展。

這樣可以嗎,各位?當然可以啊,大家知道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你永遠沒有必要再花自己的錢了!

股權是完完全全可以實現無中生有,把別人的錢直接換過來沒問題的。

再舉例,你再花10%的股權,去整和有資源的人,你就沒有必要自己去花錢搞資源了,再也沒有必要自己去花錢打市場了,我直接整合商會、協會、上下游、產業群、客戶群,反正直接把他們拉過來不就可以了嗎?

是這個道理吧!你直接可以整合有資源的人,再也沒有必要動用自己的資源了。

接下來你再花10%的股權去整合有能力的人,你就再也沒有必要去承擔那麼高昂的工資成本了,你完全可以通過合作、合夥的方式,風險共擔、榮譽共擔!

那這個時候你又剩下一大筆錢。與此同時,你再花2%的股權,去整合一些有智慧的人、有經驗的人,讓他們來助力我的企業。那這個時候,你背後也有有專業的人、有技術的人為企業來進行助力了。

接下來,你手裡還剩下68%的股權,妥妥的保留住在企業的控制權。那你看這里的錢,完全都沒有必要自己出了,而且有進有退啊。

大家一定要記住,被資金型合夥人趕出局的老闆,都是自己把股權玩死了。

③ 鼎暉雋禺投資是何來頭

鼎暉雋禺投資前身是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的直接投資部。根據查詢相關資料顯示:鼎暉投資成立於2002年,是中國最大的另類資產管理機構之一。鼎暉投資前身是中國國桐姿際金融有限公司的直接投資部,,由吳尚志、焦震等六位創始人,聯合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資有限公司、中國投資擔保有限公司和蘇黎世保局扮絕險資本集團創立。鼎暉投資發端於私募股權投資業務,私募股權投資業務的蓬勃發展促進了鼎暉投資另類資產管理平台的建立。經過十年的發展,鼎暉投資已擁有私募股權投資、創業投資、地產投資、夾層投資、證券投資缺橘、產業地產、財富管理七大業務板塊,目前在香港、新加坡、北京、上海、深圳、雅加達及胡志明設有公司或分支機構,公司擁有100多名專業的投資管理人員。鼎暉投資陸續投資了150多家企業,其中30多家已經在國內外上市,培育了一批行業領導品牌。鼎暉投資所投企業的雇員人數超過50萬人,是中國經濟活力的一股重要力量。

④ 蒙牛在香港上市,在大陸可以買他的股票嗎,在哪個證券公司可以買,我在北京,

在香港上市的蒙牛乳業(資訊 行情 論壇)(2319.HK)昨日突然停牌,公司隨即發出公告稱,停牌乃是因為公司有待發布一份可能涉及股價敏感資料的公告,內容主要涉及持有人行

使可轉債轉股權,以及公司管理層和三家戰略投資者出售公司股份。

據香港當地媒體報道,蒙牛管理層、部分公司員工以及上市前已入股蒙牛的三家機構投資者13日共出售了3.15億股蒙牛股票,占公司已發行股本的28.4%,共計套現16億港元左右,其中,公司管理層及部分員工套現約6億港元。

據報道,此次包括摩根士丹利(MSDairy)、香港鼎暉投資(CDH)和英聯投資(Actis CIC)在內的三家戰略投資者一共出售了2億股蒙牛股票。出售價格較周一蒙牛收盤價5.15港元折讓2%-4%,最多套現約10億港元。如果扣除成本因素,三家機構此次從蒙牛身上凈賺了8.5億港元。記者查閱蒙牛以往公告後發現,這也是摩根士丹利等戰略投資者自蒙牛股票上市以來第三次套現。去年12月份,同樣是這三家機構,以6.06億港元的價格出售了1.68億股蒙牛股票,套現約10.2億港元。而在去年6月蒙牛上市2周左右,摩根士丹利、鼎暉投資及CGU-CDC投資以3.925港元的價格出售了5250萬股。

相比三家戰略投資者而言,蒙牛管理層和員工此次的套現顯得更為引人關注。據悉,公司此次出售主要是通過金牛乳業(Jinniu Milk)和銀牛乳業(Yinniu Milk)兩家旗下公司完成的,共計出售股票1.15億股,按最高價5.05港元計算,最多可套現約6億港元。

公開資料顯示,金牛乳業持有1.58億股蒙牛股票,持股比例為11.6%;銀牛則持有3.36億,合24.5%的股票。前者是公司主席牛根生等15名高管所組建的公司,後者則是16名中層員工發起組成。

值得注意的是,金牛乳業在今年4月份從上述3家戰略投資者手中通過轉讓獲得了總值約4600萬港元的蒙牛可轉債,相當於公司已發行股本的4.6%。當時,金牛乳業曾承諾,自蒙牛去年6月10日上市日起18個月內(即今年12月10日前),不會出售這部分可轉債或是由此轉換的股份。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蒙牛公司管理層及員工此次的套現行為,會令市場對該股後市表現產生憂慮,因為此舉可能顯示管理層自身對公司股票信心不足。

對此,蒙牛方面卻頗為坦然。香港報章援引公司公關部人士的話報道說,管理層與員工減持股票,並非看空,只是希望藉此改善手持現金流,而員工也希望套現買房。

蒙牛乳業去年的IPO共融資約13.7億港元,公司發行價為3.925港元,上市首日即大漲了約24%。蒙牛乳業2004年凈利為3.19億元,同比增幅高達94.3%。根據 A C尼爾森的調查,蒙牛在液態奶市場去年的市場佔有率由2003年的17%躍升至22%。

然而,日趨激烈的競爭影響了公司的盈利。去年蒙牛集團毛利率下跌了2.8個百分點,至22.3%。平均產品價格下跌了3.8個百分點。

⑤ 張蘭什麼時候對賭失敗

2008年雙方決定合作,俏江南估值20億左右,鼎暉投資對俏江南投資2億元,佔有俏江南10.53%的股份,這是一個美好的開頭。
但是張蘭也許並沒有仔細看合同,認為投資就是企業將錢給我,錢就歸我使用了,這種思維很多企業家都有,這種思維可以割不懂資本的韭菜,但是遇到專業的投資機構,那麼你就是韭菜,專業投資機構的錢怎麼會那麼好拿了。

這裡面就有對賭協議,具體來說是有三條條款,款款相扣:
第一條款、股份回購條款:如果不是鼎暉方面的原因造成俏江南無法在2012年底上市,或者俏江南的實際控制人變更,鼎暉有權退出俏江南。
評論:其實這個對賭就是沖著上市去的,目的非常清晰,創始人哪怕中途想將企業賣掉,也是沒有機會的,在規定時間內未完成上市那麼鼎暉就要退出,如何退頃磨櫻出呢?下一個條款就是規定如何退出的。

第二條款、領售權條款:如果鼎暉同意出售或者清算公司,張蘭應該同意此交易,並以同樣的價格和條件出售其股份。
評論:這個條件就很狠了,一旦上市未果,那麼張蘭就失去了主動權,因為對方如果決定要賣股份,你張蘭也要同意,不僅僅如此,你也要跟著以同樣的價格出售股份。因為我們知道,如果僅僅雀叢只是投資人要將股份出售,不一定那麼好出售,因為對方也無法獲得公司控制權,而你也無法上市,收購股份意義不大。但是一旦創始人也將股份一起出售了,那麼就可以獲得控制權,收購方意向就大增了,這是鼎暉完全站在自己角度擬定的條款。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那隻能說你不了解專業投資機構,每一分錢都是要獲取回報的!

第三條款、清算優先權條款:鼎暉和張蘭一起出售股份,所收到的出售股份的錢要優先保證鼎暉2倍回報。
這個條件才叫狠,這就是防止到時候公司估值發生變化,防止賣股份的錢不夠投資回報,所以要讓大股東張蘭一起賣股份先保障投資人的回報。
如此一來,如果上市未果,那麼張蘭就功敗垂成,失去俏江南是必然的事情。

4、俏江南的對賭是怎麼輸掉的?
張蘭當時也許是沒有仔細看合同,也許是太過自信了,並沒有充分考慮到其中的風險。
四年多的時間可以完成上市嗎?這個問題如果在合適的時間,那麼上市是不難的, 但是得看政策,得看大環境變化,有很多餐飲企業都上市了,這是有先例的,但是俏江南沒趕上好時候。
俏江南逐漸做成一線高端餐飲品牌了,但是消費者也和公款吃喝有關,隨著對公款吃喝的「嚴打」,這些餐飲企業都受到較大影響,尤其是「八項規定」出台後,不僅僅游絕是俏江南未能上市就是CVC以3億美元為代價收購了俏江南82.7%的股份(CVC當時也是杠桿收購,自有資金6000萬美元,銀行貸款1.4億美元,債權募資1億美元)。
2015年3月,CVC向香港法院申請凍結張蘭和俏江南的資產,此後,張蘭就出局了。

⑥ 雙匯為什麼把股權轉讓給美國高盛

這裡面很復雜,我從背景開始給您講。雙匯集團是以肉類加工為主的大型食品集團,總資產約60多億元,2005年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凈利潤1.07億元。另外,集團持有上市公司雙匯發展35.715%股份,所持股份的市值達33.89億元。2006年4月26日,由美國高盛集團、鼎輝中國成長基金Ⅱ授權,代表上述兩家公司參與投標的香港羅特克斯有限公司(高盛集團的一家子公司),以20.1億元人民幣中標雙匯股權拍賣,獲得雙匯集團100%股權,間接持有雙匯發展35.715%的股權。 至此,高盛已獲得雙匯集團100%股權,說明雙匯集團已不是一家中國人自己的公司了,請看以下的華夏時報2009年11月6日的報道高盛開始進入雙匯集團是謎團的開始,如今,一切還在繼續。據外媒11月4日報道,高盛已同意將所持有的雙匯集團股份的一半蠢睜鍵出售給私募基金鼎暉投資,總價約為1.5億美元。而在投資的3年時間里,據《華夏時報》記者計算,高盛凈賺15億以上,如今急流勇退,高盛只是簡單的財務投資者,還是擔當雙匯集團MBO的一座橋;鼎暉又是一個怎樣的角色,疑竇11月4日,有消息稱,高盛已經同意將所持有的雙匯集團一半的股份轉讓給鼎暉投資,總價約為1.5億美元。另外,高盛計劃在近期內出售另外剩餘的部分股權,最終使高盛在雙匯集團的持股比例降至5%左右據記者了解,目前,高盛和鼎暉共同持有雙匯集團百分之百股權,其中,高盛持有的雙匯集團股權為46%。 按此計算,高盛此次將出讓23%雙匯帶巧集團的股權。 對此,高盛、鼎暉和雙匯三方均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不予置評。但據記者從知情人處了解到,此次交易或許存在,只是股權的具體轉讓數目及交易金額或存在一定出入。事實上,從高盛與鼎暉入主雙匯集團伊始,高盛和鼎暉做早者的就是一筆劃算的交易。2006年,僅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市值就達33.89億元的雙匯集團大股東河南省漯河市政府將雙匯集團以底價10億元人民幣掛牌轉讓。最後,高盛、鼎暉投資旗下的合資公司羅特克斯公司以20億元人民幣(約2.5億美元)擊敗競爭對手,成功收購雙匯集團百分之百的股權。當時,高盛在羅特克斯中占股51%,鼎暉占股49%。高盛在投資雙匯集團約10億元人民幣之後,接下來的時間里,便和合作夥伴鼎暉一起開始在雙匯集團及其下屬的雙匯發展(77.94,0.00,0.00%)中獲取了不錯的收益。2006年當年,集團下屬上市公司雙匯發展年報中便給出了每10股派8元的高額分配預案。其分紅比例占當年合並報表凈利潤的87.88%。之後的2007年和2008年,其分紅占凈利潤的比例均在80%以上。相關統計顯示,高盛與鼎暉入主雙匯的3年多時間里,僅分紅就拿到了6.86億現金,其投資成本收回逾三成。另外,高盛通過雙匯集團以及羅特克斯持有雙匯發展23%左右的股份,按照11月5日47.86元的收盤價計算,目前其持有雙匯發展股份的市值已達70餘億。即使按照現在所傳言的交易價格,如果按照高盛所持雙匯股權的一半,價格1.5億美元來算,那麼,高盛手中所持有的雙匯集團股權大約價值3億美元左右。 按此計算,不包括高盛目前持有的雙匯發展股權的市值,高盛在此3年間中,除去投資成本,包括紅利,賺了大概15億人「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從高盛和鼎暉入主開始,整個事情就顯然沒有投資、賺錢那麼簡單。2006年,雙匯集團大股東河南省漯河市國資委拍賣產權時,曾經限定了嚴格的競拍條件。其中之一便是「受讓方或其關聯方在提出受讓意向之前不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直接或間接經營豬、牛、雞、羊屠宰以及相關高低溫肉制食品加工業,也不得是這類企業的控股股東或第一大股東」。然而,早在2002年,高盛和鼎暉便已經聯合共同投資雨潤,直至現在高盛和鼎暉在雨潤董事會中還各佔一個席位。然而在當時的競拍結局,已經投資雨潤的高盛和鼎暉卻蹊蹺入主。而在轉讓前的2005年,雙匯集團總資產已達70億元,銷售收入201億元。僅雙匯的品牌價值就達到106.36億元。而10億元的掛牌底價,讓雙匯集團的全部售出蒙上了賤賣之嫌。據2008年雙匯集團年報顯示,雙匯集團的企業法人代表則為雙匯集團元老級人物萬隆。公開信息顯示,當時雙匯掛牌出售便是萬隆最先提出來的。鼎暉實際控制雙匯集團之後,「誰是鼎暉背後的實際控制人」至今仍是謎團。不過唯一清晰的是,鼎暉將擁有越來越多的雙匯集團的股份。與此同時,高盛則在逐步淡出。 據悉,高盛和鼎暉在投資雙匯集團之前已經有過多次合作,此前雨潤、蒙牛、分眾傳媒以及後來的皇明集團等都是二者聯合投資的。在入主雙匯後的2007年10月8日,高盛將其所持羅特克斯的股份由51%降至46%,鼎暉在羅特克斯中的股份則由49%變為54%。鼎暉變成了雙匯集團的實際控制人,實現了雙匯集團實際控制權的順利轉讓。高盛在賺得盆滿缽滿之後,先是默契地交出雙匯集團的控制權給鼎暉,再就是把股權出售給鼎暉。高盛所充當的更像是一座橋的角色。這座橋或許與曾經喧鬧一時的雙匯集團MBO相關。而早從2002年開始,雙匯發展便連續8年高分紅。當時有外界質疑稱是為管理層持股輸血。據業內人士計算,僅在2003-2005年期間,由雙匯高管成立的海宇投資通過高分紅獲得了大概1.69億元。

⑦ 鼎暉投資做股票投資嗎

有做股票投資的基金。

鼎暉投資成立於2002年,目前管理基金規模超過70億美元,其中包括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地產投資和證券投資基金。鼎暉的投資人包括100多家國際和中國的機構投資人,其中有主權基金、各國養老金(包括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捐贈基金、家族基金和專業基金中基金。鼎暉投資人還包括國際和中國的高資產個人投資人。
鼎暉投資有70多位投資專業人員和支持專業人員,在香港、北京、新加坡、上海、深圳和雅加達有辦公室。

⑧ 鵝廠跌成鳥廠,段永平卻六次加倉,到底是誰在減持騰訊

去年下半年以來,騰訊的股價一路下跌,從最高69.38美元跌至最低28.98美元,最低時甚至跌到了30美元,跌幅達到57%。而段永平卻在6月份大幅增持了騰訊股份,累計增持了11.78萬股,占騰訊總股份比例為5.9%,比年初增持量增加了34%。這已經是段永平在六月份以來連續增持騰訊股份。對於增持騰訊股份這件事,段永平曾解釋說:“投資騰訊最重要的就是持有好公司的股權”。

鵝廠之所以跌成鳥廠,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從今年開始,騰訊股價接連下跌,而且到現在還沒有止跌的跡象。其實從2016年騰訊就開始轉型做鵝廠了、從今年開始騰訊就開始布局游戲、從游戲做起。當時騰訊市值大概在2500億美金左右,在這個時候段永平持有騰訊股票也就在1.2億左右。

⑨ 朱曄有沒有鼎輝投資公司的股份

朱曄沒有股份。鼎暉投資(CDH Investments[1])成立枝態辯於2002年[2],是中國最大的另類資產管閉團理機構之一[2],截止至2016年12月,管理資金規模達1200億元人民幣。鼎暉投資由吳尚志、焦震等六位創始人,聯合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資有限公司、中猛缺國投資擔保有限公司和蘇黎世保險資本集團創立[2]。鼎暉投資發端於私募股權投資,私募股權投資業務的蓬勃發展促進了鼎暉投資另類資產管理平台的建立。

⑩ 2020年,軟銀紅杉高瓴鼎暉開始「炒股票」

文丨柴佳音 馬慕傑

編輯丨王慶武

來源丨投中網

「在職場,我們似乎永遠不會知道,下一個被邊緣化的是哪一個部門。」一PE機構投資總監林唐感慨稱。

入職五年,林唐所處的一級市場投資部從最初匯集各路名校人才、承包公司80%以上主營業務的明星部門,淪為了如今存在感極弱的「游兵散勇」。

「這大半年來,公司實在是募不到錢,在一級市場只投出了一個項目。但是,公司的營收卻並不難看,二級市場的好幾個部門都大賺了一筆。」林唐告訴投中網,在這樣的局勢下,公司創始合夥人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二級市場「炒股票」,「為了賺錢,不難理解。」

2020年,部分一級市場由募資難所傳導而來的寒意猶存,但二級市場的高光時刻已接踵而至:幾近瘋狂的造富效應幾乎無人不曉。

對於此般盛況,敏銳的一級市場投資者自然有所垂涎。於是,大踏步進場,便成為了那些以往低調淘金的VC/PE此時最合宜的姿態。

進軍二級市場,軟銀、紅杉、鼎暉、高瓴加碼

2020年10月,軟銀高管Rajeev Misra在線上會議中透露稱,軟銀願景基金將列出計劃,要在未來兩周內成立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

SPAC又被稱為空頭支票公司,屬於公募型並購基金的一種。據了解,SPAC比其他並購基金募資能力更強,其投資者的退出更加簡單,只需在二級市場減持SPAC公司的股票即可。

實際上,近期軟銀在二級市場頻頻出手。美國證監會報告顯示,2020年二季度,軟銀斥資約40億美元購買了特斯拉、亞馬遜、Alphabet、英偉達、Zoom、拼多多等多家 科技 股,短期浮盈約40億美元。

在中國,踏足二級市場的VC/PE機構亦不少見。鼎暉投資、高瓴資本、紅杉中國、深創投、弘毅投資、九鼎投資等諸多VC/PE機構皆已在二級市場布局。

「鼎暉投資早在2006年起,開始通過關聯公司潤暉投資布局二級市場,二者都有相同頂尖的國際機構投資者作為LP持有共同的投資理念和研究方法論。」鼎暉投資告訴投中網,「潤暉投資是極少數在中國A股市場上,以國際超長線資金踐行價值投資的機構。」

潤暉投資設立後,獲得了包括全球頂級主權基金,國家養老金,捐贈基金,慈善基金會和家族辦公室的廣泛認可,目前管理規模超過80億美元。據悉,在過去的14年裡,潤暉投資取得了凈值增長10倍的優秀業績。

紅杉也在二級市場頻頻發力。外媒報道稱,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顯示,2020年8月,紅杉成立了紅杉中國公開市場投資基金(Sequoia China Equity Partners),這支擁有獨立團隊的新基金有著明確的使命,投資於二級市場、全球公開交易的股票。

此外, 2020年6月,紅杉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向中國證監會相關部門申請《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資格審批》,成為首家申請QFII的國際知名創投機構。

深創投、弘毅投資、九鼎投資則選擇公募基金方式出擊。2014年6月,中國首家PE系基金公司紅土創新基金獲得證監會批復設立,深創投100%出資;同年7月,九泰基金獲得證監會批復設立,其大股東為九鼎投資。

2017年12月,弘毅遠方基金獲批,注冊資本為1億元,弘毅投資持股比例100%。這意味著弘毅投資正式進軍公募領域。此外,成立於2015年的金涌投資是弘毅投資旗下專事境內外二級市場投資管理的全資子公司。

誠然,如今二級市場紅利來臨之際,更多的一級市場投資者在通過參與上市公司的定增、收購等方式盡可能實現利益最大化。

自再融資新規落地,被機構稱為「一級半」的定增市場迎來多家巨頭機構入場。如高瓴資本23億拿下凱萊英的八折鎖價定增,當天漲停板浮盈40%,開啟了「一級半」市場的瘋狂前奏。

近期,私募排排網調查顯示,超七成PE機構看好定增項目帶來的業績增厚機會,並認為相關定增產品有望享受3-6個月的政策紅利期。

定增市場火熱的同時,並購大潮亦洶涌而至。

2020年1月,高瓴資本豪擲超400億元入主格力電器,成為其新晉第一大股東。這一經典案例曾在彼時引起投資圈震動。

在泰合資本看來,2020年,相較此前每年鳳毛麟角的並購交易,新常態下的並購交易數量或將倍增。

投中研究院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7月,並購市場整體持續上升,交易金額受頭部大額案例的影響環比增長過半;僅在1個月內,共計31支PE基金以並購的方式成功退出,超1億美元規模完成並購交易31筆。

一並購基金創始人潘辛然對投中網表示,一方面,融資難、增長難等困境使得越來越多的中小型玩家將「賣身計劃」提上日程;另一方面,疫情不斷催化的「二八效應」下,巨頭對於整合、延展的需求日益旺盛。

快錢誘惑?資產配置多元化

不過,在長期主義盛行的當下,「博短期」一度被視為無法登上檯面的「鄙陋」策略。

當然,也有投資人堅信,精準的短線戰術回報效率最高,「且本質上,短期生意也並不背離投資最根本的『高風險、高回報』的運轉邏輯。」

尤其在市場周期利好的行情下,當二級市場的企業價格比一級市場更低,短期投資收益率更高,通過各種方式將業務觸角伸向二級市場並有所為自然成為了那些一級市場的投資機構無可厚非的選擇。

14年前就布局二級市場的鼎暉和潤暉則有自己更長線的理解,回想當年潤暉投資設立的設立初衷,主要有三點,一是從企業的生命周期看,VC-PE-二級市場,涵蓋了企業的誕生、成長、成熟的各個階段,在投資研究上看,可以綜合的審視一個行業中不同企業的競爭動態,對行業的生態展開研究;二是從研究上看,PE在項目點上扎的深,二級市場則是對行業的持續跟蹤,緊扣行業脈搏,二者形成了立體的研究;三是從國際比較看,一二級市場的估值最終會趨於一致,更寬的覆蓋可以捕捉到更多的投資機會。

上述觀點,亦是一二級市場跨界投資之典型邏輯,在當下得以充分演繹。恰逢,2020年,二級市場迎來了繁榮時刻。

根據巨豐 財經 數據,2020年上半年,全球主要指數表現中,A股普遍較佳。其中,創業板指以漲幅32.5%位列第一,深成指、滬深300指數、上證指數位列全球主要指數漲幅前五。

這其中,表現最亮眼的無疑是醫葯行業。巨豐 財經 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醫葯行業以36.81%的漲幅傲居全市場,是唯一一個每個月都上漲的行業,也是唯一一個漲幅超過創業板的行業。

此際,諸多一級市場投資者開始摩拳擦掌。

不可否認,投資於二級市場,VC/PE有著其天然的優勢。「通常,在一級市場投資,基金內部一定會自上而下把投資賽道研究地透徹清楚,包括競爭對手、行業龍頭等。這種情況下,一級市場的基金更容易捕捉到大賽道的機會。」道彤投資創始管理合夥人孫琦表示。

眾海投資管理合夥人李穎同樣對投中網提到,一些知名機構對於趨勢的把握相對更准確,特別是在二級市場表現比較好的時期,投資機構也希望可以多元化配置資產。再者,市場本身充滿波動性,一二級市場聯動可能會帶來更長期的價值。

「壓力」使然?尋找價值窪地

一級市場的VC/PE湧入二級市場或許還有個更深層的原因,那就是一級市場近年來愈發沉重的壓力。

資管新規出台以來,一級市場募資越發艱難,私募股權行業優勝劣汰加劇。投中研究院報告顯示,2020年受疫情影響,創業項目、投資機構全部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更多機構減緩投資節奏,「活下去」成為了VC/PE市場各參與主體共同的目標。

林唐直言,做二級市場其實也是一些老牌VC/PE在尋找出路。「一個有品牌有投研能力的基金,在二級市場募資會相對容易很多,因為二級市場基金投資門檻要低得多,發行門檻要低得多,發行渠道要暢通得多。」

那麼,主動也好,被迫也罷,當一級市場投資者選擇對二級市場進行延伸,又將對資本市場產生怎樣的影響?

「價值挖掘會更充分,是毫無疑問的。」孫琦告訴投中網,「美國資本市場很早就是這樣,一二級互相流通,市場的價值被挖掘得更深。」

此時,投資人會發現,無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尋找價值窪地都在變得愈加艱難:各家機構的雷達已對市場進行全面掃描,基本不留死角。

所以,孫琦相信,對於資本市場整體而言,一二級互相流通是件好事,市場的效率也將逐步提高。

但是,對於投資機構來說,在這樣價值挖掘更加充分的資本市場中,尋找投資機會的挑戰也在變得更大。

同樣以醫療領域為例。「2020年二季度有大量醫療股創了新高,而且還在不斷地創下 歷史 新高,這樣的二級市場走勢反過來對一級市場也有很大的刺激,我幾乎從未見過市場的爭搶如此激烈。」孫琦對投中網表示。

一醫療機構投資人吳寧嘉向投中網講述了這樣一個案例。2020年6月,國內一知名大型PE為了搶到一個即將IPO的醫療案子甚至放棄了深度盡調,在沒有完全了解項目基本風格的情況下就執意打出了子彈。而且,該知名PE全然不顧鎖定期三年的投資風險。

「從接觸到交割,一個月全部完成,這個速度簡直匪夷所思。」吳寧嘉告訴投中網,如此快速的流程背後,除了簡單的盡調外,投資協議也基本參照早期投資的條款報告。

事實上,這或許正是二級市場不同於一級市場的慣用打法——以更大的邏輯布局某個賽道,在大趨勢中抓住細分機會。

有投資人就直言,近年來,投資行業魚龍混雜,這實質與真正意義上的專業投資管理人的偏差較大。

「市場永遠是對的」,孫琦提到,「做投資的人最好不要去賭市場是錯的,不要站在市場的對立面。VC要盡早預判市場的大勢,PE也要在保有自我判斷的基礎上順勢而為,不要逆著潮頭,同時也要有所克制,有所警惕。」

一二級通吃,一場專屬於頭部基金的 游戲

一個殘酷且客觀的事實是,這場一級市場參與者掘金二級市場的 游戲 或將只屬於頭部機構。

換句話說,「二八法則」已然滲透到了私募股權基金行業的每一寸肌理。即使想換個打法,也得先評判基金自身是否真正具備了「橫跨一二級市場」的資格。

擴充團隊的首要條件自不必多說。要知道,二級市場與一級市場的投資策略、管理風格、研究體系等大不相同,因而,投資機構染指二級市場也並非容易之事。

正如李穎所說,二級市場的競爭十分激烈,進入門檻頗高。在一級市場馬太效應愈發強烈的行業現狀下,大型投資機構可優先跨越多個階段布局一體化。

加之,在公募基金市場本身中,「強者恆強」的行業格局已橫亘多年,中小基金的日子也不好過。根據wind數據,2020年以來,95家公募基金高管發生變更,涉及人數達256家。與此同時,公募基金離職基金經理人數已達168人,不少中小基金面臨人才流失的困境。

某一級市場投資機構HR何朋娜告訴投中網,二級市場的基金經理有一部分流向了一級市場。當前,一級市場投資機構在招募投資經理或投後團隊時越來越看重對方的行研能力,而這也正是那些基金經理的優勢所在。然而,對於某些中小機構而言,配置擁有二級市場背景的人才卻實屬艱難。

「我們機構當時面試了好幾個二級市場的求職者,但均被對方拒絕了。說到底,還是機構體量太小,那些二級市場的人都想找一些有穩定LP支撐的大機構,至少不用發愁子彈的問題。」何朋娜稱。

「一級市場機構如果要向二級市場延伸,基金的體量、投研能力、品牌各方面都要能達到相當的層次。」孫琦對投中網表示,一家機構的品牌和投研能力越強,布局越廣,邁入二級市場的動力就會越強。這是因為,這些機構可以將一級市場的品牌和投研優勢帶到二級市場實現變現。

比如,某些頭部VC/PE擁有自己的二級市場團隊,完全可以自己操盤,不需要將二級市場的蛋糕分給合作夥伴。當這些機構投資的企業上市後,他們還可以在二級市場捕捉另外的機會。

不過,潘辛然也對投中網提到,雖然相對而言,只有頭部機構具備同時布局一二級市場的底氣,但不一定非要自己做,與第三方合作的形式也很常見。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在一級市場投資者邁向二級市場的趨勢共識下,並不是每一家有條件延伸的機構都湧向了這股潮流。

甚至,可以說,大部分投資機構仍堅持專注於一級市場。

終歸到底,即便對於頭部機構,是否橫跨一二級市場做全域投資的根本依舊在於基金自身的定位,包括機構目標、價值取向等。就像孫琦口中的那樣,如果機構以資管定位要做全平台的服務,追求的是AUM(資金管理規模),那麼相較於一級市場,近兩年基金在二級市場的規模擴張相對容易很多。

但是,相對容易走的路亦非捷徑。「因為不同領域看似是有關聯性的,但是如果真去做,大家會發現一二級市場的團隊基因不一樣,文化也不一樣,還是有很大挑戰的。」孫琦表示。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林唐、吳寧嘉、潘辛然、何鵬娜均為化名)

閱讀全文

與鼎暉投資的股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杭州銀行股票資金流向財經鳳凰網 瀏覽:692
stata刪除ST股票 瀏覽:913
隆利科技股票好貴 瀏覽:29
醫療股票行業分析報告 瀏覽:315
銀行股票的好處 瀏覽:316
如何讀取股票預警數據 瀏覽:299
龍虎榜機構建倉對股票影響 瀏覽:547
長期股權投資股票分紅的分錄 瀏覽:685
中國銀行app買股票 瀏覽:183
股票什麼時間集合競價 瀏覽:175
道瓊斯狗股策略etf的股票指數 瀏覽:208
公司回購股票發行債券 瀏覽:498
股票投資風險測評等級 瀏覽:743
手機股票公司資產負債表在哪 瀏覽:664
股票被銀行舉牌 瀏覽:833
股票國投資本 瀏覽:468
京東方A股票資金量這么大 瀏覽:470
北京護航科技股票 瀏覽:305
公募基金北上資金股票 瀏覽:591
2019下半年股票走勢玄學 瀏覽: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