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主力排名 > 北京同仁堂股票投資

北京同仁堂股票投資

發布時間:2025-07-03 03:22:49

Ⅰ 北京同仁堂簡介

北京同仁堂是全國中葯行業著名的老字型大小。創建於1669年(清康熙八年),自1723年開始供奉御葯,歷經八代皇帝188年。在300多年的風雨歷程中,歷代同仁堂人始終恪守"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古訓,樹立"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識,造就了制葯過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嚴細精神,其產品以"配方獨特、選料上乘、工藝精湛、療效顯著"而享譽海內外。

同仁堂作為中國第一個馳名商標,品牌優勢得天獨厚。參加了馬德里協約國和巴黎公約國的注冊,受到國際組織的保護。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辦理了注冊登記手續,是第一個在台灣注冊的大陸商標。

1992年,經北京市政府批准,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公司組建成立。1997年,獨家發起設立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於同年6月成功上市,自1999年起連續七年入選"中證亞商中國最具發展潛力上市公司50強",2001、2002年連續排名第一。2000年,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分拆出1億元科技含量較高的績優資產,組建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全國首家用同一國有資產進行兩次融資的企業,並在香港上市,被業內稱為"同仁堂模式"。同仁堂科技公司股票一直是香港創業板表現最好的股票之一。

2001年,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公司改制為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2年,同仁堂集團被國家工業經濟聯合會和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推薦為最具沖擊世界名牌的16家企業之一;被中宣部評為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2004年,被中宣部、國務院國資委確定為十戶國有企業重大典型之一。

"九五"以來,同仁堂一直保持著年均20%左右的增長速度。2004年,同仁堂資產總額達63億元,銷售額50億元,實現利潤3.4億元。目前,同仁堂銷售終端網路遍及海內外,擁有分店、連鎖店、店中店400多家。其中,在12個國家和地區設立合資公司及門店17家。2004年6月,在香港購地1.17萬平方米,投資1.5億港元設立境外生產基地---同仁堂國葯有限公司,為實現生產、研發和營銷的國際化打下了良好基礎。2004年投資6億元在亦庄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的股份公司生產基地和科技公司生產基地及物流配送中心已竣工投產,這是同仁堂歷史上投資規模最大,生產現代化水平最高的項目,從制劑工藝、生產設備、管理系統自控化到能源控制、環保、施工質量等均實現了"六個一流",在國內同行業中處於領先水平。目前,同仁堂已形成位於大興、亦庄、劉家窯、通州、昌平五個生產基地組成的生產制劑群,擁有41條生產線,能夠生產26個劑型、1000餘種產品。

在全國中葯主產地,同仁堂擁有按國家GAP標准合資建設的12家綠色中葯材種植基地,總投資5800萬元(其中同仁堂投資2958萬元)。同仁堂將在主要產品實現原料基地化供應的基礎上,進而成為葯材的生產商和市場的供應商。

2001年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合作,制定了同仁堂未來十年發展規劃,本著獨立運行、各有側重、資源共享、整體發展的原則,與之配套的"1032"工程也已取得實質性進展。"10"是指含兩個上市公司在內的10大公司;"32"是指2個院(同仁堂研究院、同仁堂中醫院)、2個基地(同仁堂股份公司、同仁堂科技公司分別在亦庄的生產基地)、2個中心(同仁堂培訓中心、同仁堂信息中心)。目前,同仁堂基本形成了制葯工業、零售商業、醫療服務三個板塊的產業布局。

面對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新形勢,同仁堂的發展戰略定位是:以現代中葯為核心,發展生命健康產業,成為國際馳名的中醫葯集團。(參考資料:網路)

Ⅱ 二股東割肉減持,大私募巧妙接盤,同仁堂創半年新低背後

富凱摘要 同仁堂年內股價表現背離醫葯板塊,混改遲遲不能落地,馮柳是不是也失望離場了?

作者|天鵝

300億市值,股價遲遲未能回歸至兩年前的水平,同仁堂更在近四個月開啟詭異下跌,創下了近半年來的新低。

這背後,險資資金、私募基金接棒操作,更有著身份神秘的機構專用席位配合。

2019年以來,價值成長股大放異彩,諸多高質量的上市公司均刷新了上一輪牛市的股價高點,成為新一代的藍籌白馬。但同仁堂如上圖所示,近五年來的股價高點在2015年和2018年年中,雖然市盈率達到36倍,但股價漲速可謂相當低迷。

更詭異的是,自今年8月11日開始陰跌,跌幅近18%。

雖然前期漲幅過大的醫葯板塊進行集體調整,但同仁堂卻不在此列。截至12月4日收盤,同仁堂年內股價漲幅卻是-10.3%。

興業證券分析師徐佳熹指出,同仁堂上半年受到疫情影響,公司產品多為心腦血管、慢病及補養類產品,在疫情期間受到醫院停診、線下門店客流減少以及顧客購買意願下滑,因此銷售收入下滑。上述報告正是發布於陰跌期間(8月30日),這位分析師更給出「審慎增持」的投資建議。

同仁堂股價開始陰跌之時,有一個重要催化劑:核心機構股東大家人壽的減持。

今年8月4日和8月6日,大家人壽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A股流通股4170萬股和2687.4萬股,累計減持6857.4萬股,占本公司總股本的5.00%。

上述兩筆大宗減持後,大家人壽的持股比例從14.99%減少至9.99%。

12月2日-3日,大家人壽掀起「年關減持」,連續兩個交易日通過大宗交易進行減持,累計減持公司A股流通股6843.2萬股,占本公司總股本的4.99%,持有公司股份比例從9.99%減少至4.99%。

上述大宗交易的均價,均出現了折價。大家人壽的前身安邦保險,於2015年四季度開始進入同仁堂,當時股價在40元上下,五年之後這場交易可謂割肉走人。

最為微妙的是,大家人壽大宗減持的買方,更引爆了市場。

11月末,千億級私募高毅資產站上風口浪尖,矛頭直指基金經理馮柳的操作爭議,正涉及8月份的同仁堂。

這場操作非常巧妙。

上文曾指出,大家人壽在8月份的大宗減持比例,佔到公司占本公司總股本的5.00%。

5.00%正是A股的舉牌線。神奇的是,馮柳接下來這5%的籌碼,但沒有越過舉牌線。

你們看懂了嗎?

高毅面對質疑解釋稱,某頭部居間券商告知賣出方要求至少賣出5%的比例。由於高毅內部執行對舉牌線的嚴格風控限制,為確保期間持倉比例始終不超過5%,馮柳在通過大宗交易逐筆買入的同時,以集中競價方式賣出少部分不受鎖定期限制的非特定股份,最終完成了建倉過程。

如此讓人看不懂的巧妙操作,讓馮柳「有零有整」持有5000萬股同仁堂,瞬間位列第四大股東行列。

這筆接盤使出了馮柳13.5億元的彈葯,可見這位私募大佬操作的犀利。

由於四季度的操作細節未到披露時點。但根據馮柳過往操作,很多持倉股票都是前一個季度突擊買進十大股東,下一個季度消失。

但近四個月,同仁堂連續出現陰跌,馮柳做了何種操作,要留到明年年報披露時,才能知曉。

截至9月30日,同仁堂賬面上有83.25億元的貨幣基金。如此高規模的貨幣資產,但作為上市公司給股東的回饋,卻十分「廉價」:A 股每股現金紅利0.26 元(2019年度權益分派)。

再看一個數字:今年前三季度,同仁堂的凈利潤為7.15億。

更有投資者犀利地問到:公司市值遠遠落後於片仔癀、雲南白葯,請公司管理層高度重視同仁堂這個金字招牌,加大機構投資者溝通和市值管理,藍籌牛市裡面同仁堂表現嚴重落後,是否反應了公司這幾年公司治理和經營能力比較差呢?

要知道,片仔癀和雲南白葯均已是千億元市值的公司,而同仁堂還停留在三百億的水平。

對於同仁堂來說,作重要的是市場化機制的治理,這樣才可以提高上市公司業務質量,比如包括引入戰略投資者和混改。

對此,同仁堂不久前回復投資者:對於國企改革的問題,目前公司控股股東同仁堂集團並未批准本公司混改。

內部治理的遲緩,也許是股價萎靡不振的根本原因。

富凱 財經 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投資風險自擔

閱讀全文

與北京同仁堂股票投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股票投資價值排行榜 瀏覽:33
股票漲停之後第二天如何分析 瀏覽:524
股票k線出現後第二天會怎樣 瀏覽:651
股票賬戶裡面有股票可以換銀行卡嗎 瀏覽:14
中國股票日漲幅改革 瀏覽:341
股票成交金額在綜合選股條件組哪裡 瀏覽:948
甘肅銀行H股股票行情 瀏覽:448
中國建設類股票 瀏覽:422
2016年新三板股票質押數據 瀏覽:524
信息傳媒股票的前景 瀏覽:453
中國5G最有發展潛力的股票 瀏覽:7
在漲的ST股票能買嗎 瀏覽:513
富滿電子股票最新消息6 瀏覽:125
經常收到股票推銷的電話怎麼也可以賺錢 瀏覽:615
股票融資費率獵大牛證券 瀏覽:329
st化股票代碼 瀏覽:630
股票資產賬戶是幾位 瀏覽:599
股票rsi指標弊端 瀏覽:468
st上普股票行情 瀏覽:635
有利好的股票為什麼會一字漲停 瀏覽: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