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做一個聰明的投資者
看格雷厄姆《聰明的投資者》一書,在巴菲特給本書寫的序言里,認為本書是有史以來投資論著中最傑出的一本。
做為格雷厄姆的學生,巴菲特認為,人類要想在一生中獲得投資成功,並不需要頂級的智商,超凡的商業頭腦和內幕消息,而是需要一個穩妥的知識體系作為決策基礎,並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使其不對這種體系造成侵蝕。
格雷厄姆認為 ,市場短期是一台投票機,但長期是一台稱重機。
格雷厄姆把投資者基本上分成兩類,即防禦型和進攻型。
防禦型投資者的第一大目標是避免重大錯誤和重大虧損,主要的精力當然放在防守上,第二個目標是輕松自由,不需要經常分析決策,省心省力,省時省事。
防禦性投資者要遵循四大選股原則,即適當分散投資10~30隻股票;選股要選大型企業、傑出企業、融資保守的企業,;股息持續發放20年以上;市盈率不超過25倍。
要想投資成功,一要智商高攜局,二要情商。智商不戚讓是聰明,而是正確的思考框架;情商不是戰勝別人,而是戰勝自己。
那麼怎樣做一個特聰明的投資者呢?
格雷厄姆認為,市場就像一隻鍾擺,永遠在短命的樂觀和不合理的悲觀之間擺動。聰明的投資者則是現實主義者,他們向樂觀主義者賣出股票,並從悲觀主義者手中買進股票。
做為格雷厄姆的學生,巴菲特買入股票的信條是: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隱爛時貪婪。
該書1949年出版後,多次再版,一直被稱為股票投資聖經。
B. 巴菲特推薦的十本書都是什麼
巴菲特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成為優秀投資者的最好方法就是:閱讀。回顧巴菲特多年來給投資者推介的書籍有十部,值得花時間閱讀:
1、《聰明的投資者》
這是一本證券投資實務領域的經典著作,自從1949年首次出版以來,在股市上一直被奉為「股票投資」。
作者本傑明·格雷厄姆是價值投資理論奠基人,被譽為 「現代證券分析之父」、「華爾街教父」、「價值投資先驅」。
2、《證券分析》
在這本書中,格雷厄姆首次提出了價值投資的理念,並分別從證券分析的原理、三大證券分析方法、證券分析操作實務這三個方面闡釋了價值投資的基本框架。
巴菲特上課用的教材就是《證券分析》,作者去世那年,巴菲特專門寫了一篇紀念文章說:《證券分析》這本書,改變了巴菲特的一生,也改變了整個投資世界。
3、《戰勝華爾街》
這是彼得·林奇專門為業余投資者寫作的一本股票投資實戰指南。
彼得·林奇用自己一生的選股經歷,手把手教讀者如何正確選股,如何避免選股陷阱,如何選出漲幅又大又安全的大牛股。
4、《窮查理寶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錄》
迄今為止全面介紹查理·芒格的投資、學習與人生心得的唯一一本書,完整收錄了查理·芒格的個人傳記與投資哲學。
這本書的書名之所以叫《窮查理寶典》也和查理·芒格非常崇拜的一個人有關,他叫本傑明富蘭克林。富蘭克林把連續25年的想法,格言還有雞湯寫在了日歷本上,用「窮理查」的筆名出版了 《窮理查年鑒》。
正如書名一樣,這本書是一本關於查理芒格的人生智慧寶典,它集合了查理·芒格的生平介紹、身邊親朋好友和工作夥伴的評論,以及過去20多年來,他在不同場合的言論和11篇演講內容。
5、《巴菲特致股東的信》
巴菲特每年都會親自執筆給伯克希爾的股東寫一封信,迄今已寫了52年。每一封致股東信都洋洋灑灑數萬言,信中回顧公司業績、投資策略,還會就許多熱點話題表達觀點。
巴菲特每年寫給伯克希爾股東的信都採用第一人稱,並由巴菲特本人親筆撰寫,這是一本編集了1965至2012年巴郡 《致股東的信 》的書。巴菲特指,這是一本很好用的索引書,它將不同人物、公司和主題分門別類,對於不想讀一堆致股東信的人,是不錯的選擇。
6、《怎樣選擇成長股》
菲利普·A·費雪是長期持有成長股投資理念的倡導者,同樣屬於價值投資者,費雪更偏重於研究企業的成長性,號稱所謂的「成長型價值投資之父」。
巴菲特曾說:當我讀過《怎樣選擇成長股》後我找到費雪,這個人和他的理念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通過對公司業務深入了解,使用費雪的技巧,可以做出聰明的投資決策。
7、《傑克·韋爾奇自傳》
本書是傑克·韋爾奇傾注畢生心血、親筆寫就的個人傳記。1999年,這部自傳甫一問世,就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並以700萬美元的天價創下了當時美國傳記出版收入之最。如今,本書已成為企業家傳記類圖書中少有的幾部必讀經典暢銷書之一。
在2001年的股東信中,巴菲特大力稱贊了這本書,說傑克·韋爾奇是管理界的泰格·伍茲,所有CEO都想仿效他。他們雖然趕不上他,但是如果仔細聆聽他所說的話,就能更加接近他一些。
8、《共同基金常識》
指數基金教父約翰·博格先生的《共同基金常識》距原版首次公開發行已有十餘年。在這期間,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恰恰是這些後驗的歷史事實,才愈發凸顯了博格投資哲學中無與倫比的前瞻性。
巴菲特曾經這樣評價作者:「如果非要在華爾街給誰立一個雕像,以紀念為普通投資者貢獻最大的人的話,那麼這個人非約翰·博格莫屬。」
9、《美國總統的誕生》
本書記錄了約翰·肯尼迪最終贏得1960年總統競選的過程,從初選到大選,有關於候選人之間的個人爭斗細節的描述,讓這本書讀起來更像一部小說,這種政治報道的風格在當時是前所未有的。
巴菲特在2016年接受《政客玩記》采訪時表示,他喜歡讀政治書籍,尤其是這本1961年出版的普利策獎經典之作。
10、《商業冒險:華爾街的12個經典故事》
作者約翰•布魯克斯是《紐約客》廣受贊譽的金融專欄作家和記者。他選擇了華爾街上12個最富戲劇性的時刻,以小說的筆法敘述了這個舞台上的奇謀、詭計、泡沫、欺詐、貪婪、崩潰、堅持、不甘……
比爾·蓋茨曾問巴菲特要過一本他最喜歡的書籍,巴菲特把這本書送給比爾·蓋茨,比爾·蓋茨稱之為「我讀過的最好商業書」。
C. 聰明的投資者(1)——防禦還是進攻
從今天開始,將向大家解讀價值投資界永遠的經典——格雷厄姆所著的《聰明的投資者》。這是一本證券投資實務領域的世界級和世紀級的經典著作,自出版以來,在股市上一直被奉為「股票投資聖經」。此書內容主要面對個人投資者,旨在為普通人證券投資策略的選擇和執行方面提供重要指導。
巴菲特1972年對本書的評論:「我讀到《聰明的投資者》這本書第1版,是在1950年年初,那時我才19歲。當時我就認為《聰明的投資者》是最好的投資書。現在,過了二十多年,我依然認為《聰明的投資者》是最好的投資書。」這是最好的投資書,沒有之一。巴菲特成為世界首富,而這本書就是巴菲特一生信奉的投資聖經。
鑒於此書的重要地位,從本周開始總共3周,將陸續從「不同類型投資者的投資策略」、「防禦型投資者和積極型投資者的股權選擇」,以及「格雷厄姆的投資精髓」三個方面來介紹格雷厄姆的投資思考框架。本周將先介紹「不同類型投資者的投資策略」。
先分類:你喜歡躺著拿平均收益還是野心地想戰勝市場?
格雷厄姆把投資者分成兩大類型——「防禦型」和「進攻型」。
防禦型(或者說消極型)投資者的第一大目標是避免重大錯誤和重大虧損,這類型投資者最主要的精力當然應當放在防守上;第二個目標是輕松自由,不需要經常分析決策,省心省力,省時省事。
進攻型(或者說積極型)投資者最核心的特徵是,願意花費大量時間精力,選擇比一般證券更穩健可靠而且潛在回報更有吸引力的證券。這類型投資者屬於進取心非常強的一類人,不滿足於追平市場平均業績,而是希望戰勝市場。
正如上周我們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所講述的一樣的,「以終為始」是自我領導的重要原則,能最大程度始終圍繞自己所在意的「中心」,極大地避免誤入歧途浪費功夫。做投資也是一樣,首先需要明確自己希望實現的目標,了解自己願意在投資這件事上花費多大的時間精力,以此來確定對應的策略。
防禦型投資者:分散投資,聚焦高等級債券和普通股
對於大多數業務投資者,做防禦型投資者是比較適合的——所謂最好的防禦就是有力的進攻。一句話簡單概括防禦型投資者的投資組合策略,即,應該將資金分散投資於高等級的債券和高等級的普通股。
作為基本的指導原則,建議投資於股票的資金,決不能少於資金總額的25%,且不得高於75%。與之對應,債券的比例則應在75%和25%之間。審視自身的財務狀況,結合考慮目前市場處在牛市還是熊市,來動態調節兩種證券之間的比例。但至少應保持至少將資產的25%投資於債券,因為此部分投資將確保你有足夠的緩沖地帶來應對可能的股市不景氣,或者急需要使用一筆錢。
在股票配置方面,格雷厄姆建議,防禦型投資者要遵循四大原則:第一,適當分散(但不要過分分散)投資10-30隻股票;第二,選股要選大型企業、傑出企業、融資保守的企業;第三,股息持續發放20年以上;第四,市盈率不超過25倍。
——事實上,這樣的操作對於業務投資者可能還是復雜,想躺著賺錢,還有一個辦法,直接買一隻全市場指數基金(如中國的滬深300指數基金)。通過定投的方式,即使什麼也不懂,也能拿到市場的平均收益。
進攻型投資者:價值投資,強調圍繞安全邊際投資
進攻型投資者會比防禦型投資者多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多用很多分析技能,目標是取得更好的業績。格雷厄姆根據自己50年的投資經驗,加上自己做的很多研究,向進攻型投資者推薦以下三種投資策略:
第一種策略,購買相對不受市場追捧的大公司股票。
第二種策略,買進被嚴重低估的便宜貨股票。
第三種策略,特殊情況下,通過「破產債務重組」股票套利。
三種策略彼此有很多不同,每一種都要求實踐者具備不同類型的知識背景和情緒性格。積極的投資者最好選定一定策略——用現在的話說,都是套路,來進行操作。通過既定的套路,「無他,唯手熟爾」,即可熟練地運用對於新手來說極為復雜難懂的分析框架,快速而准確地作出投資決策。
格雷厄姆本人是買便宜貨股票為主,特殊情況套利為輔。巴菲特早期完全模仿格雷厄姆,但是後來發現便宜貨越來越少,於是轉向第一種策略——購買相對不受市場追捧的大公司股票。
其實不管什麼策略,格雷厄姆只強調一條最根本的投資基本原則:安全邊際。只要有充足的安全邊際,都不用准確預測公司的未來盈利了。
結論
今天主要講述了格雷厄姆對投資者的分類,以及基於分類的投資策略建議。要點如下:
l 以終為始,了解自己是什麼類型的投資者
l 對於防禦型投資者,分散投資,聚焦高等級債券和高等級普通股
對於積極型投資者,選定策略,圍繞安全邊際來進行價值投資
D. 《聰明的投資者》讀書筆記
作者厄姆1976年去世,這本書講的也是他去世前所見所聞的市場,真真是一本很有年代感的書啊。讀起來真的是晦澀難懂啊。
作為價值投資理論的開山鼻祖,作者格雷厄姆影響了整整三代華爾街金基金基金經理人。目前華爾街所有標榜價值投資法的經理人都稱為是格雷厄姆的信徒,格雷厄姆享有華爾街教父的美譽。
格雷厄姆建議防禦型投資者要遵循四大選購原則:適當分散投資;十到三十隻股票;選股要選大型企業傑出企業融資保守的企業;股市持續發放二十年以上,市盈率不超過二十五倍。(這好像說的就是指數資金吧。)
看透人世間種種生死大事,最終歸結成短短一句話,一切都會過去。(感覺當下我的工作、生活等各方面都出現了迷茫,正處於一個既糾結又懶惰的階段,工作生活就像股市一樣,有漲有跌,要眼觀整個走勢,做好規劃,定期對自己積累,使自己生活工作的財富值不斷增加)。
如果你玩了三十分鍾撲克牌游戲還不知道誰是容易上當受騙的笨蛋。那麼你就是那個笨蛋。(突然發現我就是那個笨蛋,也不是真笨,就是懶,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懶得去分析揣測他人,從現在起要做出改變,多觀察周圍)
巴菲特的信條: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總結起來一句話概括要想投資成功:1.智慧,2.情商。智商不是聰明,而是正確的思考框架,情商不是戰勝別人,而是戰勝自己,有一個正確合理的思考框架讓你能夠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由於准能讓你控制住自己情緒以避免情緒破壞了這個思考框架格雷厄姆善於使自己的想法不帶有任何說教或傲慢成分,盡管他的想法是強有力的,但是他們的表達方式無疑是溫和的。(說教-人性的弱點,人到底多愛說教,讓別人說。別人說他的說教,但是我自己要剋制,不要說教他。)
格雷厄姆思維廣泛的驚人,並且能夠把這些知識重新用於表面上不相關的東西,所有這一切是他的思維方式,在任何領域都會得到人們的喜愛,(我覺得格雷厄姆就是一個天才呀。)讀書全班第二名的成績畢業。大學畢業再到最後一個學期該校有三個系(英語哲學和數學)邀請他擔任教職,當時他只有二十歲。(格雷厄姆果然是個天才啊,突然覺得有時候天才才可能被荒廢,如果他家沒有這么窮,他會這么努力嗎,所以有的時候環境逼一個人成長,我們要自己逼自己一把。)
聰明的投資者是現實主義者,他們像樂觀主義者賣出股票,並從悲觀主義者中買進股票,每一筆投資的未來價值涉及現在價格的函數,你付出的價格越高,你的回報就越少。(有意思,心態要擺好這不過是一個數字游戲。)在熊市通過培養自己的約束力和勇氣就不會讓他人的情緒波動來左右你的投資,說到底投資方式遠不如你的行為方式重要。(這是一個修心的過程,辦事公正,為人處事,不也是應該這樣嗎,我就是太容易相信別人了。容易被人左右)
忘記過去的人必將重蹈覆轍。不管市場如何,每月定期買入優質股的這種原則是很有說服力的,這種方案便成為美元成本平均法也叫定期定額投資法。這樣本書對於短線投資者並無異議。
有一種流傳甚廣的觀點認為成功的投資技巧,首先在於找出未來最有可能增長的行業,然後再找出其中最有前途的公司,例如機敏的投資者或者精明的顧問很早就會發現整個計算機行業。某一行業顯而易見的業務增長前景。並不一定會為投資者帶來顯而易見的利潤。只是專家也沒有什麼可靠的方法,使其挑出前景光明的行業中最有前途的公司,並將大量的資金投入該股票。普通投資者只需要付出很小的努力和具備很小的能力就可以取得一種可靠,即使並不壯觀的成果。但是他要想提高這一輕而輕易獲得的成果卻是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非同小可的智慧,如果你只想成為你的投資計劃付出一點額外的知識和智慧去想取得大大超出一般的投資成果,你很可能會發現自己陷入一種更糟糕的經濟。本書中的現在指的是。1971年年底或1972年年初。
投資操作是,以深入分析為基礎,確保本金的安全並獲得適當的回報,不滿足這些要求的操作就是投機。大多數時期投資者必須認識到所持有的普通股經常會包含一些投機成分,自己的任務則是將投機成分控制在較小的范圍,並在財務和心理上做好面對短期或長期不利後果的准備。
你要知道,過去多年的上漲幅度已經相當可觀,這意味著股價現在已經太高了,所以後面可能會降。(物極必反,事物都有盈虧輪回。)股票價格過高,最終會導致價格大幅下跌的可能性,高等級債券的價格也可能出現同樣的情況。債券的波動幅度幾乎總會大大低於股票,而且一般來說投資者購買任何期限的優質債券都不用擔心其市場價格的價值的變化,但這一規則也有例外,
股票交易並不是經過徹底分析能夠保證本金的安全並獲得滿意回報的一種操作。至於那些力求發現最有前景的股票投資者,無論其著眼於短期還是長期他們都會面臨兩重障礙,首先人總是會犯錯,其次,人的競爭能力有限,他也許會錯誤地預測未來,即使其判斷無誤當年的市場價格也許已經充分體現了他的這種預測。如果投資者能在華爾街整體出現錯誤時作出正確預測那麼肯定能大賺一筆,估計未來的長期利潤也是專業分析師最喜歡的游戲。要想能夠持續並合理地獲得優於平均業績的機會,投資者必須遵循以下兩種策略,具有內在穩健性和成功希望的策略-在華爾街並不流行的策略。(算了吧,好難啊,要做大眾都不做的決定,要做他們都不流行的決策。)要想通過買入一隻受到忽略,因而被低估的股票賺錢通常需要長期的等待和忍耐。大量交易的證券中一定會包含相當多被低估的證券,從整體上看這些股票的收益將比道瓊斯指數或其他一組代表性的股票更令人滿意,我們認為除非投資者要能從中獲得比平均水平高出百分之五以上的稅前收益,否則不值得費心費力,企業的好景與通貨膨脹是同時出現的,適度的通貨膨脹,對企業利潤是有意義的。
購買並持有黃金。並不會獲得多少資本收益,反而每年為黃金要付出一定的維護費。黃金在防止美元購買力貶值方面幾乎完全失敗,許多貴重物品價值市價出現大幅上漲,如鑽戒、名家的畫作、頭版書、罕見的郵票和錢幣等,大多數情況下其報價,往往是人為的,不可靠,甚至不真實。直接擁有房地產也一直被認為是一種長期投資,且具有通貨膨脹保值的作用,不幸的是房地產的價格同樣是相當不穩定,買家在地理位置支付價格等方面可能會犯下嚴重的錯誤,銷售商的誤導,也可能使用失足,最後對於資金不是太多的投資者來說,房地產投資很難實現分散化,除非你與他人進行各種合夥投資,但會涉及新的籌款所帶來的一些特殊麻煩。和股票所有權並無太大的差別,這也不是我們擅長的領域,我們只能對投資者提出以下忠告,再介入之前首先要確定自己是否熟悉這一領域的。(黃金、古玩、房產都不是好的投資,這些屬於消耗品,這個說法和《財務自由之路》的說法是一樣的,房子,除非你很有錢可以買多處房產進行倒賣,否則最開始的時候先不要考慮買房,因為如果房子買來只是居住的話,他就只是屬於一個消耗品,但如果房子買來是用來倒賣賺錢的話,那就是一種投資)
正是由於未來的不確定,投資者才不能把其全部資金都放到一個籃子,既不能完全放入債券籃子里,也不能完全放入股票籃子里,盡管通貨膨脹有望繼續下去。防禦型投資者不得不在其投資組合中配置相當一部分的股票。總結:為了更好地應對通貨膨脹,要股票加債券的合理組合。
投資者應當具備一些股票市場的歷史知識。特別是有關於價格的重大波動。已知股價整體水平與股票利潤和股市的各種關系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它就能夠對不同的時期,股價水平的吸引力和危機性得出某種有價值的判斷。(作者在書中反復講到購買熱門股需要謹慎。總結一句話,投資要分散投資,然後它的漲跌會出現一個物極必反、漲久必跌、跌久必漲的現象)。
防禦型投資者的投資組合策略,他應當將其資金分散投資於高等級的債券和高等級的普通股。投資於股票的資金在25%到75%。債券投資比例是75%到25%。投資手段之間的標准分配比例應該各佔一半,當投資者認為市場價格已經上升到危險高度時則應該將股票投資的比例減至百分之五十。這一將兩種投資對半開的規則,投資者應該在其操作中都保持對債券和股票的均等投資。作為債券代替物的儲蓄存款投資者可以從商業銀行獲取銀行的儲蓄存款或銀行定期存單中獲得一短期高等級債券相等的收益,今後銀行儲蓄賬戶的利率可能會有所下降,但目前仍不時為個人投資短期債券的一種很好的替代品。(由於本書是197幾年的書了,有點久,當時可能銀行的利率還比較高,但是現在2018年的銀行利息已經很低很低了,也就備用資金可以存銀行)
從現實的角度來說,我們建議長期債券的投資者寧肯收益利率低一點,也要確保購買的債券是不可在短期內收回的,其收回應該在債券發行二十到二十五年以後。優先股持有者既沒有債券持有人或債權人的法定要求,法定求償權也不能向普通股股東或合夥人那樣分享公司的利潤。只有因暫時的危機,致使優先股的價格低至不合理的價位誰才可以買入這種證券,此時他們也僅適合那些進取型的投資者而非保守型,這些證券直可以按照價格廉價的交易條件買進,要麼就乾脆不買。
防禦型投資者不適合投資成長股。
根據投資者的個人情況分為三大類,一個擁有二十萬美元,以此養活自己及子女的寡婦,第二個正處於職業生涯中期的成功醫生擁有十萬美元,第三個周薪兩百美元的年輕人,也就是說月薪五千人民幣的中國人。每年儲蓄一千美元,也就是六千多人民幣。我就屬於第三類人。這種年輕人,由於他本錢太少,不值得為了投資而接受嚴格的教育和訓練,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進取型投資者。及早開始自己的投資教育和實踐是很有利的,如果他以進取型投資者的方式進行操作肯定會犯一些錯誤,並遭受某種程度的損失,年輕可以承受這些失敗,從中獲益。
我們奉勸那些初學者,不要把自己的精力和金錢浪費在試圖戰勝市場上,他們應當對證券的價值加以研究,並以盡可能以少額的資金對自己在價格和價值方面判斷進行嘗試性檢驗。投資者應買入何種證券以及追求多高的投資回報率不能以個人的資金多少為主,而要看自己在金融方面的能力,其中包括知識,經驗和性格的。
風險大小:優質的普通股>優質的優先股>優質債權。(裡面提到的很多的注意點,一句話能解決,購買指數基金。裡面還多次提到分散投資)
自從讀理財書開始,學到了很多東西,這兩天在想,不僅要理財,還要理生活,理工作。工作方面自己的技能有沒有升值,自己的目標值是多少,想到得到的利潤是什麼。聯想到自己工作這一年多,一有問題就問我們副科長怎麼辦,簡直是不帶腦子啊,以後有問題要先自己尋找辦法。還有我發現年輕女性在職場真的是有性別優勢啊,這兩天發現我們科室各個「老人」都愛使喚我辦公室的新人(男),但我當時來的時候就領導和個別愛欺負新人的使喚過我,女性的這種優勢是要貶值的,所以要老老實實在工作能力方面升值,千萬不要把自己養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