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投資股票遭受的損失屬於什麼會計要素
在六大會計要素里影響兩個科目:資產與損益。當發生損失時會計分錄:
借:投資收益---損失金額
貸: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損失金額
⑵ 企業購買股票的損失的分錄怎麼編
損失計入「投資收益」借方。
比如:
股票賬面價值10萬,只賣了8萬:
借:銀行存款 80000
投資收益 2000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或其他科目) 100000
⑶ 對外投資發生的支出應計入什麼
一、營業外支出核算的內容 營業外支出是指企業發生的與其日常活動無直接關系的各項損失, 主要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公益性捐贈支出、盤虧損失、罰款支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失、債務重組損失等。 其中: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包括固定資產處置損失和無形資產出售損失。 公益性捐贈支出,指企業對外進行公益性捐贈發生的支出。 盤虧損失,主要指對於固定資產清查盤點中盤虧的固定資產,查明原因並報經批准計入營業外支出的損失。 罰款支出,指企業由於違反稅收法規、經濟合同等而支付的各種滯納金和罰款等。 企業應通過營業外支出科目,核算營業外支出的發生及結轉情況。該科目借方登記企業發生的各項營業外支出,貸方登記期末結轉入本年利潤的營業外支出。結轉後該科目應無余額。該科目應按照營業外支出的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二、營業外支出的賬務處理 企業發生營業外支出時,借記營業外支出科目,貸記固定資產清理、待處理財產損溢、庫存現金、銀行存款等科目。 期末,應將營業外支出科目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 ,借記本年利潤科目,貸記營業外支出科目。
(3)企業投資股票損失計入擴展閱讀:
企業對外投資是相對於對內投資而言。所謂企業對外投資就是企業在其本身經營的主要業務以外,以現金、實物、無形資產方式,或者以購買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方式向境內外的其他單位進行投資,以期在未來獲得投資收益的經濟行為。對外投資是相對於對內投資而言的,企業對外投資收益是企業總收益的組成部分。在市場經濟特別是發展橫向經濟聯合的條件下,企業對外投資已成為企業財務活動的重要內容。
2015年,中國企業共對「一帶一路」相關的49個國家進行了直接投資,投資額合計148.2億美元,同比增長18.2%;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相關的60個國家承攬對外承包工程項目3987個,新簽合同額926.4億美元,占同期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的44%。同期,中國企業投向交通運輸、電力、通訊等優勢產業直接投資累計約116.6億美元,同比增長80.2%。裝備製造業對外直接投資70.4億美元,同比增長154.2%。
⑷ 企業炒股損失計入應收賬款可以嗎稅法有相關規定嗎
無論會計准則還是稅法都規定不可以。這個應該計入投資收益的借方。但是得看你的具體放進那個資產負債表科目了。
⑸ 股票的虧損怎樣計算
股票的盈虧=(股票期末賣出價-股票期初買入價)*股數 分紅-交易手續費。一般有三個指標可以反應股票的收益率: 股息率。是在當前價格下購買股票的預期回報率。持有期收益。如果股票還沒有到期,投資者將持有該股票較長時間或較短時間,持有期間的收益率就是持有期間的收益率。 股份轉換後持有期收益率。股份公司轉換為股份後,股份增加,股票價格下降。因此,折股後股票的價格必須調整。
拓展資料
股票具有以下五個特點:
1、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股票最基本的特徵,是指股票能夠為持有人帶來利益的特徵。股票的收入來源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股份公司的分紅和紅利。二是股票流通的資本收益(差價收益)。
2、風險。股票風險的內涵是股票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或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的偏差。投資者在購買股票時,會對自己未來的收益有一個預期,但實際實現的收益可能會高於或低於原先的預期,這就是股票的風險。風險本身是一個中性概念。風險不等於損失。
3、流動性 流動性是指股票可以通過合法轉讓變現的特性,即在本金相對穩定,變現的交易成本極小的情況下,股票可以很容易地變現。股東不能從公司撤回其股份,但股份轉讓為他們提供了變現股份的渠道。
4、永久性。永久性是指股票所含權利的有效性始終不變,因為它是一種無限期的合法憑證。股票的有效期與股份公司的存續期有關,兩者並存。這種關系實質上反映了股東與股份公司之間相對穩定的經濟關系。
5、參與性。參與是指股東有權參與公司重大決策的特徵。股東作為股份公司的股東,有權出席股東大會,行使參與公司經營決策的權利。股東參與公司重大決策的權利通常取決於其持有的股份數量。
⑹ 損失 是能計入 所有者權益項目 還是 當期損益 呀
利得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入。
損失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出。
利得和損失分為兩種:
一種是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或損失;一種是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或損失。
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是指企業發生的與日常活動無關的各項利得和損失,利得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利得,非貨幣性交換利得、債務重組利得、盤盈利得、捐贈利得等,應計入「營業外收入」。損失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非貨幣性交換損失、債務重組損失、公益性捐贈支出、非常損失等,應計入「營業外支出」。
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指的是「資本公積——其他綜合收益」。
1.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計入「資本公積——其他綜合收益」。
2.非投資性房地產轉換為公允價值模式後續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貸方差額計入「資本公積——其他綜合收益」。
3.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被投資單位除凈損益以外的其他權益變動計入「資本公積——其他綜合收益」。
4.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中的「股票投資」涉及到外幣業務的,匯兌差額計入「資本公積——其他綜合收益」。
利得和損失計入當期損益的會影響利潤;計入所有者權益的不影響利潤。
⑺ 投資收益增加減少分別計入哪方
增加在貸方,減少在借方。
1、費用、成本、支出科目增加在借方,減少在貸方。
2、收入、收益科目增加在貸方,減少在借方。
投資收益包括對外投資所分得的股利和收到的債券利息,以及投資到期收回在或到期前轉讓債權得款項高於賬面價值的差額等.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對外投資所取得的收益或發生的損失.
二、企業出售短期持有的股票、債券或到期收回債券,按實際收到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科目,按短期投資的賬面余額,貸記"短期投資"科目,按未領取的現金股利、利潤或利息,貸記"應收股息"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或貸記本科目。
補繳企業所得稅的計算公式如下:來源於聯營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投資方分回的利潤額÷(1-聯營企業所得稅稅率)
應納所得稅額=來源於聯營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投資方適用稅率
稅收扣除額=來源於聯營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聯營企業所得稅稅率
應補繳所得稅額=應納所得稅額-稅收扣除額
上述聯營分回利潤補稅的規定僅限於地區稅率差異,如果聯營企業因享受稅收優惠而適用稅率低於投資方適用稅率的,則不需補稅。
⑻ 公司購買股票,然後虧損賣出怎麼做會計分錄
公司購買股票,然後賣出(虧損)的相關會計分錄如下:
1、購入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公允價值)
應收股利(價款包含的股利)
投資收益(交易費用)
貸: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
2、收到股利利息
借: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
貸:應收股利/應收利息
3、資產負債表日公允價值變動。
借或貸: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借或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4、出售
借: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借或貸:投資收益(借方為虧損)
同時:原記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金額轉出到投資收益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貸:投資收益
(8)企業投資股票損失計入擴展閱讀
會計分錄的方法有以下:
1.層析法
將事物的發展過程劃分為若干個階段和層次,逐層遞進分析,從而最終得出結果的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利用層析法進行編制會計分錄教學直觀、清晰,能夠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2.業務鏈法
根據會計業務發生的先後順序,組成一條連續的業務鏈,前後業務之間會計分錄之間存在的一種相連的關系進行會計分錄的編制。對於連續性的經濟業務比較有效,特別是針對於容易搞錯記賬方向效果更加明顯。
3.記賬規則法
利用記賬規則「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進行編制會計分錄。
⑼ 長期股權投資虧損怎麼記帳
會計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 貸:長期股權投資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應收股利 被投資單位發生凈虧損的,比照「長期股權投資」科目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處置長期股權投資時,應按實際收到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賬面余額,貸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按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或利潤,貸記「應收股利」科目,按其差額,貸記或借記本科目。已計提減值准備的,還應同時結轉減值准備。
處置採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除上述規定外,還應結轉原記入資本公積的相關金額,借記或貸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貸記或借記本科目。
採用權益法核算時,企業應在取得股權投資後,按應享有或應分擔的被投資單位當年實現的凈利潤或發生的凈虧損的份額(法規或企業章程規定不屬於投資企業的凈利潤除外),調整投資的賬面價值,並作為當期投資損益。
期末,企業按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利潤計算的應分享的份額,借記「長期股權投資——股票投資(損益調整),或——其他股權投資(損益調整)」賬戶,貸記「投資收益」賬戶。
企業確認被投資單位發生的凈虧損,以股權投資賬面價值減記至零為限。期末,企業按被投資單位發生的凈虧損計算的應分擔的份額,借記「投資收益」賬戶,貸記「長期股權投資——股票投資(損益調整),或——其他股權投資(損益調整)」賬戶。如果被投資單位以後各期實現凈利潤,企業應在計算的收益分享額超過未確認的虧損分擔額以後,按超過未確認的虧損分擔額的金額,恢復投資的賬面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