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板塊資金 > 愛國者國家合眾銀行的股票代碼

愛國者國家合眾銀行的股票代碼

發布時間:2022-04-18 13:24:10

『壹』 海螺共和國

海螺共和國是位於佛羅里達群島的一個國家,1982年4月23日宣布從美國獨立,國土面積15.4平方公里,人口21.3萬。
1982年,美國邊境巡邏局在美國1號公路設下路障及路檢點,將所有往北開回大陸上相鄰城市—佛羅里達市的車阻擋下來搜索違禁葯品及非法移民。基韋斯特市議會稱這些路障給離開基韋斯特的人們造成重大的不便,並且傷害了對群島來說很重要的觀光事業。在多次無效的抱怨,以及在邁阿密的聯邦法庭撤消路障強制令的嘗試失敗以後,1982年4月23日,基韋斯特市長丹尼斯·沃德婁及市議會宣布了群島獨立,國名稱作海螺共和國。
盡管被廣泛認為是一場發泄不滿的鬧劇,但基韋斯特市仍保留了海螺共和國這一稱呼,並在每年4月23日隆重慶祝其獨立日,以此來吸引遊客帶動經濟增長。海螺國實行資本主義,走市場經濟發展模式,旅遊業發達。
歷史沿革
1982年
海螺共和國於1982年4月23日在佛羅里達州南端的西嶼宣布獨立,當初宣布脫離美國聯邦政府是因為它不滿聯邦政府在西嶼北方公路上設置邊境路障,盤查偷渡客和毒販,造成西嶼通往佛羅里達州本土唯一的道路大塞車,車龍曾出現綿延29公里的「奇觀」。當地居民進出本土必須證明他們的美國公民身份,使當地人產生被當成外國人的感覺。
為了解決邊境路障問題,當時的西嶼市長瓦洛和居民,曾特地前往位於邁阿密的聯邦法院,要求停止在佛羅里達設立邊境路障的行為,但沒有結果。
次日中午,瓦洛等人就在西嶼宣布脫離美國聯邦,並宣布海螺共和國正式成立。瓦洛成為共和國總理,接管海軍在西嶼的基地,並要求美國政府提供十億美元的外援。

1993年
海螺共和國開始發行國民護照和外交護照。當地居民甚以身為海螺共和國的國民為榮。
補充:2006年元旦剛過沒兩天,古巴難民又開始了向美國的偷渡行動。1月4日,15名船民登上美國佛羅里達州七里長橋的一個廢棄橋墩後,被海岸警備隊抓獲。根據聯邦政府現行的「干腳濕腳」政策,抵達美國陸地的屬干腳丫,可申請政治避難;在海上被截獲的為濕腳板,一律遣返。小布希政府堅稱廢棄橋墩為人工所建,並無橋梁連接陸地,因此從嚴格意義來講已不屬於美國領土,這15名難民被立刻送回了古巴。此舉一出,批評之聲四起。輿論大嘩之時,海螺共和國於13日發表聲明,宣布兼並該棄地,並將在上籌建廉價的環保民居,海螺旗隨即被插上了橋墩。據海螺共和國秘書長辦公室宣稱,插旗行動並未受到來自美國的任何抵抗。海螺戲弄世界第一強國的新聞,再一次引起人們對這一國的關注。海螺這一稱謂可追溯到美洲早期移民時期。當第一批厭倦了英王貪婪暴政的英格蘭人飄洋渡海來到弗吉尼亞的詹姆斯頓時,另有一些人也在巴哈馬群島安寨。他們自稱為海螺,以示其寧嗟生螺肉,不食暴君祿的堅強意志。現今的海螺共和國位於佛羅里達州的最南端,其「開國」歷史源於美國里根政府時期的移民限制及封鎖政策。上世紀80年代初,有鑒於非法移民以佛州南部小島為跳板偷渡美國,1982年4月22日美國聯邦邊境巡邏局在佛州佛羅里達市的一號公路橋邊突擊設置了檢查卡。由於該路橋是連接南部小島與美國大陸的唯一陸地通道,邊界巡警的攔路搜查導致了17英里長的大塞車。這一隔離措施激起了島上有識之士的極大憤怒,並立即引發了美式的民主抗爭運動。考慮到交通受阻將嚴重威脅到海島賴以生存的旅遊業,4月22日西礁島市長丹尼斯·沃德羅同其他幾位島上知名人士駕機前往邁阿密聯邦法院設法取消封鎖令。申請被拒後在離開聯邦法院之時,沃德羅市長向在場的報社及電視台記者鄭重宣布:「明日午時佛州諸島將脫離美國聯邦正式獨立!」市長的分離企圖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與此同時,聯邦特工人員開始潛入西礁島。他們一身藍西服,掛耳機,袖口別麥克風的行頭,與島民們熱帶襯衫加拖鞋的短打扮形成了鮮明對比。重壓下的海島謠言四起,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人們開始心生恐懼。4月23日中午,舊海關大樓前的柯林頓廣場上人群比肩接踵,西礁島沃德羅市長在他的忠實追隨者的簇擁下登上了一輛平板卡車,在抗議者大聲反對之中朗聲宣讀了海螺共和國獨立宣言。然後手持一條古巴麵包向一位身著美海軍制服的男士頭上打去,象徵武裝反抗的正式開始。然而叛亂只持續了一分鍾,新任的海螺共和國首相沃德羅就向駐扎在西礁島上的美國海軍部隊投降,旋即要求美利堅合眾國提供10億美元的外國經緩和戰爭救濟以重建其遭受聯邦政府長期圍困封鎖下的家園!
媒體驚嘆之餘,美國政府對島民的壯舉更是哭笑不得,雖立馬拆除了路障,卻始終未對礁島的聲明發表任何官方回應,海螺共和國由此誕生。

1994年
白宮宣布將於12月在美國佛州邁阿密市舉行美洲國家首腦會議。白宮新聞通訊力邀所有美洲國家首腦共襄盛會,並積極參與大會籌劃及議程設定。海螺共和國聞此盛舉,立即接受了邀請。然而海螺希寄於國際舞台發揮更大作用的一腔熱情卻成了一廂情願,美國國務院對其申請置若罔聞。憤慨之餘,海螺決定尋求機遇如期赴會。其時邁阿密市洲際大酒店已定為美洲峰會代表入住的官方酒店,所有房間由美國國務院控制,會議期間將不對外開放。但島民伺機從旅館銷售部探得酒店總統及皇家套房因與其它客房食宿不平等而未被美國國務院預定。總統套房官價每晚二千二百美金,皇家每晚為二千五百美金。一番砍價後,海螺共和國得以每晚一千五百美金的價格定下了皇家套房,曲線參與美洲峰會。消息傳出,立即有記者向美國政府核實傳言。國務院官員亞歷山大·奧爾馬索夫不得已回復:礁島隸屬美國佛羅里達州,並無海螺共和國受到邀請一說。事關國體,島民們馬上向這位奧爾馬索夫先生發送了交涉傳真以討一個說法。信函堅稱既然美國政府從未對礁島12年前的分離之舉做出任何正式反應,根據有關國際法規海螺自然成了一個主權獨立國家。同時島民們強調作為忠實的共和國人,他們無意干涉美國的合法權益,海螺參與峰會目的無它,惟有向與會的諸國宣表美洲此刻尤其需要的幽默與尊重之意。盡管聲明如石沉大海,海螺人並不氣沮,隨即致函美洲峰會佛州組委會主席佛羅里達州伯迪·麥凱副州長及《邁阿密先驅報》發行人大衛·勞倫斯先生,除鄭重闡述立場外,並尋求其幫助海螺國「在這一歷史性事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勞倫斯欣然作答,先是盛贊海螺幽默之舉,筆峰一轉,提醒島民「美洲峰會是非常嚴肅的國際政治事務,任何嘲弄之意都將嚴重損害美國在西半球的利益」。對此島民立即回應,稱其對美洲峰會惟有幽默尊重之意,並無嘲諷戲噱之心。勞倫斯無奈,只好將皮球往上傳,海螺的要求又被送至白宮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尋求外交突破之際,島民的組團工作亦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西礁島海洋歷史協會的麥爾·費合被任命為「水下事務部長」,並將攜帶文物參展。與此同時,海島企業紛紛慷慨解囊,海螺代表團因此成為美洲首腦會議中唯一由自願捐款而非稅收資助的代表團。
1994年12月8日美洲首腦會議如期召開。早上8時,海螺代表團離開了共和國首都,當天抵達邁阿密,只見洲際大酒店前民警,軍警,便衣警察以及國務院安全人員雲集。抖抖索索地出示海螺共和國的紅色外交護照後,島民們在眾人矚目之下被立刻帶到了鋪著紅地毯的大廳內。隨著禮儀小姐的指引,海螺代表團登上了酒店第33層,赫然發現隔壁鄰居為哥倫比亞來的美洲國家組織秘書長凱撒·加維里亞,加拿大總理下榻於樓層另側,整層樓已為美國安全人員嚴密控制。既來之則安之,在冰冷的大理石地板上放下行裝,島民們幽然吹響了帶著溫暖海風的螺號,馬上引來了保安們圍觀。此時正好有一家電視台前來采訪美洲國家組織秘書長加維里亞先生,記者隨即提出要求采訪海螺代表。在酒店,海螺代表費合首先向酒店會務經理凱瑟琳·肯尼贈送一條金項鏈,隨即趁熱打鐵徵得同意於大堂設立了海島的歷史文化展覽並發放簡介。此舉立刻引起與會代表的注意。人們開始三三兩兩繼而川流不息地造訪皇家套房,聽礁島故事,觀海螺奇珍,然後帶著會心的笑容領取一本海螺共和國護照盡興而去。其中包括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財政部長,貝里斯貿易與工業部長,加拿大代表團成員,哥倫比亞嘉賓,白宮隨員,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貿易代表,奧各斯基金會主席與大洋銀行代表等。就連負責保安的國務院安全人員和兩名全副武裝的邁阿密市警也受到感染,加入到申請護照的行列中。不打不成交,此時保安與島民已若故友。周六下午峰會代表返回酒店時,島民們被准列隊在碼頭上歡迎散會歸來的十幾位加勒比國家元首。螺旗飄飄號角飛揚,勞累一天的代表們不由地咧開了大嘴。是役海螺共和國大出風頭。海螺的出色表現同時亦引起了與會的佛羅里達州勞頓·切而斯州長的關注。在洲際大酒店男廁不期而遇後,島民代表索性禮聘州長為海螺共和國大陸事務特使。至此新聞反封鎖行動取得全面大捷,全世界皆知水天之際有一響當當的海螺共和國閃亮登上了國際舞台!是夜,為慶祝峰會圓滿成功,組委會在碧詩瞰灣燃放了煙花。喝著椰酒,望著窗外美景,島民們的心裡自然也是樂開了花。

1995年
9月20日海螺共和國秘書長辦公室聽到新聞報道,美國陸軍預備役第478營即將開入西礁島進行有關演習,「模擬對一地理位置偏僻國家的軍事打擊」。工作人員立即將這十萬火急的軍情上報於丹尼斯·沃德羅總理。風雨驟至,丹尼斯誓言與共和國共存亡,秘書長辦公室隨即變成了戰時指揮部。上午10時,海螺武裝力量最高指揮官,「海軍司令」哈維得知消息後,馬上將其所轄武裝力量置於全面警備狀態。海島廣播電台,開始向島民們通報面臨的嚴峻局勢。至中午12時,一封致美國三軍統帥,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及美國國務卿克里斯多夫的交涉函件已急就送出,最強烈地抗議這種在其領土上進行任何未經許可的所謂軍事演習。海島戰時內閣會議於當晚舉行,經討論決定將於美軍越過博卡奇卡橋之際,向入侵的聯邦武裝投擲海島的首選厲器———古巴麵包;同時海軍艦隊於斯多克島橋畔設立防線,阻止美軍進入共和國首都。次日清晨,秘書長辦公室正式向第478營駐地下了戰書,並轉交了海螺致美國白宮,五角大樓和國務院的抗議信。
不料想例行軍事演習將會引發如此政治後果,478營軍官驚得目瞪口呆。9點45分,穆勒少校致電海螺共和國秘書長辦公室,信誓旦旦稱478營決無任何傷害島民之意,全營上下官兵皆為好人,並坦誠希望能夠避免大規模軍事沖突。島民回復決心已定,勢不可挽,任何入侵美軍都將被趕出海島,除非478營滿足海螺的要求。10點50分,海螺共和國秘書長辦公室收到了列印於美國陸軍478營官方信箋上的傳真答復,承諾其軍演「決不意味著對海螺共和國主權的任何質疑或非難」。盡管此時美國陸軍已於書面上承認了海螺的共和主權,為激發公民愛國熱情,海島仍決定進行象徵性的抵抗。次日拂曉,海螺諜報各就各位,海空軍也整裝就緒。美軍開拔之際,電台全程緊急廣播,報道478營不斷受到零星火力襲擊。當478營的車隊就要駛上斯多克島橋時,只見200餘島民在哈維和費伯的率領下攔住了去路。478營的基姆·胡朴少校只得下車向海螺將領致意。海軍司令哈維此時宣讀了海螺的交涉條目,最後大聲質問美軍是否同意所有條款並尋求海螺共和國許可入島?「是的,正確。」胡朴少校答道。全場頓時掌聲雷動,螺號齊鳴,海螺不戰而屈人之兵!
回顧二十餘年幽默歷史,海螺人自信他們是在全球范圍內第一個實施人盡其才的精英國度。海螺人亦相信他們對政府時不時的專權瀆職行為的幽默反擊是美利堅民主自由精神的最佳體現。作為一種國家意識形態,海螺堅信世界人權的最基本原則之一首先是擁有實現其遠大抱負的能力。自雲屬於第五世界國家,海螺共和國的唯一企盼是在地球上傳播更多人人所需的溫暖。

『貳』 股票什麼時候牛勢!

牛市本身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形成的機制和作用因素很復雜。要通過分析方法得出牛市的時間基本不可能。

其中大致的影響因素有:
1、國家政策和經濟形式的對股市是利好的。
2、還有股民對股市的熱情很高。

『叄』 中國幾家銀行股票代碼

寧波銀行:002142、北京銀行:601169、交通銀行:601328、深發展A:000001、工商銀行:601398、南京銀行:601009、浦發銀行:600000、民生銀行:600016、興業銀行:601166、中國銀行:601988、招商銀行:600036、華夏銀行:600015、中信銀行:601998、建設銀行:601939;(請採納)首先交易部不是投資銀行的業務,國內除了中金,中銀國際幾家專業的投資銀行外,剩下的投資銀行一般指的是券商的投資銀行部。一般一個大的券商有四個主要機構部門,交易部(傳統業務,股票交易),投資銀行部(通過股票承銷,債券承銷等為企業融資,業務也包括定向增發等,有的券商,債券業務是單獨分出來在固定收益部的),研究部(撰寫研究報告),並購重組業務,各個券商會稍有不同,你可以去他們的招聘網站上觀看,每個職位都有對應部門的。601009 南京銀行 7.84 248052.93 622756.83
600016 民生銀行 5股票代碼 股票簡稱 每股凈資產(元) 流通A股(萬股)
000001 深發展A 14.80
601328 交通銀行 4.97
601818 光大銀行 2.65 3270905.92 3169132.45 959365.21 1766613.70
600000 浦發銀行 8.11
601169 北京銀行 8.00
601939 建設銀行 3.68 499052.73 19552506.42 1492277.19
601288 農業銀行 2.87
002142 寧波銀行 6.20 2258760.93 26252710.24
600036 招商銀行 8.33
601398 工商銀行 2.76
601988 中國銀行 2.71
600015 華夏銀行 9.32
601166 興業銀行 11.49 1078641.55 1521689.16
601998 中信銀行 3.99 310535.63 296893

『肆』 美國歷屆總統綽號

9月9日 19:43 還有很多資料放不下了,給您留了消息。希望您滿意

美國第1位總統(1789年4月30日--1797年3月3日)

姓名:喬治·華盛頓

綽號:「國家之父」

出生:1732年2月22日,威斯特摩蘭縣,弗吉尼亞

死於:1799年12月14日,弗農,弗吉尼亞山

所屬政黨:聯邦主義者

資產來源:遺產繼承、種植園收入

美國首任總統(1789~1797),美國獨立戰爭大陸軍總司令。他畢生未進大學學習,但注意自學,使自己具備了突出的才幹。早年當過土地測量員。1752年,成為維農山莊園的主人。曾參加七年戰爭,獲中校和上校銜,積累了軍事指揮的經驗。1758年當選為弗吉尼亞議員。翌年與富孀M.D.卡斯蒂斯結婚,獲得大批奴隸和60.75平方千米土地,成為弗吉尼亞最大的種植園主。在經營農場、手工作坊的過程中,華盛頓飽嘗了英國殖民當局限制、盤剝之苦。1774年和1775年,先後作為弗吉尼亞議會的代表出席第一屆、第二屆大陸會議。1775年7月3日,華盛頓就任大陸軍總司令。他把一支組織鬆散、訓練不足、裝備落後、給養匱乏,主要由地方民軍組成的隊伍整編和鍛煉成為一支能與英軍正面抗衡的正規軍。通過特倫頓、普林斯頓和約克德等戰役,擊敗英軍,取得了北美獨立戰爭的勝利。1783年《巴黎和約》簽訂,英國被迫承認美國獨立。同年12月23日遞交辭呈,解甲歸田。1787年他主持召開費城制憲會議。制定聯邦憲法,為根除君主制,制訂和批准維護有產者民主權利的憲法作出不懈的努力。

1789年,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他組織機構精乾的聯邦政府,頒布司法條例,成立聯邦最高法院。他在許多問題上傾向於聯邦黨人的主張,但力求在聯邦黨和民主共和黨之間保持平衡。他支持A.漢密爾頓關於成立國家銀行的計劃,確立國家信用。批准T.傑斐遜所支持的公共土地法案,奠定了西部自由土地制度的基礎。1793年,再度當選總統。為了緩和同英國的矛盾,1794年11月4日華盛頓派出首席法官J.傑伊與英國談判,簽訂傑伊條約,因有損於美國利益,遭反對。1796年9月17日,他發表告別詞,表示不再出任總統。從而開創美國歷史上摒棄終身總統,和平轉移權力的範例。次年,回到維農山莊園。因對美國獨立作出重大貢獻,被尊為美國國父

美國第2位總統(1797年3月4日--1801年3月3日)

姓名:約翰·亞當斯

綽號:美國獨立的巨人

出生:1735年10月30日,布倫特里(現在的昆西),馬薩諸塞

死於:1826年7月4日,布倫特里(現在的昆西),馬薩諸塞

所屬政黨:民主共和黨

第一夫人:阿比蓋爾·史密斯

總統年薪:25,000美元/年

約翰·亞當斯作為一位政治哲學家有著更驚人的學問和思想力。"人民和國家在逆境里被鍛造,"他說,毫無疑問,這是他的想法也是美國的經驗。

亞當斯出生於1735年的馬薩諸塞海灣殖民地。一個受過哈佛教育的律師,導致他和一些愛國者達成了共識;1772年被選為馬薩諸塞州眾議員。1774年參加第一次大陸會議。1775年參加第二次大陸會議。1776年參加《獨立宣言》五人起草委員會。1777年出使法國。1778年返國參加憲法起草工作。是《獨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

革命戰爭期間,他作為外交官服務於法國和荷蘭之間,並且幫助談判和平條約。從1785年到1788年,他是詹姆士法庭的部長,在喬治·華盛頓下被選舉為副總統。

當亞當斯成為總統時,法國和英國之間的戰爭引起巨大困難給美國兩個黨派之間造成了紛爭。

亞當斯派出3個官員去法國,在1798的春天抵達,法國外交部長Talleyrand和DIRECTORY拒絕與他們談判,除非他們支付相當可觀的賄賂。亞當斯把這份帶有侮辱性的報告遞交國會,參議院列印了相應的信件,其中Frenchmen被作為"X,Y和Z."提交。

國會撥款完成3艘新護衛艦並且建造添加了船隻,並且審定一支臨時的軍隊。它同樣經歷了一些外國的和煽動性的言論,打算使國外代理人害怕而抑制住共和黨人編輯的攻擊。

亞當斯總統沒有發表戰爭宣言,但是敵對在海上開始了。最初,美國船隻幾乎無防備於法國的武裝民船,以1800名武裝好了的商人和美國軍艦清掃了海路。

盡管幾次光輝的海上勝利,戰爭依舊延續了下去。此外法國似乎對戰爭不感興趣,亞當斯並且成為一名受到尊敬的特使。長時間的談判類似一場戰爭。

在華盛頓擔任八年總統期間,他一直任副總統。1796年當選為總統。

由於他任職期間在內政、外交方面均無明顯成就,因而在1800年大選中敗於傑斐遜。

在1800年11月1日,在選舉前,亞當斯在新首都白宮里居住。在潮濕的房間里,給他的妻子寫了封信,"在我結束我的信之前,我祈禱天堂給予最好的祝福諸給在這屋檐下誠實和聰明的人們。

美國第3 位總統(1801年3月4日--1809年3月3日)

姓名:托馬斯·傑斐遜

綽號:人民的人

出生:1743年4月13日,在沙德韋爾里,弗吉尼亞

死於:1826年7月4日,在monticello(弗吉尼亞附近)

所屬政黨:民主共和黨

第一夫人:瑪莎Wayles斯凱爾頓

總統年薪:25,000美元

資產來源:遺產繼承、種植園收入

托馬斯·傑斐遜生於1743年的Albermarle縣,他是一位種植員和檢查員,從他父親那裡繼承了大約5,000英畝土地。母親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他在威廉瑪莉學院學習,然後讀法律。在1772年,他與瑪莎結婚。

1767年取得律師資格。1767年進入殖民地議會。1775年參加第H次大陸會議。次年,參加《獨立宣言》五人起草委員會,成為宣言的主要起草人。1776年重返弗吉尼亞議會,制定宗教信仰自由法案。1779一1781年任弗吉尼亞州長。1784年出任駐法公使。1789年任國務卿。1800年當選總統。

托馬斯·傑斐遜是美國獨立革命運動的一位積極領導者和組織者,著名的美國《獨立宣言》的起草人。他前後從事政治活動近六十年之久,在美國人民的心目中是一位偉大的英雄。傑斐遜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家,主張人權平等、言論、宗教和人身自由。他起草的《廢止限嗣繼承法規》,沉重打擊了從英國帶到美洲的封建主義殘余。他起草了《弗吉尼亞宗教自由法規》,並使這一法規在州議會獲得通過,實現了政教分離。傑斐遜任總統期間,美國從法國人手中「購買」了路易斯安那地區,使美國領土擴大近一倍。他還派遣遠征隊西行,使美國的西部邊界伸向太平洋海岸。他執政期間進行過一些民主改革,領導了反對親英保守勢力、爭取保持資產階級民主的斗爭,起了積極和進步作用,為美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准備了條件。

傑斐遜好學多才,興趣廣泛。他是土地測量師、建築師、古生物學家、哲學家、音韻學家和作家。他懂得拉丁語、希臘語、法語、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他還對數學、農藝學和建築學,甚至提琴等感興趣。人們稱他是天資最高、最多才多藝的美國總統。傑斐遜一生著述很多,涉及問題很廣,後人為紀念他而出版了他的文集,共20卷,傑斐遜作為美國資產階級民主派傑出代表,與華盛頓和林肯齊名。

1803年,他決定購買路易斯安那,使美國國土幾乎擴大了一倍。1804年連任。離職後,他開始了退隱生活。此間,他創建了弗吉尼亞大學,擔任了該校第一任校長。在《獨立宣言》50周年紀念日的前幾天,傑斐遜已病得很重,處於昏迷狀態。一次他清醒後問醫生「是不是那一天?」他指是7月4日。就在這一天,他與世長辭,與亞當斯同時西去

美國的第4位總統(1809年3月4日--1817年3月3日)

姓名:詹姆士·麥迪遜

綽號:憲法之父

出生:1751年3月16日,弗吉尼亞

死於:1836年6月28日,蒙彼利埃,弗吉尼亞

所屬政黨:民主共和黨

第一夫人:多利·佩恩·托德

總統年薪:25,000美元

麥迪遜生於1751年,橙縣,弗吉尼亞,畢業於(當時叫新澤西學院)普林斯頓。他學習歷史和政府的課程,法律讀的很好。少年好學,青年時期即投身於獨立戰爭。他在1776年參加弗吉尼亞憲法的制定,在大陸的國會提供,並且是弗吉尼亞會議的一位領導人。

制憲會議在費城,36歲的麥迪遜把頻繁和顯著的部分加在辯論內。麥迪遜與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和約翰堅鳥,聯邦主義者散文的憲法做了較大的對照。在晚些年,他被稱為"憲法之父",在國會,他幫助修改權利法案,制定第一個收入立法。從他的領導當中反對漢密爾頓的金融提議,他感到將過於向北方的金融家給予財富和能力,變成共和黨人的發展。

當時總統傑斐遜國務卿,麥迪遜給交戰法國和英國抗議他們的美國船的被扣押,與國際法律相反。盡管1807年不受歡迎的禁止行動,這沒使交戰的國家改變他們的方式,但是引起了美國的消沉,麥迪遜在1808年被選舉為總統。他廢除了

在麥迪遜任職的第一年,禁止美國與英國和法國進行交易;然後在1810年5月,審定的國會進行兩個交易,指導總統,如果兩者中任何一個將接受美國的中立的權利的意見,禁止與其它國家進行交易。

拿破崙假裝答應。在1810年後期,麥迪遜與英國宣布非交往。在國會包括亨利·克雷和約翰·C·卡爾霍恩的年輕的一組,"好戰分子",為一個更好鬥的政策敦促總統。

美國海員的英國強迫服役和貨物的扣押使麥迪遜不得不對壓力讓步。在1812年6月1日,他向國會宣戰。他的人權主張和三權分立學說迄今仍是美國憲法的指導原則。他和傑斐遜共同創建和領導了民主共和黨,使美國開始形成了兩黨政治。他擔任總統期間曾領導進行第二次反英戰爭,保衛了美國的共和制度,為美國贏得徹底獨立建立了功績。

美國第5 位總統(總統任期:1817年3月4日——1821年3月4日 1821年3月4日——1825年3月4日)

姓名:詹姆斯·門羅

生於:1758年4月28日 維吉尼亞州威斯特摩蘭郡

死於:1831年7月4日 紐約州紐約市

所屬政黨:民主共和黨

第一夫人:伊麗莎白·科特萊特·門羅

副總統:丹尼爾·D·湯普金斯

門羅沉浮政界4 8年,先後當過律師、議員、駐外使節、州長、國務卿、陸軍部長和總統以及州制憲會議主席等職。

門羅任總統時,正值美國結束連年戰爭進入和平建設時期,他對內強調國家意識,對外大力開拓疆土,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1 8 2 3年門羅在國情咨文中提出的美國外交政策方針,世稱《門羅宣言》或「門羅主義」,即在「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號下,公然把拉丁美洲劃為美國的勢力范圍。門羅老境凄涼,病逝在女兒家中,享年7 3歲。

美國第6位總統(1825年3月4日--1829年3月3日)

姓名:約翰·昆西·亞當斯

綽號:有口才的老人

出生:1767年7月11日,布倫特里(現在昆西)里,馬薩諸塞

死於:1848年2月23日,華盛頓特區

所屬政黨:民主共和黨

第一夫人:璐易絲·凱瑟林·約翰遜(Louisa Catherine Johnson)

副總統:約翰·C·卡爾霍恩

約翰·昆西·亞當斯是美國第六任總統。他是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及第一夫人愛比蓋爾·亞當斯的長子。他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繼其父親之後成為總統的總統。

他二十歲就成了有名的外交官,曾出使歐洲多年,熟悉歐洲事務。1 8 1 7年門羅總統上台以後,亞當斯被任命為國務卿,任職八年,曾協助起草《門羅宣言》,解決與英國的許多糾紛,從西班牙手中取得佛羅里達,因此,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最有成就的國務卿之一」。1 8 2 5年亞當斯當選總統。1 8 2 9年卸任後被選為國會眾議員,直至逝世。

美國第7位總統(1829年3月4日--1837年3月3日)

姓名:安德魯·傑克遜

綽號:老胡桃木

出生:1767年3月15日,南卡羅來納

死於:1845年6月8日,納什維爾,田納西

所屬政黨:民主黨

資產來源:地產與種植園收入

傑克遜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總統。出生之前,父即去世。他少年時期住在西部邊遠地區,在那裡度過了獨立戰爭年代。他從一名邊區律師起家,當過眾議員、參議員、州最高法院法官、州民兵少將。第二次對英戰爭中,他堅韌不拔,肯與士兵共甘苦,被譽為「老胡桃木」。在新奧爾良戰役中,他率兵大敗英軍,振奮全國,成為舉國聞名的英雄。他第一次競選總統時失敗,第二次才獲勝,是美國第一位民主黨總統。任內大力加強總統職權,維護聯邦統一,頗有政績,史稱「民主政治」,幾與第三屆總統傑斐遜齊名。

美國第8位總統(1837年3月4日——1841年3月4日)

姓名:馬丁.范布倫

綽號:小魔術師

出生:1782年12月5日

死於:1862年7月24日

所屬政黨:民主黨

范布倫是荷蘭人的後裔,1 7 8 2年生於紐約州金德胡克鎮。他當選總統前,曾任紐約州參議員、國會參議員、紐約州長、國務卿和副總統等職。1 8 3

7年范布倫上台後,美國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他提出獨立國庫制度等措施。在他四年任期內,美國和加拿大邊界發生嚴重沖突,最後簽訂了《韋伯斯特—阿斯伯頓條約》。由於嚴重的經濟蕭條延續多年,人民對范布倫失去信心。1 8 4 0年他競選連任時,敗於哈里森。後來又兩度參加競選,都遭到失敗,從此退出政壇,影息故鄉。

美國第9位總統(1841年3月4日--1841年4月4日)

姓名:威廉·亨利·哈里森

出生:1773年2月9日,伯克利,弗吉尼

死於:1841年4月4日,華盛頓特區

所屬政黨:輝格黨

哈里森出身名門,父親是《獨立宣言》簽署人之一。他在第二次對英戰爭中有過顯著功績。1 8 4 0年競選總統獲勝,就職時年已6 8歲。在就職典禮時感受風寒,後轉為肺炎,一病不起,在職僅一月即病故。為美國第一位在白宮去世,死於任所的總統。他本人無明確政綱,執政期間未採取任何重大行動。

美國第10位總統(1841年4月6日——1846年3月4日)

姓名:約翰·泰勒

出生:1790年3月29日

死於:1862年1月18日

所屬政黨:輝格黨

泰勒原是副總統,因哈里森總統就職後不久病逝,遂由他繼任。任職期間,美國同中國簽訂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美望廈條約》,美國通過這一條約獲得了協定關稅、五口通商、領事裁判、最惠國待遇等特權。

泰勒原是民主黨人,由於反對第七任總統傑克遜,轉投了輝格黨。但他出身於南部種植園奴隸主家庭,主張維護奴隸制,反對輝格黨的許多政策主張,因而被開除出黨.

美國內戰初期,他支持南方的分裂行動,被選為「南部同盟」的國會議員,北方各州對他十分憎恨。他去世時,聯邦政府毫無悼念的表示。

美國第11位總統(1845年3月4日——1849年3月4日)

姓名: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

出生:格克倫伯格縣,北卡羅來納

死於:1849年

所屬政黨:民主黨

詹姆士·K·波爾克是被稱為美國第一位「黑馬」的總統。

詹姆士·K·波爾克出生於格克倫伯格縣,北卡羅來納。他的父親是一位種植園主。波爾克11歲時隨家遷居田納西州。20歲時,考入北卡羅來納大學。波爾克上大學時由於勤奮好學,所以成績優異,極有辯才,有「講壇上的拿破崙」之稱。在1818年榮譽畢業。大學畢業後他回到了田納西州。1820年取得律師資格,成為一名年輕的律師,並且進入政界,效力於田納西立法機關,並且結識了父友安德魯·傑克遜將軍,成為朋友。安德魯·傑克遜是他的少數好友之一。詹姆斯·波爾克28歲時與20歲的薩拉·奇爾德雷斯結婚。婚後25年一直沒有生育。以虔誠著名的薩拉·波爾克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獻給了丈夫的事業。

由於傑克遜的幫助,波爾克進入美國眾議院,成為陸軍中尉。1825—1839年,他曾任眾議員14年,並兩次擔任議長。1839年任田納西州州長,任州長一年。1844年大選時,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陷入僵局。經幕後協商,並在傑克遜影響下,原非候選人的波爾克得到提名,並在大選中擊敗輝格黨人亨利·克雷當選,成了美國第一個「黑馬」總統。他在任職期間選擇了幾位很得力的助手。波爾克政府大規模擴張了領土。與墨西哥進行了兩年戰爭,使得克薩斯成為美國的一個州,西南和遠西地區加利福尼亞)也成為美國領土的一部分。擴大了美國版圖,被譽為「最有效能的」總統。

在戰爭期間簽訂了確定西北邊界的條約,一個橫跨北美大陸的合眾國開始出現。此外,波爾克政府與新格拉納達哥倫比亞)簽訂條約,解決了美國公民穿越巴拿馬地峽的通行權問題。他主持制定了新的關稅法,降低關稅,促進了美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盡管波爾克總統給美國擴大了地區,但是它的成功也加劇了北方和南方之間關於奴隸制度之間的爭斗。

波爾克恪守諾言,不謀連任。1849年波爾克離職,卸任後三個月即病逝。

美國第12位總統(1849年3月5日--1850年7月9日)

姓名:扎卡里·泰勒

綽號:old rough and ready

出生:1784年11月24日,弗吉尼亞

死於:1850年7月9日,華盛頓特區

所屬政黨:輝格黨

資產來源:遺產繼承、種植園收入

扎卡里·泰勒在1784年出生於弗吉尼亞。泰勒的父親理查德·泰勒和母親薩拉·達布尼·斯特羅瑟·泰勒都受過良好的教育。泰勒是父母的第三個孩子,父親是個種植園主,對開發西部地區非常嚮往,終於把家遷至肯塔基的路易斯維爾,開始了拓荒生活。泰勒基本上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他從小就希望成為一名軍人。1803年,不足20歲的泰勒參加了肯塔基民團。扎卡里·泰勒經歷過拓荒者的艱苦生活,頗能吃苦耐勞。1808年5月,泰勒25歲時,被任命為第七步兵團少尉軍官,從此開始了他的軍事生涯。在軍中前後40年,由於機智、勇敢,不斷晉升。直到1846年升為少將。在軍隊里的40年中,使他成為一名民族主義者。

1846年5月,美國對墨西哥宣戰,他率領部隊參戰,屢屢獲勝,取得輝煌勝利,成為美國的英雄。他擁有很高的聲譽,被人稱為「最大的英雄」,「頂用的大老粗」。1848年大選時被輝格黨看中,被推上了總統寶座,當選為總統。泰勒從全局出發,他主張把從墨西哥割取的領土(即加利福尼亞和新墨西哥)給予州的地位,反對把從墨西哥奪到的土地開辟為蓄奴州,他的決定在國會中遭到反對。雖然泰勒已經向輝格黨預定了立法領導的原則,但是他不傾向於成為一名輝格黨領導人的傀儡。傳統意義上,當他們擬定新憲法時,決定是否想要奴隸制度。因此,為了結束對在新地區是否建立奴隸制度的爭論,泰勒對在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亞的移民起草了一個憲法,並且申請國家地位。這導致了南方人的狂怒,因為他們感到總統正篡奪他們的決策特權。泰勒與企圖脫離聯邦的勢力作斗爭。又揭發出他的內閣中有三個人不符合入閣資格。在此情況下他決定改組內閣。然而事情又發生了想不到的變化。在7月4日華盛頓紀念碑,泰勒參加了一個典禮後,開始生病,在5天內就逝世了,在職僅16個月。在白宮病逝。

美國第13位總統(1850年7月9日——1852)

姓名:米勒德·菲爾莫爾

出生:紐約州

死於:1874年

所屬政黨:輝格黨

米勒德·菲爾莫爾生於紐約州,於1800年。他的父親撒尼爾·菲爾莫爾原是一位農場主,後來成為佃農。菲爾莫爾很早就幫助家中務農,也當過學徒。他曾經在他的父親的農場工作過,並且15歲時被送去當學徒。他只受過最基本的教育,靠自學成材。他愛上了一個紅發教師--阿比蓋爾.鮑爾斯,過後成為他的妻子。

1823年,23歲的菲爾莫爾通過了律師考試,當上了律師。7年以後他把他所學到的法律實踐於紐約的布法羅。作為輝格黨政治家瑟洛威德的同事,菲爾莫爾一直是眾議員的成員。1828年參加反共濟會運動。1829年當選紐約州議會議員。1834年參加輝格黨,成為北方的傑出領袖。1832年被選入美國國會。在1848年,成為紐約的審計員。與此同時,在輝格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Z·泰勒被提為總統候選人,菲爾莫爾被提名為副總統候選人。

1850年泰勒總統去世後,他繼任總統。菲爾莫爾是美國歷史上第二位以副總統身份繼承總統職位的人。菲爾莫爾總統立刻任命丹尼爾為國務卿。在整個從政時期,菲爾莫爾在奴隸制問題上始終保持妥協態度。他於1850年簽署了對南方奴隸主妥協的法案。這一法案既為北方所不滿,又未贏得南方的信任。一些更好鬥的北方輝格黨黨員拒絕原諒菲爾莫爾簽署的這一法案。由於兩面不討好,他在1852年的總統選舉中落選。他一直鼓吹美國國內的發展,並很早就支持向太平洋擴張。1853年派美國艦隊前往日本,強迫日本政府改變閉關鎖國的傳統政策,與西方發展外交、貿易關系。他在任期間派遣海軍少將佩里率領艦隊前往日本,迫使日本政府開放海口與美國通商,從而「打開日本的大門」。

在19世紀50年代,當輝格黨瓦解時,菲爾莫爾拒絕參加共和黨;但是,他允許美國黨提名他竟選總統。盡管在整個內戰期間他反對林肯總統,支持約翰遜總統的重建。由於競選失敗,開始隱退。他死於1874年。

美國第14位總統(1853年3月4日--1857年3月3日)

姓名:富蘭克林·皮爾斯

綽號:young hickory of the granite hills

出生:1804年11月23日,hillsborough,美國新罕布希爾州

死於:1869年10月8日,康科德,美國新罕布希爾州

所屬政黨:民主黨

富蘭克林·皮爾斯生於新罕布希爾州。他的父親本傑明·皮爾斯曾任新罕布希爾州州長。1820年,皮爾斯考入鮑登學院,畢業之後,繼續留在鮑登學院,改學法律。在畢業之後他繼續研究法律,然後進入政界。24歲時他被選入新罕布希爾立法機關。在19世紀30年代,皮爾斯去了華盛頓,首先是一名眾議院成員,然後成為參議員。

1827年被律師公會接納,從此走上了政治生涯。先後任州議員、美國眾議員和參議員。1852年,民主黨代表大會上,他作為妥協人選被提名,意外地贏得了提名及大選。

在他就職兩個月前,他和他的妻子親眼看見他們11歲的兒子死於車禍。他們非常悲傷。

在他的就職演說里聲明一個國家的和平和繁榮的重要性,並與其他國家保持很好的關系。就職後,在對外政策方面,他盡力擴大美國的領土和增加商業利益。為購買古巴,他曾命令美國駐西班牙公使索雷鼓動歐洲金融家對西班牙政府施加影響,說服西班牙出售古巴。1853年,他以1000萬美元從墨西哥購買了近3萬平方英里的土地。

富蘭克林·皮爾斯是同情南方政治主張的北方人。1854年美國國會通過《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允許該兩州公開畜奴,南方人和北方人因於控制地區而競爭,結果沖到了堪薩斯,引起堪薩斯內戰爆發。皮爾斯站在南方奴隸主的立場上,派兵鎮壓反對奴隸制的移民。在對內政策方面,曾籌建橫貫大陸的鐵路,開發西北地區並向這一地區移民。這是南方奴隸主集團積極向北擴張的產物。由於皮爾斯包庇、縱容南方,他對這次事件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對外奉行擴張政策,對我國台灣省懷有野心,並於英、法帝國主義對我國和其他國家進行侵略活動。由於他對南方的同情不能見容於北部各州,促成了國家的分裂,故任滿後便隱退。死於1869年。

美國第15位總統(1857年3月3日——1860)

姓名:詹姆斯·布坎南

出生:1791年生於賓夕法尼亞

死於:1867

所屬政黨:民主黨

詹姆士·布坎南是唯一一位沒有結婚的總統。詹姆斯·布坎南,1791年生於賓夕法尼亞州,一個富有的家庭。父親詹姆斯·布坎南在一家店鋪里工作。小布坎南是父親的第二個孩子,父親把自己的名字給了他。布坎南從狄更斯學院畢業後繼續律師職業。

他曾5次被推選進入眾議院;後在州議會和美國眾議院工作。屬傑克遜一派的民主黨人。1831年任駐俄公使。1834年當選參議員。1845年任國務卿。1853年任英國公使。出任總統前,任公職達40年,頗有成就。1856年被民主黨提名總統候選人,在竟選中獲勝。布坎南出任總統時,正值美國處於歷史上的一個重大關頭。當時,南北雙方在奴隸制問題上的斗爭愈演愈烈。執政後,奴隸制引起的危機日益加深,南北沖突步步升級,國內形勢日趨嚴峻,而民主黨四分五裂。許多對內對外計劃均因國內奴隸制問題的矛盾尖銳化而未得到實現。

詹姆士·布坎南不謀求連任,民主黨內又推舉不出像樣的候選人,於是,1860年的大選讓共和黨人林肯贏得。布坎南卸任後回到賓夕法尼亞。

該回答在9月9日 19:53由回答者修改過

『伍』 美國上世紀90年代怎麼對待日本的經濟

一、日美貿易摩擦戰的回顧
事物發展和變化的規律表明內部因素是推動變化的決定性力量,外因只能通過內因發揮作用。日本在這場貿易摩擦博弈中鎩羽而歸,內因是缺少大局觀,沒有從戰略角度處理當時的問題,堅持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和封閉的市場模式,「擠占」他國發展空間,嚴重違背了國際社會和諧共生的基本原則。外因是美國利用其在國際舞台上的主導地位,對日採取了強硬措施,有人說這是「陰謀」,卻沒有依據,算是一種推測,但是確實是導致日本經濟持續10年衰退與低迷的極其重要因素。美國似乎扮演了一個不負責任的角色,美國卻是在維護本國利益。

1.美國難容日本咄咄逼人的發展勢頭。20世紀80年代,日本長期以出口帶動經濟發展,不僅規模大,而且增長快,一片繁榮景象。由於這種繁榮是以對美歐乃至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貿易順差為代價,這雖不能說是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客觀上卻也抑制他國經濟發展,「擠壓」了他國發展空間,嚴重違背了和諧共生的國際社會准則。相比之下當時美國經濟長期受到貿易、財政和消費三大赤字困擾,經濟滯脹近10年而難以擺脫。1987年,美國經濟經歷「黑色星期一」,股市暴跌,經濟衰退,危機四伏。隨著洛克菲勒總部大樓落入日本人手中,多數媒體評論認為美利堅合眾國正面臨著與大不列顛相同的命運。日本方面也有評論家稱「21世紀將是日本的世紀」。美國政治家布熱津斯基也嘆息「冷戰結束了,輸的是蘇聯,贏得卻不是美國,而是日本」。20世紀80年代末在美掀起的日本「威脅論」得到了各界廣泛認同。

2.美國反復、強烈地要求日本開放封閉市場都無效,最後才採取外部封堵措施,痛下殺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日貿易發生摩擦,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雙方開展紡織品貿易談判開始,直至90年代前半期兩國政府之間商談結構性協議,就兩國之間經濟關系幾乎所有領域的議題進行全面磋商。美方前後提出:要求日本調控進出口增長速度,減少順差;要求日本廢除《大店法》,允許美國商業企業進入日本市場;要求日本改革固定的、具有排他性的企業合作關系等等。由於日本對美國式西方經濟理念非常熟悉,辯稱按照市場經濟理念和關貿總協定等國際規則衡量,日本市場非常開放,無可指責。然而事實是當外國產品和投資進入日本市場時會遇到各種障礙。這些障礙有些是隱藏在政策實施細則里,直至遇到實際問題,精明的企業才可能意識到「這里存在障礙」,多數外資企業難以覺察;有些障礙是日本行會、商會的一些不成文規定在起作用;更加令人難以應對的障礙是在島國意識主導下,日本國民價值觀非常講究團結。民族團結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就是排斥外來競爭,就是不喜歡購買外國產品。面對這些五花八門富有東方文化色彩的障礙美國非常惱火,既不能在關貿總協定訴訟日本,又不可能讓日本國民洗腦,感到束手無策。有時美國甚至對日提出一些無理要求,強迫日本政府讓步。如要求日本汽車出口實行自主限制;要求日本半導體出口設定目標等。1992年美國時任總統老布希甚至親自出馬,訪問日本,坐鎮指揮對日磋商。每逢這種情況,日本總能巧妙地想出對策,以一些表面讓步與美國達成協議。事後美國政府很快就會發現日本的讓步不過是一種象徵性意義,對扭轉全局不過是「杯水車薪」。總之,美國對日磋商,盡管軟硬兼施,反復施壓,可結果收效甚微。美國在一場曠日持久的貿易戰中已經無法收手,恰巧正值冷戰結束,美國有能力、也具備條件,可以對日採取強硬政策。

二、日美貿易摩擦戰日本失利的外部因素

1.廣場協議限制了日本政府調控經濟能力。針對日本貿易從20世紀70年代起持續擴大的順差和美國貿易嚴重失衡,逆差佔到GDP的6%以上。1985年美國主導西方五國簽字「廣場協議」。五國同意聯手干預外匯市場,讓高估的美元實現軟著陸,以及各國利用財政、金融政策維護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金融體系。此後我們看到日元對美元連續10年升值,從1:240升至l:79,升值幅度67%。期間日本政府一直堅守廣場協議,維護美元地位,明知美元資產在貶值,「黑色星期一」時也不得不指導日本企業大量購買美元資產;1988年明知經濟有些過熱,卻不能收緊銀根,結果刺激日本經濟過度擴張。同時由於日元升值、外匯儲備增加及升值預期,使得國際資本大量流入日本,內外資金大舉進攻日本股市和房地產市場,價格開始瘋漲,產生了大量泡沫。顯然遵守廣場協議,捆住了日本政府手腳,導致經濟有所失控。

2.廣場協議堵住了日本經濟復甦出路。廣場協議賦予美國政府主導各國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走勢的權力,而美元相對日元的貶值不僅一直在削弱日本出口產品競爭力,而且還可以隱含有為某種特殊目的服務,達到特殊目的的作用。前面所述,美國對日談判解決貿易摩擦問題持續多年沒有結果已經無法收手,最終以逼日元升值為手段,在外部堵住日本出口。人們仔細分析日元匯率走勢會發現,1993和1995年分別是日元急劇升值的兩個高峰期,而此時日本經濟正值戰後第12次循環上升周期(1993年10月—1997年5月),經歷從谷底爬出、逐步上升、進入繁榮的階段。1993年日本出口正在帶動經濟從谷底爬升,已經出現明顯拐點,但是爬升速度僅持續半年就因日元急劇升值,外需轉為負值,拉低了經濟增長水平而放慢了步伐,所以1993年、1994年日本經濟僅增長0.5%和0.7%,在超低空飛行,人們普遍認為這是一種沒有復甦感覺的復甦。1995年、1996年日本經濟增長水平分別達到2.5%和3.4%,從數字上似乎反映出復甦步伐有所加快。然而這是日本政府於1994年、1995年實施大型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滯後半年發揮出的效果而已。1994年、1995年日本政府公布分別追加投入了15.3萬億日元和14.2萬億日元財政資金,用於建設公共事業,並測算出將對經濟增長拉高3.0%和4.4%。換句話說當時日本經濟如果沒有政策支持,民間部門經濟增長實際不過是在零上下而已,顯然這兩年經濟復甦並不是民間部門經濟自發性復甦,而是政府人為拉高的結果。而導致1995年、1996年日本經濟民間部門增長停滯的原因就是日元急劇升值,外需負增長擴大,抵消了民間部門增長效果。在這連續多年出口環境惡劣影響下,日本企業不得不減少投資和壓縮開支,所以1997年5月日本經濟第12次循環出現下行拐點,進入衰退階段,1997年、1998年經濟再次出現負增長,直至1999年1月。顯然20世紀90年代日元急劇升值的兩個高峰期打擊了日本出口與日本經濟兩次復甦勢頭放慢、停滯和夭折,兩者之間高度相關,如此結局令人不得不懷疑其中的陰謀。

3.廣場協議讓日本忍受損失卻不能自主避免。美國金融機構掌握有大量國際流動資本,響應美國政府政策干預信息,美各大金融機構帶頭大量賣出美元,買入日元或其他貨幣實現美元貶值。這意味著美國機構在不斷地賣出貶值資產,買入升值資產,實現新增資產和既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為了維護美元國際地位,日本政府必須按照協議指導日本金融機構適當進行反向操作,即放棄購買升值的日元資產,去購買正在貶值的美國國債、股票、房地產等等,眼睜睜地看著新增和既有海外資產不斷貶值。

三、日美貿易摩擦戰日本失利的內部因素

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經濟起飛,發展獲得巨大成功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其創造了外向型經濟模式。但這種模式也是導致日本失利的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對日本經濟模式進行深入分析。

(一)日本經濟模式產生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經濟復興時期國際競爭力十分弱小,由於資源極度貧乏,發展經濟所需資源幾乎百分之百依靠進口,對進口資源的大量需求客觀上要求日本必須有大量出口才能實現外匯收支平衡,可以說發展出口,實現外匯收支平衡成為日本經濟能否實現發展的最大障礙。為此,日本政府從國家角度研究和逐步摸索,總結、制定了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戰略和一系列配套措施,最終演變成為一種制度化、長效化機制,這就是戰後著名的「日本經濟發展模式」。

(二)日本經濟模式的機制特徵

1.建立有強大的組織機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經濟復甦時期,日本政府為了擴大出口,在國家經濟政策決策的最高級別——內閣設置了「出口會議制度」。由首相親自主持會議,定期召集有關省廳大臣出席會議,商討解決擴大出口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2.以擴大出口為核心配置資源,從各方面給以政策支持。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政府最早出台的《外匯外貿管理法》中就有對發展出口所需外匯給予優先支持的規定,金融部門對出口企業所需信貸給予優惠的政策,對出口企業海外出差、海外設置分支機構用匯給予優先照顧的政策,甚至還有對出口業績好的企業給予特別嘉獎,對出口企業給予進口緊俏商品配額的政策等。

3.以發展出口產業為核心,高度重視發展製造業。如對出口企業引進技術所需外匯給予優先安排,對出口企業所需資源進口給予優先分配,對出口企業設備折舊可以採用加速方法等等。而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日本政府對出口產業提高技術水平的政策支持最為重要。具體有:一是對引進技術的控制只允許全國引進一次;二是國家對引進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和提高的研發給予費用支持;三是在產權制度上主張適度推廣的政策等,這對日本企業提高技術水平和競爭能力發揮了巨大作用。

4.建立強大的出口促進體制。對出口企業需要了解國際市場信息,國家財政出資,成立專門機構在世界范圍廣泛收集、整理、分析國際市場信息,為廣大的中小企業無償提供信息服務,以及對出口企業出國參展實行鼓勵政策等。

5.形成出口帶動經濟周期性復甦的機制。在日本經濟周期性循環的原理告訴我們,當庫存增加超過一定限度經濟就會陷入衰退。而日本經濟周期性復甦往往從出口開始,當出口增加時企業庫存就會減少,出口產業就會逐漸復甦。於是出口產業會增加設備投資,對日本裝備製造業提出訂貨,於是復甦層面進一步擴大至全體製造業。當全體製造業復甦之後,相應地對服務業也會提出「增加訂貨」的需求,進而復甦擴展至第三產業,最終實現經濟全面復甦。所以,出口經常是日本經濟保持增長和實現周期性復甦的第一動力,投資往往扮演第二和從屬性動力,消費者需求則成為經濟復甦的最末角色。

(三)日本經濟模式存在的缺陷

世界上任何事物發展如果走向極端,就會發生物極必反的變化。日本發展成功是仰仗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可對美貿易摩擦戰失利歸根結底就是日本對外出口擴張過度,造成國際關系嚴重失調,遭到美國、歐盟等世界上多數國家強行「調整」。日本經濟失利自身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現如下方面。

1.過多地依賴國際市場。在日本舉國上下共同努力下,20世紀50年代日本出口以輕紡品為主,為經濟復興立下功勞;60年代日本出口產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出口大量增加,貿易收支由逆差轉為順差,帶動經濟實現持續高速增長;70年代藉助兩次石油危機,日本出口產品節能特點突出,深受國際市場歡迎,貿易收支順差持續擴大,日本經濟甚至比擁有資源的美國還率先走出危機,實現復甦;80年代,日本出口呈現咄咄逼人之勢,一批具有代表性產品出口達到世界第一或位居前列,如鋼鐵、造船、機械、化工、電器、汽車等等。出口不僅成為戰後日本經濟迅速發展、追趕美歐的「功臣」,更是日本國家的「光榮與驕傲」。然而,事物發展存在物極必反的規律,任何一套發展戰略不管如何正確都是依據當時的環境、背景制定,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時空約束。日本政府不管環境如何改變,也不考慮本國早已克服了「進口剛性擴張」等問題,繼續追求出口利益,在世界上「一花獨放」,將自己置於孤立的地位,違背了世界和諧發展第一要義:和諧共生原則,以至於出口從日本經濟發展成功的最大功臣變成貿易摩擦戰失利的「罪魁禍首」。

2.日本堅持發展製造業、完整的產業鏈和過分擴張產能,形成過剩產能和扭曲的結構。從20世紀80年代起,日本產品出口開始呈現咄咄逼人之勢,日本鋼鐵、造船、機械、化工、電器、精密儀器、汽車等產品出口,在世界上幾乎沒有對手。日元急劇升值以後,日本出口產業主動調整,將「重、厚、長、大」產品進行改造、升級,大力發展「輕、薄、短、小」產品。於是日本電器、自動化辦公設備、精密儀器、機器人、半導體晶元、汽車、高端鋼鐵等產品迅速成為新一代出口主力,向世界市場發起新一輪進攻。產品競爭力之高令美歐國家企業幾乎無法抵禦,市場分額大量淪喪。強大的競爭力進一步刺激日本製造業加大投資,擴張產能,反過來過剩生產能有必須依賴出口,形成了扭曲的經濟結構,失調的部門比例。當日本出口擴張的出路被堵,日本經濟就找不到增長點,經濟停滯的問題立刻成為各方矛盾突出的焦點,以至於從90年中期,日本企業不得不集中精力,全力以赴處理產能過剩、過剩就業、開工率不足等問題,被迫進行長期艱苦的結構改革。

3.日本第三產業發展嚴重滯後。與發達的製造業比,日本金融、信息、創新和知識產業發展嚴重滯後。特別是金融業競爭力弱,理財產品少,直接金融更加不成比例,而且在這個領域缺少國際知名的一流企業。例如20世紀80年代美國華爾街經紀人開發出了復雜的電腦交易系統和數學工具,以便操作各種復雜、新穎的金融產品,但以野村證券為首的日本證券公司卻沒有進取,交易技術停滯不前。實踐證明當日本「弱勢兵力」對陣美國強大的金融機構時,日本的弱點暴露無遺。1990年美國摩根斯坦利已經警覺到日本股市存在的問題,指出已經達到危險的程度,應該賣出。於是國際流動資本率先離去,引起日本股市最初的暴跌,但日本著名的四大證券公司幾乎沒有反應。日本政府甚至以道義的概念指責外國投資者離場有悖信義。等到日本股市一路下跌直至1995年日本金融機構才認識到問題嚴重性,再想採取措施已事過境遷,接著1998年東亞金融危機爆發,日本經濟雪上加霜,已經無力回天。

4.日本高儲蓄,重投資、重生產、輕消費的政策,導致內需不足。作為日本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配套措施,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政府一直鼓勵國民節儉消費,增加儲蓄,為企業提供充足的資本,用以發展經濟。日本政府還鼓勵企業以投資帶動投資、以生產帶動生產,在金融領域鼓勵以信用創造信用的方式發展製造業。這也是日本經濟在20世紀50年代實現起飛,短時間內發展出完整的製造業產業鏈條、產業配套及產業內循環體系的重要經驗。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在相當長一段時期視消費為經濟消耗,置於次要位置,制定政策總是優先考慮企業利益。長期以往造成消費規模過小,形成內需不足,生產過強、過剩,經濟增長不得不依賴外部需求生存和發展。比較發達國家經濟結構,不難發現日本製造業比重偏高和個人消費比重過低的事實。所以,鼓勵儲蓄,節儉消費已經成為日本發展內需主導型經濟最大的障礙之一。這個問題仍然困擾著日本經濟未來的發展前途。

5.日本市場封閉的類型。日本市場屬於表面開放、潛規則封閉的類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經濟競爭力十分弱小,外匯極度貧乏。政府在設置經濟體制時,還曾考慮到本土文化特色,與市場經濟自由的競爭保持較大的距離,反而非常強調合作和避開鋒芒等。其封閉型具體表現:一是為了實現各行各業實行適度競爭,以減少自由競爭過度發展造成經濟損失,政府有意在各個領域扶植少數大企業,占據絕對優勢,實行「寡頭壟斷」,由寡頭企業建立和維護市場適度競爭的市場秩序。二是鼓勵在日本大企業周圍聚集大批中小企業為之配套,形成產業群或日產業鏈,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在日本稱其為「系列關系」。其系列關系之牢固不僅排斥外來競爭,而且對不同派系企業同樣有強烈排斥作用。三是日本大企業在占據的銷售或服務市場的大部分份額的前提下,可以實現價格「默切」和市場地域劃分。四是政府扶植中小企業的政策,落實為讓大企業留下零散市場空間給中小企業生存,「實行人人都有飯吃」的市場規則。五是日本島國意識以團結為第一價值觀,愛國影響了消費行為,在市場上表現為偏愛國貨。在日本從企業到行業協會、經濟團體再到政府、政黨幾乎無一例外地承認這種規則。這種規則實行的結果造成外國企業和產品進入日本市場重重困難,我們常常說世界500強企業競爭力如何強大,但在日本市場鎩羽而歸不在少數。美國就是對這種市場規則束手無策,最後只有壓日元升值,從外部「封堵」日本出口,痛下殺手。

四、日美貿易摩擦戰

(一)內外不一

日本政府在廣場協議簽字,擺出對美協調政策的姿態,卻沒有從根本上處理好對外經濟失衡問題,向內需主導型模式轉變。中曾根內閣時代,曾以大規模擴大公共事業投資刺激經濟復甦,誤認為擴大公共投資就是擴大內需,等同於內需主導型經濟。可結果在經濟陷入衰退時日本還是依賴外需帶動復甦。當出口帶動經濟復甦失敗後,政府屢屢動用財政手段,持續擴大公共投資。但是日本國土狹小,該修的公共設施都已齊備,在不需要的地方建設公共設施,投資乘數效果已經江河日下,經濟不僅沒有復甦,還無謂地增加財政負擔,造成日本財政危機。

(二)國際利益高於經濟規則

在處理國際關繫上,日本沒有認識到冷戰結束,東西方格局打破後,原來的東西方陣營、敵友關系已經發生根本性變化,美國正在尋找新的潛在敵手。而日本出口過度擴張早已超出了自由貿易范圍,威脅到美國在國際社會的主導地位。從國際政治學角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社會體系包括國際秩序、國際結構和國際價值觀三大部分。世界上各國綜合實力對比決定了各國生存和發展的「空間份額」,建立在空間份額基礎上形成各國實力對比的結構關系和一種平衡、穩定的格局稱之為國際結構。在共同價值觀主導下制定的游戲規則稱之為國際秩序。日本出口過度擴張一是擠壓他國生存和發展空間,特別是擠壓了美、歐等發達國家的發展空間;二是在經濟全球化、自由化環境里形成一國獨贏、一花獨放的局面,違反了國際社會和諧共生的准則;三是在經濟上沖擊美國,動搖美國主導地位等於沖擊了現行的國際體系;四是日本為國際社會做出的貢獻不足以彌補大家遭受到的「損失」,因而日本的發展對國際結構和國際秩序提出的「調整」沒有得到國際社會廣泛「接受和認可」。基於以上,當時的日本已經由冷戰時期美國的盟友變為美國的威脅,美國為了維護其在世界上的強大地位,有理由對具備挑戰者資格的國家採取措施,包括採取強硬的打壓措施。

(三)對流動性管理失當

日本政府忽略了流動性過剩,造成經濟泡沫化可能引起的嚴重後果,任由國內國際流動資本大量流入股市和房地產。日本央行官員曾對筆者透露當時日本甚至沒有對大量國際資本的流入進行監控。進而當經濟泡沫破滅時,日本政府又沒能及時指導銀行等金融機構,指出問題的嚴重性,提出妥善處理不良資產的對策,一再錯過時機,以至於問題越來越嚴重,發展到局面不可收拾的地步。

(四)結構扭曲、「單兵冒進」

日本政府過度重視發展出口和出口產業,認為出口大量增加是經濟競爭力高的表現,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增加是國民財富的增加,對日本經濟有利無害。這種分析問題的觀點顯然是站在國內立場,失之偏頗。日本製造業出口產品競爭力強,成為日本的驕傲,卻刺激日本製造業過度發展,資源過於向製造業傾斜,結構發生扭曲。當出口出路被堵,製造業生產能力就會立刻發生過剩,經濟增長就會陷入停頓,出口產業反成為日本經濟衰退的始作俑者。

(五)政局動盪,政策過於搖擺,迷失了方向

20世紀90年代,面對泡沫經濟破滅這樣史無前例的艱難問題,客觀上要求日本政府應該制定出一套成熟的政策,並且始終貫徹如一。但是在此期間日本政府前後更迭9次總理,改組內閣十幾次,頻繁的政策搖擺早已經令日本政治家和經濟智囊迷失了方向。最具典型事例就是針對日本大型都市銀行普遍擁有大量不良債權,瀕臨倒閉,政府是按市場經濟規則聽任其倒閉,還是採取實行保護政策。對此執政黨、政府官員、經濟學家、經濟界著名人士廣泛參與了討論,各執一詞,莫衷一是,這對日本政府的決策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陸』 國有企業有哪些上了市的, 股票代碼分別是多少

1、中國石化(600028)

中國石化的最大股東——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是國家在原中國石化總公司的基礎上於1998年重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業集團,是國家出資設立的國有公司、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

2、工商銀行(601398)

中國工商銀行成立於1984年1月1日,總行位於北京復興門內大街55號,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國有銀行,國家副部級單位中國工商銀行的基本任務是依據國家的法律和法規,通過國內外開展融資活動籌集社會資金,加強信貸資金管理,支持企業生產和技術改造,為我國經濟建設服務。

3、農業銀行(601288)

中國農業銀行成立於1951年。總行位於北京建國門內大街69號,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國有銀行,國家副部級單位。中國農業銀行是中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提供各種公司銀行和零售銀行產品和服務,同時開展金融市場業務及資產管理業務,業務范圍還涵蓋投資銀行、基金管理、金融租賃、人壽保險等領域。

4、中國人壽(601628)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簡稱中國人壽)是國有特大型金融保險企業公司;總部設立在北京,世界500強企業、中國品牌500強,屬中央金融企業。公司前身是成立於1949年的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1996年分設為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1999年更名為中國人壽保險公司。

5、中國銀行(601988)

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經孫中山先生批准,於1912年2月5日正式成立。總行位於北京復興門內大街1號,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國有銀行, 國家副部級單位。中國銀行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國有金融機構,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柒』 關於美國這個國家

美利堅合眾國

政府
政治體制為憲政聯邦共和制
獨立
1776年7月4日(美國獨立日)。大陸會議在費城正式通過《獨立宣言》,在獨立戰爭後,1783年9月3日,美國與英國簽訂《巴黎條約》,從此受到世界各國的承認。
面積
美國數據:美國國土面積9,629,091平方公里(世界國家和地區第3名,次於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國家總審計局)或9,826,630平方公里(世界國家和地區第3名,次於俄羅斯、加拿大;美國中央情報局)。其中水域面積664,707平方公里(6.76%)。
人口
3.04415億(2008年估值,世界國家和地區第3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次於中國、印度)[5],人口密度31人/平方公里(世界國家和地區第177名)。
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
14.264萬億美元(2008年,世界國家和地區第1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1]。人均GDP 46,859美元(世界國家和地區第6名,次於新加坡、汶萊)。
國內生產總值(名義)
14.264萬億美元(2008年,世界國家和地區第1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人均GDP 46,859美元(世界國家和地區第15名,次於澳大利亞、比利時)。

資源

自然資源豐富。煤、石油、天然氣、鐵礦石、鉀鹽、磷酸鹽、硫磺等礦物儲量均居世界前列。戰略礦物資源鈦、錳、鈷、鉻等主要靠進口。探明煤儲量35,966億噸。探明原油儲量270億桶。探明天然氣儲量56,034億立方米。森林面積約44億畝,覆蓋率達33%。

南北戰爭

引起南北戰爭的原因,不單是經濟上、政治上、軍事上的問題,還包括了思想上的沖突。內戰暴露了美國的弱點。對這個國家的存在,作了一番考驗。經過了這次考驗, 美國才步向一個中央集權化之現代國家的坦途。南北之間,為奴隸問題而起爭執,南方在全國政治上的主要方針,就在保護和擴大「棉花與奴隸」制度所代表的利益;而北部各州,主要是製造業、商業和金融的中心,這些生產無需依賴奴隸,這種經濟上和政治上的沖突都是由來已久的。1860年代初期,11個南方的州脫離聯邦,另組政府,北方則表示,為了統一將不惜付出任何代價。1861年,內戰爆發了,這場美國人面對面的流血戰,打了四年,南方遭到嚴重的破壞,而且留下深深的傷痕。1865年,北方戰勝了,這項勝利不但顯示美國恢復統一,而且從此全國各地不再施行奴隸制度。

工業化與改革

19世紀初期,美國開始工業化,而內戰之後則步入成熟階段。在從內戰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不到50年時間內,美國從一個農村化的共和國變成了城市化的國家。機器代替了手工,產品大量增加。全國性的鐵道網,增進了貨品流通。應大眾的需要,許多新發明應市了。銀行業提供貸款,促成工商業經營的擴大。故從1890到1917年的近30年間被稱為所謂「進步時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7年,美國被捲入大戰漩渦中,並且在世界上嘗試扮演新的角色。

世界的新地位

在戰後的10年間,美國的社會與文化可說是個無生氣、無感情、屬於商人階級的10年。據1929年統計,居城與居鄉的比率是56:44,這時舉凡現代生活的特色,諸如汽車、電話、收音機、洗衣機,已成為生活的必需品。戰後經濟呈現極度的繁榮,原因有二, 一為政府不再干涉私營企業且有立法保護之;二為新技術的帶動。雖然經濟成長很快,但是基礎不穩。

大蕭條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經濟大蕭條影響的不只是美國,世界各國都受到它的打擊。經濟大恐慌使上百萬的工人失業,大批的農人被迫放棄耕地,工廠商店關門,銀行倒閉,一片蕭條。1932年,富蘭克林·羅斯福當選總統,他主張政府應拿出行動來結束經濟大恐慌,新政府雖然解決了許多的困難,但美國的經濟還是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才蘇醒起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隨著軸心國的戰敗、英法實力的衰退,美國和蘇聯成為了超級大國,世界被分成了東西方兩大陣營。美蘇及其各自陣營分別在軍事、政治、經濟、宣傳各方面加緊准備,一如戰時。這種狀態,被稱為「冷戰」。

冷戰結束

美國歷史自1960以來,許多方面仍是戰後發展的延續。經濟方面除了周期性的不景氣,仍舊是不斷膨脹;從城市移居到郊區的人口繼續增加,1970年,居郊人口超過了居城人口。1960年初期,黑人問題成為美國內部最主要的問題。
1960年代中期,許多美國人開始不滿政府的對外政策。此外,由於工業的發展與人口的集中,60年代後期,生態環境的污染廣受注意。70年代初期,由於能源危機而導致的經濟蕭條是大恐慌以來最嚴重的一次。70年代中期,美國經濟一度復甦。但到70年代未期,又出現通貨膨脹。
1976年,美國建國200周年,全國舉行各項慶祝活動。美國在冷戰中最終拖垮了蘇聯,1991年,隨著蘇聯的解體,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世界兩大陣營之間意識形態的壁壘也被打破了。1981年4月12日,美國成功發射了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將人類又帶入另一個太空新紀元。

恐怖襲擊與反恐政策

在2001年發生的「9.11事件」,使美國的外交政策集中於對付恐怖主義威脅。美國政府開始了反恐戰爭和行動,在2001年10月推翻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後,又在2003年發動伊拉克戰爭,推翻薩達姆·海珊的政權,建立了伊拉克臨時政府。
四、政府政治
始建於1793年的美國國會大廈與和平紀念碑
1776年7月4日制定了憲法性文件《聯邦條例》。1787年5月制定了憲法草案,1789年3月第一屆國會宣布生效。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作為獨立、統一國家的成文憲法。兩個世紀以來,共制定了27條憲法修正案。重要的修改有:1791年9月由國會通過的包括保證信仰、言論、出版自由與和平集會權利在內的憲法前10條修正案,後通稱「民權法案」(或「權利法案」);1865年和1870年通過的關於廢除奴隸制度和承認黑人公民權利的第13條和15條修正案;1951年通過的規定總統如不能行使職權由副總統升任總統的第25條修正案。憲法的主要內容是建立聯邦制的國家,各州擁有較大的自主權,包括立法權;實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門鼎立,並相互制約。憲法規定,行政權屬於總統,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職權集中於總統一人,總統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總統不對國會負責。總統的行政命令與法律有同等效力。
總統通過間接選舉產生,任期四年。政府內閣由各部部長和總統指定的其他成員組成。內閣實際上只起總統助手和顧問團的作用,沒有集體決策的權力。美國國會為最高立法機構,由美國參議院和美國眾議院聯合組成。國會的主要職權有:立法權、行政監督權、條約及官員任命的審批權(參議院)和憲法修改權。對總統、副總統的復選權等。兩院議員由各州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參議員每州2名,共100名,任期6年,每兩年改選1/3。眾議員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名額選出,共435名,任期兩年,期滿全部改選。兩院議員均可連任,任期不限。參眾議員均系專職,不得兼任政府職務。
此外,國會可通過不需要總統簽署的決議案,它們無法律作用。國會對總統、副總統及官員有彈劾權,提出彈劾之權屬於眾議院,審判彈劾之權屬於參議院。美國設聯邦最高法院、聯邦法院、州法院及一些特別法院。聯邦最高法院由首席大法官和8名大法官組成,終身任職。聯邦最高法院有權宣布聯邦和各州的任何法律無效。

聯邦領地

波多黎各自由聯邦、北馬里亞納;

海外領地

有人居住
美屬薩摩亞、關島、中途島、約翰斯頓島、美屬維爾京群島;
無人居住
貝克島、豪蘭島、賈維斯島、金曼礁、納弗沙島、帕爾米爾島、威克島。
六、外交軍事

外交

美國具有全球性的經濟、政治和軍事影響力,其外交政策走向一直是世界關注和討論的焦點。美國的外交關系規模是全世界最為龐大的。幾乎所有的國家在華盛頓特區都設有大使館和派駐大使。以色列、英國、加拿大和日本被視為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友。只有少數國家沒有與美國建立正式的外交關系,包括古巴、伊朗、朝鮮、索馬里和蘇丹。
美國革命期間,美國與一些歐洲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說服了法國、西班牙、和荷蘭協助對抗英國。在接下來的開墾年代裡,美國一直在親法或親英兩個選擇間搖擺不定。當時美國對歐洲事務不願插手,專注於北美的疆土開拓。後來以門羅主義削弱歐洲在拉丁美洲的影響力,以確保在美洲地區事務的支配權。美國的擴張政策陸續引發了與墨西哥和西班牙的戰爭,兩戰均以美國的勝利告終。在南北戰爭中,美國指責英國和法國支援南部分裂的美利堅聯盟國、並試圖佔領墨西哥,但在內戰結束後,美國在北美洲的主導地位就再未受過挑戰。
隨著國力漸增,美國開始將注意力轉向海外,尤其是對外貿易的開拓。為此,美國佔領了太平洋的許多領土,包括夏威夷和菲律賓,迫使日本開放貿易,並與歐洲列強競爭在中國的影響力。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在聯合國的創建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並且成為安全理事會的五名永久會員之一。
冷戰期間,美國最初試圖限制蘇聯於世界各地的影響力。為了遏制蘇聯,美國、加拿大和10個西歐國家共同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聯合盟國對抗任何向北美和歐洲的軍事入侵,後來又有14個歐洲國家陸續加入了這一共同防禦聯盟,包括土耳其和一些前華沙條約成員國以及部分蘇聯加盟共和國。出於政治上的現實考量,美國也與對抗蘇聯的共產主義國家結盟,例如中蘇分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近年來,美國專注於自身的邊界安全,防止非法移民和非法販毒進入國內—尤其是針對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國家。美國也致力於對抗恐怖主義和避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但其主要目標仍為保護在國內外的國家利益以及公民安全。
2004年,美對外政策繼續以反恐和防擴散為核心,但受國內大選政治影響,重在求穩防亂。布希政府下力氣推動伊拉克戰後重建,穩定伊安全局勢,主導組建伊臨時政府並向其交權,推動國際社會為伊重建出錢出力,減免伊債務。以八國集團名義推出「大中東改革計劃」,試圖「民主改造大中東」。堅持通過多邊機制解決朝核問題,參加第二、第三輪北京六方會談。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和法、德、英等國壓伊朗放棄核計劃。宣布實施自朝鮮戰爭以來最廣泛的全球軍力部署調整,推進「防擴散安全倡議」。較前重視大國合作,強調跨大西洋聯盟的重要性,保持與俄羅斯關系總體穩定。加大對亞太地區的投入,深化與日、澳等傳統盟國的關系,鞏固美韓同盟,賦予泰國、巴基斯坦「非北約主要盟國」地位,與印度發展戰略夥伴關系。

軍事

總統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掌握最高指揮權。進攻性戰略武器和核武器的使用權集中控制在總統手中。國家軍事指揮系統由國家安全委員會、國防部及參謀長聯席會議組成。國家安全委員會是最高決策機構,由總統領導,成員有副總統、國務卿、財政部長、國防部長和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參聯會主席作為軍事顧問、中情局長作為情報顧問列席。國防部是總統指揮全軍的辦事機構。參聯會既是總統、國防部長和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軍事咨詢機構,又是向各聯合司令部發布總統和國防部長命令的軍事指揮機關。參聯會和三軍參謀部負責擬定作戰計劃並具體實施作戰指揮。2001年「9·11」事件後,美國進一步調整軍事戰略,加快建立由核與非核進攻性打擊系統、導彈防禦系統和能迅速應付恐怖威脅的國防基礎設施構成的「新三位一體」戰略力量組合。美軍曾在南北戰爭、兩次世界大戰以及1948年至1973年期間實行過義務兵役制。1973年,時任總統尼克松廢除義務兵役制後,美軍一直實行志願兵役制至今。
美國是世界第一軍事大國,美軍現役部隊人數約140萬人,其中陸軍50萬人,海軍和空軍各35萬人,海軍陸戰隊18萬人。陸軍分為10個戰斗師和4個獨立旅及裝甲騎兵團;海軍編制為5個艦隊,共12個航母戰斗群、11個兩棲戒備大隊、59艘攻擊潛艇、117艘戰艦和10個艦載機聯隊;空軍編制為20個飛行聯隊(每個聯隊約74架戰機);海軍陸戰隊編制為3個師和3個勤務支援大隊,裝備3個飛行聯隊(約21個中隊)。美國在世界數十個國家和地區設有數百處軍事基地,海外駐軍約為28.78萬人。美國的海外的軍事基地大致劃分為歐洲、亞太與印度洋、中東與北非以及美洲四大戰略區。2004年8月,布希總統宣布,美國將在未來的10年內把駐歐洲和亞洲的軍隊削減6萬至7萬人 。2007年1月,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說,為了「反恐戰爭」的需要,他計劃在未來5年內將美軍現役部隊的人數增加9.2萬人 。美軍在全球設有五大戰區司令部,分別是北方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中央司令部、歐洲司令部和南方司令部,分別負責全球幾大區域的事務。2007年2月,布希總統批准軍方關於組建一個專門負責非洲事務的司令部的計劃。

財政金融

美國有高度發達的現代市場經濟,其國內生產總值和對外貿易額均居世界首位。20世紀90年代,以信息、生物技術產業為代表的新經濟蓬勃發展,受此推動,美經濟經歷了長達十年的增長期。2001年美經濟陷入短暫衰退,之後逐步復甦。2008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高達14.334萬億美元(2008年,世界國家和地區第1名)。人均GDP為47,025美元(世界國家和地區第6名)。
美國的經濟體系兼有資本主義和混合經濟的特徵。在這個體系內,企業和私營機構做主要的微觀經濟決策,政府在國內經濟生活中的角色較為次要;然而,各級政府的總和卻佔GDP的36%;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的社會福利網相對較小,政府對商業的管制也低於其他發達國家。
在全國各地區,經濟活動重心不一。例如:紐約市是金融、出版、廣播和廣告等行業的中心;洛杉磯是電影和電視節目製作中心;舊金山灣區和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區是技術開發中心;中西部是製造業和重工業中心,底特律是著名的汽車城,芝加哥是該地區的金融和商業中心;東南部以醫葯研究、旅遊業和建材業為主要產業,並且由於其薪資成本低於其他地區,因此持續的吸引製造業的投資。
美國的服務業占最大比重,全國四分之三的勞力從事服務業。美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包括了黃金、石油和鈾,然而許多能源的供應都依賴於外國進口。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農業出口國之一,主要農產品包括了玉米、小麥、糖和煙草,中西部大平原地區驚人的農業產量使其被譽為「世界糧倉」。美國工業產品主要包括了汽車、飛機和電子產品。美國也有發達的旅遊業,排名世界第三。美國也是飛機、鋼鐵、軍火和電子器材的主要輸出國。
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是毗鄰的加拿大(19%),中國(12%)、墨西哥(11%)和日本(8%)緊隨其後,每天大約有價值高達11億美元的產品流經美加的國界。美國經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經濟體。美國經濟高度發達,全球多個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而美國的證券市場被認為是世界經濟的晴雨表。
自從1980年代隆納·里根的總統任期以來,美國增加了對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運用,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並減少福利制度的規模,拋棄了自經濟大恐慌以來長期實行的、偏向干涉主義的凱恩斯派經濟政策。也因此,美國政府在社會福利方面提供的服務比其他工業化國家都要少,降低國內的稅賦,並更依賴於自由市場和私營的慈善機構上。

交通運輸

美國擁有完整而便捷的交通運輸網路,運輸工具和手段多種多樣。2000至2003年產值分別為3137億、3061億、3104億及3178億美元。與運輸業相關的產品和服務約佔美經濟總量的3%,吸納了1/8的就業。
相較起於其他西方國家,由於汽車產業在美國的發展相當早,美國許多城市的發展都提前顧慮到了將城市和住宅區搭配道路網路的設計。為了連結廣闊的國土,美國設計並建造了高通行量、高速度的高速公路,美國的國家交通系統主要便是依賴這些高速公路網。當中最重要的是州際高速公路系統的建設。這些高速公路在1950年代經由當時的總統德懷特·艾森豪威爾授權建造。根據2004年的數據,美國的公路總長為6,407,637公里,名列世界第一。
大城市裡也有建設公共交通的系統,紐約市的地鐵網路是當中最大的,也是世界上載客量最為沉重的捷運網路之一。而區域鐵路和公共汽車網路則延伸至長島、紐約州、新澤西州、和康涅狄格州,都成為了世界上載客量最大的交通網之一。但是普遍而言,美國城市的公共交通相對其他發達國家較為薄弱,人們出行更多的使用私人汽車。
美國建造了橫貫大陸的鐵路網路,用以在48個州之間運載貨物。美國鐵路公司(Amtrak)所建造的鐵路網也橫貫了48個州中的46個,專門用於客運用途。美國的鐵路貨運系統是世界最繁忙和先進的,且美國的鐵路總長度位居世界第一。然而美國鐵路的客運並不如西歐和日本那般發達,部分原因是出自美國國土的遼闊;若要到達數千英里以外的大城市,搭乘飛機會比搭乘鐵路還要省時。美國政府的分析便認為空中客運是導致客運鐵路公司在1970年代接連倒閉的主因。
空中運輸是長途旅行的更好選擇。以乘客量而言,在2004年全世界前30個最繁忙的機場中就有17個位於美國,包括了排名第一的亞特蘭大哈茲菲爾德-傑克遜國際機場。以運貨量而言,在同一年裡,全世界前30個最繁忙的貨運機場就有12個在美國,包括了排名第一的孟菲斯國際機場(MEM)。
許多世界上主要的港口也位於美國;最繁忙的是加利福尼亞州的洛杉磯港和長堤港,以及紐約港,它們全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五大湖區(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伊利湖、休倫湖、安大略湖)也有許多船運交通,每大湖都與密西西比河的河網路廣泛連接,河的最下游直通大西洋。而第一個連接五大湖與大西洋的伊利運河(Erie Canal)則促成了美國中西部的快速農業和工業發展,並使得紐約市成為美國的經濟中心。

科學技術

美國在科學和技術研究,以及技術產品創新方面都是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之一。美國政府一貫認為,科學技術開支是對國家未來的投資,並以此為准則制定科技政策。美國科技政策一向重視國防研究與基礎研究,前者主要是為了維持軍事上的優勢,而後者則基於基礎研究乃是國家長期發展之本的考慮。
人類工業史上許多最重要的發明,包括了軋棉機、通用零件、生產線等都是源自美國,其中工業的生產線尤其重要,它使得工業的大量生產從夢想變為真實。其他重要的發明還包括飛機、電燈泡與電話。美國還在20世紀策劃了著名的曼哈頓原子彈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和人類基因組計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最早研製出原子彈,將人類科技帶入原子時代的新紀元。冷戰開始後,美國最先在太空科學和技術領域取得成功,在太空競賽中領跑,從而導致了火箭技術、武器研究、材料科學和計算機等領域的重大進步,1969年7月,當尼爾·阿姆斯特朗從阿波羅11號飛船中走出,成為踏上月球的第一人時,標志著競賽達到巔峰。美國為計算機與網路發展史上貢獻極大,包括二戰中發明的計算機、初期的軍事化應用,到今日個人電腦發展與革新,美國國防部創辦的ARPA網是網路技術的先驅。
在科學研究方面,美國學者贏得了大量的諾貝爾獎,尤其是在生物和醫學領域。美國國家健康研究中心是美國生物醫學的聚焦點,並已完成人類基因組計劃,使人類對腫瘤、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的治癒研究進入重要階段。航空和太空研究的政府機構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一類的私營企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八、人口結構
自由女神像:眾多移民者對美國的第一印象
2008年,美國共有常住人口3.04415億,次於中國和印度;人口密度31人/平方公里[5]。美國是一個城市化水平極高的國家,約有81%的人口居住在都市及其郊區中(2005年年中數據),而世界城市化水平僅為49%[6]。美國的人口重心多年來一直向西南部轉移[7],其中加利福尼亞州和得克薩斯州目前為美國人口最多的州[8]。2008年,美國每個婦女平均育有2.1個後代[9]。盡管如此,美國仍然是工業化國家中人口增長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據聯合國預測,2050年美國人口將由現在的3.06億人激增至4.02億人。

教育

在美國,教育管理是州或地方政府的責任,而非聯邦政府。不過,聯邦政府教育部可以通過控制教育基金來施加一定程度的影響。學生有法定義務在公立學校接受從幼兒園到12年級的教育;通常,18歲才可以畢業,但是許多州允許16歲以上的學生離校。除了上公立學校,家長也可以選擇在家教育孩子,或送他們去教會或私立學校。高中畢業後,學生們可以選擇上公立或私立大學。公立大學從聯邦或州政府接受經費,也接受其他管道的資金,但大多數的學生在畢業後仍需償還學生貸款。私立大學的學費通常比公立大學還高。許多學生會在入學大學和學院前進入職場或軍隊以賺取學費,美軍和許多私人企業也會補貼職員的高等教育學費。
高等教育
美國的大學很多,從360多年前移民美國的清教徒創建全美的第一所大學——哈佛大學後,美國的高等教育繼承了歐洲古老大學如英國的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的傳統。發展到今天已有2600多所頒發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四年制大學。而兩年制的社區學院則多達3400所。這些大學沒有固定的形式,有大有小,大的如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有近5萬名的學生,小的如加利福尼亞州的深春學院只有26個學生。有的大學校園廣闊美麗,教學設施齊全,有的大學則設在鬧市當中的幾所其貌不揚的教學樓裡面,校園和周圍的市區沒有高牆和周圍的市區完全融合在一起。美國的大學也有著公立和私立之分,有四年和兩年之分,有區域性和全國性之分,有專科學院和綜合學院之分等等。這些學校完全獨立,與哪個政治、教派都沒有關系,每個大學的日程表、教綱、教育宗旨,連發給各個教學員工的工資都不一樣。
美國的平均教育水準極高,聯合國的經濟指數調查中將美國的教育水準列為世界第一。目前有7,660萬的美國人正在接受教育(從幼兒園直到大學都包括在內)。美國的許多高等院校有非常高的競爭力。在世界排名前500名大學中,美國佔168所,前20名中,美國佔17所。全美有約3600所大學。而最有名的有六所(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加州理工學院),每次的全美或世界大學排名都能進前10名;超過80%的美國諾貝爾獎得主都曾在這六大名校之一學習或工作。哈佛大學的文科、商科是美國公認最好的;耶魯大學的法科則是連續多年穩居全美第一;醫學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等;計算機科學則是卡內基·梅隆大學(量子通信與計算則以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和斯坦福大學見長);地質科學與理論物理則屬加州理工學院的強項;麻省理工學院則有「世界理工大學之最」的美名。以上因素使美國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教育樞紐,每年吸引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慕名前來升學。
其他高等學府還有賓夕法尼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杜克大學,喬治亞理工學院、賴斯大學、西北大學等。

社會福利

美國社會安全福利制度創立於1935年。由美國聯邦政府衛生教育福利部主持。50多年來,這一制度已為美國人廣泛接受,並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美國的社會福利分為社會保險和非社會保險兩種。屬於社會保險福利項目的有:老殘保險、失業保險和其他就業保險;屬於非社會保險福利項目的有:對撫養兒童困難家庭的補助、社會保障收入、食品券、醫療補助、住房補助和能源補助。
該制度自創立以來,歷經多次改革,內容得到不斷補充和更新。這制度草創之初,僅限於保障部分工商界藍領工人及其家屬的利益,1939年增加規定,勞動者如死亡,其遺屬可以領取社會安全金;勞動者退休後,依靠其撫養的家屬也可以領取社會安全金。
目前每個月從政府福利單位領取福利金的人約有3400餘萬人。它的保障范圍較廣,包括醫療服務、殘廢保險、退休及殘疾人子女教育補助金、社會安全福利金、失業救濟金以及對低收人家庭子女的津貼、對失業者的工作訓練補助以及學童營養等。

『捌』 西方列強的侵略給中國帶來了什麼影響

影響:

1、經濟上,從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變為他人的原料產地和市場,被列強掠奪。但是同時也引進了西方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法等等,中國被迫的工業化和現代化。

2、政治上,從中央集權淪為別人的代理政府,成了人家的看家狗。

3、文化上,傳統的中國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強烈沖擊,中國傳統社會的道德體系被沖擊的七零八碎。國學衰落,西學盛行。

4、思想上,大量先進的和具有開創性的人類思想的結晶被引進中國,開闊了中國人的思維和眼界。但是同時也帶來了意識形態的斗爭和極端思想的盛行。

(8)愛國者國家合眾銀行的股票代碼擴展閱讀

侵華過程——戰爭前驟列強調兵

1900年5月,各國公使眼看清政府已無法控制形勢,總理衙門也「無力說服朝廷採取嚴厲的鎮壓措施」,便策劃直接出兵平亂。

5月20日,公使團會議,提出調兵來北京。5月28日,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八國在各國駐華公使會議上正式決定聯合出兵鎮壓義和團,以「保護使館」的名義,調兵入北京,清政府被迫同意。

1900年5月30日至6月2日,八國的海軍陸戰隊400多人,陸續由天津乘火車開到北京,進駐東交民巷。1900年5月31日,北京東交民巷外國使館要求加強保護。

英、美、法、俄、日、意六國從天津派水兵及陸戰隊349人登岸,乘火車於當晚抵北京。隨後,各國繼續向中國增兵,各國聯軍在北京使館區設立路障軍艦24艘集結大沽口外,聚集在天津租界的聯軍達2000餘人。1900年6月3日,德、奧派兵83人抵京。

『玖』 八國聯軍為什麼侵略中國

八國聯軍是指1900年(庚子年)以軍事行動進入中國的英、法、德、俄、美、日、意、奧的八國聯合軍隊,總人數約3萬人。

起因
中國一些意見認為起因是,西方列強妄圖以義和團運動反抗作惡多端的傳教士、領事為借口,企圖共同瓜分中國。

西方主要意見認為起因是,清朝縱容義和團運動殘忍殺死西方傳教士及領事人員,義和團拳民對東交民巷外國大使館和西什庫教堂等地發動了攻擊。

另有觀點認為,清朝統治者圖謀通過義和團運動來打擊西方國家對其的控制以加強其統治地位。

1900年6月17日八國聯軍攻佔大沽炮台;7月14日攻陷天津;8月2日集兵二萬自天津沿運河兩岸進發,並於14日攻陷北京。慈禧太後、光緒帝和親貴大臣遂逃往西安,而派奕劻和李鴻章乞和。9月德國陸軍元帥瓦德西被推為聯軍總司令來華,侵略軍陸續增至十萬,由京津出兵,分侵山海關、保定、正定以至山西境。此間,帝俄又單獨調集步騎兵十七萬,分六路侵佔中國東北。12月聯軍提出《議和大綱》,迫使清政府全盤接受,並於1901年9月7日簽署了《辛丑條約》。後八國聯軍除留一部常駐京津、津榆兩線,其餘撤兵回國。

八國聯軍軍事行動,以清政府被迫與總共十一個國家簽訂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結束,其中規定清政府賠款白銀4億5千萬兩,分三十九年付清,被稱為庚子賠款。由於八國聯軍的入侵,原藏於清廷中的大量珍貴的中國文物和文化遺產遭到掠奪和破壞亦是不爭的事實。

在戰爭中,俄國出兵侵佔中國東北全境,這也為日後的日俄戰爭埋下了伏筆。

中國一些看法認為,八國聯軍軍事行動是一場侵略性質的戰爭,八國聯軍不僅侵犯了中國的主權,而且在中國無惡不作,使中國完全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而義和團運動則是一場反對帝國主義的農民運動。

西方主要觀點認為,這是一場為了營救各國大使以及公民的多國合作的軍事行動,而事情的起因,則是義和團攻擊位於東交民巷的大使館,以及德國公使克林德的被殺。

過去甚至有西方極端主義者認為,西方國家肩負著開化落後民族的艱巨任務(the white man's burden),但從客觀角度上來說,的確為中國脫離封建統治創造了條件。而且在之後,由於清政府無法賠付如此巨額的賠款,而改為向西方派遣留學生,也間接促進了中國向西方學習的進程。

圓明園位於中國北京市區西北的海淀區,是一組清代的大型皇家園林,由圓明園及其附園長春園和綺春園(後改稱萬春園)組成,通稱為「圓明三園」。其規模宏偉,融匯了各式園林風格,嫻熟地運用各種造園技巧,堪稱是中國園林藝術史上的頂峰性作品,被西方國家稱作「萬園之園」。1860年,該園被英法聯軍焚毀,現僅存遺址。1988年,圓明園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於1860年10月6日攻抵北京德勝門、安定門等處,僧格林沁和瑞麟部士兵紛紛退至圓明園一帶,英法聯軍遂追至圓明園。

聯軍士兵起初尚相勸戒,勿進入園中,恐中國日後以失物索賠,但不久即有數千名法軍士兵沖入圓明園,守園的官兵寡不敵眾。見法軍展開搶劫,英軍司令格蘭特遂批准英軍入園。聯軍士兵大肆劫掠園中的珍寶和陳設物。根據英國官員事後估算,被掠走的文物珍寶(金銀、寶石、綢緞和古玩陳設等)價值達600萬英鎊之多,因不識其價值或因搬運不便而被毀壞的珍本圖書、佛塔、瓷器、傢具等價值與此相仿。

由於此前清廷談判代表曾拘捕英國軍使巴夏禮一行,並曾將其囚禁於圓明園中,英軍在園中發現《泰晤士報》隨軍記者被肢解的屍體,英軍統帥額爾金遂以「對外交人員實施虐待」為由,於10月18日下令放火燒園,以作為對清廷的懲罰。英軍第一軍團一部於10月18日起在園中各處縱火,同時派出分隊焚毀附近的靜宜園、靜明園、清漪園、暢春園等皇家園林。圓明園大火持續了兩天,300多名太監和宮女葬身火海。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曾對此給予強烈譴責,稱之為「兩個強盜的勝利」。

長春園西洋樓養雀籠遺址圓明園被焚後,尚有部分景點倖存。據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內務府調查報告,園內倖存建築有圓明園的廓然大公、紫碧山房、魚躍鳶飛、耕雲堂、慎修思永、知過堂、課農軒、順木天、春雨軒、杏花春館、文昌閣、魁星閣、蓬島瑤台、萬方安和十字亭、藏舟塢,長春園的林淵錦鏡、海岳開襟,綺春園大宮門、庄嚴法界、正覺寺等建築。同治十二年,慈禧太後和同治帝打算擇要重修圓明園,計劃修復圓明園前朝區、九洲區,以及福海以西以北的少數景點,並將綺春園擇要修復,改名「萬春園」,作為慈禧太後居所。但該計劃終因財力不足而在開工11個月後作罷。此後對園內一些景點仍有小規模維修,慈禧太後和光緒帝曾多次到園中游幸。此時的圓明園除倖存建築外仍保留有大量的名貴花木、山水疊石、建築基址,橋梁、道路、園牆和園門大多完好。

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清政府再次逃亡。在混亂中,圓明園又遭到附近駐軍和匪民的趁火打劫。園內殘存建築除新宮門(綺春園宮門)有庄戶保護外,全被土匪推倒拆毀,拆賣磚瓦木料。園內的古樹名木、木質橋梁、以及建築地基中的木樁,全部被劫運往附近的清河鎮出售。

長春園七孔水閘,20世紀50年代拆除清朝滅亡後的數十年裡,圓明園遺址繼續受到劫掠。園內的方磚、條石、石料、漢白玉雕刻、太湖石、青片石紛紛被軍閥官僚運走修建私園和陵墓,圓明園虎皮石圍牆被拆除修路。此外也有一部分圓明園遺物被安放於公共場所,如長春園門銅麒麟、安佑宮丹陛石、水木明瑟碑先後於1910年至1937年被移往頤和園;安佑宮華表、石麒麟、西洋樓線法橋和翻尾石魚、梅石碑、蒔花碑、文源閣碑被分別移至燕京大學和北京圖書館舊館;蘭亭碑和「青蓮朵」等珍貴太湖石於1915年移往中山公園;長春園大東門石獅子及基座移至正陽門和新華門。西洋樓遺址的漢白玉及磚瓦也多被軍閥官僚運走,或被各家石作坊買去,就地改刻為其他石料。1928年大水法遺址石料被拆走修建綏遠陣亡將士碑。日佔時期,園內部分遺址在「獎勵農業」的口號下被平山填湖,改為水田。

1950年代,曾計劃將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園定址於此,但1960年代園內土地大多被附近生產隊改為農田,大量人口迅速湧入,相繼拆除了圓明園福海石駁岸、舍衛城殘余城牆及地基、萬春園三孔橋、運料門、長春園七孔閘等殘存建築,以及殘留的全部園牆,並砍伐了園內殘存的唯一一株花神廟古樹。特別是1975年以後,各單位在園內大量平毀土山、填平湖泊、砍伐樹木,修建工廠、養豬場、養雞場,圓明園遺址原有山形水系和殘存的古樹植被徹底消失。

『拾』 2009年中考歷史政治復習資料

九年級上冊歷史復習資料

1、14世紀以後, 是歐洲貿易最繁榮的地區。文藝復興開始於 , 是文藝復興的先驅,他的代表作品是 。達.芬奇是義大利一位偉大的藝術大師,他最大的成就是 ,代表作有 、 等。文藝復興時期,英國的 是一位文學巨匠,代表作有 。1492年,哥倫布從 起程,開始橫渡 ,到達今天的 等地。在新航路的開辟中, 完成了環球航行。

2、新航路開辟以後,歐洲的商道和貿易中心從 轉移到了 。在英國,由工場主、 等組成的新興資產階級成長起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於 年,領導階級是 ,開始的標志是 ,結束的標志是 。1649年, 被送上斷頭台,英國成立了 。英國在共和國時期, 掌握政權。英國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確立起來的標志是 年通過 。

3、美洲的土著居民是 ,美國獨立戰爭開始的時間是 ,標志是 , 被任命為總司令。美國誕生的標志是 年 月 日,發表了 。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是 年的 戰役。1787年美國制定了憲法,確立美國是一個 國家,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 ,享有 ;

雖 和 分別掌握國家立法權和司法大權。 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

4、法國大革命開始的標志是 年 月 日,巴黎人民攻佔 。在英法美革命中分別頒布的文件是 。1792年 被送上斷頭台,法國廢除了 ,建立了 ,歷史上稱為 。 等人掌握政權,標志著法國革命進入高潮。 年,拿破崙加冕稱帝,建立帝國,歷史上稱 。他在位期間頒布了 。1812年拿破崙遠征 失利。

5、英國工業革命的起止時間是 ,開始於 行業,後來其它如 、 等生產部門也紛紛改進技術。1785年以後, 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使用。 國人首先造出了蒸汽機作動力的輪船,隨後, 國工程師利用蒸汽機發明了火車。

6、新航路開辟以後,首先是 和 ,接著是 和 等國都走上了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的道路。三角貿易是指: 。最先進行奴隸貿易的是 ,但 後來居上,成為三角貿易的主要經營者。 國在 時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英國在印度的殖民頭目是 ,率領軍隊侵佔了 ,把當地洗劫一空。

7、在拉丁美洲,除巴西是 的殖民地外,其餘地區基本上都在 的殖民統治之下。18世紀末19世紀初,受 和 的影響,爭取獨立的運動在拉丁美洲興起。 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被譽為 。印度在 年到 年爆發了民族大起義, 成為起義的領導者, 是這次起義中的傑出女英雄。

8、1836至1848年間,英國工人民掀起了一場 運動,這個運動有一個政治綱領 ,工人們要求取得 。這次運動是世界上第一次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馬克思主義理論主要包括 三個組成部分。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為國際無產階級組織 起草的綱領 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償試是 。《國際歌》的詞作者是 ,曲作者是 。

9、美國南北戰爭的起止時間是 ,爆發的根本原因是 。

10、俄國1861年改革時的沙皇是 。19世紀中期的日本,實際權力主要掌握在 手中。

11、19世紀70年代,由於 和 的發明和使用,電力逐步取代蒸汽,人類歷史進入了 。在電力技術的發展方面, 和地 走在其他國家的前面。在電器發明領域,美國科學家 最為著名,他在1879年研製成功 ,為世界帶來了光明,被譽為 。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 等人設計出內燃機,他在 年試制汽車成功。 年12月的一天,美國的經過不斷努力,終於製成飛機,並試飛成功。

12、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等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三國同盟是指 ;三國協約是指 。第一次大戰前,第一次大戰前, 素有歐洲「火葯桶」之稱。第一次大戰的起止時間是 ,爆發的標志是 。 原是同盟國,後來加入協約國一方作戰。一戰的主要戰場在 。1916年的凡爾登戰役,被稱為 。一戰的戰場由最初的 擴大到 。一戰的性質是 。

1、材料:(在叛亂地區)「為人佔有而做奴隸的人們都應在那時(指1863年元旦)及以後永遠獲得自由」,「合眾國政府行政部門,包括陸海軍當局,將承認並保障上述人等的自由。」 P練63

①上述材料出自哪份文件?

②這份文件是哪一年由哪個政府頒布的?

③這份文件有什麼作用?

2、新航路開辟的歷史意義?P61

3、為什麼說美國內戰「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大障礙」?P練64

4、如何評價俄國1861年的改革?P118

5、簡述日本明治維新的內容和評價(給日本帶來了什麼影響)。P119 -P120

6、17世紀中期到18世紀中期英國先後發生了哪兩次不同性質的革命?對英國的歷史發展進程產生什麼影響?(p練86)

7、暴力沖撞與和平往來,哪種方式對文明發展更為有利?為什麼

答:和平往來對文明的發展更有利。暴力沖撞雖然在客觀上起到了傳播文化、擴展文明的作用,但是它們對社會和人類生命財產造成的破壞和損失很大。和平往來是大多數人所普遍接受的價值取向,它的直接效果是物質財富的互通有無,精神文化的交匯更新及由此而來的人們在生活質量上的提高和內容上的豐富。

8、比較兩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想一想它們能夠給我們哪些有益的啟迪?

答:工業革命中,發明了改良的蒸汽機,蒸汽機動力普遍應用,發明了汽船,火車機車等新交通工具,促進了生產力飛躍發展等。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電力的廣泛應用,使人類由「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電器產品深入到生產生活多個領域,汽車和飛機的發明使用,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引起社會生活的深刻變化。

啟迪:1、科學技術是巨大的生產力;2、科學技術推動社會進步;3、我們要學習科學家勇於創新,努力探求科學奧秘的精神品質。

閱讀下列材料:

9、材料一 「1640年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並不是英國的革命和法國的革命,這是歐洲范圍的。它們不是社會中某一階段對舊制的勝利,它們產生了歐洲新社會的政治制度。」

請回答:

①材料中所指的「舊政治制度」是指什麼?

答:封建制度。

②「新政治制度」指什麼?在英國、法國各表現為什麼主要形式?

答:資本主義制度。 英國——君主立憲制, 法國——共和制。

③為什麼說「這是歐洲范圍的革命」?

答:打擊和削弱了歐洲封建勢力,推動了歐洲歷史的發展進程,具有深遠影響。

10、材料二 「我們以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義和權利,謹庄嚴宣告:這些聯合殖民地從此成為、而且名正言順地應當成為為自由獨立的合眾國,它們解除對於英王的一切隸屬關系,而它們與大不理顛王國這間的一切政治聯系也應從此完全廢止。」

①、 材料具體反映的是什麼歷史事件?

答:反映的是1776年7月4日美國獨立戰爭中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的史實。

②、 簡要分析這一歷史事件發生的主要因素?

答:為擺脫英國的殖民枷鎖而獨立,發展資本主義。

③、 材料體現的基本精神是什麼?

答:平等自由、反抗壓迫。

11、19世紀中期,美、日、俄等國面臨的主要社會問題是什麼?各自又是通過什麼途徑解決的?為什麼俄國、日本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

答:①面臨的主要問題有:美國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不可調和;日本幕府統治危機;俄國農奴制危機。②解決途徑:美國內戰,北方勝利,廢除了黑人奴隸制;日本經過武裝倒幕,實行明治維新;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被迫實行廢除農奴制的資產階級改革。③是由於俄日都是通過自欺欺人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方式進入資本主義時代的。

12、材料一:「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材料二:列寧說:「它的精神至今還鼓舞著、推動著文明世界全體有組織的正在進行斗爭的無產階級。」

① 材料一摘自什麼文件?它是誰為哪一個組織起草的綱領?發表於何時?

答:《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代表大會起草的,發表於1848年2月。

② 結合材料一、二談談上述文件發表的意義?

答:《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從此,無產階級有了自己最銳利的武器,無產階級進行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蓬勃開展起來。

13、恩格斯說:「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力量。」請結合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有關史實,回答下列問題:

① 兩次工業革命中出現了哪些新興的工業部門?(各舉一例)

答:第一次工業革命:機器製造業;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工業或石化工業。

② 兩次工業革命都出現了新能源,把人類帶入兩個新時代,這兩個新時代指的是什麼?成就突出的代表又分別是哪一個國家?

答:蒸汽時代;電氣時代。英國、美國。

③ 科技上的領先地位對這兩個國家的國際地位有何作用?

答:它們先後成為世界霸主。

④ 兩次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國家的影響是什麼?

答:提高了生產力,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同時又加緊侵略擴張。

14、為什麼說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發展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在日常生活中,科學技術革命的發展給你或你的家庭帶來了哪些好處?對此你有何感想?

答:①交通工具的創制如汽車、飛機等,促進了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信息傳遞工具的發明,提高了信息傳遞速度。②如電視機、收錄機等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洗衣機、電冰箱等減輕了人們的家務勞動的負擔等。③感想提示:圍繞科學技術革命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生活的現代化,改善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提高了生活質量和作為學生從小應樹立愛科學,學科學,運用科學技術為社會作貢獻的觀念等方面來談感想。

閱讀全文

與愛國者國家合眾銀行的股票代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招商銀行買股票的app 瀏覽:651
python怎麼開發接收股票數據 瀏覽:25
股票的資產突然增多了 瀏覽:580
股票市場的投資品種有哪些 瀏覽:118
國元證券持有的股票 瀏覽:164
股票賬戶能綁定兩個銀行卡啊 瀏覽:659
眾泰汽車股票行情走勢 瀏覽:504
深圳的st股票有買入限制嗎 瀏覽:387
今日漲幅版塊股票查詢 瀏覽:444
股票跟蹤軟體開發 瀏覽:591
股票軟體s和b是什麼意思啊 瀏覽:224
債券股票的收益率 瀏覽:712
股票結算銀行卡 瀏覽:765
中國出名股票專家 瀏覽:611
OBV是股票中可以預測的指標 瀏覽:199
股票裡面的k線和指標關系 瀏覽:361
競價低開但漲停的股票 瀏覽:76
股票資金賬號是多少位的 瀏覽:820
陽普醫療股票價格 瀏覽:561
在中國買股票可以分紅嗎 瀏覽: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