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國的資產有什麼
美國的資產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金融資產 美國作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擁有龐大的金融資產,包括股票市場、債券市場以及各類投資基金。 美國擁有眾多金融機構和交易平台,為全球金融交易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
二、實體經濟資產 美國的實體經濟資產涵蓋房地產、製造業、農業和能源等多個領域。 房地產市場發達,擁有眾多高端寫字樓、購物中心和住宅。 製造業是全球最大的產業之一,具備先進的生產技術和龐大的產能。 農業和能源產業也非常發達,為全球提供豐富的農產品和能源資源。
三、科技資產 美國是全球科技創新的中心,擁有眾多高科技企業和研究機構。 科技產業涵蓋互聯網、人工智慧、生物技術等多個前沿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這些科技企業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並提升了美國的國際競爭力。
四、文化資產 美國的文化產業非常發達,擁有眾多知名品牌和知識產權。 電影、音樂、時尚等領域構成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美國經濟的重要支柱。 這些文化產品在全球范圍內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和受歡迎程度。
2. 美國財富的60%是在股市裡嗎
股市影響經濟的第一個機制是財富效應,這種效應尤其體現在居民部門。
以美國為例,截至2014年底,在美國居民部門的資產組合中,公司股權佔到近20%的份額,養老金和共同基金合計佔到42%左右,後兩者的資產組合中又有超過30%到50%投入到了股市,因此,美國居民部門直接和間接持有的公司股權達到全部金融資產的1/3以上。所以,股市的上漲會顯著提高美國居民部門的財富水平,進而刺激居民消費,而居民消費又佔到美國GDP的70%。
股市影響經濟的第二個機制是通過影響非金融企業部門的融資和投資:股市上漲會刺激公司的股權融資,從而推動公司投資乃至經濟增長。
以美國為例,從上世紀90年代迄今,主要受兩方面因素的影響,非金融企業發行股票的凈融資額基本保持在負值的狀態:其一,退市企業數量多於上市企業數量;其二,公司持續不斷地回購股票。事實上,美國股市已經不是美國非金融企業融資的主要場所,而是越來越「外國化」和「金融化」:按市值計算,美國本土的非金融企業市值佔全部市值的比重從上世紀的80%下降到目前的60%,而金融企業市值和外國企業市值的比重分別佔到20%左右。
股市影響經濟的第三個機制是杠桿效應。股市上漲對公司股權的影響有限,不過,公司股權價值的提高會降低公司杠桿,推動公司債務融資。
以美國為例,美國的上市公司只有4千多家,上市公司數量只佔全部企業很小一部分,大部分企業的債務融資和投資行為都與股市沒有直接關系。不過,從美國的經濟實踐看,居民部門的財富效應肯定離不開杠桿效應。
股市影響經濟的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機制就是通過企業上市、退市的優勝劣汰,推動技術創新。
以美國為例,上世紀90年代發端於美國的信息技術革命,股票市場均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