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出錢給網站,由網站推薦漲停股是騙人的嗎
滬股爬上高位後震盪前行,也帶動了「簡訊薦股」和「電話薦股」重新活躍起來。不少投資者屢次收到來歷不明的薦股簡訊和電話;在互聯網上,「潛在黑馬」、「暴利機會」概念下的非法會員制薦股和委託理財頻頻出現。北京證監局近日拉開「防範非法證券活動風險投資者教育宣傳月活動」序幕,以應對眼下日益猖獗的非法證券投資咨詢的蔓延。本報記者通過北京證監局提供的案例素材,將比較常見的、翻新花樣的證券咨詢「騙局」擺在投資者面前進行剖析解讀。
【騙局一】 冒牌券商網上行騙
關鍵詞:「中信證券(28.39,-0.52,-1.80%)」、傳真合同
張某在東方財富網股吧上發現一篇文章,標題是《明日重大利好消息出台,敬請關注》。他很好奇點開一看,是中信證券公司的網站,網站頂部寫著,「公司經過中國證監會批准」,並有電子版的批准證書,網站內容主要有「強力個股推薦」、「精確市場預測」、「實戰業績」、「漲停板股票服務」。
張某撥打了網站底部顯示的手機號碼,業務員陳某說公司實力很強,有專人研究分析股票,近期幾只大牛股都抓住了。於是張某心動不已,按照要求向「中信證券」的業務員陳某賬戶繳納了一個季度的服務費4380元,對方也傳真了一份已蓋章的服務合同,並口頭保證15個交易日獲利120%,總獲利不低於360%。
隨後,張某按照該公司推薦的股票操作,卻只跌不漲。一周之後,張某後悔,想討回服務費,但發現再也無法聯繫到陳某,公司電話也無人接聽。
火眼金睛:「山寨」牌也是現在的騙子常用的一招。利用網路平台假冒合法證券公司,設立山寨網站、冒牌機構,魚目混珠。這種網站大多採用數字和英文的組合,比如www.gp787.cn,www.1678888.cn等,或者採用與合法證券公司網站類似的網址。有的甚至聲稱經過證監會批准,刊登虛假資質證書,此外在要求投資者匯款時,往往要求匯款到個人賬戶。
監管部門提醒,合法的證券投資咨詢機構提供咨詢服務時,一般要與客戶簽訂書面服務合同,不能提供書面合同,或者合同要件不齊備的,投資者一定要提高警惕。此外,合法的機構收取咨詢費用,一定會通過公司專用收款賬戶收取,對於要求打錢到個人賬戶的,一定要格外小心。
【騙局二】 電視股評誘騙上鉤
關鍵詞:熱線電話、電話攻勢
范某在電視上看到某股評節目,股評「專家」稱,想免費獲取漲停股票,趕快撥打節目下方的熱線電話。
范某撥打了該熱線電話,電話那頭的小姐非常熱情地介紹了該公司炒股的驕人業績以及公司專家炒股可以達到的收益,聲稱只要繳納會員費後,就能為其推薦漲停股。
范某抵擋不住該公司持續不斷的電話攻勢,想先交幾千元碰碰運氣,於是給該公司匯了4000元會費,剛開始,該公司推薦的股票確實像預測的一樣連拉兩個漲停,但是從第三天開始便一路下跌,比自己操作虧得更厲害。
火眼金睛:很多騙子發布「免費薦股」廣告的目的是誘騙投資者打電話或者發簡訊,在獲得投資者的聯系方式之後,就反復撥打投資者電話,反復向投資者推薦股票,騙取服務費。
監管部門提醒,即使是在電台和電視台上播放,投資者也不可輕信免費推薦黑馬、免費薦股、免費診股等誇大過往薦股業績、直接或者變相承諾收益、公開招收會員的非法證券節目和廣告,不要輕易泄露個人電話號碼和個人資料,也要對陌生的薦股來電保持高度警惕。
【騙局三】 博客撒網偽裝「專家」
關鍵詞:財經博客、QQ聯系
投資者李某在瀏覽網頁的時候,看到一個財經類博客,該博客發布了「重大借殼機會、潛在暴利黑馬」等40多篇股評、薦股文章,在這些文章的評論中,一些匿名人士回復說:「絕對高手」,「好厲害,我佩服死了」、「繼續跟你做」等,李某就根據博客中提供的QQ號碼與博主取得了聯系,繳納了3600元的咨詢年費後成為會員,但換來的卻是幾只連續下跌的股票,李某追悔莫及。
火眼金睛:不法分子經常在網上採取「撒網釣魚」的方法,通過群發帖子以及選擇性薦股樹立其網路薦股「專家」的形象,這些所謂的「專家」也大都初涉股市。
監管部門提醒,投資者接受證券期貨投資咨詢和理財服務應該找那些證監會批準的合法機構,這些機構的名錄可以在證監會網站(www.csrc.gov.cn),中國證券業協會網站(www.sac.net.cn)查詢。
【騙局四】 謊稱升級待遇連環騙
關鍵詞:高級會員、親自指導
於某3個月前繳納了5000元的會費,成為某投資咨詢公司的會員。3個月來,於某所購買的該公司「高老師」推薦的股票均處於虧損被套的狀態,於某非常氣憤。
一天,他接到該公司的售後回訪電話,於某將股票虧損的情況進行了投訴,電話那頭的回訪人員說,公司推薦的股票都是漲停股票,對於某的虧損情況一定會徹查清楚,給於某一個說法。
兩天之後,於某接到了自稱「白總監」的電話,稱高某違反公司規定已經被開除,為了彌補於某的損失,公司以優惠的價格將於某升級為高級會員,只要再繳納8000元就能享受到38868元的高級會員待遇,並由其親自指導炒股,保證能獲得50%以上的收益。
為了挽回之前的損失,於某又給該公司匯去了8000元,原本可以挽回損失,但這一次,「白總監」卻一直沒有給他推薦任何股票,電話也沒有人接聽,於某這才明白過來,原來自己被一騙再騙。
火眼金睛:不法分子推薦股票造成投資者虧損後,仍然蠱惑投資者參加更高級別的會員組,繳納更多的「會員費「,造成股票虧損越來越大。還有不法分子甚至冒充證監會、交易所的名義,以彌補投資者虧損為名進行詐騙。
監管部門提醒,一旦發現上當受騙,投資者應立即向證監部門投訴或者向公安機關報案。
【騙局五】 賬面假盈利設套
關鍵詞:指定賬戶、對賬單
劉某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是廣州某投資有限公司,對方便勸劉某把錢交給他們公司代為操作,保證每月利潤在50%以上,獲利後三七分成,不獲利不收錢。劉某有點心動,於是拿出5000元匯到指定賬戶。
沒過幾天,劉某就收到該公司傳過來的對賬單,說劉某的5000元已經掙了2000元,並稱劉某如果匯的錢多一些的話,賺的利潤就會更高。欣喜之下的劉某又匯了3萬元,沒過幾天,劉某又收到一份對賬單,顯示劉某賬上已經有6萬元。
劉某心想股市有風險,不如兌現。於是要求該機構將股票賣出後將現金退回給他,但該機構每次都以各種理由推脫,後來乾脆不接劉某的電話。最後劉某隻得到監管部門投訴,才知道這家機構根本不具備證券經營的相關資質,這家公司提供給劉某的對賬單也是偽造的,這種行為已經構成詐騙。
火眼金睛:「蜜糖效應」在投資騙局裡被騙子們運用得很廣泛。通過對賬單的作假,讓受騙者感受到賺錢的愉悅,讓受騙者追加投資額。而貪念往往促使投資者只滿足於賬面上的盈利,短時間內不會考慮變現,這就讓騙子們可以有很長一段時間套取更多的錢。
監管部門提醒,投資者應該選擇中國證監會頒發證券經營許可證的合法機構進行,不要盲目相信所謂的「專家」。另一關鍵是,要克服貪婪,自覺抵制不當利益的誘惑。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