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股票的定向增發
一、什麼股票的定向增發?
定向增發是增發的一種,也叫「非公開發行」,有時也稱「定向募集」或「私募」,是是指上市公司向符合條件的少數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票的行為。發行價格由參與增發的投資者競價決定,發行程序與公開增發相比較為靈活。
二、定向增發的相關法律規定
2020年證券會《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2020年修訂)》中規定:
1、發行對象不得超過35人;
2、發行價不得低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市價均價的80%;
3、發行的股份自發行結束之日起6個月內(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業認購的股份18個月內)不得轉讓;
4、募集資金使用應滿足募資用途需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等規定;
5、上市公司及其高管不得有違規行為等。
三、定向增發的流程
1、公司擬定初步方案,與中國證監會預溝通,獲得同意;
2、公司召開董事會,公告定向增發預案,並提議召開股東大會;
3、公司召開股東大會,公告定向增發方案;將正式申報材料報中國證監會;
4、申請經中國證監會發審會審核通過,公司公告核准文件;
5、公司召開董事會,審議通過定向增發的具體內容,並公告;
6、執行定向增發方案;
7、公司公告發行情況及股份變動報告書。
四、上市公司定向增發的動機
1、利用上市公司的市場化估值溢價(相對於母公司資產賬面價值而言),將母公司資產通過資本市場放大,從而提升母公司的資產價值。
2、對於控股比例較低的集團公司而言,通過定向增發可進一步強化對上市公司的控制。
3、對國企上市公司和集團而言,減少了管理層次,使大量外部性問題內部化,降低了交易費用,能夠更有效地通過股權激勵等方式強化市值導向機制。
4、定向增發可以作為一種新的並購手段,促進優質龍頭公司通過並購實現成長。
❷ 股票非公開增發是好是壞
股票非公開增發是利空,還是利好,其實需要辯證的來看,如果一個消息可以讓股票大漲,那麼就算它是利空,也可以理解為利好。反之亦然。同時,增發是利空,還是利好,與具體增發項目和投資者的心理變化也有很大的關系。
一、股票非公開增發
股票非公開增發,也就是定向增發,一般是向特定機構進行發行,比如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有些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也會參與增發。定向增發是上市公司重要的再融資渠道,所以很多公司為什麼想盡辦法上市?除了通過首發IPO募資以及估值提升帶來原始股東財富的大幅增長外,就是為了獲得一個可持續的長期融資平台。
二、上市公司非公開增發利好與利空需辯證看待
定向增發是利空,還是利好,其實需要辯證的來看,如果一個消息可以讓股票大漲,那麼就算它是利空,也可以理解為利好。反之亦然。同時,增發是利空,還是利好,與具體增發項目和投資者的心理變化也有很大的關系。
(一)什麼時候增發會變成利好?
第一,在牛市的時候,牛市中所有股票都會上漲,因為進入股市的資金太多了,出現流動性過剩的情況,即便是那些垃圾股、績差股、ST股,可能也會出現大漲。那麼上市公司非公開增發,會讓投資者認為公司在繼續擴張,公司在不斷發展,從而帶來樂觀預期,投資者把增發理解為利好,繼續買進,推高股價。
第二,投資項目前景良好,公司增發,如果是用於投資項目,且這個項目前景良好,或者說正好趕上風口,投資者就會理解為利好,比如說2015年在互聯網金融的風口,很多公司增發投資互聯網項目,股價馬上連續漲停,被理解為利好。再比如2月份疫情嚴重時,口罩奇缺,有上市公司擬增發投產口罩,也被理解為利好,股價大漲。
增發價格鎖定,如果公司發布非公開增發預案的時候,已經確定了增發價格發,那麼投資者就會認為,既然價格定了,參與增發的機構,就會想辦法拉升股價,從而遠離自己的增發價格,投資者將此增發理解為利好。
(二)什麼時候增發會變成利空?
既然前面說的三種情況會理解為利好,那麼在什麼情況下,非公開增發會被投資者理解為利空呢?
第一,在行情不好的時候,如果在大熊市中,投資者都是極為悲觀的,大多數股票都是不斷下跌,新低又見新低。在這種情況下,有一句話會廣為流傳,叫做「融資猛於虎」,不管是公開增發,還是定向增發,都是再融資,消息一出,就會被投資者理解為利空,股價應聲大跌。
第二,增發用於補充流動資金或償債
如果增發募資是用於投資新項目,那麼不管這個項目的內部收益率高還是低,周期是長還是短,至少在未來是可能給投資者帶來回報的,但用於補充流動資金,意味著公司缺錢,只是單純為了融資而融資,比如說前兩年暴風科技擬定向增發補充流動資金,結果一經公布,股價就大跌。
第三,增發價格不確定,上市公司非公開增發預案中指出,增發價格按照實施增發時的前20個交易日均價的90%或以下的折扣進行增發,很多投資者就會認為,參與增發的機構當然是增發價越低越好,肯定就會打壓股價,那麼投資者就會看空股價,從而選擇拋售,形成利空。
從前面兩點的論述,大家可以看到,非公開增發,它雖然是利空,但確實也可以被理解為利好,主要看市場環境和投資者的預期。
但不管非公開增發是利好還是利空,上市公司的股價還是取決於公司能否給投資者創造新增價值。比如說有些公司發布定向增發後,連續漲停,但是之後又會重新下跌,當消息影響減弱後,股價還是會回到其原有的合理區域。當其被市場理解為利空時亦是如此。
就比如說有些上市公司IPO首發上市後,越做越大,最後股價越漲越高,為投資者帶來數倍或數十倍的回報。而有些上市公司上市後就開始走下坡路,買入的投資者被長期套牢。再融資也是如此,如果再融資能讓公司通過資本市場獲得資金支持,公司越做越大,那麼股價自然會繼續上漲。
而如果上市公司總是不斷融資,卻從未給投資者帶來回報。業績也無法實現持續增長,那麼就算是其融資項目描繪得有多麼美好,終究也只不過是空中樓閣。
綜上所述:上市公司進行非公開發行,主要是為了再一次籌集資金,整體來說對上市公司長期發展是好事,但融資改變供求關系,對股票形成實質利空。在實際投資中,需要結合市場環境、增發募資用途等因素綜合分析,才能定義增發對股價帶來的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投資者需要深入分析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估值水平和未來前景來判斷公司的價值,而不能簡單地用一個利好或利空消息來進行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