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孚能科技登陸科創版!開盤市值超300億 但發展還需邁過三道坎
2019年,各公司國內軟包動力電池裝機量市場份額
但另一方面,只專注於三元軟包動力電池,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孚能科技的抗風險能力。
孚能科技的全部電池產品都採用了三元軟包這條技術路線,但現階段磷酸鐵鋰電池正開始崛起,同時企業、高校、相關機構正積極研發固態電池、氫燃料電池等新一代動力電池產品。
對於專精三元軟包電池的孚能科技來說,一旦主流技術路線或動力電池技術發生突破性變革,其現有的市場地位將會受到很大沖擊。
其次,孚能科技的客戶集中度比較高,所以一旦大客戶(車企)的業績受到影響,孚能科技的業績也將面臨隨之下滑的風險。
2017年、2018年、2019年,孚能科技從第一大客戶北汽集團處所獲的銷售收入,在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中的佔比分別達到了87.57%、83.58%和47.58%。
從2017年至2019年,孚能科技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在其主營業務中的佔比分別是99.78%、99.77%及95.82%。
最後,伴隨外資動力電池企業加速進入中國市場,整個國內動力電池行業競爭也將變得更加激烈。能不能降低生產成本、進一步提高產品性能,也是擺在孚能科技和所有動力電池企業面前的一大考驗。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⑵ 聊聊孚能科技
01 21年業績
孚能 科技 公布了自己的21年年度業績快報。
2021年營收34.03億,同比增長203.97%,歸母凈利潤為虧損9.74億,扣非凈利潤為虧損12.85億。
這個業績一出來,網上一片嘩然,尤其是好多自媒體,直接開罵:去年行業如此火爆的情況下,作為一個電池公司,竟然虧損如此之多,就是個辣雞,接下來肯定還要大跌特跌........
應該說,在去年行業如此火爆的情況下,虧了近10個億,扣非更是近13億,確實很難看,但因此就大呼小叫,說公司要暴跌,要完蛋之類的,明顯是此前沒有跟蹤過它的。
畢竟,跟蹤過它的就知道它今年業績就是一坨屎.......
春節前,公司就已經做過業績預告了:
預計 2021 年度實現歸母凈利潤為-80,000 萬元到-110,000 萬元,虧損同比增加 141.69%到 232.32%;扣非凈利潤為-110,000 萬元到-140,000 萬元, 虧損同比增加 102.80%到 158.11%。
這次的業績快報出來,跟咱們上次取的業績預告的中值差不多。
所以,罵它21年業績辣雞沒問題,但要說它嚴重不及預期,那就顯得非常業余了,因為巨虧近10個億早已經Price in 了。
就此前的業績預告而言,它屬於預期范圍內,沒有驚喜,也算不上驚嚇,市場的表現也是正常情況,平平淡淡,主要跟隨新能源 汽車 板塊,以及整個市場的走勢(這幾天的走勢主要還是鋰電池邏輯受損)。
02 21年巨虧的原因
針對21年行業火爆,而自己卻巨虧,公司做了更加詳細的業績說明,而且披露了更多信息。
收入增加是因為對公司的重要客戶戴姆勒EQS、EQA、EQB等車型的動力電池開始供貨,以及廣汽新能源增加了對公司的采購量。
虧損則主要是受行業整體價格下行,而且,在去年上游原材料明顯漲價的情況下,公司卻依然以較低的價格供應下游廠商,結果賣得越多虧得越多。
另外,新工廠的投入,導致折舊增加的同時,規模優勢卻還沒能充分體現,加上股權激勵、研發投入等費用的增加,結果就是去年是巨虧狀況。
從公司的虧損原因披露來看,可以明顯看出:公司不論是在產業上游,還是中下游的一體化布局上,還是太弱了,導致受行業上下游的擠壓太厲害了。
就不說相比寧王這樣的巨無霸了,相比二線中的億緯鋰能、國軒高科之類的也相差太多了,這就是它去年暴虧的原因。
公司過去幾年欠下了太多功課,好在公司也明白這一點,開始要補功課了。
03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2月19日,孚能 科技 更新定增說明書,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1.4億股,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52億元;其中46億元將用於高性能動力鋰電池項目,其餘6億元用於 科技 儲備資金,預計項目達產後,將實現年產12GWh動力電池系統的生產能力。
其實定增去年底就開始進行了,只不過因為種種原因,遭遇了交易所的多輪問詢,最終定增能否通過,依然存在不確定性。
但撇開能否審核通過的問題,在去年虧損那麼多的情況下,發定增擴產能是否合理?這么做是好還是壞?
我個人認為:這是必須要做的,這是公司在補之前的課,可以說做了不一定會有好結果,不做,就一定沒啥好結果。
道理非常簡單: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大家都在擴產了,你跟著擴產,參與競爭,那至少還有留在牌桌的機會,如果不參與競爭,那直接就失去了留在牌桌上的機會,而只要還在牌桌上,就存在翻盤的希望。
只有產能擴大了,才有機會體現規模優勢,成本才有機會降低,熬到碳酸鋰的價格下去後,收益率更有希望繼續提升,並享受行業爆發帶來的增量需求。
如果不跟著擴大產能,公司相比行業巨頭的產能和成本劣勢優勢就會越來越突出,就別說擴大客戶群體了,現有的客戶資源都保不住,行業的光明未來跟公司就沒啥關系。
公司現在拚命募資,拚命砸錢搞研發,擴產能,都是在補之前落下的功課,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現在就是一坨屎,也得捏著鼻子吃下去。
那麼在行業都瘋狂擴產的情況下,孚能 科技 還有沒有機會呢?
04 孚能還有機會嗎?
我個人認為它還是有機會的。
一方面,行業還在加速的發展,雖然近期受上游原材料漲價的因素擾動,但在更廣闊的發展前景之前,這也就是小波折而已,只要它還努力地參與行業的競爭,就還有一定的機會。
其次,雖然軟包電池並不是國內的主流方向,但公司還是有一定的客戶資源,證明了還是有市場的。
換個角度想,雖然同屬二三線電池廠商,但公司相比其他跟寧王、比亞迪之類的巨頭路線重合的二三線廠商,至少還有差異化的機會。
公司在軟包電池領域也有一定的優勢,啥時候,軟包市場接受度起來,公司的機會則比那些跟在巨頭後面亦步亦趨的公司們要更大。
第三,目前軟包電池的市場主要是歐洲市場,而歐洲作為傳統燃油車主戰場,面對新能源 汽車 大時代,他們必須也跟著轉型,接下來的投入將會越來越多,軟包電池這塊蛋糕有望跟著越來越大。
當然了,上面還是基於未來的機會展望,2022年的公司也是不用有啥期待的,在今年上游原材料持續漲價,公司在行業中的話語權又很弱的情況下,向下游進行成本轉移的難度太大了。
雖然在調研中公司表示了,以及跟一些下游整機廠商達成了漲價協定。但從實際看,不會很樂觀,還是得寄希望行業原材料價格下降,而今年這個局勢,並不容易。
大概率今年又是營收增長,但依然虧損的一年。
不過,掛著一個軟包電池行業龍頭的頭銜,在行業又面臨巨大的發展空間的情況下,現在不到300億的盤子,對它也就別太苛刻了。
⑶ 孚能科技多年虧損會退市嗎
目前來看是不會退市的。
孚能科技表示,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的大幅增長,與報告期內公司多家客戶整車廠商的項目進入批量生產階段有關。其中,重要的推動因素包括公司對戴姆勒旗下的EQS、EQA、EQB等車型的動力電池進行供貨。此外,廣汽集團對公司的采購量亦顯著增加,進一步推動公司營收增長。孚能科技在與投資者互動時稱,其2022年在手訂單充足,達14.8GWh,預計規模效應將進一步釋放,原材料采購的議價能力也將提高。倘若公司屆時的產能能夠滿足訂單需求,而產品的平均售價又能有所提升,則公司未來數年內的營業收入有望實現飛躍式增長,進而實現從量變向質變的歷史性跨越。目前來看正在緊急尋求發展,不會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