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基金或股票的单位是“只”还是“支”
应当是一“只”股票。这种说法来源于上海话中的“只”。在上海话中,“只”是使用范围最广泛的量词,既可作个体量词,又可作集体量词,其地位类似于普通话中的“个”。
上海市全国的经济中心,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有中国内地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有新中国第一张以提供权威证券资讯为主的报纸——《上海证券报》,有新中国第一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因此,很多反映社会新现象的语言现象都会在上海首先出现,然后流行开来,进而融入普通话。当前,与“一只股票”相类似的“一只基金”“一只债券”等用法也慢慢流行开来。
拓展资料
基金和炒股票的区别
1、发行的主体不同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股本时所发行的,非股份得公司不能发行股票。而投资基金是由投资基金公司所发行的,它不一定是股份有限公司,且各国的法律都有相关规定,投资基金公司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其发起人中则必须有一家是金融机构。基金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开放式基金(open funds),可以随时在基金公司柜台买卖,价格与基金净资产基本相同。另一个是封闭式基金,有点类似股票,但不完全等同。大多数资金在股票市场流通,它们的价格随股票市场波动。它的操作过程与股票没有太大不同。
2、股票与投资基金的投资时间的不同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凭证,它的存续期是和公司相关联的,股东在中途是不能退股的。 而投资基金公司是代理公众进行投资理财的,无论基金是开放型还是封闭型的,投资基金都是有限期的限定的,到期时要根据基金的净资产状况,依投资者所持份额按比例偿还投资者。虽然股票和基金都以其投资份额享有公司的经营利润,但基金投资者却以受托投资者的身份出现,他们可以随时随地撤销委托,这非常方便,但无权参与投资基金的运营和管理,而股票持有人可以参与股份公司的运营和管理。
3、股票与投资基金的风险和收益的不同
股票是一种由股票购买者直接进行参与的投资方式,它的收益不但受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市场价格浮动的影响,还和股票交易者的综合素质有关,其风险也较高,收益也难确定。总的来说,股票的风险大于基金的风险。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由于可支配资产总量的限制,他们只能直接投资少数股票,这违反了“孤注一掷”的投资禁忌。当他们投资的股票由于股票市场或企业财务状况恶化而下跌时,资本可能会被消灭。基金的基本原则是组合投资、分散风险,并根据不同比例将基金投资于不同期限和类型的不同证券,以将风险降至最低。在正常情况下,债券有保证的本金、相对固定的收益和比基金更低的风险。
⑵ 股票高手都有灵光一现的一刻,他们突然顿悟的是什么
一方面,截断亏损,控制被动。另一方面,盈利趋势未走完,就不轻易出场,要让利润充分增长。多头市场上,大多数交易可以不怕暂时被套。因为下一波上升会很快让人解套,甚至获利。这时候,买对了还要懂得安坐不动,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交易之道的关键,就是持续掌握优势。快速认赔,是空头市场交易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当头寸遭受损失时,切忌加码再搏。在空头市场中,不输甚至少输就是赢。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在一个明显的空头市场,如果因为害怕遭受小损失而拒绝出局,迟早会遭受大损失。比如一只在中长期下降趋势里挣扎的股票,任何时候卖出都是对的。哪怕是卖在了最低价上。被动持有等待它的底部,这种观点很危险,因为它可能根本没有底。
学会让资金分批入场。一旦首次入场头寸发生亏损,第一原则就是不能加码。
最初的损失往往就是最小的损失,正确的做法就是应该直接出场。如果行情持续不利于首次进场头寸,就是差劲的交易,不管成本多高,立即认赔。希望在底部或头部一次搞定的人,总会拿到烫手山芋。熊市下跌途中,钱多也不能赢。机构常常比散户死的难看。小资金没有战略建仓的必要,不需要为来年未知行情提前做准备。不需要和主力患难到底。明显下跌趋势中,20-30点的小反弹,根本不值得兴奋和参与。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行动多并不一定就效果好。有时什么也不做,就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不要担心错失机会,善猎者必善等待。在没有大机会的时候,要安静的如一块石头。交易之道在于,耐心等待机会,耐心等待最有利的风险/报酬比,耐心掌握机会。熊市里,总有一些机构,拿着别人的钱,即使只有万分之几的希望,也拼命找机会挣扎,以求突围解困。
我们拿着的是自己的钱,要格外珍惜才对。不要去盲目测底,更不要盲目炒底。要知道,底部和顶部,都是最容易赔大钱的区域。当你感到困惑时,不要作出任何交易决定。不需要勉强进行交易,如果没有适当的行情。没有胜算较高的机会,不要勉强进场。股市如战场,资金就是你的士兵。在大方向正确的情况下,才能从容地投入战斗。要先胜而后求战,不能先战而后求胜。投机的核心就是尽量回避不确定走势,只在明显的涨势中下注。并且在有相当把握的行动之前,再给自己买一份保险(止损位摆脱出局),以防自己的主观错误。
做交易,必须要拥有二次重来的能力,包括资金上,信心上和机会上。你可以被市场打败,但千万不能被市场消灭。
我们来到这个市场是为了赚钱,但是这个市场却不是全自动提款机。进入股市,就是要抢劫那些时刻准备抢劫你的人。
投机讲究时机和技巧,机会不是天天有,即使有,也不是人人都能抓住。要学会分析自己擅长把握的机会,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有机会就捞一票,没机会就观望,离开。
如果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擅长什么,就不要轻举妄动。与鳄共泳有风险,入市捞钱需谨慎。做交易,最忌讳使用压力资金。资金一旦有了压力,心态就会扭曲。你会因为市场上的正常波动而惊慌出局,以至事后才发现自己当初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
你也会因为受制于资金的使用时间,在没有机会的时候孤注一掷,最终满盘皆输。资金管理是战略,买卖交易是战术,具体价位是战斗。在十次交易中,即使六次交易你失败了,但只要把这六次交易的亏损,控制在整个交易本金20%的损失内,剩下的四次成功交易,哪怕用三次小赚,去填补整个交易本金20%的亏损,剩下一次大赚,也会令你的收益不低。你无法控制市场的走向,所以不需要在自己控制不了的形势中浪费精力和情绪。
不要担心市场将出现怎样的变化,要担心的是你将采取怎样的对策回应市场的变化。判断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你正确时,你获得了多大的利润,当你错误的时候,你能够承受多少亏损。入场之前,静下心来多想想,想想自己有多少专业技能支撑自己在市场中拼杀,想想自己的心态是否可以禁得住大风大浪的起伏跌宕,想想自己口袋中有限的资金是否应付得了无限的机会和损失。
交易如出海,避险才安全。海底的沉船都有一堆航海图。最重要的交易成功因素,并不在于用的是哪一套规则,而在于你的自律功夫。时间决定一切。人生并不只是谋略之争,某种程度上也是时间和生命的竞争。巴菲特多活10年,每年哪怕只有5%的持续盈利,其财富的总增长,也足以笑傲天下。
成功投资股票的五大原则
成功的股票投资依赖于个人的训练,不依赖于别人是否赞同你。至关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稳固的、有充分依据的投资哲学。
1.做好你的功课
除非你清楚该公司的里里外外,否则不要买它的股票。在买股票之前,花时间调查这家公司有助于避免犯大错误。
–你需要确切知道这家公司的财务状况;
投资有很多灰色区域,你不能仅凭某某人说这家公司很有吸引力就去投资,你要自己决策,因为某人所说的热门成长股往往正是等待另一个人的灾难。
–做研究之后产生的想法需要一个冷却期。
当你听到一个好的投资建议时,认为在股票行情启动之前就立即行动的想法通常是很有诱惑力的,但是冷静的判断力总比冲动要好。很多时候,随即进行的研究会让你发现,其实这项投资缺少吸引力。
2.寻找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公司
竞争优势有助于公司把竞争者挡在外面。如果你能识别一家公司能够阻挡竞争者,并且能持续产生高于平均水平利润的原因,你就已经鉴别出了公司竞争优势的源头。
–大多数高回报公司由于与其他公司竞争的缘故,利润率将会逐渐降低。
–竞争优势可以保护一小部分公司在很多年中保持平均水平之上的利润率,这些公司常常是最好的长期投资对象。一般来说,保持超额利润率的时间越长,股票长期投资的业绩就越好。
3.拥有安全边际
如果你支付了太高的价钱,你的投资收益率可能就会令你大失所望。任何一个投资者的目标都应当是在价格低于股票价值时买入。不幸的是,人们对股票价值的评估往往过于乐观,这经常导致未来等待着我们的是一个令人苦恼的厄运。我们只有通过在股票价格充分低于我们对它的估值时进行交易的方式,来弥补这种过于情绪化的倾向。
–对于一家前景不确定的公司预留的安全边际,应该大于对盈利可以预期、前景可靠的公司预留的安全边际。例如,对于沃尔玛这样的稳定企业而言,20%的安全边际是合适的,但是你应该给另外那些不稳定的公司预留更大的安全边际。
–有人担心如果今天不买,在这只股票上就永远失去了搭上这条船的机会。当然有这种可能性,但是也有另一种可能——公司突遭财务冲击并导致股价暴跌。未来是不确定的,毕竟,如果你等的时间足够长,大多数股票会出现相对它们公平价值有较好折扣的价格机会。就像没有股票年复一年地直线上涨一样,我们可以说,不赚钱要比损失已拥有的金钱痛苦小得多。
–探索股票估值的一个简单路径就是看该股票的历史市盈率——你为一元的收益所要支付的价格——要考虑过去10年或更长时间。
–要证明今天的价格是合理的,你必须对该公司的前景有足够的信心——它要比过去10年好得多。有时候,当一家公司的估值相比过去高到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提防。市场很可能高估了它的成长性,你也许会遇到一只未来数年市场表现都欠佳的股票。
4.长期持有
频繁交易的费用经过相当一段时间之后,会大大拖累投资组合的表现。对待买股票要像重大的采购,并且最好长期持有。
5.知道何时卖出
要持续不断地关注你持有股票的那家公司,你对公司的关注要胜过对持有的那只股票的关注。你花时间关注你所买入股票的那家公司的新闻和所处行业的信息,远比你一天看20次股价要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