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A股房产类有哪些股票
sh600576 万好万家
sh600743 华远地产
sh600634 海鸟发展
sz000090 深 天 健
sz002077 大港股份
sz000736 ST 重 实
sh600617 ST联华
sh600053 中江地产
sz000718 苏宁环球
sh600239 云南城投
sh600175 美都控股
sh600082 海泰发展
sh600208 新湖中宝
sz000608 阳光股份
sz002208 合肥城建
sz000042 深 长 城
sh600767 运盛实业
sz000667 名流置业
sz000043 中航地产
sh600048 保利地产
sh600215 长春经开
sh600105 永鼎股份
sz000760 博盈投资
sz000005 世纪星源
sh600325 华发股份
sh600791 京能置业
sz000502 绿景地产
sz000592 中福实业
sh600603 ST兴 业
sz000009 中国宝安
sz000540 中天城投
sz000616 亿城股份
sh600052 浙江广厦
sz000006 深振业A
sz000546 光华控股
sh600167 联美控股
sh600638 新黄浦
sh600665 天地源
sh600684 珠江实业
sh600736 苏州高新
sz000931 中 关 村
sh600007 中国国贸
sh600067 冠城大通
sh600393 东华实业
sz200002 万 科B
sh600064 南京高科
sz000560 昆百大A
sz200505 *ST珠江B
sh600256 广汇股份
sz000567 海德股份
sz000926 福星股份
sz200029 深深房B
sz000046 泛海建设
sz000558 莱茵置业
sz000024 招商地产
sh600159 大龙地产
sz000007 ST零七
sz000002 万 科A
sh600246 万通地产
sh600696 多伦股份
sz200024 招商局B
sh600383 金地集团
sh600533 栖霞建设
sh600322 天房发展
sz000402 金 融 街
sh601588 北辰实业
sh600162 香江控股
sh600648 外高桥
sz000511 银基发展
sz000031 中粮地产
sz002244 滨江集团
sh600641 万业企业
sh600657 信达地产
sz000609 绵世股份
sz000573 粤宏远A
sh600675 中华企业
sz000029 深深房A
sh600748 上实发展
sh600663 陆家嘴
sh600606 金丰投资
sh600639 浦东金桥
sz000797 中国武夷
sh600732 上海新梅
sh600240 华业地产
sh600683 京投银泰
sh600823 世茂股份
sh600807 天业股份
sz000897 津滨发展
sz000537 广宇发展
sz000069 华侨城A
sz000505 *ST珠江
sh600173 卧龙地产
sz002133 广宇集团
sz000514 渝 开 发
sz002146 荣盛发展
sz000014 沙河股份
sz000965 天保基建
sh600463 空港股份
sh600109 国金证券
sh600376 首开股份
sz000628 高新发展
以上内容按周五涨幅排序
❷ 日本房地产当年崩盘,那当时的地产股票走势如何呢
日本地产神话自1991年破灭以来,地价持续下跌,直至今年虽然略有起色,但长达十多年来房地产低迷不振的阴影依然挥之不去。回顾日本地产神话破灭的历程,对于中国目前水涨船高的房地产市场或许有较大的启示。
(一)地产神话破灭的伤痛至今仍未痊愈
日本国土交通省在2005年1月1日的“公示地价”中,尽管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大城市部分区域的地价出现了上涨的势头,但日本的平均地价依然在继续下跌。其中,住宅用地价格同比下跌了4.5%,商业用地价格同比下跌了5.6%,连续14年下跌。与1991年相比,住宅地价已经下跌了46%,基本回到了地产泡沫产生前的1985年的水平;商业用地下跌了约70%,为197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在今年3月23日发表的全国“公示地价”显示中,虽然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大城市的部分核心地区地价大幅上升,但北海道、四国、九州部分城市乃至东京的部分地价依然继续下跌,跌幅最大地区达到了28.9%,土地价格下跌前十名地区的跌幅依然在15%以上,在东京的2100多个地价观察点中还有661个处于下跌状态。
对于“公示地价”出现的某些反转迹象,尽管有关人士认为,东京地价已经摆脱严峻的下跌局面开始回升,而东京地价的回升将逐步波及到周边地区,地价有望继续走高,但日本国土交通省的官员还是比较谨慎。
(二)泡沫经济巅峰时期的地产神话
从1985年开始的日本泡沫经济时代,同时是日本创造地产神话的时期。
据日本国土厅公布的调查统计数据,1985年,东京都的商业用地价格指数为120.1(1980年为100),但到了1988年就暴涨到了 334.2,在短短的3年间暴涨了近两倍。东京都中央区的地价上涨了3倍。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国土面积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日本,土地的总价值几乎是美国的4倍。
同时同于日元的急速升值极大地提高了日元的购买力,日本国内地产的不断飙升使海外的房地产相对日本人购买力来说相当便宜,日本人开始在美国和欧洲大量进行房地产投资。继日本索尼公司以48亿美元买下美国哥伦比亚公司之后,象征美国国办巅峰之作的洛克菲勒中心易主。克菲勒中心是由美国着名的洛克菲勒家族于1939年耗资1.5亿美元在曼哈顿建成,但是日本三菱不动产公司以8.48亿美元取得了该股权的51%。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在美国购买不动产金额高达 5589.16亿日元,占日本全世界不动产总投资的64.8%,而且主要集中在纽约、夏威夷和洛杉矶。
更有甚者,一些日本人建议把美国的加州卖给日本以偿还美国对日本的巨额债务。
(三)地产神话破灭造成经济十年萧条
1991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股价和房地产价格同时开始暴跌,并一直持续到现在。不动产泡沫破灭给日本经济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导致日本经济十多年来一蹶不振。
泡沫经济期间,除房地产和建筑公司之外,日本几乎所有的大企业都不同程度地介入了房地产行业,房地产价格的暴跌和经济的长期低迷导致日本一些涉足房地产业较深的大企业纷纷倒闭。据统计,在破产企业中,房地产商和建筑公司的比例最大,仅2000年,日本包括房地产商在内的建筑行业就有6000多家公司破产,占当年全体破产企业的33.6%。2002年,日本有28家上市公司倒闭,其中有1/3以上是房地产公司,均创战后上市企业倒闭的最高记录。
房地产价格的暴跌还重创了日本金融业,演变成了日本经济衰退的“罪魁祸首”。房地产价格持续暴跌致使许多房地产商和建筑公司在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彻底失败,根本无力偿还银行的贷款,不得不宣布破产。房地产公司以及个人在向银行贷款时虽然都有房地产等资产作担保,但随着土地价格的不断下跌,担保的价值日益下降,致使日本金融机构不良债权不断增长,资本充足率大幅下降。
不良债权大量增加导致金融机构的财务体质十分脆弱,抗风险能力低下。部分金融机构甚至还出现了资金周转失灵等问题,并导致日本十大银行中的日本长期信用银行、日本债券信用银行以及北海道拓殖银行相继倒闭。中小金融机构的破产更是接连不断,日本金融体系发生剧烈动荡,险些引发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日本银行的各项机能均遭到重创。
日本海外不动产投资也快速萎缩下来,1993年的海外不动产投资规模只有1989年顶峰时的9.6%。根据专业人士估计,日本向美国不动产投资的损失率在50%以上。以洛克菲勒中心为例。按当时1美元兑160日元的汇率计算,三菱土地公司的投资额为2,188亿日元,成为拥有80%股权的控股股东。收购完成后,由于曼哈顿地产不景气,三菱土地公司一直没有利润。当时做收购计划时,三菱公司的预测是5年后,每平方英尺的租金将达到75美元,2000年将达到100美元,依照这一预测数据,三菱公司认为这是一项非常好的投资项目。但实际上的租金只有原先设想的一半水平,即每平方英尺38美元-40美元。如果再考虑其间日元继续大幅度升值,加上汇兑损失,三菱土地公司的这一收购项目总计亏损高达880亿日元。
(四)造就神话并导致神话破灭原因之一:投资理念失去理性追逐泡沫
在日本泡沫经济形成过程当中,投资理念失去理性追逐泡沫。
首先是日本金融机构对房地产泡沫的危害认识不足,也没有能够及时对房地产市场现状做出正确的评估,纷纷给房地产公司和建筑公司发放贷款,形成了房地产不断升值和信贷规模不断扩大的恶性循环,泡沫越吹越大。各金融机构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将房地产贷款作为最佳贷款项目,无节制地扩大信贷规模,助长了泡沫的形成。就在泡沫即将破灭的1991年,日本12家大型银行向房地产业发放了总额为50万亿日元贷款,占贷款总额的1/4。
其次,投资者普遍相信人多地少的矛盾导致土地的价格只会继续走高,地价不会下跌。只能买进,否则以后只能买更高的地价。因此即使毫无用处的土地,各个公司也全力争夺,导致房地价越走越高。反过来由于投资投机过度,造成房地产业虚假繁荣,房地产价格暴涨导致企业和个人都纷纷投资和投机房地产。人们从银行贷款购买房地产,然后再用房地产做抵押再去购买房地产,造成了大量的重复抵押和贷款,并加剧了房地产价格的暴涨。
追溯日本市场投资理念为何失去理性,除了金融政策失当以外,不能不说当时日元大幅升值导致其购买力确实大幅增加,日本经济崛起给日本国民带来极为乐观的心态。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经济增长率、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已远远超过美国,美元开始衰落。1980-1985年,美国劳动生产率平均约为0.4%,日本约为3%;美国经济增长率平均约为1.5%,日本约为4.8%。1980-1984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赤字从150亿美元增加到1130亿美元,与此同时,日本对美贸易顺差从76.6亿美元增加到461.5亿美元。巨大的贸易差额在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债务国的同时,也使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1985年,日本对外净资产为1298亿美元;美国对外债务为1114亿美元。
(五)造就神话并导致神话破灭原因之二:宏观金融政策连连失误
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繁荣期,出现了大量的剩余资金。日本中央银行为了刺激经济的持续发展,采取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但这些资金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结果基本上都流入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致使房地产价格暴涨。随后日本中央银行升息力度太大,挑破泡沫,日本股市和楼市同时崩溃,价格直线下降跌入低谷,进入连续十多年的地价持续低迷时期。
日本金融政策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次失误:
1986年,日本出现了短暂的经济衰退,史称“日元升值萧条”。实际上,“日元升值萧条”的时间很短,仅仅是日元升值后市场的自动调整,当年年底日本经济便恢复增长。但是,出于对日元升值的恐惧,日本政府对“日元升值萧条”做出了错误的判断,采取了错误的政策,再加上其他国际因素的影响,从1986年1月到1987年2月,日本银行连续五次降低利率,把中央银行贴现率从5%降低到2.5%,不仅为日本历史之最低,也为当时世界主要国家之最低。而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造成了大量过剩资金。在市场缺乏有利投资机会的情况下,过剩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造成资产价格大幅上涨。这是日本货币政策的第一次失误。
1987年10月19日,被称作“黑色星期一”的“纽约股灾”爆发。在西方国家的联合干预下,“黑色星期一”仅表现为一种市场恐慌,此后不久,各国经济均出现了强劲增长。但日本经济的灾难却由此开始。日本银行继续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造成日本“经济体系内到处充斥着廉价的资金”,长期的超低利率又将这些资金推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1985-1989年,日经平均股价上升了2.7倍;1986-1990年,东京、大阪等六大城市的价格指数平均增长了三倍以上。这是日本货币政策的第二次失误,也是一次“致命的失误”。
1989年,日本政府感受到了压力,日本银行决定改变货币政策方向。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日本银行五次上调中央银行贴现率从2.5%至6 %.同时,日本大藏省要求所有金融机构控制不动产贷款,日本银行要求所有商业银行大幅削减贷款,到1991年,日本商业银行实际上已经停止了对不动产业的贷款。货币政策的突然转向首先挑破了日本股票市场的泡沫,1990年,日本股票价格开始大幅下跌,跌幅达40%以上,股价暴跌几乎使所有银行、企业和证券公司出现巨额亏损。紧跟其后,日本地价也开始剧烈下跌,跌幅超过46%,房地产市场泡沫随之破灭。货币政策突然收缩,中央银行刻意挑破泡沫,这是日本货币政策的第三次失误。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出现了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衰退。
(六)金融政策为何出现误判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环境的监测、金融政策的制定,都牵一发而动全身。那么为什么汇集日本大量金融专家的日本大藏省会连连出现金融政策失误呢?尤其是1987年纽约股灾以后,在西方其它各国都提高利率以后,日本为什么会依然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造成致命性的政策失当呢?
当时美国政府担心,如果日本银行提高利率,资金不能及时向欧美市场回流,可能再次引起国际市场动荡,因此建议日本政府暂缓升息。日本政府也担心,提高利率可能使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日本,推动日元升值,引起经济衰退。并且当时日本正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需要以较低的利率来增加国内投资,减少储蓄,缩小经常项目顺差。在这种情况下,日本银行决定继续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维持贴现率在2.5%的超低水平上不变,一直到1989年5月日本银行才提高利率,这时距离 “黑色星期一”已经19个月,距离日本实施超低利率政策已经27个月。
为什么日本会出现这些类似的政策处置失当呢?有关人士认为,这不能不说到日本泡沫经济的起点1985年。因为在这个极具特殊意义的年份,这一年日本发生了许多足以影响日本历史、改变日本命运的大事。
第一,日本经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步伐加快。战后日本的经济和金融都有着浓厚的“封闭”和“管制”色彩。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了经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20世纪80年代,这一进程迅速加快。1985年,日本政府发表了《关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公告,揭开了日本经济、金融全面自由化、国际化的序幕。
第二,日本政治国际化进程加速。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出,日本要从一个“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而日美关系将成为“政治大国”的基石。在1985年的“广场会议”和1986年的“卢浮宫会议”中,日本均成为美国最坚定的盟友。
第三,日本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从1980年起,国际社会要求日本开放国内市场、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呼声越来越高。1985年的日本《经济白皮书》指出: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日本必须扩大内需,以缓和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也就是说,1985年的日本,同时面临着三个重大的战略转变:由“管制经济”向“开放经济”转变;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转变;由“外需主导型经济”向“内需主导型经济”转变。如此重大而深刻的变革集中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可能使宏观政策失去回旋的空间。当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国内政策协调与国际政策协调等问题等交织在一起时,宏观政策的权衡、选择和调整会变得非常困难,可能会因失去平衡而出现严重失误。
虽然是转载,也希望对你有用
祝投资顺利,其它问题欢迎加我网络HI详细询问。
❸ 哪些支股票属于中小版的地产板块股
中小板房地产概念股:
sz002016 世荣兆业
广东世荣兆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优势企业和专利试点企业,是国内较早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及中国医疗器械行业CMD认证的医疗器械企业,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以医学图像诊断设备为主导产品,同时涉及监护、治疗等产品以及医用洁净系统工程。公司已在全国设立了15个区域办事处和遍及全国的售后服务网点,产品覆盖除港、澳、台以外国内所有的省、市、自治区。
sz002077 大港股份
江苏大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4月20日,由镇江新区大港开发总公司等五家发起人共同发起设立。2004年6月22日,公司发行股票申请通过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2006年11月16日,公司6000万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挂牌上市,成为镇江新区第一家上市公司。
sz002133 广宇集团
广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133)成立于1984年,是一家具有一级房地产开发资质的房地产企业。公司于2007年4月2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全国首家在国内A股IPO上市的民营房地产企业。在三十年深耕房地产开发的过程中,先后荣获“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中国房地产企业纳税50强”、“中国房地产诚信企业”等多项荣誉。
sz002146 荣盛发展
荣盛发展是于2003年1月15日经河北省人民政府股份制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冀股办[2003]4号文批准,由荣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按照整体变更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月20日,公司在河北省工商局完成变更登记注册手续,并领取了注册号为1300001002340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设立时注册资本为11,000万元。 公司主要发起人为荣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荣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和耿建明。公司控股股东荣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和建筑业的投资,拥有的主要资产包括本公司52.06%的股权及荣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70.00%的股权,公司为荣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企业,是荣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荣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持有本公司22.76%的股权,主要业务为建筑施工。
sz002208 合肥城建
合肥城建是以房地产开发及商品房销售、租赁、售后服务;城市基础设施及公用设施项目开发和经营;建材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工业、民用建筑技术咨询;室内装饰等业务的股份公司。
sz002285 世联地产
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房地产综合服务提供商,业务范围覆盖房地产代理销售、顾问策划、资产服务、金融服务及经纪业务。世联地产始终依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不断创新。下一个十年,世联地产将致力于打造集成服务领先的房地产综合服务平台,并凭借本地智慧和全国共享的知识平台,为客户跨地域和细分市场下的多样化、精细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sz002305 南国置业
南国置业公司是一家武汉市以商业地产为引导的综合性物业开发企业,形成了成熟的研发、物业开发和资源整合的经营模式。公司主营业务是商业地产,与主要地产公司相比具有较高的毛利率;公司拥有高质量的土地储备,均处于武汉市规划的中心商业区和市级商业副中心区的重要节点上,未来升值空间较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二线城市房地产发展潜力巨大,随着人均GDP的提高,商业地产进入加速发展阶段,而武汉目前正处于商业地产高速发展期。公司是商业地产的先行者,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❹ 预测下,下一个商机是78年下海,90年股票,98年互联网。2000年房地产,2010年移动互联网
78年下海,90年股票,98年互联网。2000年房地产,2010年移动互联网,下一个商机,极有可能是人工智能以及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将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解放人类的双手,到时候的人类需要做的工作非常少,主要生活就打打游戏、跳跳操、品尝美食、全世界旅游。生物技术主要体现在基因技术的突破发展、普及应用,人类的寿命大幅增长,有可能几十年后平均寿命延长到100岁以上。
❺ 地产龙头股票排名
恒大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万科企业有限公司、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中海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保利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龙湖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新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华润房地产有限公司、广州富力房地产有限公司。
1.恒大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恒大集团是以民生房地产为基础的世界500强企业集团,以文化旅游和养生为两翼,以新能源汽车为龙头。目前,恒大总资产2.3万亿元,年销售规模超过8000亿元,累计纳税超过2900亿元,慈善捐赠超过180亿元,从业人员14万人,每年就业330多万人,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152位。
恒大地产在中国280多个城市拥有870多个项目,与全球860多家知名企业进行战略合作。
2.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
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是国内着名的以房地产为主营业务,涵盖建筑、装饰、物业管理、酒店开发与管理、教育等行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是中国十大房地产企业之一管辖国家一级资质建筑公司、国家一级资质物业管理公司、甲级资质设计院等专业公司;涉及酒店、教育等行业。
3.万科企业有限公司
万科成企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成已经成为中国领先的城乡建设和生活服务提供商。其业务集中于中国三大最具活力的经济圈和中西部重点城市。
4.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
是一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专门从事住宅和商业地产综合开发的公司。公司坚持区域聚焦和高端精品发展战略。
5.中海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是香港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下属企业,其前身中海房地产有限公司于2002年8月8日在成注册,注册资本为人民币6.102亿元。。截至2006年底,中海地产已完成在内地的成项目,计划投资964亿元人民币进行房地产投资,整体开发总建筑面积超过2250万平方米(包括正在建设和即将开发的成,)。开发了数十个房地产项目,内地土地储备面积超过1800万平方米。中国地产十强
6.保利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是中国最早从事房地产投资开发的企业之一品牌为“保利地产”。公司的房地产投资、开发和经营业务已实现国际化规模经营,业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城市。公司有各种业态的房地产开发经验。除住宅和商业写字楼外,在品牌酒店、购物中心、会展中心、体育场馆、产业公园、主题公园、旅游度假等领域开发了自己的品牌体系和标杆产品。
7.龙湖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龙湖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于1993年在重庆成立,并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其业务涵盖房地产开发、商业运营、房屋租赁、智能服务四大渠道业务,并尝试了养老水城、生产城等创新领域。
自1997年开发第一个住宅项目以来,龙湖,重庆,和园南苑,龙湖已累计开发900多个项目,累计开发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7个项目获得中国房地产综合开发行业最高奖“广厦奖”,2019年签约销售额达2425亿元,继续位居行业前十。
8.新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新城控股集团1993年成立于江苏常州,现在总部设在上海,经过27年的快速发展,成是一个跨越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的综合性地产集团,2020年在中国房地产行业排名第八。截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总资产超过5066亿元人民币。
9.华润房地产有限公司
华润置地(北京)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北京华远房地产有限公司,自成,成立以来,在成共开发建设了近50个房地产项目,如西单商圈开发、西单文化广场项目、京通新城等。2000年,华清嘉园,凤凰城,嘉园,华亭,杨光华苑,京通等公司开发的住宅项目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10.广州富力房地产有限公司
成富力集团成立于1994年,总部位于广州
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成已经成为一个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在酒店开发、商业运营、文化体育旅游、互联网生产和贸易、医疗保健和旅游服务等领域多元化发展的综合性集团。
❻ 以现在的形势来看,2000年或者2005年,做什么生意赚钱或者说买哪只股票。
现在什么生意都不好做,工业制造业都在负债经营,就连餐饮这些收入也下降了30%,股票更是不好做,80%的都是亏损的,虽然近两个月大盘上涨了20%,但是主要是银行股在涨,不过去问问股民,都没赚到钱,钱被国外投资机构赚到了,联中国的基金公司都没赚到钱,所以他们还一致看涨,本人认为是陷阱,建议观望。如果一定要做生意,建议到大城市的高校周边,做特色餐饮,还是能赚到一些钱的,原因有三:1、学校食堂的伙食普遍很烂,一份盒饭8块,吃不到什么东西,你搞个盖浇饭什么的10~15一份,只要味道营养好,生意不成问题。2、学生还是舍得吃的,毕竟吃的不好家长也不同意啊,一般大学生的生活费800~1000,说到底大部分还是吃掉了。3、只要是有特色的吃的,喝的都是能赚到钱的,学生的钱还是好赚,毕竟他们自己没有赚过钱,而且现在的大学人数一般在2~3万,还是有固定的人口基数的,建议可以先做个调研,这个不难。但是做迟的比较辛苦哦
❼ 000024招商地产,2000年初买入500股,为什么现在是720股,两次配股后不应该是这个数!
000024公司2003年有过10送2配3,理论上您应该有750股,出现不足数的可能性是在参与配股时,您账户上的余额只能配到120股。
当时的配股价为8.93,想想看您当时是否不够8.93*300那么多钱。
原则上证券公司应当告诉您的,您也可以回想一下。
补充一点,忘了考虑股改因素:
之前是10送2,您有500*1.2=600
股改是10送2,您有600*1.2=720
那么就是您并没有参加8.93的10配3
以上,谢谢!
❽ 2000年到2005年为什么中国股市是熊市
经济结构严重失衡造成的大量的正负负债,支持着今后更加猛烈的通胀,制约着央行的印钞机2生产成本的日益提高,和人民币升值,从根本上打击这个奴隶经济的赢利能力,3人口数量减少,老年化社会开始出现,用于生存消费增多,而投资能力减弱。这是今后五到十年内无法改变的。4中国经济走弱,企业走入难关,中国股民又将经历一轮回,拯救企业,融资规模加大是必然。这几点决定了中国股市这样一个炒作特点,凡是上了市的蓝筹,大盘股,必然猛烈下跌,新股小盘股必炒。只有短线,没有长线。拿着蓝筹等于五年之内等死,尽管蓝筹的垄断地位会得蓝筹的盈利相对看起来还不错,但是市值过大造成的相对缺钱,会使得蓝筹无法炒作,没有机构会真正关心他们,而成为期指做空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