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融创中国抛售5.54亿美元贝壳股票,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融创中国之选择在6月1日-10月28日(纽约时间)售出融创公司持有的贝壳美国存托股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在需求发展因素以及现实发展因素。首先是融创中国需要将先前持有的贝壳美国存托股票在规定的时间内售出,用此来套现更好地发展公司的聚焦垂直业务;其次是融创中国需要想要优化公司内部的资产结构,以便更好地多元化发展;再者是融创中国作为融资方需要在约定的时间对公司投资股东兑现相应的投资回报,由于资金链的短缺,需要套现售卖先前持有的贝克股票;最后是贝壳股票在一段特定的时间涨幅已经相对饱和,选择此时出售即可以求稳又可以获得相对高的溢利。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分析融创中国为何选择在这段特定的时间抛售所持有的贝克股票。
一、融创中国需要将套现的资金用来专注发展公司的聚焦垂直业务
首先对于融创中国而言,之所以会选择在纽约时间的6月1日-10月28日陆续售出先前所持有的贝壳美国存托股票,主要的原因之一还是来自于融创中国作为一个专注从事住宅以及商业地产综合开发的企业,公司不仅需要至始至终坚持住区域聚焦的战略发展目标,同时还需要兼顾一些高端精品地产领域的投资需求。这也就直接促使了融创中国选择在特定的时间段来售卖所持有的贝壳股票,以此来套现融资,可以将回流的资金用到公司聚焦区域的商业地产综合开发,以及将回流的资金顺带扶持发展一些高端精品的房地产投资项目。
注意事项:融创中国之所以会选择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抛售所持有的部分贝壳股票,主要是来自于融创中国自身的发展需求,同时满足到股东的利益,以寻求更好的发展和合作。同时融创中国现持有的部分未售出贝壳股票,既可以作为公司的保值资产在未来的过程中稳步地盈利,不过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性;同时还可以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再次套现满足公司对于资金链的需求。
Ⅱ 对港股和融创中国的几点看法
闪牛分析:1、先看指数行情:港股在国庆期间突破 2015 年的高点,在没有港股通的情况下,成交量放大,这是非常积极的信号。之前出现九个月连涨,在港股的历史上,这都是排名前几位非常强势的表现,港股牛市正在途中无疑。最终规模能有多大,目前不得而知,边看边观察,但整体指数行情强度比我预计的硬气很多,可以有更良好的期待。
从资金统计数据看,南向资金净流入总量达到 6000 亿资金,放在内地股市规模,这还只是一小撮先头部队,先知先觉的吃螃蟹的人,大部队还在后头。这也是恒生指数能够有正向预期的根本原因:市场参与结构和资金结构在急剧发生变化。这是港股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正面情况,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2、引领行情的板块:内房和汽车是港股这轮牛市的主流板块,逻辑是估值修复 + 成长预期 + 资金青睐,叠加出来的效应,就是板块向上,整体翻倍。
3、个股龙头:$ 融创中国 ( 01918 ) $ $ 中国恒大 ( 03333 ) $ $ 吉利汽车 ( 00175 ) $ 就是这轮行情的总龙头,这点已经不需要分析了,一年十倍,市场走势说明了一切。
牛市 + 主流板块 + 龙头股,这是一个黄金组合,所有买到这些股的人都是市场中的幸运儿,是牛市的赢家。当牛市中,龙头股出现调整,从来都是买入或者加仓的良机,其实我不知道有什么好担心的,前天五个点,昨天七个点的下杀,都是过程中的颠簸,真正老鸟的股民不会在这个时候被颠下去的。
融创的基本面和估值决定了其安全边际,强劲的走势决定了他的时间成本大幅缩短,这是股票投资的黄金标的,黄金时段,我炒股以来,还没见过确定性这么高的标的。
Ⅲ 融创中国4月1日起停牌了,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Ⅳ 地产股票为什么突然爆发了
金融界网2月25日消息 今日A股、港股市场房地产板块集体爆发,A股方面,荣安地产、苏宁环球、嘉凯城、华夏幸福、深深房A、万科A、财信发展、皇庭国际、金科股份、南国置业等集体涨停,港股方面,新城发展、万科企业、宝龙地产、融创中国等涨超10%。
在近日市场广泛传播的兴证全球基金副总经理兼研究部总监董承非1月末的内部交流分享会议纪要中,他表示出了对地产板块的青睐,“银行、地产在我看来是一条路上的资产、最好的地产,保利、万科,在我看来这个股指水平比银行龙头低多了,无论平PE还是PB角度,所以我选择地产。包括分红方面,两个龙头的地产公司的分红比龙头的银行要高多了,所以我没选择银行。不过他也指出,“但我也不会押得太重。”
据基金季报显示,2014 年四季度,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出现在兴全趋势前十大重仓股中,2020 年三季度,万科也挤入前十大重仓股之列。截至 2020 年年底,兴全趋势共持有 9107 万股保利地产和 4935 万股万科。
国信证券指出,截至2月24日,在房地产板块已发布2020年业绩预告、快报的65家公司中,净利润预增、扭亏及略增公司为20家,占已发布业绩预告、快报公司约31%。按2020年三季度末预收款/2019年营业收入观察,房地产板块2020年三季度末的预收款总额是2019年结算收入的1.4倍,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房企业绩锁定性佳,源于销售持续增长,根据克而瑞数据及部分已披露销售公司的公告,2020全年,TOP3、TOP5、TOP10、TOP20房企累计销售额分别同比上升9.1%、7.4%、8.4%、10.4%。展望2021年,即使按最极端情景假设,2020年4季度无销售回款入账,2020年3季度末的预收款在覆盖2020年营业收入增长之后,剩余部分仍能锁定2021年预期营业收入的63%。事实上对于主流地产而言,2020年四季度销售速度并没有停滞,龙头房企业绩仍有较强确定性,我们重点关注的优势房企2020、2021年净利将大概率实现稳定增长。
首创证券认为,从中长期的视角,房地产市场的持续韧性有助于催化中长期行业悲观预期的逐步修复。从估值层面,当前房地产板块估值已隐含了行业空间变小及盈利水平下降的预期,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在政策层面,房企三道红线及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限制了行业融资规模的提升,但地产企业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
Ⅳ 融创中国发布公告将停牌,这究竟是怎么了
目前融创其实走了很多弯路。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掌控出现偏差。2020年,土地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线和主要城市住宅用地供应比例大幅增加,这已经是一个明确的信号。接下来对房企高负债的三条红线以及后续的一些调控政策,进一步传递了政府的坚定决心。融创即将停牌,对整个房企影响巨大。对于融创中国来说,虽然融创中国曾经买过万达的各个产业,但这并不代表融创中国的现金流没有问题。
受此影响,公司股票自4月1日起停牌。公司表示,需要更多时间完成审核工作,原因是近期国际评级机构对公司降级导致的海外贷款相关问题,以及子公司融创地产国内公募债券延期。过去两周,惠誉评级、标准普尔。标普全球评级公司和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都下调了融创的评级,理由是担心该公司的流动性和再融资风险。
Ⅵ 融创中国这个股票怎么样
融创中国股票
处于上涨趋势
主力买盘意图不强烈
Ⅶ 融创中国将停牌:无法按期发布年报,融创最后的结果是否会像恒大一样
这个情况其实很难说,因为融创中国本身的债务压力也非常大,这可能会导致融创中国的业务发展受到影响。
对于融创中国来说,虽然融创中国曾经大手收购万达的各项产业,但这并不代表着融创中国的现金流没有问题。在房地产行业不太景气的时候,很多房地产企业存在一系列的现金流压力,现金流压力优惠转化为债务压力,所以融创中国很有可能会像恒大一样陷入到债务的泥潭当中。
融创中国因为无法按期发布年报而被停牌。
从4月1号开始,融创中国在港交所的股票将会被停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决定,主要是因为中上中国不能按期发布2021年的年度财务报告。有人表示这可能是因为融创中国的业务或现金流出现问题,所以才会发布未经审计的年度业绩。
Ⅷ 2021年融创最近发生了什么
我们预计下半年市场会比较惨烈。
中房报记者 李叶丨北京报道
不少人说孙宏斌变了。证据是,在近几年业绩发布会上,昔日金句频出的“段子王”孙宏斌发言比过去克制、低调不少。
变化的不止发言风格,一向以“拿地大师”“收并购大师”形象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融创中国,也开始喊话“降低风险”“安全第一”。
“我们现在需要安全,如果还像过去一样拿地会吞掉很多利润;目前所有企业无论开什么价都没有办法并购。”8月31日,融创中国召开2021年中期业绩投资人会议,孙宏斌在会上表示。
“融创未来3年第一目标是降低融资成本,我们要把信用评级做到投资级。为此我们不仅仅要降低负债率,还要降低负债规模,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才能把融资成本降下来。”他认为,“三条红线”是合理政策,给出了3年宽限期,是比较务实的指标。
根据融创中国披露的2021年半年报数据,孙宏斌所言非虚,融创中国“三道红线”指标正在持续改善。截至6月30日,融创中国剔除预收款项后的资产负债率约为76%,较2020年底下降约2.3个百分点;净负债率为86.6%,较2020年底下降约9.4个百分点;现金短债比约为1.11。
营业收入方面,截至今年6月30日,融创中国合同销售金额约为3207.6亿元,同比增长约 64.3%;收入约958.2 亿元,同比增长23.9%;毛利约为199.8 亿元,同比增长12.5%;毛利率20.8%,同比下降2.2%;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19.9亿元,同比增长9.4%;核心净利润约为131.5 亿元,同比增长0.8%。
截至8月31日收盘,融创中国报19.9港元/股,涨幅1.95%。
“2021年下半年可能比较惨烈”
2021年年初,融创中国提出了6400亿元销售目标。2021年过半,这个目标实现了一半。
在营收类各方面数据都涨势喜人情况下,毛利率同比略有下降。但根据业绩报告,扣除重估影响,毛利仍处于行业较好水平,毛利约为人民币253.1亿元,毛利率约为26.4%。”
同时,融创中国提供的资料显示,2021年下半年总可售资源超6600亿元,将为业绩增长打好基础。
在众多投资者看来,融创中国完成全年销售目标是大概率事件。
对于2021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孙宏斌略有些悲观。他称,今年上半年市场比较好,下半年市场压力很大,“今年的市场特别像2018年上半年销售比较好,贷款比较难;下半年贷款一样难,但销售大幅下滑,我们预计下半年市场会比较惨烈。”
在孙宏斌看来,2021年下半年市场不好有两方面原因:第一,一些企业压力比较大会降价;第二,国家政策比较坚决,市场对房价有了不上涨预期,加之经济压力比较大,购买力会受到影响。
对于市场上一些企业出现的“暴雷”“资金链断裂”等事件,有投资者呼吁孙宏斌总结一下“暴雷”企业特征。
对此,孙宏斌表示,“要了解别人公司挺难,出现问题的企业其实两年前就已经看到了,问题的出现一定是综合性的,要么是布局出现问题,要么地买贵了,要么战略有问题,要么产品有问题,要么把钱挪走了。”
“如果2017年买的地现在还没卖,现在就亏很多钱了。”孙宏斌表示,很多企业在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买了贵的地,发现一卖就亏钱然后还不卖,我就告诉他们,亏的要赶紧卖,卖了之后干新的事,你留着亏得更多,也不知道在等什么。
“要留出安全边界”
这不是孙宏斌第一次在业绩会上表示要“控制拿地”。不过,说着“控制拿地”的融创中国2021年上半年拿地并不少。据克而瑞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在集中供地中融创共拿地 41 宗,位居全国房企首位,比第二名万科还多 11 宗。
在5月股东大会上,有投资者就拿地问题向融创中国发起提问。对此,孙宏斌回应是,融创通过公开市场拿地规模大概占新增土地储备1/3左右,虽然这几个月拿地数额看上去比较多,但很多项目都有合作伙伴,实际上融创需要投入的资金并不多。
“以杭州为例,融创拿了4块地,其中3宗报价都未达到竞自持阶段,这几块地自持部分最后都由合作伙伴原价拿走,保证了利润空间。此外,4宗地融创整体权益比为52.5%,实际出资一半。”孙宏斌表示。
7月,有报道称,房企拿地销售比不得超过40%,被纳入“三道红线”试点房企已被监管要求买地金额不得超年度销售额40%,统计范围包括公开市场拿地、通过收并购方式获地的支出。同时,有业内人士表示,上述拿地销售比计算依据为权益口径,非全口径统计数据。
根据融创中国业绩报,2021年上半年公司获取权益土储货值2135亿元,权益拿地销售比37.9%,刚好在标准之下。若把时间拉长至一年(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公司权益拿地销售比仅为28.5%。
同时,融创中国表示,2021年下半年将主动控制拿地总量及节奏,审慎获取高质量土地,预计权益拿地销售比控制在20%以内,全年权益拿地销售比预计控制在30%以内。
对于这一拿地目标,孙宏斌表示,“2021年下半年市场压力会比较大,包括融资市场和销售,我们要给自己留出比较安全的边界。如果还像过去一样拿地会吞掉很多利润,我们现在需要安全。”
“不仅要降负债率,也要降负债规模”
会上,孙宏斌还谈到了收并购与负债关系,“目前所有企业无论开什么价,都是没有办法并购的,因为我还要同时并购你的债务。”
关于降低负债,融创中国态度坚决。
“融创不仅要降负债率,也要降负债规模。”孙宏斌称,公司要在3年内将融资成本从目前8%降到5%以内,信用评级做到投资级。
2021年上半年,标普将融创主体评级上调至BB,展望稳定;穆迪及惠誉将其评级展望升至正面。摩根大通也看好融创强劲的基本面、较高的净利水平以及预期将持续下降的财务成本与杠杆水平,维持“买入”评级。全球领先的ESG评级公司Sustainalytics也将融创提升至“低风险”评级,评分位列70家境内参评房企首位。
不过,不愿意并购的融创中国就在今年4月刚花费99.1亿元收购彰泰集团80%股权。据悉,并购项目多达54个总资产超487亿元。
这次收购逻辑是什么?
从数据上看,彰泰作为广西规模最大本土房企,2018-2020年连续3年销售额均超过200亿元,其中2020年广西区域的全口径销售额达到224.5亿元、权益销售金额达到161.4亿元,均位列第一。根据广西2020年商品房销售额4251.5亿元计算,市场占有率约为5%,超过碧桂园位居首位。今年一季度,彰泰继续以47.44亿元领跑,增长预期向好。
至于负债方面,彰泰集团董事长黄海涛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三条线’全部都是绿的,净负债率非常低,只有百分之十几,在银行存的钱比我们从银行借的钱还要多,没有欠政府一分钱,没有任何违约,资金情况也非常良好。”
或许这是孙宏斌打消收购疑虑的原因。
对于2021年下半年收并购市场,孙宏斌却并不看好,“收并购市场目前来看机会很小,因每家企业都有负债上限,并购势必会导致企业负债总额上升,政策虽然没有对房企负债总规模下降有明确要求,但对负债上限是有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