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中免股票还有上涨空间吗
1、中国中免股票价值158倍(TTM),自2020年4月以来累计上涨333.04%,近期股价最高至311.4元/股,仍保持“我要涨”的态势 “超级赛亚人”是从前国旅中解放出来的中国。不过,如果你一边看中国的中国自由保险的财报,一边看它的走势图,恐怕你心里很难不敲几下鼓,因为中国的中国自由保险似乎没有足够的理由。无论是从近几年业绩增长的真实情况,还是从今年三季度的业绩来看,保险崛起“炸天”。当然,过去的表现并不代表未来的成就。毕竟,股票投资是未来。在接受红色周刊记者采访时,部分专业投资者表达了对它的持续乐观态度!其股价大幅上涨的背后,还有私募基金和知名的牛三。一方面是“昂首挺胸”疯狂上涨的“姿态”,另一方面又是一些“惨淡”的业绩状态。那么,免税行业“大佬”股价的大幅上涨是其核心资产价值的表现
1、中国免税是2008年3月由中国国旅总公司和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和部分不动产组成的股份有限公司。可谓是拥有“金钥匙”的企业,生来就拥有稀缺的免税牌照。凭借这一独特条件,于2009年10月,即成立第二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交易。
2、凭借免税牌照的“王牌”,中国免税一路畅行无阻。 2018年至日本免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这也是他们的第二个免税牌照。 2019年也成为全球第四大免税企业,占据中国免税行业80%以上的市场份额。
3、在随后的2019年年报中,中游表示,为避免上市公司与中游旗下子公司发生实质性同业竞争,中旅集团承诺将立即启动将海南自由公司51%股权注入该公司的流程。海南省国资委将其持有的海南自由公司51%股权无偿转让给中国旅游集团后的上市公司。最终,于2020年5月,顺利完成对海棉公司的收购,从而获得第三个免税牌照。
2. 中国中免股票适合长期持有吗
中国中免长线持有是可以的,现阶段需要承受长期的盘整,一年还是两年?为何不选择其它的?但是目前大环境不看好中免的,疫情又加上变异异菌,以及cpi指数低迷,导致业绩是不及预期的,业绩不行,那么现阶段不看好的。基金公司赚手续费都够吃饭了
拓展资料:
1.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免集团”)成立于1984年,是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免税业务的国有公司。中免集团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分享购物的快乐、延伸旅游的享受”的企业使命,发展成为中国免税行业的代表和旗舰企业,是中国最大的奢侈品运营商。
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旅游业的腾飞,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China Duty Free Group)于1984年正式成立,成为唯一经国务院授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免税业务的国有专营公司,按照国家赋予的“四统一”管理政策(统一经营、统一进货、统一制定零售价格、统一制定管理规定),对全国免税行业实施统一管理。
2.中免集团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分享购物的快乐、延伸旅游的享受”的企业使命,从未停止进取的脚步。发展近30年,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设立了涵盖机场、机上、边境、外轮供应、客运站、火车站、外交人员、市内和邮轮9大类型200多家免税店,成为世界上免税店类型最全、单一国家零售网点最多的免税运营商,跻身世界免税运营商前20强,不断引领着中国免税全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近年来,中免集团快速发展,速度远超中国旅游业和世界免税业。中免集团过去5年业绩平均增幅为18.7%,超过世界免税业的平均增速。
未来,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带来的挑战,中免集团将抓住机遇,深挖国人消费潜力。中免集团将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完善惠及行业发展的重要政策,扩大免税业务创新上升空间;做好三亚店、海棠湾等大型免税平台运营及建设,做好未来新型市内店和大型免税商业综合体的研究与规划,带动传统免税行业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大型免税集团的运营能力,提升行业话语权和影响力;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免税市场竞争,中免集团将在港澳台等地区试点开展免税业务,积极参与竞争大型机场和口岸的免税业务,加快境外市场开拓的步伐;此外中免集团将牢牢树立品牌意识,与行业同仁一起合力塑造并自觉维护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免税”大品牌。
2019年5月,中免集团旗下青岛市内免税店、厦门市内免税店双店齐开。
3. 买卖中国中免的股票四万多本金六百多元的手续费正常吗′
肯定不正常啊,按平均价一买一卖,万10手续费,算90元一次吧,含规费等。
但是不正常情况也是会出现的,情况如下:
1、你是否频繁买卖,这是该股整个周期的手续费还是单笔手续费?
2、是否签约的该证券公司的投顾服务,大部分投顾服务是提高手续费标准。比如从万三调到万30,需要查询。
3、开户到现在从没有调过手续费,默认千三或千六,这个证券公司各不相同。
4. 国企的股票为什么不值得投资
我不喜欢投资大型国有企业的股票——虽然说投资上讲究将观点以模棱两可的方式暗示出来,但我认为,在投资大型国有企业股票的问题上,并不需要模棱两可;而作为业余投资者,我也没必要模棱两可。
不符合投资的定义
格雷厄姆和多德在经典的1934年版的《证券分析》一书中指出:
“投资是指根据详尽的分析,本金安全和满意回报有保证的操作。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操作就是投机。”
(来源:格雷厄姆,多德:《证券分析》,海南出版社,2006. 43-44页)
对于大型国企的普通股股东来说,其最大的缺陷就是满意回报无法得到保证,即使在企业经营良好的情形下。下面解释一下原因。
内在的利益冲突
大型国有企业的使命和最大化股东利益的原则是存在显着的利益冲突的。大型国有企业的使命通常是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提供社会需要的产品,维护社会稳定。这并不包括“最大化股东利益”一项。在实践中,大型国有企业经常奉政府之命,以规定价格提供产品,而这一价格水平往往低于正常的供需平衡时的价格水平,这样将减少或损害股东利益。例如,电力等公用事业产品的价格由政府严格管控,此行业的大型国企即使明知因此而微利或亏损,它们也不得不继续生产,最多只能略微降低供给。同一行业的小型国企或民营企业的处境要略好于大型国企,因为它们至少还有停产可供选择。除此之外,大型国有企业还承担着吸收就业以维护社会稳定的使命,特别是在竞争性领域,大型国有企业激烈竞争,但又不能裁员,产能明显过剩,最终导致全行业微利或亏损,但竞争失利者又因维稳而无法退出,大大延长了全行业的困难时期,这对股东来说是非常糟糕的,钢铁业就是一个例子。
最近的一则新闻《国资委:石油石化电网通信向公益型国企改革》(来源:http://news.163.com/11/1212/04/7L20G38I0001124J.html)更佐证了此观点。新闻中,国务院国有资产委员会副主任邵宁表态:
“谈及公益型国企,邵宁指出,此类国企具备四个特征,首先,其产品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基本条件;第二,在经营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垄断或寡头竞争;第三,定价机制由政府控制,该类企业自身没有定价权;第四,企业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应经常承受政策性的亏损。‘在中央层面包括如石油石化、电网、通信服务等领域的企业,而在地方包括供水、供气、公共交通等方面的企业’,他解释。”
这里的意思非常明确,即这些国企是公益性的,可以“经常承受政策性的亏损”,股东利益根本不做考虑。在这个大前提下,投资者为何要把钱投入到不考虑自己利益的企业中去呢?甚至,这些国企是否应上市都存疑。公益性的慈善机构不能上市,公益性的国企上市,有资格么?
综上所述,大型国企的使命和股东利益存在内在冲突,导致股东利益无法最大化,甚至国企掌门人根本不考虑股东利益,导致其并不适合投资。
普通股股东的弱势地位
巴菲特曾经在《通货膨胀如何欺诈股票投资者》中指出:
“美国的投资者已经只拥有D级的股票。A、B、C级股票的拥有者是对企业征所得税的联邦、州、市级政府。确实,那些“投资者”并不拥有企业的资产。但是,他们却获得企业盈利的主要一块。D级股票拥有者把盈利再投入来积累资本。增加的资本所创造的盈利却被政府收走。
A、B、C级股票的另一个诱人之处就在于股票持有者可以不经任何一方投票,就立刻,突然地提高对企业的盈利分成。比如A级股票(联邦一级)只要国会采取行动就行了。更有趣的是,这3个等级的其中一级有时投票决定增加企业过去盈利的分成。1975年在纽约运营的企业就发现自己处于这种可怕的境地。无论何时,只要A、B、C级股票拥有者自己投票决定增加盈利份额,剩下的部分– 也就是留给D级普通股票投资者的部分,肯定减少。
展望未来,长期看A、B、C级股票拥有者投票决定减少自己份额的可能性不大。D级股票能保住自己那一份就不错了。”
(来源:http://barrons.blog.caixin.com/archives/2948)
对于中国的大型国企的普通股股东来说,情况甚至更糟糕,普通股股东大概只能算是E级。排在他们前面的有:
A级:大型国企的管理层;
B级:国税和国家征收的费用;
C级:地税、地方征收的费用,地方维稳的开支;
D级:债权人;
在这样低级别的位置上,普通股股东想扩张他们在利益中分成比例,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他们能保住他们在分成比例中的那一份都难。现成的例子非常多:
在煤炭行业因煤炭价格上涨而获益时,资源税开始征收,并以各种方式逐渐提高税率,导致股东的分成比例降低;
某些有优势地位的国企受政府的维稳压力,被迫兼并效率低下的其他企业,使自身处境困难甚至倒闭,股东受巨额损失,钢铁行业的例子甚多;
有人认为在香港上市,受境外的监管和境外股东的压力,普通投资者能保住自己的那一份分成,但最近的例子告诉我们这也是靠不住的。财政部控股的交通银行2010年经营相当好,其净利润高达390亿元,但在对待普通股股东上,却十分吝啬,其派发的现金红利仅为11亿元,相对于390亿元的利润简直就是九牛之一毛。不仅如此,这11亿元中的5.6亿元还被作为税收上缴给了交通银行的控股股东财政部。上市公司分红时不尽量帮助股东减税,却想方设法设计方案多交税,这么荒唐的分红方式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各位见多识广的资深投资者,你们曾经见过吗?在这里,股东的利益被严重地损害了。即使有香港知名股评人的强力质疑和H股小股东的批判,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来源:http://finance.people.com.cn/bank/GB/15834114.html)。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即使在大型国有企业经营良好,普通股股东的权益也无法得到保障,有随时被剥夺走的可能,这是由于股东的极低的地位决定的。
结论
由于上述原因,我认为大型国有企业股票不值得投资。即使某些人争辩说,有些大型国企股的股价极其便宜,有“交易性机会”,但这种“交易性机会”并不属于投资的范畴,这只能算是投机。如果真的要去做这种投机,也请做出精明的决策,应该着重于找那些毛利率相对低的行业中的经营较规范的大型国企,因为比普通股地位高的利益分成者暂时还不会提更高的分成要求,并且此时这家企业的使命和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要求暂时还没有冲突:它们都要求更高的利润。对于毛利润特别高的行业,则应该回避,因为随时可能有地位高的利益分成者要求更高的分成比例,股东只能打碎了牙往肚里咽。
对于小型的、处于和民企激烈竞争环境中国有企业,我认为还是值得投资的,但这仍然需要仔细地分析。当然,这样的小型国企最好还是民营化,由此才可解除其体制上的禁锢,释放盈利潜力。
5. 我买的中国中免股票,为什么买入的净值底,还是赔钱呢
不太清楚你怎么会出现这个问题,你有没有在亏损的时候减仓呢,如果买入以后一直持有,不可能亏钱的。如果有疑问,建议你直接找你证券公司的客户经理,系统不会给你算错的,可能是哪个地方理解有误。
6. 中国中免股票今天为什么大跌
1、中国中免非常刺激,两天下跌18%,抵消了过去一个月的涨幅。这两天消息很多,但无非是中国豁免第三季度业绩低于预期。其实如果只看三季度的财报就不错了,利润也实现了同比增长。当然,净利润中有很多水,包括租金返还、税收减免等。如果去掉这些,第三季度中国免税的利润应该会很糟糕,而且和去年相比也有明显的下降
1、周五晚间,中国中免发布了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告。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494.99亿元,同比增长40.87%,归属于该公司的净利润为母公司为84.91亿元,同比增长168.35%。然而,该公司第三季度的收入同比下降。数据显示,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39.73亿元,同比下降11.73%,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1.32亿元,同比增长40.22%。
2、中游是中国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是一家以旅游零售业务为主的大型股份制企业,注册资本1952475544元。公司成功入选上证50、富时中国A50指数,先后荣获“金牛100强”、“公司价值100强”、“管理团队10强”、“资本品牌100强”、“资本品牌100强”等奖项市值管理业绩”和上市公司“最佳A股上市公司”。
3、最新消息显示,中国中免下跌10.00%,最新股价为241.61元,总市值为4717亿元。我们喜欢的股价走势基本上是6-8月连续两个月下跌。 直到9月初,股价才回升。 所以我认为股价也完全包含了8月份业绩下滑的预期。 因为它是一张清晰的卡片。 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即使不去海南研究,也一定会听电话会议的
7. 中国中免,酒鬼酒,比亚迪这3只股票未开通创业板能买吗
这三只股票未开通创业板可以买的。这三只股票不是创业板的,中国中免是上交所的,酒鬼酒,比亚迪是中小板的。
8. 比亚迪,酒鬼酒,中国中免这三个股票未开通创业板能买吗
摘要 不可以的,但是你可以申请开通创业板,资者申请参与创业板市场的流程大致分为四步。
9. 中国中免股票是做什么的
中国中免股票原是中国国旅。更名日期为2020年06月12日,更名前叫中国国旅股份有限公司,更名后叫中国旅游集团中免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旅游集团中免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旅行社业务种类最为齐全的大型综合旅行社运营商,集旅游服务及旅游商品相关项目的投资与管理,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的开发、改造与经营,旅游产业研究与咨询服务为一体的大型股份制企业。
(9)中国中免股票308还值得投资吗扩展阅读:
中国旅游集团中免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旅行社业务和免税业务。
1、旅行社业务:主要包括入境游、出境游、国内游、票务代理和签证等传统业务以及旅游电子商务、商务会奖旅游、海洋游船、旅行救援等新兴业务和专项旅游业务;免税业务主要包括烟酒、香化等免税商品的批发、零售、品牌代理等业务。
2、免税业务:在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柬埔寨等地设立了涵 盖机场、机上、边境、客运站、火车站、外轮供应、外交人员、邮轮和市内九大类型240多家免税店,在大连、上海、青岛、深圳、北京、三亚和香港建有覆盖全国的7大海关监管物流中心。
参考资料来源:中免集团官网-公司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