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全球股市 > 中国人寿股票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人寿股票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2-07-26 09:17:04

‘壹’ 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这两只股票哪个更有投资价值

这两只都不错,买那支都会挣。
中国人寿(601628):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保险资产管理者和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公司的总资产规模达6853.67亿元,投资资产规模达6517.47亿元。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分别为3.26%、3.93%和5.50%。二级市场上,该股近期强势上涨,短线仍有冲高可能,逢低可关注。
公司2006年在寿险市场的占有率为46%。具有无可比拟的规模优势,且在成长性更好的欠发达省市和农村市场有广泛布点。预计未来5年的年回报率接近20%,且加息将增加公司利息收入提升内在价值。目前走势为楔形整理后向上突破,可跟进。
作为一家拥有国内寿险市场近半壁江山的人寿保险公司,公司2005、2006年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44.1%、45.27%。中国人寿的品牌深入人心,在二三线城市和广大县及县以下城镇都有分支机构,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能够较好的控制公司宣传和其他市场开拓的费用,而且保费收入稳定。国元证券陆航采用国际保险业广泛应用的内涵价值法来估值,得出公司2007-2009年每股评估价值分别为41.05元、59.74元、87.40元,鉴于中国人寿的特殊地位,给予其一定的流动性溢价,短期目标50元,一年目标价68元,三年目标价100元。给予“强烈推荐”的评级。
中国人寿是中国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其投资的已上市公司股权截止到2007年6月22日,账面增值了213.94亿元,如果限售股权流通后其投资收益计入每股收益,则按发行后摊薄股本计算每股收益可增厚0.76元。公司业务结构明显改善,促使内含价值不断提升。中国人寿上市后的业务结构调整策略已见成效,保障类寿险产品和期缴保费比例都出现了明显上升,在增强公司未来保费增长稳定性的同时,也降低了业务对资本市场波动的敏感性。公司配置在股权投资方面的资金,受益于资本市场的好转获利颇丰。企业债将会加速发展,且中国目前依然处于加息周期中,未来基准利率有望逐步上调,而人寿资产中80%左右为债券,故投资收益率将稳步提升,杠杆效益将在未来几年体现的淋漓尽致。
中国平安:
公司经营区域覆盖全国,中长期业务发展远景较为清晰,国际化的管理团队及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公司规避经营风险,值得投资者长期拥有。
中国平安 (601318)公司经营区域覆盖全国,以统一的品牌向客户提供包括保险、银行、证券、信托等多元化金融服务的全国领先的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中期趋势良好。
公司建立了以保险为核心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业务覆盖寿险、财险、银行、信托和证券等多项金融服务业。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拥有大量银行存款,一旦加息甚至是取消利息税将直接获益。加息对公司利大于弊,新增投资回报相应上调,可以解决高利率保单的问题。银行加息后对公司的银行存款及债券收益率会提高,扩大了保险公司可享有的息差收益。

‘贰’ 跪求一篇关于股票的论文,至少1000字,题目如下,急急急!!!!

最近一份针对中国内地A股投资者的调查发现,7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正投资一个泡沫,这与多数外国观察人士的看法相符。

据称,按照一种标准计算,中国内地A股市场的市盈率高达70倍。更糟糕的是,据说30%的收益来自于投资收益(即股票交易),实际上成了一个巨大的“庞氏(金字塔)骗局”(Ponzi scheme)。

上述问题加上中国内地“有问题”会计操作的名声,以及未来两年1.3万亿美元非流通股解禁带来的威胁,难怪内地A股市场目前从高点下跌了约36%。

那么,当前A股市场的调整是否只是大规模抛售的第一阶段呢?这种可能性不大。

事实上,根本就难以找到有关泡沫的证据。以估值为例:按照2008年的一致收益预期衡量,基准的沪深300指数(CSI 300)目前的市盈率为23倍。这不算便宜,但远不到我们所认为的泡沫估值,并且低于其30倍市盈率的10年平均水平。既然股价回调25%,70倍市盈率是怎样跌到23倍市盈率的呢?首先,看跌的股评人士关注的是规模较小、但价格更高的深圳股市,并回顾其过去12个月的表现。其次,2007年的业绩增幅为48%,而市场人士普遍预计今年业绩将增长32%。

尽管考虑到全球经济放缓,32%似乎是个雄心勃勃的数字,但其中7个百分点来自于一次性退税,而中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5%左右,25%的税前利润增幅是可能实现的——当银行、石油和大宗商品成为主要驱动力时更是如此。

对那些投资收益又该如何看待呢(如今投资收益想必已成亏损)?事实上,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30%的数字带有误导性,因为“投资收益”包含所有来自合资公司和关联企业的营运收益。剔除这些收入,我们发现,仅有9%的非金融收入来自于某种形式的资产重新估值。

我们对于这些数据能有多大的信任度呢?占沪深300指数市值70%以上的成分股公司,目前由“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使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进行审计:中国内地的会计过失风险,目前并不高于其它新兴市场。

可能令A股市场面临厄运的最终问题,是非流通股的解禁,以及当前非流通股股东大举涌向市场所构成的威胁。

不过,迅速检视一下自2006年以来已经解禁的A股,结果表明仅10%的非流通股确实流入了市场。事实上,75%以上的解禁股属于政府。他们同时抛售这些股票的可能性非常小。一种可能性大得多的情形是政府本身提供的——即政府将控制股票发行供应量,以继续培育一个健康发展的市场。

的确,增加股票供应量对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市场至关重要。A股历来估值水平颇高,因为中国内地流通股市值与GDP和储蓄的比率,仍远低于其它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的水平。

换言之,相对于来自储户的高“需求”,目前股票“供应量”并不充足(特别是考虑到目前实际利率为负的现状)。未来数年,股票的供求水平均可能迅速上升,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较高的波动性。

这些情况对于国际投资者有影响吗?鉴于占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中国指数(MSCI China) 72%市值的成分股公司已在香港和上海两地上市(该比例每月都在上升),答案是肯定的。香港投资者密切关注A股上市公司的价格走势,近来A股市场回调,是MSCI中国指数相对于其它新兴市场表现欠佳的重要原因。

‘叁’ 哪位大哥帮帮忙

湖南人身保险市场新险种销售情况分析

2004年至2005年1季度,湖南省寿险公司共实现保费收入117.13亿元,新单保费收入70.1亿元,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59.9%。湖南人身保险市场在销产品500个,其中2004 年起首次在湖南市场销售的险种72个,新险种保费收入8.8亿元,占寿险新单保费收入的12.55%。新险种中,有46个险种无保费收入。

一、新险种销售基本情况

(一)险种间保费收入不平衡。《平安聚宝盆两全保险(A)》、《平安智富人生终身寿险(万能型A)》、《平安智富人生终身寿险(万能型B)》、《太平洋红利发两全保险》、《国寿康恒重大疾病保险》、《国寿鸿丰两保险(分红型)》及《国寿鸿裕两全保险(分红型)》等7个新险种保费收入为8.52亿元,占全省新险种保费总收入的96.8%。其他新险种保费收入较少,部分新险种无保费收入。

(二)公司间新险种保费收入不平衡。新险种保费收入主要集中在平安人寿、中国人寿两家公司。其中,中国人寿湖南分公司新险种保费收入76848.16万元,占全省新险种保费总收入的87.4%;平安人寿湖南分公司新险种保费收入8030.28万元,占全省新险种保费总收入的9.2%。

(三)健康险产品适销不够对路。健康保险是目前社会需求较旺的业务领域,但新推出的23个健康保险产品中,有22个产品的保费收入在40万元以下,有7个新产品无保费收入,11个产品保费收入不足5万元。

(四)分红型产品热销。新推出的5款分红型保险产品保费收入72033.8万元,占新险种保费总收入的81.88%。尤其是《国寿鸿丰两全保险(分红型)》及《国寿鸿裕两全保险(分红型)》两个险种保费收入累计达71355万元,占新险种保费总收入的81%。

二、新险种销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司推广新险种的力度不够。不同保险公司间的新险种销售业绩相差很大,除了险种本身原因外,公司对新险种推广的支持力度、推广策略不同是导致这种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公司推出的新险种虽多,涉及健康险、意外险、年金保险、定期寿险、分红险等业务,但由于销售策略、推广力度、宣传方法等方面存在差距,销售业绩不好,有的险种甚至 “养在深闺无人识”。

(二)产品开发的针对性不强。保险公司在开发产品时,没有细分市场,产品开发的针对性不强。一是对人群的针对性不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对老年人的关注日益提高,这里蕴含着巨大的保险需求,而湖南省内新开发的72个新险种中,没有针对老年人设计的产品。二是对地域的针对性不强。首先,新险种没有一个是针对县域保险设计的。其次,新产品的开发权归总公司,产品开发后在全国销售,忽视了地域之间在风俗习惯、保险意识、消费水平、风险承受能力、经济发达程度等方面的差距,同一产品在全国各地销售的情况大相径庭。三是险种的针对性不强,新险种中有3个是针对少儿开发的,其中2个长期健康险,1个传统寿险,而在意外医疗、教育、婚嫁、就业等方面则没有开发新险种。

(三)热销产品的保障功能不明显,偏离了保险本意。《国寿鸿丰两全保险(分红型)》及《国寿鸿裕两全保险(分红型)》两个分红型产品占新险种保费收入81%,但保险期限较短,最长期限为10年,且均为保费趸缴型。这类产品对于公司冲击保费规模有较大作用,但不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改善居民的消费习惯。最重要的是,其内含价值低,保障责任不突出,实际上是储蓄替代品,偏离了人身保险的本意,不能发挥寿险应有的优势。

(四)销售渠道有待进一步理顺。从新险种保费收入的渠道看,个险销售和银邮代理仍是保费收入的主要来源,团险销售呈萎缩之势,专业中介的作用远未得到发挥。其中,团险保费收入仅26.08万元,在新险种保费收入中占比不到万分之三。团险业务萎缩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国家政策调整,禁止党政机关用公款投保商业保险,企业为职工投保团险要交个人所得税;二是企业年金政策出台导致许多企业持币观望;三是公司对团险管理乏力,如有的公司全省团险销售队伍不到20人,公司在费用上对团险业务支持力度不够。银邮代理渠道保费收入约4亿元,绝大部分集中在人寿湖南分公司。由于保险产品雷同,公司在争夺银邮代理渠道时只能靠价格竞争,以低价格来吸引消费者,提高保费规模,为支付代理手续费提供依据。另外,银行代理的保险产品与银行自身的储蓄产品相似或相近,公司只能靠提高手续费、支付各种形式的激励费、报销费用等措施来调动银行、邮政积极性,在银行和邮政冲刺自身揽储任务的时段,银邮代理保险的保费规模便迅速下降甚至无保费收入。此外,专业中介作用远未发挥,除《国寿鸿丰两全保险(分红型)》产品有部分专业中介保费收入外,其它保险公司没有来自专业中介的保费收入。一些保险公司并不将专业中介列为销售渠道,有的甚至认为专业中介是在与公司抢生意;有的保险公司任意拖欠专业中介公司应得的手续费,导致双方代理关系恶化或终止,既阻碍了中介公司的发展,也影响了自身销售渠道的拓展。

(五)健康保险的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2004年以来,有23个健康保险新险种上市,占新产品的31.9%。这些健康保险产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附加险多,主险少,有15个附加险,8个主险。因为附加险不能单独出售,因此限制了健康险的销售面。二是一年期的短险多,长期险少,有18个短险,5个长期险。就公司而言,短险便于管理,风险易于控制,且效益较好;但对客户而言,保险意识较强、有一定经济实力且目前身体健康的人大多选择购买长期健康险,且重视保险计划的完整性;而保险意识不强的客户总认为短期险“不划算”,要么不买,要么已有患病迹象才购买,加上误导现象,理赔引发纠纷较多,影响了保险业整体形象。三是重大疾病保险多,一般疾病保险少,有13个重疾保险,3个住院医疗保险,7个一般疾病保险。一般而言,一个人患重疾的机率并不大,尤其当人在青壮年时期,没有人会为了预防重疾去购买多种重疾保险,保险意识强的人买上一种保险有所防备也就够了,一般疾病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六)与全国新险种销售情况存在较大差距。一是产品数量的差距。各人身保险总公司开发的大部分新产品未在湖南保险市场销售。2004年以来,全国寿险行业共开发新产品800多个,在湖南设有分支机构的保险公司共开发新产品428个,但只有16.8%的新产品在湖南销售。二是经营理念的差距。健康保险新的管理理念还未进入湖南保险市场,如2004年出现的“第三方管理式团体健康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只为投保团体提供医疗费用管理服务,赚取管理费用,不承担保险风险,采用账户式管理,单独建立个人账户、公共账户或是同时建立两个账户,但这些产品均未在湖南销售。

三、关于推动新险种销售的建议

(一)采取多种手段,促使公司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一是要营造良好的新产品开发环境。由行业协会牵头,组织各种形式的新产品推介活动,普及保险知识,增强人们的保险意识,开展行业性新产品开发竞赛活动,扩大保险企业和产品的影响,树立保险业良好的整体形象,形成公司品牌特色。二是要加强对计生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基础数据的收集,引导公司适时开发新的养老保险产品。三是要引导有条件的保险公司针对农村、农民的消费特点、收入状况、保险需求开发适合的保险产品。应有行业协会牵头,整合行业资源,加强针对“三农”的基础研究,为保险企业开发新产品提供支持。同时,将农村营销员资格管理与农村新产品开发挂钩,根据公司开发的新产品特点对农村营销员资格实行差异化管理。另外,还要专门设立针对农村产品开发的精算资格考试,促使保险公司加大针对农村新产品开发的队伍建设。

(二)建立新产品开发的激励和保护机制。一是通过立法建立保险新产品开发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二是建立行业保护机制,对新开发的保险产品实施一定年限的保护期。

(三)改善对健康保险的管理。一是集中行业资源,编制健康险疾病发生率表;二是鼓励数据收集,加强市场细分等基础性建设;三是积极推动医院与公司合作,共同防范风险;四是协调地方政府,加强对健康保险的管理。

(四)关注保费过度集中带来的风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如果过度集中于几个险种,会带来较大的风险:一是容易造成阶段性的给付高峰,带来资金流压力,影响业务的稳定性。二是如果在销售过程中,展业行为不规范,存在误导、欺诈现象,或是因选择客户群不当,引起集中退保,将直接影响公司的稳健经营,甚至影响社会稳定。三是如果公司保费集中于几个期限短、保费趸缴的分红产品,将直接影响公司可持续发展,甚至动摇保险业的根基。因此,应密切关注保费高度集中于几个险种的公司,必要时出具监管建议书予以提示。通过灵活运用风险评估、内含价值评估、新闻评论等手段,引导公司注意控制风险,推进险种结构调整。

(五)加强对销售渠道的管理。首先,要加强对团险的管理。一方面要促使公司自身加强管理,适时开发新的团险产品,加大对团险业务的费用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对团险营销队伍的管理,注重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在规范团险业务时要考虑如下问题:一是团险业务的定位,究竟什么是团险业务,团险业务与个险业务之间的标志性界线是什么;二是监管部门对团险业务的监管重点究竟是什么;三是行业代办团体业务中,如何解决借助行政权力开展保险业务与无资格代理的矛盾,如保险公司借助交警部门销售驾驶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险公司借助建设主管部门销售建筑工程意外伤害保险等。其次,支持专业中介机构的发展。一是政策支持,降低专业中介的准入门槛,使专业中介公司在竞争中成长。打击保险公司恶意拖欠中介代理费的行为,在规定专业中介公司必须及时向保险公司划转保费的同时,还要规定保险公司支付代理手续费的期限。二是改革营销员的管理体制,促使保险公司的职能逐步转向产品开发、核保核赔、售后服务、品牌建设等方面,而将展业、勘查等职能交给专业中介公司,以促进中介市场的繁荣。

(湖南保监局)

【作者: 黄老师】【访问统计:4】【2007年01月30日 星期二 22:01】【注册】【打印】

‘肆’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股票的技术面分析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股票、基金、企业债、金融债、国债、存款、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伍’ 请问中国人寿2010年9月到2010年12月股票基本分析.国内外政治经济分析.金融市场发展分析股票政策分析

近两周内缺乏资金关照;从一天盘面来看,盘中抛压仍大。最近几天股价短线正在下跌,不宜抢反弹;该股近期的主力成本为28.35元,股价在成本下方运行,未来难有表现;本周多空分水岭28.39元,股价如运行之下,需警惕;股价仍处于熊途;

‘陆’ 毕业论文-保险资产证券化

论保险投资资产证券化
【原文出处】保险研究·论坛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407
【分 类 号】F104
【分 类 名】统计与精算
【复印期号】200405
【作 者】安洪军/毕姝晨
【作者简介】安洪军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毕姝晨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计财部,上海 200120
【内容提要】过低的保险投资资产证券化程度,既不利于提高保险资金的流动性和收益性,也不利于加强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有效联系。本文先对我国保险投资资产证券化程度进行了现实考察,然后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保险投资资产证券化程度过低的风险,最后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相应建议。
【摘 要 题】精算
【关 键 词】保险投资/资产证券化/资产负债管理
【责任编辑】代金
【参考文献】
1 胡文富.我国保险业做大做强的策略[J].保险研究,2003,(10).
2 吴定富.保险资金运用与债券市场发展——在“债券市场发展:机遇与挑战”国际论坛上的讲话[R].2003-12-12.
3 江生忠.中国保险产业组织优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01.
4 马克·J·洛.强管理者·弱所有者——美国公司财务的政治根源[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128.

一、我国保险资产证券化程度的现状考察
首先,我国保险资产证券化总体程度低。这里我们所说的保险投资资产证券化仅指保险公司持有的证券化资产情况,由于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和比例的限制,我国保险公司所持有的证券化资产主要包括国债和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债券和金融债等主要投资形式。从国际发展的趋势看,20世纪80年代后期,保险资金运用的资产证券化趋势不断加强,美国保险公司证券化资产已超过80%[1]。
而我国最近5年证券化资产占保险公司资产总额的比例平均仅为38.84%(见表1(表略))。显然,过低的保险资产证券化程度大大降低了保险资金的收益性和流动性。
其次,保险公司证券化资产结构配比不合理。在保险公司证券化的资产中,投资于风险性资产(非国债投资)的比例过低,主要以收益率低的国债投资为主。根据表1数据显示,我国保险公司持有包括证券投资基金在内的非政府债券资产占整个资产总额的比例过低,最近5年非国债投资额占保险资产总额的比例平均为17.70%。单就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比例而言,平均只有3.85%左右。与此同时,我国1999年~2003年投资于安全性很高的国债的资产占投资总额的比例平均高达55.4%,在投资管制最严格的1999年,这一比例达到76.1%。
第三,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存在着不协同因素。目前,资本市场体系本身无法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多层次需求,尤其是满足保险市场的资产证券化需求能力低,造成保险资产证券化途径限制。如:保险公司可以购买企业债券比例虽然在不断提高,但是公司债券和金融债券每年发行只有几百亿元,与保险公司每年资产增加额相比,许多保险公司处于“吃不饱”的状态。也就是说,现行市场投资工具与保险资金运用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项目在法律上没有障碍,基本上同发达国家一样,各种项目均可投资,但由于我国市场发育还不成熟,难以兼顾和保障保险资金运用的稳健性、安全性和收益性三原则,难以找到保险公司资产与负债相匹配的投资工具。其后果是,虽然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限制一直是呈放松的趋势,但是银行存款占保险资产总额的比重却没有下降的趋势。在保险公司可以运用的资金中,50%以上是以银行存款的形式存在的。截止2003年10月末,银行存款已经接近于保险公司资产总额的一半(见表2(表略))。这意味着保险业从居民储蓄中分流出来的资金一半以上又重新回流到银行,需要通过银行进行“二次交易”后再融资出去,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也增加了银行风险[2]。
最后,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水平不高,资产证券化收益率较低。近几年保险资金以年增长率30%的幅度保持持续增长,而年收入率却不甚理想。如2001年全国保险资金平均收益率为4.3%,而2002年仅为3.4%,2003年上半年中国人寿透露,其半年收益率为1.86%,特别是随着占最大比例的银行协议存款利率的走低,保险公司不能通过投资增加利润,保险资金的收益率面临较大挑战。
二、我国保险投资资产证券化程度过低的风险分析
首先,我国保险业已经进入了保险投资弥补承保利润亏损的阶段,保险公司的损益随保险投资的波动而波动。从近几年保险业发展趋势来看,业务竞争日趋激烈,承保业务范围越来越宽,承保责任不断扩大,保险费率常常被压至成本线以下,其直接后果必然带来保险公司承保业务盈利甚少,甚至亏损,所以保险公司的利润主要是由投资利润决定的。从1999年起,我国主要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连续四年超出利润总额(见表3(表略)),说明我国保险业事实上已经提前进入了保险投资弥补承保利润亏损的阶段,投资收益业已成为各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除个别保险公司和个别年份外,国内主要保险公司对投资依赖程度均超过了100%。在此背景下,如果不及时消除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和比例对保险资金流出保险业追逐利润的限制,则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都难以扩大。
其次,由于资金运用能力和资金运用环境的限制,目前我国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度较低,保险业的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比上资产总额)明显较低。从表4(表略)可见,目前我国主要保险公司的资产利润率平均在1.45%左右,并呈现出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已经从2000年的1.67%下降为2002年的1.45%),而法国安联、日本生命、美国国际集团等保险公司的资产利润率均在10%以上[3]。
再次,在放松保险管制过程中,由于缺乏对保险管制放松的范围和次序上的把握,我国费率市场化的步伐明显要快于投资管制放松过度,其后果是,在投资收益尚不能以更大比例弥补承保利润下降缺口的条件下,保险公司面临较大的利润实现压力。从财产保险市场看,2003年年初,监管层进一步以车险费率为代表放松控制后,保险公司仍然坚持以争抢市场份额为导向,费率水平已经出现进一步向下调整的趋势。可见,我国保险市场日趋激烈的价格竞争迫使保险价格水平进一步下降,导致某些险种的保费低于保险成本,导致整个保险业只有较低的回报。因此,保险业的资本比率(资本与资产比率)在下降,保险公司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在加大。
第四,在政府强化偿付能力监管的背景下,保险公司将面临着较大的资本金缺口,伴随着保险费率水平和保险公司赢利能力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使得保险公司目前很难获得充足的利润来支持资本化,保险公司的融资成本事实在加大。可以说,资本金严重不足是困扰我国保险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招股书中公开披露的信息,其上市集资的目的就是解决资本金不足所形成的偿付能力缺口。按照监管要求,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偿付能力应该为59.43亿元,而上市前的实际偿付能力仅为28.02亿元,偿付缺口达到31亿元。实际上,我国计划在海内外上市的保险公司大都是为了解决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国保险投资资产证券化程度过低的风险日益显现,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经营的稳定性,关系到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同时,狭窄的资金运用渠道限制了保险功能特别是资金融通功能的发挥,削弱了保险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的作用。保险公司资产与负债严重不匹配,包括资产与负债的期限不匹配,预期资金运用收益率与保单预定利率不匹配等,不仅不利于化解寿险利差损等已有风险,还可能产生新的经营风险。
三、提高我国保险资产证券化程度的对策建议
第一,从发展债券市场来寻求提高保险资产证券化程度的突破点。在许多保险业发达国家都出现了保险公司大量持有各种债券的趋势,而股票在资产中所占的份额并不高,这种现象背后的机理是债券的收益性、流动性和风险性的组合比较适合保险资金运用的要求。“即使法律不限制人寿保险公司的投资,它们也经常更偏向于债务投资而不是资本投资。当保险公司的付款义务经过保险统计的计算被确定后,保险公司会更倾向于用投资回报来履行它们的义务。债务与资本相比能更好地履行它们的义务。保险公司的利润将会来源于它们类似债务的义务和它们的债务投资之间的利差。”[4]。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品种发育很不平衡,公司债券市场品种和规模都不够发达,而市政债券及其他类债券到现在还是空白,无法满足保险公司的投资需求。因此,提高保险投资资产证券化程度必须从债券发展中寻求突破,尽管这种突破似乎超出了放松保险投资限制自身的界限。
第二,稳步推动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股票市场。从国际发展的趋势看,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投资比例占市场的份额相当可观,美国占20%,日本占34%,英国占60%。从投资回报水平看,仅美国过去20年的平均收益就达到10.2%[5],这表明股票市场为保险公司带来了较高的回报。目前,我国保险公司还不能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只能通过证券投资基金间接入市,受基金规模等限制,我国保险资金进入股市的比例较低。我国股票市场无论市场收益率,还是发展潜力都要比发达国家前景广阔,而缺少了保险公司这一重要的理性投资者,股票市场的发展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支持保险资金以适当的比例直接投资股票市场,使之成为股票市场的一支主导力量,必将促进保险业的稳步发展。
第三,保险公司要适度进行长期战略性投资。保险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一是应当战略性投资于那些有稳定经营历史、财务稳健、经营前景广阔、经营收益好的上市公司;二是应更注重未来5到10年和更长期限的投资收益,积极参与那些风险小、期限长、收益高的重大基础设施、支柱产业等定向融资项目;三是应当充分利用香港活跃的银团贷款市场等离岸金融市场,积极寻找其他海内外中长期投资项目。
第四,保险公司要加快推进产品创新。保险公司的新产品开发在保证保险产品满足客户保障需要的基础上,在产品设计和定价等方面可以以自身的投资能力适度的与资本市场相互关联。
第五,应加快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提高保险投资资产证券化程度,既是提高证券投资比例过程,也是保险公司优化资产负债管理的过程。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必须因产寿险不同而不同,产险业投资的资产要求的流动性优于寿险,而寿险的投资资产的盈利性和安全性要优于产险业。例如,根据目前国内寿险产品业务的来源不同,寿险资金的性质可以分为三类,分别对应着传统产品、传统分红产品、投资连结产品等不同类型的产品。传统产品由寿险公司自己承担资金风险,享受盈余。这类产品应投资于风险小的资产,比如国债、信用高的中小企业债、金融债等。而其他两类的产品性质又决定其资金可以采取更灵活的方式运用。所以,保险公司要按资产负债合理匹配及风险控制原则,按照不同的资产和负债在数额、期限、性质、成本、收益等方面的对称匹配关系,制定投资的工具和范围,以及相应的投资比例,以最佳的合理投资组合获得较高的收益。
第六,扩大可运用资产总量,盘活存量不良资产。由于经营的历史原因,目前我国主要大的保险公司都存在大量的不良资产。这些资产的存在不仅影响保险公司整体资产质量和可运用资产总量,也制约了保险市场的发展。目前,可以适当借鉴我国国有银行化解不良资产的做法,或成立单独的管理机构拨离这部分资产,或者采取合理的价格以不良资产证券化形式出售,在资本市场融通资金的同时在资本市场进行投资。

‘柒’ 求一篇对当前中国人寿这支股票的分析论文

实际上你直接去找券商对于中国人寿的分析报告就是对于它最合适的评价了,我找了申银万国2010年4月对于中国人寿的下调评级的报告给你,你自己看吧。
------------------------------------------------------------------
中国人寿09年新会计准则下实现净利润328.8亿元,对应每股收益1.16元,同比增长71.8%,每股净资产较08年底的6.15元增长21.3%至7.47元,基本符合预期。一年新业务价值177.13亿元,同比增长27.2%,基本符合我们28%的预期,略低于市场预期。09年内含价值2852亿元,较08年底增长18.8%。

会计准则变更对报表的影响符合预期。中国人寿2009年报是首份公布的按照新会计准则编制的报表,重点关注评估利率的变动,中国人寿重新厘定准备金评估利率假设,较前略有提高。会计估计变更减少2009年寿险责任准备金80.20亿元、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0.65亿元,增加税前利润80.85亿元,即从336亿元增加24%至417亿元。再以08年报表为例,净资产较调整前上升29%,EPS较调整前增加89%,内含价值报告仍按原标准编制。如我们预料,变更后的A股保险报表更接近此前H股报表数据。

产品结构改善,新业务价值增长27%,略低于市场预期。中国人寿受产品结构调整影响,09年保费增速下降,新准则下已赚保费2750亿元,较08年微增3.7%。结构调整效果显着,2009年首年期交保费占长险首年保费由08年的21.4%提升至25.4%,10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占首年期交保费由2008年同期的38.3%提升至49.7%。09年新业务价值177亿元,较08年增长27.2%,基本符合我们28%的预期,略低于市场预期,究其原因,主要是从08年下半年结构调整已经开始从而基数较高,拉低了全年增速。2010年中国人寿将持续结构调整,公司计划保费增长5%以上,从一季度情况看,公司个险新单保费增速略有放缓,预计10年NBV增速在15%左右。

总投资收益率5.78%,低于我们预期。09年实现总投资收益644亿元,总投资收益率为5.78%,略低与预期。中国人寿09年投资资产达11721亿元,较08年增长25%,债权型投资由08年的61.43%降低至49.68%,股权型投资由08年的8.01%提升至15.31%,分享了股市上涨收益,2009年可供出售资产浮盈达206亿。2010年的投资收益料难超越09年水平,预计总投资收益率5%左右。

采用内含价值分析的公司合理价值为31元,下调评级至“中性”。公司业务增长趋势和质量良好,目前股价对应2.7倍PEV和26倍新业务倍数,有所低估但幅度不大,股价上涨空间小于其他两家保险公司,下调评级至中性。

‘捌’ 中国人寿保险行业特征分析

主要写一下主要的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以下供你参考:
转载: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计划为依据,制定计划总是在个人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的基本要求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3.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总结的注意事项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2.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3.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总结的基本格式1、标题2、正文开头:概述情况,总体评价;提纲挈领,总括全文。主体:分析成绩缺憾,总结经验教训。结尾:分析问题,明确方向。3、落款署名,日期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玖’ 帮帮忙:谁能提供10个关于<保险法>论文的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1]杨松. 新保险法修改的主要内容浅析[J]. 红河学院学报, 2004,(02) .
[2]何杨彪. 试论新《保险法》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J].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4) .
[3]黄曼妮. 关于新《保险法》不可抗辩条款的思考[J]. 黑龙江金融, 2009,(09) .
[4]方志平. 试论新《保险法》背景下寿险的合规营销[J]. 上海保险, 2009,(04) .
[5]胡滨. 新《保险法》——彰显被保险人的利益保护[J]. 中国金融, 2009,(06) .
[6]李斌. 新《保险法》更注重投保人权益[J]. 新财经, 2009,(05) .
[7]袁建华. 2009新《保险法》的显着特点与实施效果预测[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09,(09) .
[8]夏益国. 中国保险业规范发展的新起点——写在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实施之际[J]. 中国保险, 2009,(09)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钟诚. 浅析新《保险法》的修订内容[J]. 北方经济, 2009,(14) .
[2]熊悠云. 浅谈保险企业如何应对新《保险法》带来的巨大挑战——基于风险管理的角度[J]. 经营管理者, 2009,(16) .
[3]李莎,符芸榕. 浅析法律对保险经营的影响[J]. 技术与市场, 2009,(09) .
[4]胡滨. 《保险法》修订及其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J]. 金融与经济, 2009,(08) .
[5]李然. 从新保险法的几大变化谈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 2010,(03)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徐敏峰. 开放背景下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研究[D]. 河海大学, 2005 .
[2]唐余. 我国保险合同纠纷解决机制探索[D]. 西南财经大学, 2007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 条
[1]张响贤,宣鸣,王勉. 论汽车保险费率市场化的趋势——从日本汽车保险费率的变迁谈起[J]. 保险研究, 2002,(01) .
[2]雷定安,刘学宁. 对人身保险不可抗辩条款的深层思考[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2,(01) .
[3]侯刚. 对中国人寿保险中“不可抗辩条款”的思考[J]. 经营管理者, 2008,(16) .
[4]李莎,张建刚. 不可抗辩条款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展望[J]. 当代经济, 2009,(07) .
[5]何惠珍. 保险投资:发展障碍与发展路径[J].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2005,(04) .
[6]魏薇. 金融监管立法日趋成熟——解读新《保险法修订草案》[J]. 中国金融家, 2008,(09) .

阅读全文

与中国人寿股票分析论文参考文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st油服股票前三季业绩 浏览:803
复星集团投资的股票 浏览:580
2018年st的股票有哪些 浏览:928
300447股票最新公告 浏览:443
壹网壹创股票资金流 浏览:414
股票帐户的资金余额 浏览:514
为什么股票价格和银行利率成反比 浏览:714
鲁证期货股票走势分析 浏览:105
股票账户更换三方存管 浏览:342
如何查看股票以前年度数据 浏览:200
安控科技股票近期怎样 浏览:525
如何做成数据导入股票软件 浏览:417
丝路科技股票 浏览:642
退市板块股票代码 浏览:167
股票为盈利标记 浏览:3
怎么设置股票的资产曲线 浏览:397
股票中部优质资产 浏览:542
洛阳玻璃股票行情走势 浏览:677
根据什么指标判断某只股票有主力 浏览:459
股票和基金是互为影响的吗 浏览: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