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全球股市 > KKR在中国持有哪些股票

KKR在中国持有哪些股票

发布时间:2022-10-23 06:38:26

① 国内有哪些知名 PE,他们各自专注的领域是什么

如下:

1、Carlyle:全球前5PE,Buyout(“并购型”)和Growth(“成长型”)都做,各个行业也基本都覆盖。

② 中国有名的私募基金有哪些。

1、私募基金:私人股权投资(又称私募股权投资或私募基金,Private Fund),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用来指称对任何一种不能在股票市场自由交易的股权资产的投资。被动的机构投资者可能会投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然后交由私人股权投资公司管理并投向目标公司。私人股权投资可以分为以下种类:杠杆收购、风险投资、成长资本、天使投资和夹层融资以及其他形式。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一般会控制所投资公司的管理,而且经常会引进新的管理团队以使公司价值提升。

2、知名私募基金:
1、CVC为全球十大私募基金之一,管理资金逾230亿美元。该公司是全球一级方程式赛车(Formula1)的主要股东,过往较为注目的投资包括英国汽车协会(AA)及意大利黄页(Italian YellowPages)。至于亚洲地区,CVC过去曾投资26个项目,企业价值逾162亿美元,与其他着名私募基金如KKR及凯雷齐名。

2、黑石基金:华尔街是世界的金融中心,黑石集团更堪称华尔街上最知名的私募基金。黑石的成功,离不开史蒂夫·施瓦茨曼的功劳,他靠着一系列眼花缭乱的交易以及破纪录的并购,被称作黑石集团的“精神教父”,他被《财富》杂志誉为“华尔街新一代的领军人物”。

3、凯雷投资集团(Carlyle Group):
成立于1987年,创办人:大卫鲁宾斯坦因。现拥有39只基金,管理资金总额390亿美元,位列世界私募基金公司前茅。业务遍及世界各地。
凯雷号称“总统俱乐部”。其经营思想是:“如果你把有钱人和有权人聚到一起,有权人能得到钱,有钱人能得到权”,也就是中国人熟知的“权钱交易”。
成员包括:美国前国防部长弗兰克.卡路西(助凯雷成为美国第11大军火商);前总统老布什(助凯雷、摩根大通以4.3亿美元收购韩国韩美银行,再以27亿美元卖给花旗集团);英国前首相约翰.梅杰(助凯雷在欧洲设立11亿美元的凯雷基金),以及菲律宾前总统、美国前国务卿、泰国前总理、德意志银行前行长以及IBM、雀巢、波音、BMW、东芝等世界最大企业的高官。
2000年凯雷进入中国。到2006年6月,在中国投资21个项目。在中国的投资项目一般不超过5000万美元,凯雷偏爱和别的投资机构联合行动以降低风险,偏爱投资行业领先或者技术领先的公司,且有很强的控制欲。
2005年8月,凯雷和软银联手注资顺驰置业。2005年,凯雷和保德信以4.1亿美元购入太平洋人寿的24.975%(非一次性投入),被质疑为贱卖;入股中国最大的实木地板生产企业安信地板;2006年用2.75亿美元绝对控股中国工程机械龙头徐工机械,遇到全社会抵制。从中获得的基本经验是:“项目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关系的搭建”。

4、KKR(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
成立于1976年,是全球私募基金业的开创者。业务主要加拿大、欧洲等地。擅长管理层收购。其投资者包括企业及公共养老金、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以及大学基金。30年累计完成146项私募投资,交易总额2630亿美元。至2006年9月投资270亿美元,获得700亿美元回报。
2006年初,KKR在香港和东京设立了分支机构,投资重点日、中、韩。公司网站宣称,投资原则是“控股行业中的龙头企业”。
2006年,在山东济南锅炉集团改制并购案中失败。济南锅炉集团为国家大一型企业,在循环流化床锅炉(CFB)领域国内领先。2005年酝酿改制,在初选战略合作伙伴名单中列入KKR。后外资公司全部出局,后一家国有企业参股。
在中国聘请的高管:
董事总经理刘海峰:曾任摩根士丹利亚洲部联席主管,领导蒙牛、平保、南孚、海螺水泥、恒安国际、山水水泥等投案资。
董事总经理路明:曾任摩根大通亚洲投资部合伙人,常驻香港。
JohnBond:曾任汇丰控股主席,现沃达丰集团主席、上海市长国际商界领袖顾问委员会主席、中国发展论坛委员、香港行政长官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
中国区资深顾问:柳传志(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田溯宁(中国网通前副董事长兼CEO)。

5、华平投资集团 (Warburg Pincus):
号称美国历史最久的私募资本之一。1995年至今,华平在20余家中国公司投资超过5亿美元,包括亚信科技、卡森实业、港湾网络、富力地产。2004年12月联手中信等收购哈药集团55%股权,创第一宗国际基金收购大型国企案例。2006年投资国美电器和银泰百货。2007年以3000万美元,以股权投资的方式部分买下中凯开发,获得了一个具备中国房地产开发资质的壳。进一步展开在华地产投资业务。
目前,华平集团在中国及全球范围内的投资集中在医药及生命科学、通讯及高科技、金融服务、制造业、媒体及商业服务、能源和房地产等行业,用于投资的基金包括目前管理的100余亿美元及新近募集的80亿美元。

6、德州太平洋集团:
在全球所管理的资金超过300亿美元。
旗下的亚洲投资机构--新桥投资,命名为德州太平洋-新桥(TPG-Newbridge)。新桥集团成立于1994年。1999年出资5000亿韩元收购南韩第一银行51%的股权。中国网通收购亚洲环球电讯,新桥投资出过力。收购深发展银行为中国上市银行外资并购第一案。参与过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

7、汉鼎亚太:
总部在美国,1985年由徐大麟和Hambrecht &Quist合资成立,总规模约21亿美元,管理过19只基金,投资回报率超过30%,投资星巴克、希尔顿中国区酒店等。2007年初募集到5亿美元,成立了亚太增长基金V,用于在大中华区、日本和韩国等北亚地区的私有股权和并购方面的投资活动。

8、贝恩资本:
成立于1984年,资产超过250亿美元。已完成200多个股权投资,总值超过170亿美元。2006年初以30亿美元先进收购着名半导体公司—-德州仪器旗下的传感器与控制器业务部门。
2006年12月,据传正在募集10亿美金的首只亚洲基金,专注于投资中国与日本。参与海尔收购美泰克。

③ 亨利·克拉维斯的介绍

亨利·克拉维斯(Henry R.Kravis),男,出生于1945年,老牌杠杆收购大师,是世界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之一Kohlberg, Kravis, Roberts (KKR)公司创始人兼合伙人,他所创立的KKR集团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也是经验最为丰富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之一。他的个人资产达到55亿美元,位列福布斯富豪榜第107位,可以说他是20世纪美国金融业的一个重量级人物。除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他还是一位慈善家和艺术资助者,是纽约公共电视台的主席、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董事。1截至2009年3月31日,KKR共发起并管理了14只私募基金,资金总额高达593亿美元。据《商业周刊》2009年底的统计数据,KKR现持有51家企业股票,这些企业年销售额总计达2180亿美元,至少是竞争对手黑石集团(Blackstone)等企业的2倍以上。而克拉维斯身家约为38亿美元。2011年,这位收购大师正在对其历经30多年市场动荡的KKR集团进行重大改革,他希望效仿巴菲特及其金融集团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为私人股权投资开辟出新的发展道路。

④ 现代牧业和蒙牛的关系

现代牧业正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8月26日,针对现代牧业未来的2C业务布局计划,现代牧业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现代牧业目前已经完成了中高端全产品线的布局。作为全国最大的原奶供应商,现代牧业正式从2012年开始布局终端奶市场。这意味着,现代牧业与其大股东以及最大客户——蒙牛在终端奶市场短兵相接。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现代牧业重新加码终端奶市场,是为了尽快摆脱对蒙牛的依赖。

加码2C

8月26日,针对现代牧业未来的2C业务布局计划,现代牧业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现代牧业品牌奶定位是中国第一的中高端牛奶。目前已经完成了中高端全产品线的布局,全国全渠道运营,线上线下联动销售。在产品上全线布局,围绕牧场奶定位,布局纯奶、高钙奶及脱脂奶,同时拓展电商、社区团购平台定制化产品。

这被业内看作是现代牧业释放重新加码2C市场的又一信号。

2005年,现代牧业创立。2012年,现代牧业依靠常温奶单品类正式开启2C市场,虽然之后几年产品销售额翻倍增长,但由于频繁打折,外界对现代牧业常温奶单品的实际盈利能力一直不乏质疑声。在质疑声中,2017年下半年现代牧业常温奶产品逐渐在终端市场中不见踪影。

在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看来,现代牧业长期从事乳业上游的畜牧业务,虽然也曾经推出自有品牌终端产品,但影响力不大,况且终端产品目前大小品牌林立,竞争非常激烈,单凭自己在上游的资源就像向下游延伸,压力很大,同时也是在和自己的大股东蒙牛直接竞争。

对于终端产品是否会与蒙牛产品存在竞争关系,现代牧业总裁高丽娜此前回应称,现代牧业自有品牌重点瞄准了三四线城市,以尽可能地不与蒙牛和伊利的高端产品产生正面冲突和较量。

对于现代牧业加码终端奶等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联系采访了蒙牛,但截至发稿,对方并未予以回复。

事实上,现代牧业加码2C市场不仅要与蒙牛进行正面竞争,同时也会与新希望、光明、完达山等品牌进行竞争。而上述企业,也均是现代牧业的客户。

不过,现代牧业依然看好牧场奶概念产品,现代牧业相关负责人称:“未来的市场空间是非常巨大的。”

坎坷扭亏

尽管新品计划野心勃勃,但现代牧业的业务根基并不在2C市场。据了解,现代牧业是国内最大的原奶生产商,也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奶牛存栏量企业,拥有26个万头牧场,畜群规模超20万头,年化产奶量上百万吨,客户包括多家下游乳制品企业。

体量庞大的现代牧业发展却并非一帆风顺。自2015年开始,受进口大包粉冲击、原奶价格低迷等因素影响,国内奶牛养殖业面临巨大压力,现代牧业业绩也开始下滑,当年公司持有人应占利润仅为3.21亿元,同比腰斩。2016-2018年,现代牧业持续亏损,公司持有人应占利润分别为亏损7.42亿元、亏损9.75亿元、亏损4.96亿元。

2019年以来,随着消费升级和低温鲜奶的普及,国内市场对原奶的需求不断增长,原奶价格明显上涨,奶牛养殖行业迈入回暖期。财报显示,2019年,现代牧业原奶平均售价为4.04元/公斤,较2018年的3.85元/公斤上涨了4.9%;公司持有人应占利润为3.4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进入2020年,疫情压力下的现代牧业仍然实现了业绩增长。上半年,现代牧业销售收入为28.28亿元,同比增长10%;公司持有人应占利润2.26亿元,同比提升69%;如果不考虑一次性收益,公司持有人应占利润同比增长492%。

值得注意的是,业绩增长除受到原奶价格上涨带动外,还与成本降低有关。上半年,现代牧业公斤奶成本(不包括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2.27元/公斤,同比下降1.7%。其中直接饲料成本下降至1.75元/公斤,同比下降1.7%。

此外,沈萌表示,现代牧业的主要资源集中在上游,因此在营销成本上也要小于全产业链或下游企业。

对于公司原奶业务的发展前景,现代牧业在财报中的预期较为乐观:“规模化牧场已成为当前我国商品生鲜乳生产的主体。随着国内大型养殖业门槛不断提高,传统散养及中小型规模牧场的模式不再具备竞争优势。未来,原奶增量需求将主要依靠规模化牧场增群增产来解决。”

利益平衡

在2B原奶业务迎来发展新机遇的情况下,为什么现代牧业却将目光再次投回2C市场?沈萌认为,虽然公司大股东是蒙牛,但现代牧业一直有意与蒙牛保持距离,此次重启终端产品的发展,应该是希望进一步加强自身独立性。

现代牧业从创立至今,与蒙牛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现代牧业创始人邓九强也曾是蒙牛的创业元老。2013年5月,蒙牛以32亿港元的代价从KKR和鼎晖投资手中收购并持有现代牧业28%的股权。目前,蒙牛共持有现代牧业58.15%的股份,为后者的第一大股东。

蒙牛不仅是现代牧业第一大股东,也是其第一大客户。2008年,现代牧业与蒙牛签订10年战略合作合同,期间,现代牧业所产70%以上的原料奶必须供给蒙牛。2009-2011年,现代牧业原料奶总产量中销售给蒙牛乳业的比例分别高达97.6%、97.5%、98.5%。

近年来,虽然现代牧业原料奶销售给蒙牛的比重有所下降,但蒙牛依旧是现代牧业的最大客户。2019年,来自蒙牛的营业收入占现代牧业总营业收入的比重高达85.3%。在8月25日的现代牧业业绩说明会上,现代牧业相关负责人介绍称,现代牧业原奶82.5%销售至蒙牛,9.9%销售至新希望,7.6%销售至其他客户。

对于原奶生产企业而言,过度依赖单一客户可能会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资料显示,在2014年原奶危机爆发之后,蒙牛减少了对现代牧业原奶的收购量,导致现代牧业不得不将部分多余鲜奶喷粉处理,造成变相的“倒奶杀牛”。

“现代牧业的高管希望减少对蒙牛的依赖,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是,现代牧业此次相当于从优势领域进入红海市场,需要三思后行。”沈萌说。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现代牧业在2C目前没有任何优势。无论是品牌认知,还是其他各方面,现代牧业都是比较薄弱的”。北京商报记者钱瑜 白杨 濮振宇

⑤ KKR集团的历史沿革

1976年,克拉维斯(Henry Kravis)和表兄罗伯茨(George Roberts)以及他们的导师科尔博格(Jerome Kohlberg)共同创建了KKR公司,公司名称正源于这三人姓氏的首字母。KKR公司是以收购、重整企业为主营业务的股权投资公司,尤其擅长管理层收购。KKR的投资者主要包括企业及公共养老金、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以及大学基金。在过去的30年当中,KKR累计完成了146项私募投资,交易总额超过了2630亿美元。
KKR在1988-1989年以310亿美元,杠杆收购RJR.Nabisco(当时美国的巨型公司之一,业务范围为烟草和食品),是其巅峰之作,也是世界金融史上最大的收购之一,该收购完成后,KKR的资产池有近590亿美元的资产组合,而监督这些资产的仅有6位一般合伙人和11位专业投资合伙人,加上一个47人的职员班子;而同期,只有4家美国公司——通用汽车、福特、埃克森、和IBM公司比它大,但在这些公司的管理总部,职员数以千计。
截至2006年9月30日,KKR投下去的270亿美元资本已经创造了大约700亿美元的价值。
克拉维斯、罗伯茨表兄弟在1970年代初一起进入了贝尔斯登的企业金融部。在那里他们遇到了科尔博格。他们能够熟练的利用借贷资金收购一些经营状况良好或者拥有优良资产的公司,以杠杆收购闻名世界。杠杆收购所聚集的资金,大约有60%来自原商业银行的贷款,仅有10%左右来自收购人。而剩下的30%最初大多来自于保险公司。但他们的资金承诺往往需要等待几个月。而后来垃圾债券的出现则进一步加快了杠杆收购的速度,促进了杠杆收购的浪潮。
1970年代初由于股市下滑的原因,许多公司大量出售分公司。最初没有人知道KKR是什么公司,但是到了1981年他们迎来了6笔生意为他们带来了财富。科尔博格领先华尔街其他投资公司率先认识到,如果管理层拥有公司的股票,他们将会更主动有效的管理好公司。
随着时间的流逝,科尔博格的步步为营法逐渐改变。他最初的观念是他和合作伙伴一定要在项目中自己进行投资。更重要的是,要同收购的管理层以及他们的投资者一同获利。科尔博格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共同致富,所有人一起挣钱的多赢局面。KKR可以通过友好合作成为管理层的盟友。公司可以收取相应的佣金,但这只是用来承担挑选适当收购候选人的成本以及帮助合作伙伴度过不能套现的非常时期。但在1980年代中期当科尔博格从脑部手术恢复后发现,KKR公司的利益和投资者的利益已经无法统一。随着收购规模的增大,收取的佣金也随之增加。无论投资者如何,公司都能够盈利。
1983年里 KKR收购了3家公司并且准备筹集10亿美元组建一个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股权投资基金。而这时候科尔博格开始头痛难忍,检查发现,他脑部长了一个良性肿瘤,但这一阶段,克拉维斯兄弟甚至很少电话联系科尔博格。当1985年科尔博格重返公司时,他发现这已经不是他当初参与创办的KKR,1987年,他退出了。
克拉维斯和罗伯茨的确十分繁忙:在1980年代早期,KKR公司的许多长期投资还未赢利,公司的资金十分紧张,新的竞争对手已经出现。到了1985年,越来越多的华尔街公司开始考虑开设或者扩大自己的杠杆收购部门。而到了1987年杠杆收购公司在华尔街随处可见。随着竞争的加剧,以前私下同管理层谈判收购的时光不再。每一次收购KKR公司都必须面对投标一样的竞争。
而1985年它收购Storer Communications有线电视公司的交易价值24亿美元,在投资仅为250万美元的情况下KKR公司得到了惊人的2300万美元管理费。但从来没有人站出来质疑这种收费方式的逻辑,难道处理一笔价值30亿美元的交易就真的要比一笔3亿美元的交易多耗费9倍的脑力吗?这一收费方式,在当时已经得到了各方面的默许。于是华尔街狡猾的公司们很快就发现了KKR找到了一种轻松赚大钱的方式。美林看到了杠杆收购带来的好处,1985年迅速组建了一个4亿美元的基金,1年后又投入了15亿美元。
既然大交易能够轻松赚到大笔的交易费用,KKR开始专注于大型收购。KKR最终以82亿美元成功收购Beatrice。在它还没有对这家公司有任何实质性动作的时候,KKR已经得到了4500万美元的管理费。摩根士丹利也不肯落后,到1987 年已经投入了17亿美元的资金,而在1989年中摩根士丹利的基金达到了20亿美元。雷曼兄弟也说服母公司美国运通掏出7亿美元,公司自身也投入了5亿美元。随着这些大玩家的进入,给KKR带来巨大的压力。它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悠然自得的同那些管理层和董事谈判,轻松获得有利的价格。如今每一次收购都会出现2、3家竞争对手,竞争十分激烈。
在KKR的收购名单,收购烟草巨头纳贝斯科最为着名。1988年至1989年的这笔大型收购轰动全美,动用资金达到310亿美元。这笔资金在1980年代已是并购历史上的天文数字。借此一役,KKR的知名度已经超出一家华尔街投资公司的范畴,而为全世界所瞩目。

⑥ 你好 请问有KKR这个理财产品吗 就是比特币

这个东西和比特币没有任何的关系,关于比特币你可以去比特币之家查看相关信息。

KKR集团(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 L.P.,简称KKR),中译为“科尔伯格-克拉维斯” ,是老牌的杠杆收购天王,金融史上最成功的产业投资机构之一 ,全球历史最悠久也是经验最为丰富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之一。
KKR集团业务遍及全球。KKR集团总部设在纽约,并在旧金山、伦敦、巴黎、香港、东京、北京等地设有多个办事处。截至2013年6月30日,KKR集团管理的总资产达到835亿美元,其投资者包括企业养老基金、社会养老基金、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和大学捐赠基金等。KKR集团致力于与所投资企业的管理层紧密合作,并利用其全球资源和运营专识,通过股权投资创造价值。

比特币是一个共识网络,促成了一个全新的支付系统和一种完全数字化的货币。它是第一个去中心化的对等支付网络,由其用户自己掌控而无须中央管理机构或中间人。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比特币很像互联网的现金。比特币也可以看作是目前最杰出的三式簿记系统。

⑦ KKR集团的投资体系

在KKR的投资模式中,有两个要点至关重要:一是寻求价值低估、低市盈率的收购对象,二是创造足够的现金流,未来的现金流足以偿还债务又不至于影响公司生产经营。KKR的高杠杆收购虽然充满风险,但是在这两条铁律的制约下,他们抵制了无数充满诱惑的收购。 KKR与目标公司管理层联手完成杠杆收购(LBO/MBO),并在收购后赋予目标公司管理层极大的自主权,在目标公司竞争实力增强、价值上升后,通过上市等方式退出公司,取得高额回报;
KKR在LBO/MBO交易中具有三重角色:
财务顾问; 投入自己的资本,本身也是所有者,成为其中的一个合伙人,与参与LBO/MBO股权投资的其它有限责任合伙人(通常是机构投资者)共担风险; 作为LBO/MBO股权投资团体的监管代理人。 KKR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使用公司治理机制——债务、经理持股和董事会监督。
债务的硬约束作用能使管理层经理吐出企业中“闲置的现金流量”,使他们无法把这部分资金用于低效率的项目上;KKR通过管理层经理的大量持股,使他们像所有者一样决策;同时,通过强化企业内部的约束机制——董事会,KKR向人们展示了作为股东和大股东以及债权人的代表,是如何妥善处理董事会和管理阶层之间职能分离的。
KKR通过强化公司的治理结构,降低了公司两权分离所带来的代理成本。从某种意义上说,KKR的利润,正是来源于代理成本的降低。正由于这一点,KKR展现了它作为一个经济机构、一种经济模型所独具的魅力。 KKR设定目标企业的主要条件:
具有比较强且稳定的现金流产生能力; 企业经营管理层在企业经营管理岗位的工作年限较长(10年以上),经验丰富; 具有较大的成本下降、提高经营利润的潜力空间和能力; 企业债务比例低。 KKR的优势是从财务角度(金融投资者角度)分析企业,了解现金流的能力,从而判断企业承受债务的能力和规模,最终选择能够控制企业现金流来偿还债务的管理人员;
一旦LBO/MBO交易完成,企业成败的关键就取决于日常的管理,但KKR并不参与LBO/MBO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基本上是甩手掌柜,通常只是在每月一次的董事会上和经营管理层见面。 KKR参与的企业LBO/MBO后,股权结构通常分为三部分:
普通合伙人,通常由KKR充当,负责发起LBO/MBO交易,作为LBO/MBO企业经营业绩的监管人; 有限合伙人,负责提供LBO/MBO所需要的股权资本,并主持LBO/MBO企业的审计委员会以及管理人员薪酬委员会; LBO/MBO企业高层人员,持有一定比例的公司股份。 KKR和管理层经理们在开始时就有明确的认识,所谓的“交易”并不仅仅是融资交易本身:它是管理层、债权人和收购者间就公司在今后5—7年试图实现目标的一系列的计划和协议,这些规划以偿付时间和债务条款的形式包含于融资结构中,共同使债务约束、股权和高绩效标准三者环环相扣。

⑧ 远东宏信前十大股东

1、 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股东类型:其他,福分类型:A股,持股数:11.90亿,占流通股比:53.61%
2、 无锡金投控股有限公司
股东类型:其他,福分类型:A股,持股数:6792万,占流通股比:3.06%
3、 宜兴国远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股东类型:投资公司,福分类型:A股,持股数:4439万,占流通股比:2.00%
4、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夏能源革新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股东类型:证券投资基金,福分类型:A股,持股数:3271万,占流通股比:1.47%
5、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投摩根远见两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股东类型:证券投资基金,福分类型:A股,持股数:3062万,占流通股比:1.38%
6、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夏行业景气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股东类型:证券投资基金 ,福分类型:A股,持股数:2630万,占流通股比:1.18%
7、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投摩根新兴动力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股东类型:证券投资基金,福分类型:A股,持股数:2506万,占流通股比:1.13%
8、 上海通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通怡海川5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股东类型:投资公司,福分类型:A股,持股数:2195万,占流通股比:0.99%
9、 上海通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通怡海川2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股东类型:投资公司,福分类型:A股,持股数:2192万,占流通股比:0.99%
10、 蔡道国
股东类型:个人,福分类型:A股,持股数:1696万,占流通股比:0.76%
拓展资料:
远东宏信主要股东:
1、中国中化是由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而成,为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2、德弘资本是一家专注于亚洲市场的国际性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德弘资本的核心团队曾领导了KKR及摩根士丹利在大中华区的私募股权投资业务。
3、国泰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国泰人寿持有远东宏信股份。
4、瑞银集团是一家全球性金融服务机构,在50多个国家设有办事处,雇员人数超过80,000人,瑞银集团的主要业务包括三个方面:财富管理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投资银行和证券业务。

⑨ 掘金地产经济,房地产基金的春天近了还是坟墓近了

"做为社会经济较大 主导产业的房地产业,经营规模极大。当今,房地产基金处在强管控的情况下,金融机构资产代管和资管产品的合规管理办理备案都较为艰难,许多房地产基金已因而迫不得已撤出。丽景九州股票基金CEO蔡汝雄对融中金融说,“在中国'房住不炒

以房地产完成财富资本增值,究竟未来还能否取得成功?
"做为社会经济较大 主导产业的 房地产业 ,经营规模极大。当今,房地产基金处在强管控的情况下,金融机构资产代管和资管产品的合规管理办理备案都较为艰难,许多房地产基金已因而迫不得已撤出。丽景九州股票基金CEO蔡汝雄对融中金融说,“在中国' 房住不炒 '、城市发展、 房产投资 平稳及其因城强化措施等 调控政策 的危害下,地产基金的筹资难度系数持续增加;此外,对地产基金商品的技术专业运营能力和管理员的知名品牌信誉度等层面明确提出了高些的规定,不可以担任的商品只有撤出销售市场,淘汰。”
据中基协数据信息,到2020年底,在我国股权投资基金企业以及分公司、证劵公司、证券公司、私募投资基金监督机构的投资管理业务流程总经营规模约为56.17万亿,在其中私募投资基金15.82万亿,房地产基金1.86万亿,仅占我国投资管理总经营规模的3.3%!
我国房地产基金的潜在性发展趋势室内空间是十分极大的。那麽,本地产经济发展进到 存量 市场,地产基金又怎样寻找大量的投资机会呢?
1花式游戏玩家的涌进,地产基金的头部效应更为显着。
自上世纪130数次金融风暴至今,与房地产业有关的事情有100数次。当今,在我国房地产业借款占商业银行借款的39%,房地产业行业有很多的债卷、个股、私募基金等资金净流入。房地产业能够说成在我国目前金融的风险较大 的“灰犀牛”。下列是银监会现任主席郭树清的全新发言。
继345新政策后,立即偏向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股权融资信用额度和 有息负债 ,从提供端限定了开发设计类 房地产企业 的股权融资,回笼资金TX慢慢变成房地产商的关键每日任务之一。为快速做大做强财产,公司股权转让新项目利益变成房地产商“减肥”的关键挑选之一。与此对比,先前,中国金茂、招商蛇口(12.050,-0.19,-1.55%)、中南建设(7.120,-0.05,-0.70%)、华侨城等企业陆续拟售卖其集团旗下一部分新项目的股份,以获得现金 流量 ,便是一个例子。
到2020年11月,富力地产将其拥有的广州市机场70%的广州富力综合性物流园区财产以44亿人民币rmb的价钱卖给铁石集团旗下的股票基金,个人所得资产净将用以减少其债务。此外,广州富力还用近20亿元的财产价钱出让了其在广州市CBD的一处 办公楼 的股份。此外,为了更好地减少负债比率,恒大集团以235万港元引进战投,阳光城(6.290,-0.03,-0.47%)以33亿多元引进泰康集团做为战投。
伴随着一系列环境分析的转变及其房地产企业本身的调节,地产基金也在逐渐回归本源,融入转变,从监管套利项目投资转为股票投资。
" 三条红线 "后, 土地 资源、财政局等都消失了,房地产行业进入了一个平稳、身心健康的新 周期 时间。客观性上, 房地产开发商 仍有很多资产要求。因此,愈来愈多具有股权融资工作能力等金融业 区位优势 的公司,逐渐挑选进到房地产基金行业,扩展业务流程。”蔡汝雄告知融中金融。
就当今销售市场来讲,地产基金的关键游戏玩家包含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外资企业股票基金发展趋势时间相对性较长,关键以拥有类新项目为主导;内资企业股票基金关键分成房地产商情况、金融企业管理体系、PE情况等组织,但这种组织通常受制于股权融资限期,绝大部分以机遇开发设计类新项目为主导。
朗姿韩亚 资产托管 合作伙伴贾翔宇告知新闻记者,“伴随着‘破刚’的发展趋势,传统式私募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盈利也随着下跌,房地产基金根据系统化运营管理等方法得到的盈利性价比高日益突显;另外,房地产业高盈利高提高时期也逐渐完毕,房地产商对外开放和对外开放协作的意向持续提高,比如与别的房地产商或房地产基金协作。受各个方面要素的危害,愈来愈多的股票基金进到销售市场。
除此之外,贾翔宇还注重,“近些年,因为领域管控预估趋于紧张,及其房地产商对地产基金慢慢高度重视,地产基金的头部效应愈来愈显着。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很多国际性投资者逐渐涌进我国市场股票抄底。比如说2020年10月,铁石起先以12亿rmb的价钱回收了融创中国上海市香溢花苑第三期第四栋新项目,接着又在11月以44亿人民币的价钱回收了富力地产集团旗下的广州市机场广州富力综合性物流园区新项目。
今年初,KKR还公布募资了17亿美金的亚洲地区房地产基金,这种股票基金关键以亚洲地区房地产业为项目投资目标,它是KKR创立的只泛亚洲地区房地产基金。甚至有,KKR不久前还公布筹资了39亿美金的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股票基金,用以适用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设。看得出来,中国房产经济发展新一轮开拓者之途,已在房地产基金间悄悄地进行。
2.做好存量市场战。
贾翔宇向新闻记者剖析,现阶段,各种各样现行政策管控对房地产基金项目投资已造成了正反两方面的危害。
针对不良影响,最立即的是一些指导价现行政策或金融业层面的现行政策会造成新项目盈利降低,资金回笼速率缓减,进一步危害投资基金的IRR;次之,在筹集资金层面,一些LP预估越来越更为慎重,进而对筹集资金造成不良影响。除此之外,伴随着管控的开展,各地及其城市将发生很大分裂,尤其是长三角、大湾区等热点地区,受关心水平将高些。
”“另一方面,全部管控主旋律事实上全是‘平稳’。也就是说,销售市场不愿有很大的起伏。那样就清除了在这里情况下项目投资的极大可变性。虽然升高的室内空间比较有限,但降低的风险性也相对性可控性,这对项目投资而言是个喜讯。
事实上,伴随着都市化的发展趋势,很多 二线城市 早已进入了存量时代,在销售市场上拍地成本费过高,早已不容易还有新的土地资源了,节约集约用地、减药开发设计是当今的流行。因而,根据城市发展、产业链导进、总量更新改造等方法,变成房地产基金项目投资的新发展趋势。
就销售市场来讲,大部分房地产基金也在扩展项目投资行业,持续发力产业地产项目投资,找寻城市发展、旧城区更新改造等投资机会。
对贾翔宇来讲,将来的存量市场或有两个机会:一是因为 小区 业主 本身现金流量工作压力,这类财产价钱稍低,售卖意向强,有的已做到欠佳或准不良贷款环节;二是中国核心资产对外资企业有很大诱惑力,如总量财产。
“若房地产基金没法不断出示有效财产运行,则全部新项目都将遥遥无期,必然导致减少新项目使用价值,以合乎销售市场有效的盈利规定。”丽景九州股票基金蔡汝雄觉得,“针对长期性拥有的运营 物业管理 来讲,仅有根据提高营运资产的运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营运资产的,才算是压根的发展前景。”
除此之外,针对债务稳进的水龙头房地产企业而言,将来市场占有率将有更高的室内空间和竞争能力,而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跨界营销往上的难度系数也将越来越大。在业内,“大鱼吃小鱼3”的状况经常会出现。
就房地产基金来讲,回收企业并购除开资产经营规模外,还侧重于对新项目财产开展严苛的财务尽职调查和技术专业的价值判断,并与之商议制订有效的风险防控买卖方案。
朗姿韩亚资管计划也强调,将来回收企业并购大量是对财产股票基金整合资源工作能力的磨练。"资产自然关键,但回收全过程中各种各样风险性的排摸、分辨和解决,及其回收后对财产融合、做大做强工作能力的技术专业规定,包含更新改造、重新定位等都是会高些。
第三,REITs将是撤出总量财产的有效途径。
事实上,房地产基金在对选中的新项目开展决策时,一定要考虑到撤出的方法,及其假如不可以立即撤出,采用哪些对策来确保资产可以安全性的取回。
近年来,类REITs的不断发售事实上早已获得了较多的实践活动,并获得了优良的实际效果。
与海外完善、完善的REITs现行政策对比,在我国的REITs现行政策事实上发展比较晚。殊不知,自2014年个类REITs商品面世至今,每一年增加的发售经营规模都是在持续提升,到2019年底,在我国已总计发售的类REITs商品有68个,总投放量达1402.81亿人民币。
就基本财产种类来讲,货运物流、店面、租用 住宅 和办公楼有关REITs商品的发售周期时间较长,均值十五年之上;而商业街区、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关REITs商品的发售周期时间较短,均值十年之上。
依据欧美成熟销售市场的工作经验及其REITs这一商品的特性,REITs将变成总量财产撤出的有效途径。贾翔宇表明,“这促使总量房地产业类财产的流通性,项目投资参加门坎,都比现阶段单一大宗交易规则销售市场提升了很多”。
理应强调,在我国现阶段关键的REITs商品与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REITs商品尽管在股权融资、利益和系统化经营层面存有关联性,但在“募税管退”等层面仍存有很大差别,因此被称作“类REITs”商品。

比如,中国的REITs关键选用“私募投资基金+专项计划”的组织结构,展现出债务型特点,在运营模式上也较为处于被动;而完善的销售市场REITs则多选用股份合作制或信托,具备股份型特点,商品限期较长,因此在运行方法上较为重视长期性销售业绩。
蔡汝雄还强调,在REITS现行政策宣布执行后,预估在我国房地产基金也将由单一房地产商转为“房地产商+经营管理商+基金委托人”的方式,也将有大量的实际性机会。”这关键反映在商业服务办公室、货运物流、产业基地、文旅地产等营业性新项目的拥有种类上。这类转型发展工作能力是股票基金将来在创新性和战略中的竞争优势。
实际上,这一变化在欧美国家销售市场早已较为完善。可是在我国,这2年的典型性意味着包含:贝壳上市、明源云发售、代建企业、商业经营管理企业,及其上年十分火的房产公司。
从某种程度上讲,贾翔宇说,这是一个必定的发展趋势。他表明,全部领域的正常利润在集中化,将来盈利室内空间取决于精细管理、经营高效率的提升(包含创建信息管理系统等)和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等层面。先前,房地产商从拿地、开发设计、市场销售、经营等全依靠自己。将来,每一个阶段都很有可能发生更为细致、技术专业的组织,善于的人做最善于的事。”
如今,“三条红线”对房地产行业产生新的磨练,领域自然环境也越来越变化多端。并且在管控下,房地产业已被揪住了股权融资的“喉咙”,贷款银行、集合信托等融资方式受到损伤,这类危害已根据资产向房地产基金迁移。因此近期,地产基金究竟该出路在哪里?

⑩ 敌意收购有哪些经典案例过程和结果是怎样的

案例一:
1989年KKR敌意收购的RJR Nabisco烟草公司
过程:起初西尔逊雷曼哈顿公司想收购RJR Nabisco烟草公司,每股出价75美元。
KKR听到消息后迅速将出价提高至90美元。
随后,福斯特曼·利特尔加入收购竞争,KKR立即将出价提高至109美元。
RJR Nabisco烟草公司的管理层则在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和所罗门兄弟的帮助下发起了反收购,将价格抬高至112美元。
最后RJR Nabisco烟草公司董事会接受了KKR公司109美元的价格。
在收购与反收购的激烈争夺中,除了雷曼兄弟和所罗门兄弟外,摩根斯坦利、高盛和美林等顶尖投行和其他商业银行也都纷纷卷入,为交易各方提供财务顾问或资金支持。
结果:这宗敌意收购涉及金额高达311亿美元,KKR却只动用了3000万美元的自有资金。
311亿美元的交易纪录一直保持了17年,直到2006年才被打破。如果按照美元不变价格而不是名义价格计算,迄今还没有任何一宗交易涉及的金额超过它。
这桩交易被记录在畅销书《门口的野蛮人:RJR Nabisco的陨落》中,后来还被拍成电视剧。
案例二:
过程:盛大同控股股东地平线媒体有限公司一起通过公开股票市场交易收购了新浪公司(Nasdaq:SINA)大约19.5%的已发行普通股。
而且,盛大已经按照美国证券法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Schele 13 D报告,该公司在报告中表明了对所持有新浪股票的受益所有权,同时还公布了相关交易以及其它需要在Schele 13 D中报告的特定内容。
紧接着,2月19日23时,新浪CEO兼总裁汪延代表管委会发给全体员工一封信,表明了新浪不被控制不受影响的态度。2 月24 日,新浪正式表态,不欢迎通过购买股票的方式控制新浪,同时其管理层抛出“毒丸”计划,以反击盛大收购。
根据Nasdaq 数据显示,盛大此时的市值约为21.3 亿美元,新浪是12.9 亿美元。在一般情况下,新浪可以以每份购股权0.001美元或经调整的价格赎回购股权,也可以在某位个人或团体获得新浪10% 或以上的普通股以前(或其获得新浪10%或以上普通股的10天之内)终止该购股权计划。
结果:最终盛大只能无奈放弃新浪。
案例三:
南孚电池在电池生产行业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南孚占据全国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总销量超过7亿只,产值7亿6千万。南孚已发展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
2003年8月,南孚突然被其竞争对手美国吉列公司收购。
过程:1988年,南平电池厂与福建兴业银行、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福建分公司(简称“基地福建公司”)、香港华润集团百孚有限公司(基地福建公司的子公司)合资组建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1999年,南孚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南平市政府吸引外资政策的要求下,上述股东以南孚69%股份作为出资与摩根士丹利、荷兰国家投资银行、新加波政府投资公司合资组成中国电池有限公司。其中,外方持股49%,中方持股51%。新成立的中国电池有限公司掌握了南孚的绝对控股权,也就是说外方股东只要再增加2%的股份,就可通过中国电池间接控股南孚。
“南孚其实并不缺乏资金,相反,南孚的资金很充裕。南孚当时是被迫合资的!”
做为国际风险投资大鳄,摩根士丹利要入股一家企业的理由很简单,无非是看中其潜在的市场价值,时机一到便将其所持股份抛售,从股票升值中赚取巨额利润。南平市政府引进国际风险投资的举动无疑是“引狼入室”。
南孚后来被出卖给竞争对手的厄运便由此开始了:首先是百孚公司由于经营不善,造成巨额亏损,被迫向摩根士丹利出让了中国电池8.25%的股份。接着,摩根士丹利以1500万美元获得了原属基地福建公司的20%中国电池股份。2002年,外方股东又收购多达1000万美元的中国电池股份。至此,中国电池有限公司的绝大部分股份基本上都已转入外方股东手中,而它们对南孚的控股也已达到了72%。本来摩根士丹利希望中国电池有限公司能够在海外上市,从而给它带来巨额的股票收益,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电池迟迟未能上市。
外方股东等不及了,它们以1亿美元的价格将中国电池的全部股份出售给美国吉列公司。外方股东的总投资约为4200万美元,一下子净赚了5800万美元!
结果:生产“Mach3”剃须刀和金霸王电池等消费产品的美国吉列公司宣布,已经买下中国电池生产商南孚电池的多数股权——南孚成了它的子公司了。
短短几年时间,南孚由中国电池生产业的巨头变成了其竞争对手的子公司,而且这个竞争对手曾是它的手下败将。
吉列的金霸王电池进入中国市场十年,却始终无法打开局面,市场份额不到南孚的1/10。现在好了,最大的竞争对手消失了,而且还得到了一家年利润8000万美元,拥有300多万个销售点的电池生产企业,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大半个中国市场。
本来南孚的优质碱性电池已打入国际市场,此时正是向海外发展的大好时机,可是为了避免和母公司争夺市场份额,南孚只好匆匆鸣金收兵。
由于不能与金霸王正面冲突,现在南孚有一半的生产能力被闲置着。
南孚正渐渐地失去活力。南孚被并购,不仅对其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南孚被收购后不久,原总经理陈来茂便黯然辞职。
十几年的辛勤奋斗换来的知名品牌—“南孚”,已经是别人的了。

阅读全文

与KKR在中国持有哪些股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帮我找一下咯歌词投资好的股票 浏览:420
港股通卖出股票资金几天能到帐 浏览:585
现在中国股票发展 浏览:934
股票使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 浏览:629
两会行情股票走势 浏览:357
股票买五粮液可以长期持有吗 浏览:503
日常消费类行业股票 浏览:663
博硕科技股票目标价多少 浏览:387
鄂尔多斯股票明天走势如何 浏览:477
光伏行业股票行情实时查询 浏览:684
银行股票分红和银行利息 浏览:270
公司股票和员工工资挂钩吗 浏览:272
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股票对比 浏览:978
一年有多少股票交易日时间 浏览:226
美丽科技股票代码 浏览:731
科创信息股票证券之星千股千评 浏览:949
香港有关股票的电视剧 浏览:227
证券就是股票嘛 浏览:521
享通光电股票走势图 浏览:217
股票交易类app键盘设计 浏览: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