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601628与601601的两只股票的异同点
601628是中国人寿,601601是中国太保,加上601318中国平安,请看下面的分析:
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侧面比较
报告关键点:
我们期待太保复制国寿境外上市后效率改善的故事。
公司是第三大寿险公司和第二大财险公司。
报告摘要:
我们认为四家主要的中资上市保险公司在效率提升方面所处的状态有较大差别,我们制作了一张效率提升曲线以此来形象化的描述。太保是刚刚起步,效率改善的斜率比较陡峭;人保效率改善的斜率略为平坦;国寿已经过一轮效率改善,目前所处的斜率较小;平安是又迎来一轮新的效率改善。
2006年,国寿、平安和太保个人代理人的市场份额分别是48%、16%和13%。
而国寿、平安和太保的个险新单保费收入市场份额分别是53%、23%和9%。太保代理人和新单保费收入的市场份额是很不匹配的。太保的人均FYP是平安的44%,是国寿的58%,而只相当于平均水平的64%,只比六大公司中的新华更多。我们认为作为一个已经完成全国性布局并且在很多地区的网点覆盖层次堪与国寿媲美的公司长期的人均月度FYP是不应该与同业存在这么大的差异的,效率提高将是今后业绩提升的主动力。我们对太保最大的期待是复制国寿境外上市后效率改善的故事。
公司是中国第三大寿险公司。从销售渠道看,太保的个险渠道占比与国寿和平安相比最低,但逐年上升。从险种结构看,太保的传统险比例要明显比国寿和平安高。从区域上看,其相对优势在县域,据统计太保有70%的保费收入来自于县域,而国寿这一比例也只是50%。
公司一直以来均是中国第二大财险公司。按照自1998年以来的数据,公司的市场份额基本保持了稳定,截至2007年10月份,公司的市场份额为11%。我们认为由于监管层加强了价格管制、偿付能力及准备金提取的管理,承保业务利润率会有所上升,综合成本率将会略有下降。
截至2007年中期,公司的投资资产1,917亿元,在保险行业中排名第三。从投资资产构成来看,太保最大的区别在于定期存款比例要明显更高,而债券投资比例要明显更低。与国寿和平安相比,太保股票投资比例最低,而封闭式基金比例最高。
我们采用内含价值法对太保的寿险部分进行估值,采用市盈率法对财险分部进行估值。内含价值的基本假设是投资收益率提高150bp至6.2%,贴现率10%,新业务价值倍数40倍,我们得出太保2008年寿险业务每股评估价值为49.14元,加上财险分部的6.34元,对公司6个月目标价为55.49元。询价区间确定根据2007年预计EPS0.91元,结合按内含价值发计算的2007年目标价,再考虑一级和二级市场的差价,得到询价区间为23-27元。摇钱树下看摇钱术
1.效率提升还有很大空间
1.1.效率提升曲线
我们认为四家主要的中资上市保险公司在效率提升方面所处的状态有较大差别。
平安上一轮的效率改善是在2004年之前,在经过2004年上市之后的内部架构完善和产品结构调整之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明显的进入又一轮的发展高峰。国寿的效率改善是从2003年底在境外上市开始的,到去年底基本结束了这一过程,今年以来开始进入调整期。人保是从年初开始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综合成本率以及投资收益方面都开始有明显起色的。而太保的效率提升主要也是从今年年初开始的,由于和同业比较起来人均保费等指标有较大差距,因此我们判断未来提升的空间可能比人保要大一些。根据上面的定性判断,我们制作了一张效率提升曲线以此来形象化的描述我们认为各公司所处的效率提升状态。太保是刚刚起步,效率改善的斜率比较陡峭;人保效率改善的斜率略为平坦;国寿已经过一轮效率改善,目前所处的斜率较小;平安是又迎来一轮新的效率改善。从目前来看,平安是唯一一家具备长期效率改善能力的公司,其它的公司往往是上市后的一次性改善,能否持续改善还有待证明。
1.2.人均保费提升潜力很大
我们认为太保寿险业务人均保费提升潜力很大,正如我们在效率提升曲线中所说的那样。
2006年,国寿个人代理人65万人,平安21万人、太保18万人、新华14万人、泰康13万人、太平2.4万人,六大公司合计132万人。国寿、平安和太保个人代理人的市场份额分别是48%、16%和13%(图2)。而2006年个险渠道新单保费收入(FYP)
六大公司合计为512亿元,其中国寿、平安和太保的市场份额分别是53%、23%和9%(图3)。太保代理人和新单保费收入的市场份额是很不匹配的,13%的人只贡献了9%的保费收入,人均月度新单保费收入(个险新单保费收入/(代理人数量*12))同业界有较大差距(图4)。2006年,平安的人均月度FYP是4,718元,国寿是3,542元,而太保是2,069元。太保的人均FYP是平安的44%,是国寿的58%,而只相当于平均水平的64%,只比六大公司中的新华更多。我们认为作为一个已经完成全国性布局并且在很多地区的网点覆盖层次堪与国寿媲美的公司(图5)长期的人均月度FYP是不应该与同业存在这么大的差异的,效率提高将是今后业绩提升的主动力。如果太保将人均月度FYP提升至行业平均水平,那也至少会有超越行业平均水平50%的增长。
1.3.国寿上市后效率大为改善
我们对太保最大的期待是其是否能够复制国寿境外上市后效率改善的故事。我们来回顾一下国寿上市之后的效率改善情况。
1.3.1.市场份额保持稳定
上市之后,国寿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市场份额保持了基本稳定,甚至在2006年的时候,市场份额还略有上升。
1.3.2.人均月度FYP大幅提升
上市之后,国寿推出了颇受市场欢迎的"鸿鑫"等产品,同时加强了内部管理,使得人均月度FYP出现了明显的提升。
1.3.3.产品利润率大幅提升
由于个险渠道在新单保费收入占比得到了有效提升,公司自上市之后产品利润率逐年提升。APE margin(标准保费利润率)从2004年的17.1%提升至2006年的24.23%。
2.各项业务分析
2.1.寿险业务
2.1.1.增长情况
自从1996年以来,公司就一直是中国第三大寿险公司。按照自1998年以来的数据,公司的市场份额基本保持了稳定,截至2007年10月份,公司的市场份额为10%。
2006年,公司寿险保费收入378亿元,保费收入的8年复合增长率为24%。
2.1.2.渠道结构
静态的比较2006年各公司数据,平安的个险渠道保费收入是最高的,达到了80%,其次是国寿的51%,太保的个险渠道占比最低,是35%。个险渠道占比比较高的主要原因是银保渠道业务量相对较大。
动态的比较太保的时间序列数据,可以看出公司的个险渠道保费收入占比从2004年的38%提高到了2007年中期的48%,银保渠道占比基本未变,个险侵占的主要是团险的占比。
2.1.3.产品结构
从总保费收入来看,国寿最大的险种是分红险,占比67%,其次是传统险,占比25%;平安最大的险种也是分红险,但占比仅为34%,意外和健康险的占比是23%,传统险占比15%;太保的传统险比例要明显的高,占比达到了42%,和分红险几乎平分秋色,这是各大公司中绝无仅有的。
从新单保费收入来看,国寿85%的保费来自于分红险,而平安来自万能险的保费收入与分红险相当,太保新单保费收入中传统险的比例也是最高的,达到了21%。
2.1.4.区域结构
太保拥有仅次于国寿的分支机构,比平安更多。其相对优势在县域,据统计太保有70%的保费收入来自于县域,而国寿这一比例也只是50%。在县域保险市场,几乎只有国寿和太保两家机构,国寿的市场份额大致是70%,而太保则享有剩余的市场。
从分省数据来看,江苏、山东、上海、河南和山西是公司保费收入排名前5名的省份,占公司总保费收入的42%。其中山西在当地市场的份额居于太保系统内的首位,达到接近20%,其次是宁波、江苏、贵州和河南。而国寿市场份额最高的公司分别是江西、内蒙、广西、甘肃和河北,平安的是大连、宁夏、厦门、青岛、深圳。
从以上数据也可以看出,太保与国寿具有相对优势的区域有较高的共同点,而平安作为一个城市公司的特点也是非常明显。
2.1.5.关于利差损
太保与平安一样,均没有将高利率保单进行剥离。由于平安在利差损形成时期,业务发展速度较快,因此其利差损保单规模要更大。从准备金余额占比上来看,2006年平安的占比是37%,太保是24%。从有效业务价值来看,2007年中期,利差损保单的有效业务价值为-164亿元,而太保这一数据为-28.73亿元。与平安一样的是,在近年利润比较好的时候,公司均花费了一些力量来消化利差损,具体方式是调低利差损保单的评估利率。经过几次调整,目前太保利差损保单的负债成本已下调至了6.53%,与平安相当。预计两家公司在今年底都会继续下调评估利率。总体来讲,两家公司均具备消化利差损的能力。
2.2.财险业务
2.2.1.增长情况
公司一直以来均是中国第二大财险险公司。按照自1998年以来的数据,公司的市场份额基本保持了稳定,截至2007年10月份,公司的市场份额为11%。2006年,公司寿险保费收入181亿元,保费收入的8年复合增长率为16%。
2.2.2.险种结构
由于车险发展速度快于其它险种发展速度,太保的车险比重与市场一样逐年提高,从2004年的56%提升至68%。
与人保和平安相比,太保的车险比例在历史上较低,但由于近年的比例提高,使得和人保、平安的车险占比较为接近,甚至还略为高了一些。
2.2.3.综合成本率保持稳定且有望下降
虽然车险比例逐年提高,但公司的综合成本率还保持了稳定。其中赔付率呈下降趋势,而费用率的提升抵销了赔付率的下降,使得综合成本率保持稳定。正像我们在《中国财险:承保业务处于上行周期》一文中所说的那样,我们认为由于监管层加强了价格管制、偿付能力及准备金提取的管理,承保业务利润率会有所上升(图23),综合成本率将会略有下降。
2.3.投资业务
截至2007年中期,公司的投资资产1,917亿元。同期中国人寿的投资资产是7,663亿元,中国平安的投资资产是3,318亿元,中国财险是770亿元,太保的投资资产在行业中排名第三。
2.3.1.投资资产构成
从投资资产构成来看,太保最大的区别在于定期存款比例要明显更高,而债券投资比例要明显更低。定期存款与债券相比,优势在于其主要形式协议存款一般含有浮息条款,在加息时段更为有利;劣势在于其流动性较差,而且期限最长5年。与同期限的债券收益率相比,协议存款收益率并不低,如最新央行公布的3季度61个月协议存款加权利率为5.28%,而同期国债收益率一般为4.7%-4.8%。
2007年中期,太保权益类资产中42%是股票投资,30%是开放式基金,28%是封闭式基金。与国寿和平安相比,其股票投资比例最低,而封闭式基金比例最高。从金融工具分类来看,太保的交易性资产比例最低,只有8%,而国寿、平安和人保分别为18%、28%和40%。
2.3.2.投资收益率
2007年中期,国寿的总投资收益率为10.38%,平安和太保的收益率分别为15.81%和15.2%。投资收益率出现较大差异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中国人寿收益率是包含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另一方面公司的会计政策对投资收益率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可供出售类资产浮盈兑现比例以及交易性资产的占比等。因此,收益率指标只能作为一项参考而已,并不一定代表实际的投资业绩。我们认为10大重仓股是一个很好的跟踪标的,因为其表现不受管理层态度的影响,能公允地反映其权益类资产的表现。遗憾的是太保尚未公布其10大重仓股。
中国人寿中期债券收益率相对较低是因为在债券市场不断下跌的情况下,公司提取了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所致。
3.估值
我们采用内含价值法对太保的寿险部分进行估值,采用市盈率法对财险分部进行估值。
内含价值的基本假设是投资收益率提高150bp至6.2%,贴现率10%,新业务价值倍数40倍。公司公布了2006年新业务价值21.76亿元(12%的贴现率),截至2007年中期的一年新业务价值29.18亿元,同时在内含价值变动表中还列出了2007年上半年新业务价值18.42亿元,由此推出去年上半年新业务价值11亿元。今年上半年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67%。我们预计公司今年寿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至少会有50%的增长,同时我们认为未来几年公司由于效率的提高,新业务价值仍将会有快速的发展,未来两年同比增长分别会有30%和20%。同时考虑明年H股发行9亿股。
按照以上假设,我们得出太保2008年寿险业务每股评估价值为49.14元,加上财险分部的6.34元,对公司总的目标价为55.49元。
4.公司背景
4.1.历史沿革
1988年,交行成立了保险业务部。经过3年的运作,1991年交行发起成立了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经过两轮增资,太保的注册资本达到了20亿元。由于太保的业务最初主要来自交行信贷相关的财产保险业务,所以太保最初更重视财险业务,财险业务的相关经验积累也较为丰富。直到后来随着平安凭借个人营销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发展,太保才开始跟随性的发展寿险业务。
1999年,由于监管的要求,交行将其股份转让给上海市政府,上海市政府随后逐步转让给其下属企业,太保的控制人随即也从交行转到了上海市政府。太保独立之后,管理层也意识到了寿险业务的"利差损"问题,而同时财险业务盈利能力却要好很多,这也在公司内部引发了究竟要不要发展寿险业务的争论,市场份额也因此有所下滑,与此同时平安借"投联险"继续攻城拔寨。
2001年,同样也是由于监管的要求,太保发起成立了寿险和产险公司。由于寿险公司独立经营,有了自己独立的财务资源,因此寿险开始快速发展,个人代理人数量由2001年底的14万人上升至2002年底的21万人。由于大规模发展初期投入很大,形成了一些累计亏损,而同时业务快速发展客观上需要更多的资本金,两方面因素导致公司寿险业务在2004年存在115亿元的偿付能力缺口,限制了分支机构的开设和业务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太保集团与凯雷在2005年底共同出资66亿元(其中凯雷出资4.1亿美元)对寿险进行注资。在这一阶段的2002年,公司还进行了一次增资,引进了宝钢集团和大连实德作为股东,管理层对公司的话语权加大。
2007年4月份,为了实现集团整体上市同时加强对子公司的控制,经与凯雷磋商,将凯雷对太平洋人寿的股权转为对太保集团的股权,为上市铺平了道路。
4.2.组织架构
公司发行前的最大股东为华宝投资有限公司,占比20%,是由宝钢集团及下属企业合并股份转让给华宝投资有限公司。申能集团是其第二大股东,占比19%。凯雷通过两个基金控制了公司19.9%的股权。
太保同平安一样也是集团整体上市,同时对子公司均是高比例控股,其占寿险、财险和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份比例分别是97.83%、98.14%和90%。同时还持有太平洋安泰50%的股权和太平洋香港公司的100%股权。估值基本相同下买保险还是买平安 。
❷ 请问中国人寿分红保险是不是骗人的啊,有什么害处吗
随着社会各方面文明的进步,人们的保险意识在增强,相关保险法律条款也在完善,人们享有的正当保险权益也越来越受到法律的保障。然后,即使如此,在某些险种的投保之中,我们还是会掉进不可预知的陷阱或骗局,甚至有可能这些内藏着的陷阱和骗局,是连向你推荐购险的保险公司业务员都是未知或一知半解的。下面我将向大家详细批露本人亲自购买的中国人寿的某分红险种蕴藏着的重大“玄机”。
经济和生活条件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家长会在孩子出生之后考虑为孩子投资储备一笔未来的教育资金或者是作为未来生活的保障金,这种投资储备势必定要从“投资和保值”的双重方向考虑,这种投资既然是作为“储备”当然是要低风险有保障的,肯定不能像做股票、证券之类这样去投资。这样的想法当然是对的。那么如何能做到既能“投资”又能“保值”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第一种情况,为孩子在银行里储备一笔现金?大家都知道,从理财观念来说,把钱存在银行里面是最无奈也是最无可选择的选择,因其利率可谓是少之又少。那么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看完我的叙说大家再来分辨分辨吧。
第二,既然不选择把钱存在银行里,那么作为家长的我们,肯定是希望给孩子储备的这一笔资金,至少是要比银行里面的定期存款利率高一点,即使高不到哪里去,也希望选择的储备方式至少是跟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回报不相上下的吧。好吧,在作以上的考虑之后,很多家长就会想到分红理财类的保险。
插入一点题外话,保险有很多种类,比如人身、疾病、意外等等的险种,在这里我们不谈此类险种,当然不是说人身保障之类的险种没有用,恰恰相反,在此也提醒保险意识较弱的朋友们一定要增加人身保险的意识。要首先考虑人身保障之类的险种之后,再来考虑投资类的险种。
言归正传,在前面说到要为孩子进行“投资储备”,那么在选择险种的时候,我们是纯粹从“投资和保值”的角度来考虑,直接就会想到分红险。现在所有的人寿保险公司都有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分红险。任君选择。
2011年8月,我的孩子未满一周岁之前,我中国人寿惠州惠东分公司为孩子购买了一份 “国寿福满一生两全保险(分红型)”。据说是中国人寿卖的非常火热的一个险种。
我后来在中国人寿的网页上找到这个险种的介绍。网址如下:http://www.e-chinalife.com/proct/gerenbaoxian/licaibaoxian/fumanyisheng.html?link=fmys_pos=1O1O202。欲知详情的朋友可上去认真了解一下。如果有耐心看的朋友,接下来我会作详情披露。
我当时给孩子投保时交了一万元,选择分十年交清。那么十年交清就是十万元的保费。
我的保险合同上标明:保费:10000元,保险金额:17702.25元。
该保险合同的保险责任条款如下:
一、特别生存金
自本合同生效之日起至本合同约定的福寿金开始领取日前,若被保险人生存至本合同的年生效对应日,本公司每年按本合同首次交纳的保险费的1%给付特别生存金。
二、关爱金
自本合同生效之日起至本合同约定的福寿金开始领取日前,若被保险人生存至本合同的年生效对应日,本公司每年按基本保险金额的10%给付关爱金。
三、福寿金
自本合同约定的福寿金开始领取日起至被保险人年满七十四周岁的年生效对应日止,若被保险人生存至本合同的年生效对应日,本公司每年按基本保险金额的20%给付福寿金。(福寿金的领取年龄为55周岁和60周岁,在投保时可根据自己意愿自由选择)
四、满期保险金
被保险人生存至年满七十五周岁的年生效对应日,本公司按基本保险金额的100%给付满期保险金,本合同终止。
五、身故保险金
被保险人于本合同生效之日起至年满十八周岁的年生效对应日前身故,本公司按本合同所交保险费(不计利息)给付身故保险金,本合同终止。
被保险人于年满十八周岁的年生效对应日起至本合同约定的福寿金开始领取日前身故,本公司按下列约定给付身故保险金:被保险人于本合同生效之日起一年内因疾病身故,本公司按本合同所交保险费(不计利息)给付身故保险金,本合同终止;被保险人因前述以外情形身故,本公司按基本保险金额的200%与本合同所交保险费(不计利息)之和给付身故保险金,本合同终止。
被保险人于本合同约定的福寿金开始领取日起身故,本公司按被保险人身故后尚未领取的各期福寿金(不包括被保险人身故前已产生但尚未领取的各期福寿金)与满期保险金之和一次性给付身故保险金,本合同终止。
六、意外伤害身故保险金
被保险人于合同生效之日起遭受意外伤害,并自意外伤害发生之日起一百八十日内因该意外伤害导致被保险人于年满十八周岁的年生效对应日起至本合同约定的福寿金开始领取日前身故,本公司按上述第五款的约定给付身故保险金后,再按基本保险金额的800%给付意外伤害身故保险金,本合同终止。
针对以上的各项“保险金”,下面以一个实例来说明。
假设张三的孩子未满一周岁的时候,他一样为他孩子投保了这份保险,假设保费和保险金额都一样。即年交一万元,分十年交清(交清时总共十万)。
假定张三的孩子在55岁开始领福寿金,那么张三的孩子可以拥有以下保障:
一、特别生存金
每年领100元(首次交纳的保险费一万元的1%),可以领54年,即到54岁。
二、关爱金
每年领1770.2元(基本保险金额17702.25元的10%),可以领54年,即到54岁。
注:以上两项“特别生存金”和“ 关爱金”相加,领54年的总金额如下——
(每年100元+1770.2元)X 54年 = 100990.8元 (54年,领回了投保用的十万元本金)
三、福寿金
55周岁至74周岁,每年领3540.4元(基本保险金额的20%),领20年,3540.4元 X 20年 = 70808元
四、满期保险金
75周岁,领取17702.25元(基本保险金额的100%),合同终止。
注:只要张三的孩子能生存到75周岁,以上四项款项是一定可以领到的,总额共是189501.05元。
五、身故保险金
1、张三的孩子如果在年满18周岁之前身故的,则按照张三交了多少保费就领多少身故金,假如张三交完了10万元的保险费,孩子在17岁就挂掉了,就只可以领回10万元的身故金。
2、张三的孩子在年满十八周岁之后到55周岁之前挂掉的,最高身故保险金为277022.5元。
这里说一下不好听的笑话,张三按期交清10万元的保费之后,张三的孩子在满18周岁之后,在55周岁之前,要因意外伤害身亡(还必须是意外伤害发生之日起一百八十日内因身亡),才能领到最高的身故保险金277022.5元。看来这个死法还要有讲究才行。
好了,接下来要说这个保险的“投资”方面的收入了,即红利。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此险种即使附带一项“身故保障”,也是依据投保人交了多少保险金,以此来限定身故的赔付,并没有任何高额的身故保障。而且这个险种是没有保险本金可以返还的,即使到合同终止,这10万投保本金实际上是没有返还的。这个险种既然不承担高额人身保障,又不返还本金。那么其红利相对而言是不是应该比较高,即使不高也应该有个“合理价值”,是不是?
大家猜猜,去年我投保一万元,一年之后的红利是多少?是40.24元。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网友感到惊诧?一万元一年的红利40元?试想一下,去年一万元在银行定期存款一年,今年可以拿到多少利息?
也许有朋友看到这里会骂人说,你这什么人,保险的价值能按这样来比较么?!是的,本来是不能。但是,接下来的分析,我就是要给大家揭露一下这个险种到底有多少“猫腻”。
说实在,如果保险公司的红利单上不是写着这个令人惊讶的数字,我也不会去注意更多的“芝麻小事”,正是因为这“40元”也实在太……
带着疑问,我简单了解了一下,中国人寿A股去年每股收益是0.65元,折合成去年的股票价值,那么一万元投资的收益大约是400元上下吧(注:这里只是写个大概,如果有专业的朋友可以根据中国人寿的年报披露认真计算一下)。可见中国人寿给的这个红利大概就是十分之一。
保险,大家都知道,你投进去就强制你必须遵守它的“条例规则”。这个“国寿福满一生两全保险(分红型)”,按照条例,交了保费,你把钱投进去就不能像银行存款那般自由动用本金,甚至是连保险本金都不可以返还,又没有高额人身保障的险种。其红利还能达到如此“可观”之地步!真是 “奢侈”得让人叹服!
按以上张三投保的例子,我把银行的定期存款收益和这个“国寿福满一生两全保险(分红型)”的收益作如下的对比分析:
上面说到,银行存款是我们最无可奈何的选择,那么现在假设张三像以上投保方式一样,每年给他的孩子在银行存入1万元,依次存十年,共10万元(选择定期存款,自动转存的方式)。那么,其结果会怎么样。下面我们来根据现阶段银行的浮动利率计算一下这个存款的收益情况:
1、第10年,本金加利息约为125000元。
2、第18年,本金加利息约为180000元。
3、第20年,本金加利息约为195000元。
4、第40年,本金加利息约为420000~458989元。
5、第60年,本金加利息约为980000~1076329元。
6、第75年,本金加利息约为1870000~2039797元。
注:以上的计算数字如有朋友抱有疑问可以请教一下银行的朋友们计算一下是否如此。或是做财会工作、数学专业的朋友都可以计算出以上的大致数字。哪怕是用原始的计算方法都可以计出的。
下面(按照中国人寿出示的宣传单张标注的实际情况)来计算这份保险的价值:
1、第10年,生存金 + 假定红利 = 35666.3元(累利),注:此时保单现金价值为25353元。(“保单现金价值”是指在此时退保时能拿回的钱)。
2、第18年,生存金 + 假定红利 = 85270.1元(累利),注:此时保单现金价值为25353元。
3、第20年,生存金 + 假定红利 = 99613.2元(累利),注:此时保单现金价值为26239元。
4、第40年,生存金 + 假定红利 = 300025.7元(累利),注:此时保单现金价值为28459元。
5、第60年,生存金 + 假定红利 = 665856.1元(累利),注:此时保单现金价值为26192元。
6、第75年,生存金 + 假定红利 = 1146394.3元(累利),注:此时保单现金价值为10000元。
注:以上按照中国人寿宣传单的“假定红利”计算出来的收益情况,可是说是此险种最多能达到的收益就是以上这个数字。后来我在投诉中,得到的中国人寿对宣传单张的“假定红利”作出如是解释:这是按照2007年的盈利情况来演示的。这说明了什么?也就是说这个“假定红利”就是忽悠投保人罢了,如果红利不披露你不会知道。事实上,拿到手的红利就是这个假定红利的四分之一。好了,现在大家可以按照以上数字,对比一下这个最高的“假定红利”与银行的定期存款收益。其差距有多少?!
接下来,我们再根据一万元每年40.24元的红利来计算一下这个10万元保险的“真实”分红收益:
1、第10年,生存金 + 红利 ≈ 25284元(累利)。
2、第18年,生存金 + 红利 ≈ 54748元(累利)。
3、第20年,生存金 + 红利 ≈ 63268元(累利)。
4、第40年,生存金 + 红利 ≈ 182662元(累利)。
5、第60年,生存金 + 红利 ≈ 406027元(累利)。
6、第75年,生存金 + 红利 ≈705721元(累利)。
从以上各组分析的最后一个数字,对比结果如下:
银行定期存款:75年后约为1870000~2039797元。
该分红险“假定红利”: 75年后约为110万。
该分红险实际收益: 75年后约为70万。
看看吧,假定的投保人张三用10万元为他的孩子买下的这份保险,就算75年分文不取,也许75年后拿到手的就是70万,就算按照中国人寿出示的高估值的“假定红利”也就是110万。而无奈的银行定期存款可接近200万。
从以上对比分析出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跟这个所谓的分红保险相比,存在银行里的10万元可以自由支配,随时动用,利润就更不用说了。不管选择怎么样的存款方式,不管利率高低,除了利息,这10万元本金一分不会少。但是投了这个保险呢?就算75年后也没说还你10万元本金。
第二、这个保险比银行多出的一项保障:身故保障。这个保障不用说了,前面已经说了,大家回前面去看一下这个保险条例。这里再说拿张三的孩子说一个不吉利的笑话,假设张三的孩子在17岁挂掉了,除了生存金和那丁点红利,保险身故金就是拿回那10万的保费。但是存在银行照样还是有10万本金和利息(共约17~18万)。如果一定要神经缺德地比较这个保险比银行收益高,那么张三的孩子要在满了18岁到30岁之间,要因意外挂掉,这个时候有可能会比银行存款“值钱”。但是,这个“死法”和“死期”还要符合前面列出的“保险条例”所说的情况。这个机率有多大?谁愿意生个孩子让他十几二十岁就见了阎王了?见了阎王还在意那多出的几万元?另外,再换个角度说,人身保障方面,我们可以另外拿钱选择其它低保费高保额的人身保障品种不是?难道花10万元来买这丁点保障?
第三,结合以上情况,张三购买这个“国寿福满一生两全保险(分红型)”投进去10万元,然后中国人寿所支付的,就是给付75年的红利(这75年的红利比银行的存款利率不知要低到什么程度),然后合同终止。说句不好听的,就是中国人寿拿着这10万存进银行里面,然后按照最高的“假定红利”给予支付,一样赚钱。哪怕是给付750年、7500年甚至永远支付,反正比银行利率低,永远赚钱!
换句话说,如果能活得好,就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拿75年比银行还低的利息,就OK了,合同终止。这10万元由始至终你没有任何支配权(除非死了),相当于把10万借给中国人寿75年,它给你75年这种超低利息,完了,本金归它,你就Get over去吧。
以上是从未满一周岁开始投保而作出的分析,如果是其它年龄段开始投保的,其结果也许更“惨不忍睹”,大家可以上网去看看。
接下来可能有网友要骂我了,说既然你算计得那么清楚,当初何必要投这份保险。这正是要说明的问题,本人不是个计较之人,当初投这份保险也没有这么清楚地分析过。虽然对保险也多少有点了解,但也没按照宣传单的“假定红利”去期望这么高。如果不是今年8月份收到的红利通知单,看到那个低的离谱的数字,本人也不会从这么多的角度去琢磨。也正是琢磨多了,我才要在此呼吁广大的投保朋友们一定要擦亮你们的眼睛,不要去上这种险种的当。
这里要澄清一点,当初帮我经办这份保险的业务经理服务态度还是挺好的,所以后续出现的这些情况不是其能知情的,这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内部深层运作,不是一个保险销售人员可以预知的情况。后来出现的情况也是我本人分析之后其才获悉。所以我在致电95519之时,已经说明本人所投诉的不是保险销售人员的服务问题,而且该公司的险种设计陷阱和售后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
接下来还有一些实际情况和因小见大的“内幕”问题要和众多网友和众多投保人详细披露一下:
我在今年8月份收到并查阅了今年的红利通知单后,带着无比的“惊讶”,我几次致电中国人寿咨询电话95519,对这个险种提出质疑和投诉,也提出不再续交今年的保费,但后来还是因为我的银行账上有资金而被扣了今年的一万元保费。幸好后来查账得知。一开始,中国人寿不同意退回这一万元保费,只同意我以退保处理。后来几经交涉,包括与95519专家坐席交涉之后,对方才同意退回今年的保费后,再让我办理退保。
我于9月10日前去中国人寿营业厅办理退保手续,于9月14日前收到第一笔退保金额(3815.8元)。
9月23日,我咨询95519我的退保是否办理完毕,其告知还有一笔红利40.24元没有到账。
因国庆前又收到一封“红利通知书”的电子邮件,国庆后我才查阅。于是,10月10日,我咨询95519为什么退保了还收到这邮件,是否退保手续没有办完?得到的回复是邮件不必理会,剩下的几十元红利会返还到账上。
虽然是几十元,我就纳闷,都一个月了,需要那么长的处理时间吗?而我心里更有疑问的是,其他的保险用户是否也有类似这样的情况发生?当然我不可能知道有哪些人。是否这几十元中国人寿就不给了?是否他们都是这样对待退保客户的呢?如果真是这样,那说明什么问题?
很快我又忘了这件事,又一个月后,到了11月份了,离我办理退保已经有两个月时间了,因我这个账户有某些项目上的资金来往,所以我每月必须查询一下账上资金的流动记录,于是我无意中又想起这件事关于退保的这档子事,仔细查询一下,果然没有那个所谓的40元红利的进账记录。
说实在的,投保一年,意识到这个保险陷阱,宁愿吃亏,一万元投保退了三千来块。相比之下,这40元钱算得了什么?一般家庭可能连一餐菜钱都不够。可是处在更多的投保人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却是因小见大,是否还有更多的投保户有这种情况?这不是没有可能的,一般情况下谁会留意这种小问题。如果有更多的人有这种情况发生而他们是不知情的呢?那这个问题可就严重了。
带着以上的疑问,我骨子里的那份爱钻牛角尖的不安份的正义感就越发扩张开来。
11月8日,我咨询中国人寿95519,办理一个退保到所有流程处理完毕最长需要多长时间,答复最长5个工作日内完成。可笑的是这5个工作日内完成工作的用了两个月也没完成,原因何在?后来我知道我的保险合同于9月13日终止,也就是说终止了两个月也没有“处理”完毕。
11月15日中午,再次致电中国人寿95519,我直接指出对于他们公司如此黑暗恶劣的操作手段,我会反映到有关部门并通过媒体的方式进行曝光,以捍卫更多投保人的正当权益和引起广大保险用户的警醒。然后,当天下午,他们马上回电(回电号码0752-2280097)告知我那笔几十元的红利已经打进我的账户;并向我道歉说是由于他们工作的什么什么的原因,所以又怎么怎么样……
呜呼,面对这样的处理方式,真是让人汗颜!
全中国有多少个像这样被忽悠的投保户呢?有多少个已经被忽悠了的?有多少正在被列入忽悠的对象呢?还有多少个被正在忽悠的呢?
但愿有更多的朋友看到我的帖子而幸免于掉进这个“被忽悠”的巨大“陷阱”!在此也呼吁更多的朋友能互相转达,提高自身的保护意识,在选择购买类似这样的分红保险时,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如有其他正在蒙受其害而进退不得的朋友,建议通过收集相关的证据,或者联合他人一起收集相关信息,并通过相关正当途径和法律途径来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
顾念更多人的正当权益,本来一早就想发这个帖子,但因最近很忙,所以拖了一段时间,然后昨天(12月11日)中午忽然看见我的手机上有一未接来电,号码是中国人寿(020-95519),不知是啥事。但让我想起了这个保险的种种,所以现匆忙整理以上材料。但愿还来得及给众多朋友们作一个借鉴!
❸ 中国人寿排行世界第几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已连续8年入选《财富》全球500强企业,排名由2002年的290位跃升为2009年的118位;连续3年入选世界品牌500强,位列第278位,是我国保险业唯一一家全球企业、全球品牌“双500强”企业;所属寿险股份公司继2003年12月在纽约、香港两地同步上市之后,又于2007年1月回归境内A股市场,成为内地资本市场“保险第一股”和全球第一家在纽约、香港和上海三地上市的保险公司,目前已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寿险公司。
❹ 中国人寿保险万能账户结算利率
中国人寿保险万能账户结算利率是不同的万能账户结算利率会有不同。我们来看下国寿鑫缘宝终身寿险(万能型)(乐鑫版)、国寿鑫尊宝终身寿险(万能型)(A款)、国寿鑫尊宝终身寿险(万能型)(C款)这三款万能账户结算利率。
(乐鑫版)公布的结算利率:2022年2月是4.6%。
A款)公布的结算利率:2022年2月是5.0%。
C款)公布的结算利率:2022年2月是3.7%。
万能账户的实际结算利率与公司实际经营状况有关系的,并不是固定的也无法确定。
另外,万能账户结算利率查询方法可以通过公司官方网站、拨打客服热线或者关注保险公司微信公众号找到万能利率公告就可以了。
拓展资料: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旗下共有8家一级子公司,分别为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海外)股份有限公司、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国寿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及1家全国股份制银行广发银行和1所附属院校保险职业学院。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属国有大型金融保险企业,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总部设在北京。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996年分设为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1999年更名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2003年,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原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进行重组改制,变更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下设8家一级子公司、和1所附属院校。业务范围全面涵盖寿险、财险、企业和职业年金、银行、基金、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实业投资、海外业务等多个领域,同时通过战略参股的方式进入证券、信托、期货、地产等行业。2020年中国人寿集团合并营业收入近1万亿元,合并保费收入超7500亿元,合并总资产突破5万亿元,合并管理第三方资产1.8万亿元,持续保持历史高位。2020年12月23日,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规模突破4万亿元,从而成为中国首家管理资产超过4万亿大关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全国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共拥有2万多家分支机构及网点,4000多个客户服务中心,200多万员工和销售队伍,并设有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新加坡、印尼、伦敦、纽约等分支机构和代表处,已累计为6.9亿客户提供保险保障、财富管理等服务。
所属寿险公司继2003年12月在纽约、香港两地同步上市之后,又于2007年1月回归境内A股市场,是中国内地资本市场“保险第一股”和第一家在纽约、香港和上海三地上市的保险公司。
中国人寿已连续19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企业,2021年位列第32位;连续19年入选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500强”,2019年位列第11位;2020年品牌价值达人民币4158.61亿元。
❺ 中国人寿的股票,2019年上半年预计会去到什么价位
半年的预测,短期看有企稳迹象,半年时间上涨第一目标位25元附近
❻ 中国人寿保险这个公司靠谱吗
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他们对于自身权益保障意识有所提升,这也就使他们对于保险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当他们在进行挑选时,往往会眼花缭乱,不知道该怎样挑选出适合自己的保险公司以及保险产品。对于一些网友而言,他们对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并不是非常的了解,所以并不知道这家保险公司是否靠谱。
一些专业的保险公司有时候并不是最适合我们的保险公司,我们在挑选相应的保险公司时,一定要遵循合理的原则,然后按照自身的需求,挑选出合适的保险公司。当我们在挑选一定的保险产品时,也要按照相应的原则进行操作,从而使我们自身的权益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这对于我们消费者而言,是非常必要的。
❼ 中国人寿保险是国企吗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国企,它的股东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该公司的股东为国务院。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06月30日,注册地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16号,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品牌500强。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已经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用户想要在国内购买股票时一般购买上交所上市的股票,在购买股票时需要开通股票账户,并且本人具有一定的股票知识。
1.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各类人身保险业务;人身保险的再保险业务;国家法律、法规允许或国务院批准的资金运用业务;各类人身保险服务、咨询和代理业务;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等。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对外投资的企业有国寿(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国寿(苏州)养老养生投资有限公司、中铝山东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川气东送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上海保利建昊商业投资有限公司等。
2.中国人寿是国有骨干保险企业。除了现场(即业务)人员外,公司大部分员工都有人员配备。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是国有特大型金融保险企业。总部位于北京,是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500强品牌之一。是中央金融企业。公司前身是1949年成立的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996年成立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更名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2003年,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监会批准,原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改制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业务范围全面覆盖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资产管理、另类投资、海外业务、电子商务等领域,并通过资本运作参与多家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业务。和非金融机构。
❽ 中国人寿与富德生命人寿保险公司哪个好
中国人寿和富德生命人寿的表现都是比较不错的,都是经银保监会批准后才成立的保险公司,因此都是值得信赖的。下面学姐就从公司背景和理赔数据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家公司吧。
1、中国人寿
中国人寿是国家大型金融保险企业,已连续19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由2003年的290位跃升为2021年的32位;连续15年入选世界品牌500强,2021年品牌价值达人民币4366.72亿元。
大家还想知道更多关于中国人寿的信息,可以再看看这份资料:中国人寿怎么样,有哪些产品,好不好?
理赔数据:根据人民网发布的《中国人寿2022上半年寿险理赔服务报告》可以看到:2022上半年,中国人寿整体赔付件数超829万件,理赔金额超252亿元,约有4.5万张保单享受保费豁免,获赔率高达99.5%。
2、富德生命人寿
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国性的专业寿险公司,成立于2002年,总部位于深圳,注册资本117.52亿元,总资产超4800亿元,目前在全国拥有35家分公司、1000多个分支机构及其服务网点。
这里有一份关于富德生命人寿的资料,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点击链接获取! 富德生命人寿保险靠谱吗?扒完它的王牌产品,我知道了… 理赔数据:2021年富德生命人寿理赔案件总量约35.28万件,较2020年28.62万件增23.28%;服务客户数为约31.76万人,同比增16.8%。理赔金额方面,富德生命人寿2021年理赔总金额为35.8亿元,平均每天赔付金额981万元,同比增27.93%。
以上就是中国人寿和富德生命人寿的相关介绍了,可以看到两家公司的实力都是比较不错的。如果大家还想了解其他关于保险的知识,也可以再看看这篇文章:超全!你想知道的保险知识都在这 望采纳
全网同号:学霸说保险,欢迎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