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广大股民评论现在香港股票的处境十分尴尬
今年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港股持续低估,持续不涨?毕竟港股是香港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也走过非常辉煌的历史,比如在2015年A股牛市后切换到港股的朋友,都是人生赢家。不过,只赢两年,2019年起,形势完全逆转,创业板指大幅反弹,目前的港股的处境确实有些尴尬。
B. 炒港股难吗
港股首先是T+o内地人要及时转变思路。其次港股股价一般比较低,成交数量也不尽相同。
C. 买了点港股,知道大陆股市和香港股市的区别了
香港证券市场与内地市场存在不少分别,当中包括
1. 香港证券市场较国际化,有较多机构投资者,海外及本地机构投资者成交额约占总成交额的65%(分别为39%及26%),海外投资者的成交额更占总成交额逾40%。由于各地的投资者对证券估值和市场前景可能会作出不同的判断,内地投资者在参与香港证券市场时宜加倍审慎。
2. 在产品种类方面,香港证券市场提供不同类别的产品,包括股本证券、股本认股权证、衍生权证、期货、期权、牛熊证、交易所买卖基金、单位信托/互惠基金、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及债务证券,以供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在不同市况下有所选择。
在交易安排上两地市场亦有不少差异,例如:
1. 内地市场有涨跌停板制度,即涨跌波幅如超过某一百分比,有关股份即会停止交易一段指定时间;香港市场并没有此制度。此外,根据香港法律,除非香港证监会在咨询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后指令,否则香港的证券及期货交易所不得停市。
2. 在香港证券市场,股份上涨时,股份报价屏幕上显示的颜色为绿色,下跌时则为红色;内地则相反。
3.香港证券市场主要以港元为交易货币;内地股市以人民币为交易货币。
4. 在香港,证券商可替投资者安排卖出当日较早前已购入的证券,俗称“即日鲜”买卖。内地则要求证券拨入户口后始可卖出。投资者宜与证券商商议是否容许“即日鲜”买卖。
5.香港证券市场准许进行受监管的卖空交易。
6.香港的证券结算所在T+2日与证券商交收证券及清算款项。证券商与其客户之间的所有清算安排,则属证券商与投资者之间的商业协议。因此,投资者应该在交易前先向证券商查询有关款项清算安排,例如在购入证券时是否需要实时付款,或出售证券后何时才能取回款项。
D. 港股流动性为什么这么差
港股与a股市场相比较,其流动性要差一些,其主要原因如下:
1、港股市场比较成熟,市场上的投资者大部分是价值投资,投机者较少,导致个股的流动性与a股相比较,要差一些。
2、香港市场是属于注册制市场,没有“借壳”“炒壳”现象,基本上没人买垃圾股,从而导致其流动性要差一点。
3、除此之外,港股与a股还存在以下的区别:
(1)港股实行T+0的交易方式,即投资者当天买入的港股,在当天可以卖出,而a股实行T+1的交易方式,即在当天买入的股票,在当天不可以卖出,需要等到下一个交易日才能进行卖出。
(2)港股可以进行双向交易,即可以进行做多操作,也可以进行做空操作,而a股只能单向操作,即进行做多操作。
(3)港股不设涨跌幅限制,而a股设涨跌幅限制。 拓展资料: 1、港股,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股票。香港的股票市场比内地的成熟、理性,对世界的行情反映灵敏。如果内地的股票有同时在内地和香港上市的,形成“A+H”模式,可以根据它在香港股市的情况来判断A股的走势。 2、衍生品种
(1)香港市场的衍生品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股票指数类衍生产品、股票衍生工具、外汇衍生工具产品、利率衍生工具产品、认股权证等五大类。 (2)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基金几乎都是开放式基金,对于投资者来说,随时可以把资金拿回来,变现性好,对于海外投资者尤其具有吸引力。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划分,香港的债券市场分为中国港元债券市场和在香港发行及买卖的外币债券市场两大类。其中港元债券市场以外汇基金债券、债券发行计划债券,外币债券市场中以龙债券最具代表性。
(3)依托于内地经济的高速发展,香港已经成为亚洲地区发展最快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交易所的规模迅速扩大,在全球交易所的排名不断提升。
E. 香港股票持续低估的原因是什么
F. 香港政治局势会影响股票走势吗
从宏观上来说,香港政治问题会影响香港以外各界对香港的投资,导致热钱集中不到港市。对股票走势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基本面消息有滞后性,再加上亚洲四小龙的格局,中央对港市的关注,负面影响会被抵消一部分。但是总的来说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从近期的恒生指数期货的大跌也能反映一些。
G. 港股便宜为什么没人买
香港股票具有市盈率相对更低,股票价格相对更低,市场估值体系更为完善。市场以投资为主,市场投机情况较少。而且,因为市场中大部分的垃圾股是不会受到投资者所关注,而且香港市场是属于注册制市场,没有“借壳”“炒壳”现象,导致基本上没人买这些垃圾股。
所以,使港股价格跌到几分钱,这是属于香港市场中的正常情况。但是,香港市场并不是所有的股票都是低价股,也有很多有价值的股票,股票单价也是较高的。 港股市场相对于A股市场而言,港股市场是全流通市场,不受大小非解禁的风险。
并且,港股市场交易品种多,有做空机制、T+0操作机制、无涨跌幅限制。而且港股是港币交易,港币与美元挂钩,有着汇率优势明显。香港交易市场监管也较为成熟规范,质地良好的公司较多。
拓展资料
一、 港股退市股民会血本无归吗
港股退市有两种情况。一是不再满足交易所规定的上市条件正常退市,二是因为违规、内幕交易、财务造假引发的退市,这两者对应的损失不同
如果是正常退市。退市时持有股票的话,这时候基本上就是血本无归了。港股退市前一般会发布公告提醒投资者即将退市,这时候投资者仍可通过平仓来缩小损失,但此时平仓的投资者很多,卖不卖的出去就要看运气了
如果是因为违规。内幕交易、财务造假引发的退市,这时候投资者可以要求企业进行赔偿,可以挽回一部分损失。
二、 港股停牌及退市规则
对主板公司而言,若上市公司已持续停牌一段很长时间,但并无采取足够行动争取复牌,则可能会导致除牌。交易所会根据主板《上市规则》第17项应用指引所载的程序将在上述情况iii下长期停牌的主板公司除牌。若上市公司的证券已停牌6个月或以上而又未能符合有关的主板《上市规则》的规定,交易所会决定该公司是否需要进入除牌程序的第二阶段。
进入除牌程序第二阶段的上市公司将有6个月的时间向交易所提交可行的复牌建议。若上市公司未能在限期内提交可行的复牌建议,将会进入第三阶段除牌程序。进入第三阶段除牌程序后,上市公司将有最后6个月向交易所提交可行的复牌建议。若发行人在第三阶段届满时仍未能提交可行的复牌建议,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将会被取消。
H. 中国如何集中力量办大事24年前的金融海啸,索罗斯在香港遇重挫
“人们认为我不会出错,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我坦率地说,对任何事情,我和其他人犯同样多的错误。 不过,我的超人之处在于我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这便是成功的秘密。我的洞察力关键是在于,认识到了人类思想内在的错误。”
索罗斯曾如此说道。
大家好,我是瑾瑜。
1997年1月份,以乔治·索罗斯为首的投资者开始对东南亚金融市场下手,首当其冲则是泰国。
索罗斯的计划是先扰乱泰国金融市场,然后再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下手,进而破坏整个东南亚金融市场。
索罗斯认为只要能够击破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那么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也是轻松可得,索罗斯确实是个办大事的人。
当年5月份,索罗斯便开启了第一步 。索罗斯第一步是伙同各大国际货币投机商大肆抛售泰铢,导致泰铢兑美元汇率直线下跌。
泰国等国家在意识到来者不善之后,便火速同新加坡央行联手,他们利用美元储备吸引泰铢,同时提高利息,短时间内没有出现较大风波。
眼看着泰国等国家已经开始戒备,国际货币投机商又开始行动了起来,索罗斯不断抛售大量泰铢,导致泰铢陆续贬值。受此影响,泰国政界也进行了一轮轮换。
到了 6月份,索罗斯对泰国发起致命冲击 ,大量投机商抛售美国国债,筹集资金。泰铢贬值等各种问题开始暴露出来,这时候的泰国央行已经无力阻挡索罗斯等人的冲击。
6月30日,泰国央行储备的300亿美元外汇已经全部耗尽,两天之后,泰国央行放弃抵抗,直接废除同美国直接挂钩的汇率制。
到 8月份泰国央行已经关闭了国内40多家金融机 构,这次索罗斯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泰铢最终被索罗斯等人击溃。
在泰国失守同时,索罗斯等人又瞄准了菲律宾比索。
菲律宾央行也是采取同泰国央行同样举措,在一周之内曾经4次提高利息,并且同时扩大比索兑换美元的波动幅度,但是比索由于自身比较软弱,最终比泰国抵挡的时间还短。
7月11日,比索贬值到了一定极点,菲律宾也抵挡不住了。
索罗斯就像是一个瘾君子,在接连破坏泰国和菲律宾的金融市场之后,索罗斯又明确地嗅到了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可破坏的空间。
不出索罗斯所料,这些国家无法抵挡进攻,货币不断贬值。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也没有幸免,眼看着新加坡也开始沦陷在这场金融风波里,东南亚各国开始放弃行动,最终屈服于索罗斯等人的打压行动,任由本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中上下波动。
眼看着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陆续被攻破,国际货币投机商更是有恃无恐,在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打算彻底破坏整个亚洲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动荡将会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冲击,怕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想象的。虽然难以抵挡索罗斯攻势,但是坚决不能坐以待毙。
7月25日中国等多个国家派出领导人聚集到上海开会 ,在会议上各国明确有一个稳定的货币市场是多么重要,随后便开始决定联手同索罗斯搏斗。
8月5日,泰国率先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援助 ,但是这也附带着诸多严苛的条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亚洲其他国家地区为泰国提供了167亿美元的贷款,以此来帮助泰国渡过难关。
在东南亚各国开始行动自救时,国际投机商却突然消失了,眼看着汇率波动幅度不断缩小,东南亚各国开始松了一口气,然而殊不知这巨大的危机还在后头。
当年8月底,在索罗斯带领下,国际货币投机商又对东南亚各国发起新一轮冲击,这一次就连小小的文莱都不放过 。随着外汇市场混乱无比,东南亚各国经济发展迅速恶化。
泰国等多个国家经济倒退,民众甚至已经开始重新回到了需要省吃俭用的时代,大量小贩正愁着商品如何卖出去,民众在商场里却难中羞涩。
大富豪也只能看着自己的资产就像流水一般流走了,显然这场金融危机重创了泰国等多个东南亚国家的经济。
到底这场金融危机为何会爆发? 这还要从上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的泡沫经济说起 。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等多个国家凭借出口在世界迅速崛起,这些国家不断提高产能,扩大生产量,拼命抢占全球市场。
这样一来,日本等多个国家兑换美元的汇率增幅极大,导致日本等多国出现了极度繁荣。大量拥有资产的民众便开始疯狂购买美国资产,炒起了房地产,等到出口业遭受挫折之后,日本才意识到原来股市跟房市这种繁荣是虚假的。
这种经济高增长是建立在透支以及一些不良资产过度膨胀的前提下,但是经济高增长又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目标。
眼看着经济高速增长发展中国家甚至选择忽略危机,发展中国家没有意识到泡沫经济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日本泡沫破灭之后,日本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 ,日本政府曾经先后9次降低日本利息 。
日本在这个时候基本上已经达到了负利率,也就是说将钱存进银行,实际上是在坐吃山空,日本此举主要是希望民众能够将更多的钱用于消费,这样一来可以刺激市场。
日本还在世界各地大量借债,但是之后随着日本经济结构调整,这些大量套利资金全部都进入了高利率的东南亚各国,这时候危机已经埋下伏笔。
日元贬值的时候,一些东南亚国家便看中了美元, 美元不断加息更是令这些东南亚国家十分上头 ,但是这也导致了东南亚等国爆发债务危机。
另外,泰国等多个国家在金融体系还没有真正稳定之前就已经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导致大量国际资本流动。
一些国际货币投机商一旦发现哪个国家有利可图,国际炒家则会立马通过上述手段来冲击该国金融市场。
索罗斯等人便是抓住这种经济的脆弱,顺势对东南亚各国经济趁火打劫,利用这场货币战争攻进各国货币市场, 最终导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 。
金融危机的出现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企业债务繁重、 社会 货币流通量过多等诸多问题,
金融危机率先在东南亚各国爆发之后,隔海相望的香港也十分紧张,香港早已意识到这场金融危机席卷香港只是时间问题。
面对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香港政客便迅速出来,表示香港外汇储备丰富,足以应对本次危机,而且背靠祖国,香港利用这种说法来稳定人心。
早在1997年8月份,投机商就曾经多次想要攻击香港市场。 投机商通过期货手段利用美元购入大量港元,然后又迅速抛售港元,导致港元迅速贬值。
随后香港有关管理部门便迅速提高贷款利息,控制资本流动, 在8月20日香港的货币市场又重新回归稳定,然而这些投机商只是暂时收起了獠牙。
香港当局自然也是清楚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未雨绸缪,利用政策跟舆论两种手段警告这些投资商,不要对香港市场轻举妄动,势必要维护汇率制的稳定。
在香港政府采取措施时,香港股票市场瞬间冷淡了起来,部分股民避免损失进一步加大迅速选择抛售股票,这些投机者便迅速采取行动,令期指大跳水。
投资者在抛售港币的同时,趁香港政府提高利率同银行签订长期合同,等到汇率降低之后,再重新回到股票市场,购买大量港币抛售,等到股价下跌之后,再购买大量股票。
香港市场已经波动了起来,但是 好在中央政府态度坚决立场,香港金融市场的保卫战就此打响 。
中央政府明确只要人民币能够守住不贬值,保证外汇稳定,那就可以暂时保住香港金融市场。
1998年8月份,香港金融管理局启动外汇储备, 将大量外汇储备投入股票和期货市场,打算全力反击投机商。
香港特区政府购进了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等等,最终稳住了香港股市,保证香港同美元直接挂钩的汇率制度稳定。
实际上在这场香港金融保卫战中,考量的是中央政府同香港的外汇储备。
在1998年1月底,中央政府同特区政府总计的外汇储备接近2400亿美元,同时有大量民众支持政府动用行政手段来稳定金融市场波动,最终香港迅速走出这场金融危机。
在97年这场金融危机中,随着香港保卫战的胜利,索罗斯惨败。
在97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香港房市也出现泡沫,加上长期一直都是负利率,所以大量民众将资本投资到房地产,导致房地产价格迅速上涨,这意味着接下来香港的货币会出现贬值。
好在香港政府特殊时期特殊对待,直接利用政府力量对金融市场进行干预,这是索罗斯没有想到的。
香港作为中国经济发展较为先进的地方,一直都是奉行着自由贸易政策,政府鲜少对市场进行干预,这样一来也可以给资本松绑, 索罗斯没有意识到中国这一次会不按常理出牌 。
另外, 97年中国大陆政府的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二 ,达到1398.9亿美元,中国大陆政府大力支持香港政府对当时的经济发展进行干预。
有了大陆政府的支持,香港政府更是放开了手脚。根据此后媒体报道,索 罗斯在本次香港金融保卫战中,个人损失便高达8亿美元 ,可见其他投机商也是损失惨重。
而中国香港抓住这次机会总共赚了100多亿美元。 那为何索罗斯在做空东南亚市场之后还是将目光转向中国香港呢?
当时香港汇率制度同泰国一样,都是属于固定汇率制度,香港发行银行每发行7.8港币就需要交给香港金融管理局1美元,以此来保证汇率稳定。
但是由于香港是当时国际金融中心所执行的贸易政策还是较为自由的,所以同泰国来讲还是有一定区别。
在索罗斯刚想要做空香港货币市场时,当时香港金管会选择提高短期借贷利息,这反而是导致的香港市场货币内部流通不畅,所以大家才会大量抛售固定资产来换取货币,导致香港股票市场迅速下跌,这便是索罗斯一步步给中国香港挖下的坑。
香港恒生指数自1997年10月25日起,三天内从原先的15000高位下跌到9000点,香港整个股市市值要增发40%左右。
这也让索罗斯尝到了甜头,便动用舆论力量直接表示要做空香港市场,利用舆论继续让香港股市动荡。
香港政府不敌索罗斯,最终 1998年香港金融市场开始出现大幅波动 。1998年8月13日恒生指数的点数仅仅只有6500多点,然而这距离空头交割的时间也就半个月左右。
香港政府无可奈何之下,只能选择开始干涉金融市场,此前香港政府不干预金融市场主要是为了避免香港贸易自由受到破坏。
从8月14日起,香港政府开始干预香港金融市场 ,香港政府动用外汇储备购买恒生指数中33种成分股,瞬间香港股市就好转了起来,在当天香港恒生指数已经回到了7244点。
同时香港政府在国际市场又购买了大量索罗斯抛售的资产,要求香港券商不要出售股票给索罗斯,索罗斯彻底无法购买股票。
8月27日,这场香港金融保卫战到了关键节点 ,索罗斯还是在疯狂抛售香港股票,香港政府直接动用了200亿以上的资产围堵流出的资产。
最终恒生指数的报收位于7922点,结算之前同此前相比还有所上涨, 这场“香港金融保卫战”也以索罗斯的失败告终。
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时,中国正在敞开大门,吸引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因此中国经济也受到了一定波荡。
中国广东、香港等多地金融机构陆续出现财政危机,部分金融机构甚至直接破产。中国由于当时发展缺乏资本,所以只能通过开放市场来吸引更多制造业进入我国。
受此影响,有大量外资纷纷撤离中国市场,中国部分企业面临无法发工资等各种困境,无奈之下中国政府只能选择推出借贷计划来解决国内困局。
同时 中国还做出了人民币不贬值这一重磅决定 ,人民币一旦贬值,这些依赖对华出口的东南亚国家,损失将会进一步加大。
中国做出人民币不贬值的决定主要也是为了给东南亚国家减轻压力,尽力力挽狂澜。
中国在做出人民币不贬值这一决定之后继续扩大内需, 中国当时启动了大量基建项目 ,支持修建公路等各大基建项目。利用推出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另外,当时也改变了发行国债等诸多计划, 中央财政总共发行了1000亿美元以及推出了国债借贷计划,向市场注入更多资金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
在金融危机出现时,国内金融局势并不乐观,中国4家国有银行都有大量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是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的总称,通俗一点就是银行把这笔钱借出去,但是很有可能是收不回来的,当时国有银行都面临着严重的财务危机,盈利面临重大困难。
关键时刻,中国政府迅速决定直接将这些不良贷款剥离。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重新注资成立了4家银行,这4家银行接下了中国所有的不良贷款,这些坏账则由这4家银行来解决 。这4家银行属于商业银行,4家银行在上市之后便迅速在国内外进行融资,瞬间成为全球主要银行之一。
这样一来,国有银行则可以继续依旧相关运行管理规则,为其他企业提供贷款等等保障国家金融体系稳定。
中国在现阶段没有完全放任资本自由流动,而是通过一定的行政手段对资本进行调控,中国这种国家干预政策在当时也起到了较好效果。
中国在解决大陆内地出现经济问题同时也向中国香港提供帮助,中国中央政府支持中国香港经济干预计划。
中国香港政府自然底气就足了起来,香港政府随后便动用外汇等诸多力量对经济进行干预。
香港政府背靠中央政府,即使香港为了抵御这场危机外汇全部都用完了,中国政府也会提供外汇支持。
在中国大陆同香港地区共同努力之下,最终赢得了中国香港金融保卫战的胜利。
同时 中国还向泰国等多个东南亚国家提供大量资金援助 ,中国总计向泰国等多个国家援助了40亿美元。
另外中国还推出了出口信贷等诸多方式,帮助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家渡过危机。
即使多个国家同我国存在一定矛盾, 中国依旧选择从大局出发不计前嫌,最终中国对外采取的积极行动也稳定了东南亚的经济秩序。
原本来说,在当时中国经济发展并不乐观,中国应该是受到这场金融危机波及最大的国家,但是反而是中国抵挡住了冲击, 中国确实是个集中力量干大事的国家 。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独立经济主权的国家,中国政府采取中国自己的经济干预政策,及时在危机到来之前便进行调控。
中国这种举国体制更是有利于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最终中国凭借制度等多方面的优势,帮助中国香港等度过了危机。
后来, 英国媒体在评论1997年这场亚洲金融危机时,给予了中国极高评价 ,英国媒体认为是中国帮助其他国家抵御这场危机才避免了中国香港等诸多市场动荡。
中国最终是这场危机中的赢家 ,中国在此后也抓住了发展机会,中国如今经济正在稳步向前发展,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或许在今天,国内外许多民众早已就遗忘了1997年这场金融危机,中国能够在这场危机还没有给中国民众造成较大影响时,中国就成功抵挡住了这场危机还是在于中国政府的努力。
中国政府所依靠的是人民的力量,凭借着独特的中国体制,动用国家力量对这场危机进行干预,最终赢得了这场危机的胜利。
不知道今天的索罗斯会不会后悔在几十年前萌生过想要做空中国香港市场这种想法呢?
这场金融危机也给亚洲国家带来了诸多教训,亚洲国家意识到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仍旧面临着诸多挑战。
各国需要加强金融合作,共同来抵御外部冲击,如今在国际发生金融危机时,各国也应该迅速贯彻合作理念,共同一致应对风暴。
不管是1997年的金融危机,还是今天或者未来有可能爆发的金融危机,归根结底还是在于虚拟经济。
随着中国香港等多地的金融体系逐渐完善,相比较一些金融体系较为薄弱的国家,这些地区的金融体系更能够抵挡住冲击,在危机过后各国也一直致力于金融体系重建。
近几十年来,中国也在不断加强金融体系建设。 中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具备交易场所多样化等诸多特征的金融市场体系,但是如今我国金融体系仍旧不完善,依旧面临着许多问题。
就风险管理这一方面来讲,中国投资者还是没有办法较好对风险资产进行调配,另外风险管理技术还有待提高。
不过令人感到十分欣慰的是,虽然中国金融体系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经过金融危机,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
在美元泛滥的今天,中国早已开始行动以应对有可能会发生的国际性金融危机。
中国自去年以来已经大量抛售美债,同时推出数字人民币通过多种方式来发展属于中国自己的货币体系,降低对其他国家金融货币体系的依赖,同时也为世界贸易结算提供更多选择。
在1997年金融危机中,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而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完成一个又一个的梦想。
纵有千古横有八方,中国的前途是光明的,让我们在来日方长的日子里,一同创造更多的中国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