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全球股市 > 中国平安股票逻辑

中国平安股票逻辑

发布时间:2022-12-10 09:11:20

1. 深刻反思【现金流游戏】“最最”经典的2大问题!

第11次现金流游戏总结

时间:2019年6月2日

地点:南山高新园赛德科技大厦

参与人员:大张伟(银行家)、文博(医生)、卿莹(律师)、世杰(医生)、孝鹏(飞机驾驶员)、小强(护士)、KK(工程师)

职业卡:工程师

总收入:4900  总支出:3260月现金流:1640  生小孩:250  银行存款:400

(目标:第一桶金13.1万,非工资收入增加3260)

整个游戏复盘:

整局14轮游戏下来,投资风格偏稳健,财务自由度为84.3%,未出圈。共有3笔投资(变现ON2U5元股买500股/3-2房产,自动化企业在持),未贷款,非工资收入增加2750,手上存款4.1w。忘领工资3次,未失业、未生小孩,平稳度过一生。

南山高新园这一局游戏印象最深刻的有两点,是 大张伟用现金流最最经典的2大问题,“戳心”地对我们进行灵魂拷问:

从表面上看,它是一个2小时的游戏。我们选角色、掷骰子、做慈善、抽机会、买资产、领工资、生小孩、失业、遇市场风云卖资产变现、额外支出,从老鼠圈里逃出,去到富人圈里享乐。

但实际上,它的本质是模拟人生!这也是这个游戏开发背后的一整套行为逻辑。模拟一个人从参加工作岗位到死去这近60年的人生。参加工作选择职业、领取薪水、购买资产、生小孩、做慈善、变现再购买资产增加现金流,一系列循环反复的过程。

但是玩游戏和模拟人生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其中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每一个决策的驱动是什么?”

玩游戏时,很有可能你每一个决策背后都有一个影子“在游戏结束前,一定要实现财务自由!哪怕付出很高的代价......”在影响你、左右你的每一笔买卖,表现在游戏中就是忘领工资、工资算不清、算机会卡片出现次数、大笔给钱、算不清机会成本、算不清回报率、遇到机会就不放过、高交易费用、紧张、焦虑、急躁......等等一系列动作及情绪。但你不知道,这每一点都在暗示“你真的只是在玩游戏而已”。

而真正的模拟人生是怎样的呢?至少有一点:你不会忘领一次工资,哪怕老板每次都是手动红包发,你也不会忘记。你会每一次买机会,精打细算,算清楚我最多愿意给多少佣金,这笔买卖是亏是赚、我的心理预期是多少......在模拟人生时,你的每一个决策背后,考量的都是“这个决策对我这一生的影响,我必须对每一个决策负责,对我的每一分钱负责”,而才是“真正的模拟人生,不是玩游戏”。

总结:既要透过表象看本质,更要抓住本质!

情景回放:

这一局游戏一共14轮,当第8轮的时候,我抽到小生意卡片:股票ON2U,今日价格5元。但是当时我的笔记上记录了ON2U出现过4次,分别是30/20/30/40,我手上有2500块钱现金,可以贷款16000。这个时候,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为了靠近财务自由,我小心地赌了一把,我把手上的现金2500用光,买了500股股票。事后幸运地出现了10元股,赚了2500元。

对于这一笔投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在游戏中实现财务自由的角度来看,算是勉强可以的投资。但是从模拟现实生活的角度来看,却不是那么回事呢?

在现实生活中的投资,做对的投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a.建立自己的投资系统:量化-交易-情绪

b.明确自己的投资风格:风险规避者/风险偏好者,可以承担的最大风险是多少?

c.坚守自己的投资纪律:制定投资标的回报率区间是多少?投资标的买入价多少?投资标的卖出价多少?

现在再回过头,游戏里的ON2U股票5元股就与2015年9月的中国平安股票,股价24元,曾经出现过150元、80元、50元的高峰是多么的相似,我应该怎么办?

底层逻辑经典三问:

a.这是不是一个好机会?

答:是好机会

b.你现在处于一个什么阶段?

答:第一桶金目标是13万,目前手上只有2千块,处于获取资本利得的阶段!

c.这个机会对于你而言是不是一个好机会?

答:对我是个好机会,我应该买进!

再开始量化我该买多少?等待多少钱卖出?在保证安全边际的的前提下,尽量多买,最好能一次赚到第一桶金。

如果像这样不断“系统化、精准化、专业化”去训练自己严肃对待每一笔投资、每一项决策,财商的训练才有意义,而不是仅仅让大脑玩得很嗨就可以。

总结:每一个选择都有机会成本,切勿轻举妄动!结果很重要, 但思考逻辑 的过程 更重要!

2. 终于,跌了

炒股,即修心!

炒股炒到最后,都是如何做人!

前几个月A股恐慌的时候,有个风吹草动,有些朋友就恨不得一天问八遍,要不要跑、要不要跑、要不要跑?这几天A股涨得疯狂,有些朋友又慌了神,还是一遍又一遍,要不要跑?昨天,A股这一跌,心情终于平静些了。当然,实际上指数还是涨的,只是尾盘杀跌了。

昨晚,我在一文中,已经提前说了,眼前这段行情,就是资金牛。 资金牛有个共性,就是暴涨暴跌。 因为资金不是因为基本面、经济情况发生了多大改变,而是太多的资金一下集中涌入A股。而且来的不只是外资、险资、基金等这些机构,还有个资金大头是个人投资者,也就是普通股民。

普通股民有个显着特点,就是情绪化交易 :涨的时候非常亢奋,不顾一切追涨;集中追涨,又让股价涨得猛,引得更多资金加入追涨大军。但是,不可能永远涨下去!但账面上有个10%、20%浮盈,有些股民朋友就不淡定了,时时刻刻都在想一个问题:什么时候跑?吃饭想,睡觉想,终于有个风吹草动,开始跑了。一个跑、两个跑,一群人集中跑,然后股价瞬间被砸,暴跌就来了。但暴跌之后,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好像没什么事啊?于是,又重新冲入股市,掀起新一轮行情。周而复始。

当然,不要看我描述起来很简单,实际上这种情绪化变动,随机性很强,难以猜度。但,大方向是确定的,那就简单了:当突然出现暴跌的时候,心情平静点,告诉自己这不是地震,不需要盲目地跑来跑去,不要急。换句话说,如果手快反应快的,躲一躲多赚个差价挺好;但多数朋友可能还没反应过就跌下来,那就随它去了,可能过一时半刻就风平浪静了。当然,垃圾股除外。即使现在这种普涨行情,我也想大家,别碰垃圾股!有垃圾股的,也早点换掉。如果是还有子弹的朋友,那正好,强势股回调,就是给机会。

资金牛的共性,就是暴涨暴跌。想通这点,就好回答大家的一个问题: 券商股,未来怎样? 具体逻辑。昨天,我再分享给大家一张图:

说简单一点, 在真正的疯牛来临之前,就是券商股的疯狂!现在,只能刚开始。 当然,这是中长线。如果是短线的话,还是结合5日线、移动止盈法来做。

1.北上资金,还在进场。如果未来几天砸坑,那砸得越猛,新进场的资金就越多。

2.中国平安,北上资金净流入27亿,疯了似的。

3.美的集团,外资持有比例超28%,深股通暂停买入。外资如果还想要同类股,就看格力电器了。

4.无线耳机&苹果概念立讯精密,还有歌尔股份等,再创 历史 新高。

5.贵州茅台再创 历史 新高,1744.82;五粮液,创 历史 新高,206.38;与此同时,中证白酒指数,来到10606点,这意味着白酒基金又赚了。

6.5G天线信维通信,业绩超预期,预计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86.17%-117.56%。这不是个案,5G基建、5G手机、云计算、边缘计算,5G概念四大方向,别涨是忘了这事。另外,5G应用也越来越近了。

7.京东方重庆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项目主体厂房封顶,加上成都、绵阳,这是第三条AMOLED生产线。希望早日点亮,早日量产。

8.股市火爆,阿里云接到多家券商扩容需求,以解决券商APP数据延迟、交易卡顿等问题。这有点疫情期间的云办公,刺激的是数据中心IDC的加码建设。

股票作战图准备了很多,你们收集齐了吗?

最后,祝大家操作顺利赚大钱!

3. 平安双季增享6个月跌的太多了,会不会涨了

平安双季增享6个月跌的太多了,会不会涨是说不准的。不过最近基金大多因为跟股市挂钩,总体表现不佳,买入卖出时间点很重要,如不是想忍痛割掉,可考虑长期持有,基金一般时间长点还是不至于很惨烈。
中国最大的保险集团——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正在努力通过改革重构增长逻辑。
中国平安的改革始于2018年。一开始的改革聚焦“渠道+产品”的多维度升级,至2021年则进一步升华为“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的战略升级,落脚于深化寿险改革和医疗健康生态圈升级。

4. 中国平安暴跌四成 时隔14年马明哲增持 新三座大山压顶 寿险拐点将至

自8月底以来,中国平安连续开展市值管理操作,先是拟使用不低于50亿元且不超过人民币100亿元的自有资金进行新一轮回购,其次,高管们开始在二级市场集中增持,董事长马明哲也是14年来首次增持中国平安。

上市公司在某些价位上大幅回购自家股票,是想释放出股价已经见底的信号,从而提振投资者情绪并触发认购热情。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在过去半年的确中国平安的股价在大幅下挫,但这与大环境有关,多数判断只是暂时性低迷。

在与多位保险行业资深从业人员交流之后,可以得到更为深刻的行业观点是,困扰寿险行业至少5年以上的新三座大山,即代理人流失、保险产品贵和险资回报率低,时至今日已经成为尾大不、拉行业后腿的大问题。

中国平安受影响最甚,但改革勇气最大,两年前马明哲亲自启动寿险改革。其他头部公司亦在不同程度不同角度来加速自身改革,冀望能扭转寿险下滑的问题。

然而,从最近几年的改革举措来说,寿险行业遇到的并非内部小修小补可以挽救,如今重压在身的新三座大山反映的是一种范式的问题,从更大的角度来看,意即目前的寿险业务模式已经不适合未来市场的需求,需要重新认识和定义保险本身,才能解决这一困惑全行业的问题。

从这一篇开始,我们会陆续聊聊新三座大山,希望给行业一些启发。

92元是最后的疯狂?

中国平安无论是PEV估值还是PE估值,都处在 历史 底部。

自8月27日开始,中国平安高管们开始在二级市场增持平安AH股票。其中引人注意的是,9月3日,公司董事长马明哲出现在增持名单中,买入4万股中国平安,耗资207万。这是中国平安2007年上市后,14年来马明哲股份首次变动。增持后,马明哲共持有平安184.32万股。

或许是管理层认为资本市场出现了不理性行为,悲观预期被过度演绎,导致目前的市值显着低于存量业务价值,从而开启大规模的回购及增持计划。

股价反应的是投资者们对企业未来业绩成长性的预期,预期的不确定性和各种干扰因素让市场情绪阴晴不定,使得价格围绕价值左右摇摆。

归根结底,业绩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投资者最为看重的仍然是公司未来的业绩走势。从这个角度出发,或许能够窥出平安股价拐点的端倪。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拥有金融全牌照,业务范围涉及到保险、银行、 科技 、互联网及医疗等多个领域,平安的根基所在仍然是寿险业,不仅在利润及价值上贡献最多,其百万代理人也是打通内部所有业务通道,连接线上及线下产业的核心力量。

今年平安股价的低迷表现,一方面是由于市场风格向小盘成长股切换,大盘价值股遇到冷落;另一方面,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公司寿险业务上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开展已两年的寿险改革成效甚微,代理人队伍大幅萎缩、新单规模和新业务价值的超预期下滑,而投资华夏幸福导致的资产减值计提又让盈利能力出现下降。

平安目前遇到的问题,也是全行业共同面对的困境。站在现在这个时点上,股价短期的走势不为人知,但长期的反弹却取决于困境的反转,只有解决横亘在面前的“三座大山“,才能断言保险业经营趋势出现明确拐点。

代理人时代已经结束

第一座大山是如何扭转目前代理人渠道的颓势,变革现有经营模式,重塑渠道优势。

寿险行业的商业模式高度雷同,龙头公司很难形成在品牌力和产品力等方面的优势,这使得渠道的触达范围和营销能力成为最主要的竞争手段。

过去几十年里,国内寿险公司的经营重点均放置在渠道建设上,平安等大型寿险公司着力代理人渠道,利用运动式的增员快速壮大队伍和迅速渗透新客户,形成了等级严密,组织利益庞大的代理人体系。

这种体系和销售模式在过往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证明是有效的,因为人口基数庞大,保险渗透率低,无论是代理人还是客户拓展空间均很广阔,规模和业绩导向下,寿险公司可以通过频繁的增员来沉淀队伍和壮大客户群,实现业务的快速增长,而层层抽佣的组织利益又能让主管及绩优人员充分受益,确保了绩优团队的稳定。

但一旦宏观环境发生变化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代理人模式的弊端就会被暴露无遗,人口红利的消退会让增员基数不断缩小,通过新人来渗透新客户也会越到瓶颈,人员的大进大出和行业军备竞赛般的费用投入又进一步透支了发展空间。所以自2018年开始,代理人渠道增长开始显示疲态,疫情的出现进一步加快了崩塌的速度。

也就是从2018年开始,平安的寿险业务进入了下行通道,代理人渠道新单业绩以年均20%的速度下滑至今,代理人规模从最高的120万人左右降至现在的80余万人,寿险业改革被提上日程,传统的组织架构和增员模式成为主要变革对象,组织利益被削弱,队伍清虚速度在加快,更多资源正在向绩优代理人、有潜力的新人倾斜。

但目前的改革方向更多地还是往渠道结构身上动刀,反而忽略了最底层的逻辑变化,那就是代理人产品体系的崩塌。

在2016年之前,代理人渠道产品以分红和重疾为主,这些产品较为复杂,需要专业的代理人去进行大量的客户跟踪、产品分析及讲解等工作。同时,由于“养兵”成本要显着高于其他渠道,寿险行业倾向于在代理人渠道销售缴费期和保单持有年限较长的产品,因为这些产品价值率更高,能创造更多的利润。

只不过,随着消费者风险偏好的显着上升及对缴费期长产品的谨慎态度的加深,个险渠道的产品正在向着理财化、短期化的方向演变,分红险已基本被行业抛弃,形态简单、交费期短暂、收益率相对较高的年金及万能险成为主流,占比已经达到70%以上。但问题就是,这些产品并不复杂,对销售员的展业能力要求并不高,银保等其他渠道反而会销售更大的规模。

而作为行业价值创造的主力产品之一的重疾险,也是遇到很大的发展瓶颈。一方面,市场竞争程度加剧,中小公司不断打造更加便宜的爆款产品来搅动市场格局,不仅大幅压缩了平安重疾险的溢价空间,销售难度也显着增加。

另一方面,近几年客单价较低的互联网医疗险、以及政府主推惠民保项目对客户造成了分流,进一步挤压了重疾险的发展。从近年来的表现来看,平安重疾险月规模平台已从巅峰时期的20多亿大幅下降至如今的10亿不到,业绩疲态可见一斑。

(未完待续)

5. 中国最好的10支股票是什么

1、万科A

地产行业龙头,成长股的增速,破产股的估值。分红很高,进可攻退可守。

2、兴业银行

银行业走势相对比较惨的股票,和招商股价差距越来越大。不过现在估值低,增速已经开始恢复,性价比很高。

3、伊利股份

消费品公司龙头,同等级别的龙头公司,估值30pe以上。牛奶作为快速消费品,生活的必需品,在解决了股权激励问题,继续70%比例分红,可以说是现金奶牛,值得长期持有。



4、中国平安

A股性价比最高的公司,未来空间很大的行业,行业的龙头公司,分红越来越多,还涵盖科技元素,估值还非常低的公司。

5、中信证券

券商龙头,去年底和年初炒了一波,目前经济下滑,新股赚钱效应越来越弱,说明大盘一直底部徘徊。此时正是困境反转的阶段,券商此时适合进场潜伏。

6、南方航空

航空股上涨逻辑很简单,人民币升值,油价下降。而且随着中国人商务,旅游等需求与日俱增,航空出行必不可少,未来航线越来越多,业绩会持续增长。

7、复星医药。

医药公司中估值比较低,恒瑞信达等公司很好,不过估值很高,而复星估值相比较这些公司估值偏低,性价比很高,医药行业长期看,发展空间广阔,而综合的医药集团前景也错不了,复星医药靠着子公司复宏汉霖等大幅追赶其他头部的医药公司。

8、顺丰控股

快递公司龙头,借力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快递行业还远远没有满足人们的需求。估值应该和联邦快递对标,前途广阔。

9、上汽集团

汽车已经低迷了一年了,很看好明年有所复苏。高分红,稳定的现金流。支柱产业,龙头公司值得仔细观察。

10、洋河股份

白酒行业,看好老三,今年最悲催的白酒股,持有洋河的人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觉得白酒股,现金奶牛,今年年底解决库存问题,觉得可以下手买入了。

6. 现在的中国平安股票值得买入吗

暂时不值。

中国平安是一只机构重仓股,那么长时间的阴跌说明明显是主力机构在抛盘,是什么让主力资金撤退呢?

绝对不是简单的调整。

从财报来看,2020年报营业收入增速在4%左右,净利润增速在-4%左右。暂且把增速降低归于疫情。

那么2021年一季报就已经明显说明了问题,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增速也只有可怜的3.7%,相比于之前18,19年的快速增长,最直观的原因就是增速明显放缓了。

换个角度理解,公司已经面临天花板了。预期降低导致的就是机构纷纷高位撤离。这才是根本原因。

至于目前来看,因为超跌的原因,中国平安可能会在底部震荡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再次选择方向。

投资收入的利空,主要有两个吧。

一个是内在的投资失误。

比如华夏幸福暴雷,亏的钱全都要计提减值,会减少收益利润。目前计提了182亿元减值,后续可能还要进一步减值。

一个是长期的无风险利率下行。

保险公司的投资内容,无非就是存款+债券+权益资产+其他,其中债券是大头,几乎占了一半。

长期利率下行,会压缩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赚的钱就更少了。

而且有一点,虽然利率下行,但是按照年金险的保单,比如说光明一生,活到90岁,年化利率3.8%(活的越久利率越高),保险公司依然要按照固定的3.8%的利率付息,这样一来利差就更小了(了解光明一生点这)。

不过这一点对我们来说,倒是很有利,如果我们买了年金险,锁定未来几十年的高利率,就能把利率下行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不必承担利率损失。

最后说说我自己的看法吧。

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是,我很看好中国的保险市场,现在大家的收入上来了,观念上来了,为了维持现有的经济地位,防止一夜返贫,更会利用保险这个风控工具转移风险,把全家的保险都做足。所以中国的保险市场潜力是很大的,我的预购清单里就有保险基金。

但对中国平安,我持一种观望的态度吧。

保险是个同质化的行业,风险相同,基于风险衍生出来的产品,也是大同小异,所以我买保险股的投资逻辑很简单,一看谁赚的钱最多(目前是中国平安),二看谁最创新(目前国内的保险公司都一般般)。

原本的保险时代是中国平安为王,但现在不一样了,互联网时代,信息差越来越少,还有高性价比的互联网保险在打价格战,消费者也不是傻的,知道买啥最划算,中国平安的品牌优势在逐渐减少。

7. 90元以下的中国平安股票可以买入吗

截止8月13号周五收盘为止,中国平安的A股市场收盘价为54.31,距离去年的最高位93块钱已经过去了8个月之久,目前平安的市净率已经下降到了1.26,创下了10年来的新低了,在这种情况下,到底能不能买呢?买了的还能不能坚持呢?

不过对于已经深套的人来说,还是不要割肉了,毕竟平安也算是A股里面的优质资产.即使被套还是可以通过股票分红,还有股票打新等策略,来降低自己的损失,因为现在都平安已经是处于价值低估区,这个位置还去割肉完全是不理智的事情.

另外我还想说的就是,保险目前的逻辑已经变了,因为保险缺乏成长性,如果还用以前的目光来看现在都保险,明显是不正确的想法.第二个随着保险的体量增大,考验其投资的能力也就来了,但是现在的优质资产都没有那么便宜.所以这方面很容易爆雷.因此个人建议,以后远离保险股.

8. 中国平安股价为什么暴跌

中国平安股价为什么暴跌?
投资暴雷导致平安遭受巨大损失,使得市场信心下降。

一、商业办公不动产项目
在今年的6月28日,中国平安发布关于大额不动产投资的信息披露公告,拟投资不超过330亿元人民币从新加坡凯德置地集团及私募基金收购来福士广场等六个商业办公不动产项目60%-70%的股份,交易预计在2021年三季度正式完成。

而这次收购中,平安收购项目出现了严重溢价。市场上甚至有了,平安收购的资产总价不超100亿的论断,这也就是说,有高达200多亿的溢价之嫌。虽然实际上本次交易价格对应六个项目的估值约为467亿元,较2020年末的评估价值溢价6.7%,但这仍使得市场信心出现下降。随着收购消息的公布,平安A股下跌6.57%,港股下跌4.53%。

二、收购北大方正
同时就在1月29日,中国平安公告称,为了推动构建医疗健康生态圈、打造未来价值增长新引擎,同意本公司在授权范围内参与北大方正及四家子公司实质合并重整。

而北大方正集团早在2019三季度财务报告便显示显示:截至2019年底方正集团负债率达到了82.84%,正由于债务问题,北大方正集团2020年开始走上重整之路。截至2021年1月18日,北大方正、方正产控、北大医疗、北大信产、北大资源的债权人共有725家向方正集团管理人申报了736笔债权,申报债权金额合计2347.34亿。

从长远意义上讲,北大方正医疗的加入,是对对平安线下医疗体系的有力补充,对平安大健康生态圈的完善有着深远影响。但从短期来讲,方正集团可能需要其投入370.5—507.5亿,这对任何一个企业似乎都将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三、收购华夏幸福
2018年7月和2019年1月,彼时,平安分别以23.65元/股和24.597元/股的价格,从华夏幸福大股东华夏控股手中合计获得7.5亿股股份,前后共花了180亿,持股比例达到25.25%的股份。

但2020年前三季度,华夏幸福总负债超过4000亿。其中,有息负债规模为2185亿元,主要为短期负债,其中短期借款约343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高近598亿元、应付债券逾525亿元。2月1日,华夏幸福发公告,首度承认暴雷,债务逾期本息合计高达52.55亿元,涉及银行贷款、信托贷款等债务形式。

综上平安这三项投资共计超过1300亿,如果全都亏损的话,落到任何一个公司头上都将是一场灾难,虽然平安去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30.99亿元,完全扛得起,但媒体抓住了平安的三个坑大作文章。

在投资者看来,像平安这样的企业,市场已经把它从成长股的估值逻辑转变为传统蓝筹股的估值逻辑。此外,在通胀抬升以及全球大放水延续的背景下,利率环境以及风险偏好等因素,大资金更重视持股的时间成本,在企业经历阵痛期阶段,他们不愿意耐心等待企业改革阵痛期的结束,而是选择一些赛道好或者盈利前景明朗的资产进行配置,这也是大资金接连抛售造成股价暴跌的原因。

9. 同一个股在A股和港股的股价不同,这句话什么意思

简单的说,就是同样一家公司的股票,例如中国平安,在A股市场的股价和在H股市场的股价不一样。

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您在做任何投资之前,应确保自己完全明白该产品的投资性质和所涉及的风险,详细了解和谨慎评估产品后,再自身判断是否参与交易。
应答时间:2021-03-2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阅读全文

与中国平安股票逻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价格 浏览:291
红利多久会转入股票账户吗 浏览:334
股票涨停背后的推手 浏览:328
好一点的股票app 浏览:86
涨停后买入的股票价格显示高一些 浏览:325
东方财富如何做股票资金曲线图 浏览:841
主力卖空重组的股票 浏览:412
股票上市几年连续亏损要退市 浏览:236
股票交易手续费计入投资收益 浏览:844
股票软件销售行业 浏览:492
股票是一种永久性证券 浏览:405
股票开户证券公司低佣金 浏览:395
浪潮信息股票同花顺圈子 浏览:981
深圳量能科技有限公司股票 浏览:628
世界股票涨停国家 浏览:211
开股票账户风险测评怎么填写 浏览:718
st华仪股票历史资金流向 浏览:876
中国券商直接股票交易 浏览:182
股票高抛低吸的软件 浏览:866
股票涨停板攻略 浏览: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