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中国第一股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
1983年7月8日,深圳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发行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张股票,即今天中国宝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Ⅱ 中国最早的股票是什么时间发行的
1920年7月1日。
1920年7月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采用股份公司形式,交易标的分为有价证券、棉花等7类。这就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股票。
中国股票发行经历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中间还隔有汪伪政府),新中国人民政府。使用购买股票的币种有银两、银元、法币、中储券、关金券、金元券、人民币。
如今,收藏界把这百余年发行的股票进行分组:分为清代、民国、解放区、新中国、新时期、上市公司股票再加股票认购证。
2014-12-05讯:两市巨幅震荡,上证指数收报2937.65点,上涨38.19点,涨幅1.32%;深成指收报10067.28点,上涨37.45点,涨幅0.37%;中小板指数收报5697.71点。
下跌115.38点,跌幅1.98%;创业板指数收报1581.91点,下跌39.94点,跌幅2.46%。两市合计成交10740亿,与上一个交易日放大二成多。
(2)中国新起股票扩展阅读:
现场开户流程:
办理上海、深圳证券账户卡
投资者可以通过所在地的证券营业部或证券登记机构办理,需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证及复印件,委托他人代办的,还需提供代办人身份证及复印件。
证券营业部开户
(1)所需证件:投资者提供个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深、沪证券账户卡原件及复印件;
(2)填写开户资料并与证券营业部签订《证券买卖委托合同》(或《证券委托交易协议书》),同时签订有关沪市的《指定交易协议书》;
(3)证券营业部为投资者开设资金账户;
(4)需开通证券营业部银证转账业务功能的投资者,注意查阅证券营业部有关此类业务功能的使用说明。
银证通开户
(1)银行网点办理开户手续:持本人有效身份证、银行同名储蓄存折(如无,可当场开立)及深沪股东代码卡到已开通“银证通”业务的银行网点办理开户手续;
(2)填写表格:填写《证券委托交易协议书》和《银券委托协议书》;
(3)设置密码:表格经过校验无误后,当场输入交易密码,并领取协议书客户联,即可查询和委托交易。
Ⅲ 新中国股市起少之初 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为
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是由深圳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在1983年7月8日发行的。
1982年11月,县政府发出75号文件,批准成立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并把当时在县政府办公室当副主任的曾汉雄调来执掌公司帅樱县委明确表态,只给政策不给钱。
Ⅳ 中国新股票发行从哪里可以看到
新股发行前,各大证券类报刊网站,上海交易所网站/深圳交易所网站及各类证券类软件上都会发布的。
Ⅳ 中国股票起于何时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建立后社会经济生活中突出和重要的大事。从经济史的角度看,这种改造可以说是经济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影响至为深远。因此,已有的研究成果数量也极为可观,难以一一列举。但是,通过存留下来的某些有价值的文物考察这次社会经济大事的研究成果数量并不多,通过老股票①去分析观察这次社会主义改造的研究成果,则似未见。
这里,笔者根据近些年收集到的当时存留下来的部分股份制企业②的老股票,对这期间从旧社会承继下来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工业企业、20世纪50年代成立的农村供销合作社和城市街道办工厂,从股份制企业发展演变的角度进行一些具体的考察和分析。希望通过这种管中窥豹的方式,使我们对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的基本演变状况,得到某些具体真切的体会和感受。
————————————
①
这里所说的“老股票”,系指1949年前旧中国承继下来的股份制企业发行的股票和50年代以发行股票筹集资金成立的企业所发行的凭证股票而言。
②
这里所说的“股份制企业”,一般指“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如以近代股份制企业的标准衡量50年代承继下来的旧中国股份制企业以及新中国成立初发行股票的企业,应该说典型意义上的股份制企业并不多。但从股份制企业是个别资本的集中形态这一最本质的特征和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这一点来看,仍然可以称其为股份制企业。
一、对旧社会承继下来的资本主义股份制企业的考察
笔者收藏有七份“信谊化学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信谊化学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是20世纪20年代设立于上海的一家老资格的大型化学制药厂,具有在“西药业中与新亚药厂同称二大巨擘”[1]的地位。吴毅堂在《中国股票年鉴》中对其基本情况介绍如下:“该公司成立于民国十六年,原系德人创办,十九年归并华商,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以制售中西药品、成药用品及其他工业原料、化妆品为业务,为中国着名药厂之一”。“该公司资本初为十万元,(民国)二十一年增为十五万元,二十五年增至二十万元,同年年底改为六十万元。二十九年五月增至二百五十万元,三十年更为七百十万元。旋后更几度调整,增至五千万元。(抗战)胜利以后,资本又加至法币十万万元,每股五十元”。对于该公司的营业和分配情况,《中国股票年鉴》的介绍是:“该公司营业在战争期间,以外货来源断绝,营业颇为发达,获利甚厚。据民国三十四年度营业报告:销货净收入为143146367.74元,纯益25226328.02元”。“该公司年有官红利之发给,且发息甚厚。通常红利外,更有额外红利。就以最近情形言:三十四年度下半年官利二元,红利十六元。三十五年上半年官利二元,红利三十元,合计共达五十元,即照票面发给也。”[2]
笔者收藏的这七份信谊公司股票,发行日期均为民国37年(1948年)5月1日,分属杨炳诚、程祥云、高培良和徐菊英等四位股东,其中属于杨炳诚的有三份,均是股份十万股股价各值国币(旧法币)壹佰万元的股票;属于程祥云的两份,分别是股份十万股股价国币壹佰万元的股票和股份五万股股价国币五十万元的股票各一份;属于高培良的是股份十万股股价国币壹佰万元的股票一份;属于徐菊英的是股份六万股股价国币六十万元的股票一份(从该股票背面“股份让受登记”栏的记载和转让手续印章看,1949年10月17日徐菊英持有的这份股票已经转让给了一个叫“水棋高”的人)。
这几份股票的印刷式样和栏目都一样(见图1)。股票正面从右至左分为三个部分。右面的部分除记载股东的姓名外,另分“设立登记”、“增加资本登记”、“资本总额”、“股份总额”和“每股金额”几栏。中间两栏为该股票所有者持有的股数和总金额数。左边是信谊公司五位董事的签名和印章,均为竖排。观察这些股票,在“设立登记”一栏中的记载年月是“中华民国二十二年二月”,笔者推测,从这个登记时间看,这应该是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和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遵照南京国民政府“同等交易所一地只能保留一所”的政策合并重新登记后留下的记录。①“增加资本登记”一栏的记载时间为“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四月”,从当时这些股票记载的股份总额都是“国币壹佰亿元”、“股份总额十亿股”以及每股的金额栏目记载为“国币十元一次交足”看,我们可以知道,在民国37年4月,也就是吴毅堂在《中国股票年鉴》一书中对信谊公司介绍之后的一年间,这家公司的资本又增加了十倍,每股的金额也作了调整。尽管这期间通货膨胀严重,但我们仍然可以根据这些记载知道这家公司在这期间的发展较为顺利。但是,引起笔者注意的主要还不是这些,而是这七份股票正面上方所留下的两个蓝颜色的长方形文字印章中的文字和股票背面留下的从民国36年(1947年)下半年直到1959年股息分配的完整记录。这两个长方形蓝色印章中的文字都按四行汉字排列,内容相同,均为公告性质。
——————————————
①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新制定的《交易所法》,其中第二条规定,“买卖有价证券,或买卖同种物品之交易所,每一区域以设立一所为限”。按照这个规定,中国证券市场最主要所在地——上海,由于存在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两个交易所,应按照该法第55条的规定:“现存之交易所如在同一区域内有同种营业者两所以上时,应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三年以内合并”。否则,将遭到“不依前项规定合并者,统以本法施行后满三年为限,限满解散,不得续展”的处分(参见上海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95、300页)。三年期限原应到1932年,但恰逢1932年爆发“一·二八”淞沪抗战,遂延至1933年解决。经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和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理事会磋商,取得协议,并经两所股东会议通过,决定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证券部于1933年5月31日停止营业,合并到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同时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进行改组,在原有资本120万元的基础上增加资本180万元,总额定为300万元。经纪人名额由55人增加至80人。营业场所迁入汉口路422号新修的7层大楼(一楼大厅可容纳5000人进行交易)。从1933年6月1日起,上海地区所有的证券交易,统由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一家办理,这样,上海一地存在两家交易所经营证券业的局面就此结束(参见中支那振兴株式会社调查课《上海华商证券业概况》,昭和16年版,第3页;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政府财政金融税收档案史料》,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第708、709页)。从这些史料记载看,这里的登记时间为1933年2月,应该是在这段期间内重新登记后留下的记录。
第一个印章的文字从右至左排列,具体内容为:“本公司资本总额原为人民币壹佰亿元,经一九五○年五月十六日股东临时会决议,调整为人民币三百六十亿元,即每一老股合新股三点六股”。
第二个长方形蓝色印章中的文字改为从左至右排列,具体内容为:“本公司资本总额经一九五一年十二月九日股东临时会决议调整为人民币五百肆十亿元,每一老股合新股五点四股”。
从这两个长方形蓝色文字印章的文字中,笔者认为至少反映出两点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解放初即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解放前经营顺利的这家大型资本主义股份制企业经营仍然比较顺利,1950年和1951年两年资本总额连续增加就是一个明证。尽管我们不清楚这家企业的资本总额是通过什么途径,即是通过增资还是重新估值或者别的方式使资本升值,但其资本额在两年内连续两次增加的事实,无论如何都可以证明这家企业的经营状况比较正常和顺利。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经济政策的成功。二是作为股份制企业,这家企业在一年半的时间里至少召开了两次股东会并形成决议,这个事实同样是解放前的这家股份制企业在解放后仍然能够进行比较规范运作的证明。
但是,这七份信谊公司股票反映出来的更重要的信息,应该是其背面的股息分配记录。
该股票的背面(见图2),在印刷有“本公司章程摘要”和“股份让受登记”的地方,挤满了长方形、菱形和圆形半圆形的各种股息发放的印章。其中,除属于程祥云的两份股票的印章只有19个(是从民国36年到1959年第二季度的股息发放记录)以外,其他五份股票的股息分配印章都有21个(其中两份股票有22个,但内容重复,比属于程祥云的股票多出来的两个印章是1959年第三、第四季度股息发放的印章)。从印章看,尽管股息发放有时是按年,有时是按季度,但这21个印章完整地记录了这家企业从1947年直到1959年12年中的股息发放状况,没有缺失或断档,是一份很宝贵的历史记录。
在对这些印章的文字和年份进行考察后,笔者有几个发现。
首先是内容:这七份股票都有一个内容相同的印章,记录了1955年和1956年一二季度股息发放以及变化的情况。这个印章的文字是:“1955年度股息红利及1956年一、二季度定息发讫”。这里,除留下了企业利润分配的记录外,还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地方,即企业分红发放的利息名称从“股息红利”变成了“定息”。这种企业利息的名称改变说明了什么?无独有偶,在笔者收藏的另外两种“同丰印染股份有限公司股票”①和“信和纱厂股份有限公司股票”②的老股票中,同样是从1956年第一、第二季度开始,有了相同内容的“定息”发放的记载。同丰印染公司股票背面印章中的文字是:“1956年度第一、二季定息发讫”(见图3)。信和纱厂公司股票背面印章中的文字是:“1955年度股息及1956第一、二季度定息发讫”(见图4)。而在此前的股息发放记载中,不管是哪一种公司的股票,从未出现过“定息”的字样。
————————————————————
①
关于“同丰印染股份有限公司”,江川主编《华股指南》一书中有所介绍,主要情况为:“该公司创立于民国25年间,以织造及印染麻纱布匹为业务。营业区域以长江各端口为最,远及南洋与印度。翌年购置厂房,增添机器,大量生产。不幸沪战突起,一部分厂房毁于炮火,工作停顿。但战事内移后,即恢复原状。近年因业务发达,数加扩充,迄今该公司设有二厂,分工合作。资本:国币一千二百万元;股额:分为一百二十万股,每股十元;历届增资:初仅国币六万元,26年增至十五万元,29年增至四十万元。30年11月大举扩充,增至一千二百万元。股息:历年派息,均在一分以上”。转引自金融史编委会编、书目文献出版社影印《旧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1995年版,第1842页。笔者收藏的这张同丰印染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发行日期是1955年2月1日。
②
关于“信和纱厂股份有限公司”的情况,吴毅堂编着的《中国股票年鉴》中介绍为:“该公司创办于民国26年12月,因当初曾在香港注册,故太平洋战事后,曾被敌日军管理,发还后改组为华商,以迄于今。资本:国币四万伍千万元正,股份总额四千五百万股……”。见《中国股票年鉴》第153页.笔者收藏的这张信和纱厂股票是民国38年(1949年)1月21日签发的。
Ⅵ 新中国最早的股票现在价值多少
新中国第一只股票是飞乐音响(600651),1984年发行,一共发行10000股,每股50元。
目前股价是10.35元左右。
Ⅶ 新中国第一股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
1984年
Ⅷ 我国2017年以来的新股ipo有哪些
我国2017年以来的新股ipo如下:
1、唐山三孚硅业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2017年5月11日报送) ;
2、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2017年5月11日报送) ;
3、中公高科养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2017年04月21日报送) ;
4、深圳市沃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2017年5月2日报送) ;
5、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 2017年4月10日报送) 。
(8)中国新起股票扩展阅读
IPO参与对象
1、公司及其董事:准备及修订盈利和现金流量预测、批准招股书、签署承销协议、路演。
2、保荐人:安排时间表、协调顾问工作、准备招股书草稿和上市申请、建议股票定价。
3、申报会计师:完成审计业务、准备会计师报告、复核盈利及营运资金预测。
4、公司律师:安排公司重组、复核相关法律确认书、确定承销协议。
5、保荐人律师:考虑公司组织结构、审核招股书、编制承销协议。
6、证券交易所:审核上市申请和招股说明书、举行听证会。
7、股票过户登记处:拟制股票和还款支票、大量印制股票。
8、印刷者和翻译者:起草和翻译上市材料、大量印刷上市文件。
Ⅸ 中国股市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1986年。1986年9月26日,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的开张,标志着新中国从此有了股票交易。
1990年12月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宣布而开业,拉开了中国股票交易的序幕。
1992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从而使中国的股票交易逐渐走信昌虚上了正规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拓展资料
股票交易是股票的买卖。股票交易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证券交易迅信所买卖股票,称为场内交易;另一种是不通过证券交易所买卖股票,称为场外交易。
大部分股票都是在证券交易所内买卖,场外交易只是以美国比较完善,其它国家要么没有、要么是处于萌芽阶段,股票交易(场内交易)的主要过程有:滑燃(1)开设帐户,顾客要买卖股票,应首先找经纪人公司开设帐户。(2)传递指令,开设帐户后,顾客就可以通过他的经纪人买卖股票。每次买卖股票,顾客都要给经纪人公司买卖指令,该公司将顾客指令迅速传递给它在交易所里的经纪人,由经纪人执行。(3)成交过程,交易所里的经纪人一接到指令,就迅速到买卖这种股票的交易站(在交易厅内,去执行命令。(4)交割,买卖股票成交后,买主付出现金取得股票,卖主交出股票取得现金。交割手续有的是成交后进行,有的则在一定时间内,如几天至几十天完成,通过清算公司办理。(5)过户,交割完毕后,新股东应到他持有股票的发行公司办理过户手续,即在该公司股东名册上登记他自己的名字及持有股份数等。完成这个步骤,股票交易即算最终完成。
股票市场也称为二级市场或次级市场,是股票发行和流通的场所,也可以说是指对已发行的股票进行买卖和转让的场所。
股票的交易都是通过股票市场来实现的。一般地,股票市场可以分为一、二级,一级市场也称之为股票发行市场,二级市场也称之为股票交易市场。 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有价证券除股票外,还包括国家债券、公司债券、不动产抵押债券等等
Ⅹ 中国股票发展史
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整个社会都弥漫着除旧布新的气息和不破不立的激情,但是同时各种新潮思想也随时要应付相应的政治风险。
资本市场构想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非常佩服当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部的那20个研究生。他们在1984年写的一篇“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引爆金融界。其中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直接引发了当时的股份制热潮。
1984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每股票面50元)。
飞乐当时得天时地利人和,在1984年7月,上海颁布了一个地方性法规-《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规定》,飞乐抓住这一次机会,一切都顺理成章的发生了,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986年9月26日,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曾于1984年公开发行“飞乐音响”股票)开设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部诞生,产生了股票交易。
拓展资料: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支股票的背后都会有一家上市公司。同时,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
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