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港股的持续走低,是否说明香港股票没有投资价值了
港股持续走低,也不能说明香港股票没有投资价值。只是这个时候大家情绪比较低落而已。
⑵ 香港股票持续低估的原因是什么
⑶ 香港股票种类分为多少种,谁能详细的介绍一下
香港股票种类:
一、蓝筹股
定义:蓝筹股(Blue Chip),是指恒生指数成份股。这类股份的普遍特性是具有行业代表性、流通量高、财务状况良好、盈利稳定及派息固定。蓝筹股的固定数目是43只。由于这类个股的盈利能力强,大多属于基金偏爱个股(即基金长期持有或加码买入的股票),因此较少人为因素(如庄家活动)影响,股价相对稳定,适合作中长线投资。
起源:“蓝筹”一词源自英语“blue chip”,是华尔街的一种术语。在以前美国的赌场,所用筹码是以不同颜色做代表的,而其中最大银码的筹码是以蓝色为代表。因此,人们便借此称某些大型上市公司股份为蓝筹股,意思是这些公司的股价够高,而市值又够大,交投活跃,买卖容易。
另外,由于蓝筹股股价高,每手买卖金额大,例如汇丰(0005)每手400股,若股价为100元,每手便要4万元,因此买卖蓝筹股以基金(机构投资者)为主,而基金的投资策略大都是中长线的。一般来说,如果基金看好某只蓝筹股的前景,他们便会作中长线投资,不会轻易沽出股份,由此形成股价有支持,经常长升长有。
二、国企股
定义:国企股是指那些获中国证监会批核到香港上市的中国大陆的国有企业。它亦可称为 H 股,意指在香港上市的国企股。在内地还有称为N股及S股的,是分别在美国纽约及新加坡上市的国企的简称。
这样看来,国企与红筹同为内地在香港上市的企业,两者究竟有何分别呢?可以说,由于国企股与红筹股的内地色彩同样浓厚,既同为内地在香港上市的企业,其主要业务又同样与内地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对香港股市没有深刻认识的新手是非常容易混淆的。
但是,要分辨两者也不是那么困难。简单来说,在香港注册的就会被区分为红筹股,在内地注册的就自然是国企股。事实上,红筹股多是中国各省市、中央机关在香港注册的窗口企业,而国企股则一般为扎根于中国的国营企业。
发展:自1993年7月,青岛啤酒成为第一家国营企业获准在香港上市至今,已经过整整10年的光景。在这10年间,陆陆续续已有超过80家国企在香港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上市,总集资额更接近1500亿港元之多。
某些国企股会同时在两地发行A、H两种流通股份,但由于两地资金的流通量不同,同一只股份,H股的股价一般均要较 A 股的股价低数倍之多,因此,两地股市的整体本益比(PE) 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对比内地 A 股市动辄50、60倍的本益比,香港国企股的本益比只有20倍不到,其投资价值自然不言而喻。
而随着国企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内地宏观经济的持续好转,加上QDⅡ、CEPA等利好中港的政策实施在即,可以预期,在可见的将来国企股可替换常规蓝筹股在香港股市的领导地位。
三、红筹股
版本一:
常规上,蓝色与红色是相对的,既然蓝筹股是指39只恒生指数成份股,那红筹股理所当然便是指那些非蓝筹类的股份吧?非也,红筹股其实是指那些在香港上市,但由中资企业直接控制或持有三成半股权以上的上市公司股份。
虽说红筹股是指那些由中资企业直接控制或持有三成半股权以上,并在香港上市的股份,至今,这定义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争议。有一派认为,一只股份是否属于红筹股应以主要获利是否来自中国大陆为判定基准,彭博信息编制的红筹股指数便是这一派的支持者;而香港最具代表性的红筹指数,亦即恒生香港中资企业指数,则属另一派系的表表者,是以中资股东权益比例来决定。因此,这两个指数的成份股并不一定是相同的。
红筹股之所以称为红筹股,主要是由市场上两个流传已久的典故引申而来:第一个典故沿用蓝筹股一名的故事,在蓝筹股一文曾提及过,在赌场上最大银码的筹码为蓝色,其次则为红色筹码。因此,红色便被选为代表实力较蓝筹股稍有不及的股份。
版本二:
另一个版本则较为直接,由于中国的五星国旗是以红色为主,而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色亦同样为红色,于是,人们便惯性把那些由中资企业控制的股份称之为红筹股了。
虽然当前香港的股市仍然是由蓝筹股作主导,而红筹股的股票交易、股份数量仍是较少,但是,随着中资入港的速度加快,红筹股有持续增加的趋势,其影响力必定会愈来愈大,不容忽视。
⑷ 我想去买一些香港的股票,怎么做呢
天津还没开呢,但是基本工作已完成。
我在天津中行问的。
最好不要找那些代理的,很多都是骗人的。
H股手续费确实便宜,但是你找内地的代理就不见得了。
如果你非要炒的话,可以和香港的券商直接联系。
⑸ 香港股票的持续低估,对香港经济有什么影响
很多人都奇怪,为什么港股持续低估,持续不涨,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主要原因可能是港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比较特殊,港股市场的投资者主要由中国内地、香港本地和欧美西方三方构成。
⑹ 如何购买中国内地在香港上市的股票
目前,在国内无法直接做到H股,一般都是通过港立的经纪公司开户,所以,这些经纪公司会代理款项的转入转出。具体细则每个经纪公司是不同的。
你可以通过香港驻内地的经纪公司开通香港股票帐户,方能对H股进行操作。开户后,通过软件、网上交易或电话交易直接进行港股的买卖。
开户所需材料:
身份证明:护照或身份证
现居住地址证明:如一张最近三个月内的水电费单、物业管理费单、电话单、银行信用卡结单
开户券商:香港排名前十的券商
开户完成时间:大约一个周左右
三、香港股市主要交易规则及交易时间
交易规则
1. 实际交收时间为交易日之后第2个工作日(T+2);在T+2以前,客户不能提取现金、实物股票及进行买入股份的转托管
2. 港股买卖可做T+0回转交易
交易时间,
周一至周五
开市前时段 9:30-10:00
早市 10:00-12:30
午市 2:30-4:000
周六、周日及香港公众假期休市
认购新股可根据相关政策,每只新股可提供最多9倍的融资。即1万本金,可放大至10万资金;认购期间的融资利息,按当期市场利率为准,通常以占用天数计算,如年率5%/365*占用天数(通常为7天或9天)
⑺ 为什么广大股民评论现在香港股票的处境十分尴尬
今年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港股持续低估,持续不涨?毕竟港股是香港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也走过非常辉煌的历史,比如在2015年A股牛市后切换到港股的朋友,都是人生赢家。不过,只赢两年,2019年起,形势完全逆转,创业板指大幅反弹,目前的港股的处境确实有些尴尬。
⑻ 股市跌跌不休 还有宝藏值得挖掘么
最近几个月跌跌不休的股市,让风云君的很多朋友都开始产生怀疑:股票、基金真的值得投资吗?如果再给他们一次机会,他们可能都会选择不参与了。
股市有回调很正常,但亲历其中,信心不动摇是很难的,“我是不是不适合投资?”“是不是方法不对?”“为什么我当初要买这个产品?”这种想法都是家常便饭。
最近风云君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刚好看到@DAVID自由之路的一篇演讲后有了一些启发,写出来分享给大家。如果能想清楚投资股票类资产最底层的逻辑,搞清楚自己在赚什么钱,就知道自己该不该进入这个市场了。
那么,投资股票,到底赚取的是什么收益?
1、底层收益:经济增长
国内经济每年还有5-6%的增速,美国经济也有3%左右的增速,A股和美股集结了大量优质的上市公司,如果只买沪深300、中证500、纳斯达克、S&P500等宽基指数,就能获得一个最基础的经济增长的收益。
2、增强收益:贝塔与阿尔法
在宽基指数的基础上要获得更高的回报并没有那么难,选择高景气度的行业布局即可,在一个较长的周期中,行业的大方向还是比较容易看清楚的,在过去五年,如果长期投资于医药、消费、科技类基金,就可以获得远超指数的回报,这赚取的就是行业的贝塔。
在贝塔之上想要获得选股的回报就有五花八门的方法了,比如主观多头基金经理通过研究、调研,选出优质的公司,量化基金经理通过各种策略筛选和机器交易赚取超额收益,但也正因为阿尔法的挖掘越来越“卷”,一有机会市场很快就反应,导致阿尔法的赚取越来越难。
3、衍生收益:聚沙成塔
除了直接布局股票,股票衍生出来的很多品种也有投资价值。比如网下打新、可转债、股指期货、定增基金等,每个品种的收益可能都不一定很稳定,但经常也有赚钱的机会,这些收益一点一点累计,聚沙成塔,长期看也会贡献超额收益。
股市赚取的这三种收益,看似都挺靠谱,但为什么股民、基民还是经常亏钱?
踩坑一:误把贝塔当阿尔法
很多股民都是牛市中后期入场,买入之后美滋滋,觉得自己的选股能力棒棒哒,不断加仓、甚至满仓满融,殊不知这赚得都是贝塔的钱,等牛市退去后,亏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很多基金在某个时期表现也特别出彩,感觉选股特牛,但市场风向一变,业绩就不行了,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它之前赚的贝塔的钱更多。这类案例大家最近应该也见得不少,比如某些公募基金持股过度集中于一两个细分行业,某些主观私募持股过于集中,还有一些量化私募某个风格曝露过大,翻车翻得都很夸张。
踩坑二:最高点买、最低点卖
牛市末期入场,熊市末期退场,是大部分股民基民亏钱的重要原因。
以沪深300为例,如果是2015年牛市末期入场,且选股还不错的话,要解套也要等到3、5年以后,如果选股不慎的话,可能钱已经打水漂了。
但避开这个是时间点,其他时间闭眼买入宽基指数,持有3-5年,都能获得一个比较好的收益率。
把股市投资的大逻辑搞清楚之后,发现要在这里赚取最基础的收益并没有那么难,配置宽基指数、行业ETF、量化指增或者一些组合策略都可以实现,如果想要获得更多收益,还可以配置具有选股能力的基金或者私募;但股市投资也很难,难的是如何克服低买高卖的心态,如何摆脱错误归因的心理,误把运气当做实力,而这些,都需要很长的市场历练才能掌握
⑼ "恒生指数"的点数上升代表香港股票市场好吗
'恒生指数'可以理解成我们大陆的上证指数,'恒生指数'上升代表香港股市上升,反之则下跌。
股市指数指的就是,就是由证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务机构编制的、表明股票行市变动的一种供参考的数字。
指数是各个股票市场涨跌的重要指标,通过观察指数,我们可以对当前整个股票市场的涨跌有直观的认识。
股票指数的编排原理对我们来说是有点复杂的,学姐在这儿就说这么多吧,点击下方链接,教你快速看懂指数:新手小白必备的股市基础知识大全
一、国内常见的指数有哪些?
会由股票指数的编制方法和性质来分类,股票指数可以被划分为这五种:规模指数、行业指数、主题指数、风格指数和策略指数。
其中,见的最多的就是规模指数,比如我们熟知的“沪深300”指数,它体现了沪深市场中有300家大型企业的股票代表性和流动性都很好、交易也很活跃的整体情况。
另外,“上证50 ”指数也是常见的规模指数,其具体作用就是能够表达出上海证券市场代表性好、规模大、流动性好的50只股票的整体情况。
行业指数其实就是对于某一个行业的整体情况的一个整体表现。举个例子,“沪深300医药”就是典型的行业指数,由沪深300中的17支医药卫生行业股票构成,这也是反映了该行业公司股票的一个整体的表现究竟如何。
主题指数反映了某一主题的整体情况,类似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车等方面,这是有关联的指数“科技龙头”、“新能源车”等。
想了解更多的指数分类,可以通过下载下方的几个炒股神器来获取详细的分析: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费领取(附分享码)
二、股票指数有什么用?
从上文可以了解到,指数实际上就是选择了市场上有代表性的股票,因此通过指数,我们可以快速了解市场整体涨跌情况,进而了解市场的热度,甚至预测未来的走势。具体则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获取专业报告,学习分析的思路:最新行业研报免费分享
应答时间:2021-09-07,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