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港股金茂服务值得打吗
值得。
金茂物业服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茂服务”),2022年3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00816.HK),背靠全球500强企业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旗下城市运营平台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增长迅速的高端物业管理及城市运营服务提供商,管理多元化的物业组合,涵盖住宅物业及非住宅服务。依托领先的品牌声誉、深广的资源优势、丰厚的服务经验以及全面的技术能力,金茂服务持续为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品质如一、价值致远的物业管理服务、非业主增值服务以及社区增值服务。
❷ 从金茂上海离职了怎么样
从金茂上海离职了,再重新找个工作。据相关资料显示,截止2022年11月5日,中国金茂于5月31日发布了2021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里面披露了公司离职率及反腐败相关情况。2021年中国金茂正式员工总数为12825人,男性为8344人,女性4481人。三年来,中国金茂员工的自愿流失率逐渐增加,2019年10.4%、2020年10.9%、2021年12.4%。其中,2021年女性的离职率偏高,为13.3%。
❸ 中国金茂属于什么档次
最近一直在看中国金茂,是一家比较看好的地产公司,属于地产高端品牌,主要是满足改善性需求。这个需求实际上应该是永续的,跟目前市场上认为的人口拐点,城镇化失真的情况实际上不会起冲突。而且目前体量小,成长的空间仍然存在。只是目前受到限价的影响,在17年拿到的高溢价土地无法以合理价格卖出,二级开发的毛利很低,这方面金茂感觉就稍弱了(可能确实国企财大气粗,不care土地周期)。但本文不讨论金茂的投资逻辑和估值逻辑,只是简单讨论一下金茂另一个重点板块:城市运营(一级开发),顺便对比一下华夏幸福的产业新城模式(正好以前也有点研究),然后有几个问题想请知情的大佬解答,观点有误可以随时指正。
先抛结论:金茂早期的两个城市运营项目(长沙梅溪湖以及南京青龙山)属于特殊情况,不具备可持续性(70%的二级土地增值额分成怕是再也不会在一二线城市看到了),未来的城市运营实际上是一种拿地手段,通过一级开发锁定优质二级土地,避开招拍挂可能造成的高溢价。
一级项目模式简析:为什么这么说,主要是这两个项目的盈利模式过于恐怖,简直就是明目张胆的薅了地方政府的羊毛,而且还是财政较为健康的二线城市地方政府。
❹ 中国金茂是国企还是央企
中国金茂地产属于央企。因为中国金茂地产属于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旗下房地产和酒店板块的平台企业,目前中国金茂地产在2007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4)中国金茂股票为何走低扩展阅读:
中国金茂发展历程:
1、2007年8月17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HK.00817),是香港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之一。
2、2009年1月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收购中国金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2014年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将优质酒店资产打包装入金茂(中国)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分拆酒店于7月2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 。
所获荣誉:
2019年,以285.19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第190位。
2020年1月3日,上榜2019年上市公司市值500强,排名第209。
2020年3月17日 ,位列“2020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第20位。
2020年5月13日,中国金茂名列2020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第862位。
❺ 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国企投资人怎么样
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是国企,很不错。
1、公司简介及公司组织架构
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金茂”)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旗下城市运营领域的平台企业,于2007年8月17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 HK.00817)。
中国金茂以“释放城市未来生命力”为己任,始终坚持高端定位和精品路线,在以品质领先为核心的“双轮两翼”战略基础上,聚焦“两驱动、两升级”的城市运营模式,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城市运营商。
集团主席宁高宁自2016年1月加入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现任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化香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他亦出任远东宏信有限公司(股票代号:03360)董事会主席。
宁先生自1986年10月至2004年12月在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任职,历任企业开发部业务经理及副总经理、董事兼副总经理、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等多个高级职位。
宁先生自2004年12月至2016年1月在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及其若干附属公司董事
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组织架构如下:
2、领先的城市运营商
现在很多地产公司搞产城项目,但相对住宅及商业综合体,产城给人的感觉有些Low,但你如果说你是城市运营商,立马高大上,金茂的城市运营商定位就是一个高大上的存在,只需这一个项目,便可以证明其名副其实并且高大上的城市运营商。这就是金茂的长沙梅溪湖项目。
2010年的时候,该项目所在地还是一片葡萄园,本城居民对该区域的印象是“特别荒凉,不过可以买到新鲜葡萄。”目光所及之处,没有任何像样的建筑,如下图所示:
如今,这片区域已经变成了下面这个样子:
长沙梅溪湖,占地7.8平方公里、总建面近千万方。其已先后获得首批“全国绿色生态示范城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创建试点城区”和“亚洲首个英国BREEAM最高级奖项——绿色建筑杰出奖”、“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等国家、国际级殊荣。
这样奇迹般的变化,让操盘梅溪湖的金茂,声名在外……
3、金茂府系:一个神奇的存在
2009年6月30日,一个值得被行业铭记的时刻,因为在历经了一小时、97轮竞价和22次举牌之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房企杀出重围,以40.6亿元的价格成功竞得广渠路15号地块,刷新了北京历史以来最高总价和单价两项纪录,成为当时新闻头版的“双料地王”。
事实是,在地块开拍之前,媒体报道将焦点更多的集中在了soho中国潘石屹的身上,而亲临督战的老潘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首战失手,以至于后来接受采访的时候,潘石屹那句略带吐槽性质的“哪怕是神仙盖房,这个价格也贵”,一度成为行业对广渠地王争议的由来。
两年之后的2011年,广渠金茂府以其独有的绿金科技和高出周边价格整整80%的均价震撼发布,在适逢严控大限购的背景下依然连续两年稳居北京楼市销冠,才真正让业内重新认识了方兴地产(金茂前身)以及方兴地产开山立派的金茂府。
从此,质疑声被击碎,没有过多的解释也没有过多的回应,广渠金茂府的成功与逆天表现,足以说明一切。
广渠金茂府,作为金茂府系开山鼻祖,被誉之为北京房地产市场的神话,首次开盘当天售罄,开创了蝉联单盘两年“销冠”的辉煌。而同样位于北京的望京金茂府,也以45分钟售罄的神话再次延续了金茂奇迹。
时间到了2021年,金茂府神话仍在继续:
* 北京颐和金茂府的半年签约金额35.5 亿元;
* 北京东叁金茂府签约38.7 亿元;
* 深圳龙华金茂府上半年累计签约35.2亿元;
* 义乌福田金茂府签约销售44.0亿元。
金茂府系的传奇故事不断延伸,甚至延伸到了在金茂工作过的候选人身上。在上海就有那么一个候选人,简历看上去亮点真的不多,但就是有段在上海某个金茂府项目操盘经验,就被中海看上了,要知道中海这个职位之前面试了很多人没有看上,而就是这操盘过金茂府的项目总,成功应聘进到中海做了项目总。要说他被录用的唯一理由,你就是做过金茂府项目。
4、金茂喜欢用什么样的人
央企中,即使在2021年非常不利的市场环境下,金茂仍旧是持续招聘房企之一,说明一方面公司的业务受市场影响不像有些公司那么大,同时说明公司非常注重人才培养。
而其招聘的岗位则各个条线都会有,如工程项目、设计条线、营销条线。其中会有超高层工程的职位,虽然说金茂超高层数量没有绿地、世茂那么多,但仅仅一个上海金茂大厦就足以说明金茂在超高层领域的地位。
良好的教育背景是很多央企的偏好,就像中海很多哈工大、远洋很多清华,甚至招商蛇口这样待遇相对低些的央企对人才的学历要求都是非常高,金茂也不例外。
在校园招聘中,金茂的地产开发管培生,诸如人力、财务、客关、投资等岗位,基本要求985本、硕起步。营销管培生岗位,对广大毕业生来说比较友好,只要求统招本科及以上学历,形象气质佳,热爱营销即可。
社会招聘中相对学历会放宽一些,但统招本科是底限了,而且也需要一本才行,那些二本三本除非背景非常好,否则机会不太多,事实实际招聘中,更多的还是希望人选是211、985的,至少好的学校会优先录用。
公司背景:金茂对公司背景的要求还好,不像有些房企只是对标某几家公司,这可能也跟金茂有不同业态有关系。
金茂偏爱央国企,尤其大型企业如万科、中海、绿地、华润、保利、招商、中信、中粮、远洋等企业,但对一些品质好的地产30强公司也是考虑的;由于金茂同时有些商业项目,因此对一些外资公司如:长江实业、和黄、新鸿基、瑞安、仁恒等也是考虑的。
金茂的产品品质决定了其不可能走快周转路线,因此对一些快周转公司的人才不太感冒,必须要好品质才行,一些快周转的公司如碧桂园、中梁等也就不合适了。
同时关注人选之前的操盘经验,关注品质项目的操盘经验,这样的人才会适合金茂的需求,我们同时也看到有些人的经历,公司不是特别有名,但做的项目是高端盘,在当地非常知名,这样的人才金茂也可能会考虑的。
人员的稳定性是很多国央企强调的,金茂也不例外,尽管很多民营企业也强调,但通常不如央国企强调,这可能也跟央国企的人才很多本来就来自央国企,因此通常稳定性要高于民营房企,而民营房企的老板想法变化比较多,所以人员稳定性往往差些,稳定性的具体要求,通常需要一般平均每家公司3年以上。
感觉央企对人才的形象要求普遍比较高,我们都知道华润对人才的形象就非常看中,金茂也是对综合素质比较高,需要形象好气质好,沟通表达能力强,这也为了代表金茂形象吧,毕竟那么好的产品在那。
需要说的是金茂对候选人年龄方面还是强调年轻化,很多职位的年龄红线在38岁,虽然金茂里面的老员工年龄偏大,但并不像有些公司一样,老员工年龄大就可以找些同样年龄大的新员工过来。
一方面的确年轻人干劲更足,能承受地产行业的压力及高强度工作,同时可能这也是为了人才的梯度培养,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金茂的高管都是内部培养提拔上去的。
可能是由于宁高宁之前是多年华润背景,因此有蛮多华润的高管加入,我就认识一位在华润工作多年的人,推荐了很多职位都不愿意去,结果去年去了金茂,是否是因为华润有熟人不得而知,但可以看出华润去金茂那边的人还是很多,就有人说在某些区域华润和中建五局背景的人在金茂发展晋升的机会更多一些。
5、金茂的薪资如何
金茂的薪资在央企中还算可以,尤其是月发薪资和年总薪资的比例更接近市场,很多职位的薪资年终奖金是按照8个月来计算的,也就是月发部分跟年终奖部分是在6:4,比如年总薪资100万,月发能到5万。
而不像有些央企的薪资月发偏低,比如中海有些区域年总100万的话,月发可能只有3万,这样的薪资架构使得金茂在人才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非常高,近期就听到很多标杆公司的人,包括一些民营房企的地产人,提到看新机会目标公司,就有非常多的人提到金茂。
薪资方面的吸引力是一个方面,金茂对人才还真的非常重视,甚至比很多民营企业都要重视。
前些时间就听说了这么一件事情:有个金茂人事为了让一个人选能做决定尽快入职金茂,跟猎头一起连夜赶到另外一个城市请候选人吃饭并交流沟通,候选人人深受感动立马入职了。
这样的情况在房企招聘中,尤其金茂这样的央企中非常罕见,我们通常理解很多央企对人选的态度都是爱来不来,你不来排队想要来的人多着呢。
从这件小事上看出金茂对人才的态度,这应该也是金茂不管在什么样的市场环境下都能顺利发展的原因之一,唯有保持对人才的重视,企业才能更更长久的发展。
金茂做事是认真的,有时可以说是非常认真,金茂是非常罕见的在一些高管招聘中有赔偿条款的公司,即如果你接受了金茂的offer后来又不去了,那你是需要赔偿金茂的。
这样的情况的确出乎很多人的理解,很多人都觉得接受了offer不去就不去了,但金茂不行。因此接金茂offer前需要提前考虑清楚到底要不要接。不过可能这也就是金茂之所以为金茂,保持一贯做事认真的态度,方能在市场上长久不衰,也方能让金茂发展传奇继续!
❻ 金茂是央企还是国企
央企
中国金茂是央企。中国金茂地产属于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旗下房地产和酒店板块的平台企业,目前中国金茂地产在2007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是获得国资委批准的以地产
❼ 中国金茂地产是国企吗
1、中国金茂地产是国企,因为中国金茂地产属于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旗下房地产和酒店板块的平台企业,目前中国金茂地产在2007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是获得国资委批准的以地产开发和酒店经营为主营业务的中央国有骨干企业之一,因此中国金茂地产也是属于央企。
2、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港交所:0817)是获得国资委批准的以地产开发和酒店经营为主营业务的中央国有企业,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于2004年在中国香港成立。其旗下房地产和酒店板块的平台企业,于2007年8月17日在中国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HK.00817),是中国香港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之一。
更多关于中国金茂地产是国企吗,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18800a1616076030.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❽ 调控升级地产股走势疲弱 房企剑指管理要效益
日前,地产板块多只龙头股表现疲弱。截至7月8日上午收盘,万科A报23.87元/股,金地集团报10.54元/股,保利地产报11.97元/股,相比上周有所回调,但股价仍处于较低水平。就当前估值来看,A股132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市盈率为12.69倍,位列申万一级28个行业板块倒数第三。国信证券新近研报指出,当前地产板块估值仅高于银行和建筑装饰板块;纵向来看,目前板块估值仍处于近10年较低水平。
为了稳定股价不少房企开启大规模回购股票行动,统计显示,2021年以来,已有包括华侨城A、美好置业、宋都股份、中国金茂、中国奥园等在内的超20家房企先后发布了股份回购或拟回购方案。同时,也有房地产相关上市公司发布了股东增持或股票回购计划,仅5月份就先后有九龙仓集团、美凯龙、建业地产、时代邻里等多家房地产相关上市公司发布了股东增持或股票回购计划。
盈利下滑拿地意愿降低
从房地产行业整体来看,平均毛利率从高点35%下滑至目前的23%,平均归母净利率从高点10%下滑至目前的4%,而且从近期拿地来看,部分房企甚至做好了1%-2%净利率的准备。
盈利能力下滑叠加资金链紧张,房企在拿地上渐趋于谨慎,2021年1-5月,房地产企业土地购置面积累计同比下降7.5%,当月同比下降31.6%。拿地金额方面也出现明显下滑,2021年1-5月拿地金额累计同比下降20.5%,当月同比下降0.3%。
另一方面销售端依然火热,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663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6.3%;比2019年同期增长19.6%。商品房销售额70534亿元,增长52.4%;比2019年同期增长36.2%。销售端火热与拿地端乏力形成鲜明对比,表明房企销售高增长、资金来源充足,但仍不愿意加大力度拿地。
调控升级行业发展迎来变局
2021年上半年,各地政府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因城施策、综合施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湖州、西安、合肥、嘉兴、绍兴等24个城市相继升级调控,主要涉及升级“四限”、增加房地产交易税费、设立二手房参考价格、新房积分摇号等内容。上海更是上半年房地产调控的风向标,上半年连续7次加码调控。
更为重要的是,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出台,效果日渐显现。根据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银行业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长10.5%,增速创8年来新低,6家大型国有银行全部实现集中度下降。核心一、二线城市以及热点三、四线城市,纷纷出现房贷额度紧张、放款周期拉长现象。
信贷资金用途合规性审查趋严,谨防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截至6月份,北京、上海和厦门自查发现违规流入房地产金额超25亿元。而重庆、内蒙古、广州、深圳等多地监管部门,就“过桥贷”、“赎楼贷”等业务约谈相关部门,监管对象扩展到非银行类金融机构。
受信贷收紧影响,2月开始,全国房贷利率止跌回升,并趋势性上移。5月份,全国首套房平均房贷利率5.33%,较2020年底上涨11BP,二套房贷款平均利率5.61%,较2020年底上涨8BP。
房企要向管理要效益
房企从告别土地红利、金融红利时代,进入管理红利时代,市场的转变倒逼着企业向管理要效益。
据不完全统计,从2020年1月份到7月份,TOP50房企中仅有10家房企进行了组织架构变革,但自8月份三道红线发布以来,有17家房企在组织架构上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整体来看,房企组织变革主要围绕总部精简、区域优化、多元化业务条线调整三大主题;精简、聚焦、降本为房企变革的目的。
总部层面,万科地产、正荣地产、新城控股均沿着精简架构、扁平化管理的思路对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
比如,近日万科将集团职能部门即“研究与开发专业工会”部门迁出深圳总部,与此同时总部员工减少30人,将近集团总部员工的五分之一;正荣地产将营销中心从总部剥离出来,单独成立营销公司;新城控股则是将总部相似职能部门进行合并,合并后成立四大新职能中心。
区域公司方面新增、裂变与合并并行,动态调整是当前行业变革主题。2020年8月,中梁控股宣布将原中梁地产南方区域集团升级为中梁粤港澳发展集团,2020年末,中梁控股相继成立长三角发展集团、京津冀发展集团。
2020年10月,碧桂园启动新一轮组织人事调整,将73个区域公司裂变成100个左右,祥生控股将苏宁皖区域调整为连宿、苏南、宣城、合肥4个事业部;华润置地将华南大区将拆分为深圳大区和华南大区。
整体来看,随着土地、金融和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叠加宏观层面不断收紧,房地产行业进入低增长、低利润的长周期。行业销售利润下滑,提高人均效能、向经营管理要效益成为房企新的突破口,诸多房企开始从“粗放经营”走向“精细化管理”。司马岩
❾ 谁敢一起比惨地产行业已是股市“第一惨”:低位杀跌的4个原因
地产股低位继续杀跌 , 这种杀伤力是很大的 , 最近明显感觉到一些投资者的情绪波动 , 地产已经不仅仅是“地惨” , 已经是“第一惨”!
这种杀跌 , 究其原因 , 如下:
1 、 调控政策 。 345的消息全面传播 , 各路资金对地产行业的增长逻辑产生了怀疑 , 认为高杠杆行业减杠杆的过程会付出巨大代价 , 进而看衰后市;
2 、 中报影响 。 各房企的中报陆续出台 , 普遍性的毛利率下滑 , 让一些预期前瞻PE的投资者猝不及防 , 很多人对此产生了信仰失落 , 对各家房企现有已售未结的利润率过于悲观;
3 、 人民币升值 。 地产股 , 一般是内房股带动行情的 , 但近期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 , 让部分投机资金对港币后继下跌空间有了进一步悲观的预期 , 这对内房股是雪上加霜;
4 、 投机者跑路 。 7月上旬涨得过猛 , 随着大盘的回调 , 地产股也没能例外 。 同时7月份又吸引了一批投机者买入地产股 , 譬如万科的股东一个月就增长了5万多人 , 在8月回调的时候 , 割肉频繁也就不足为奇 。
实际上 , 345选择这个时候出现 , 绝非偶然 。 类似的消息 , 去年下半年就已经在业内传开 , 2019年11月初的时候 , 孙宏斌在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大家可以再看一遍 , 当时就说:“ 今后负债总量管理情况下 , 想增加负债是几乎不可能的 , 这种管理下 , 这个行业的杠杆肯定在下降 , 因为你限价 , 把整个行业的风险定住了 , 把建设总量控制之后 , 把杠杆率降下来了 。 ” 是今年的疫情 , 让控制负债的落实延缓了8个月 。
反过来我们想想 , 16万亿之后 , 能保持销售额每年增长5%都已经不容易了 。 由于核心城市的优质土地供应越来越少 , 销售面积已经开始负增长 , 整体房价也上升缓慢的时候 , 还可以增长10%甚至15%的负债总额 , 多乎哉?很多矣!
融创今年上半年的有息负债已经下降了20亿 , 不用行业管理 , 不用限制规模 , 企业自己就降了 , 那后面的三道红线对这样的企业还会有很大杀伤力吗?只有不知轻重的冒进房企才会害怕这三道红线 , 我们将会看到越来越大的并购手笔 , 即便是落到一些今年销售增速不低的房企身上 , 也不要奇怪 。
选择市场整体增速越来越稳定的时候出台345 , 这本身就是对行业的一种关怀 , 为房地产的永续性又加了一份保障 。 那些理解成打压地产行业的人 , 要好好补一补房地产常识了 。
中报毛利下降是必然的 , 这是两三年前就注定的 , 只有那些刻舟求剑的人还在用过去的毛利率幻想未来的低PE 。 但不是每一家都是这样 , 还有一些企业的毛利率保持了相对稳定 , 也有一些企业虽然今年面临难关 , 但后面的毛利空间会越来越大 。 如果还想做地产股 , 总有合适的选择 , 但千万别看那些简单的销售额了 。
人民币升值 , 是美元大量印发的结果 , 这是大势所趋 , 但凡事都有个尺度 。 8月份美元兑换人民币贬值了2% , 对很多股价都已经下跌超过20%的内房股来说 , 并不是很大的负担 。 港股中 , 这几天也有很多股票走势良好啊 , 只要证明你的业绩是可以持续的 , 这都是小事 。
地产股的波动太大 , 重要原因就是里面的投机分子太多 , 每天在市场上追涨杀跌 。 口口声声喊着天长地久 , 稍有风吹草动就溜之大吉了 。 这样的投机者走得越多 , 后面行情上升的时候阻力就越小 。
还有人说金茂破位了 , 发几张图大家自己看吧 , 完整的上升趋势 , 何必杞人忧天 。
1 、 中国金茂:
2 、 融创中国
3 、 保利地产
4 、 金地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