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郑少秋主演的丁蟹,是关于炒股的电视连续剧叫什么名字
《大时代》,1992年10月,香港无线电视播放由郑少秋主演的《大时代》。
故事讲述郑少秋饰演的丁蟹,经常在股票市场的熊市中借着抛空恒生指数期货获取暴利,正好当时香港股市暴跌,股民损失惨重,因此得名“丁蟹效应”。此后,几乎每次郑少秋参演的电视剧或节目播出时,股票市场都会有显着下跌,郑少秋与“股患”画上了等号。
丁蟹效应
1992年,郑少秋主演电视剧《大时代》里的丁蟹,丁蟹在股票市场借着抛空期货获得了暴利,但现实中的香港市民却和剧中相反,因股市暴跌造成了重大损失,于是就有了这个丁蟹效应。
这是一个关于股票市场的奇特现象,属于“自我应验语言”的一种,股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暴跌,此类现象又叫做丁蟹效应,令股民们损失惨重。
自秋官效应之后,几乎是郑少秋的电视剧、电影、或者节目播出了,股票都会显着的下跌,据不完整的数据统计中,股票的下跌次数21年间竟应验了32次,这个数字有点令人吃惊。
⑵ 连续剧《大时代》里面,期货是怎么结算的中途丁蟹赚了很多钱为什么不止赢
大时代是一部港股恩仇录,它最令人熟知的是“丁蟹效应”。其实除了丁蟹效应,《大时代》中还有很多让你受益的股市哲理,比如什么是股灾。
了解H股历史的人都能看出来,《大时代》中两次股灾都有暗指。第一集开头字幕直接标明香港1973年股灾。在那时,随便一只股都能涨上天,连摆水果摊的大妈都开始不务正业,一门心思指望在股市上发财。还有就是之后陈滔滔与丁蟹一家对抗的那次股灾,从时间上推算应该说的是1987年H股“黑色星期一”。
H股于1969年至1972年短短4年间最高猛升7倍,成交量狂飚16倍。在“只要股票不要钞票”的观念刺激下,香港市民一窝蜂抢购股票。结果在1973年,H股半年间下跌1200点。这种毁灭性股灾让人一夜变疯,很多人跳楼自杀;H股“黑色星期一”是指在1984到1987年的H股大牛市中,恒指上涨2.3倍。然而在1987年10月26日,恒指暴跌千点,为有史以来全球最大单日跌幅。
《大时代》中的两次股灾多是人为因素造成,尤其是第二次和第三次。在第三次股灾中,丁蟹一家主要做股指期货,通过做空盈利。如果要让丁蟹服软,只能选择让股指飚起来。于是,丁蟹的对手方展博开始找香港三大阔佬借钱,通过融资将股指抬高,最终丁蟹不得不以高价买入,多年积蓄全部蒸发并负债数亿。
⑶ 关于炒股的一部电视连续剧
关于炒股的电视剧有《大时代》、《坐庄》、《股市故事》、《大时代2世纪之战》、《陌生人》等。
一、《大时代》
《大时代》是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出品的时装商战剧,由韦家辉执导并监制,郑少秋、刘青云、刘松仁、蓝洁瑛、郭蔼明、周慧敏、李丽珍、邵仲衡、陶大宇、吴启明、郭政鸿主演。
该剧以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香港金融市场为背景,透过两个家庭,两代情仇,展现名利与人性的纠缠。
二、《坐庄》
《坐庄》是由戚健执导、李唯编剧,奚美娟、贾一平、王茜等人主演的反黑金融类电视剧,于2004年1月1日在南京文体频道播出。
该剧主要讲述了刚毕业的研究生当上了操盘手,他渐渐屈服于金钱,出卖色相、陷害同仁,取代经理,然后设计出一个个骗局和赌局,在金融警察的打击下,走向灭亡。
三、《股市故事》
《股市故事》是英壮执导的一部电视连续剧,由李建华、李明珠等主演。该连续剧主要介绍了几个在股民中发生的真实有趣的故事,大部分来自于真实的采访对象。
四、《大时代2世纪之战》
《大时代2世纪之战》,香港亚洲电视本港台剧集,于2000年9月11日首播,共40集,监制韦家辉。韦家辉打算为亚洲电视制作《大时代》续集《大时代2000》;后来由于版权问题,剧集改名为《世纪之战》,角色名字和部分故事内容亦要略作更改,因此,《世纪之战》虽非《大时代》官方续集,但《世纪之战》故事剧情实为《大时代》之延续。
五、《陌生人》
《陌生人》是1999年新加坡电视机构与中国北京横店北影影视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商战电视剧,由蔡晶盛等执导,万梓良、李铭顺、郭淑贤、周初明、潘玲玲、曾江等领衔主演 。
该剧主要讲述全球股市震荡,香港也经历了有史以来令人难忘的“黑色星期五”,在国际金融风云变幻中,号称亚洲股坛四大天王的新加坡金钟集团的钟庆生,香港富可集团的董广裕,泰国新生代贵族瓦纳汉,台湾霸主苏有吉,亦敌亦友,不时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命运亦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