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主力排名 > 华尔街股票投资大佬

华尔街股票投资大佬

发布时间:2023-02-03 13:06:05

‘壹’ 彼得·林奇的介绍

彼得·林奇出生于1944年,1968年毕业于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取得MBA学位;1969年进入富达管理公司研究公司成为研究员,1977年成为麦哲伦基金的基金经理人。 在1997-1990年彼得·林奇担任麦哲伦基金经理人职务的13年间,该基金的管理资产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投资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富达的旗舰基金,并且是当时全球资产管理金额最大的基金,其投资绩效也名列第一。13年间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目前他是富达公司的副主席,还是富达基金托管人董事会成员之一。现居住在波士顿。

Peter Lynch每月走访40到50家公司,一年5、600百家。即使少的时候,一年也至少走200家,阅读700份年报。

他是最早调查海外公司的基金经理,比如他发现Volvo的时候,连瑞典自己的分析师都没去过它的工厂,当时Volvo的股价是4元,每股现金也有4元了,当然属于严重被低估,后来为Lynch赚了7900万美元。

他每天6点15乘车去办公室,晚上7点15回家。一年形成10万英里,相当于一个工作日400英里。每天午餐都见一家公司。每天听200个经纪人的意见。他和他的助手每月要将2000家公司检查一遍。

在他退休之前,他只度过两个长假,其中的一个:去日本,用5天时间考察当地公司,在香港找到老婆,在中国玩了3天,然后去曼谷考察及观光,最后去英国,用3天时间调查。

股票世界里的传奇——彼得·林奇(股圣)

财富档案

当今美国,乃至全球最高薪的受聘投资组合经理人彼得·林奇,是麦哲伦共同基金的创始人,是杰出的职业股票投资人、华尔街股票市场的聚财巨头,投资回报率曾一度神奇的高达2500%,其着作《漫步华尔街》、《战胜华尔街》、《学以致富》,一问世便成为畅销书。

企业类型

股票投资业。

成长记录

在人们的眼中,他就是财富的化身,他说的话是所有股民的保典,他手上的基金是有史以来最赚钱的,如果你在1977年投资100美元该基金,在1990年取出,13年时间已变为28000美元,增值28倍,不过13年的时间。

这个“股票天使”就是彼得·林奇——历史上最伟大的投资人之一,《时代杂志》评他为首席基金经理。他对共同基金的贡献,就像是乔丹之于篮球,邓肯之于现代舞蹈。他不是人们日常认识中的那种脑满肥肠的商人,他把整个比赛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他让投资变成了一种艺术,而且紧紧地抓住全国每一个投资人和储蓄者的注意力。当然,他也在这场比赛中获得了极大的名誉和财富。

成长之路

1944年1月19日,彼得·林奇出生于美国波士顿的一个富裕的家庭里。父亲曾经是波士顿学院的一个数学教授,后来放弃教职,成为约翰·汉考克公司的高级审计师。可是不幸的是,在林奇10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全家的生活开始陷入困境。

为了省钱,家人开始节衣缩食,林奇也从私立学校转到了公立学校,而且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11岁的他在高尔夫球场找了份球童的工作。这份工作应该说是最理想不过了,球童工作一个下午比报童工作一周挣的还多。

高尔夫球场一直是风云人物、名流巨贾的聚集之地,与其他球童不同的是,林奇不仅捡球,还注意学习。从高尔夫俱乐部的球员口中,他接受了股票市场的早期教育、知道了不同的投资观点。林奇跟随球手打完一轮球,就相当于上一堂关于股票问题的免费教育课。

在当时,虽然是经济发达的美国,但人们的意识还是相对保守,对股票业并不很信任,视股票市场如赌场,把买股票等同于赌博行为,虽然这时股票上涨了3倍,原本林奇也是这样想的,但球童的经历开始让林奇逐渐改变了看法,增强了赚钱意识,虽然他那时并没有钱去投资股票。

就这样边工作边读书,林奇读完了中学,顺利考入宾州大学沃顿学院。即使在沃顿学院学习期间,林奇也未放弃球童的工作,他还因此获得了弗朗西斯·维梅特球童奖学金。

沃顿商学院的经历对于以后林奇的成长是十分关键的。为了家庭,为了自己,林奇开始着手研究股票,他想找出其中的“秘密”,成为象高尔夫球场的客户一样成功的人物。于是,他有目的地专门研究与股票投资有关的学科。除了必修课外,他没有选修更多的有关自然科学、数学和财会等课程,而是重点的专修社会科学,如历史学、心理学、政治学。此外,他还学习了玄学、认识论、逻辑、宗教和古希腊哲学。还没有真正涉足商海之时,林奇就已经意识到,股票投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历史和哲学在投资决策时显然比统计学和数学更有用。

因为球童的兼职和奖学金做经济的坚强后盾,大二的时候,林奇已经有了一笔不小的收入。他决定用这笔积蓄进行股票投资,小试牛刀。他从积蓄中拿出1250美元投资于飞虎航空公司的股票,当时他买入的价格是每股10美元。后来,这种股票因太平洋沿岸国家空中运输的发展而暴升。随着这种股票的不断上涨,林奇逐渐抛出手中的股票来收回资金,靠着这笔资金,他不仅读完了大学,而且念完了研究生。

暑假期间,林奇来到世界最大的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富达”,在这里做暑假实习生,能在这样的公司实习,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机会。这份工作不仅使林奇打破了对股票分析行业的神秘感,也让他对书本上的理论产生了怀疑,教授们的理论在真正的市场中,几乎全线崩溃,这种信念促使了林奇特别注重实际调研的作用。

“他是一个奇迹”

1969年,林奇已经毕了业,也服完了兵役,他开始来到富达,正式成为一名公司的职员。起初是金属商品分析师,干了几年的分析工作之后,1974年,林奇升任富达公司的研究主管。当时公司正陆续扩展化学、包装、钢铁、铝业以及纺织等部门的业务,这些工作开始让他有机会接触到证券市场的最前线,他除了不断走访公司,收集情报,从中挑出最有前途的投资领域之外,还注意将自己的判断结果与实践相对应,为以后的真正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8年之后,由于工作出色,林奇被任命为富达旗下的麦哲伦基金的主管。这是一个升迁,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方面,林奇终于可以直接面对市场,但另一方面,富达有几十个、几百个、几千个这样的基金主管,要能做出一番成就,脱颖而出,必须付出更多的辛苦、更多的想法和思考。

当时的麦哲论基金,资金仅有2200万美元,其业务也仅局限于几家较大的证券公司中,还是一个婴儿,但对于林奇这个初学者而言,却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可以施展的舞台。

为了工作,林奇成了一个工作狂,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2个小时,他投入了自己所有的心血和精力。他每天要阅读几英尺厚的文件,他每年要旅行16万公里去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此外,他还要与500多家公司的经理进行交谈,在不进行阅读和访问时,他则会几小时几十个小时的打电话,从各个方面来了解公司的状况、投资领域的最新进展。

他还特别重视从同行处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所有比较成功的投资家们都有松散或正式的联盟,大家可以通过联盟交换思想获得教益。当然人们不会把自己即将购买的股票透露出来,但在交流中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这些处于投资领域顶尖级的人物,能够提供比经纪人更丰富的信息源。这才是林奇“金点子”的最好来源。

林奇还创造了常识投资法。他认为普通投资人一样可以按常识判断来战胜股市和共同基金,而他自己对于股市行情的分析和预测,往往会从日常生活中得到有价值的信息。他特别留意妻子卡罗琳和三个女儿的购物习惯,每当她们买东西回来,他总要扯上几句。1971年的某一天,妻子卡罗琳买“莱格斯”牌紧身衣,他发现这将是一个走俏的商品。在他的组织下,麦哲伦当即买下了生产这种紧身衣的汉斯公司的股票,没过多久,股票价格竟达到原来价格的6倍。在日常小事中发现商机,这就是林奇。

可是,股票市场涨幅不定,之所以人们将它看成是赌场,就注定了有输有赢,林奇也有判断错误的时候。

1977年,他刚掌管麦哲伦基金不久,就以每股26美元的价格买进华纳公司的股票。而当他向一位跟踪分析华纳公司股票行情的技术分析家咨询华纳公司股票的走势时,这位专家却告诉林奇华纳公司的股票已经“极度超值”。当时林奇并不相信。6个月后,华纳公司的股票上涨到了32美元,林奇开始有些担忧,但经过调查,发现华纳公司运行良好,于是林奇选择继续持股待涨。不久,华纳公司的股票上升到了38美元,这时,林奇开始对股市行情分析专家的建议做出反应,认为38美元肯定是超值的顶峰,于是将手中所持有的华纳公司股票悉数抛出。然而,华纳公司股票价格一路攀升,最后竟涨到了180美元以上。即使后来在股市暴跌中也维持了不错水准。

对此,林奇懊悔不已,他开始再也不相信这些高谈阔论的股市评论专家了,以后只坚信自己的分析判断。林奇十分欣赏沃伦·巴菲特的观点:“对我来说,股市是根本不存在的。要说其存在,那也只是让某些人出丑的地方。”他开始不再相信专家、理论、数学分析。

经过了涨落、失败的林奇更加成熟了,他优秀的选股能力开始让人们感到惊奇,与别人注重进出场的时机不同,他觉得何时买进、何时抛出没有什么用处,因为行情永远都是跌跌涨涨的。只有投资人在正确的时机选对好的股票,即使是市场行情不好,也要耐心等待,然后在走势翻多的时候,才能获得很高的投资回报率,这就是一个真正的投资者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去投机。

在林奇的投资组合中,他最偏爱两种类型的股票:一类是中小型的成长股股票。在林奇看来,中小型公司股价增值比大公司容易,一个投资组合里只要有一两家股票的收益率极高,即使其他的赔本,也不会影响整个投资组合的成绩。同时他在考察一家公司的成长性时,对单位增长的关注甚至超过了利润增长,因为高利润可能是由于物价上涨,也可能是由于巧妙的买进造成的。

另一类股票是业务简单的公司的股票。一般人认为,激烈竞争领域内有着出色管理的高等业务公司的股票,例如宝洁公司、3M公司、德州仪器、道化学公司、摩托罗拉公司更有可能赚大钱,但在林奇看来,作为投资者不需要固守任何美妙的东西,只需要一个低价出售、经营业绩尚可、而且股价回升时不至于分崩离析的公司就行。

就靠着这种有名的投资方式,林奇成为华尔街股市的超级大赢家。在他所投资的领域中,包括克莱斯勒汽车、联邦快递等等。彼得·林奇都能在对的地方找到他在市场里的最爱,他对营运地点就在他周遭的公司,特别有偏好。

功成身退

1990年,林奇管理麦哲伦基金已经13年了,就在这短短的13年,彼得·林奇悄无声息的创造了一个奇迹和神话!麦哲伦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经理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当时全球资产管理金额最大的基金。麦哲伦的投资绩效也名列第一,13年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由于资产规模巨大,林奇13年间买过15000多只股票,其中很多股票还买过多次,赢得了“不管什么股票都喜欢”的名声。

对于很多人而言,彼得·林奇是一个没有“周末焦虑症”的“死多头”,股市调整对他而言只意味着廉价建仓的机会到了,他都不太像一个股市中人,因为他的心态是如此的平和,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1991年,就在他最颠峰的时刻,林奇却选择退休,离开共同基金的圈子。当时,他还是市场中最抢手的人物,而他的才能也是最受倚重的。彼得·林奇非常理智地发表了自己的离去演说:“这是我希望能够避免的结局······尽管我乐于从事这份工作,但是我同时也失去了呆在家里,看着孩子们成长的机会。孩子们长的真快,一周一个样。几乎每个周末都需要她们向我自我介绍,我才能认出她们来······我为孩子们做了成长记录簿,结果积了一大堆有纪念意义的记录,却没时间剪贴。”

这就是彼得·林奇离开的理由,没有一点的做作和矫情。当然他也受够了每周工作80个小时的生活,于是,和其他伟大的投资人和交易商一样,彼得·林奇带着赚来的钱,干干脆脆的离了场。

现在,这个曾经的“股市传奇”就像任何一个平常的父亲一样,在家教导自己的小女儿,同时他也没有闲着,正积极地投入波士顿地区的天主教学校体制,到处募集资金,让清寒子弟也能接受私立学校的教育。

虽然他是亿万富翁,他让别人也成为了亿万富翁,但他却不是金钱的奴隶,而是主人。

成功秘诀

心态平和,稳中取胜。

纤毫小事中觅先机。

投资策略及理论:

以价值投资为根基的实用投资策略。看重的是个股品质。

理论阐述:

价值投资的精髓在于,质好价低的个股内在价值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总会体现在股价上,利用这种特性,使本金稳定地复利增长。

具体做法:

其投资智慧是从最简单的生活方式中体验的。从生活中发掘有潜能的股份。投资具有潜力,且未被市场留意的公司,长线持有,利用复式滚存稳定增长。

遵守的规则与禁忌:

林奇选股品味:1、傻名字 2、乏味 3、令人厌烦 4、有庇护的独立子公司 5、乏人关注的潜力股 6、充满谣言的公司 7、大家不想关注的行业 8、增长处于零的行业 9、具保护壁垒的企业 10、消耗性大的消费品 11、直接受惠高技术的客户 12、连其雇员也购买的股票 13、会回购自己股份的公司

令林奇退避三舍的公司:1、当炒股 2、其龙头企业二世 3、不务正业的公司 4、突然人气急升的股票 5、欠缺议价力的供应商 6、名字古怪的公司

对大势与个股关系的看法:

林奇认为赢输实际和市场的关系不大,股市不过是用来验证一下是否有人在做傻事的地方。不能依赖市场来带动手里的股票上扬。

对股市预测的看法:

从不相信谁能预测市场。

对投资工具的看法:

对林奇来说,投资只是赌博的一种,没有100%安全的投资工具。

名言及观念:

“不做研究就投资,和玩扑克牌不看牌面一样盲目。” 投资前三个问题:1、你有物业吗? 2、你有余钱投资吗? 3、你有赚钱能力吗? 不少投资者选购股票的认真程度竟不如日常的消费购物,如果把购物时货比三家的认真用于选股,会节省更多的钱。

其它及成就:

1944年出生于美国,1977年接管富达麦哲伦基金,13年资产从1800万美元增至140亿美元,年复式增长29%。

‘贰’ 华尔街巨头抄底中国互联网股上热搜,此举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此举将带来以下三点影响。

一、使中概股市值大涨

由于受到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中概股的股价持续回调,甚至很多优质中概股的股价出现腰斩,其中阿里巴巴以及京东,还有贝壳等互联网优质公司的股价持续回调,让很多投资者对中概股失去了信心,而且他们损失惨重。因此此次华尔街巨头抄底中概股会给中概股互联网公司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让他们本就腰斩的股价出现一定的回调,而且让他们能够回归到正常估值区间,并且让企业市值增加,弥补投资这些互联网公司出现亏损的投资者,而且这将对中国互联网公司在股市上的表现增加利好,让做空者亏损离场,使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股票更加具有吸引力和诱惑力,让美股上的投资者都来买这些股票。

综上:华尔街大佬的抄底行为有利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叁’ 华尔街大佬特斯拉处于破产边缘了吗

特斯拉的知名度是一天比一天高,卖的车也是越来越多,但是背后的隐患我们同样无法忽视。美国知名对冲基金经理约翰·汤普森认为,特斯拉正处在破产边缘,现金储备只能支撑5个月时间了。

为什么汤普森要如此针对特斯拉呢?因为他们的财务情况确实有很多疑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过去5年内,对特斯拉发送了总共85份文件,要求特斯拉公开更多财务信息,而在同一段时间内,另一家美国车企福特一份都没有收到,这让人有理由相信特斯拉一直“在违法的边缘试探”。

说到福特,还有一点,福特去年卖了600万辆汽车,利润76亿美元;特斯拉一共卖了10万辆,还亏了22亿美元,Model 3产量不足、工人爆黑料,甚至停产的消息也是层出不穷,市值却是福特的两倍。

所以现在,不少人将马斯克形容为美国贾XX,将特斯拉和 SpaceX 比作升级版乐视生态。

‘肆’ 59岁华尔街传奇基金经理跳楼自杀,他的职业生涯是什么样的

他的职业生涯还是非常传奇,师从法国的投资大师,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拥有非常强的背景。从年轻时开始打拼,一路向上,个人资产也积累到1亿美元以上。可以说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人士,但是这种人或许就有自己的质量,对于有些事情无法认同,感觉自己的梦想被打破之后就会做出极端的选择。跳楼自杀,或许是他对世人不理解他投资策略的对抗。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每天辛勤工作赚取工资。或许没有特别多的人去投资股票和基金,毕竟没有这么多的闲钱可以使用因此对基金经理跳楼自杀这件事情,我们只会惋惜一条人命去世却不会剖析内部的具体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位传奇基金经理自杀。

具体的事情经过是什么?

在四月二十六日美国警方公布沃克斯从此纽约第五街717号的10层跳楼自杀。时年五十九岁并且留下了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家庭幸福美满,个人收入很高,为什么会选择跳楼自杀。他所管理的基金在6周之前被清算,因为是非常传奇的基金经理,因此有着一套自己投资的理念。但是因为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因此导致他所掌握的基金遭到投资人的赎回。基金收益在持续下跌,自己和合伙人的理念也不相符,因此基金被清算也实属正常。这就是他的执念,无法接受这样的事情,因此选择自杀。

‘伍’ 据报道,华尔街传奇基金经理跳楼身亡,他自杀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华尔街这次跳楼自杀的是一位五十九岁的老人,他的名字叫做查尔斯·德·沃克斯(Charles de Vaulx)。面对这位昔日传奇基金投资大佬的离世深表惋惜,但是惋惜之余不得不猜想是什么养的原因导致这位大佬选择跳楼结束自己的生命,个人认为主要有三点原因:其一,心理压力巨大;其二,心里存在愧疚;其三,有一定的抑郁症。下面对三个才想分别解释一下。

其三,有一定的抑郁症。其实前面两个原因我觉得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可能还是沃克斯有一定的抑郁症。作为一个投资经理,长时间精神高度紧绷,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有发现自己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慢慢的积累成了抑郁症,最后导致他跳楼。没有抑郁症的人我想是不会做出这么偏激的行动的,他们会想方设法的排泄自己心中的压力或者是内心的愧疚感。

面对这样的悲剧我们都不想在从新闻上看见了,俗话说“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还是不建议小白进入股市的,不然下一个可能将会是你我。

‘陆’ 那个被称为华尔街并购投资传奇的“野蛮人”是谁

你说的应该是华尔街着名银行投资家布鲁斯·沃瑟斯坦。
身为东欧移民后代的沃瑟斯坦在哈佛大学取得了法律和商学学位,之后投身投资银行第一波士顿。在那里,他和另一交易专家约瑟夫·佩雷拉(Joseph Perella)推动了风行上世纪80年代的并购大潮。
当沃瑟斯坦为第一波士顿(First Boston)工作时,对手们就给他冠以“抬价布鲁斯”之名,因为他就像个催眠师一样能让客户以史上最高价格进行收购。在沃瑟斯坦的带领下,第一波士顿在疯狂的上世纪80年代狂飙突进。
布鲁斯·沃瑟斯坦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完成了约1000次交易,总价值达2500亿美元,他操作了历史上着名的时代华纳合并案,迪安威特(Dean Witter)、Discover & Co combination与摩根士丹利的合并案,以及KKR收购雷诺兹·纳贝斯克(RJR Nabisco)。
在华尔街经典书籍中,沃瑟斯坦是经常登场的重要人物。上世纪90年代,《门口的野蛮人》中,沃瑟斯坦就是“野蛮人”KKR团队中的一个原型,完成了一场被称为美国20世纪最着名的恶意收购。KKR和交易过程中的华尔街人士,“炫耀”出了空前的收购技巧和财务智商,其间也体现出华尔街特有的贪婪、狡诈的人性况味,“野蛮人”的形象长期成为投行的标签之一。
沃瑟斯坦不仅自身被写入经典,他自己的着作也是华尔街的经典之一,他将过去30年来改变了商界格局的大出售、大兼并、大收购一一道来,写成《大交易》一书。沃瑟斯坦揭示了现代交易模式的变迁: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蓬勃的合并年代,到80年代药味十足的收购,一直进入90年代,每笔都动辄几十亿美元的大交易。
沃瑟斯坦还曾另起炉灶,开办了自己的投资银行,随后他于2002年加入老字号投行拉扎德(Lazard)。而他的经历,也是另一部华尔街经典书籍中的一部分。《最后的大佬:拉扎德投资银行兴衰史》(The Last Tycoons)在2007年横扫全球投行界,堪称投行人必读之书。

‘柒’ 对冲基金华尔街抄底之王——大卫·泰珀

约翰·保尔森之后新的华尔街对冲基金之王是谁?答案多半会是大卫·泰珀(David·Tepper)。

与大多数基金经理不同,这位另类投资者十分青睐于投资那些陷入困境的公司。在2009年初市场最低迷的时期,他大举押注美国银行股,斩获高达70亿美元回报,当年仅个人收入就达40亿美元,成为华尔街有史以来年收入最高的基金经理。而在2013年对冲基金业整体表现疲弱的情况下,他又以35亿美元的年收入再次称冠,堪称华尔街新的投资传奇。

头脑清醒的“抄底王”

自儿时起,泰珀就显示出超乎寻常的投资天赋。小时候他热衷于收集具有投资价值的“棒球卡”,而且对上面的球员信息过目不忘。高中时,他就开始协助父亲投资低价股票。在匹兹堡大学就读期间,泰珀开发出一套运行交易决策的系统,借此赚零用钱,完成经济学学业。25岁时,他就获得了卡耐基梅隆大学MBA学位。

1985年,泰珀加盟高盛,并在高盛工作八年。期间他主要的职责就是关注那些业绩不好或者濒临破产的公司。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垃圾债券蓬勃发展之际,泰珀的部门表现出色,成为高盛最挣钱的业务之一。而在1989年垃圾债券市场崩盘之际,得益于泰珀果断购入陷入困境的银行债券举动,高盛在市场走出困境时收获了巨大回报。

热衷于“抄底”那些不被看好的资产,成为泰珀的制胜之道,也让投资界看到一种另类投资方式。泰珀职业生涯早期的经典投资之一是购入阿尔格玛钢铁公司优先股。后者曾于1993年申请破产保护,在详细研究资料后,泰珀发现这家公司的优先股实际上就是公司的第一级抵押债券,抵押品是公司的工厂和总部。泰珀当机立断,以每股20美分的价格买入这些优先股,随后在一年内以每股60-80美分的价格将其出售。

同样的例子不胜枚举。1997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韩元大幅贬值50%,泰珀“抄底”购入韩元期货和韩国政府债券,当年他的基金就收获30%的回报。2001年,同样是投资垃圾债券,泰珀的基金获得61%的年回报。

在华尔街,“捡破烂”式的投资方式曾长期处于边缘地位,但在泰珀巨大成功的照射下,如今已颇被外界关注。有业内人士认为,泰珀拥有在充满恐惧和信息不清的市场环境下保持冷静和头脑清醒的能力,这使他能够精准地发掘那些不被市场看好但具有潜在价值的投资标的。

抄底银行股一战成名

泰珀最辉煌的战绩出现在2009年。当时,市场对金融危机爆发的恐慌尚未散去,美国银行股因陷入困境而遭到市场大范围抛售,股价损失惨重。然而泰珀并没有理会市场对一些大型银行的悲观情绪,而是关注到美国财政部关于支持大型金融机构的声明。美国财政部当时承诺买入银行的优先股,而优先股的转换价格远远高于当时的普通股市价,并且财政部一再强调不会将这些银行收归国有。

基于此,泰珀在2009年初开始大举买入被众人抛弃的美国银行、花旗和美国国际集团(AIG)的股票,成为当时市场上银行股的最大买家。据泰珀后来透露,他持有的花旗集团股票平均成本是0.79美元,美国银行股票成本是3.72美元。到2009年末,花旗集团和美国银行股票分别暴涨233%和330%。

不止如此,泰珀还在2009年初以10美分的价格买入的AIG债券,到当年年底价格已飙升至61美分。截至2009年底,泰珀执掌的基金因押注银行股豪赚70亿美元,回报率高达120%。凭借出众表现,泰珀的年度个人收入达到40亿美元。

在泰珀曾经的同事乔纳森看来,泰珀对事情有远见,并且能依据对未来的看法做出微小的抉择,比如挑选某只特定股票,“他会买那些能够反映他宏观预期的投资标的。”

长期回报率惊人

泰珀在1992年底离开高盛,次年与另一位高盛垃圾债券交易员杰克·沃尔顿共同创建阿帕卢萨投资管理公司(Appalosa Management)。成立第一年,该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就从初创时的5700万美元大幅增至3亿美元。截至现在,该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已经高达200亿美元。

在近20年的对冲基金职业生涯中,泰珀和他执掌的基金一直保持着超乎寻常的高回报率,成为对冲基金业新的标杆。去年,阿帕卢萨投资管理公司庆祝自己20岁生日,在过去二十年中,该公司的净回报率高达28.44%。

阿帕卢萨的卓越表现令泰珀跻身华尔街最伟大的对冲基金经理之一,并成为近几年阿尔法杂志评选的收入最多的对冲基金经理排名榜上的常客。2007年,泰珀以6.7亿美元的年收入被阿尔法杂志评为最挣钱的对冲基金经理第9位。2010年,他以40亿美元的年收入被阿尔法杂志评选为2009年度收入最高的对冲基金经理。在最新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56岁的泰珀以100亿美元的身家位居第130位。

去年美国股市大幅上涨,标准普尔500指数涨幅高达32%,相比之下对冲基金业表现黯淡,整体回报率尚不到9%。但就是在这样的市况下,阿帕卢萨管理公司旗下主要投资工具Palomino基金去年的净回报率仍超过42%,遥遥领先于同业对手。这一年,泰珀以35亿美元的收入问鼎机构投资者杂志对冲基金经理富豪榜首位。(完)

‘捌’ 金融三巨头是哪几个

金融三巨头是:沃伦·巴菲特、乔治·索罗斯、吉姆·罗杰斯。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1930年8月30日— ) ,全球着名的投资商,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从事股票、电子现货、基金行业。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1930年8月30日— ) ,全球着名的投资商,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在2008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财富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

在第十一届慈善募捐中,巴菲特的午餐拍卖达到创记录的263万美元。2010年7月,沃伦·巴菲特再次向5家慈善机构捐赠股票,依当前市值计算相当于19.3亿美元。这是巴菲特2006年开始捐出99%资产以来,金额第三高的捐款。2011年12月,巴菲特宣布,他的儿子霍华德会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中扮演继承人的角色。2012年4月,患前列腺病,尚未威胁生命。

2007年3月1日晚间,“股神”沃伦·巴菲特麾下的投资旗舰公司——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公布了其2006财政年度的业绩,数据显示,得益于飓风“爽约”,公司主营的保险业务获利颇丰,伯克希尔公司2006年利润增长了29.2%,盈利达110.2亿美元(高于2005年同期的85.3亿美元);每股盈利7144美元(2005年为5338美元)。

1965~2006年的42年间,伯克希尔公司净资产的年均增长率达21.46%,累计增长361156%;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公司的年均增长率为10.4%,累计增长幅为6479%。

(8)华尔街股票投资大佬扩展阅读:

一、沃伦·巴菲特的投资名言:

1、风险,是来自于你不知道你在做什么。

2、若你不打算持有某只股票达十年,则十分钟也不要持有。

3、投资的秘诀,不是评估某一行业对社会的影响有多大,或它的发展前景有多好,而是一间公司有多强的竞争优势。这优势可以维持多久,产品和服务的优越性持久而深厚,才能给投资者带来优厚的回报。

4、 财务顾问就是那些比你更需要你的钱的人。

5、 当那些好的企业突然受困于市场逆转、股价不合理的下跌,这就是大好的投资机会来临了。

6、 我最喜欢的持股时间是……永远!

7、要投资成功,就要拼命阅读。不但读有兴趣购入的公司资料,也要阅读其它竞争者的资料。

8、 金钱并不是很重要的东西,至少它买不到健康与友情。

9、 如果你认为你可以经常进出股市而致富的话,我不愿意和你合伙做生意,但我希望成为你的股票经纪。

10、 在股票市场中,独一能让您被三振出局的是—— 不断的抢高杀低、耗损资金。

二、乔治·索罗斯的投资启示:

过往的经验告诉人们,既不能听股评家也不能听经济家的,而是要看一看股神、投资大师和首富的钱往什么地方去。因为,只有他们是拿真金白银在运作,不是纸上谈兵。同时,N次投资实践已证明,他们还是下一波牛市的领先者。

索罗斯说过:金融市场天生就不稳定,国际金融市场更是如此,国际资金流动皆是有荣有枯,有多头也有空头。市场哪里乱哪里就可以赚到钱。辨识混乱,你就可能致富;越乱的局面,越是胆大心细的投资者有所表现的时候。

三、吉姆·罗杰斯的投资法则

1、勤奋

“我并不觉得自己聪明,但我确实非常、非常、非常勤奋地工作。如果你能非常努力地工作,也很热爱自己的工作,就有成功的可能”。这一点,索罗斯也加以证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索罗斯说,“罗杰斯是杰出的分析师,而且特别勤劳,一个人做六个人的工作”。

2、独立思考

“我总是发现自己埋头苦读很有用处。我发现,如果我只按照自己所理解的行事,既容易又有利可图,而不是要别人告诉我该怎么做。”罗杰斯从来都不重视华尔街的证券分析家。他认为,这些人随大流,而事实上没有人能靠随大流而发财。“我可以保证,市场永远是错的。必须独立思考,必须抛开羊群心理。”

3.别进商学院

“学习历史和哲学吧,干什么都比进商学院好;当服务员,去远东旅行。”罗杰斯在哥伦比亚经济学院教书时,总是对所有的学生说,不应该来读经济学院,这是浪费时间,因为算上机会成本,读书期间要花掉大约10万美元,这笔钱与其用来上学,还不如用来投资做生意,虽然可能赚也可能赔,但无论赚赔都比坐在教室里两三年,听那些从来没有做过生意的“资深教授”对此大放厥词地空谈要学到的东西多。

4、绝不赔钱法则

“除非你真的了解自己在干什么,否则什么也别做。假如你在两年内靠投资赚了50%的利润,然而在第三年却亏了50%,那么,你还不如把资金投入国债市场。 你应该耐心等待好时机,赚了钱获利了结,然后等待下一次的机会。如此,你才可以战胜别人。”“所以,我的忠告就是绝不赔钱,做自己熟悉的事,等到发现大好机会才投钱下去。”

5、价值投资法则

如果你是因为商品具有实际价值而买进,即使买进的时机不对,你也不至于遭到重大亏损。“平常时间,最好静坐,愈少买卖愈好,永远耐心地等候投资机会的来临。”“我不认为我是一个炒家,我只是一位机会主义者,等候机会出现,在十足信心的情形下才出击”罗杰斯如是说。

6.等待催化因素的出现

市场走势时常会呈现长期的低迷不振。为了避免使资金陷入如一潭死水的市场中,你就应该等待能够改变市场走势的催化因素出现。

7、静若处子法则

“投资的法则之一是袖手不管,除非真有重大事情发生。大部分的投资人总喜欢进进出出,找些事情做。他们可能会说‘看看我有多高明,又赚了3倍。’然后他们又去做别的事情,他们就是没有办法坐下来等待大势的自然发展。”

罗杰斯对“试试手气”的说法很不以为然。“这实际上是导致投资者倾家荡产的绝路。若干在股市遭到亏损的人会说:‘赔了一笔,我一定要设法把它赚回来。’越是遭遇这种情况,就越应该平心静气,等到市场有新状况发生时才采取行动。”

网络-沃伦·巴菲特

网络-乔治·索罗斯

网络-吉姆·罗杰斯

‘玖’ 华尔街资本大佬查麦斯为散户发声,这幕后有什么目的

在查麦斯唇枪舌剑CNBC主持人的背后,或许并不仅仅是为了散户发声,更像是利于言语引导舆论为自己赢得人设。查麦斯年生于斯里兰卡,毕业后进入蒙特利尔银行利时证券公司做衍生品交易员。2005年加入Facebook,作为主管移动和增长的副总裁。从Facebook辞职后拿到特斯拉的Peter Thiel和领英的Reid Hoffman的投资,创立名为“Social Capital”的基金,转型成为风险投资家。作为Social Capital创始人,查麦斯主要投资于科技创业公司。查麦斯在创办Social Capital之前,他投资了Bumptop、Playdom、Palantir和Pure Storage等公司。目前,Social Capital在其投资组合中拥有约74家公司,包括Slack、Survey Monkey和Hustle。

“生于”华尔街的查麦斯对于华尔街资本家的一切资本运作早已心如明镜,选择在此时作为散户代表去揭露华尔街的“丑陋”似乎与其本人风投的身份相冲突。但在这样一个散户“暴揍”华尔街机构的风口上,他通过循循善诱的言语引导散户,代表散户发声,这无疑将给其带来“路人缘”,也为其后面的竞选之路做铺垫。

‘拾’ 华尔街风云人物

  1. 杰西·利弗莫尔(JesseLivermore)——特立独行的旷世奇才,他那些革命性的操作策略,至今仍得以运用。利弗莫尔曾经赚取巨额财富,又多次赔得一文不名,最终陷入麻烦不断的个人问题和严重的抑郁症之中

  2. 伯纳德·巴鲁克(BernardBaruch)——聪明而老到的金融家,他依靠成功的操作成为巨富,而金融交易同样功成名就,后来又在美国最高权

  3. 杰拉尔德·勒伯(GeraldMLoeb)——金融作家、证券经纪人以及短线高手。他严守交易规则,视市场为“战场”,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赚得数百万美元。

  4. 尼古拉斯·达瓦斯(NicolasDarvas)——这位“圈外人”,几乎是无意中在股市首获成功,从而便开始追求成功的股票交易。历经无数次的挫折与失败,但他从未动摇过,最终收获回报。他不仅赚得数百万美元,而且还成为《时代》(Time)杂志的专题人物。

  5. 威廉·欧奈尔(WilliamJO Neil)——他实事求是,孜孜不倦,从未停止过详尽的研究与分析,操作时严遵守则,从而在股票交易中发家致富。后来,他又利用在股市中赚得的利润,创办了投资研究资讯公司,为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服务,颇为成功。

  6. 利弗莫尔和巴鲁克在20世纪初名声大振。他们形成了新的守则,创下了新的先例,因而取得了惊人的成功,赚取了巨额的财富。尽管利弗莫尔一路上曾多次失利,也曾有过艰辛,但他仍是真正意义上的股市天才,既获得了巨大财富,也取得了伟大的个人成就。他与商界最成功的人士交往,多年来被许多人视为最优秀的股市高手。

  7. 伯纳德·巴鲁克在股市的成功,为他在商界带来了好运。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既是金融家,又尽享政坛成功,曾经协助起草《巴黎和平条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担任威尔逊总统的战时工业委员会主席。

  8. 杰拉尔德·勒伯同样是华尔街的传奇人物,尽管他走的是一条闹中取静的道路。在5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不仅在股票交易“战场”成功积累了大量财富,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股票经纪人和金融作家。他还不得不与价值投资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Graham)一争高下。1935年,格雷厄姆的经典着作《证券分析》(SecurityAnalysis)一书被摆上书架,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勒伯的《投资存亡战》(BattleforInvestmentSurvival)面市。两种迥然不同的投资风格各不相让,格雷厄姆倡导的是买入并持有的长期策略,而勒伯则宣称,自己的短线交易风格,最适于在股市获得成功和实现高额利润。

  9. 尼古拉斯·达瓦斯借以成功的“达瓦斯方法”,曾经一度引起了整个美国的关注。当时,《时代》杂志专题报道了他的故事,而他亲笔撰写的《我如何从股市赚了200万》(HowIMade$2000000intheStockMarket)一书,在1960年出版时便成为全美畅销书。达瓦斯的经历向所有雄心勃勃的入市者证明,即使没有直接参与证券业,只要付出应有的努力,任何人都能从股市中获得金钱回报。 尼古拉斯·达瓦斯根据其传奇经历所写的自传《我如何从股市赚了200万》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10. 威廉·欧奈尔演绎了现代成功的伟大故事。他通过股票交易积累财富,然后将战利品用于创办成功的企业,支持投资领域。他创立的企业威廉·欧奈尔公司(WilliamO Neil&Co)主要为投资机构服务,而《投资者商业日报》(Investor sBusinessDaily)则服务于散户投资者。今天,它们被看做可靠的研究和投资信息的来源。欧奈尔的“CANSLIM”方法,则成为许多散户投资者的最爱。

阅读全文

与华尔街股票投资大佬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摩根大通长短期etf股票成交量 浏览:734
中国船舶股票重组时间10号 浏览:352
尾盘主力大批量买入股票 浏览:816
股票10日区间换手率数据分析 浏览:31
投资三好股票 浏览:698
股票交易账号是不是银行卡号 浏览:760
中国人保股票能有几个涨停 浏览:877
哪个轵件可找走势相似股票 浏览:336
白山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股票 浏览:379
春节前投资什么股票 浏览:624
民生银行开通的股票 浏览:651
镕基软件股票吧 浏览:822
股票涨幅涨跌红绿 浏览:571
债券型基金是股票吗 浏览:958
银行贷款转账给股票账户 浏览:227
股票市场新发的债有投资 浏览:331
如何买入长期股票 浏览:770
公牛集团股票资金流向全览 浏览:791
金科科技股票00656 浏览:252
股票闲着资金理财 浏览: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