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amd速龙860k的性能相当英特尔的哪一个可以 开10个网页。看一个优酷在线视频。5个炒股的软件
相当于I3 2020这个级别。办公用的话推荐用I3 4610.稳定性好
Ⅱ DIY一台新电脑,主要用于大型游戏和炒股,是用AMD好还是用英特尔好
呵呵 不要搞这些垃圾配置。 首先提问者没有给个报价只能按照流行配置来写了。
CPU:英特尔酷睿2四核 Q6600 (功耗大点,我想你不会在乎省那点电费的.我本人用的就是这个,绝对很稳定)
主版:华硕P35 华硕黑版绝对很牛X
显卡:迪兰恒进 镭姬杀手HD2600PRO/或者 3850雷锋白金版
硬盘:希捷 250G 7200
机箱:航嘉/多彩奥运版 (电源独立配最底350W)
液晶显示器:三星943nwx (钢琴烤漆版非常美观)
内存:金士顿DDR2 800 1GX2 套装
价格6000多,呵呵 我目前就是这个配置,给你参考参考吧。
我只是想告戒楼主,不要信那些复制回答问题的人,用一些垃圾主版你会后悔的想自杀,我吃过2次亏。
还有1点是CPU,虽然贵,但绝对很好,不推荐你用AMD的,AMD这段时间会有个跳水期.
配1台靠谱的机器还是要相信品牌和有实力的公司.图便宜只会给自己增加负担.
Ⅲ 求AMD及Inter公司发展历程及属下主打产品的发展历程.....
公司概览
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 超威半导体 注释:Micro为微小之意 但是AMD公司为自己的中文命名是超威半导体 所以也可称为超微半导体 这里使用的是官方说法) 成立于 1969 年,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桑尼维尔。 AMD 公司专门为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子行业设计和制造各种创新的微处理器、闪存和低功率处理器解决方案。 AMD 致力为技术用户——从企业、政府机构到个人消费者——提供基于标准的、以客户为中心的解决方案。其在CPU市场上的占有率仅次于Intel。
AMD 在全球各地设有业务机构, 在美国、中国、德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设有制造工厂,并在全球各大主要城市设有销售办事处,拥有超过 1.6万名员工 。 2004 年, AMD 的销售额是 50 亿美元。
AMD 有超过 70% 的收入都来自于国际市场,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公司在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代号为 AMD。
业务发展
在 AMD,坚持“客户为本 推动创新”的理念,这是指导 AMD 所有业务运作的核心准则。
AMD与客户建立了成功的合作关系,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需求;AMD与技术领袖开展了密切的合作,以开发下一代解决方案,拓展全球市场和推广 AMD 的品牌;我们还与一些以克服艰巨困难并依靠技术获得成功的世界级领先者建立了合作关系。
迄今为止,全球已经有超过 2,000 家软硬件开发商、 OEM 厂商和分销商宣布支持AMD64位技术。 在福布斯全球 2000 强中排名前 100 位的公司中, 75% 以上在使用基于 AMD 皓龙™ 处理器的系统运行企业应用,且性能获得大幅提高。
AMD 的产品系列
计算产品
对于需要高性能计算和 IT 基础设施的企业用户来说, AMD 提供一系列解决方案
• 1981年,AMD 287 FPU ,使用Intel 80287核心。产品的市场定位和性能与Intel 80287基本相同。也是迄今为止AMD
公司 唯一生产过的FPU产品,十分稀有。
• AMD 8080(1974年)、8085(1976年)、8086(1978年)、8088(1979年)、80186(1982年)、80188、80286微处理器,使用Intel 8080核心。产品的市场定位和性能与Intel同名产品基本相同。
• AMD 386(1991年)微处理器,核心代号P9,有SX和DX之分,分别与Intel 80386SX和DX相兼容的微处理器。AMD 386DX与Intel 386DX同为32位处理器。不同的是AMD 386SX是一个完全的16位处理器,而Intel 386SX是一种准32位处理器----内部总线32位,外部16位。AMD 386DX的性能与Intel 80386DX相差无己,同为当时的主流产品之一。AMD也曾研发了386 DE等多种型号基于386核心的嵌入式产品。
• AMD 486DX(1993年)微处理器,核心代号P4,AMD自行设计生产的第一代486产品。而后陆续推出了其他486级别
的产品,常见的型号有:486DX2,核心代号P24;486DX4,核心代号P24C;486SX2,核心代号P23等。其它
衍生型号还有486DE、486DXL2等,比较少见。AMD 486的最高频率为120MHz(DX4-120),这是第一次在频率上超越了强大的竞争对手Intel。
• AMD 5X86(1995年)微处理器,核心代号X5,AMD公司在486市场的利器。486时代的后期,TI(德州仪器)推出了高性价比的TI486DX2-80,很快占领了中低端市场,Intel也推出了高端的Pentium系列。AMD为了抢占市场的空缺,便推出了5x86系列CPU(几乎是与Cyrix 5x86同时推出)。它是486级最高频的产品----33*4、133MHz,0.35微米制造工艺,内置16KB一级回写缓存,性能直指Pentium75,并且功耗要小于Pentium。
• AMD K5(1997年)微处理器,1997年发布。因为研发问题,其上市时间比竞争对手Intel的"经典奔腾"晚了许多,再加上性能并不十分出色,这个不成功的产品一度使得AMD的市场份额大量丧失。K5的性能非常一般,整数运算能力比不上Cyrix 6x86,但比"经典奔腾"略强;浮点预算能力远远比不上"经典奔腾",但稍强于Cyrix 6x86。综合来看,K5属于实力比较平均的产品,而上市之初的低廉的价格比其性能更加吸引消费者。另外,最高端的K5-RP200产量很小(惯例吧:)并且没有在中国大陆销售。
• AMD K6(1997年)处理器是与Intel PentiumMMX同档次的产品。是AMD在收购了NexGen,融入当时先进的NexGen
686技术之后的力作。它同样包含了MMX指令集以及比Pentium MMX整整大出一倍的64KB的L1缓存!整体比
较而言,K6是一款成功的作品,只是在性能方面,浮点运算能力依旧低于Pentium MMX。
• K6-2(1998年)系列微处理器曾经是AMD的拳头产品,现在我们称之为经典。为了打败竞争对手Intel,AMD K6-2系列微处理器在K6的基础上做了大幅度的改进,其中最主要的是加入了对"3DNow!"指令的支持。"3DNow!"指令是对X86体系的重大突破,此项技术带给我们的好处是大大加强了计算机的3D处理能力,带给我们真正优秀的3D表现。当你使用专门为"3DNow!"优化的软件时就能发现,K6-2的潜力是多么的巨大。而且大多数K6-2并没有锁频,加上0.25微米制造工艺带给我们的低发热量,能很轻松的超频使用。也就是从K6-2开始,超频不再是Intel的专有名词。同时,.K62也继承了AMD一贯的传统,同频型号比Intel产品价格要低25%左右,市场销量惊人。K6-2系列上市之初使用的是"K6 3D"这个名字("3D"即"3DNow!"),待到正式上市才正名为"K6-2"。正因为如此,大多数K6 3D为ES(少量正式版,毕竟没有量产:)。K6 3D曾经有一款非标准的250MHz产品,但是在正式的K6-2系列中并没有出现。K6-2的最低频率为200MHz,最高达到550MHz。
• AMD于1999年2月推出了代号为"Sharptooth"(利齿)的K6-3(1998年)系列微处理器,它是AMD推出的最后一款支持Super架构和CPGA封装形式的CPU。K6-3采用了0.25微米制造工艺,集成256KB二级缓存(竞争对手Intel的新赛扬是128KB),并以CPU的主频速度运行。而曾经Socket 7主板上的L2此时就被K6-3自动识别为了L3,这对于高频率的CPU来说无疑很有优势,虽然K6-3的浮点运算依旧差强人意。因为各种原因,K6-3投放市场之后难觅踪迹,价格也并非平易近人,即便是更加先进的K6-3+出现之后。
• 采用直连架构的 AMD 皓龙(Operon)™ 处理器可以提供领先的单核和双核技术。 使IT管理员能够在同一服务器上运行32位与64位应用软件,前提是该服务器使用的是64位操作系统。
• AMD 速龙(Athlon64),又叫阿斯龙™ 64 处理器可以为企业的台式电脑用户提供卓越的性能和重要的投资保护。
• AMD 双核速龙™ 64(AthlonX2 64 )处理器可以提供更高的多任务性能,帮助企业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任务。
• AMD 炫龙™ 64(Turion64) 移动计算技术可以利用移动计算领域的最新成果,提供最高的移动办公能力,以及领先的 64 位计算技术。
• AMD 闪龙™(Sempron64) 处理器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出色的性价比,而且可以提高员工的日常工作效率。
• AMD 羿龙™(Phoenom)处理器 全新架构的4核处理器,进一步满足用户需求(在命名中取消“64”,因为现今的CPU都是64位的,不必再标明)。
对于消费者, AMD 也提供全系列 64 位产品
• AMD 双核速龙™ 64 处理器可以让用户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任务(包括业务应用和视频、照片编辑,内容创建和音频制作等)。这些强大的功能使其成为那些即将上市的新型媒体中心的最佳选择。
• AMD 速龙™ 64 处理器具有出色的功能和性能,可以提供栩栩如生的数字媒体效果――包括音乐、视频、照片和 DVD 等。
• AMD 雷鸟™ (Thunderbird)处理器
• AMD 毒龙™ (Duron)处理器可以说是雷鸟的精简便宜版,架构和雷鸟处理器一样,其差别除了时脉较低之外,就是内建的L2 Cache,只有64K 。
• 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轻薄型笔记本电脑领略 64 位性能的消费者, AMD 炫龙™ 64 移动计算技术可以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提供安全的移动办公能力。
• 对于那些希望获得最佳性价比的消费者, AMD 闪龙™ 处理器可以提供从文字处理到照片浏览的各种常用功能。
嵌入式解决方案
AMD 的嵌入式解决方案以个人电脑以外的上网设备为目标市场,锁定的目标产品包括平板电脑、汽车导航及娱乐系统、家庭与小型办公室网络产品以及通信设备。AMD Geode™ 解决方案系列不仅包括基于x86的嵌入式处理器,还包括多种系统解决方案。AMD 的一系列 Alchemy™ 解决方案有低功率、高性能的 MIPS™ 处理器、无线技术、开发电路板及参考设计套件。随着这些新的解决方案相继推出,AMD 的产品将会更加多元化,有助确立 AMD 在新一代产品市场上的领导地位。
INTEL微处理器的里程碑
1971 年: 4004 微处理器
4004 处理器是英特尔的第一款微处理器。这一突破性的重大发明不仅成为 Busicom 计算器强劲的动力之源,更打开了让机器设备象个人电脑一样可嵌入智能的未来之路。
1972 年: 8008 微处理器
8008 处理器拥有相当于 4004 处理器两倍的处理能力。《无线电电子学》 杂志 1974 年的一篇文章曾提及一种采用了 8008 处理器的设备 Mark-8,它是首批为家用目的而制造的电脑之一——不过按照今天的标准,Mark-8 既难于制造组装,又不容易维护操作。
1974 年: 8080 微处理器
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 Altair 采用了 8080 处理器作为大脑——据称 “Altair” 出自电视剧 《星际迷航 Star Trek》,是片中企业号飞船的目标地之一。电脑爱好者们花 395 美元就能购买一台 Altair。仅短短几个月时间,这种电脑就销售出了好几万台,创下历史上首次个人电脑延期交货的纪录
1978 年: 8086-8088 微处理器
英特尔与 IBM 新个人电脑部门所进行的一次关键交易使 8088 处理器成为了 IBM 新型主打产品 IBM PC 的大脑。8088 的大获成功使英特尔步入全球企业 500 强的行列,并被 《财富》 杂志评为“70 年代最成功企业”之一。
1982 年: 286 微处理器
英特尔 286 最初的名称为 80286,是英特尔第一款能够运行所有为其前代产品编写的软件的处理器。这种强大的软件兼容性亦成为英特尔微处理器家族的重要特点之一。在该产品发布后的 6 年里,全世界共生产了大约 1500 万台采用 286 处理器的个人电脑。
1985 年: 英特尔386™ 微处理器
英特尔386™ 微处理器拥有 275,000 个晶体管,是早期 4004 处理器的 100 多倍。该处理器是一款 32 位芯片,具有多任务处理能力,也就是说它可以同时运行多种程序。
1989 年: 英特尔486™ DX CPU 微处理器
英特尔486™ 处理器从真正意义上表明用户从依靠输入命令运行电脑的年代进入了只需点击即可操作的全新时代。史密森尼博物院国立美国历史博物馆的技术史学家 David K. Allison 回忆说,“我第一次拥有这样一台彩色显示电脑,并如此之快地在桌面进行我的排版工作。”英特尔486™ 处理器首次增加了一个内置的数学协处理器,将复杂的数学功能从中央处理器中分离出来,从而大幅度提高了计算速度。
1993 年: 英特尔 奔腾 处理器
英特尔 奔腾 处理器能够让电脑更加轻松地整合 “真实世界” 中的数据(如讲话、声音、笔迹和图片)。通过漫画和电视脱口秀节目宣传的英特尔 奔腾 处理器,一经推出即迅速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
1995 年: 英特尔 高能奔腾 处理器
于 1995 年秋季发布的英特尔 高能奔腾 处理器设计用于支持 32 位服务器和工作站应用,以及高速的电脑辅助设计、机械工程和科学计算等。每一枚英特尔 高能奔腾 处理器在封装时都加入了一枚可以再次提升速度的二级高速缓存存储芯片。强大的英特尔 高能奔腾 处理器拥有多达 550 万个晶体管。
1997 年: 英特尔 奔腾 II 处理器
英特尔 奔腾 II 处理器拥有 750 万个晶体管,并采用了英特尔 MMX™ 技术,专门设计用于高效处理视频、音频和图形数据。该产品采用了创新的单边接触卡盒(S.E.C)封装,并整合了一枚高速缓存存储芯片。有了这一芯片,个人电脑用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捕捉、编辑并与朋友和家人共享数字图片;还可以对家庭电影进行编辑和添加文本、音乐或情景过渡;甚至可以使用视频电话通过标准的电话线向互联网发送视频。
1998 年: 英特尔 奔腾 II 至强 处理器
英特尔 奔腾 II 至强 处理器设计用于满足中高端服务器和工作站的性能要求。遵照英特尔为特定市场提供专属处理器产品的战略,英特尔 奔腾 II 至强 处理器所拥有的技术创新专门设计用于工作站和服务器执行所需的商业应用,如互联网服务、企业数据存储、数字内容创作以及电子和机械设计自动化等。基于该处理器的计算机系统可配置四或八枚处理器甚至更多。
1999 年: 英特尔 赛扬 处理器
作为英特尔面向具体市场开发产品这一战略的继续,英特尔 赛扬 处理器设计用于经济型的个人电脑市场。该处理器为消费者提供了格外出色的性价比,并为游戏和教育软件等应用提供了出色的性能。
1999 年: 英特尔 奔腾 III 处理器
英特尔 奔腾 III 处理器的 70 条创新指令——因特网数据流单指令序列扩展(Internet 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明显增强了处理高级图像、3D、音频流、视频和语音识别等应用所需的性能。该产品设计用于大幅提升互联网体验,让用户得以浏览逼真的网上博物馆和商店,并下载高品质的视频等。该处理器集成了 950 万个晶体管,并采用了 0.25 微米技术。
1999 年: 英特尔 奔腾 III 至强 处理器
英特尔 奔腾 III 至强 处理器在英特尔面向工作站和服务器市场的产品基础上进行了扩展,提供额外的性能以支持电子商务应用及高端商业计算。该处理器整合了英特尔 奔腾 III 处理器所拥有的 70 条 SIMD 指令,使得多媒体和视频流应用的性能显着增强。并且英特尔 奔腾 III 至强 处理器所拥有的先进的高速缓存技术加速了信息从系统总线到处理器的传输,使性能获得了大幅提升。该处理器设计用于多处理器配置的系统。
2000 年: 英特尔 奔腾 4 处理器
基于英特尔 奔腾 4 处理器的个人电脑用户可以创作专业品质的电影;通过互联网发送像电视一样的视频;使用实时视频语音工具进行交流;实时渲染 3D 图形;为 MP3 播放器快速编码音乐;在与互联网进行连接的状态下同时运行多个多媒体应用。该处理器最初推出时就拥有 4200 万个晶体管和仅为 0.18 微米的电路线。 英特尔首款微处理器 4004 的运行速率为 108KHz,而现今的英特尔 奔腾 4 处理器的初速率已经达到了 1.5GHz,如果汽车的速度也能有同等提升的话,那么从旧金山开车到纽约只需要 13 秒。
2001 年: 英特尔 至强 处理器
英特尔 至强 处理器的应用目标是那些即将出现的高性能和中端双路工作站、以及双路和多路配置的服务器。该平台为客户提供了一种兼具高性能和低价格优势的全新操作系统和应用选择。与基于英特尔 奔腾 III 至强 处理器的系统相比,采用英特尔 至强 处理器的工作站根据应用和配置的不同,其性能预计可提升 30% 到 90% 左右。该处理器基于英特尔 NetBurst™ 架构,设计用于为视频和音频应用、高级互联网技术及复杂 3D 图形提供所需要的计算动力。
2001 年: 英特尔 安腾 处理器
英特尔 安腾 处理器是英特尔推出的 64 位处理器家族中的首款产品。 该处理器是在基于英特尔显式并行指令计算(EPIC)设计技术的全新架构之基础上开发制造的,设计用于高端、企业级服务器和工作站。该处理器能够为要求最苛刻的企业和高性能计算应用(包括电子商务安全交易、大型数据库、计算机辅助的机械工程以及精密的科学和工程计算)提供全球最出色的性能。
2002 年: 英特尔 安腾2 处理器 Intel Pentium 4 /Hyper Threading处理器
英特尔 安腾 2 处理器是安腾处理器家族的第二位成员,同样是一款企业用处理器。该处理器家族为数据密集程度最高、业务最关键和技术要求最高的计算应用提供英特尔 架构的出色性能及规模经济等优势。该处理器能为数据库、计算机辅助工程、网上交易安全等提供领先的性能。
英特尔推出新款Intel Pentium 4处理器内含创新的Hyper-Threading(HT)超执行绪技术。超执行绪技术打造出新等级的高效能桌上型计算机,能同时快速执行多项运算应用, 或针对支持多重执行绪的软件带来更高的效能。超执行绪技术让计算机效能增加25%。除了为桌上型计算机使用者提供超执行绪技术外,英特尔亦达成另一项计算 机里程碑,就是推出运作时脉达3.06 GHz的Pentium 4处理器,是首款每秒执行30亿个运算周期的商业微处理器,如此优异的性能要归功于当时业界最先进的0.13微米制程技术,翌年,内建超执行绪技术的 Intel Pentium 4处理器时脉达到3.2 GHz。
2003 年: 英特尔 奔腾 M 处理器
英特尔 奔腾 M 处理器,英特尔 855 芯片组家族以及英特尔 PRO/无线 2003 网卡是英特尔 迅驰™ 移动计算技术的三大组成部分。英特尔 迅驰™ 移动计算技术专门设计用于便携式计算,具有内建的无线局域网能力和突破性的创新移动性能。该处理器支持更耐久的电池使用时间,以及更轻更薄的笔记本电脑造形。
2005年 :Intel Pentium D 处理器
首颗内含2个处理核心的Intel Pentium D 处理器登场,正式揭开x86处理器多核心时代。
2006年:Intel Core 2 Duo处理器
Core微架构桌面处理器,核心代号Conroe将命名为Core 2 Duo/Extreme家族,其E6700 2.6GHz型号比先前推出之最强的Intel Pentium D 960 (3.6GHz)处理器,在效能方面提升了40%,省电效率亦增加40%,Core 2 Duo处理器内含2.91亿个晶体管。
1971 年:4004微处理器 1972年:英特尔8008微处理器
1976年: 发布8085处理器 1978年:英特尔推出4.77MHz的8086
1979年:英特尔推出4.77MHz的准16位微处理器8088
1981年:80186和80188发布。 1982年:80286就发布。
1988年6月16日:80386SX发布。
1989年4月,英特尔推出25MHz 486微处理器。
1991年5月22日:80486DX的廉价版80486SX发布,它和DX的区别是没有整合FPU
1993年3月22日:全面超越486的新一代586 CPU问世。
1994年3月7日:英特尔发布90和100MHz 的Pentium 处理器
1994年10月10日:英特尔发布75MHz 版本的Pentium 处理器
1995年3月27日:英特尔发布120MHz 的Pentium 处理器
1995年6月1日:英特尔发布133MHz 版本Pentium 处理器
1995年11月1日,英特尔推出了Pentium Pro处理器。Pentium Pro的工作频率 有150/166/180和200MHz四种,都具有16KB的一级缓存和256KB的二级缓存。
1996年1月4日英特尔发布150&166 MHz Pentium CPU,包括了越3.3M个晶体管
1996年10月6日:英特尔发布200MHz Pentium CPU
1997年4月7日 。英特尔发布了Pentium II处理器
1998年2月:Intel 发布333MHz Pentium II处理器
1999年1月,英特尔推出奔腾III处理器
1999年10月,Intel推出了基于0.18微米工艺制造的Pentium III处理器
2000年3月8日: Intel 限量供应1GHz Pentium III 处理器
2000年11月20日,英特尔正式发布了下一代处理器——奔腾4
INTEL微处理器的里程碑
Ⅳ 现在的集成显卡能胜任(有时开2个股票软件看盘)
用AMD780(790GX) 的主板 集成HD 3200显卡芯片(相当于独立显卡HD 2400或者8400GT)
而且再加一块独立显卡还能进行交火
AMD cpu首选AMD芯片主板~~~既然对电脑要求不高~~5000+已经绰绰有余了
Ⅳ Atom D525和AMD E350比那个更适合同时运行多个股票软件和开多个网页。
给你篇评测看看吧, 这两个一个水平线,但你要玩游戏来说肯定是350的显卡强得多啦,atom的显卡intel历来是弱项,很多游戏直接黑屏的。http://mb.zol.com.cn/215/2154425_all.html 参考一下,枪手的问题也要考虑。 综合来说还是350好一些。 但我建议你买i3的本,发热也不高 也不贵多少,但性能提高几倍,以后软件越来越大,网页也是各种falsh js 臃肿,对cpu依赖越来越高的。
Ⅵ 股票用的电脑CPU是装AMD的好还是Intel的好
如果你仅仅是看股票的话,随便都可以。不过AMD的性价比比较高,推荐用5200+和780G的主板。
Ⅶ 学生,玩的一个股票模拟,我搞不懂的是AMD这个股票,我当时买了9000股AMD
这个上面是分涨和跌的。红上升是涨。绿下降是跌。你买的不是种。分很多种涨跌都有
Ⅷ 配AMD的电脑,能否运行大型软件像PHOTOSHOP、CAD那种的
肯定能运行的。
4000+就够了。。不值得配那么大的CPU···
我的是P4系列的 2.9···都能够流畅运行。
别说你配的是双核的AMD 4000+了
内存得大点是肯定的。为了玩更好的游戏。
Ⅸ AMD 出的只能在3A平台上用的那个加速的软件叫什么名字来着
Fusion for gaming,以关闭没用的后台程序来为游戏提供更多的系统资源。本人觉得没什么用。
http://game.amd.com/us-en/drivers_fusion.aspx?p=1
下载地址
http://www2.ati.com/misc/fusion/AMDFusion.exe
Ⅹ AMD是什么
也是处理器的制造公司
AMD 是一家业务遍及全球的集成电路供应商,专为电脑、通信及电子消费类市场供应各种芯片产品,其中包括用于通信及网络设备的微处理器、闪存以及基于硅片技术的解决方案等。
AMD 除了在世界各大城市设有办事处之外,还在美国、欧州、日本及亚洲等地设有生产中心。AMD 创办于 1969 年,总公司设于美国硅谷,有超过 70% 的收入来自国际市场,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公司在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代号为 AMD。
AMD 开发新产品时,力求产品能够满足客户的需要,不会单纯为创新而创新。AMD 作出每一个决定时,都会考虑"以客户为中心进行创新",并以此作为指导思想,让公司员工清晰知道产品的发展方向,也让公司能够在这个基础上与业务伙伴、客户以及用户建立更密切的合作关系。
AMD 深信公司文化对公司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其重要性甚至不亚于所制造的产品。我们热爱工作,拥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在这样的高尚情操驱使下,我们一直积极寻找发展的机会,致力开发能适合客户需要的创新技术,并充分把握每一个市场商机,与广大的用户、业务伙伴与客户携手合作,帮助他们获益
成立于1969年,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桑尼维尔的AMD公司致力于为全球通信和计算机行 业的客户提供微处理器、闪存设备和基于硅的解决方案。
但是我们的业务重点不仅仅包括集成电路和晶体管,AMD还致力于帮助我们的客户(以及他们的客户)充分利用硅的巨大潜力实现增值并推出与众不同的产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AMD在开发产品时永远将客户需求放在第一位,而不只是单纯地追求创新。简单来说,AMD的目标是提供真正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解决他们现在面临的切实问题。
我们将这种理念称为"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这是指导AMD所有业务运作的核心准则。
AMD 的产品系列
计算产品 (Computer Procts)
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工作站及服务器都普遍采用性能卓越并可与微软 (Microsoftò) Windowsò 兼容的 AMD 微处理器,以满足全球数以百万计的家庭及企业用户的计算要求。
惠普 (HP)、IBM、SUN 及富士通西门子 (Fujitsu-Siemens) 等多家誉满全球的电脑大厂一直销售基于 AMD 速龙? 及 AMD Opteron? (皓龙) 处理器的个人电脑以及企业级电脑。专为企业级服务器及工作站而设计的 AMD Opteron 处理器曾多次获奖,是目前全球最高性能的 2 路及 4 路服务器处理器,可同时发挥 32 位及 64 位的卓越计算性能,让企业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逐步将系统升级,改用 64 位计算技术。
AMD64 技术是业内首创可与广泛采用的 x86 架构兼容的 64 位微处理器技术,AMD Opteron (皓龙) 处理器以及AMD 速龙 64 处理器都采用 AMD64 技术。AMD Opteron (皓龙) 处理器适用于服务器及工作站,而 AMD 速龙 64 处理器则成功将 64 位计算技术引进台式及笔记本电脑。全球众多处理器之中只有 AMD 这两款处理器可以同时执行现有 32 位软件及新一代业内标准 64 位软件,并使系统性能大大提升。AMD 秉承优良的传统,致力为广大用户提供各种高效技术。 AMD Opteron (皓龙) 处理器及 AMD 速龙 64 处理器的推出实现了 AMD 普及 64 位计算的梦想。
非易失性快闪存储器 (Non-volatile Flash Memory)
对于移动电话、电子消费产品、汽车电子系统、个人电脑及外围设备、网络及电信设备等电子产品来说,闪存是一种关键性的支持技术,这是因为闪存在电源关闭之后仍可保留已储存的资料。AMD 与富士通公司携手合作,成立一家合资企业,销售以 Spansion? 这个全球性品牌为产品名称的闪存。 Spansion 闪存解决方案备有多种不同的密度及功能特色,可满足不同市场的不同需求,世界各地的客户可直接向 AMD 及富士通公司洽询购买这系列闪存产品。
个人联接解决方案 (Personal Connectivity Solutions)
AMD 的个人联接解决方案以个人电脑以外的上网设备为目标市场,锁定的目标产品包括平板电脑、汽车导航及娱乐系统、家庭与小型办公室网络产品以及通信设备。AMD 的一系列 Alchemy? 解决方案有低功率、高性能的 MIPS? 处理器、无线技术、开发电路板及参考设计套件。随着这些新的解决方案相继推出,AMD 的产品将会更加多元化,有助确立 AMD 在新一代产品市场上的领导地位。
研究与开发
AMD 在技术研发上取得很大的成就 ,客户可以充分利用 AMD 的研发成果开发各种性能更高、功能更齐备以及功率更低的解决方案。
为了确保公司产品继续保持其竞争优势,AMD 多年来一直致力投资开发未来一代的先进技术,这些新一代的技术通常要在多年后才会广泛应用于各种企业级系统之中。目前 AMD 已着手开发未来 5 至 10 年 都可适用的高性能技术。
目前 AMD 设于加州桑尼韦尔 (Sunnyvale) 及德国德累斯顿 (Dresden) 的先进技术研发中心分别负责多个研发项目。此外,AMD 目前也与 IBM 合作开发新一代的工艺技术。这方面的开发工作正在设于纽约 East Fishkill 的 IBM 半导体研发中心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