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药etf有哪些基金
1.汇添富中证中药指数A
近一年涨幅32.11%,基金规模1.82亿。基金经理是过蓓蓓,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管理的汇添富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一年涨幅119.34%,上车早的应该奔了一会小康。
前十大持仓:片仔癀、云南白药、东阿阿胶、同仁堂、白云山、以岭药业、步长药业、天士力、信邦制药、华润三九、阿拉丁、科翔股份、建工修复、极米科技、中辰股份
2.广发中证全指数医药卫生ETF(159938)
紧密跟踪全指医药指数,跟踪误差为0.03%,成立时间为2014年12月1日,风险等级为中高级,属于场内基金,即投资者可以通过股票账户,在股票市场上购买,目前该基金主要重仓恒瑞医药、沃森生物、片仔黄、药明康德等股票。
3.易方达沪深300医药卫生ETF(512010)
紧密跟踪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跟踪误差为0.08%,成立日期为2013年9月23日,属于场内基金,该基金目前重仓的股票有:恒瑞医药、药明康德、爱尔眼科、云南白药。
4.华夏医药ETF(510660)
紧密跟踪上证医药卫生行业指数,跟踪误差为0.19%,成立日期为2013年3月28日,属于场内基金,该基金目前重仓的股票有:恒瑞医药、片仔黄、复星医药、上海医药。
5.嘉实中证医药卫生ETF(512610)
紧密跟踪中证医药卫生指数,跟踪误差为0.04%,成立日期为2014年6月13日,属于场内基金,该基金目前重仓的股票有:恒瑞医药、药明康德、爱尔眼科、云南白药。
拓展资料:
1、医药指数和医药指数基金简介
医药指数属于行业指数的一种,其成分股主要是一些医药股。而且行业涉及的面比较广、产品较多,研究起来也比较复杂。
跟踪医药指数的基金,就是医药指数基金。这些基金一般只买指数成分内的医药股,且个股仓位配比和指数权重基本差不多。和直接买医药股相比,买医药指数基金,就是买一揽子医药股,能有效规避单一个股暴雷的风险,比较适合对行业了解不深的小白投资者。
2、医药行业特征
周期性特征:医药行业是典型的弱周期性行业,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医药的需求刚性大、弹性小,一般比较稳定,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小,因而医药行业具有防御性强的特征,因为医药的业绩稳定,所以行情不好时候,作为大多数资金用来规避市场的下跌。
产业链特征:医药行业的产业链从上游原料企业到研发和生产企业在经过中间的流通领域,到达医院或零售终端,最后再面向消费者。
3、医药指数的收益如何?
从长期来看医药平均收益均超过了50%,而且收益非常可观,稳定的长期收益在医药指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持有的周期越长收益一般是越高,这个是很符合长期主义者持有的。
4、监管及政策对医药行业的影响
A.医保政策
药品能否进入医保目录以及进入的层次对其销量有很大的影响,而医保目录由医保局(此前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两年制定一次,这方面的政策动向也是关注的重点。
B.新药审批政策
以往国内药品的批准非常容易,买卖药品批文现象严重。如今医药行业审批十分严格,这对优势企业是个利好,有利于具有很强研发实力的企业来说,市场竞争没有以前那么激烈,新药进入市场能否获得更大的优势。
该政策的变化主要对仿创型化学药制剂企业、现代中药企业和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影响比较大。
C.生产批准政策
药品的生产主要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管制。在生产环节,标准化体系已经建立完善,在麻醉品、血液制品、疫苗等领域还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这意味着行业门槛的提高,有利于行业集中度的增加。
该政策的变化主要影响监管严格的血液制品、疫苗、生物制品等行业。
比如:2001年,国家停止了血制品行业的进入审批,那么有血制品牌照的几家公司则成为了行业的寡头,此后,上海莱士、华兰生物、博雅生物、天坛生物步入长牛模式。
D.环保政策
国家环保总局对制药企业排污标准在不断提高,这方面监管的越来越严将导致小企业逐步退出,行业的门槛和集中度将不断增加。
环保政策的变化主要影响原料药企业。
比如:维生素行业污染比较严重,2017年环保因素关停了许多小的维生素厂商,导致维生素价格上涨,新和成、亿帆医药等股价大涨。
⑵ 2017央视财经50股票是哪些股票
2017央视财经50股票为:科大讯飞、川大智胜、双鹭药业、建设银行、格力电器、工商银行、悦达投资、碧水源、中国银行、青松建化、上汽集团、美的集团、民生银行、中泰化学、华孚色纺、中国神华、云南白药、宝钢股份、古井贡酒、中煤能源、中国平安、潍柴动力、福耀玻璃、武汉凡谷、海康威视、万科A、阳光照明、、北风稀土、三一重工、山西汾酒、中联重科、巨化股份、天士力、新北洋、中科三环、贵州茅台、天源迪科、天津港、博瑞传播、中国太保、同仁堂、青岛啤酒、大北农、青岛海尔、四维图新、上海电气、华力创通、上海家化、国电南瑞、峨眉山A。
⑶ 同仁堂"一年六上黑榜",老字号为何深陷质量泥潭
今天刚看到一则新闻,是有媒体报道称北京同仁堂一年六次登上质检黑榜,涉及生产的相关产品抽验结果不合格、销售劣药等。对这件事情我之前也有一些了解,大致就是同仁堂在很多的中药药材方面偷工减料,有些药品的成分、含量都是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其实这类的事情在里面前曝光出来的时候就引起了人们的争议,因为这老字号重在一个“老”字,人们都很难想象我们曾经常用的老牌子居然会出现这样严重的问题。
除了这个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原因?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说,“中药饮片是中药产业链重要一环,但近年来,中药饮片屡次被曝出存在质量问题。知名企业出现质量危机反映的是整个中药行业面临的问题。”
从这个方面上来看,这中药行业的产业链还是有很大危机的,这方面的问题有相当大的部分还是出现在中药的原料上。行业内人士透露,大多数行业内人士都是知道的,现在的原料走向上是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的,一流的药材用于出口,二流的药材则流进了大医院,而那些不合格、劣质的三流药材甚至有些都是药渣子却都被做成了五花八门的中成药,这样也就是为什么中药的质量问题会如此频繁的出现,蔡宝昌在面对记者采访的时候说道:“你按照标准来做,成本就会高,医院不接受,逼良为娼。”
除了这个方面影响了中药的原材料吗?我认为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像现在环境的恶化导致中药的原材料受到了污染,又或者是人们操作时工艺的渐渐流逝,而我认为最为重要的还是对原材料制作上的监管过于软弱,甚至是可以说是医官相护,这才导致了中药材料方面越来越大的空挡。
那么为什么好的原材料回出口,而药渣子会被做成中成药来给我们自己的国人服用?
这正是因为国内的监管力度完全不够,因为外国对医药原材料的监管非常的严格,如果不是好的材料是无法进入国外的医疗系统的,而中国简直可以说是混水摸鱼,所以各个制造商当然是选择将好的原材料出口,而本国的制造就无所谓质量了,而且这样的同时是在减少制药的成本,在中国如此暴利的产业中,这样的高利润当然获得了各个制药厂们的喜爱,这才慢慢的演变成了现在这样不可收拾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