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st力帆10轉贈24股中小投資者有份嗎
就是給中小投資者的。
本重整計劃將以公司12.858億股流通股為基數,按每10股轉增24.99695156股的比例實施資本公積轉增股本,共計轉增32.14億股。
.........
*ST力帆表示,重整計劃執行完畢之後,公司資產負債結構將得到實質改善,可持續經營能力及盈利能力得以提升。同時,公司出資人讓渡部分股票用於保全主要子公司經營性資產,也能夠使得主要子公司通過重整程序清理債務,保留在公司體系內繼續經營,繼續發揮協同效應,為公司的持續經營和持續盈利創造條件,最大限度維護公司及十家子公司的營運價值,降低重整成本,使全體出資人所持有的力帆股票成為有價值且有潛力的資產,有利於保護廣大出資人的合法權益。
謝謝你的提問
望採納
⑵ 一周股評 | 美股托起小鵬,吉利抄底力帆
在下單方面不負責任地宣布,獲得本周股評最佳男主角的企業是——小鵬汽車。
頒獎理由:它深耕新能源領域5年多,以追趕特斯拉為目標,幾年間,耗盡財力研發自動駕駛軟體系統,雖然與特斯拉進行著無休止的「自動駕駛商業機密」起訴拉鋸戰,但依舊憑借累計虧損近60億元的研發實力獲得了更多的市場好感。在面對前有強敵,後有追兵的情況,它順利將自己送進IPO的大門,成為繼蔚來汽車、理想汽車之後第三家在美上市的中國電動汽車公司,也是第四家在美國IPO的電動車汽車公司。
今天是小鵬汽車IPO後的第二天(美東時間8月28日),截止到本稿件完成,小鵬汽車股價從第一天的21.22美元收盤價,到今天(當地時間)開盤前的股價一躍升至24.01美元,上漲幅度超13%,也可以看出資本市場對小鵬汽車的確很看好。開盤後不久,小鵬汽車股價上漲至24.40美元,盤中略有回落至22.37美元,不過漲幅仍有6.72%,目前總市值162億美元。
不管最後結果如何,唯一可以確認的是,年逾八旬、已退休三年的尹明善正在遭遇人生中最艱困的時刻。力帆的結局,註定了尹明善以後「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⑶ 吉利入主力帆即將收官 尹明善保住晚年名聲
吉利很早就涉足摩托車領域,旗下錢江摩托去年國內銷售23.94萬輛,實現了2.28億元的凈利潤。以摩托車起家的力帆集團,2019年銷售95.87萬輛摩托車,實現26.49億的營業收入,毛利率達7.49%。如果吉利入主力帆股份成功,顯然兩家摩托車公司還有較大的業務整合空間。
本次力帆股份重組,使得力帆一些有價值的資產得以盤活存續,對債權人有了交代,尹明善保住晚節名聲,重慶保住了產業。對於吉利拓展新能源、出行及摩托車等業務也有所裨益。
在收購運營層面長袖善舞的吉利,這次沒有大股比控股,後續的業務拓展顯然需要尹氏家族及地方資源的支持。?本月25日,將召開出資人組會議,對《出資人權益調整方案》進行審議表決,不出意外,這宗買賣將很快達成。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⑷ 力帆股份重整接近終局 | 尹明善謝幕,吉利或成實控人
同時,力帆股份在11月9日發布的公告中明確指出吉利邁捷/吉利科技集團與力帆股份簽署了關於換電型純電動多用途乘用車的授權協議(該車型已獲工信部334批次目錄〔產品公告型號:JWT6470SEV01〕),以及有關基地代加工業務的轉移協議或其他代加工業務協議,以支持保障前款換電型純電動多用途乘用車產能。
而有接近力帆的人士曾透露,力帆汽車在11月16日召開的2020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上表示:「一旦完成重整工作,首先將量產吉利科技集團旗下換電型電動MPV『楓葉80V』。」
業內猜測,隨著換電模式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認可和鼓勵,此番參與力帆重整,也是吉利在換電領域的重要布局。
事實上,今年以來,吉利在已經在換電站建設方面先行布局。
繼今年9月16日在重慶亮相吉利首個換電站之後,吉利計劃與當地有關部門合作,推進換電站的鋪設。
日前,吉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與重慶高速集團簽署合作協議,將在重慶高速公路的青杠,圍龍,珞璜,靜觀,大路5個服務區建設換電示範站。
按照吉利科技集團此前的規劃,換電模式將率先落地重慶兩江新區,今年計劃將在重慶建設完成35座換電站。2021年,擴充至100座換電站;2023年,計劃落成200餘座換電站。未來,吉利科技將以重慶為中心,同步向浙江、山東等全國各地輻射布局,涵蓋全國范圍內各大城市、省際、高速路網路。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⑸ 吉利慾收購力帆汽車 專家:看中其資本市場運作價值
吉利成為力帆重整意向投資人。
10月9日,*ST力帆(601777)發布了關於招募重整投資人的進展公告。兩江基金和吉利邁捷投資將作為意向重整投資人,參與力帆股份的重整工作。
公告內容顯示,2020年9月14日,重慶兩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吉利邁捷投資有限公司以聯合體身份,按招募公告的規定向管理人提交了意向重整投資人報名材料。
據吉利方面介紹,吉利邁捷投資有限公司是吉利科技集團下屬企業,吉利科技集團是一家以科技創新為導向,以投資、運營雙輪驅動的大型產業集團,是跨界科技生態領域的產業投資商與運營商。
吉利與兩江新區也有過多次互動合作。今年以來,吉利控股集團的盛寶(中國)金融科技項目、吉利高端新能源整車(重慶)生產基地項目、吉利科技智能換電站陸續落地兩江新區。
對於投資收購力帆的意義,吉利方面表示,目前沒有可披露的信息,一切按照相關程序進行。
招銀國際研究部白毅陽表示,力帆基本失去造血能力了,需要引入外部力量。這一次也是由政府層面來牽頭,完成力帆的重組。在乘用車層面的協同效應確實不大。從力帆現有情況看,上市殼資源、生產基地及資質、金融牌照等等資源,吉利汽車需求性不是很高。這一次主要是由吉利控股旗下的吉利科技集團為主體來參與力帆重組,並且採用與國資基金聯合體的模式進行參與。之所以未在港股吉利汽車下,?是在吉利控股下面再打造另一個上市融資平台,將部分科技、商用車等資產裝入進去。
從吉利方面來說,力帆現在債務風險、法律風險都非常高,其接手力帆需要相應的風險回報。如果完成重組,預計吉利控股將充巧祥分整合力帆在重慶的地塊,以及上市殼資源、生產基地及資質、金融牌照等等資源。未來吉利控股有望利用重組力帆的契機,在汽車金融,科技出行等領域,與重慶市及兩江新區展開合作。
力帆汽車失去造血能力
2003年力帆集團收購重慶專用汽車製造廠,成立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在重慶建設汽車生產基地。重慶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重地,也因此力帆汽車在產業配套上和地方政策上享受紅利。
力帆汽車由於品牌力不足,隨著市場消費升級的趨勢,力帆傳統動力汽車逐漸失去市場盈利能力。新能源汽車成為了目前汽車行業的主流,力帆汽車在戰略上沒有果斷進入。同時由於缺乏在新能源技術上的積累,也未見資金的大量投入,力帆汽車的轉型並未見效。
今年1-6月,力帆累計銷售傳統乘用車978輛,同比下降95.29%,銷售新能源汽車549輛,同比下降56.32%。
據力帆股份2020年公布的半年報顯示,其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僅為15.84億元,較去年同期下跌69.42%,凈利潤為-25.95億元,同比大跌173.99%。總資產約為169.6億,凈資產僅剩1.06億人民幣,同比大跌96.12%,負債高達167.7億元人民幣,資產負債率高達98.87%。
同時,據力帆汽車公布的《關於累計涉及訴訟(仲裁)事項的公告》顯示,力帆還涉及訴訟(仲裁)1178件,涉及金額50.37億元。其中,截至2020年6月18日,公司(含子公司)近12個月內涉好茄及訴訟(仲裁)事項的金額合計人民幣29.06億元。
吉利看中力帆資本市場運營價值
早在今年6月,就有吉利收購力帆汽車的消息傳出,但當時吉利汽車方面予以否認。
吉利控股新聞發言人楊學良亦在微博強調「沒有此事」。
資深汽車行業分析師任萬付認為,吉利收購力帆應該是基於兩個主要因素,一是力帆是上市公司,殼資源可以為吉利在資本市場運作帶來便利性;二是布局西南市場,從吉利目前的工廠布局來看,其工廠主要位於東部和北部,收購力帆可以實現更全面的布局。
9月28日,上交所召開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2020年第83次審議會議,結果顯示,吉利汽車獲得了通過。
吉利汽車將成為「科創板整車第一股」。
吉利汽車招股書披露,其本次科創板上市,將打通資本市場融資渠道,有利於吉利進一步多元化融資方式、優化資本結構,提升公司資金實力,補充公司未來布局「新四化」等戰略發展所需資金。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ST力帆上市公司殼資源有助於吉利回歸A股市場融到更多資金。對吉利來說,多一個上市公司殼資源也可以將其他業務放入其中,更方便進行資本運作。
此外,力帆汽車在重慶建設汽車生產基地,地處西南,重慶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重地,力帆汽車在產業配套上和地方政策上享受紅利孝襪搏。
公開資料顯示,若吉利汽車成功接盤力帆汽車,其還將獲得*ST力帆在重慶當地的鴛鴦地塊,此塊地目前價值100億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⑹ 實錘了!吉利正式接盤力帆,用意卻出人意料
根據計劃,吉利今年要在重慶建成35座換電站,到2023年落成200餘座換電站,而力帆旗下的移峰能源正好是吉利眼中的「肥肉」,能夠通過換電站、電切站增加換電網點的覆蓋。
與此同時,力帆基於換電模式的分時租賃業務「盼達用車」在共享領域運營幾年,注冊用戶數超過350萬,可以成為吉利換電業務板塊現成的載體。入股力帆,吉利可以將移峰能源和盼達用車收入囊中,給自己的換電業務布局省下了很多功夫。
此外,根據公開資料,力帆汽車三大工廠年總設計產能約為40萬輛,正好可以用來支持吉利前款換電型純電動多用途乘用車的生產。
由此可見,吉利接手力帆,瞄準的是政策支持下的新風口——換電模式,雙方的合作正好是各取所需,至於未來能擦出多少火花,則有待進一步觀察。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⑺ 力帆重整慘遭「暴雷」 吉利覬覦之心再現
剛剛宣布兩江基金和吉利邁捷投資將參與力帆股份的重整工作,力帆控股及實際控制人就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邁捷投資有限公司是吉利科技集團下屬企業,而在今年,吉利控股集團的盛寶(中國)金融科技項目、吉利高端新能源整車(重慶)生產基地項目、吉利科技智能換電站陸續落地兩江新區。
招銀國際研究部白毅陽認為,以力帆目前的情況,雙方在乘用車層面的協同效應不大。從現有情況看,力帆的上市殼資源、生產基地及資質、金融牌照等等資源,吉利汽車的港股平台需求性不是很高。從吉利方面來說,力帆現在債務風險、法律風險都非常高,其接手力帆需要相應的風險回報。如果完成重組,預計吉利控股將充分整合力帆在重慶的地塊,以及上市殼資源、生產基地及資質、金融牌照等等資源。未來吉利控股有望利用重組力帆的契機,在汽車金融,科技出行等領域,與重慶市及兩江新區展開合作。對此車語者采訪了吉利汽車楊學良,但截至發稿前未收到回復。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紅利消退,被傳面臨破產重組的還有眾泰、海馬等車企,「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潮水褪去之後,才知道是誰在裸游。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⑻ 吉利出資約9億元接盤直線墜落的力帆「起死回生」究竟美了誰
文 | Autodealer綜合
歡迎供稿 | [email protected]
2012年,在俄羅斯一座年產量達5萬輛的 汽車 廠中,力帆 汽車 的產量佔比一半還多,同時工廠還少量生產吉利和長城車型。——自主品牌這一時期的出海,是力帆曾與吉利處於同一起跑線上的例證。
8年後,彼此的境遇已經天差地別,曾經在 歷史 上產生過的交集,在2020年的結尾迎來了戲劇性變化。
12月22日,力帆股份發布公告稱,力帆股份的控股股東由力帆控股變更為重慶滿江紅基金,後者由吉利邁捷、兩江基金共同發起設立。作為公司控股股東滿江紅基金的唯一普通合夥人及執行事務合夥人,滿江紅公司及其背後的重慶兩江管委會和吉利,成為力帆股份的實際控制人。
3天後,力帆股份發布《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這意味著正式交割指日可待。同時吉利 科技 集團旗下重慶江河匯企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將正式入股力帆股份。
力帆在今年8月申請破產重組,並於11月發布重整計劃,作為「白衣騎士」的吉利 科技 出面入主,規避了力帆破產的結局。
去年,力帆前11月的銷量還不及吉利11月當月銷量的五分之一,在 汽車 市場寒冬的常態化和黑天鵝事件影響下,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如今已經轉變為實質性的兼並。
早在2018年入股戴姆勒時,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便曾經謹慎地預測,未來全球傳統 汽車 行業只有2到3家企業能活下來,「屆時誰能佔領技術制高點,誰就是勝利者。」
吉利為何要出手救力帆
11月9日,ST力帆發布《*ST力帆管理人關於重整計劃(草案)之出資人權益調整方案的公告》。公告稱,滿江紅股權投資基金將取代力帆股份,成為*ST力帆控股股東。根據公告信息估算,吉利 科技 集團財務出資約9億多資金,同時以產業投資人身份參與本次重整,成為力帆股份第二大股東。
之所以是間接占股,因為參與*ST力帆重整的並非吉利及其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團,而是吉利邁捷。後者成立於2015年,隸屬於吉利 科技 集團,主要從事新能源、未來出行等前瞻業務,例如飛行 汽車 、低空衛星軌道等。而吉利 科技 集團是吉利控股集團旗下子集團,在產業重組、戰略管理等方面具有豐富經驗。
據了解,本次圍繞著力帆的交割完成後,吉利 科技 作為產業投資人,將在主營業務升級、現金流支持和運營管理革新等方面全方位提升上市公司質量。
這是中國資本史上首個 汽車 摩托車行業上市公司重整案。復雜的債權人關系和經營業務體系,堪稱史上最復雜的民企重整案例,其成功交割,毫無疑問也能為未來企業重整提供經驗。
此次吉利 科技 參與重整,正是看中力帆在市場上仍具備一定的品牌認可度和影響力,並擁有較為深厚的產業積淀和技術積累,成熟先進的生產技術、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體系及廣泛的銷售網路渠道,以及一大批成熟的產業工人。
同時,重慶地處的成渝經濟圈致力於新能源產業發展和大數據智能化升級,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區位優勢與吉利 科技 在新能源、物聯網方面也存在較大協同空間。
換電業務方面也存在著巨大的想像空間。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 汽車 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明確指出,為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體系,推動充換電網路建設,提出鼓勵「換電」等商業模式創新。
早在2018年,力帆股份宣布通過定增方式募資的24.8億元,用於智能輕量化快換純電動車平台開發、智能新能源 汽車 能源站項目、智能新能源 汽車 16億瓦時鋰電芯等項目。
今年9月,吉利 科技 發布了全行業首個集換電技術研發,換電車製造和換電站運營「三位一體」的商業模型,以技術的開放共享推進換電商業服務快速普及。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重整投資人將通過授權生產的方式,免費授權上市公司生產一款車型,並通過合作開放等多種途徑開發後續車型並改造上市公司新能源 汽車 生產線。
此前力帆 汽車 在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上表示,一旦完成重整工作,首先將量產吉利 科技 集團旗下換電型純電動MPV楓葉80V。
資料顯示,吉利 科技 集團已在重慶、濟南、杭州、淄博等地簽約運營超過1000座換電站。根據計劃,吉利今年將在重慶建成35座換電站,到2021年建成100座、到2023年計劃落成200座。
當然對於此次吉利 科技 參與力帆重整,有業內人士指出,近兩年吉利擴張膨脹之下,投資一家債務高企的車企,存在一定的風險。
力帆終得起死回生
力帆的興衰起伏,與創始人尹明善高度相關。
高齡創業的尹明善由摩托車業起家,反超嘉陵和建設兩大品牌,成為重慶摩托車業的龍頭老大。2010年上市後市值曾最高達到300多億,尹明善也成為重慶首富。
隨著摩托車逐漸被 汽車 所取代,力帆也投入到了 汽車 製造業中。但之後連續走的幾個彎路,讓力帆徹底失去了競爭力。
對於傳統 汽車 發展不可缺少的核心技術,力帆一再選擇抄襲,最終失去了自主設計的實力。在新能源補貼時期,力帆又因電池不符符合標准規定,被財政部納入"騙補"企業名單,品牌因此一落千丈。
2017年,尹明善在力帆股份股東大會上正式宣告卸任董事長職位。從此力帆控股便持續面臨債務風險。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債務的連鎖效應顯現,力帆集團門口聚集了大量討債的供應商。
讓力帆的落敗真正走入大眾視線的,是2019年底央視對於力帆的報道。報道中,力帆 汽車 總部的重慶北碚區生產基地已經處於半停工狀態,員工已兩個月沒有收到工資。與此同時,力帆 汽車 的業績也被爆出暴跌了20倍。
去年11月,力帆乘用車銷量為514輛,其中傳統乘用車僅為73輛,同比下滑98.6%。新能源 汽車 為441輛,同比下滑67.7%。前11個月力帆乘用車的累計銷量約為2.5萬輛。
一方面,過去兩年跌跌不休的銷量讓力帆在國內市場基本喪失了存在感,僅依靠少量出口訂單維系,乘用車品牌已經處於自我放棄的邊緣。另一方面,力帆也曾經嘗試過積極自救,甚至由高齡的尹明善重新回歸帶隊重整。
為了回籠資金,力帆也多次斷臂求生。比如,將具有15萬輛乘用車項目的鴛鴦地塊生產基地以約33.15億元的價格,出售給了重慶兩江新區土地儲備整治中心。再比如,將旗下子公司重慶力帆 汽車 有限公司100%股權以人民幣6.5億元的價格轉讓給理想 汽車 。
但這些舉措都沒能讓力帆「起死回生」,連曾經力保不讓力帆破產、直接下令銀行不準斷貸力帆集團的重慶市政府也不得不尋求外兵的援助。
今年6月,當「吉利收購力帆」的傳聞出現時,力帆股價直線拉升並封住了漲停。截至當日收盤,力帆股份股價報5.5元,漲幅為10%。創下了力帆股份近一年多來的股價新高。
7月,吉利與重慶兩江新區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吉利將推動其高端新能源整車項目、吉利工業互聯網總部暨數字化工廠項目落戶兩江新區。 汽車 產業是重慶兩江新區的支柱性產業,包括長安 汽車 、長安福特以及上汽紅岩等多家企業都駐扎於此。
有業內人士表示,吉利對於力帆的接觸,當地政府早有撮合之意。而吉利的加入,不僅能夠加強雙方的資源整合,加強吉利與重慶當地的鏈接,同時也能夠共同承擔 歷史 遺留債務。
無論如何,此次交割完成意味著雙方已就債務分配達成了共識。本次破產重整方案順利實施,對於力帆股份而言,可以獲得諸多方面的支持,這些支持來自基金投資、產業資本以及債轉股股東的支持。這種股權結構將為全新的力帆繼續開展業務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