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千股千評 > 美國第一隻引入cds的股票

美國第一隻引入cds的股票

發布時間:2022-10-01 15:20:06

A. 金融危機的問題

http://www.dabaoji.gov.cn/news/lixianxinwen/200906/8224.html

一、杠桿:
目前,許多投資銀行為了賺取暴利,採用20-30倍杠桿操作,假設一個銀行A自身資產為30億,30倍杠桿就是900億。也就是說,這個銀行A以30億資產為抵押去借900億的資金用於投資,假如投資盈利5%,那麼A就獲得45億的盈利,相對於A自身資產而言,這是150%的暴利。反過來,假如投資虧損5%,那麼銀行A賠光了自己的全部資產還欠15億。

二、 CDS合同:
由於杠桿操作高風險,所以按照正常的規定,銀行不進行這樣的冒險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個辦法,把杠桿投資拿去做「保險」。這種保險就叫CDS。
比如,銀行A為了逃避杠桿風險就找到了機構B。機構B可能是另一家銀行,也可能是保險公司,諸如此類。
A對B說,你幫我的貸款做違約保險怎麼樣,我每年付你保險費5千萬,連續10年,總共5億,假如我的投資沒有違約,那麼這筆保險費你就白拿了,假如違約,你要為我賠償。
A想,如果不違約,我可以賺45億,這裡面拿出5億用來做保險,我還能凈賺40億。如果有違約,反正有保險來賠。所以對A而言這是一筆只賺不賠的生意。
B是一個精明的人,沒有立即答應A的邀請,而是回去做了一個統計分析,發現違約的情況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總計可以拿到500億的保險金,如果其中一家違約,賠償額最多不過50億,即使兩家違約,還能賺400億。
A,B雙方都認為這筆買賣對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歡喜。

三、CDS市場:
B做了這筆保險生意之後,C在旁邊眼紅了。C就跑到B那邊說,你把這100個CDS賣給我怎麼樣,每個合同給你2億,總共200億。B想,我的400億要10年才能拿到,現在一轉手就有200億,而且沒有風險,何樂而不為,因此B和C馬上就成交了。
這樣一來,CDS就像股票一樣流到了金融市場之上,可以交易和買賣。實際上C拿到這批CDS之後,並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億,而是把它掛牌出售,標價220億;D看到這個產品,算了一下,400億減去220億,還有180億可賺,這是「原始股」,不算貴,立即買了下來。一轉手,C賺了20億。從此以後,這些CDS就在市場上反復的抄,現在CDS的市場總值已經抄到了62萬億美元。

四、次貸:
上面A,B,C,D,E,F....都在賺大錢,那麼這些錢到底從那裡冒出來的呢?從根本上說,這些錢來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資人的盈利。而他們的盈利大半來自美國的次級貸款。人們說次貸危機是由於把錢借給了窮人。
筆者對這個說法不以為然。筆者以為,次貸主要是給了普通的美國房產投資人。這些人的經濟實力本來只夠買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價快速上漲,動起了房產投機的主意。他們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貸款買投資房。這類貸款利息要在8%-9%以上,憑他們自己的收入很難對付,不過他們可以繼續把房子抵押給銀行,借錢付利息,空手套白狼。
此時A很高興,他的投資在為他賺錢;B也很高興,市場違約率很低,保險生意可以繼續做;後面的C,D,E,F等等都跟著賺錢。

五、次貸危機:
房價漲到一定的程度就漲不上去了,後面沒人接盤。此時房產投機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房子賣不出去,高額利息要不停的付,終於到了走頭無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給了銀行。此時違約就發生了。
此時A感到一絲遺憾,大錢賺不著了,不過也虧不到那裡,反正有B做保險。B也不擔心,反正保險已經賣給了C。
那麼現在這份CDS保險在那裡呢,在G手裡。G剛從F手裡花了300億買下了100個CDS,還沒來得及轉手,突然接到消息,這批CDS被降級,其中有20個違約,大大超出原先估計的1%到2%的違約率。每個違約要支付50億的保險金,總共支出達1000億。加上300億CDS收購費,G的虧損總計達1300億。雖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機構,也經不起如此巨大的虧損。因此G瀕臨倒閉。

六、金融危機:
如果G倒閉,那麼A花費5億美元買的保險就泡了湯,更糟糕的是,由於A採用了杠桿原理投資,根據前面的分析,A賠光全部資產也不夠還債。因此A立即面臨破產的危險。除了A之外,還有A2,A3,...,A20,統統要准備倒閉。因此G,A,A2,...,A20一起來到美國財政部長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游說,G萬萬不能倒閉,它一倒閉大家都完了。財政部長心一軟,就把G給國有化了,此後A,...,A20的保險金總計1000億美元全部由美國納稅人支付。

七、美元危機:
上面講到的100個CDS的市場價是300億。而CDS市場總值是62萬億,假設其中有10%的違約,那麼就有6萬億的違約CDS。這個數字是300億的200倍。如果說美國政府收購價值300億的CDS之後要賠出1000億。那麼對於剩下的那些違約CDS,美國政府就要賠出20萬億。如果不賠,就要看著A20,A21,A22等等一個接一個倒閉。無論採取什麼措施,美元大貶值已經不可避免。
以上計算所用的假設和數字同實際情況會有出入,但美國金融危機的嚴重性無法低估

無度的信貸擴張引起的,比如信用卡可以大量透支,買房子不用付首付就可以.這點中國控制的比較好,最低也使20%.
結果從時間上來看,最少要10年才能恢復元氣,如美國1929的金融危機和歷次危機,最少要10年以上.再者就是危害實體經濟.比如對中國的影響就很大,美國歐洲是中國第一第二大出口國,他們沒錢進貨了,中國佔GDP1/3的出口會受很大影響,沿海的大量出口企業會倒閉,大量工人會失業.國內經濟會受很大影響.
亂世之中惟有黃金,在歷史上世界金融危機的災難中,都伴隨著通貨膨脹,什麼都貶值,比如石油,有色金屬,農業,橡膠等,只有黃金是穩步上升的

B. 信用違約掉期(CDS)是什麼

對金融危機最普遍的官方解釋是次貸問題,然而次貸總共不過幾千億,而美國政府救市資金早已到了萬億以上,為什麼危機還是看不到頭?有文章指出危機的根源是金融機構採用「杠桿」交易;另一些專家指出金融危機的背後是62萬億的信用違約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麼,次貸,杠桿和CDS之間究竟是什麼關系?它們之間通過什麼樣的相互作用產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機?在眾多的金融危機分析文章中,始終沒有看到對這些問題的簡單明了的解釋。本文試圖通過自己的理解為這些問題提供一個答案,為通俗易懂起見,我們使用了幾個假想的例子。有不恰當之處歡迎批評討論。

一。杠桿。目前,許多投資銀行為了賺取暴利,採用20-30倍杠桿操作,假設一個銀行A自身資產為30億,30倍杠桿就是900億。也就是說,這個銀行A以 30億資產為抵押去借900億的資金用於投資,假如投資盈利5%,那麼A就獲得45億的盈利,相對於A自身資產而言,這是150%的暴利。反過來,假如投資虧損5%,那麼銀行A賠光了自己的全部資產還欠15億。

二。CDS合同。由於杠桿操作高風險,所以按照正常的規定,銀行不運行進行這樣的冒險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個辦法,把杠桿投資拿去做「保險」。這種保險就叫CDS。比如,銀行A為了逃避杠桿風險就找到了機構B。機構B可能是另一家銀行,也可能是保險公司,諸如此類。A對B說,你幫我的貸款做違約保險怎麼樣,我每年付你保險費5千萬,連續10年,總共5億,假如我的投資沒有違約,那麼這筆保險費你就白拿了,假如違約,你要為我賠償。A想,如果不違約,我可以賺45億,這裡面拿出5億用來做保險,我還能凈賺40億。如果有違約,反正有保險來賠。所以對A而言這是一筆只賺不賠的生意。B是一個精明的人,沒有立即答應A的邀請,而是回去做了一個統計分析,發現違約的情況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總計可以拿到500億的保險金,如果其中一家違約,賠償額最多不過50億,即使兩家違約,還能賺400億。A,B雙方都認為這筆買賣對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歡喜。

三。CDS市場。B做了這筆保險生意之後,C在旁邊眼紅了。C就跑到B那邊說,你把這100個CDS賣給我怎麼樣,每個合同給你2億,總共200億。 B想,我的400億要10年才能拿到,現在一轉手就有200億,而且沒有風險,何樂而不為,因此B和C馬上就成交了。這樣一來,CDS就像股票一樣流到了金融市場之上,可以交易和買賣。實際上C拿到這批CDS之後,並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億,而是把它掛牌出售,標價220億;D看到這個產品,算了一下,400億減去220億,還有180億可賺,這是「原始股」,不算貴,立即買了下來。一轉手,C賺了20 億。從此以後,這些CDS就在市場上反復的抄,現在CDS的市場總值已經抄到了62萬億美元。

四。次貸。上面 A,B,C,D,E,F....都在賺大錢,那麼這些錢到底從那裡冒出來的呢?從根本上說,這些錢來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資人的盈利。而他們的盈利大半來自美國的次級貸款。人們說次貸危機是由於把錢借給了窮人。筆者對這個說法不以為然。筆者以為,次貸主要是給了普通的美國房產投資人。這些人的經濟實力本來只夠買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價快速上漲,動起了房產投機的主意。他們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貸款買投資房。這類貸款利息要在8%-9%以上,憑他們自己的收入很難對付,不過他們可以繼續把房子抵押給銀行,借錢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時A很高興,他的投資在為他賺錢;B也很高興,市場違約率很低,保險生意可以繼續做;後面的C,D,E,F等等都跟著賺錢。

五。次貸危機。房價漲到一定的程度就漲不上去了,後面沒人接盤。此時房產投機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房子賣不出去,高額利息要不停的付,終於到了走頭無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給了銀行。此時違約就發生了。此時A感到一絲遺憾,大錢賺不著了,不過也虧不到那裡,反正有B做保險。B也不擔心,反正保險已經賣給了C。那麼現在這份CDS保險在那裡呢,在G手裡。G剛從F手裡花了300億買下了 100個CDS,還沒來得及轉手,突然接到消息,這批CDS被降級,其中有20個違約,大大超出原先估計的1%到2%的違約率。每個違約要支付50億的保險金,總共支出達1000億。加上300億CDS收購費,G的虧損總計達1300億。雖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機構,也經不起如此巨大的虧損。因此G 瀕臨倒閉。

C. 金融風暴為什麼那麼厲害啊.

非常形象的解釋哈 首先,經濟是個整體概念. 公式:經濟=金融+財政 金融:貨幣和信貸的總和; 財政:國家的收支. 所以金融危機比經濟危機來得小得多. (世界上只發生過一次經濟危機,你知道是哪一次嗎?) 解釋:國家收支: 國家的稅收和支出 支出包括:福利,公共等.(如國家收支出現問題,則人民生活意味破產) 所以經濟危機=金融危機+財政危機 (現在許多學者也認為金融危機=經濟危機,但是我反對這看法.因為他們認為現在的金融危機一般都會造成經濟危機.如"黑色星期五"事件,的確造成許多國家的經濟危機.但我再次強調,世界經濟危機只發生過一次. 但世界金融危機就發生過不只一次了.) 知道美國金融危機有多嚴重嗎? (我抄襲的,太妙了) 對金融危機最普遍的官方解釋是次貸問題,然而次貸總共不過幾千億,而美國政府救市資金早已到了萬億以上,為什麼危機還是看不到頭? 有文章指出危機的根源是金融機構採用「杠桿」交易;另一些專家指出金融危機的背後是62萬億的信用違約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麼,次貸,杠桿和CDS之間究竟是什麼關系?它們之間通過什麼樣的相互作用產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機? 為通俗易懂起見,我們使用了幾個假想的例子。有不恰當之處歡迎批評討論。 一、杠桿: 目前,許多投資銀行為了賺取暴利,採用20-30倍杠桿操作,假設一個銀行A自身資產為30億,30倍杠桿就是900億。也就是說,這個銀行A以30億資產為抵押去借900億的資金用於投資,假如投資盈利5%,那麼A就獲得45億的盈利,相對於A自身資產而言,這是150%的暴利。反過來,假如投資虧損5%,那麼銀行A賠光了自己的全部資產還欠15億。 二、 CDS合同: 由於杠桿操作高風險,所以按照正常的規定,銀行不進行這樣的冒險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個辦法,把杠桿投資拿去做「保險」。這種保險就叫CDS。 比如,銀行A為了逃避杠桿風險就找到了機構B。機構B可能是另一家銀行,也可能是保險公司,諸如此類。 A對B說,你幫我的貸款做違約保險怎麼樣,我每年付你保險費5千萬,連續10年,總共5億,假如我的投資沒有違約,那麼這筆保險費你就白拿了,假如違約,你要為我賠償。 A想,如果不違約,我可以賺45億,這裡面拿出5億用來做保險,我還能凈賺40億。如果有違約,反正有保險來賠。所以對A而言這是一筆只賺不賠的生意。 B是一個精明的人,沒有立即答應A的邀請,而是回去做了一個統計分析,發現違約的情況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總計可以拿到500億的保險金,如果其中一家違約,賠償額最多不過50億,即使兩家違約,還能賺400億。 A,B雙方都認為這筆買賣對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歡喜。 三、CDS市場: B做了這筆保險生意之後,C在旁邊眼紅了。C就跑到B那邊說,你把這100個CDS賣給我怎麼樣,每個合同給你2億,總共200億。B想,我的400億要10年才能拿到,現在一轉手就有200億,而且沒有風險,何樂而不為,因此B和C馬上就成交了。 這樣一來,CDS就像股票一樣流到了金融市場之上,可以交易和買賣。實際上C拿到這批CDS之後,並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億,而是把它掛牌出售,標價220億;D看到這個產品,算了一下,400億減去220億,還有180億可賺,這是「原始股」,不算貴,立即買了下來。一轉手,C賺了20億。從此以後,這些CDS就在市場上反復的抄,現在CDS的市場總值已經抄到了62萬億美元。 四、次貸: 上面A,B,C,D,E,F....都在賺大錢,那麼這些錢到底從那裡冒出來的呢?從根本上說,這些錢來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資人的盈利。而他們的盈利大半來自美國的次級貸款。人們說次貸危機是由於把錢借給了窮人。 筆者對這個說法不以為然。筆者以為,次貸主要是給了普通的美國房產投資人。這些人的經濟實力本來只夠買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價快速上漲,動起了房產投機的主意。他們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貸款買投資房。這類貸款利息要在8%-9%以上,憑他們自己的收入很難對付,不過他們可以繼續把房子抵押給銀行,借錢付利息,空手套白狼。 此時A很高興,他的投資在為他賺錢;B也很高興,市場違約率很低,保險生意可以繼續做;後面的C,D,E,F等等都跟著賺錢。 五、次貸危機: 房價漲到一定的程度就漲不上去了,後面沒人接盤。此時房產投機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房子賣不出去,高額利息要不停的付,終於到了走頭無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給了銀行。此時違約就發生了。 此時A感到一絲遺憾,大錢賺不著了,不過也虧不到那裡,反正有B做保險。B也不擔心,反正保險已經賣給了C。 那麼現在這份CDS保險在那裡呢,在G手裡。G剛從F手裡花了300億買下了100個CDS,還沒來得及轉手,突然接到消息,這批CDS被降級,其中有20個違約,大大超出原先估計的1%到2%的違約率。每個違約要支付50億的保險金,總共支出達1000億。加上300億CDS收購費,G的虧損總計達1300億。雖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機構,也經不起如此巨大的虧損。因此G瀕臨倒閉。 六、金融危機: 如果G倒閉,那麼A花費5億美元買的保險就泡了湯,更糟糕的是,由於A採用了杠桿原理投資,根據前面的分析,A賠光全部資產也不夠還債。因此A立即面臨破產的危險。除了A之外,還有A2,A3,...,A20,統統要准備倒閉。因此G,A,A2,...,A20一起來到美國財政部長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游說,G萬萬不能倒閉,它一倒閉大家都完了。財政部長心一軟,就把G給國有化了,此後A,...,A20的保險金總計1000億美元全部由美國納稅人支付。 七、美元危機: 上面講到的100個CDS的市場價是300億。而CDS市場總值是62萬億,假設其中有10%的違約,那麼就有6萬億的違約CDS。這個數字是300億的200倍。如果說美國政府收購價值300億的CDS之後要賠出1000億。那麼對於剩下的那些違約CDS,美國政府就要賠出20萬億。如果不賠,就要看著A20,A21,A22等等一個接一個倒閉。無論採取什麼措施,美元大貶值已經不可避免。 以上計算所用的假設和數字同實際情況會有出入,但美國金融危機的嚴重性無法低估

D. CDS在境外市場是如何發展的呢

境外CDS的發展歷程可以主要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CDS的誕生和平穩發展時期(1994-2002年)。20世紀80-90年代,美國的銀行監管趨嚴和不良資產壓力加大,促使銀行尋找對沖風險、節省資本的工具。在此背景下,1994年誕生了首隻CDS。隨後,CDS進入平穩發展的階段。
第二階段是CDS的迅速發展和過度投機時期(2003-2008年)。由於CDS發展初期經濟形勢較好,市場上違約率相對較小,因此,CDS主要被用於投機和套利交易,規模也隨之迅速擴大,在2007年,CDS交易的名義本金最高超過了60萬億美元。
第三階段是CDS的進一步規范發展期(2009年至今)。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CDS市場集中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和風險。監管部門從加強立法監管、成立中央清算機制、合約標准化等方面對CDS市場進行了全面的改革和反思。金融危機後,合約壓縮使得CDS市場規模持續縮小,到2017年底,CDS的市值為3040億美元,交易的名義本金縮減至9.4萬億美元。
下面的圖表呈現的是2004年至2017年CDR的市場規模變化:

E. 約翰·保爾森的相關事件

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巴菲特的這句投資格言廣為流傳。如果要將它演繹為一幕劇,約翰·保爾森當是最佳男主角。約翰·保爾森
2006年,深秋的上午,紐約中央公園,秋葉似火。
沿著湖邊的小徑,約翰·保爾森緩步慢跑,與其他心情輕松的晨練者不同,他看起來眉頭微皺,心事重重。當時的美國房地產市場,正如中央公園這滿園的枝葉,紅火而繁榮,這使得約翰·保爾森專門做空抵押債券的基金一直在賠錢。更要命的是,關於房地產市場利好的消息鋪天蓋地,樂觀的房產市場專家和貸款機構們,不斷地鼓吹著房價將持續上漲,或是聯邦政府將降低利息以維護市場。
但是,約翰·保爾森堅信,冬天一定會到來,到那個時候,再紅火的枝葉也會在寒風中凋零。在風景如畫的中央公園里慢跑,是一種不錯的緩解壓力的方式,他緊了緊運動衫的拉鏈,加快了步子……
非典型金融奇才
今年52歲的約翰·保爾森並沒有一條標準的華爾街金融高手的成長軌跡。1978年他畢業於紐約大學商業與公共管理學院,緊接著考入哈佛商學院,並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MBA學位,隨後進入大名鼎鼎的波士頓咨詢集團擔任管理咨詢師。
在這一連串的成長歷程中,約翰·保爾森練就了出眾的財務分析能力,這使得他後來的投資策略與傳統的金融家有著很大的區別。他的思維並不受制於華爾街的金融體系中的條條框框,他也並不依賴信用等級評級機構的打分,而是喜歡海量收集財務信息自己分析,以此作為判斷的依據。
1984年,他轉投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負責並購業務。他的一個客戶--馬蒂·格魯斯管理著一個非常成功的風險套利公司格魯斯合夥基金。這是一個很小的公司,但是獲利頗豐。約翰·保爾森意識到:雖然貝爾斯登的收益也相當豐厚,但它主要的盈利模式是賺取傭金,這與投資業務的盈利相比顯得相當有限。基金投資能獲得更高的回報。
與其幫人賺錢,不如自己行動,在貝爾斯登任職四年後,他決定從投資銀行轉行到基金管理,加入格魯斯合夥基金,成為合夥人之一,正式開始了他的基金管理生涯。
1994年,約翰·保爾森成立了自己的對沖基金,由於在貝爾斯登的工作經歷使他對公司合並業務了如指掌,他將這支基金專門用於合並套利的投資,即同時買入及賣出兩家合並中的公司股票,從而獲取無風險的利潤。
狂歡中的冷靜
2007年以前,在高手如林的華爾街,約翰·保爾森仍然默默無聞,但他時刻都保持著警覺的目光,如同蟄伏在灌木叢後的獵豹一般,伺機而動。
在房產借貸市場中,貸款公司為了分擔風險共享收益,找到投資銀行,投資銀行將其債券化,就產生了CDO(擔保債務憑證)。
許多投資銀行為了賺取暴利,採用20~30倍的杠桿操作。比如有一家阿獃投資銀行的自身資產為30億美元,採用30倍的杠桿操作,即以30億美元的資產為抵押去借900億美元的資金用於投資,如果投資盈利5%,那麼阿獃投資銀行就獲得45億美元的盈利,相對於自身資產而言,這是150%的暴利。
但是杠桿操作風險高,按照正常的規定,阿獃投資銀行本不願進行這樣的冒險操作。於是有人想出一個辦法,把杠桿投資拿去做保險,這種保險就是CDS(信用違約交換)。
阿獃投資銀行找到阿瓜,阿瓜可能是另一家投資銀行或保險公司。阿獃為杠桿操作做保險,每年支付給阿瓜5000萬美元的保險費,連續十年總共5億美元。如果CDO沒有違約,除了5億美元的保險費,阿獃還能賺40億美元;如果CDO有違約,反正有阿瓜來賠。
對於阿獃而言,這是一筆只賺不賠的投資。但阿瓜也不是傻子,通過統計分析,在繁榮的市場中違約情況不到1%。如果做100筆保險,總計可以拿到500億美元的保險金,如果其中一家違約,賠償額最多不過50億美元。
這是一筆多好的買賣啊!華爾街大多數的阿獃與阿瓜們,在美國房價長達十餘年的增長中,盡情享受著一場空前的財富狂歡。
2006年初,人們普遍認為,房價絕不會在全美國范圍內下跌;房貸專家們不斷地鼓吹著,樓市和住房抵押市場將持續紅火;利好消息頻頻見諸於各大媒體。華爾街的絕大多數大腕們也持同樣的論調。信用(證券)等級評定機構也紛紛為華爾街的金融產品打出AAA評級。
草原上百獸奔騰。可是,周圍任何一絲的風吹草動都逃不過蟄伏著的獵豹的眼睛。在華爾街的財富狂歡中,約翰·保爾森卻異常冷靜,他敏銳地發現了美國房貸市場的泡沫。
專家們被房地產市場的繁榮蒙蔽。 約翰·保爾森摒棄了評級機構的打分,他親自帶領自己45人的團隊,追蹤成千上萬的房屋抵押,逐個分析所能獲取到的個人貸款的具體情況。
從最開始就要選出那些埋藏著地雷的個人按揭貸款證券。那段時間,約翰·保爾森和他的團隊在辦公室里分析各種資料,直至深夜。隨著逐漸地深入,他越來越深信投資者大大低估了房貸市場的風險,債權人越來越難以收回貸款。
透過寫字樓的窗戶,看著深夜的華爾街,約翰·保爾森隱隱覺得,一股不可抗拒的破壞力將從某個被人們忽視的角落裡迸發出來,不可收拾。他感到有些毛骨悚然。
在冬天裡收獲
在別人貪婪時恐懼,恐懼者即是清醒者。
華爾街為房貸市場發明的兩種金融產品--CDO與CDS之間的關系是:CDO的風險越高,為其擔保的CDS價值就越高。在房產繁榮時期,絕大多數人都認為CDO沒有太大的風險,所以CDS的價格非常低。
憑借清醒的分析,約翰·保爾森剝開了房產繁榮的虛表,他費盡周折地勸說投資者們,要使他們相信美國房產市場正面臨極大的危機,而要在這場危機中保護自己的資產,進而獲利,做空CDO則是一本萬利的最好選擇。
盛世危言,信者寥寥。
許多投資者都疑慮重重,甚至嗤之以鼻,因為做多CDO使他們賺得盆滿缽滿。不過還是有少部分約翰·保爾森的長期合作夥伴給與了支持。
2006年7月,約翰·保爾森籌集了1.5億美元,為第一隻用於做空CDO的基金建倉。他設計了一個復雜的基金操作模式:一邊做空危險的CDO,一邊收購廉價的CDS。
隨後的幾個月,美國房產市場卻依然繁榮,絲毫看不到萎靡的跡象,約翰·保爾森的基金一直在不斷地賠錢。有投資者好幾次急匆匆地問他,是不是應該止損。他斷然回絕:不,我還要加註。
雖然他對投資者表現得鎮定自若,但他自己的內心卻一直不能平靜。一方面,與當時主流投資方向全然相反的基金操作方式,使他感到壓力重重;另一方面,在不斷地追蹤大量個人按揭貸款情況的過程中,他又清晰地感覺到巨大的成功正一步一步地臨近,正如獵豹已經鎖定了笨重而軟弱的獵物,那種激動與欣喜已經無法平息。
約翰·保爾森只有通過在中央公園晨跑來緩解這種復雜的心情。面對公園里波瀾不興的湖面,他已經分不清那一陣陣強烈的心跳,是因為壓力,還是激動。
2006年年底,次貸危機已經初見端倪。約翰·保爾森的基金已經扭虧為盈,升值20%。他的信心越來越足,緊接著又建立了第二隻同類基金。
2007年2月,寒意襲入華爾街。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企業新世紀金融公司預報季度虧損。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公司投資次貸的兩只對沖基金也相繼垮掉。這一切無不意味著,大規模的信用違約已經到來,華爾街的阿獃和阿瓜們精心構築的財富大廈,其根基已經開始松動。在金融市場中,CDO風險陡增,其價值大幅縮水,而CDS大幅增值。
這一切,正是約翰·保爾森在過去那些華爾街不眠夜裡所預見到的,而他管理的兩只基金在華爾街的冬天異軍突起,截至2007年年底,第一隻基金升值590%,第二隻基金也升值350%,基金總規模已達到280億美元。
據《阿爾法》雜志統計,約翰·保爾森在2007年的收入達到了37億美元,一舉登頂2007年度最賺錢基金經理榜,力壓金融大鱷喬治·索羅斯和詹姆斯·西蒙斯。一時間,約翰·保爾森在華爾街名聲大震,對沖基金第一人、華爾街最靈的獵豹等稱號紛紛被冠在了他頭上。
大規模的危機終於在2008年爆發,貝爾斯登倒下了,雷曼兄弟死掉了,華爾街彌漫著恐懼的氣息。正當另一個著名的保爾森--美國財政部長亨利·保爾森為金融危機焦頭爛額時,約翰·保爾森正在與喬治·索羅斯共進午餐。這位在金融界呼風喚雨的傳奇人物正躬身向約翰·保爾森請教投資心得。
只需要注意壞的方面,好的方面會自行增長。這就是約翰·保爾森的投資信條,而他的貪婪似乎才剛剛開始,我們只實現了預期收益的25%,次貸危機的負面影響將在接下來的三年逐步顯現。
但是,變數永遠是投資的主旋律,也是它吸引著人們甚至使人如痴如狂的最大魅力。
金融風暴之中,投資銀行不行了,保險公司也忙於自保。對美國政府來說,阿獃和阿瓜們已經靠不住了,他們開始把信心寄託在諸如約翰·保爾森這樣的貪婪者身上,更希望這些貪婪者能夠挺身而出,成為拯救者。
2008年11月13日,約翰·保爾森與其他四位排名前五的對沖基金大佬,出席了美國眾議院監管和政府改革委員會召開的聽證會。
正處於恐慌中的人們永遠不會了解:當這五個在2007年收入分別超過10億美元的大佬,結束一天的會議後,走出美國眾議院辦公大樓,對著華盛頓清冷的夜空,心中升騰著的是怎樣一種使命感。不過,人們可以確定的是,這是一次契機,也將是一個轉折。
聽證會後,約翰·保爾森一反常態地開始買入CDO。風暴中的貪婪者,已出手力圖挽狂瀾於傾倒…… 保爾森公司管理著(截至2007年6月1日)125億元(95%的金額來自機構),截止到2008年11月,基金已經躍升為360億美元。在他的指導下,保爾森公司在抵押贖回證券市場獲利。2008年,他決定發起一家新的基金,用來投資那些因為次貸風暴而面臨危機的投資銀行及其金融機構。2008年5月15日,保爾森在第一季度買了5000萬股雅虎的股票,表明他支持Carl Icahn代替雅虎董事會。在2008年初,保爾森公司聘請了前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
2008年9月,保爾森在英國最大的五家銀行中的四家身上押寶,3.5億英鎊用於巴克萊銀行; 2.92億用於蘇格蘭皇家銀行,2.6億用於勞埃德TSB集團,他最後獲利2.8億英鎊。2009年8月12日,保爾森購買了200萬股高盛股票和3500萬股Regions Financial股票,他還購買了美國銀行的股票,預計到了2011年會翻一倍。2009年11月,保爾森宣布他創建了一隻黃金基金,用於投資開發金礦的公司和進行黃金投資。 SEC在其起訴書中指出,高盛於2007年2月應美國大型對沖基金保爾森公司委託,推出一款基於次級抵押貸款的抵押債務債券,向多國銀行、基金和保險企業等投資者推銷。而保爾森公司本身看空美國抵押債務債券市場,其向高盛支付了大約1500萬美元的設計和營銷費用,意在借做空抵押債務債券謀利。但高盛在向投資者推銷時沒有說明保爾森公司與這款金融產品有關,導致投資者在不足一年時間內損失大約10億美元。

F. 華爾街五大投行是什麼

華爾街五大投行是高盛、摩根、美林、雷曼兄弟、貝爾斯登。
1、高盛:高盛公司是由德國移民馬庫斯·戈德曼於1869年創立的,在19世紀9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投資銀行業務開始形成。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
總部位於紐約,並在東京、倫敦和香港設有分部,向全球提供廣泛的投資、咨詢和金融服務,擁有大量的多行業客戶。
2、摩根:摩根斯坦利,是一家成立於美國紐約的國際金融服務公司,提供包括證券、資產管理、企業合並重組和信用卡等多種金融服務,目前在全球27個國家的600多個城市設有代表處,雇員總數達5萬多人。
3、美林:美林是世界最著名的證券零售商和投資銀行之一,總部位於美國紐約。作為世界的最大的金融管理咨詢公司之一,它在財務世界響叮當的名字里佔有一席之地。
4、雷曼兄弟:全球最具實力的股票和債券承銷和交易商之一。同時,公司還擔任全球多家跨國公司和政府的重要財務顧問,並擁有多名業界公認的國際最佳分析師。
5、貝爾斯登:成立於1923年,總部位於紐約,是美國華爾街第五大投資銀行,系全球500強企業之一,是一家全球領先的金融服務公司,為全世界的政府、企業、機構和個人提供服務。
拓展資料:
摩根財團在金融業方面擁有雄厚的基礎。其主要支柱是J.P.摩根公司。在國內有10個子公司和許多分支行,還有1000多個通信銀行。
在國外約20個大城市設有支行或代表處,在近40個國家的金融機構中擁有股權。
它控制著外國37個商業銀行、開發銀行、投資公司和其他企業的股權。
在工礦企業方面主要有國際商業機器公司、通用電氣公司、國際電話電報公司、美國鋼鐵公司以及通用汽車公司等;在公用事業方面則有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和南方公司。

G. 證券cds是什麼意思

CDS市場是信用違約互換市場。CDS是一種合同,全稱credit default swaps,意思是信用違約合同。CDS是美國一種相當普遍的金融衍生工具,1995年首創。CDS相當於對債權人所擁有債權的一種保險:A公司向B銀行借款,B從中賺取利息;但假如A破產,B可能連本金都不保。於是由金融公司C為B提供保險,B每年支付給C保費。如果A破產,C公司保障B銀行的本金;如果A按時償還,B的保費就成了C的盈利。但是這裡面隱藏著重大問題。主要是這種交易不受任何證券交易所監管,完全在交易對手間直接互換,被稱為櫃台交易(Over-the-counter,OTC)。也就是說在最初成交CDS時,並沒有任何機制檢查來保證C有足夠的儲備資本。這種方式後來逐漸為券商、保險公司、社保基金、對沖基金所熱衷。近年來這一衍生品的參照物又擴展到了利率、股指、天氣、石油價格等,催生了利率違約掉期(Interest Rate Swap,IRS)市場和股票違約掉期(Equity Default Swap,EDS)市場。同時原來分散風險的目的也被冒險豪賭所替代。

H. 金融之說。。。!

非常形象的解釋哈首先,經濟是個整體概念. 公式:經濟=金融+財政金融:貨幣和信貸的總和; 財政:國家的收支. 所以金融危機比經濟危機來得小得多. (世界上只發生過一次經濟危機,你知道是哪一次嗎?) 解釋:國家收支: 國家的稅收和支出支出包括:福利,公共等.(如國家收支出現問題,則人民生活意味破產) 所以經濟危機=金融危機+財政危機 (現在許多學者也認為金融危機=經濟危機,但是我反對這看法.因為他們認為現在的金融危機一般都會造成經濟危機.如"黑色星期五"事件,的確造成許多國家的經濟危機.但我再次強調,世界經濟危機只發生過一次. 但世界金融危機就發生過不只一次了.) 知道美國金融危機有多嚴重嗎? (我抄襲的,太妙了) 對金融危機最普遍的官方解釋是次貸問題,然而次貸總共不過幾千億,而美國政府救市資金早已到了萬億以上,為什麼危機還是看不到頭? 有文章指出危機的根源是金融機構採用「杠桿」交易;另一些專家指出金融危機的背後是62萬億的信用違約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麼,次貸,杠桿和CDS之間究竟是什麼關系?它們之間通過什麼樣的相互作用產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機? 為通俗易懂起見,我們使用了幾個假想的例子。有不恰當之處歡迎批評討論。 一、杠桿: 目前,許多投資銀行為了賺取暴利,採用20-30倍杠桿操作,假設一個銀行A自身資產為30億,30倍杠桿就是900億。也就是說,這個銀行A以30億資產為抵押去借900億的資金用於投資,假如投資盈利5%,那麼A就獲得45億的盈利,相對於A自身資產而言,這是150%的暴利。反過來,假如投資虧損5%,那麼銀行A賠光了自己的全部資產還欠15億。 二、 CDS合同: 由於杠桿操作高風險,所以按照正常的規定,銀行不進行這樣的冒險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個辦法,把杠桿投資拿去做「保險」。這種保險就叫CDS。 比如,銀行A為了逃避杠桿風險就找到了機構B。機構B可能是另一家銀行,也可能是保險公司,諸如此類。 A對B說,你幫我的貸款做違約保險怎麼樣,我每年付你保險費5千萬,連續10年,總共5億,假如我的投資沒有違約,那麼這筆保險費你就白拿了,假如違約,你要為我賠償。 A想,如果不違約,我可以賺45億,這裡面拿出5億用來做保險,我還能凈賺40億。如果有違約,反正有保險來賠。所以對A而言這是一筆只賺不賠的生意。 B是一個精明的人,沒有立即答應A的邀請,而是回去做了一個統計分析,發現違約的情況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總計可以拿到500億的保險金,如果其中一家違約,賠償額最多不過50億,即使兩家違約,還能賺400億。 A,B雙方都認為這筆買賣對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歡喜。 三、CDS市場: B做了這筆保險生意之後,C在旁邊眼紅了。C就跑到B那邊說,你把這100個CDS賣給我怎麼樣,每個合同給你2億,總共200億。B想,我的400億要10年才能拿到,現在一轉手就有200億,而且沒有風險,何樂而不為,因此B和C馬上就成交了。 這樣一來,CDS就像股票一樣流到了金融市場之上,可以交易和買賣。實際上C拿到這批CDS之後,並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億,而是把它掛牌出售,標價220億;D看到這個產品,算了一下,400億減去220億,還有180億可賺,這是「原始股」,不算貴,立即買了下來。一轉手,C賺了20億。從此以後,這些CDS就在市場上反復的抄,現在CDS的市場總值已經抄到了62萬億美元。 四、次貸: 上面A,B,C,D,E,F....都在賺大錢,那麼這些錢到底從那裡冒出來的呢?從根本上說,這些錢來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資人的盈利。而他們的盈利大半來自美國的次級貸款。人們說次貸危機是由於把錢借給了窮人。 筆者對這個說法不以為然。筆者以為,次貸主要是給了普通的美國房產投資人。這些人的經濟實力本來只夠買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價快速上漲,動起了房產投機的主意。他們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貸款買投資房。這類貸款利息要在8%-9%以上,憑他們自己的收入很難對付,不過他們可以繼續把房子抵押給銀行,借錢付利息,空手套白狼。 此時A很高興,他的投資在為他賺錢;B也很高興,市場違約率很低,保險生意可以繼續做;後面的C,D,E,F等等都跟著賺錢。 五、次貸危機: 房價漲到一定的程度就漲不上去了,後面沒人接盤。此時房產投機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房子賣不出去,高額利息要不停的付,終於到了走頭無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給了銀行。此時違約就發生了。 此時A感到一絲遺憾,大錢賺不著了,不過也虧不到那裡,反正有B做保險。B也不擔心,反正保險已經賣給了C。 那麼現在這份CDS保險在那裡呢,在G手裡。G剛從F手裡花了300億買下了100個CDS,還沒來得及轉手,突然接到消息,這批CDS被降級,其中有20個違約,大大超出原先估計的1%到2%的違約率。每個違約要支付50億的保險金,總共支出達1000億。加上300億CDS收購費,G的虧損總計達1300億。雖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機構,也經不起如此巨大的虧損。因此G瀕臨倒閉。 六、金融危機: 如果G倒閉,那麼A花費5億美元買的保險就泡了湯,更糟糕的是,由於A採用了杠桿原理投資,根據前面的分析,A賠光全部資產也不夠還債。因此A立即面臨破產的危險。除了A之外,還有A2,A3,...,A20,統統要准備倒閉。因此G,A,A2,...,A20一起來到美國財政部長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游說,G萬萬不能倒閉,它一倒閉大家都完了。財政部長心一軟,就把G給國有化了,此後A,...,A20的保險金總計1000億美元全部由美國納稅人支付。 七、美元危機: 上面講到的100個CDS的市場價是300億。而CDS市場總值是62萬億,假設其中有10%的違約,那麼就有6萬億的違約CDS。這個數字是300億的200倍。如果說美國政府收購價值300億的CDS之後要賠出1000億。那麼對於剩下的那些違約CDS,美國政府就要賠出20萬億。如果不賠,就要看著A20,A21,A22等等一個接一個倒閉。無論採取什麼措施,美元大貶值已經不可避免。 以上計算所用的假設和數字同實際情況會有出入,但美國金融危機的嚴重性無法低估

閱讀全文

與美國第一隻引入cds的股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銀行股票2019 瀏覽:853
捷安高科員工持有是股票買賣 瀏覽:216
中國兒童護理的股票代碼 瀏覽:944
股票重組長期橫盤 瀏覽:257
股票電子交易時間 瀏覽:244
最新股票交流微信大群 瀏覽:990
股票配資靠什麼賺錢的 瀏覽:467
國泰君安證券股票時間 瀏覽:196
股票回購每股凈資產有影響么 瀏覽:355
新三板集合競價股票申報撤銷時間 瀏覽:340
FAAMG五檔股票與中國BAT 瀏覽:154
濱江證券老師們帶人買股票 瀏覽:448
st龐大股票能退市嗎 瀏覽:167
東山精密股票數據 瀏覽:173
st東網股票一般多長時間退市 瀏覽:760
怎麼看股票每天的漲幅 瀏覽:756
股票app圖標的含義 瀏覽:125
銀行重倉的股票 瀏覽:693
股票債券培訓 瀏覽:211
cas醫療股票走勢 瀏覽: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