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票放十年不動會虧完嗎買一隻股票幾年不動會賺錢嗎
股票放十年不動虧完的可能性比較小,而買一隻股票幾年不動有可能賺錢,但也有可能虧損。
一、股票放十年不動虧完的可能性
二、買一隻股票幾年不動的投資結果
總結:投資股票需要謹慎,無論是長期持有還是短期交易,都應關注市場動態和公司基本面。股市有風險,投資者應充分了解風險並做好風險管理。
2. 為什麼說80年代擺個地攤就能賺錢,還有90年代買支股票就能發財
80年代經商的少,90年代炒股的少,即所謂冷門。如今商鋪遍地開花,股民多如牛毛,僧多粥少,想掙錢就有了競爭壓力。
3. 都說買入一隻股票只要放著就會賺錢,這是真的嗎要怎麼做
大家好,我是居家理財,一個專注於分享投資理財知識與技巧的銀行從業者。作為一個有著20多年股齡的老股民,我對股票投資有一定的見解。「買入一隻股票放著就會賺錢」的年代已經過去了,如果現在還這樣做,風險是很大的。具體原因分析如下:
因此,那種「買入一隻股票只要放著就會賺錢「的說法是不正確的,一些劣質的上市公司的股價再也回不到之前的高點,甚至還有可能退市。現在,購買股票賺錢的正確方式是要精選個股,通過」做時間的朋友「的方式來實現價值投資,分享優質上市公司的利潤增長和因估值抬高而獲得的價差。
4. 八十年代初,擺個地攤就能發財,可很多人不敢; 九十年代初,買支股票就能掙錢,可很多人不信
現在,即使你小學文憑,沒有任何本事,也同樣可以發個小財。比如說---------早市賣菜。早市賣菜,一天營業額也能上千,甚至二千三千的。
不是生意不好做,而是有些生意臟亂差,賣菜「丟人」。只要你放下架子,不怕臟不怕累不怕別人笑話,那麼到處都是機會。
九十年代不是誰買股票誰賺錢,而是誰買股票誰賠錢。玩股票賺錢的沒有幾個人,大多數人都是賠光離開股市的。
你說的「買只股票就能掙錢」指的是原始股。可是絕大多數的股民買的是高價股,不是原始股;後來高價股跌了,所以賠了。
買到原始股的那些人也不一定賺到多少錢,因為他不一定能握住;並且最有可能的是,他把原始股賣了以後又去買別的高價股,把他在原始股賺的錢全部抹掉還不夠。
80年代擺個地攤就能發財,這個說對了。曾經有個擺地攤賣化妝品的人跟我說,那時,高峰時,他一天能賺一台「單放機」(當時價格是1000元)。即使現在一天能賺1000元也是好買賣。80年代,月工資都是60多元,你一天就賺1000元錢,算天文數字。後來下崗的人多了,生意不好做了。
在中國,你記著,不管幹什麼,趕早不趕晚。別人不敢乾的時候,你干;別人都乾的時候,你撤;別人都不買這只股票的時候,你買;別人都買這只股票的時候,你賣。這聽起來像索羅斯一樣,投機,奸詐,其實不是,是誠實。因為,你現在不買這只股票,應該以後也不買;可是後來你看到這只股票漲了,確實是一隻好股票,沒有危險,所以買了。這屬於「走捷徑」,心不誠;這才是真正的投機,所以賠了。索羅斯買的時候是在別人不看好的時候買入的,是有風險的時候買入的,所以他不是投機,他心誠,他贏了。
5. 90年代的股票隨便炒就可以賺錢嗎
93年之前的股票市場似乎更為有利可圖,當時的市場環境相對寬松,投資者能夠更容易地獲取收益。
然而,93年之後的情況發生了變化,市場進入了漫長的熊市階段,直到1996年才迎來了短暫的牛市。
但好景不長,1997年之後市場再度陷入熊市,直到1999年的5.19行情才有所改善。
當然,要想在這個時期獲得收益,投資者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市場洞察力,能夠准確把握市場趨勢。
相比當前市場,96年以前的股票市場更加容易賺錢,這主要是因為當時沒有漲跌停板制度,市場的波動性相對較大。
因此,對於90年代的投資者而言,只要能夠准確判斷市場趨勢,掌握時機,就有可能在較為寬松的市場環境中獲得較高的收益。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盡管90年代的市場環境相對較好,投資者仍然需要具備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才能在市場波動中取得成功。
總而言之,90年代的股票市場確實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但同時也要求他們具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
對於當時的投資者來說,能夠准確把握市場趨勢,靈活應對市場變化,無疑能夠幫助他們在較為寬松的市場環境中獲得較高的收益。
因此,90年代的股票市場確實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相對有利的環境,但同時也要求他們具備較高的市場敏感度和應對能力。
對於今天的投資者而言,回顧90年代的市場環境,可以從中汲取經驗和教訓,更好地應對當前市場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