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公司為什麼都跑美國上市去呢
目前在中國,上市實行核准制,使眾多有發展前景,有較好業績又急需資金擴展的優良企業難以實現股市集資的願望。據有關報導統計,中國有 3000 多家企業希望上市,但每年能夠在中國上市的企業不足 100 家。由於政策限制,民營企業更難爭取到上市機會。再者,中國證券市場規模相對很小,實在也難以照顧到國有中小企業,更不用談民營企業了。隨著中國企業家對海外資本市場的逐步了解,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開始把目光轉向海外資本市場,尤其是具有世界最雄厚資金的美國資本市場。
美過有三大主要的證券交易市場———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交易所,此外,也有針對中小企業及創業企業設立的電子櫃台市場OTCBB,OTCBB是由納斯達克管理的股票交易系統,眾多公司的股票先在此系統上市,獲得最初的發展資金,通過一段時間的擴張積累,達到納斯達克或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掛牌要求後升級到這些市場。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只要凈資產到400萬美元,年稅後利潤超過75萬美元或市值達5000萬美元,股東在300人以上,股價達到每股4美元的,便可直接升入納斯達克小資本市場。凈資產到600萬美元以上,毛利達到100萬美元以上的公司股票還可直接升入納斯達克市場。因此OTCBB又被為納斯達克的預備市場。
與納斯達克相比,OTCBB以門坎低而取勝,它對企業基本沒有規模或盈利上的要求,只要有3名以上的做市商願證券做市,企業股票就可以在OTCBB上流通了。也就是說到OTCBB上市本身是很簡單的:要有一賺錢的概念與一好的商業計劃就足夠了。
買殼上市是美國自1934年開始實行的一種簡捷的合法上市方法,上市成本低,時間快,而且欲上市企業採取此途徑可以100%保證獲得上市,避免了直接上市的高昂費用與上市流產的風險。因此目前採取借殼上市的企業越來越多,去年借殼上市的企業比前年增加了三倍。
中國企業在美國成功借殼上市已有了先行者,中國北京一家企業與深圳一家公司是兩家實力並不強的IT公司,通過在美過借殼上市,獲得了巨額資金。其北京企業原注冊資金不過100萬人民幣,在美過OTCBB市場借殼上市,股價最高時達25美元,而市值(股票總價值)則超過4億美元。其深圳公司也只是新成立的極小極小的公司,注冊資金只有20萬人民幣,也是在美國OTCBB市場借殼上市,股價在開市一小時從6美元升至22美元,市值也超過4億美元。
所以「殼」是指有股票上市但沒有業務的公司。美國有很多上市公司因為種種原因失去業務,如高科技公司因為技術跟不上潮流而停業,開礦公司因儲備不足或產品價格低而放棄,製造業因工資太高、競爭無力而停工的。但這些公司仍保持上市的資格。「借殼」指收購這類公司,與之合並成為美國的上市公司。
「借殼」上市選擇個「好殼」很關鍵,首先殼公司必須「干凈」,公司可以沒有資產,沒有業務,但不能有債務與法律訴訟,也不能有違反證券法的問題。另外殼公司的上市資格必須保持完整,包括根據美證監局的要求,按時申報財務與業務情況。最後殼公司要有足夠的「大眾股份」和「大眾股東」,合並後交易才能活躍。所謂「大眾股東」是指殼公司最初上市時購買發行股票的股東。
在利用國際金融市場方面,與其它新興市場相比,中國雖然還在起步階段,但已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以上兩個中國企業的成功例子,對中國民營企業應是一個很好的啟示。在過去6年中,已有超過百家中國企業在美國成功上市並取得可觀資金,其中一部分取得了巨額資金。
在美國公開發行證券,使外國企業有機會進入一個異常廣闊和流動性首屈一指的資本市場。這個市場一直吸引著眾多的外國公司。隨著中國公司最近在美國公開發行證券成功的事例,使得其它許多中國公司考慮進入美國的資本市場。
Ⅱ 為什麼國內有很多企業選擇到美股上市
個人認為互聯網公司很少在我大A股上市的原因,簡要說明以下幾點:
1、國內現存的稍微好一點的互聯企業發展前期都經歷了好幾輪融資,准確說能發展起來都是靠燒錢,其中就有了海外風投機構的身影,股權結構也就有了外資股東;去美國上市更利於股東獲取投資回報。
2、我國上市機制是審批制,要求上市前三年連續盈利,且發行前3年的累計凈利潤超過3000萬,這個要求對於新生互聯網公司挺高的;美國納斯達克是注冊制,對於申請公司不設盈利門檻。說明只要公司業務高速增長,占據很大市場份額,即便虧損也能上市。
3、國內池塘太小,養不了大龍。美國的股市互聯網板塊的體量更大,上市的目的就是圈錢,當然要去錢多的地方了。中國的股市總體雖然也不算小,但就互聯網這一塊來說還比較嫩,水池小圈錢效率也就低了
最後,自從倫敦世界金融中心解體,美股上位後,美股經濟全球領先的同時,金融創新也領先,各種工具層出不窮,股市一直保持活躍。大A至今還是t+1,也沒有擺脫跟隨美股的走勢。幾十年,美股一直是長牛,大a牛市是按天算的,誰都知道該怎麼選了。公司差無所謂,但站在浪頭上,再怎麼樣也可以上去。
Ⅲ 為什麼股票要在美國上市
1、很多上市公司選擇在外國上市的原因是:
因為美國上市程序比較簡單 ,比較快, 對公司的各項要求也比較低 ,只要股票賣得出去 ,保證陳述的資料是真實的, 那登記一下就可以上市 ,但上市以後的監管很嚴格, 實際上對公司的資質要求也更高 ,因為如果公司不行根本就沒人買股票。而國內上市程序很復雜 , 是保薦制 ,需要滿足系列條件 ,證監會還要嚴格審核 ,這就提高了國內股票上市的門檻了,所以很多上市公司都選擇到國外上市。
2、美國證交所上市條件 :若有公司想要到美國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需具備以下幾項條件:
(1)最少要有500,000股的股數在市面上為大眾所擁有;
(2)市值最少要在美金3,000,000元以上;
(3)最少要有800名的股東(每名股東需擁有100股以上);
(4)上個會計年度需有最低750,000美元的稅前所得。
Ⅳ 中國企業為什麼在美國上市
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美國上市的融資成本低,這個涉及到很專業的問題,我用通俗的話大概說一下,因為國內的經濟風險更大,所以投資者會要求更高的收益率,這就加大融資的成本,但是在美國上市後一個美國風險小,所以要求投資收益率低,降低了融資成本。如果你不是金融專業的,那我再舉個價格的例子,比如說公司發行100個新股,但是因為國內不透明的制度以及市場有效性低,這個股票的合理價格本來是100元,但是iPo時,只能以70元作為發行價,只募集到了7000元,但是在美國發行的話,由於流動性高,更加嚴格審查制度,j發行價格達到了90元,也就是說,同樣是發行100股,在美國發行比在中國發行能多募集2000元。
二,將資本多元化,會分散資金來源的風險,比如將來中國陷入經濟衰退,再發行股票的成本就會變高,雖然美國的融資成本肯定也變高,但是不會比中國高。
三,可以防止惡意收購,當別的公司向收購這個公司時,不僅得買他中國的股票,為了獲得對公司的控制權,還得去美國進行收購,這就加大了收購的難度。
四,提高公司在美國的知名度,跟當地的投資機構以及投資銀行建立良好的關系以方便以後發行新股或者發行債券(在美國發行債券同樣比在國內成本要低)。
我暫時能想到的就這些
Ⅳ 為什麼有些公司選擇在美國上市,而不是在自己國家
中國的公司大多都選擇在美國上市的原因如下:
1、上市要求公司的注冊地必須在中國境內;
2、國內上市的審批條件十分嚴格,門檻高,要求多;在美國即使是虧損企業也能上市融資;
3、國內上市審核過程漫長,度日如年;而美國市場是報批制,企業達到要求就很快能上。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
應答時間:2021-12-10,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Ⅵ 國內公司為什麼都要去美股上市
明面上是為了拓寬市場、提高國際知名度等等亂七八糟的理由。
實際理由大多數只有一個:在A股沒資格上市
Ⅶ 中國公司為何拚命去美國上市呢原因是什麼
A股是世界第幾大股市?根據數據顯示中國A股從2015年11月以5萬多億美元的市值超越了日本股市,成為全球股市總市值第二,僅次於美股股市;時隔45個月後在2018年8月3日中國A股從最高近10萬億美元的市值縮水至6.09萬億美元,日本股市總市值為6.17萬億美元成功超越中國A股,中國A股成為全球股市總市值排名第三;
原因四:中國部分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或者實際控人本身就是有外資背景,大股東更希望自己所控制的公司直接登入成熟的美國股市,也不願意申請登入中國A股市場上市;
原因五:中國部分上市公的大股東有出現移民美國的,或者有美國背景的大股東,直接讓公司登入美國股市上市,一來方便美股國情,寧願受美國監管政策;二來也是可以避免國內資產轉移,這樣不會限制於中國監控;
以上五大原因就是中國公司為何不登入A股上市,而去選擇別人家美股上市的真正原因,不同的中國公司相信會有不同的原因不在中國上市而是選擇了美國上市;
Ⅷ 為什麼中國的很多企業集團的股票並不在中國上市,而是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這裡面有什麼原因嗎。謝謝!
1,財務指標達不到A股的上市標准,只好去美國上市。
2005年8月,網路在美國上市的時候,就有人提出這個疑問。我們來看看吧,網路2003年才宣布盈利,至上市時盈利的記錄只有兩年。而直到上市當年前一個季度,網路的凈利潤才只有30萬美元,相當於240萬元人民幣,這根本達不到A股中小板的上市條件「最近3個會計年度凈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人民幣3000萬元;最近3個會計年度經營性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累計超過人民幣5000萬元,或最近3個會計年度營業收入累計超過人民幣3億元」,甚至達不到現在創業板的上市條件:「最近2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於1000萬元,且持續增長」或「最近一年盈利,且凈利潤不少於五百萬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於五千萬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於百分之三十」;「發行前凈資產不少於兩千萬元」。
網路還算好的,新浪搜狐(SOHU)網易(NTES)在美國上市的時候,公司不要說盈利,連盈利模式都說不清呢,更說不上達到A股的上市標准。
2,因為A股不堪「圈錢」。
比如某次股市暴跌之後,很多投資者要求停上ipo,以阻止「資金被分流」。沒想到監管部門從善如流,真把ipo給停了。但企業還是得融資啊。所以這段時間,中石油(PTR)中移動這些比較優秀的央企都跑到香港去圈錢,此後也去美國發行了adr.
Ⅸ 「中概股」被納入美「預摘牌名單」,中國科技企業為什麼要到美國上市
中國科技企業到美國上市的原因如下:
一、融資渠道更多
中國科技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上後,不管是在營收還是凈利潤上都形成了一定規模,那麼它們達到了上市的條件後就會選擇去美國上市,比如美國的納斯達克交易所和紐約證劵交易所,中國科技企業之所以去美股上市,是因為美國股市已經歷經了上百年,它們有一套非常成熟的融資手段,中國企業能在美國股市融到更多的錢用於企業發展,比如發行美元債劵,或者向美國銀行貸款以及上市融資等等,將在美股上融資到的錢用於企業發展。這將快速的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從而讓企業變得更加強大。
綜上:中國科技型企業選擇去美股上市有以上三點原因。